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时期音乐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洛克时期音乐赏析

唐思捷1142710126

说起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恐怕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巴赫。巴赫的作品也确实代表着巴洛克时期音乐的巅峰。我们赏析这一时期的音乐,很难不从巴赫入手。

在上这课之前,我很少听古典音乐,更别说赏析了。然而在播放列表中一直保留着一首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说不上别的原因,只是单纯觉得旋律优美动人。然而在上了几节课自己再仔细听的时候,也慢慢的品出一些味道。

现在听到的版本应该是最接近于原始风格的,由小提琴演奏,古钢琴陪衬,这两种乐器是当时器乐的主流,现在听来这样的搭配仍然流淌着一种别样的怀旧感觉。背景古钢琴有节奏的敲击仿佛时间的脚步,将我们的思绪带入回忆的河流。整个音乐旋律悠扬流畅,在听到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陷入沉思。

总体来讲:此曲的结构为发展性的单二部。音乐开始速度级缓。逐渐长音渐强,抒发了沉思冥想的心绪,又象在轻声咏唱。第二段是在第一段的基础上加以发展成的,没有像一般二部曲式那样在速度与性格上与第一段形成鲜明对比,而保持了原来意境,感情起浮较大,不断向上推,使乐曲在曲调上委婉动听。最后音乐在激情而富于自信的情感之中圆满地结束。

例如乐曲的第二乐段主题采用了第一乐段主题的材料,加以变化发展,出现了明显的调式、调性变化,B段的第一乐句同时出现第一小节及第二小节的两次八度大跳,音乐更加深沉、更具紧张度。曲调达到一定的高涨点后,音乐仍回到沉思的遐想之中。B段的第二个小片断其中有一些精妙的离调处理,使音乐更具有既单纯统一,又丰富变化的新颖色彩。高潮出现在倒数第4小节,并离调到F

调,音乐自然、优美,旋律颇具内涵。

倒数第三小节回到C大调,结尾用了宁静的弱收束,无限延长的处理,使听众的心灵仿佛由震撼至宁静,仍沉醉在深沉、优美的乐曲声中,回味无穷。这是一支要屏住呼吸来演奏或聆听的提琴曲。此曲强、弱变化特别多,渐强、渐弱的演奏表情也要求特别高,音乐力度起伏很大。

当然,要欣赏名曲得先从作曲家本身作为出发点: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十八世纪上半叶欧洲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他是巴洛克音乐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由于他一生杰出的创作活动和对音乐艺术的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在世界音乐史上,巴赫素有“音乐之父”的美称。他的作品是历代著名作曲家崇拜和学习的榜样。

巴赫的音乐是彻底的德国风格的音乐。他是一位著名的复调音乐大师。他的作品风格庄重而严谨,纯洁而虔诚。巴赫技巧高超,作品内容深刻。他对许多音乐形式都作了重要的发展了创新,如协奏曲、管弦乐曲和钢琴曲等等。

一生对音乐艺术贡献巨大。他继承和发展了前辈曲家的创作手法。把复调音乐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对小提琴协奏曲形式的完善出作了很大的贡献。他的《布兰登堡协奏曲》为交响音乐的产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他的钢琴音乐也十分突出,为后来贝多芬钢琴音乐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巴赫不但是一位伟大的作曲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演奏家和优秀的教育家。他在世时生活贫困,作品无人过问。死后数十年才得到人们的重视,被推崇为最伟大的古典音乐大师。1750年2月28日,巴赫在莱此锡逝世,终年六十五岁。

小提琴世界名曲《G弦上的咏叹调》是十八世纪伟大的德国作曲家巴赫(Bach.J.S,1685—1750)创作。《G弦上的咏叹调》原是巴赫作曲的《D大调

第三管弦组曲》中的第二首,原曲名为《咏叹调》,全曲流畅而优美,有诗一般的意境。给听众留下了深刻印象。100多年后,著名小提琴家海密沉醉于乐曲所表达的童年般清纯、芳香、温婉柔和及其浓烈的人情味中,遂把这部合奏曲改编为弓弦乐器小提琴来演奏,并匠心独运,只用小提琴最低音的G弦来表现原曲更深层次的咏叹,同样忠实地体现了原曲内在的感情和丰富色彩。这是海密的一个出色而成功的移植。

《G弦上的咏叹调》是巴洛克音乐最经典的代表作。乐曲开头徐徐奏出的旋律极简单,跟随音乐呼之欲出的却是整个的宇宙。高音旋律的小提琴在G弦上如歌的诉唱。有人这样评价他的《G弦上的咏叹调》:人与音乐沟通的最佳途径。

或许伟人之所以伟大的地方并不是他本身有多么的了不起,多么的恃才傲物,而是因为他们勇于,敢于去发现创造生命的奇迹,并且将他们流注于世界,为人让作品出名,而伟人的作品给他们增加辉。我想这就是我对《G弦上的咏叹调》及巴赫本人的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