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预设”和“生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预设”和“生成”

发表时间:2009-05-15T13:22:33.827Z 来源:《中国育才》209年第2期供稿作者:李敏华[导读] 教师预设和幼儿生成是幼儿园课程形成的主要方式。【摘要】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日常生活中表现的、感兴趣的事物和突发事件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提供生成活动的机会,以支持探索的兴趣,支持幼儿生成活动的开展。只要善于观察和捕捉,他们所关注的事物,提出的疑问、遇到的困难都将成为我们课程的内容,而且延伸

和扩展出更为丰富的活动主题。

【关键词】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丰富内容Kindergarten teaching activities of the “default” and “generate” Li Minghua

【Abstract】Find child care teachers should be good at the performance of daily life, interesting things and unexpected events implied by the educational value, providing the opportunity to generate activities in support of interest to explore, generate support for early childhood activities. Be good at observation and capture as long as they are concerned about things, raised doubt that the difficulties will become the content of our courses, and an extension and expansion of a more rich theme. 【Key words】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activities; rich content“预设”就是“预先设定”“预先设计”的活动,通常是教师写在纸上的设想;“生成”是指幼儿依据自己的兴趣、经验和需要,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自主产生的活动。教师预设和幼儿生成是幼儿园课程形成的主要方式。

“预设”是必须的,但要有弹性和留白,《纲要》就明确指出: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日常生活中表现的、感兴趣的事物和突发事件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提供生成活动的机会,以支持探索的兴趣,支持幼儿生成活动的开展。关注孩子兴趣,捕捉教育契机,调整活动方案,让“预设”和“生成”互动,才能支持、引发幼儿的主动探索和交往,满足儿童自主活动、自发学习的需要。从而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发挥潜力、表现个性、愉悦心灵,提升素养、充满诗意的心灵历程。1从热点问题捕捉教育契机

[案例一]在探索性主题活动中,教师不再是一味的关注教学计划如何实施,教学目标如何完成,而应该时时关注孩子,倾听孩子的声音,捕捉孩子的兴趣所在,并且及时的加以引导,鼓励孩子进行讨论,探索,从而促进主题的产生。孩子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好奇,但有的孩子不善于表达,有的孩子胆子小,就将这些可能成为主题的火花熄灭了,不禁让人为之惋惜,而有些话题不能引起大家的共鸣,同样不能产生主题,也令人着急。这天入园时,李晨航带来了一辆小汽车,孩子们争先恐后地看着,朱浩嘉说:“我家也有玩具汽车,是爷爷在我生日时买的警车。”曾珠说:“我家有赛车。”尹旋羽说:“我还有一辆遥控汽车。”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一时间对汽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家都想看一看玩一玩李晨航的车,而李晨航却把车抱的紧紧的,惟恐被其他小朋友拿走。这时朱浩嘉说:“我舅舅是开车的,我让他开车到幼儿园来,我们一起看我舅舅的车。”这时,我就及时满足孩子的兴趣需求:“老师带你们一块儿看车去好不好?”“好!”约十分钟后我带着孩子出发了,我们在马路上看车,由此“汽车”主题活动产生了。其中,使我认识到选择这一主题活动进行预设的价值所在:这是一个孩子生成的活动来源与孩子本身的热点所在,是孩子们感兴趣的活动。2从幼儿的个体表现中捕捉教育契机我们都知道幼儿的生成活动与纯粹的预设活动相比较,教师能在幼儿的生成活动中更有效地读懂个体幼儿的兴趣、水平与能力。

[案例2]“玩泥巴”主题。孩子们在幼儿园中散步,嬉戏着。不一会儿,传来了小男孩涛涛的哭声(他是刚从外地转学来的),因为他衣袋里的一包东西丢了。小伙伴们知道后,帮他在园中四处寻找。“找到了!找到了!”随着一声尖叫声,孩子们都好奇的围了上去。“快打开看一看,它是什么呀?”“一定是巧克力吧。”一个孩子问。小包打开了,另一个孩子看了说:“这是橡皮泥。”“不对,这是我家带来的泥土!”涛涛挺神气的嚷着:“这是我的宝贝,妈妈说,可不能随便丢了!”“泥巴怎么会是黑色的呢?”顽皮的东东在一旁更是闲不住了,他抓起泥巴就想往自己的口袋里塞。我看到孩子们对泥巴那么感兴趣,就以泥巴为主题,开展了一个活动。我们在活动的进程中不断的根据不同个体的表现调整其发展的步伐,其目的就是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各自的水平上充分的发展。3从预设的活动中捕捉再教育契机

[案例3]在集体预设活动“数房子”中,幼儿用数人和数记录纸的统计出我们全班孩子一共想出了几种记录方法,每种记录方法各有几个孩子运用。虽然活动是我事先预设的,可在活动中孩子却又生成出了新热点:①在讨论哪种方法快而且方便时,孩子都认为相同记录纸叠在一起,然后数几叠就是几种方法,这一办法最好。但孩子对这一方法存在疑问,他们提出:“老师你没让我们比过,没看时间,怎么能说哪种方法快,哪种方法慢呢?”这是一个我没有想到的生成问题。②解决第二个问题时,孩子生成出要记录统计数据,以免遗忘。我当场满足孩子,让他们设计符号来记录。在大家共同的参与中产生了最终的统计数据表。对于这些生成的内容都是教师事先不能预设的,但出现时我们就得组织孩子通过讨论来解决。这样灵活的调整使孩子通过活动得到情感上的满足、知识上的满足、心理上的满足。现代课程观的精髓在于将幼儿视为主体,使他们积极而主动地学习,活动不再是教师单方面的主导,孩子也在发挥一定程度的控制作用,预设,关注,调整,生成将成为我们课程发展的必要途径。只要善于观察和捕捉,他们所关注的事物,提出的疑问、遇到的困难都将成为我们课程的内容,而且延伸和扩展出更为丰富的活动主题。参考文献

[1]刘淑兰主编. 幼儿园课程实施指导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版

[2]朱家雄主审.走向方案教学.百家出版社,2001年1月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