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谈判桌与战场上的较量教学设计
历史九下第16课按六步三段二分支的方法写教学设计
![历史九下第16课按六步三段二分支的方法写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54b9016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79.png)
历史九下第16课按六步三段二分支的方法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课程名称:历史九下第16课《启发人民和谈的英明政策》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采取的正确政策,帮助人民办大事、谋大计。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和思辨能力,了解并分析党的正确政策对中国革命的重大意义。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的中国革命的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教学内容:1.中共中央关于人民和谈的正确政策2.人民和谈在中国革命中的重大意义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利用幻灯片或图片展示解放战争胜利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导入问题: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采取了哪些正确政策?这些政策对中国革命有何重大意义?二、探究(20分钟):1.学生分小组研读教材,并按照六步三段二分支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第一步:了解情境背景,理解中国解放战争的形势和中国共产党的战略目标。
-第二步:分析党的正确政策,例如人民和谈的具体内容和原因。
-第三步:分析政策的实施效果,例如人民和谈对团结人民、减少战争损失的贡献。
-第四步:总结政策的重大意义,例如人民和谈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关键一步。
-第五步:反思政策的启示和教训,例如学习政策的经验教训对今后的发展有何启示。
-第六步:展望未来,思考同样情况下应该如何制定正确政策。
-三段:过去的问题,现在的问题,未来的问题。
对比历史上的问题与今天的问题,分析其中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二分支:分析出问题及其原因,对不同的错误原因进行分类。
2.引导学生将各组的分析结果汇总,进行展示和讨论。
三、拓展(15分钟):1.展示中国革命的历史照片和实物,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和感受。
2.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对中国革命的重大意义,以及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感受和态度。
四、归纳总结(5分钟):1.小结课堂内容,引导学生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总结出正确政策的要素和重要性。
第16课《两种命运的决战》名师教案
![第16课《两种命运的决战》名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ac306643323968011c92b7.png)
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6课两种命运的决战【内容标准】(1)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2)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重庆谈判、《双十协定》、全面内战爆发。
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个人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开展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会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理解党中央和毛泽东审时度势,创造性地采取得宜的战略战术,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并胜利地转入了战略反攻。
【教学要点】要点:重庆谈判、全面内战爆发、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重点:重庆谈判;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难点:全面正确地理解国共双方举行重庆谈判的不同意图;理解人民解放军在战略防御阶段的战略战术的运用,以及其前后变化的合理性。
【导入新课】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庆贺的日子。
中国人民雪洗了百余年来的民族耻辱,第一次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那么历经八年抗战的人们,最渴望的是什么呢?(学生回答:和平、安定等)但是中国人民的愿望被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破灭了。
中国面临两种命运的决战,又再次陷入了三年内战时期。
想不想知道中国又面临怎样的两种命运与决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6课两种命运的决战》。
【新课探究】一、重庆谈判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面临的两种不同的命运和两个不同的前途(阅读教材教材105页的第一、二自然段)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的愿望,建设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
国民党:背离全国人民的愿望,坚持独裁内战。
16课 两种命运的决战 教案
![16课 两种命运的决战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fcbf334b73f242336c5f99.png)
补充与完善
A.以阵地战为主,力保解放区的每一寸土地
B.以运动战为主,不计一城一地的得失
C.采用“蘑菇战术”同敌人周旋
D.每一场战役都要集中几倍于敌人的兵力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4.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农民阶级同地主阶级的矛盾B.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的矛盾
C.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D.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
4.意义: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
三、挺进大别山
1.介绍大别山的战略地位,知道敌我力量发生的变化,时机成熟。(结合课本)
2.战略反攻的标志: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3.伟大意义:由战略防守转入战略反攻,标志着战争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一)改错题(每题有一处错误,指出并改正)
6.既参加西安事变谈判,又参加1945年的重庆谈判的中共领导人是毛泽东。
5.1946年6月内战爆发:国民党统治集团公然撕毁协议,发动对中原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标志着内战全面爆发。中共采用运动战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二、转战陕北
1.背景:敌人全面进攻被粉碎后转而重点进攻陕甘宁边区。——1947.3
2.转战陕北:中共中央的决定,主动撤出延安
3.主要战斗的胜利:青化砭、蟠龙镇和沙家店等(学生自主完成)
课题:第16课两种命运的决战第1课时第周(年月日)
(1)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2)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重庆谈判转战陕北挺进大别山
比较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和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中共由战略防守到战略反攻的转变
谈判桌与战场上的较量要点共25页
![谈判桌与战场上的较量要点共25页](https://img.taocdn.com/s3/m/ce1ded26102de2bd960588f6.png)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第16课谈判桌与战场上的较量
![第16课谈判桌与战场上的较量](https://img.taocdn.com/s3/m/db8d5a43ff00bed5b9f31daa.png)
“蘑菇战术”
“敌进我退, 敌驻我扰, 敌疲我打, 敌退我追”
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中原
两翼牵制 三军南突
延安
孟良崮 率先刘邓
三军配合 进攻揭幕
西
安
巧布品阵
豫陕鄂
豫皖苏
南京五个战场
大别山
反攻皆胜
武昌
选择题: 1、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的 主要目的是( ) (1)实现美、苏关于国共两党停止内争的希望 (2)满足全国人民和平民主的强烈要求 (3)争取时间,完成发动内战的部署 (4)制造和平假象 A(1)(2) B(2)(3) C(3)(4) D(1)(4)
2、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 幕的事件是:
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B.孟良崮战役
C.三大战役开始 D.渡江战役开始
1、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的目标 选择了哪?为什么?(选定了中 原地区,从敌人兵力部署上看, 蒋介石的军队集中在陕甘宁、山 东搞“重点进攻”,中间力量薄 弱,呈哑铃状;从大别山所处位 置来看,占据了大别山就可威慑 南京,西通武汉,南扼长江,瞰 制中原。)
人民解放军以运动战为主要 作战方法,不计一城一地的得失。 每一战役都要集中几倍于敌人有 生力量,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以 这个方针为指导,在解放战争开 始的八个月里,解放区军民积极 作战,歼灭敌人70多万人,粉 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返回
全面进攻失败后, 国民党迫于兵力不 足,从1947年3月 起,蒋介石又对陕 甘宁和山东解放区 实行重点进攻。
主席也举起手来,举起他那顶深灰色的盔式帽;但是举得很慢很慢,像是 在举起一件十分沉重的东西。一点一点的,一点一点的,举起来,举起来;等 到举过了头顶,忽然用力一挥,便停止在空中,一动不动了。
谈判桌与战场上的较量25页PPT
![谈判桌与战场上的较量25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58c6748b5ef7ba0d4a733bbc.png)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谈判桌与战场上的较量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END
第16课 谈判桌与战场上的较量
![第16课 谈判桌与战场上的较量](https://img.taocdn.com/s3/m/3d972907581b6bd97f19ea89.png)
通过使用媒体、文字、图片等资料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解决历史问题,使学生从中受到了启发,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的任务。还可以补充更多的资料让学生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情感教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渗透,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学生们能够掌握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美国帮助蒋介石将军队运送到制定地点之后,蒋介石认为发动战争,用武力的方式解决共产党的时机成熟了。(看表格和毛泽东的话:问毛泽东为什么敢于夸下海口?)标志着全面内战爆发的是进攻中原解放区(播放《中原突围》,同时全线出击,全面向中共领导下的根据地发动军事进攻。结果如何?
⒉国民党重点进攻陕北与山东(板书)
教学意图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媒体使用
通过复习已学知识了解和掌握本单元知识结构在学习新课内容之前掌握知识脉络。
使用图片等资料引导学生加深对历史事件的认知,锻练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使用影视、文字等资料进行教学增强教学直观性。步步创设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
播放影片片断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哪一天?抗战胜利后妄图灭亡中国的日本侵略者被赶出去了,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独立发展的大好时机。可是新的问题又摆在了中国人民面前: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新中国呢?中国共产党人对此有自己的看法:在中共七大会议上专门探讨了这个问题。大家看中共主张中国应该走什么道路?当时人民大众原意吗?蒋介石原意吗?
作业
课后练习;练习册相关内容
板
书
设
计
第16课谈判桌与战场上的较量
一、重庆谈判
1.美蒋阴谋发动内战
2.国共重庆谈判1945年8月28日
3.《双十协定》的签订1945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月10日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两种命运的决战教案 华东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两种命运的决战教案 华东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002370022af90242a895e558.png)
两种命运的决战一、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重庆谈判《双十协定》政治协商会议全面内战爆发解放军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2、能力培养(1)分析理解:抗战胜利前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2)比较辩异:国共双方围绕重庆谈判的目的和谋略。
(3)归纳概括:人民解放军在战略防御阶段的军事策略及其变化。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1)抗战胜利后,在美国的支持下,蒋介石以假和平、真备战的反革命手法,阴谋发动内战,确立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全国的统治。
中国共产党针锋相对,展开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的斗争,为以后的解放战争奠定了胜利的初基。
(2)国共双方战争的性质,对于国民党反动派来说,是反人民的不义之战;对于全国人民及其子弟兵来说,是中共领导下的推翻国民党独裁统治的人民解放战争。
(3)党中央和毛泽东审时度势,创造性地采取得宜的战略战术,保证了人民解放军以灵活机动的运动战,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并胜利地转入了战略反攻。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重庆谈判转战陕北难点:国共双方举行重庆谈判的不同意图三、课堂设计课堂导入师:很高兴今天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希望我们合作愉快。
1945年8月15日,日帝投降,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
中国人民雪洗了百年耻辱,第一次取得出反帝的完全胜利。
那么历经十年内战和八年抗战的人们,最渴望的是什么呢?(学生答:和平、安定等)师:但是中国人民的愿望被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破灭了,中国面临两种命运的决战,又再次陷入三年内战时期。
想不想知道中又面临怎样的两种命运决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16、两种命运的决战》(板书)板书:“一、重庆谈判”师;首先请同学们读教材P105页一、二段,思考: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面临哪两种不同命运和前途?2分钟后,教师请学生回答:生: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愿望,建设一个独立、自主、富强的新中国。
国民党:背离人民愿望,坚持独裁内战。
师:很好。
中共代表人民的愿望,是一条光明的前途;而国民党背离人民是一个黑暗的前途。
第16课 谈判桌与战场上的较量
![第16课 谈判桌与战场上的较量](https://img.taocdn.com/s3/m/1906d8c205087632311212b8.png)
经黄泛区
刘伯承登上 大别山的 三角峰
挺进大别山区,建立鄂豫皖解放区
1947年8月,陈赓、谢富治率晋冀鲁豫野战军, 强渡黄河,挺进豫陕鄂边地区。图为部队过伊河。
1947年9月,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主力挺进豫 皖苏边地区。图为到达豫皖苏的骑兵部队。
谈 判 桌 与 战 场 上 的 较 量
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 (1945.8-1945.10)
孟良崮战役是粉碎国民党军对山东重点进攻 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这一战役一举歼敌精锐 七十四师32000余人,击毙其师长张灵甫。敌人对 山东的重点进攻被粉碎了。
孟良崮战役是粉碎国民党军对山东重点进攻 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这一战役一举歼敌精锐 七十四师32000余人,击毙其师长张灵甫。敌人对 山东的重点进攻被粉碎了。
解放战争时期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16课 谈判桌上与战场上的较量 第17课 战略决战
第16课
谈判桌与战场上的较量
蒋介石连发三封电报催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真 实目的何在? 如果你是毛泽东,去还是不去?说明理由。 想用软的一套手法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 易!可是,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 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 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 章好做。 我们明知共产党不会来渝谈判,我们要假 戏真做,制造空气。 ——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
解
放 战
战略防御阶段 (1946.6-1947.6)
战略反攻阶段(1947.6-1948.9) 战略决战时期 (1948.9-1949.4)
争
战略进攻的序幕
我军战略反攻的重点:大别山地区
重
点
南京 武汉
晋冀鲁豫 解放军主力
太岳兵团
第16课 谈判桌与战场上的较量
![第16课 谈判桌与战场上的较量](https://img.taocdn.com/s3/m/a8ec83c227d3240c8547ef44.png)
第16课谈判桌与战场上的较量【课程标准】1、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2、了解中共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教材分析】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择。
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努力。
但是国民党政府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悍然发动内战,走向独裁道路【学生情况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美帝国主义支持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重庆谈判,全面内战爆发,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2、培养学生识别图画的基本技能,初步具备通过图画获取知识、处理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图画的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收集抗战胜利后,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政权相勾结,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的资料,认识到美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
2、讨论探究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目的和毛泽东冒险去重庆谈判的原因,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问题,理解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
3、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史实,认识党的正确领导是革命取胜的法宝之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与国民党反动派的专制、独裁进行斗争的史实,使学生感知和平民主来之不易,增强学生维护和平民主的自觉性,并增强对党的热爱之情。
2、通过感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解放军为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历尽艰辛、英勇作战、不畏牺牲的精神,使学生确立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
【教学重点】重庆谈判【教学难点】挺进大别山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讨论探究,自主合作【教学过程】。
谈判桌与战场上的较量
![谈判桌与战场上的较量](https://img.taocdn.com/s3/m/b72eee60b84ae45c3b358c4d.png)
5、“在重庆,有些人认为蒋介石是靠不住的, 是骗人的,要同他谈出什么结果是不可能 的……我向他们说,你们说的是有理由的,有 根据的……但是,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事 情还有另一方面,还有许多因素,使蒋介石还 不能不有很多顾忌。” ——毛泽东 ①根据上述材料,你可以判断毛泽东谈论的是什 么历史事件? ②在这个历史事件中,既然知道“蒋介石是靠不 住的,是骗人的,要同他谈出什么结果是不可 能的”,毛泽东为什么还要去呢? ③这次和谈达成什么结果?从哪些事情可以看出 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21
2、 、目的: 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 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3、中共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 4、结果: 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 签订了《双十协定》
12
二、转战陕北
• • • • • • •
1946年6月 全面内战时间: 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 爆发的标志: 全面阶段:国民党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中共中央应对决策:主动撤出延安,西北作战 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彭德怀 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 作战战术: “蘑菇”战术 内战的性质: 美国出钱出枪,蒋介石出 人的反共反人民战争
1
今天的中心工作在于消灭共产党,日本 是我们外部的敌人,中共是我们国内的敌人, 消灭中共 只有在消灭中共才能完成我们的任务!
——蒋介石1945年在国民党六大上的讲话
消灭共产党,维护一党专制,甚至不 惜使用武力。
我们这次大会是关系全中国 4.5 亿 人民命运的一次大会,我们的任务就是 应当用全力去争取光明的前途和光明的 命运,反对另一种黑暗的前途和命运。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开幕词中讲话 你认为中共的基本主张是什么? 争取民主与和平
D.迫使国民党承认了解放区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 位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两种命运的决战》教案1 华东师大版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两种命运的决战》教案1 华东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6f42d9da16fc700aba68fc54.png)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两种命运的决战》教案1华东师大版一、教材分析《两种命运的决战》选自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6课。
此课前承《同仇敌忾抗战到底》,后启《解放战争的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长期战乱,人民渴望过和平、安定的日子,为了争取和平民主的光明前途,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很大的努力。
毛泽东以非凡的气魄赴重庆谈判,以揭穿蒋介石真内战、假和平的阴谋,双方经过和谈签订《双十协定》,但墨迹未干,国民党统治集团就公然撕毁成议,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重庆谈判:国共两党两条不同的道路、两个中国命运的斗争趋向尖锐,集中表现在重庆谈判。
(2)转战陕北:人民解放军在战略防御阶段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转战陕北牵制敌人。
(3)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敌我双方力量发生显著变化时,人民解放军适时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2.难点(1)全面正确地理解国共双方举行重庆谈判的不同意图。
(2)理解人民解放军在战略防御阶段的战略战术的运用,以及其前后变化的合理性。
三、教学维度1、知识与技能:了解重庆谈判《双十协定》全面内战爆发;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综合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体现“创境引趣——探究体验——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体验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可贵。
3、情感与价值:认识国共双方战争的性质,对于国民党来说是反人民的不义之战,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引导学生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
四、教学流程1、创境引趣(1)导入课题师:很高兴今天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希望我们合作愉快。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庆贺的日子。
中国人民雪洗了百余年来的民族耻辱,第一次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那么历经八年抗战的人们,最渴望的是什么呢?(学生回答:和平、安定等)师:但是中国人民的愿望被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破灭了。
中国面临两种命运的决战,又再次陷入了三年内战时期。
八年级历史上册16课《两种命运的决战》导学案华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16课《两种命运的决战》导学案华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028c8ba38762caaedd33d42c.png)
16课《两种命运的决战》导学案二、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1.重点⑴.重庆谈判⑵.转战陕北2.难点⑴国共两地在重庆谈判中的斗争牵涉到国内外形势变化、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民心的向背、军力的对比等等因素,因此全面正确地理解国共双方举行重庆谈判的不同意图是一个难点。
⑵人民解放军在战略防御阶段的战略战术,牵涉到一些军事知识,如何理解其前后变化的合理性也是一个难点。
三、巩固基础——以本为源(一)阅读课本完成下列填空一、重庆谈判1.背景抗战胜利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同中国人民及其代表中国共产党的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
中国存在着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尖锐斗争。
⑴光明前途:⑵黑暗前途:2.目的⑴国民党:⑵共产党:3.经过⑴国民党:1945年8月,蒋介石连续三次致电延安中共中央,邀请赴重庆谈判,“共同商讨国家大计”。
⑵共产党:8月28日,、等在美国驻华大使、国民党政府代表的陪同下,由延安飞往重庆,同国民党当局进行和平谈判。
4.成果⑴《双十协定》:经过43天的谈判,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即《双十协定》),确定了。
⑵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在召开,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二、内战爆发1.时间:1946年6月2.标志:国民党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3.人民解放军的作战方针:鉴于双方力量的悬殊,人民解放军采取。
4.结果:经过8个多月的作战,歼敌人,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
三、转战陕北1.重点进攻目标:陕甘宁边区。
2.经过:⑴毛泽东、周恩来和党中央主动撤离,转战陕北,继续领导西北和全国的解放战争。
⑵彭德怀率领,采用“”,取得了青化砭、蟠龙镇、沙家店等战斗的胜利,歼敌3万余人。
⑶结果: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边区的进攻四、挺进大别山1.背景:解放战争的第一年,歼敌人,使敌我力量发生显著变化,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
2.时间、领导人及军队:1947年6月底,刘伯承、邓小平率挺进大别山。
3.开辟根据地:革命根据地4.意义:挺进大别山是解放战争的一个转折点。
第16课 谈判桌与战场上的较量 (导学案)
![第16课 谈判桌与战场上的较量 (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13390152ea551810a68719.png)
3.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______万人,向______解放区发动进攻。解放军只有_____万人,双方力量对比悬殊。
4.面对严峻的局势,中共中央主动撤离_______。毛泽东、周恩来________率中央机关仍留在陕北,代号为“___________”,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并直接指挥___________。
A.避免内战,和平建国B.和平、民主、团结
C.坚持团结,反对内战D.将革命进行到底
3.1946年,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首先进攻的是()
A陕北解放区B.中原解放区C.华东解放区D.晋绥解放区
4.1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在()全歼国民党精锐部队整编七十四师。
A.蟠龙B.青化砭C.羊马河D.孟良崮
5.某部小说故事梗概如下:1945年10月10日,国民党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订国共双方代表《会议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下列适合这部小说书名的是()
A.《开启思想解放的大门---新文化运动》B.《我眼中的西安事变》
C.《鸦片战争的烽火》D.《艰难的较量---重庆谈判》
6.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国民党军队进攻()
A.中原解放区B.晋察冀豫解放区C.大别山D.陕甘宁解放区
7.率部千里跃进,挺进大别山的领导人物是()
A.毛泽东、周恩来B.刘伯承、邓小平C.彭德怀、贺龙D.朱德、陈毅
8.材料题:导学、测评拓展第25页
材料所描述的是哪个历史事件?蒋介石的目的是什么?
学后反思
3.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在________、_________的陪同下飞抵重庆。
4.经过一多月的磋商,国共双方签订《_____________________》,即“双十协定”。
初一历史学科课程资源库第16课谈判桌与战场上的较量教学设计
![初一历史学科课程资源库第16课谈判桌与战场上的较量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72af3f4daef5ef7bb0d3c45.png)
唐立梅
授课时间
2015
授课班级
初一
课 题
第16课 谈判桌与战场上的较量
课 型
新授课
教
学
目
标
了解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形势和内战初期战局的演变;掌握美蒋勾结、重庆谈判、内战爆发、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从课文和插图中搜集有关资料,认识美蒋勾结的实质、中共的正确对策,理解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所做的努力(两手准备);通过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刘邓果断插向大别山等史实,认识中共分析时局的准确性和作战方针方法的正确性;探索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原因、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作用;增强中共中央为了争取国家的光明前途,灵活机动地应对和处理复杂局势,显示了作为中国革命事业领导核心的风采,她是值得信赖的;在党的领导下,人民解放军历尽艰辛、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必须发扬光大,青年学生必须具备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坚强意志。
一、选择
蒋介石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主要目的是
①实现美、苏关于国共两党停止内争的希望 ②满足全国人民和平民主的强烈要求 ③争取时间,完成发动内战的部署④制造和平假象
A. ①②B. ②③
C.③④ D. ①④
2、学科拓展
你能举出以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为题材的文艺作品(小说、电影、电视剧)吗?给同学们简要介绍一下其中的情节。
5、事实是——毛泽东冒险去了,结果怎样?
教师小结、过渡:后来蒋介石很快就撕毁协定、发动进攻,但也很快地走向失败。
1、完成 “练一练”:应选B(中原解放区)。
2、西北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能够粉碎敌人的进攻?
3、这个历史事实说明什么道理?
教师小结、过渡:当时蒋介石的主要兵力同时也在山东进行“重点进攻”,毛泽东说他这种兵力部署“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只要攻其薄弱,从中间突破,就可以直接威胁敌人的心脏地区。承担这项战略任务的是刘邓大军,他们进攻的方向是大别山。
第16课_谈判桌和战场上的较量
![第16课_谈判桌和战场上的较量](https://img.taocdn.com/s3/m/f9ef319fcc22bcd126ff0c10.png)
名加在共产党头上。 蒋中正
八月十四日
从字面上看,蒋介石急于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他这 样做,是否为了“国家大计”“以国家利益为重”?其真实 意图是什么?
第16课 谈判桌与战场上的较量
阅读
蒋介石邀请毛泽东的 两个目的
1、如果毛泽东拒绝到重庆,就给共产党安上拒绝谈 判、蓄意内战的罪名,把战争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 使自己在政治上处于有利地位;如果毛泽东来了, 就给共产党几个内阁职位,迫使共产党交出解放区 和军队,这样,他最后仍可以消灭已变成赤手空拳 的共产党。 2、可以用谈判来取得调兵遣将的时间。 假和平,真内战。
兵力
国民党 430万
武器
飞机 大炮 美国的援助
控制地区
大城市,交通要道
共产党
127万
步枪
偏僻的乡村
解放战争初期的作战方针和结果?
国民党全面进攻:对中原解放区
共产党: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打运动战而不打阵地战,不记一城一地的得失。 结果:共产党在作战初期的半年多的时间内, 歼灭大量敌军
山 东
第16课
谈判桌与
战场上的较量 一、重庆谈判
二、转战陕北 三、挺进大别山
抗战胜利后,中国 面临怎样的局势?
国民党六大
• 大会通过了六十三个决议案,其中心议 题有二个:一是决定坚持独裁,拒绝成 立联合政府;一是动员国民党全党力量, 抢夺抗战胜利的果实。
第16课 谈判桌与战场上的较量 蒋介 石要 干什 么? 8月11日,蒋介石发了两 道命令。 一个要求各战区将士 “加紧作战努力,一切依照 既定军事计划与命令推进, 勿稍松懈。”
第16课 谈判桌与战场上的较量
讨论:毛泽东是否应该去重庆?
不去重庆: 正中蒋介石的圈套 向全国人民表明中共争取和平的真诚愿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谈判[材料一]:战后中国必须有
一个“由战时所有民主党
派、团体和组织所加强的国
家民主阵线。
[材料二]:蒋介石是“无私
的”,是“爱国者”,但应
在政治上对中共让步,以求
得军令的统一。
[过渡]和平、民主之风此起
彼伏,迫于压力,蒋介石发
动了和平攻势,提问:
【展示】
1、蒋介石连续三次电
邀毛泽东去重庆谈
判,他的真实意图是
什么?
结合教材、思考、
讨论后得出:
1、拖延时间,
为内战做准
备。
2、把内战的责
任推到共产
党身上。
畅所欲言,该去,
然性
通过去与不
去的讨论,
塑造学生的
历史责任
感,感受伟
人的博大胸
怀。
PPT展示问题。
战场上的较量的主儿,公然撕毁双十协
定,悍然发动内战。
二、战场上的较量
1、全面进攻
1946年6月,中原解放区
(内战爆发的标志)
出示形势图与实力对比表
整合学生观点并出示:
解放战争初期的作战方针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打运动战而不打阵地战。
(1946年6月到1947年2
月)8个月歼灭大量敌军
(71万人)。
[过渡]蒋介石虽然高歌猛
进,但得到的大多是空城,
损兵折将,想全面进攻有点
力不从心了改为重点进攻
结合实力对比表讨
论战法,体会共产
党的高超的战略战
术
培养分析问
题的能力,
整合知识结
构,连续性
的认识毛泽
东的战略战
术,感受伟
人的魅力。
国民党
共产党
兵力武器控制地区
430万
130万
飞机大炮
美国的援助
步枪
大城市,交通要道
偏僻的乡村
解放战争初期国共两党力量对比
实力对比表一
毛泽东转战陕北
2、重点进攻
重点进攻哪两个解放区?
[陕北]:出示图片及中共中央转战陕北路线图,简介陕北战况。
整合学生观点,讲解蘑菇战术。
【PPT展示蘑菇战术】
蘑菇战术
蘑菇战术的基本特点是,在地形与群众均
有利的条件下,针对敌军急于寻求同我方
决战的心理,以小部队与敌周旋,疲惫、
消耗、饿困对方,而以主力隐蔽等候,不
骄不躁,待敌十分疲劳与孤立无援之时,
集中主力加以各个歼灭,与“运动战”极为
相似
青化砭,羊马河,蟠龙三个战役歼敌1.4万人,奠定了粉碎重点进攻陕北的基础。
再看山东战场
[山东]:图片引入(张灵甫、学生答:陕北和山
东
进一步探讨战法
体会战术的高超
性,结合形势图体
会转战陕北的艰
险。
进一步感
受,认识战
争,培养运
用唯物主义
的观点分析
问题的能
力。
转战陕北路线图
战场上的较量
板书小结
提高粟裕)。
教师讲解:用形象
生动的语言再现孟良崮战
役,用陈毅、王必成的回忆
(宁可打掉两个纵队也要
吃掉张灵甫,打掉一千补一
千,打掉两千补两千。
),(倘
使国民党军先我1分钟到达
山顶,阻击25师的战斗,
乃至整个孟良崮战斗恐怕
就是另一番场景了。
)来增
加形象性、真实性。
最后概
括战术:运动战与阵地战相
结合
(此战创造了我军在敌重
兵集团密集并进的态势下,
从敌战线中央割歼其进攻
主力的范例。
)
【强调】整编74师的消灭
沉重的打击了蒋介石,奠定
了山东战场的基础。
【过渡】1947年,蒋介石
颇为倒霉的一年,双方态势
客观公正的评价人
物,辩证的认识历
史问题与人物。
引用名人回忆录增
加战役的真实性,
形象性。
通过人物的
评价,认识
了解人物与
历史的关
系,体会历
史的必然性
和偶然性。
从而增强对
历史学科的
兴趣。
渴望
更多的了解
历史人物。
130
万人
430
万人
1946年6月1947年6月
373
万人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195
万人
实力对比表二
电子白板与PPT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