《雪花的快乐》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雪花的快乐教案
徐志摩
一、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5、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大学生面对挫折,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教学难点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三、激趣引读,诵读积累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a.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b.学生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四、合作探究,互动释疑
我们从哪里可以看出雪花充满了快乐呢?(再次品味诗歌,在诗歌中划出表现雪花充满快乐的词句。)(一位回答,一位补充)翩翩的欣喜自得、潇洒的气度超脱、飞扬的精神兴奋、娟娟的姿态柔美飘动、盈盈的仪态美好、身轻的灵活----轻松的;3个“我的方向”2个不去以及“认清”、“认明”----自由的、坚定的从这些词语可以看出雪花是快乐的,那么究竟什么才是雪花快乐根源呢?(是“她”,)为了这个“她”,雪花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甚至在最后“消溶,消溶,消溶”连“溶化自己也在所不惜”,难道仅仅是因为“她很美,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不是)那么“她”这个意象代表着什么呢?齐读3、4小节找找修饰这个“她”的意象的词句。……她可能是诗人的恋人,是诗人的一份情感……爱的释放;可能是诗人的一种理想……自由的信仰;也许更是诗人的一种美的追求……诗人也就成了美的追寻者;)徐志摩《<猛虎集>序文》中说:“诗人也是一种痴鸟,他把他的柔软的心窝紧抵着蔷薇的花刺,口里不住地唱着星月的光辉与人类的希望,非到他滴出来的心血把白花染成大红,他不住口。他的痛苦与快乐是深成的一片。”(以上也可以看出诗歌是可以多层次、多角度解读,关键是找到意象,联想想像)“她”就是雪花快乐的根源,诗歌的中心就在哪个小节?(4)有人说诗歌的语言要简练,那么我们能不能直接从第一句“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直接连接到最后一小节?(请这位同学读一下看)(少了“不去……不去……不上”和9个“飞扬”,铺垫部分少了,诗歌就不象诗歌了,雪花的那种快乐、那种追求和坚定都无法表现出来;诗人那执著的寻找雪花和不惜为“她”溶化的感情也更无法表现了。比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铺垫)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心))那么我们把“假如”这两个字去掉行不行?(“假如”使这首诗定下了柔美、朦胧的格调。“假如” 就是说诗人也知道这只是假设,“雪花的快乐”“雪花的追求”“雪花的生活”是诗人现在的生活还是诗人所向往的生活、希望和理想?……写诗的时候诗人刚刚回国希望实现他那“自由”“美”和“爱”的康桥式理想。)让我们再一起齐读一遍诗歌感受做一朵自由的雪花的快乐。……“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五、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924年12月30日。发表于1925年1月17日《现代评论》第一卷第6期。
诗人徐志摩在他的《猛虎集》序文中写道:“诗人也是一种痴鸟,他把他的柔软的心窝紧抵着蔷薇的花刺,口里不住地唱着星月的光辉与人类的希望,非到他的心血滴出来把白花染成大红他不住口。他的痛苦与快乐是深成的一片。”如果把徐诗中《雪花的快乐》、《再别康桥》和《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个方向吹》(以下简称《雪花》、《康桥》、《风》)放在一起,它们正好从这样的角度展示了诗人写作的连续、希望与理想追寻的深入。这实在是一个有趣的比较,因为这三首名篇风格之一致,内在韵脉之清晰,很易令人想到茅盾的一句话:“不是徐志摩,做不出这首诗!”(茅盾《徐志摩论》)徐诗中表现理想和希望感情最为激烈、思想最为激进的诗篇当推《婴儿》。然而,最真实传达“一个曾经单纯信仰的,流入怀疑的颓废”(《猛虎集》志摩自序)诗人心路历程的诗作,却是上述三首。在现代主义阶段,象征不仅作为一种艺术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诗人朝向一生信仰的心路历程是一个纷繁的文学世界,其中曲折的足迹读者往往需追随及终点方恍然大悟。胡适之在《追忆志摩》中指出:“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实现的历史。”(《新月》四卷一期《志摩纪念号》)是的,徐志摩用了许多文字来抵抗现实世界的重荷、复杂,在现实世界的摧毁面前,他最终保持的却是“雪花的快乐”、“康桥的梦”及“我不知道风在哪个方向吹”的无限惆怅。如果说现代诗的本质就是诗人穿越现实去获取内心清白、坚守理想高贵(传统诗是建筑于理想尚未破裂的古典主义时代的。),那么,我们不难理解人们对于《雪花》、《康桥》和《风》的偏爱。
六、作品赏析
在徐志摩的诗中,爱情诗是他全部诗作中最有特色的部分,这些爱情诗抒唱了他对爱与美的追求。他有时以自己的感情基础,有时则以假想的异性为对象。而在《雪花的快乐》中,诗人把它作了升华,既把对爱情的追求与改变现实社会的理想联系在一起,包含着反封建伦理道德、要求个体解放的积极因素,热烈而清新,真挚而自然,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诗分四节,与其说这四节韵律铿锵的诗具有启承转合的章法结构之美,不如说它体现了诗人激情起伏的思路之奇。清醒的诗人避开现实藩篱,把一切展开建筑在“假如”之上。“假如”使这首诗定下了柔美、朦胧的格调,使其中的热烈和自由无不笼罩于淡淡的忧伤的光环里。与阅读相反,写作时的诗人或许面对窗外飞扬的雪花热泪盈眶,或许独自漫步于雪花漫舞的天地间。他的灵魂正在深受囚禁之苦。现实和肉身的沉重正在折磨他。当“星月的光辉与人类的希望”令他唱出《雪花的快乐》,可以说,诗的过程本身就是灵魂飞扬的过程。
七、作者简介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银行学。十个月即告毕业,获学士学位,得一等荣誉奖。同年,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经济系。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923年成立新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