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期末考试试题(有几套带答案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散数学试题(A卷及答案)

一、证明题(10分)

1)(⌝P∧(⌝Q∧R))∨(Q∧R)∨(P∧R)⇔R

证明: 左端⇔(⌝P∧⌝Q∧R)∨((Q∨P)∧R)⇔((⌝P∧⌝Q)∧R))∨((Q∨P)∧R)

⇔(⌝(P∨Q)∧R)∨((Q∨P)∧R)⇔(⌝(P∨Q)∨(Q∨P))∧R

⇔(⌝(P∨Q)∨(P∨Q))∧R⇔T∧R(置换)⇔R

2)∃x(A(x)→B(x))⇔∀xA(x)→∃xB(x)

证明:∃x(A(x)→B(x))⇔∃x(⌝A(x)∨B(x))⇔∃x⌝A(x)∨∃xB(x)⇔⌝∀xA(x)∨∃xB(x)⇔∀xA(x)→∃xB(x)

二、求命题公式(P∨(Q∧R))→(P∧Q∧R)的主析取范式和主合取范式(10分)

证明:(P∨(Q∧R))→(P∧Q∧R)⇔⌝(P∨(Q∧R))∨(P∧Q∧R))

⇔(⌝P∧(⌝Q∨⌝R))∨(P∧Q∧R)

⇔(⌝P∧⌝Q)∨(⌝P∧⌝R))∨(P∧Q∧R)

⇔(⌝P∧⌝Q∧R)∨(⌝P∧⌝Q∧⌝R)∨(⌝P∧Q∧⌝R))∨(⌝P∧⌝Q∧⌝R))∨(P∧Q∧R)

⇔m0∨m1∨m2∨m7

⇔M3∨M4∨M5∨M6

三、推理证明题(10分)

1)C∨D, (C∨D)→⌝E, ⌝E→(A∧⌝B), (A∧⌝B)→(R∨S)⇒R∨S

证明:(1) (C∨D)→⌝E

(2) ⌝E→(A∧⌝B)

(3) (C∨D)→(A∧⌝B)

(4) (A∧⌝B)→(R∨S)

(5) (C∨D)→(R∨S)

(6) C∨D

(7) R∨S

2) ∀x(P(x)→Q(y)∧R(x)),∃xP(x)⇒Q(y)∧∃x(P(x)∧R(x)) 证明(1)∃xP(x)

(2)P(a)

(3)∀x(P(x)→Q(y)∧R(x))

(4)P(a)→Q(y)∧R(a)

(5)Q(y)∧R(a)

(6)Q(y)

(7)R(a)

(8)P(a)

(9)P(a)∧R(a)

(10)∃x(P(x)∧R(x))

(11)Q(y)∧∃x(P(x)∧R(x))

五、已知A、B、C是三个集合,证明A-(B∪C)=(A-B)∩(A-C) (15分)

证明∵x∈A-(B∪C)⇔x∈A∧x∉(B∪C)⇔x∈A∧(x∉B∧x∉C)⇔(x∈A∧x∉B)∧(x∈A∧x∉C)⇔x∈(A-B)∧x∈(A-C)⇔ x∈(A-B)∩(A-C)∴A-(B∪C)=(A-B)∩(A-C)

六、已知R、S是N上的关系,其定义如下:R={| x,y∈N∧y=x2},S={| x,y∈N∧y=x+1}。求R-1、R*S、S*R、

R{1,2}、S[{1,2}](10分)

解:R-1={| x,y∈N∧y=x2},R*S={| x,y∈N∧y=x2+1},S*R={| x,y∈N∧y=(x+1)2},

七、若f:A→B和g:B→C是双射,则(gf)-1=f-1g-1(10分)。

证明:因为f、g是双射,所以gf:A→C是双射,所以gf有逆函数(gf)-1:C→A。同理可推f-1g-1:C→A是双射。

因为∈f-1g-1⇔存在z(∈g-1∧∈f-1)⇔存在z(∈f∧∈g)⇔∈gf⇔∈(gf)-1,所以(gf)-1=f-1g-1。

R{1,2}={<1,1>,<2,4>},S[{1,2}]={1,4}。

离散数学试题(B卷及答案)

一、证明题(10分)

1)((P∨Q)∧⌝(⌝P∧(⌝Q∨⌝R)))∨(⌝P∧⌝Q)∨(⌝P∧⌝R)⇔T

证明左端⇔((P∨Q)∧(P∨(Q∧R)))∨⌝((P∨Q)∧(P∨R))(摩根律) ⇔ ((P∨Q)∧(P∨Q)∧(P∨R))∨⌝((P∨Q)∧(P∨R))(分配律) ⇔ ((P∨Q)∧(P∨R))∨⌝((P∨Q)∧(P∨R)) (等幂律) ⇔T (代入)

2)∀x(P(x)→Q(x))∧∀xP(x)⇔∀x(P(x)∧Q(x))

证明∀x(P(x)→Q(x))∧∀xP(x)⇔∀x((P(x)→Q(x)∧P(x))⇔∀x((⌝P(x)∨Q(x)∧P(x))⇔∀x(P(x)∧Q(x))⇔∀xP(x)∧∀xQ(x)⇔∀x(P(x)∧Q(x))

二、求命题公式(⌝P→Q)→(P∨⌝Q) 的主析取范式和主合取范式(10分)

解:(⌝P→Q)→(P∨⌝Q)⇔⌝(⌝P→Q)∨(P∨⌝Q)⇔⌝(P∨Q)∨(P∨⌝Q)⇔(⌝P∧⌝Q)∨(P∨⌝Q) ⇔(⌝P∨P∨⌝Q)∧(⌝Q∨P∨⌝Q)⇔(P∨⌝Q)⇔M1⇔m0∨m2∨m3

三、推理证明题(10分)

1)(P→(Q→S))∧(⌝R∨P)∧Q⇒R→S

证明:(1)R 附加前提

(2)⌝R∨P P

(3)P T(1)(2),I

(4)P→(Q→S) P

(5)Q→S T(3)(4),I

(6)Q P

(7)S T(5)(6),I

(8)R→S CP

2) ∀x(P(x)∨Q(x)),∀x⌝P(x)⇒∃x Q(x)

证明:(1)∀x⌝P(x) P

(2)⌝P(c) T(1),US

(3)∀x(P(x)∨Q(x)) P

(4)P(c)∨Q(c) T(3),US

(5)Q(c) T(2)(4),I

(6)∃x Q(x) T(5),EG

五、已知A、B、C是三个集合,证明A∩(B∪C)=(A∩B)∪(A∩C) (10分)

证明:∵x∈ A∩(B∪C)⇔ x∈ A∧x∈(B∪C)⇔ x∈ A∧(x∈B∨x∈C)⇔( x∈ A∧x∈B)∨(x∈ A∧x∈C)⇔ x∈(A∩B)

∨x∈ A∩C⇔ x∈(A∩B)∪(A∩C)∴A∩(B∪C)=(A∩B)∪(A∩C)

六、π={A1,A2,…,A n}是集合A的一个划分,定义R={|a、b∈A i,I=1,2,…,n},则R是A上的等价关系(15分)。

证明:∀a∈A必有i使得a∈A i,由定义知aRa,故R自反。

∀a,b∈A,若aRb ,则a,b∈A i,即b,a∈A i,所以bRa,故R对称。

∀a,b,c∈A,若aRb 且bRc,则a,b∈A i及b,c∈A j。因为i≠j时A i∩A j=Φ,故i=j,即a,b,c∈A i,所以aRc,故R传递。

总之R是A上的等价关系。

七、若f:A→B是双射,则f-1:B→A是双射(15分)。

证明:对任意的x∈A,因为f是从A到B的函数,故存在y∈B,使∈f,∈f-1。所以,f-1是满射。

对任意的x∈A,若存在y1,y2∈B,使得∈f-1且∈f-1,则有∈f且∈f。因为f是函数,则y1=y2。所

以,f-1是单射。因此f-1是双射。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总计30)

1.给定语句如下:

(1)15是素数(质数)

(2)10能被2整除,3是偶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