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景观设计与人的环境行为.

合集下载

园林景观与环境行为心理详解演示文稿课件

园林景观与环境行为心理详解演示文稿课件
图底关系是人凭直觉认识世界的最基本需要。真实环境 中有清晰程度不同的图底关系:有的清晰,有的模糊, 有时该清晰的却很模糊,该模糊的反倒清哳,不一定符 合使用要求;这就需要经过设计加以调整。
感知对象图底不分或较难区分,则形成暧昧或混乱的图 形,视知觉就会忽略不顾,或因暧昧造成的闪烁而使人 感到疲劳。此时若强制集中注意力观看,则会加重视觉 疲劳而心生厌烦。所以,在环境设计中强调图底之分, 不仅有助于突出景观的主题;而且也符合人的视觉特点。
同的区域,界定城市与周围环境。
27
认知地图来源于对环境的感知和体验,带有直觉性和形 象性。性别、年龄、经验、职业、文化、经济、活动模 式等的不同,造成了认知地图的差异。
认知地图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自己和环境的关系,确定目 标的空间方位、距离,寻找到达目标的路径,并建立起 个人对环境的安全感和控制感。清晰的城市公共认知地 图,有助于市民的公共活动和社会交往。
18
单纯的几何形体 容易成为图形。
奇异的或与众不同的形态更容易成为图形
(二)群化原则
使多个刺激被感知为统一整体的控制规律,通常称为群化原 则。 邻近原则 :相互邻近的元素被感知为有内聚力的整体。 相似原则 :彼此相似的元素易被感知为整体。 连续原则 :按规则连续排列的同种元素被感知为整体。 封闭原则:一个有倾向于完成而尚未闭合的图形易被看做 一个完整的图形。
26
一、环境认知与城市的意象
凯文·林奇的《城市的意象》 “公共认知地图"或“公共意象图” 城市意象由五个基本要素组成 路径(Paths):运动的通道。 标志(Landmarks):具有明显特征而又充分可见的定向
参照物 节点(Nodes):观察者可进入的具有战略地位的焦点 。 区域(Districts):具有共同特征的区域。 边界(Edges):边界是线性的界限,用来划分城市中不

环境艺术设计技术与人类行为的关系研究

环境艺术设计技术与人类行为的关系研究

环境艺术设计技术与人类行为的关系研究引言:环境艺术设计技术作为一种创造预期环境、改善人类居住和工作条件的方法,与人类行为密切相关。

在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的质量和设计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本文将研究环境艺术设计技术与人类行为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一、环境艺术设计技术对个体行为的影响1. 空间布局和人类行为环境艺术设计技术通过空间的布局和设计来影响人们的行为。

合理的空间设计可以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例如,研究表明,在办公环境中,通风、照明和家具的布置对员工的工作表现和情绪有显著影响。

适当的空间布局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创造力和整体满意度。

2. 色彩和情绪环境艺术设计技术中的色彩运用对人的情绪和行为有重要影响。

不同的色彩可以引发不同的情绪和心理反应。

例如,红色与兴奋和紧张相关,蓝色则与冷静和放松相关。

恰当的色彩应用可以创造出一种理想的情绪氛围,从而调节个体的行为。

3. 自然元素和放松环境艺术设计技术通过引入自然元素,如植物、水景等, 可以促进人们的放松和恢复能力。

自然元素不仅可以提供美感,还可以减轻压力、改善人们的注意力和集中力,并促进身心健康。

二、环境艺术设计技术对社会行为的影响1. 社交互动和环境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技术通过创造适宜的环境氛围,促进社交互动和沟通。

研究表明,有吸引力的公共场所和城市空间会吸引人们驻足、交流和参与社会活动。

良好的环境设计可以创造出友好、包容和互动的社区氛围,增进社会凝聚力和互信。

2. 文化传承与环境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技术可以在社会中传承和弘扬文化。

通过融入当地文化元素和传统建筑风格,环境设计能够加强人们对自身文化身份的认同感,并提升社区的凝聚力。

例如,一些城市通过将当地传统艺术作品融入公共建筑的设计,既美化了环境,又传承了文化遗产。

3. 可持续发展和环境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技术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使用可持续材料、节能设计和绿色技术,环境设计能够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降低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

浅谈环境行为研究在景观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环境行为研究在景观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设计提供 了更大的施展空间 , 也提出了更为深刻的要求。 如近 期 盛 行 的 “ 欧陆风” “ 草坪热 ” “ 广场热” 等 。 这 些 问 题 最 突 出 的 是 缺 乏 地 域 性 和对 使 用 者 的 关 怀 。 而 造 成 这 些 问题 的 原 因 主 要 是 由 于 缺 乏 细 致 观设计 、 景观建筑专业 , 比 较 缺 乏相 应 的 环 境 心 理 学 、 环 境 行 为 研 究 方 面 的 三、 在 教 学 中的 应 用 然 而, 城市 环境建设在这种情况下急速发展 , 出 现 了一 些 问 题 和 偏 差 , 课程 , 因此 迫 切 需 要 此 方 面 教 学 的研 究 和 应 用 。
学 中的新重点。
学 生调研考察 , 可 以令学生更具有 宏观思维 和理性思维。 ( 1 ) 行为观察 。在课程 初始 , 在进行环 境行 为研 究理论 内容 授课 的同
让理论结合实践。
在 具体 的景观设计教学上应能满足在设计 实践 出现 的这个重 要问题 ,
大 的 帮助 。
二、 环 境 行 为研 究概 述
景观设计是一 门专业核心课 程 , 分几 个阶段 学 习, 贯 穿整个 景观设计
其 中景观 场地规划设 的前期 调查研 究和策划 ; 设计者 与使 用者缺 乏有效 沟通 ; 缺乏相 关项 目使 专业 的课程设置 中。这 门专业核心课分 为许多专题 , 用后评价体 系。这些问题的 出现 无疑 与建筑 、 城市 规划 、 景观设 计行 业的 计 、 景观建成环境分析 、 景观改造设计 , 这 三个专题跟环境 行为研究相结合
1 . 环 境 行 为研 究 的发 展
环境行 为 学 ( E n v i r o r s t u d i e s ) , 也 称 为 环 境 设 计 研 究

建筑与人类行为的关联

建筑与人类行为的关联

建筑与人类行为的关联人类是一种社会性动物,其行为与环境息息相关。

而建筑作为人类的创造物,不仅为人们提供了生活和工作的场所,还对人类的行为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建筑与人类行为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下面将从建筑与人的互动、建筑与人类活动的诸多方面来论述建筑与人类行为的关联。

1. 建筑与人的互动人们的行为会受到建筑环境的诱导和限制,而建筑物的设计和布局则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和行为习惯。

例如,在高寒地区,人们的行为受到气候的影响,建筑物的设计会考虑到保温、防寒等因素,以提供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

此外,建筑的外观和内部空间的设计也会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

比如,一座宽敞明亮的教室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一栋美观而富有代表性的建筑会给人带来愉悦的心情和自豪感。

2. 建筑与人类活动的关联建筑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娱乐活动。

例如,商业区的建筑设计会考虑到人们的购物需求和行为习惯,提供便利的购物环境和舒适的休息空间。

办公楼的设计则会考虑到员工的工作需求,提供舒适的办公环境和良好的工作氛围。

同时,建筑还会为文化、娱乐等活动提供场所和设施。

博物馆、剧院、体育场等建筑物通过其特殊的设计和功能,为人们提供了展览、观演、运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体验。

3. 建筑与人类行为的塑造建筑环境对人的行为和心理产生着深远的影响,甚至能够塑造人的行为方式和社会习惯。

例如,城市的规划和建筑布局会影响人们的步行、交通和社交行为。

城市中的广场、公园和街道设计,能够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加社区凝聚力。

此外,一些公共建筑的设计和运营模式也在推动着人们的行为转变,鼓励人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例如图书馆提供免费的学习和娱乐空间,推动人们阅读和交流。

综上所述,建筑与人类行为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建筑通过其设计和功能,引导和塑造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和社会习惯。

同时,建筑也为人们提供了生活、工作和娱乐的场所和环境,影响着人们的日常活动。

因此,在建筑设计和规划过程中,需要深入了解人类行为的需求和习惯,将人的因素融入其中,创造出更加人性化、舒适和有利于人类行为的建筑环境。

《基于环境行为学的武汉市口袋公园景观设计》

《基于环境行为学的武汉市口袋公园景观设计》

《基于环境行为学的武汉市口袋公园景观设计》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绿地空间的缺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口袋公园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绿地形式,能够在城市中有效利用零碎空间,提供给市民休闲、娱乐、健身的场所。

本文以武汉市为例,基于环境行为学的理论,探讨口袋公园的景观设计。

二、环境行为学与口袋公园景观设计环境行为学是研究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主要探讨人的行为与物质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口袋公园景观设计中,环境行为学的理论对于优化公园的空间布局、提高公园的使用率、满足市民的需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武汉市口袋公园的现状与挑战武汉市作为一座快速发展的城市,面临着严重的城市绿地空间缺乏问题。

口袋公园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绿地形式,已经在武汉市得到了一定的应用。

然而,如何更好地满足市民的需求,提高公园的使用率,成为了口袋公园设计所面临的挑战。

四、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口袋公园景观设计策略1. 空间布局设计:根据环境行为学的理论,空间布局应充分考虑人的行为特点和心理需求。

在口袋公园中,应合理划分空间,形成多样化的活动区域,如休闲区、运动区、儿童游乐区等。

同时,要注重空间的开放性和可达性,方便市民使用。

2. 植被配置:植被是口袋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公园的生态环境和视觉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在植被配置上,应注重植物的多样性和季相变化,形成丰富的景观层次。

同时,要充分考虑植物的生态功能,如净化空气、降低噪音等。

3. 设施配置:设施配置是口袋公园功能实现的关键。

在设施配置上,应充分考虑市民的需求,如设置足够的座椅、垃圾桶、照明设施等。

同时,要注重设施的实用性和美观性,提高公园的整体品质。

4. 文化元素融入: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也是口袋公园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设计中,应将武汉地区的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如地方特色建筑、历史故事等,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口袋公园。

五、武汉市某口袋公园的实例分析以武汉市某口袋公园为例,根据环境行为学的理论,对该公园的空间布局、植被配置、设施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

园林景观与环境-行为心理

园林景观与环境-行为心理
色彩与行为决策:色彩会影响人们的行为决策和选择
色彩与文化差异: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色彩的感知和偏好存在差异
色彩与环境感知:色彩会影响人们对环境的感知和判断
材质感知与行为心理
材质与行为:不同材质对行为的影响
心理与行为:心理因素对行为的影响
材质感知:人们对不同材质的感知和反应
行为心理:人们在园林景观中的行为和心理反应
行为心理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PRT FOUR
基于行为心理的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空间布局:考虑人的行为和心理需求合理规划空间布局
互动性:设计具有互动性的景观元素增强人与环境的互动体验
景观元素:选择具有吸引力的景观元素激发人的兴趣和好奇心
色彩搭配:根据人的心理需求选择合适的色彩搭配
行为心理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园林景观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如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行为心理与园林景观
PRT TWO
行为心理的基本概念
园林景观中的行为心理因素:空间布局、色彩搭配、植物选择等
行为心理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满足人的心理需求提高生活质量
行为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科学
行为心理与园林景观的关系:园林景观对人的行为和心理产生影响
行为心理对园林景观的影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审美体验:影响人们对园林景观的审美体验和评价
心理需求:满足人们对自然、宁静、和谐的心理需求
行为模式:影响人们在园林景观中的行为模式和活动方式
环境感知:影响人们对园林景观的环境感知和认知
园林景观中的行为心理表现
PRT THREE
空间感知与行为心理
,
园林景观与环境-行为心理

环境行为学概论

环境行为学概论

环境行为学概论环境行为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涉及到环境认知、人类行为与环境、设计与环境、环境心理学、生态行为学、可持续环境行为、城市环境行为、环境行为的社会影响以及健康与环境行为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简要介绍这些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环境行为学的整体框架。

1.环境认知环境认知是指人们认识和理解环境的过程,包括对环境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机制。

人们通过感官接收来自环境的刺激,进而形成对环境的认知和理解。

提高环境认知能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关注环境问题,从而采取有效的行动来保护和管理环境。

2.人类行为与环境人类行为对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包括生产、消费、废弃物处理等方面。

人类的行为方式对环境产生作用,进而影响生态系统平衡和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研究人类行为与环境的互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引导人们采取合理的行动。

3.设计与环境设计与环境是连接人与环境的桥梁,包括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方面。

良好的环境设计需要考虑人在其中的位置,并创造出舒适、安全、可持续的环境。

通过合理的设计,我们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和保护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4.环境心理学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与环境互动的学科,包括视觉环境心理学、听觉环境心理学、触觉环境心理学等多个方面。

它主要探究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深入了解人的感官机制和心理感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在实践中做出合理的决策。

5.生态行为学生态行为学是研究人类生态与环境互动的学科,包括生态伦理、生态政治、生态文化等许多方面。

它主要关注人类行为对自然生态的影响以及如何采取积极的态度来维护生态平衡。

通过研究和发展生态行为学,我们可以促进人类对环境的负责任行为,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6.可持续环境行为可持续环境行为是指能够促进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行为方式,包括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加强垃圾分类等许多方面。

推广可持续环境行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和管理环境,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景观中的人类行为

景观中的人类行为

由“景观行为的空间格局”引发设计程序的思 考
传统的设计程序:(直线型设计程序)
开始 设计纲要
设计方法设计程序: (环形设计程序)
结束
景观空间构成和建筑空间构成的差异
空间 (Space) 场所 (Place) 领域(Domain)
景观行为构成和建筑行为空间构成的差异
差别因素 使用性质
建筑空间行为
室内、空间为主
使用空间所限定的功 能内容较确定
使用者活动内容较为 确定,空间易用限定 空间强化,场所淡化
空间/环境平均规模幅度 数百平方米~数公顷
平均容纳人数规模
数十人~数千人
景观环境行为
户外、场所为主 使用空间所限定的功能内 容不确定 使用者活动内容变化较大, 难以单一化,空间难以限 定 空间淡化,场所强化
从行为理论中提取与设计相关的因素 ■个人空间(个人气泡)
■领域性
■私密性
推荐阅读的相关书籍
《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 》(美)阿尔伯特 ·拉特利奇著 王求是 高峰译 《交往与空间》(丹麦)杨·盖尔著 何人可译 《人性场所》 (美) 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卡罗琳·弗朗西 斯编著 俞孔坚孙鹏王志芳等译
引发思考
■之间互相保持距离 ■转角处更具私密性 ■选择多种活动方式
从基本的行为开始
研究人类行为最基本的规律(书中表2.1所列各种人类行为需求理论)
总结三类最为基本的要求:安全 刺激 认同
研究景观中的人类行为
思考:为什么设计
因为要满足需求
设计为了变化
谁的需求

为什么变化
人类在景观中的三种基本活动
行为类型 必要性活动 选择性活动
社交性活动
活动形式
在不同程 度都参与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考卷及答案【最新版】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考卷及答案【最新版】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考卷及答案一、概念题1. 判断下列各题中论述的正确与否(请在正确(Y)或错误(N)上划圈)(10%,每题1分)(1)Y N 按照景观规划设计学科专业的专业概念,景观就是映入眼帘的景象。

(2)Y N 格式塔视知觉研究结论表明:长度相等的一条水平线与一条垂直线看上去垂直线显得较长。

(3)Y N 夹景是一种带有控制性的构景方式,主要运用透视消失与对景的构图处理方法。

(4)Y N 个人空间(“个人气泡”)是指生理上个人所需要的最小空间范围。

(5)Y N 一般说来,3至3.75米的距离被称之为社交距离(6)Y N 景观轴线就是一条笔直的视觉通廊(7)Y N 道路景观规划设计中最重要的图纸是平面设计图。

(8)Y N 滨水带景观规划设计中最重要的图纸是剖面图。

(9)Y N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与旅游区总体规划的目标是大同小异。

(10)Y N 遥感已成为中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必不可少的现代技术。

2.就下列各题进行回答或填充(40%,每空1分)(1)根据2005年首届国际景观学教育研讨会的关于景观学的译文,景观学的英文翻译是:landscape studies 。

(2)景观学包含哪三大领域:视觉景观形象;生态环境绿化;大众行为心理。

(3)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所对应的三大基础理论是:1 景观美学;2景观生态学;3景观环境行为学。

(4)景观学学科与专业的三大基本特征是:1、生命性:(生长、变化)2、时间性:(形成、变化周期)3、地方性:(自然的、人文的)。

(5)麦克哈格(Ian L. McHarg)(1920-2001),在1969年出版了《设计结合自然》一书,从此举起了景观生态规划的大旗。

(6)景观分析评价的四大学派是:专家学派、心理物理学派、认知学派、经验学派。

(8)人类户外活动的三种类型是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社会性活动。

(7)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五要素指边缘、通道、区域、节点、标志。

(8 )请列出人类生存的7类景观:森林,草原,田野(耕地、田地),水体,小城(小镇)旅游度假地,都市居住。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一、人性化设计的理论和原则园林景观中的人性化设计是在进行园林景观的整体设计过程中,不论是最初的选址还是最终的植被种植都要充分考虑和体现人性化这一内涵。

目前我国的一些原理设计师在进行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着重强调和突出自己的设计理念和节点景观的设计,没有站在使用者的立场上出发和考虑问题,使得园林景观的整体布局和空间结构出现不符合人们生活习惯的现象,没有更好的符合使用者的心理感受和行为习惯,使得园林景观的实用性降低,导致园林景观中的部分功能缺失。

园林的人性化设计主要依照环境行为学、环境心理学和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遵循公共性、领域性、舒适性、安全性、和谐性和识别性等设计原则。

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场址的各项基地条件,从人的行为和心理需求入手,遵循设计原则,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营造丰富的植物景观和具有特色的园林小品,是进行园林景观人性化设计的有效途径。

二、园林景观人性化设计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通过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实地考察总结出园林景观人性化设计中存在的相关问题:首先,一些园林景观的设计没有更好的结合周围的环境,主要表现在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与周围建筑的建设风格格格不入,在整体效果上显得十分的突兀,与周围的环境气氛相冲突,大大减少了园林景观应有的效果;其次,对使用者的心理和行为习惯的掌握出现偏差,没有明确的掌握当地园林景观使用的具体情况,包括主要年龄段,设施的适合人群等方面欠缺考验;再次,功能和使用需求不合理,没有整体的掌握当地建筑的具体情况,经常出现区域建筑功能重叠和干扰等现象,同时存在着休息室和停车场的实际使用效率较低的现象;最后,交通设计方面和整体建筑的亲和度较低。

三、园林景观人性化设计的发展建议结合人性化设计的理论和原则,针对我国现阶段园林景观人性化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注重景观的尺度和造型的合理布置在景观的人性化设计上,不论是植物还是小品都应该尽量的采用使人感觉亲切的尺度与造型。

人体工程学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人体工程学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副章 22
公路交叉口应留出足够的视距,在 遇到桥梁、涵洞等构筑物时,5m以内不 得种树。
公路较长时,应在2-3km处变换树 种,避免绿化单调,增加景色变化,保 证行车安全,避免病虫害蔓延。
副章 23
8.铁路绿化
种植乔木应距铁轨10m以上,6m以上可 种植灌木;
在铁路、公路平交的地方,50m公路视 距、400m铁路视距范围内不得种植阻挡视 线的乔灌木;
铁路拐弯内径150m内不得种乔木,可 种植小灌木及草本地被植物;
副章 24
在距机车信号灯1200m内不得种植乔木, 可种植小灌木及地被植物;
在通过市区的铁路左右应各有30-50m 以上的防护绿化带阻隔噪音,以减少噪音 对居民的干扰。绿化带的形式以不透风式 为好。
副章 25
9.高速公路绿化
视线诱导种植:通过绿地种植来预示
矮绿篱:高度在0.5m以下,人们可以毫 不费力地跨过。
副章
6
二、人的行为习性与景观设计的尺度
1.出入口 出入口是游人进入园林绿地的必经之处。
出入口广场一般宽在12~50m之间,深在 6~30m之间,单个出入口最小宽度为 1.5m。
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入口应设在居民的 主要来源,数量2~4个,与周围道路、建 筑结合起来考虑具体的位置。
副章
9
3.园椅、园凳
园椅及圆桌凳的高度宜在0.4m0.45m左右,不宜太高,否则无安全感。 数量按游人容量的20%~30%设置。
园椅双人长1.3~1.5m,四人长2.0~
2.5m,宽度均为0.6~0.8m。园凳双人
长1.3~1.5m,四人长2.0~2.5m ,宽
度均为0.3~0.6m。圆桌凳直径一般为
副章
3
2.视高与景物的设置 (1)栏杆

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景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旨在创造独特而美丽的户外空间。

无论是公园、花园还是城市广场,良好的景观设计可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并塑造出舒适宜人的环境。

在进行景观设计时,有几个基本原则需要被遵循,以确保最佳的效果和功能性。

1. 空间规划与布局景观设计的第一个原则是有效的空间规划与布局。

设计师应该充分考虑到使用场所的特点,包括大小、形状、地形等。

合理地划分和安排不同功能区域,如休闲区、游乐区、观景区等,可以提供更好的空间利用和组织。

2. 自然与人造元素的融合景观设计中的第二个原则是自然与人造元素的融合。

通过合理结合自然景观和人造构筑物,如花坛、喷泉、雕塑等,可以创造出富有层次感和丰富性的环境。

设计师需要考虑到材料的选择和植物的布置,以保持与周围环境的和谐。

3. 注重景观的可持续性在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理念。

景观设计的第三个原则是注重可持续性。

设计师应该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植物,并使用水资源和能源效率高的技术。

此外,合理的垃圾处理和废水处理系统也应该被纳入设计考虑范围。

4. 人类行为与环境互动景观设计的成功与否还取决于人类行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

设计师需要了解用户的需求和行为习惯,并将其作为设计的重要因素。

例如,在公园中设置舒适的长椅、游乐设施和步道,可以鼓励人们的运动和休闲活动。

5. 考虑环境的变化和适应能力在设计环境时,我们必须考虑到环境的变化,如季节、天气和景观的使用率等。

合理选择植物、材料和构造,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可以保证景观的持久性和适应能力。

6. 强调场所的独特性每个场所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

景观设计应该强调并尊重这些特点。

通过运用独特的设计元素、材料和形式,设计师可以创造出与特定场所相契合的景观。

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提供美的享受,还能够体现场所的独特魅力。

7. 安全与可访问性最后一个原则是景观设计的安全与可访问性。

设计师应该考虑到用户的安全需求,并确保设计中包括适当的安全措施,如防滑设施、道路标识等。

解读建筑设计中的人类行为与空间关系

解读建筑设计中的人类行为与空间关系

解读建筑设计中的人类行为与空间关系建筑设计中的人类行为与空间关系简介:建筑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仅需要满足功能需求,还需要关注人类行为与空间的关系。

本文将解读建筑设计中的人类行为与空间关系,探讨如何优化建筑设计,提升人类的生活质量。

一、人类行为与空间之间的互动关系人类行为与空间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

建筑设计师在设计建筑时,需要充分考虑人的行为特征和需求,以创造出满足人们各种活动的空间。

例如,在办公空间的设计中,需考虑员工的工作习惯和社交需求,打造一个舒适、高效的办公环境。

二、人类行为特征对建筑设计的影响1. 社交与互动:人类是社交性的动物,对社交和互动的需求在建筑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影响。

例如,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中,应考虑人们相互交流的需求,提供适当的交流区域,促进人们之间的互动。

2. 私密与安全:人们对私密性和安全感的需求也是影响建筑设计的重要因素。

在住宅设计中,需提供私密的卧室空间,同时考虑安全措施,确保居民的安全感。

3. 功能与效率:人们的行为习惯和活动需求对建筑功能和空间布局有着直接的影响。

例如,在商业空间的设计中,要根据消费者的购物行为和需求,设计合理的布局和路径,提升购物的效率和便利性。

三、人类行为分析对建筑设计的应用人类行为分析是优化建筑设计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人类行为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们在不同空间中的行为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建筑设计。

例如,通过对公共场所的行为分析,可以确定人们集中活动的区域,设计出更加合理和舒适的空间。

四、优化建筑设计,提升人类生活质量的措施1. 灵活性与多功能性:建筑设计应具备灵活性和多功能性,以适应人们不同的需求和活动方式。

例如,可设计可拆卸的隔断,以便根据不同场景进行空间分割,同时为未来增加新功能提供便利。

2. 自然光与绿色环境:自然光和绿色环境对人们的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

建筑设计师应充分利用自然光,设计大窗户和天窗,以提供充足的自然光线。

环境行为学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环境行为学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生存着 , 也就是说 , 有群居性 , 人 也是一种必然性。
家是 个人世 界 的中心 。它是 个性 化 的 , 特色 的 , 有 也 存 在着安全 感与排 他性 。
收稿 日期 :o9 3 _ 1 2 o -3 作者简介 : 凌秋月( 9 O ) 女 , 18一 , 辽宁沈 阳人。海南师范大学艺术系, 助教 , 研究方向 : 环境艺术设计。
果说 广场 是城 市 中的“ 居 室 ” 话 , 么步 行 街 作 起 的 那
20 0 9年第 0 9期 第2 5卷 ( 23期) 总 1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J 瓜 NAI OF 0I , EDUCAT ONAL NS TUTE I N ROVI CE I I TI OF J LI P N
No 0 2 0 . 9, 0 9 Vo 5 L2 To a t lN布 置 中 , 活动 中心 和道路 节 点 就是小 区 的开放 空 间 , 区 中 的起 居 室 。特别 是 小 当这 些场所 布置 植物 、 光 、 灯 喷泉 、 塑等设施 , 加 雕 再 上 不经 意分布 的儿 童娱 乐 设 施 时 , 居 民在 感 到 了 使
英 国首 相邱吉 尔 曾说过 :人们 塑造 了环境 , “ 环 境 又反过 来 塑 造 了我们 。 人 的行 为与 周 围环 境 同 ” 处在一 个相互作 用 的 系统 中 , 可 以主观 地 作用 于 人
环境 , 同时我 们 也 在 被 客 观 的环 境 影 响 和 制 约 着 。
家 比起 一 座住 宅 或公 寓 里 的一 套房 子 , 寓意 要 深得 多 , 而我 们这里 要讨论 的范 围要窄一 些 , 有边 指
9 8
家的安全感的同时, 也在小 区中找到 了归属感 。尤 其 在城 市生 活 节 奏 飞 快 的今 天 , 讯 、 科 技 的发 通 高

《基于环境行为学的武汉市口袋公园景观设计》

《基于环境行为学的武汉市口袋公园景观设计》

《基于环境行为学的武汉市口袋公园景观设计》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公园绿地的建设成为了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城市空间的限制,大型公园的建设往往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

口袋公园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绿地形式,其小而精、灵活多变的特点,使其成为了城市绿化建设的重要补充。

本文以武汉市口袋公园景观设计为例,基于环境行为学的理论,探讨如何进行高质量的口袋公园设计。

二、环境行为学与口袋公园设计环境行为学是研究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主要探讨人类在环境中的行为、感知和认知。

在口袋公园设计中,环境行为学的理论对于指导设计具有重要价值。

设计师需要从人的需求、行为、心理等方面出发,分析人们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从而创造出符合人们需求、满足人们心理期待的口袋公园。

三、武汉市口袋公园的景观设计原则1. 功能性原则:口袋公园作为城市绿地,应具备休闲、娱乐、健身等多种功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2. 生态性原则:在设计中应注重保护生态环境,通过植物配置、水体处理等方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3. 美观性原则:口袋公园的景观设计应注重美观性,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植物配置、小品设计等手段,营造出宜人的景观环境。

4. 行为适应性原则:根据环境行为学的理论,设计应充分考虑人们的行为习惯和心理需求,创造出符合人们行为模式的景观空间。

四、武汉市口袋公园的具体设计策略1. 空间布局:口袋公园的空间布局应紧凑而富有变化,通过合理的空间划分和连接,形成丰富的景观空间层次。

同时,应考虑人们的视觉和行为习惯,创造宜人的空间氛围。

2. 植物配置:植物是口袋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形成多样的植物景观。

同时,应注意植物的生态功能和观赏功能,营造出自然、生态的景观环境。

3. 小品设计:小品是口袋公园中重要的景观元素,可以通过雕塑、座椅、灯具等小品的设计,丰富景观的内涵和层次感。

同时,小品的设计应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和行为习惯,为人们提供舒适的休闲环境。

3-3景观设计与人的环境行为

3-3景观设计与人的环境行为


2. 领域行为的空间 层次
1)微观环境 2)中观环境 3)宏观环境

3 微观空间行为——个人空间
3.1 个人空间的限定 指围绕在我们周围的,不见边界的、不容 他人侵犯,随我们移动而移动,并依据情 境扩大和缩小的领域。

个人空间也是把两个人之间的交流维持在 最佳水平上的一种机制,其中相互间距离 与目光接触是互补的变量。
个体距离 (0.45--1.3m)
接近相(0.45—0.75m) 这是亲近朋友和家庭成员之间谈话的距离,仍可与对方接触, 这是在家庭餐桌上的人际距离
远方相(0.75—1.3m) 可以清楚地看到细微表情的交谈。
接近相(1.3—2.10m) 在社会交往中,同事、朋友、熟人、邻居等之间日常交谈的距 离
社会距离 (1.3--3.75m) 远方相(2.10—3.75m) 交往不密切的距离,这在旅馆大堂休息处、小型会客室、洽谈 室等处,会表现出这样的人际距离。对方全身都能看见,但面 部细节被忽略,说话时声音要响,如觉声音太大,双方的距离 会自动缩短 接近相(3.75—7.50m) 主要表现在自然语言的讲课,单相交流的集会、演讲、正规而 严肃地接待厅 公众距离 (>3.75m) 远方相(>7.50m) 借助姿势和扩音器的讲演,大型会议室等处,会表现出这样的 人际距离。完全属于公众场合,声音很大,且带夸张的腔调

名 称
人际距离
间 距 接近相(0—15cm) 表 现 这是一种表达温柔、舒适、亲密以及激愤等强烈感情的距离,具 有辐射热的感觉,这是在家庭居室和私密空间里会出现这样的 人际距离。爱抚、保护、或格斗的距离,能感觉到对方的呼吸、 气味。 可与对方接触握手
亲密距离 (0--45cm) 远方相(15-45cm)

(完整版)校园景观空间与学生的行为特征分析

(完整版)校园景观空间与学生的行为特征分析

校园景观空间与学生的行为特征分析大学校园是城市中特殊的社区单元,具有物质空间和文化空间的双重属性。

校园景观环境包括实体要素和空间要素。

从文化角度看,校园环境包含了人及社会关系,同样也渗透着文化属性。

由此看来,大学校园所要担当的角色不仅是满足学习、实验和生活的功能,更要能为使用者提供新的交流平台和活动空间。

现代校园空间形态更为开放、多层次,以便提供流通的、便于公共交往的建筑室内外空间。

从人的行为特征来分析校园景观空间,首先要分析下人的行为与空间的对应关系。

人在空间的流动有一定的特性,主要分为三大类:1.目的性较强的人流;2.随意性的流动;3.静止。

从这三大类来看,本文主要研究第三类静止,也就是景观空间设计中的休憩空间。

室外休憩空间包括广场、绿地、水体、林荫道以及座椅等休憩设施的休憩空间等。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电子信息和网络广泛进入学生生活,学生更多地与电脑接触,减少了大量的户外活动。

因此良好的室外休憩空间对学生显得尤为重要,为校园注入活力和生机,也为学生身心发展起到良好作用。

如今教育应尽可能地发挥出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基础上,更要使学生课内外都能受到良好教育。

因此,校园规划就要做到以人为本,为师生生活条件作出努力。

由此可见休憩空间对学生生活的重要性。

曾经有研究表明,认为人的空间行为是环境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这个环境中,使用者要求发现自我、表现自我、要求思想和文化共享交流。

因此在设计中应根据人们的行为习惯和心理感受,设计出能够反映设计完成后使用者潜在的各种行为意识和心理感受的环境空间,并且设计出的物质和空间形式都能满足使用者的行为。

以我校为例来探究大学生行为活动与休憩空间的关系。

大学生具有独特的交往需求,校园交往生活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重要条件。

休憩空间包含了休息、交往、独处、晨读和学习等,这些决定了休憩空间的多功能性和多层次性。

良好的休憩空间可以满足大学生交往的需求,最大程度上吸引、启发学生交往,为休憩空间注入活力和生机,为校园增添人文气息。

环境行为心理学在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环境行为心理学在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环境行为心理学在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环境行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可以
应用于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中,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以下是环境行为心理学在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1.颜色和材料选择:环境的颜色和材料可以影响人们的情绪、健康和
行为。

例如,绿色的植物和树木可以带来舒适感和自然感。

蓝色的水景可
以产生放松和宁静的效果。

设计师可以选择适当的颜色和材料来解决不同
的设计问题。

2.空间规划:环境的空间规划可以影响人们的行为和互动。

设计师可
以采用开放的布局来促进社交互动,或者采用隐私的布局来提供私人空间。

3.社区参与:社区参与可以促进社区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设计师可以
与居民合作,在设计中考虑到他们的需求和喜好,以确保社区的满意度和
可持续性。

4.噪声和交通:环境中的噪声和交通可以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设计师可以通过合理规划交通和采用隔音措施来最小化这些影响。

5.安全感:安全感是衡量城市居住区的质量和吸引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设计师可以考虑到照明、摄像头、减速带等措施,提高社区的安全感。

总之,环境行为心理学的应用可以帮助设计师创造出更具人性化的城
市居住区景观设计,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行为与园林景观设计

行为与园林景观设计

行为与园林景观设计作者:潘慧琴邢启艳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4年第12期潘慧琴邢启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陕西西安 710055)摘要:园林景观设计终究是为人所用、为人服务的,关注人的行为与园林景观设计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研究人的行为与园林景观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对整个城市的园林景观体系的良性发展、人与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共存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行为;景观设计;服务;景观体系;和谐发展作者简介:潘慧琴(1989.11.15-),女,现就读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研究方向为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邢启艳,女(1989.5-),现就读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风景园林专业,研究方向为水景方向。

1 人的行为对园林景观的影响1.1 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了解人的行为1.1.1 设计中考虑“人看人”的心理需求。

设计师对于自己的设计,能知道使用结果的不多,我们往往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设计,确定好道路、各种功能分区等;特定功能往往错用为其它用途,设计应当反应设计者的预见,当使用者与功能吻合时,那么这个设计就成功。

环境心理学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功能:公共性,私密性,安全性,实用性。

人们在公共空间中要求有个人空间、人际距离和领域感,当然最重要的人的心理行为是“人看人”这一心理活动。

在公共场所中当你看别人的时候,别人也会回看你,大多数人在休息的时候都是选择面对人流较多的地方,这些活动或是球赛,或者人流通过的途径。

案例中,某一设计师在做小区规划时,注意到小区内有洗车的现象,将道路弄得不整洁,因此决定在做设计中将这个情况考虑其中,将房屋后面的绿化,加以使用;另一方面,考虑到路面整洁,并在房屋后的绿化设计中放置停车位,并加有排水设施,安装水龙头,排水路面,这样小区多整洁。

可是当设计建成,人们仍然在路旁洗车,这个设计师忽略了人的一个天性,就是人们喜欢在自己的房子面前聚会,闲聊,关注与被关注的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领域行为的空间 层次
1)微观环境 2)中观环境 3)宏观环境
3 微观空间行为——个人空间
3.1 个人空间的限定 Fra bibliotek围绕在我们周围的,不见边界的、不容
他人侵犯,随我们移动而移动,并依据情 境扩大和缩小的领域。 个人空间也是把两个人之间的交流维持在 最佳水平上的一种机制,其中相互间距离 与目光接触是互补的变量。
⑷ “聆听”的行为支持
The end
景观设计与人的环境行为
1 行为
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
1. 生理的需要 2. 安全的需要 3. 相属关系和爱的需要(社交和归属感的需求) 4. 尊重的需要 5. 自我实现的需要
2 领域性
2.1 领域性的定义 指的是个体或团体暂时或永久地控制一个
领域,这个领域可以是一个场所或物体, 也可以小到基本的个人空间,大到一片地 区或整个城市。
远方相(>7.50m)
借助姿势和扩音器的讲演,大型会议室等处,会表现出这样的 人际距离。完全属于公众场合,声音很大,且带夸张的腔调
3.3 个人空间与环境
桌椅的布置
社会向心
社会向心
社会离心
30
座位的选择
1)图书馆 2)会议室 3)教室
阅览室前10位到达者就坐情况
边界效应
如果边界不复存在, 那么空间就绝不会有 生气。
远方相(2.10—3.75m) 交往不密切的距离,这在旅馆大堂休息处、小型会客室、洽谈 室等处,会表现出这样的人际距离。对方全身都能看见,但面 部细节被忽略,说话时声音要响,如觉声音太大,双方的距离 会自动缩短
接近相(3.75—7.50m) 主要表现在自然语言的讲课,单相交流的集会、演讲、正规而 严肃地接待厅
4 城市公共空间中人的基本行为及相关支持
户外活动的三种类型: 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 社会性活动
城市景观空间中步行环境下场所的相关行为支持 ⑴“散步”的行为支持
① 步行线路的设计② 步行道的设置
⑵ “休憩”的行为支持 ① 停留地点的选择 ② 座椅的布局与设计
⑶ “观看”的行为支持 设置适当的制高点并确保良好的视野和畅通的视线通道
个人空间的变化因素
1. 文化与种族 2. 年龄与性别 3. 亲近关系 4. 社会地位 5. 个性 6. 环境 7. 个人状况
每个人(包括动物)都积极的防 卫着自己的身体与个人空间
3.2 个人空间的大小与分类
Hall 《Hidden Dimension》 1966年 人与人间距离的研究称为接近 学(人际距离) 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 1. 亲密的距离 2. 个人空间的距离 3. 社交距离 4. 公共距离
接近相(0.45—0.75m) 这是亲近朋友和家庭成员之间谈话的距离,仍可与对方接触, 这是在家庭餐桌上的人际距离
远方相(0.75—1.3m) 可以清楚地看到细微表情的交谈。
社会距离 (1.3--3.75m)
公众距离 (>3.75m)
接近相(1.3—2.10m) 在社会交往中,同事、朋友、熟人、邻居等之间日常交谈的距 离
人际距离
名称
间距
表现
亲密距离 (0--45cm)
接近相(0—15cm) 远方相(15-45cm)
这是一种表达温柔、舒适、亲密以及激愤等强烈感情的距离,具 有辐射热的感觉,这是在家庭居室和私密空间里会出现这样的 人际距离。爱抚、保护、或格斗的距离,能感觉到对方的呼吸、 气味。
可与对方接触握手
个体距离 (0.45--1.3m)
领域——是可见的、相对固定的、并有明显的界 限,且多以居住地为中心。
人类的领域指人为了某种需求而占据着一定空 间范围,体现了人的自我保护和防止干扰的能力。
人类领域性的种类分为三种:主要领域、次级 领域和公共领域。
2.2 领域性的作用
1. 认同感 2. 安定和家的感觉 3. 自我认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