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写作指导——新瓶装旧酒,旧酒展新颜(创新立意的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中考写作指导——新瓶装旧酒,旧酒展新颜
全新的立意,来自故事情节的“延展”与“改道”
优秀的作品,有三个最基本的要求:形式新颖、素材新颖、立意新颖。

在写作教学过程中,100%的语文老师都在理论上反复强调过这三点,然而一旦进入实践层面,当学生问及:怎样才能实现这三个“新”呢?很多老师便会陷入哑口无言、束手无策的窘境。

那么,如何让寻常的素材和立意,摇身一变,焕然一新。

一.素材与立意的关系
素材和立意的关系,是个抽象的概念,很难理解和把握。

为了变抽象为具体,我找了一个命题——《一个陌生人》,让学生进行实际写作,然后进行客观统计,列表如下:写作素材立意
1.一个陌生的小学生给一个老奶奶让座赞美小学生舍己为人,助人为乐。

2.一个陌生的叔叔把妈妈丢的钱包还给妈妈赞美叔叔拾金不昧的精神品质。

3.一个买菜阿姨把店主多找的零钱还给回去赞美买菜阿姨讲求诚信,无私正义。

4.新搬来的邻居帮助奶奶提菜上楼赞美新邻居助人为乐、尊敬老人。

5........
上面的统计表告诉我们:立意总是随着素材的改变而改变,有什么样的素材,就有什么样的立意,素材一旦确定,立意便无法改变。

从这一点着眼,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推论:要实现立意全新,必须在素材的选取上“下功夫”、“动脑筋”。

二、以素材求新实现立意求新的途径
(一)故事情节,纵向延展
一个故事,讲到某处,停下来,能够表现一个主题(立意),继续向前延伸一个情节,立意就会发生改变,不断延伸,立意就会不断改变,在这种“延伸”中,素材逐步变新,立意也随之逐步变新。

例如:
1.一个孩子给一个老奶奶让座。

——立意:赞美孩子尊敬老人,助人为乐。

2.一个孩子给一个老人让座,(一次延伸故事情节)妈妈问他:为什么给老人让座?他趴在妈妈耳朵边告诉妈妈:班主任也坐在车上,自己要评选三好学生,必须给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

——立意:揭露孩子为了名利,不惜弄虚作假的品质。

3.一个孩子给一个老人让座,(延伸故事情节)妈妈问他为什么给老人让座,他趴在妈妈耳朵边告诉妈妈,班主任也坐在车上,自己要评选三好学生,必须给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

(二次延伸)妈妈告诉儿子,不能为了评选三好学生而弄虚作假,这样的三好还不如普通学生!
——立意:赞美母亲善于正面引导孩子,用积极的思想教育孩子。

4.一个孩子给一个老人让座,(延伸故事情节)妈妈问他为什么给老人让座,他趴在妈妈耳朵边告诉妈妈,班主任也坐在车上,自己要评选三好学生,必须给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

(二次延伸)妈妈告诉儿子,不能为了评选三好学生而弄虚作假,这样的三好还不如普通学生!(三次延伸)儿子问母亲,如果这次评不上三好学生,单凭自己的成绩,无法考上全家人期盼的某热点中学,只有评上了三好学生,德育品行上获得加分,才能考上,自己该怎么办?妈妈沉默了一会儿,告诉儿子:评上三好学生以后,就不要再这样做了。

——立意:揭示了人们其实都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但功利的诱惑与人的自私本性,会很容易让一个高尚的人变成卑劣的人这样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

5.一个孩子给一个老人让座,(延伸故事情节)妈妈问他为什么给老人让座,他趴在妈妈耳朵边告诉妈妈,班主任也坐在车上,自己要评选三好学生,必须给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

(二次
延伸)妈妈告诉儿子,不能为了评选三好学生而弄虚作假,这样的三好还不如普通学生!(三次延伸)儿子问母亲,如果这次评不上三好学生,单凭自己的成绩,无法考上全家人期盼的某热点中学,只有评上了三好学生,德育品行上获得加分,才能考上,自己该怎么办?妈妈沉默了一会儿,告诉儿子:评上三好学生以后,就不要再这样做了。

(四次延伸)半年过去了,评选结果公布了,名单里没有这个孩子的名字。

老师说:这个阶段,绝大多数同学都表现得非常好,但也有个别的人为了评优,故意做好事给老师看,老师的眼睛是雪亮的,同学的眼睛也是雪亮的,希望他能够以此为教训,努力做一个真正的三好学生!
——立意:揭示了人间正道是沧桑,无论我们多么费尽心机,欺瞒最终总会被人识破,弄虚作假招致梦想失败这样的人生哲理。

随着故事情节的不断延展,原始的平凡素材,像做美容一样,不断更新,改头换面,立意也在一次次素材变化中新意渐生。

很多作家说,同一个材料,换一个角度使用,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很多同学不懂得如何变换角度,其实这里将故事情节向前延伸,就是一种角度变换的方法。

(二)故事情节横向联系
所谓横向联系,就是从一个已知的平俗素材开始,展开联想,去寻找与之同类或相反相对的素材,进行并列叙述。

同类联想,立意是从共同点中总结规律;相反或相对联想,立意是突破传统认识,从差别中找寻新认识。

1.同类联想
例如:
原始素材:一片树叶,离开枝头,枯萎了。

展开同类联想:一滴水,溅到岸上,风干了。

一只大雁,掉了队,迷失了方向。

一只羚牛,离开了迁徙的大军,命丧虎口。

一位勇士,独闯敌阵,孤立无援,弹尽粮绝而死......
将这些同类联想并列叙述出来,我们可以从中发现这样的规律:任何一个生命个体,无论渺小还是伟大,只要离开了群体、脱离了团队,等待他的命运,要么是失败,要么是灭亡。

只有置身一个团队,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

先将原始素材和联想到的内容写出来,然后总结相同点,写出蕴含其中的规律,就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小文章:
一片树叶,离开枝头,枯萎了。

一滴水,溅到岸上,风干了。

一只大雁,掉了队,迷失了方向。

一只羚牛,离开了迁徙的大军,命丧虎口。

一位勇士,独闯敌阵,孤立无援,弹尽粮绝而死......
任何一个生命个体,无论渺小还是伟大,只要离开了群体、脱离了团队,等待他的命运,要么是失败,要么是灭亡。

只有置身一个团队,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

2.逆向联想
例如:
原始材料:邻居家的叔叔,因为离婚,跳楼自杀了。

从相反或相对的角度,展开逆向联想:
门前的杨树,被风吹折了树冠,一个月后,又抽出了新的枝条。

一个孩子,摔倒了,他爬起来,擦干眼泪,拍拍身上的土,继续前行。

一场大雨,冲毁了一个蚁群的家园,雨过天晴,它们选择了一处高地,重建家园。

几场严霜,万物凋零。

当春天再次降临,那些饱经沧桑的枝头,依旧花团锦簇,绿叶成荫。

将原始材料与逆向联想收集到的材料进行比较,重点探寻行为和结果的本质差别,从中发现不同于常规的认识:面对扑面而来的困境与磨难,最终的成败取决于一个人的心态。

心灵之火熄灭了,世界便从此走向黑暗,希望之火熊熊燃烧,即便面对旷古严寒,也会迎来春暖花开。

将这些内容依次写出来,就变成了一篇立意全新的小文章:
邻居家的叔叔,因为离婚,跳楼自杀了。

门前的杨树,被风吹折了树冠,一个月后,又抽出了新的枝条。

一个孩子,摔倒了,他爬起来,擦干眼泪,拍拍身上的土,继续前行。

一场大雨,冲毁了一个蚁群的家园,雨过天晴,它们选择了一处高地,重建家园。

几场严霜,万物凋零。

当春天再次降临,那些饱经沧桑的枝头,依旧花团锦簇,绿叶成荫。

面对扑面而来的困境与磨难,最终的成败取决于一个人的心态。

心灵之火熄灭了,世界便从此走向黑暗,希望之火熊熊燃烧,即便面对旷古严寒,也会迎来春暖花开。

(三)将故事情节合理“改道”
有很多事,一旦发生,其发展脉络往往是千篇一律的,知道了它的发端,就知道了其过程和结果,如果我们能够根据生活经验,从某个情节入手,让情节发展避开常规发展轨迹,在符合生活实际的基础让,让故事情节沿着另一个方向发展,并走向不同的结果。

这样,素材变得全新,立意也会变得全新——这种方法,就是将故事情节发展,进行合理“改道”,实现素材新、立意新的艺术目标。

例如:愚公移山的故事——
愚公移山
北山,有一位叫愚公的老人,年近九十,靠着大山居住着。

由于大山的阻隔,交通十分不便,每次进山出山都要走很多冤枉路,于是他将全家人召集起来说:“我和你们的祖辈在这里住了几百年,过了几百年翻山越岭的日子,为了让你们不再受祖辈曾经遭受的苦难,我决定跟你
们一起,尽全力铲除困扰我们的这些险峻的大山,修一条可直达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大路,你们说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成。

这时候,他白发苍苍的老伴说:“你已经多大了?凭借您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挖下来的土石不计其数,往哪里放呢?”大家说:“我们可以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于是愚公率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几个人,立即动工。

他们用简陋的工具凿石挖土,然后用箕畚装了土石运往渤海。

愚公的邻居是个姓京城的寡妇,家中有个孤儿,才七八岁,刚刚换牙,听说了这件事,也蹦蹦跳跳前去帮助他们。

冬来暑往,他们挑着沉重的土石,一年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边上,住着另一个老者叫智叟,听说了这件事,找到愚公说:“你干的事和你的名字真的很匹配,愚不可及!就凭你衰残的年龄和微薄的体力,少得可怜的人手,落后的工具,连山上的一棵草都不能损坏,又能把这两座大山上的土石怎么样呢?”
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你想想,即便我死了,我还有儿子在;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然而山却不会加大增高,愁什么山挖不平?”智叟望着倔强的愚公,不知说什么话才好。

手持大蛇的山神得知这个消息,怕愚公他们不停地挖下去,便急匆匆地将此事报告了天帝。

天帝被他的诚心深深感动,随即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负着两座山,一座放在朔东,一座放在雍南。

从此,从冀州南部,到汉水南岸,变成了一马平川,再也没有大山的阻隔了。

故事情节如果如此叙述,立意是:赞美愚公持之以恒的精神。

如果从智叟劝谏愚公开始,故事情节进行合理“改道”,故事和立意都会焕然一新:
愚公移山
北山,有一位叫愚公的老人,年近九十,靠着大山居住着。

由于大山的阻隔,交通十分不便,每次进山出山都要走很多冤枉路,于是他将全家人召集起来说:“我和你们的祖辈在这里住了几百年,过了几百年翻山越岭的日子,为了让你们不再受祖辈曾经遭受的苦难,我决定跟你们一起,尽全力铲除困扰我们的这些险峻的大山,修一条可直达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大路,你们说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成。

这时候,他白发苍苍的老伴说:“你已经多大了?凭借您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挖下来的土石不计其数,往哪里放呢?”大家说:“我们可以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于是愚公率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几个人,立即动工。

他们用简陋的工具凿石挖土,然后用箕畚装了土石运往渤海。

愚公的邻居是个姓京城的寡妇,家中有个孤儿,才七八岁,刚刚换牙,听说了这件事,也蹦蹦跳跳前去帮助他们。

冬来暑往,他们挑着沉重的土石,一年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边上,住着另一个老者叫智叟,听说了这件事,找到愚公说:“你干的事和你的名字真的很匹配,愚不可及!就凭你衰残的年龄和微薄的体力,少得可怜的人手,落后的工具,连山上的一棵草都不能损坏,又能把这两座大山上的土石怎么样呢?”
晚上,愚公躺在潮湿的窝棚里,想着智叟的话,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按照这样的速度,不知何年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不知子子孙孙要遭多少罪付出多少代价才能完成这样一个宏伟的工程呢?条条大路通罗马,难道再没有别的办法改变一家人的生存环境了吗?就这样想着,想着,一条灵光突然闪过脑海,他一咕噜爬起来,兴奋再次将大家召集到一起。

“今天,智叟的话提醒了我,我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凭着我们这几个人的力量,一千辈字恐怕也无法将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搬走,即便搬走了,我们也要付出多少代的代价,刚才我突然想明白了,既然我们有搬山的勇气,为什么不搬到另一个地方重建家园呢?我们用一辈子的努力就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为什么偏偏要在这里苦熬呢?过去,我不喜欢动脑子,只知出蛮力,险些害了子孙,以后,你们千万别再犯我这样的错误!”
一年以后,在汉水南岸的平原上,诞生了一个全新的小村庄。

其间鸡犬相闻,良田美池不计胜数,大家过着轻松、愉悦、富裕的生活。

村口一块大石头上赫然刻着三个大字:智富庄。

如此改过以后,原始的素材变成全新的素材,立意也随之大变,令人耳目一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