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心肺复苏指南
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

成 人 基 本 生 命 支 持 简 化 流 程
R:判断意识、呼吸、脉搏
•发现一名无反应的患者或在你面前倒下且 无反应的患者
(1)静止不动无反应或对疼痛刺激无反应的人 (2)呼吸不正常的人 (3)或者目击到突然倒地的人
•如果无反应,至少应该启动急救系统 •利用社会媒体,强调调度员的作用 •评估施救前确保周围环境不处于危险中
争分夺秒
大量实践证明:
• • • • 4分钟内进行复苏者,可能一半人被救活。 4--6分钟内进行复苏者,10%被救活。 超过6分钟存活率仅4%。 超过10分钟存活率几乎为0。
心肺复苏的意义
• 当人突然发生心跳、呼吸停止时,必须在4至8分钟内建立 基础生命维持,保证人体重要脏器的基本血氧供应,直到 建立高级生命维持或自身心跳、呼吸恢复为止,其具体操 作即心肺复苏。 • 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上最紧急的情况 • 70%以上的猝死发生在院前 • 心跳停止4分钟内进行CPR-BLS,并于8分钟内进行进一 步生命支持(ALS),则病人的生存率43% • 强调黄金4分钟:通常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有32%能救 活,4分钟以后再进行心肺复苏,只有17%能救活。
判断脉搏(新指南:非专业急救者如不能确定,
可立即实施胸外心脏按压)
判断脉搏:触摸颈动 脉搏动 1、颈动脉位置: 气 管与颈部胸锁乳突 肌之间的沟内。 2、方法:一手食指和 中指并拢,置于患 者气管正中部位, 男性可先触及喉结 然后向一旁滑移约 2-3cm,至胸锁乳 突肌内侧缘凹陷处。
(1)呼吸正常,有脉搏
环境评估,确认现场安全
火灾现场 车祸现场 地震等等
安全急救环 境是大前提
生命之吻——1968年获普利策新闻摄影奖
• 1967年7月17日,美国佛罗里达洲线路抢修 时,电工被电击伤,不省人事地头朝下栽 了下去,另一名电工爬上后立即开始口对 口人工呼吸的抢救。 • 随后,又有一名电工爬上,他们一起把伤 者背下,背到电杆一半高的地方,伤者苏 醒了,被救护车运走。
2015心肺复苏指南

七、加压素被除名
10年版指南认为一剂静脉 / 骨内推注的 40 单 位加压素可替代第一或第二剂肾上腺素治疗心 脏骤停。 新版则指出,给与加压素或联合使用加压素和 肾上腺素,相比使用标准剂量的肾上腺素在治 疗心脏骤停时没有优势。
2015心肺复苏指南
C-A-B 顺序仍需坚持
单一施救者的施救顺序:应先开始胸外按压再 进行人工呼吸(C - A - B),减少首次按压的 延时;30 次胸外按压后做 2 次人工呼吸。
一、快速反应,团队协作
施救者应同时进行几个步骤,如同时检查呼 吸和脉搏,以缩短开始首次按压的时间; 由多名施救者形成综合小组,同时完成多个 步骤和评估(分别由施救者实施急救反应系统: 胸外按压、进行通气或取得球囊面罩进行人工呼 吸、取回并设置好除颤器同时进行)。
15年指南 100~120 5~6
五、瘾君子的福音
对于已知或疑似阿片类药物成瘾的患者,如果 无反应、无正常呼吸,但有脉搏,可由经过正 规培训的非专业施救者和 BLS 施救者给与肌 肉注射或鼻内给予纳洛酮。
六、胸外按压需有效!
每次按压后胸廓充分回弹,施救者必须避免在 按压间隙倚靠在患者胸上; 为了提高按压效率,减 少按压中断十分必要, 新版指南提出胸外按压在 整体心肺复苏中的目标比 例至少为 60%。
二、生存链(一分为二)
院外心脏骤停 院内心脏骤停
院外心脏骤停
院内心脏骤停
三、先电击?先按压?
10版:在体外自动除颤器 ( AED )就绪时,应 先进行 1.5 - 3 分钟的 CPR, 然后再除颤。 15版:视情况尽快使 用除年指南 频率(次/分) :≥100次/分 深度(厘米) : ≥5
2015 心肺复苏指南

基于芬兰坦佩雷医学院开展的170例CPR损伤性分析报告 综合损伤率 28% 27% 49%
按压深度范围 5cm 5-6cm >6cm
推荐标准:(最高级别:Class I,LOE C-LD)
在徒手CPR中,按压深度不超过6cm
如不使用CPR监护及反馈装置,可能难于判断按压深度,并很难确认按压 深度上限
更新5:按压后离开胸壁
每次按压后,双手离开胸壁,以使胸廓充分回 弹
胸廓回弹
基于3项研究胸廓回弹不足与灌注压降低有关 按压间隙依靠在患者胸部→妨碍胸廓充分回弹→胸腔 内↑→静脉回流、灌注压、心肌血流↓→复苏存活率↓ 推荐标准:(级别很高:Class IIa,LOE C-LD)
在被按压间隙不依靠在患者胸上,让胸廓充分回弹
仍坚持C-A-B顺序
2105 AHA成人CPR指南
7大主要更新
更新1:强调快速反应,团队协作
施救者应同时进行几个步骤 由多名施救者形成综合小组 合力完成多个步骤和评估 包括: 急救反应系统、胸外按压、通气或取球囊面罩/ 人工呼吸、取除颤器等
覆盖院外院内的应急反应体系
呼吁成立院内的应急反应体系 院外急救有赖于城市急救中心的体系 院内反应时间标准: 有心电监护:(室颤发作——电击)<3分钟 无心电监护:(室颤发作——电击)<5分钟 在除颤的准备过程中均应同时开始 CPR!
更新4:别再使劲按了!
2010年: 频率》100次/分,深度》5cm 2015年: 频率100-120次/分,5cm《深度》6cm
提高复苏质量的同时减轻损伤
按压频率:100-120次/分钟
基于美国复苏联盟分析10371例心肺复苏数据, 发现: 按压频率范围 100-119次/分钟 120-139次/分钟 按压深度不足率 35% 50%
心肺复苏最新标准2015

心肺复苏最新标准2015心肺复苏(CPR)是一种急救措施,用于在心脏停止跳动或呼吸停止时维持血液循环。
2015年,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了最新的心肺复苏指南,对心肺复苏的操作标准进行了更新。
这些更新的标准旨在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并为急救人员和医护人员提供更清晰、更简单的操作指南。
根据最新的心肺复苏标准,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变化和更新:1. 胸外按压深度,AHA建议在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的深度至少应达到5厘米(2英寸),最大深度不超过6厘米(2.4英寸)。
这一变化旨在确保足够的血液被推动到患者的大血管和重要器官,从而提高心肺复苏的有效性。
2. 胸外按压速率,AHA建议在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的速率应为每分钟100-120次。
这一变化旨在确保按压的速率与心脏跳动的频率相匹配,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3. 呼吸比例,AHA建议在心肺复苏时,每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应进行2次人工呼吸。
这一变化旨在减少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之间的转换时间,从而提高心肺复苏的连续性和效率。
4.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AHA强调在心肺复苏中使用AED的重要性。
AED能够检测心律失常并提供电击治疗,因此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及时使用AED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5. 高质量心肺复苏的重要性,AHA强调了高质量心肺复苏的重要性,包括按压深度、按压速率、呼吸比例、胸外按压的连续性和中断时间的最小化等。
这些因素都对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产生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2015年最新的心肺复苏标准对心肺复苏的操作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旨在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率。
因此,对于急救人员和医护人员来说,熟悉并严格遵守这些最新标准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准确地进行心肺复苏,才能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的生命。
希望通过这些最新标准的推广和实施,能够为更多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2015年心肺复苏指南

2021/3/7
CHENLI
35
10、及早冠脉造影
▪ 新指南建议,所有疑似心源性心脏骤停患 者,无论是ST段抬高的院外心脏骤停患者, 还是疑似心源性心脏骤停而没有心电图ST 段抬高的患者,也无论其是否昏迷,都应 实施急诊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2021/3/7
CHENLI
36
11、及早PCI
▪ 患者若在急诊科出现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 而医院不能进行冠脉介入治疗(PCI),应立即转移 到PCI中心,而不应在最初的医院先立即接受溶 栓治疗。
电击除颤后应立即恢复心肺复苏 (不要 检查心律或脉搏,直接开始胸外按 压), 2 分钟后再进行下一次心律检查
三、美国每年约有 30 万人发生心脏骤停。 随着急救技术的发展,出院存活率已 提升 3 % 到 9.6%。但是,如果在现场自主循环 没有恢复,那么存活率又占多 少呢?
如果在现场自主循环没有恢复,只有 0.9% 的患者存活率
2021/3/7
CHENLI
44
四、根据目前最新的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 指南(ACLS),在对心室颤动或无脉 搏室 性心动过速的患者进行电击除颤后,紧接 着的步骤应该是什么?
1、评估
2、呼救
3、放平患者,心脏按压
4、疏通气道
2021/3/7
仰头抬颏
口对鼻 人工呼吸
CHENLI
12
5、口对口人工呼吸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ACLS
▪ 指由专业急救、医护人员应用急救器材和药品所 实施的一系列复苏措施,主要包括人工气道的建 立、机械通气、循环辅助仪器、药物和液体的应 用、电除颤、病情和疗效评估、复苏后脏器功能 的维持等。
CHENLI
33
纳洛酮
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

胸外按压
将患者平放在硬质平面上,身体 与地面平行。
双手交叉,掌根置于患者胸骨下 半部分,肘关节伸直,向下按压 30次,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充分
回弹。
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钟, 确保每次按压后胸廓都能完全回
弹。
人工呼吸
开放气道: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清 除口腔异物,抬高下颌角,保持呼吸 道通畅。
急救反应时间的重要性
急救反应时间对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 中,强调了缩短急救反应时间的重要性,以增加患者生还的机会。
急救反应时间的缩短可以通过提高公众对心肺复苏的认知和技能培训,以及优化 急救系统的响应流程来实现。
胸外按压的深度与速率
在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中,对于胸外按压的深度和速率有了 更明确的规定。按压深度应达到5-6厘米,按压速率应在 100-120次/分钟之间。
02
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应保持正常通气频率,避 免过度通气。
03
如有必要,应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并严格控 制通气参数。
注意按压深度与速率
按压深度过浅可能无法有效挤压心脏,按压过深则可能损伤胸骨和肋骨。 正确的按压深度应为5-6cm,速率应为100-120次/分钟。
实施按压时应确保双手交叠,手臂伸直,以利用全身力量进行按压。
02
心肺复苏的目的是在心脏骤停的 情况下,尽快恢复患者的自主心 跳和呼吸,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心肺复苏的重要性
在心脏骤停的情况下,心肺复苏是至 关重要的抢救措施,能够迅速恢复患 者的血液循环和呼吸功能,为后续的 医疗救治争取宝贵时间。
心肺复苏能够显著提高心脏骤停患者 的生存率,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 生。
VS
捏住患者鼻子,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 ,吹气两次,每次吹气持续吹气1秒 以上,确保有足够的气体进入肺部。
201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

201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国际心肺复苏指南(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是制定和推广心肺复苏基本技能和应急处理方案的权威指导。
它的主要目的是救助那些处于心跳骤停或呼吸困难状态的人,并提供了一套基于科学证据的操作步骤。
本文将介绍201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的一些重要内容。
1. 核心原则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强调以下几个核心原则:- 早期心肺复苏:对于任何可能出现心跳骤停的患者,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步骤,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通气。
- 打电话求救:在开始心肺复苏之前,一定要尽快拨打急救电话,以确保专业医疗人员的迅速到场。
- 高质量胸外按压:胸外按压是复苏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应保持至少5厘米的按压深度和至少100次/分钟的频率。
- 避免停顿:尽量减少心肺复苏过程中的停顿时间,确保流畅的按压和通气。
2. 成人心肺复苏成人心跳骤停的处理步骤按照指南的要求应该为:确认患者无反应和无正常呼吸后,立即呼叫急救电话,并开始心肺复苏。
胸外按压和人工通气应该以30:2的比例交替进行,每两分钟需要检查自主心律。
如果有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可用,应尽早使用。
3. 儿童心肺复苏儿童心肺复苏相较于成人有一些特殊要求。
当发生儿童心跳骤停时,首先需要保持先前确认的呼吸困难,并尽快呼叫急救电话。
心肺复苏步骤为: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通气,频率为至少100次/分钟。
儿童复苏时应使用深度足够压迫但不超过6厘米的胸外按压。
4. 呼吸困难处理除了心跳骤停之外,指南还提供了应急处理呼吸困难患者的指导。
如果患者仍有自主呼吸但存在呼吸困难,应将其放置在舒适姿势,鼓励患者进行缓慢的深呼吸。
如果患者意识模糊或伴有紫绀,则需要立即求助急救,并酌情给予人工通气。
5.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是一种用于恢复心脏正常节律的设备,可以在心跳骤停的情况下施行。
2015新指南心肺复苏

同步电复律
适应于: 心房纤颤电复律治疗 心房扑动和其他室上性心 律的电复律治疗 成人稳定型单型性室性心 动过速的电复律 治疗
双相波是 120 至 200 J 单相波是 200J 50 J 至 100 J 100 J
如果首次电复律电击失败,操作者应逐渐提高剂量。
除颤能量
关于电除颤的理想能量仍无定论,但有一点是确定的,能 量越小对心肌的损害也越小, 据报道,复苏后心功能不 全与电除颤能量有直接关系。如能量超过400焦耳病人就 可能发生轻微心肌坏死, 目前临床上掌握在200-400焦耳 之间。除颤器所释放电流应是能够终止室颤的最低能量。 能量和电流过低则无法终止心律失常,能量和电流过高则 会导致心肌损害。成人电除颤时与体形和对能量需求间无 确切的关系。
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CPR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
是一系列提高心脏骤停后生存机会的救命措施, 主要包括: 1、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 2、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dvanced cardiovascular life support , ACLS)
心肺复苏—BLS(CAB)
内容 识别 建议 无反应,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仅仅是喘息) 10s内未扪及脉搏(医务人员)
心肺复苏程序
按压速率 按压幅度 胸廓回弹 气道 按压-通气比 (置入高级气道前) 通气:非专业或不熟练时 使用高级气道(医务人员) 除颤
C→A→B
100-120次/分 5-6cm 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 仰头提颏法(医务人员怀疑外伤:推举下颌) 30:2 单纯胸外按压 呼吸:10-12次/分;与胸外按压不同步 大约每次呼吸1s;明显胸廓隆起 尽快连接并使用AED;尽可能缩短电击前后的胸外 按压中断;每次电击后立即从按压开始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2015指南

气管插管位置的判断(A)
预计深度处作一标记 5个不同部位肺部听诊 每次送气时,胸廓抬起 SaO2获得改善 气管插管管道内有水蒸气 呼气末CO2分压(PetCO2)监测
ALS-机械通气和氧疗(B)
小潮气量:6-7ml/kg 送气时间>1秒 建立人工气道后通气频率8-10次/分 FiO2(%)=21+4×氧流量(L/分)
心脏骤停后综合症
若心脏骤停后迅速恢复自主循环, 心脏骤停后综合症就不会发生!!
(1)脑损伤 (2)心肌功能失调 (3)全身缺血/再灌注损伤 (4)持续病理状态
-R W. Neumar et al: Circulation, 2008, 118:2452-2483. 国际复苏会议
心脏骤停后监护
high quality CPR, high quality life!
4~6分钟复苏者 10%的人可救活 超过6分钟复苏者 存活率仅4%
超过10分钟复苏者 存活率更低
目的
心脏骤停的常见心电图表现 心肺复苏从何时开始? 心肺复苏技术-2次CABD 心脏骤停后监护
什么是心脏骤停?
Sudden Cardiac Arrest (SCA)
未能估计到的时间内,心脏泵血功能突然停止 脑和全身各脏器血流中断 意识丧失,呼吸停止,甚至猝死(Sudden Death,SD)
基本生命支持
心肺复苏
Basic Life Support BLS
进一步生命支持
Advanced Life Support ALS
心脏骤停后监护
Post cardiac arrest care
两次CABD
第一次CABD-BLS Airway(开放气道) Breath(人工呼吸) Circulation (胸外按压) Defibrillation(除颤) 第二次CABD-ALS A=建立气道 B=氧疗和机械通气 C=①建立静脉通路 ②心电/血压监护③复苏药物 ④开胸按压 D=Differential diagnosis -鉴别诊断和治疗病因
心肺复苏指南(2015版)

仪陇县人民医院
崇德修身 精业济世
16
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
高品质的胸外按压
仪陇县人民医院
崇德修身 精业济世
17
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
人工呼吸开放气道方法 普通患者:仰头抬颏法 颈椎损伤患者:托颌法
仪陇县人民医院
崇德修身 精业济世
18
开放气道手法
仪陇县人民医院
• 仰头抬颏法 要领:用一只手按压
伤病者的前额,使头部后 仰,同时用另一只手的食 指及中指将下颏托起。
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
仪陇县人民医院
如何识别心跳骤停 1. 意识丧失无反应 2. 没有呼吸或者不能正常呼吸(仅仅是喘息) 3. 医务人员检查脉搏的时间<10s
注:去除了“看、听和感觉呼吸”
崇德修身 精业济世
11
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
心肺复苏流程 “C” 先给予胸外按压 “A” 通畅气道 “B” 人工呼吸 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率30:2
电除颤
仪陇县人民医院
崇德修身 精业济世
23
基础生命支持流程
仪陇县人民医院
崇德修身 精业济世
24
心肺复苏终点的问题
仪陇县人民医院
崇德修身 精业济世
25
仪陇县人民医院
心肺复苏终点的问题
院前基础心肺复苏的终止: 抢救人员开始心肺复苏后,应持续至发生以下情况: 1. 恢复有效的自主循环 2. 治疗已转交给高级抢救队伍接手 3. 抢救人员由于自身筋疲力尽不能继续复苏、继续复苏
手背上,双手掌根重叠,十指相扣,使下面
手的手指抬起 (以避免按压时损伤肋骨)。
仪陇县人民医院
崇德修身 精业济世
13
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
2015心肺复苏指南(1)

心肺复苏(CPR)概念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患者所采取的抢救 措施,即用心脏按压或其他方法形成暂时的人工 循环,恢复心脏自主搏动和血液循环,用人工呼 吸代替自主呼吸并恢复自主呼吸,达到恢复苏醒
效、同步的检查和反应,而非缓慢、拘泥、按部就班的做法。
二、识别和启动应急反应系统
反应
01
呼吸
02
脉搏
03
二、识别和启动应急反应系统
轻拍重喊
二、识别和启动应急反应系统
10S内 同时检查 脉搏呼吸
二、识别和启动应急反应系统
颈总动脉在喉和 胸锁乳突肌之间的部 分,位置较表浅,活
体上可触及其搏动。
二、识别和启动应急反应系统 用右手食指、中指触摸
• 如果气道开放得好,并面罩与脸之间能密闭,要达到这个
潮气量值,在用1L容量的气囊时要挤压大约2/3,而用2L
球囊时则要挤压大约1/3。 • 只要患者没有建立高级气道,施救者CPR时就要执行30:2 的按压通气循环。
三、即时高质量心肺复苏
• 施救者在按压时要暂停通
气;
• 当有可能时,医务人员要
加用氧气(O2浓度>40%,
三、即时高质量心肺复苏
胸外按压 开放气道 人工呼吸
三、即时高质量心肺复苏
体位
平卧在平地 或硬板上
三、即时高质量心肺复苏
体位
①
如患者面部朝下,应把患者整体翻 转而不使其扭曲,即头、颈、肩、 躯干保持在同一轴面上。
②
原则上应尽量就地实施抢救, 而不是先搬动患者。
三、即时高质量心肺复苏
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
汪皓
目
1
录
概 病 况 因
2
3
基本生命支持
一、 概 况
心搏骤停(cardiopulmonary arrest,CPA)和心肺复苏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儿科急诊和危重 症医学面临的最大挑战和最重要的研究领域。 随着儿科急重症医学的发展,近年对儿童CPA和CPR的 研究逐渐增多,美国心脏学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于2015年分别发表了新的复苏指南。
灌注不足
心脏按压部位、手法、深度
新生儿: 两乳线水平以下,
环绕胸廓,两个大
拇指按压, 厚
下压1/3-1/2 胸廓
度 ,大约4厘米
心脏按压部位、手法、深度
婴幼儿:两乳头连线的中点下,两个手指,下压 至少1/3胸廓厚度,大约4厘米。
心脏按压部位、手法、深度
儿童:胸骨平乳线水平,单手(<8岁)或双手 (>8岁),下压1/3胸廓深度,约5厘米
心肺复苏的“黄金8分钟”
心搏骤停的严重后果以秒计算 10秒——意识丧失、突然倒地 30秒——“阿-斯综合征”发作 60秒——自主呼吸逐渐停止 3分钟——开始出现脑水肿 6分钟——开始出现脑细胞死亡 8分钟——“脑死亡”、“植物状态”
3-5秒
5-10秒
15秒左右
10-20秒
30-60秒
黑矇
昏厥
Adams-Stokes
CAB-C
: Compressions
心脏按压、建立循环:心肺复苏的首要步骤
建立血循环-胸外心脏按压
必须平卧在坚固、平坦的平面 -心脏按压板 -地面 -病史牌 -护士的手或前臂 转运:一前臂作为复苏平面, 另一手实施CPR
2015年最新心肺复苏指南

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次数
2015( 重申 2010 版的建议): 施救者应尽可能减少胸 外按压中断的次数和时间,尽可能增加每分钟胸外按压的 次数。 2015( 更新): 对于没有高级气道接受心肺复苏的心脏 骤停成人患者,实施心肺复苏的目标应该是尽量提高胸部 按压在整个心肺复苏中的比例,目标比例为至少 60%。 理由: 胸外按压中断可能因急救需求(如心律分析和通气 等)而有意造成,也可能是无意造成(如施救者受到打扰 )。胸外按压比例是指实施按压的时间在心肺复苏所用总 时间中所占的比例。可以通过尽量减少胸部按压时的暂停 来增加胸外按压比例。胸外按压比例的理想目标尚未确定 。设定胸外按压比例,旨在限制按压中断,在心肺复苏时 尽可能增加冠状动脉灌注和血流。
• 如果紧急医疗系统采用包括持续胸部 按压的综合救治干预,对于院外心脏 骤停患者可以考虑在综合救治干预中 使用被动通气技术。 • 对于正在进行持续心肺复苏且有高级 气道的患者,对通气速率的建议简化 为每 6 秒一次呼吸(每分钟 10次呼吸 )。
与2010年版的心肺复苏指南对比
及早识别患者并启动应急反应系统 →2015( 更新): 一旦发现患者没有反应,医护 人员必须立即就近呼救,但在现实情况中,医护 人员应继续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然后再启动应 急反应系统(或请求支援)。 2010( 旧): 医务人员在查看患者呼吸是否消 失或呼吸是否正常时,也应检查反应。 理由: 此条建议变更的用意是尽量减少延迟,鼓 励快速、有效、同步的检查和反应,而非缓慢、 拘泥、按部就班的做法。
在 2015《指南更新》中,针对医务 人员的关键问题及重大变更如下:
一、急救系统和持续质量改进
1• 这些建议使得应急反应系统的启动更加灵 活,更加符合医护人员的临床环境。鼓励 经过培训的施救者同时进行几个步骤(即 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以缩短开始首次 胸部按压的时间。
201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

201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 1.发现病人倒地,首先确认现场是否存在危险因素,确保自身安全,以免影响救治。
• 2.判断病人意识,(注意做到轻拍重唤!)如无反应,立即呼救并请求他人拨打电话,与急救系统联系。
如现场只有一个抢救者,则先进行2分钟的现场心肺复苏后,再联系求救。
• 3.立即将病人置于复苏体位(平卧位),触摸颈动脉(将第2和第3根手指滑到气管和颈侧肌肉之间的沟内,5秒<感触脉搏<10秒),未触及立即施行胸外心脏按压!• 4.按压30次后立即开放气道,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进行人工呼吸时,病人仰卧,术者位于病人一侧,低头观察病人胸廓无呼吸起伏动作,口鼻亦无气息吐出,颈动脉搏动消失,判断其呼吸心跳停止,迅速松开其领口和腰带,并抽去枕头,用纱布或手帕清除病人口鼻分泌物及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一手抬起患者颈部,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压迫病人前额保持其头部后仰位置,使病人下颌和耳垂连线与床面垂直;一手将病人的下颌向上提起,另一手以拇指和示指捏紧病人的鼻孔。
术者仅需平静呼吸,将口唇紧贴病人口唇,把病人嘴完全包住,深而快的向病人口内吹气,时间应持续1s以上,直至病人胸廓向上抬起。
此时,脱离接触,面向病人胸部再吸空气,以遍再行下次人工呼吸。
与此同时,使病人的口张开,并松开捏鼻的手,观察胸部的恢复情况,并有气体从病人口中排出,然后在进行第二次人工呼吸。
呼吸频率维持在每分钟8-10次。
•5.单纯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术者两只手掌根重叠置于病人双乳乳头连线中点处。
肘关节伸直,借助身体之重力向病人脊柱方向按压。
按压应使胸骨下陷5cm以上,不超过6cm(婴幼儿下陷1-2cm)后,突然放松。
按压频率100-120次/分钟。
单人抢救时每按压30次,俯下做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30:2)每次呼吸超过1s,每次必须使胸部隆起。
每次按压后让胸部完全回弹;尽可能减少按压中的停顿,中断时间限制在10s以内。
按压5个循环周期(约2分钟)对病人做一次判断,主要触摸颈动脉(5-10s)与观察自主呼吸的恢复(3-5s)。
201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标注)

201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标注)2015AHA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要点(一)作者:AHA相关专家组来源:急诊医学资讯日期:2015-10-16为方便中国医师阅读习惯,本平台(急诊医学资讯)现提取AHA心肺复苏指南中的以下部分进行文字发布:1.成人基础生命支持和心肺复苏质量:非专业施救者心肺复苏2.成人基础生命支持和心肺复苏质量:医护人员BLS3.心肺复苏的替代技术和辅助装置4.成人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5.心脏骤停后救治第一部分非专业施救者心肺复苏1、关键问题和重大变更的总结《2015指南》建议中,有关非专业施救者实施成人心肺复苏的关键问题和重大变更包括下列内容:1.院外成人生存链的关键环节和2010年相同,继续强调简化后的通用成人基础生命支持 (BLS)流程。
2.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流程有所改变,反映了施救者可以在不离开患者身边的情况下启动紧急反应(即通过手机)的现实情况。
3.建议在有心脏骤停风险人群的社区执行公共场所除颤(PAD)方案。
4.鼓励迅速识别无反应情况,启动紧急反应系统,及鼓励非专业施救者在发现患者没有反应且没有呼吸或呼吸不正常(如喘息)时开始心肺复苏的建议得到强化。
5.进一步强调了调度人员需快速识别可能的心脏骤停,并立即向呼叫者提供心肺复苏指导(即调度员指导下的心肺复苏)。
6.确定了单一施救者的施救顺序的建议:单一施救者应先开始胸外按压再进行人工呼吸(C-A-B而非 A-B-C),以减少首次按压的时间延迟。
单一施救者开始心肺复苏时应进行 30次胸外按压后做 2次人工呼吸。
7.继续强调了高质量心肺复苏的特点:以足够的速率和幅度进行按压,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回弹,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并避免过度通气。
8.建议的胸外按压速率是 100至120次/分钟(此前为“至少”100次/分钟)。
9.建议的成人胸外按压幅度是至少5厘米,但不超过6厘米,即:5-6cm10.如果有疑似危及生命的、与阿片类药物相关的紧急情况,可以考虑由旁观者给予纳洛酮。
2015年心肺复苏指南

• 以上建议旨在支持尽早进行心肺复苏和早期除
颤,特别是在发生心脏骤停时现场有 AED 或
除颤器的情况下。
第三十六页,共81页。
除颤波形和能量级别
• 双相波:首次能量150---200J(未确定首次最佳
能量)
• 单相波:首次能量360J
后续电击能量未确定,至少不低于首次能量
第三十七页,共81页。
第五十八页,共81页。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1. 药物治疗
肾上腺素
•
CPR期间最常用的心血管活性药物
•
显著升高中心动脉压,增加冠状动脉和脑灌注压
•
应用大剂量肾上腺素是禁忌或有害的
•
建议成人每3-5分钟应用肾上腺素1mg
• 儿童剂量:0.1mg/kg
•
静脉给药\骨内给药\气管内给药
第五十九页,共81页。
立即取得 AED 时,对于成人心脏骤停患者,应尽快使
用除颤器;若不能立刻取得 AED,应该在他人前往获
取以及转变 AED 的时候开始心肺复苏,在设备提供
后尽快尝试进行除颤。
第三十五页,共81页。
• 在医院和其他机构使用现场的 AED 或除颤器
治疗心脏骤停的医务人员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并且应在可取得的情况下立即使用准备好的
时间就是生命
复苏的成功率与开始CPR的时间密切相关
心肺复苏黄金5分钟
第十页,共81页。
心脏骤停的严重后果以分秒计算:
• 3-5秒……. 黑蒙
• 5-10秒…….昏厥、意识丧失
• 15秒……. 出现阿斯综合症
黄金 4 分钟
• 30秒…60秒 瞳孔散大
• 4分钟……. 开始出现脑死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秒--黑朦
5-10秒—意识丧失,突然倒地,晕厥 15-30秒—全身抽搐 45秒—瞳孔散大 60秒—自主呼吸逐渐停止 4分钟—开始出现脑水肿 6分钟—开始出现脑细胞死亡
10分钟—脑细胞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进入“脑死亡”“植物状态”
“4-6分钟”黄金救命时间
时间就是生命
心肺复苏存活率
CPR开始的时间 CPR成功率 >90%
启动EMS,取AED
胸外按压
人工通气
AED到达
(30:2)
分析心律
电击一次后 继续5个周期CPR
继续 5个周期CPR
自主循环恢复,复苏成功
心肺复苏CPR
主要包括:
1、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 BLS) 2、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dvanced cardiovascular life support,ACLS)
70%以上的猝死发生在院前
心跳停止4分钟内进行CPR-BLS,并于8分钟内进行高级生命支持 (ACLS),则病人的生存率43% 强调黄金4分钟:通常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有32%能救活,4分钟 以后再进行心肺复苏,只有17%能救活。
CPR目标
初级目标:自主循环恢复 次级目标:减少神经系统损伤 终极目标:出院存活率
手机时代,充分利用社会媒体呼叫施 救者,手机等现代化电子设备能够在院外 急救中发挥重要作用
院内心脏骤停(IHCA)生存链
院内急救应以团队形式实施心肺复苏: 早期预警系统、快速反应小组(RRT)和 紧急医疗团队系统(MET)。
专业人员BLS整体流程
没有反应,没有呼吸, 没有反应,没有呼吸, 没有脉搏(判断不超过 10秒) 没有脉搏(判断不超过 10秒)
口对鼻 人工呼吸
5、口对口人工呼吸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ACLS
指由专业急救、医护人员应用急救器材和药品所
实施的一系列复苏措施,主要包括人工气道的建 立、机械通气、循环辅助仪器、药物和液体的应 用、电除颤、病情和疗效评估、复苏后脏器功能 的维持等。
2、体征评估从“3步”变成了“2 步”
相对于2010年的指南“在评估患者意识之后再分别评估 患者呼吸、脉搏”这样的按部就班,2015年的指南倾向 于评估患者意识后,同时评估呼吸和脉搏,之后再启动应 急反应系统(ERS)或求助。这样,有效、同时的评估 可减少启动ERS的延迟。
12、低温治疗
所有在心脏骤停后恢复自主循环的昏迷, 即对语言指令缺乏有意义的反应的成年患 者,都应采用目标温度管理(TTM),选定在 32到36度之间,并至少维持24小时。
13、C-A-B 顺序仍需坚持
对于施救顺序,最新的指南重申应遵循 10 年版指南内容,即单一施救者的施救顺序: 应先开始胸外按压再进行人工呼吸(C - A - B),减少首次按压的延时;30 次胸外按 压后做 2 次人工呼吸。
1分钟内 4分钟内 6分钟内 8分钟内 10分钟内
60% 40% 20% 0%
电除颤能量的选择
双相波除颤仪:150—200J 单相波除颤仪:一次能量给与360J
双相除颤电流方向图
单相除颤电流方向图
4、按压-深度变更
首次规定按压深度的上限:在胸外按压时, 按压深度5—6厘米。 对于儿童(包括婴儿[小于一岁]至青春期开 始的儿童),按压深度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 一,大约相当于婴儿4厘米,儿童5厘米。 对于青少年即应采用成人的按压深度,即 5~6厘米。
五、哪个部位放置电极或除颤板是最有效的?
右侧锁骨中线锁骨下 左侧腋中线第5肋间
六、如宫底高度在肚脐(孕 20 周)的孕妇 发生心脏骤停,在行心肺复苏的同时, 要 及时考虑行剖宫产。这一操作仅仅是为了 尽力挽救胎儿吗?
行剖宫产是对胎儿的挽救,但对心脏 骤停的孕妇也是有益的。在一组这种病 例 的系列报告中,20 个孕妇中有 12 个在剖 宫产后立即出现自主循环恢复
如果在现场自主循环没有恢复,只有 0.9% 的患者存活率
四、根据目前最新的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 指南(ACLS),在对心室颤动或无脉 搏室 性心动过速的患者进行电击除颤后,紧接 着的步骤应该是什么?
电击除颤后应立即恢复心肺复苏 (不要 检查心律或脉搏,直接开始胸外按 压), 2 分钟后再进行下一次心律检查
仅每次人工呼吸的时间限制在10秒之内,而且还要保证
每分钟至少有36秒在按压。
按压姿势: 按压时上半身前倾, 腕、肘、肩关节伸 直,以髋关节为轴, 垂直向下用力,借 助上半身的体重和 肩臂部肌肉的力量 进行按压
2010年的指南一个比较重大的改动就是按 压程度,规定了胸外按压的下限:频率 ≥100次/分、深度≥5厘米。但这样就会出现 按压过度的问题,这样造成的后果是:患 者因为按压收到伤害(比如胸骨和肋骨的 骨折);按压人员会因为长时间的按压而 消耗大量的体力,不能保证后续有效地按 压(按压幅度不足与按压频率过快有关)。
婴幼儿胸外心脏按压方法
定位:双乳连线与胸骨垂直交叉点下方1横指。 幼儿:一手手掌下压。 婴儿:环抱法,双拇指重叠下压;或一手食指、中指并拢 下压。 下压深度:(婴儿 )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4 厘 米)。 儿童 (5 厘米)。按压频率:100--120次。
4、按压的频率
按压频率规定为100~120次/分。
6、设定固定的高级气道通气频率
对于实施了高级气道措施(气管插管、
喉罩等)的患者,2010年指南要求通气频
率为每分钟80次,这次为了更方便学习和
实施,将通气频率设定为每6秒1次(即10
次/分)
8. 瘾君子的福音
纳洛酮
新版指南指出,对于已知或疑似阿片类药 物成瘾的患者,如果无反应且呼吸正常, 但有脉搏,救治同时可以给予患者肌内注 射或鼻内给予纳洛酮。同时给出了纳洛酮 的用法,即纳洛酮 2 mg 滴鼻或 0.4 mg 肌 注。并可根据患者反应情况,在 4 分钟后 重复给药。
基础生命支持BLS
BLS是心脏骤停后挽救生命的基础,主要是指徒
手实施CPR。BLS的基本内容包括识别心脏骤停、 呼叫急救系统、尽早开始CPR、迅速使用除颤器 /AED除颤
基础生命支持 (Basic Life support,BLS)的程序
1、评估
2、呼救
3、放平患者,心脏按压
仰头抬颏
4、疏通气道
9、加压素被「除名」
新版指出,联合使用加压素和肾上腺素,相比使 用标准剂量的肾上腺素在治疗心脏骤停时没有优 势。给与加压素相对使用肾上腺素也没有优势, 因此,加压素已被新版指南「除名」。 如果当患者的心律不适合电除颤时,应尽早给予 肾上腺素。 有研究发现,针对不适合电除颤的心律时,及早 给予肾上腺素可以增加存活出院率和神经功能完 好存活率。
2015心肺复苏指南(AHA)
丁丽颖
心肺复苏术CPR
CPR的技术包含了三种基本的急救技巧
胸外按压(Compression) 开放气道(Airway)
人工呼吸(Breathing)
心肺复苏的意义
当人突然发生心跳、呼吸停止时,必须在4至8分钟内建立基础生命维 持,保证人体重要脏器的基本血氧供应,直到建立高级生命维持或自 身心跳、呼吸恢复为止,其具体操作即心肺复苏。 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上最紧急的情况
前 言
2015年10月,新版《美国心脏学会 CPR和ECC指南》隆重登场。今年的指南 到底有啥变动?是否如同5年前那样几乎彻 底颠覆?下面我们就梳理一下该指南中标 准CPR流程的主要变更点。
1、生命链一分为二
AHA成人生存链分为两链:一链为院内急救 体系,另一链为院外急救体系
院外心脏骤停(OHCA)生存链
10、及早冠脉造影
新指南建议,所有疑似心源性心脏骤停患 者,无论是ST段抬高的院外心脏骤停患者, 还是疑似心源性心脏骤停而没有心电图ST 段抬高的患者,也无论其是否昏迷,都应 实施急诊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11、及早PCI
患者若在急诊科出现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 而医院不能进行冠脉介入治疗(PCI),应立即转移 到PCI中心,而不应在最初的医院先立即接受溶 栓治疗。 如果SEMEI患者不能及时转诊至能够进行 PCI的医院,可以将先接受溶栓治疗,在溶栓治 疗后最初的3到6小时内,最多24小时内,对所有 患者尽早转诊,进行常规血管造影,不建议只在 患者因缺血需要血管造影时,才转诊。
5、按压间隙不倚靠患者胸部
2010年的指南中强调按压间隙需要保证胸 廓充分回弹。但是在绝大多数实际临床过 程中,每次按压间隙时我们的重心还是偏 向患者。 现指南要求按压间隙不能“倚靠”在患者 胸部。这就意味着按压间隙,不能有任何 力量施加在患者胸部,这对施救者的重心 调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手可以放在患者 胸上,但是不能有任何力量。
指南也指出,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施 救者应该以适当的速率(100-120次/分)和深 度进行有效按压,同时尽可能减少胸部按 压中断的次数和持续时间。
4、按压比例限定,减少中断
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是为了在CPR时尽可能增加 冠脉灌注和血流。今年的指南提出了一些硬性规定:每次 中断必须控制在10秒之内,按压操作在整个CPR过程中 不得低于60%。这意味着,在一分钟需要做100-120次按 压,根据按压呼吸比(30:2),中间要做3-4次呼吸,不
十、2010 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指南中不 建议常规使用碳酸氢钠,但下面 3 种 情况 除外,它们是哪 3 种情况?
除了已知患者存在代谢性酸中毒、高 钾血症和三环类抗抑郁药中毒 3 种情况 外,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指南(ACLS) 不建 议常规使用碳酸氢钠
十一、心脏震击猝死综合征的发生取决于胸 部受震击的位置,震击到什么位置才会诱 发心室颤动(VF)?
3、先按还是先电?
尽快除颤一直是CPR中保证患者存活率的关 键一环。在2010年的指南中,在自动体外除颤仪 (AED)或除颤器准备就绪时,先进行1.5-3分钟 的CPR,然后再除颤。今年的指南则表示,一旦 除颤器准备就绪,就直接除颤。当然,在AED和 除颤器的获取和准备过程中,还是需要CPR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