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学课程设计
教案《质量管理学》
教案《质量管理学》一、教学目标1. 了解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 掌握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和主要里程碑。
3. 理解质量管理的目的是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满足顾客需求。
4. 学习质量管理的工具和技术,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二、教学内容1. 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质量的定义和特性质量管理的原则和核心思想质量管理的组织和职责2. 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质量管理的起源和发展主要质量管理里程碑和人物国际质量管理和标准(如ISO 9001)3. 质量管理的目的和作用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满足顾客需求和期望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4. 质量管理的工具和技术质量策划:目标和计划制定质量控制:过程监控和纠正措施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和运行质量改进:问题解决和持续改进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以及发展历程和主要里程碑。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质量管理的目的和作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质量管理的工具和技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 实践演练法:模拟质量管理的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积极性。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案例分析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实践演练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演练中的操作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一本合适的质量管理学教材,提供基本知识和理论框架。
2. 案例库:收集和整理质量管理的相关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 多媒体教学:使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课堂的生动性和直观性。
4. 实践演练材料:准备实践演练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如质量策划表格、质量控制图表等。
六、教学安排1. 第1-2周: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第3-4周: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3. 第5-6周:质量管理的目的和作用4. 第7-8周:质量管理的工具和技术(上)5. 第9-10周:质量管理的工具和技术(下)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发展历程;质量管理的工具和技术;质量管理的目的和作用。
质量管理课程设计
质量管理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背景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质量管理成为了企业生产经营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企业在实施质量管理方面面临着多种挑战,例如缺乏标准化的流程、过程控制不严格等,这些问题会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成本不可控、客户满意度低等问题。
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只有严格遵守质量管理体系、合理利用工具和技术,才能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1.了解和理解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掌握质量管理的工具和技术;3.培养质量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4.能应用质量管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质量管理概述–什么是质量管理–质量管理的阶段–质量管理的目的和意义2.质量管理体系–ISO 9001标准概述–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作3.质量工具和技术–质量管控的实用工具和技术–统计过程控制SPC–六西格玛DMC流程改善方法4.质量管理实践案例–质量管理实践案例分享–讨论和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四、教学方法1.讲授–讲解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介绍质量管理的工具和技术;–分享质量管理实践案例。
2.实践–组织学生进行质量管理实践案例分析;–进行质量改进策划和实践。
3.小组讨论–帮助学生加深对质量管理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团体合作精神。
五、评价方法1.平时表现–考勤–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参与2.考试–闭卷考试–开放式问题3.实践评价–实践项目成果六、参考资料1.《全面质量管理实践指南》吴晓波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六西格玛质量管理》熊永平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3.ISO 9001标准七、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体系和工具,培养质量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应用质量管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程设计符合质量管理实际需求,可以帮助学生在工作实践中更好地应用质量管理知识,提高企业运营效率,提升市场竞争力。
质量管理学授课教案
一、引言1. 课程背景介绍质量管理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在当今社会和企业中的重要性。
2. 课程目标使学员了解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掌握质量管理的实际应用,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和能力。
3. 授课对象企业管理人员、质量管理人员、工程师等对质量管理有兴趣的学员。
4. 课程大纲简要介绍十五个章节的和内容。
二、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1. 质量的定义介绍质量的内涵和外延,使学员理解质量的本质。
2. 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介绍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让学员了解质量管理的历史和演变。
3. 质量管理的原则介绍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如客户导向、领导作用、全员参与等。
4. 质量管理体系介绍质量管理体系的构成和作用,让学员掌握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知识。
三、质量策划与控制1. 质量策划介绍质量策划的方法和步骤,如质量目标的设定、质量计划的制定等。
2. 质量控制介绍质量控制的方法和工具,如统计过程控制(SPC)、控制图等。
3. 质量改进介绍质量改进的方法和工具,如六西格玛、Kzen 等。
四、质量保证与认证1. 质量保证介绍质量保证的定义、作用和方法,让学员了解如何确保产品质量。
2. 质量认证介绍质量认证的原理、程序和作用,让学员了解如何进行质量认证。
3. 认证机构介绍认证机构的类型、职责和作用,让学员了解认证机构的角色。
五、质量管理工具与方法1. 质量管理工具介绍质量管理的基本工具,如因果图、流程图、检查表等。
2. 质量管理方法介绍质量管理的方法,如质量管理三部曲、六西格玛、Kzen 等。
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员了解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六、质量管理的计量与数据分析1. 质量管理的数据介绍质量管理中数据的重要性和种类讲解如何收集和处理数据2. 统计学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解释统计学在质量管理中的关键作用介绍基本统计概念,如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3. 数据分析方法介绍用于质量管理的数据分析方法,如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相关性分析等解释如何应用这些方法来改进质量控制七、供应链质量管理1. 供应链质量管理概述讲解供应链质量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讨论供应链中各环节的质量管理实践2. 供应商选择与评估介绍选择和评估供应商的方法3. 供应链中的质量改进讲解如何在供应链中实施质量改进措施探讨供应链协同作用对质量管理的影响八、顾客满意与忠诚1. 顾客满意度调查介绍顾客满意度调查的目的和方法讲解如何设计和实施有效的顾客满意度调查2. 顾客满意与忠诚的要素讨论影响顾客满意与忠诚的关键因素解释如何通过质量管理提高顾客满意与忠诚3. 顾客反馈与质量改进强调顾客反馈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介绍如何利用顾客反馈进行质量改进九、持续改进与创新1. 持续改进的理念讲解持续改进在质量管理中的重要性介绍持续改进的方法和工具,如PDCA循环2. 创新与质量管理讨论创新对质量管理的影响介绍如何在质量管理中鼓励和实施创新3. 精益质量管理讲解精益思想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介绍精益工具和方法,如5S、看板系统等十、质量管理与企业竞争力1. 质量管理与企业绩效分析质量管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讨论如何通过质量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2. 质量管理最佳实践介绍国际上认可的质量管理最佳实践分析这些实践如何帮助企业提升质量和竞争力3. 质量管理的未来趋势探讨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挑战鼓励学员思考如何适应和引领质量管理的发展十一、环境管理与质量管理1. 环境管理与质量管理的关系解释环境管理对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讨论如何在质量管理中融入环境保护的元素2. 环境管理体系(EMS)介绍ISO 14001等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讲解如何建立和维护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3. 绿色质量管理探讨如何在质量管理中实现可持续发展介绍绿色质量管理的方法和工具十二、健康与安全质量管理1. 健康与安全在质量管理中的地位强调健康与安全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讨论如何在质量管理中融入健康与安全考虑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介绍ISO 45001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讲解如何建立和维护有效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3. 健康与安全最佳实践介绍在健康管理与安全方面最佳实践案例分析这些实践如何提升员工福祉与企业绩效十三、风险管理与质量管理1. 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介绍风险管理的定义、目的和过程讨论风险管理与质量管理的关系2. 风险评估与控制讲解如何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介绍风险管理的工具和技术,如风险矩阵、风险审计等3. 质量管理中的风险管理实践探讨如何在质量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分析风险管理如何提高企业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十四、质量管理法规与标准1. 质量管理法规概述介绍质量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讨论法规和标准对质量管理的影响2. 国际质量管理标准讲解ISO 9001等国际质量管理标准的内容和应用强调遵守这些标准对企业的意义3. 法规遵从与质量管理解释如何确保企业符合质量管理法规要求讨论如何通过质量管理提高法规遵从性十五、质量管理的未来展望1. 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探讨质量管理在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分析新兴技术和管理理念对质量管理的影响2. 质量管理的教育与培训强调质量管理教育和培训的重要性讨论如何设计有效的质量管理培训课程3. 质量管理领袖的角色描述质量管理领袖应有的特质和能力鼓励学员成为质量管理领域的领导者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质量策划与控制,质量保证与认证,质量管理工具与方法,质量管理的计量与数据分析,供应链质量管理,顾客满意与忠诚,持续改进与创新,质量管理与企业竞争力,环境管理与质量管理,健康与安全质量管理,风险管理与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法规与标准,质量管理的未来展望。
质量管理学第二版教学设计
质量管理学第二版教学设计一、课程简介本课程为质量管理学的第二版,是对第一版内容的深化和扩展,旨在通过让学生了解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工具和技术,培养其对质量管理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其质量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本课程适合管理学、工商管理等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学习。
课程共分三个模块,分别是质量管理概述、质量管理工具和技术、质量管理实现和持续改进。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1.了解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论,并能够对其进行有效运用;2.掌握质量管理的关键工具和技术;3.熟悉质量管理的实际操作过程,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4.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质量管理领域做出贡献。
三、教学内容1. 质量管理概述•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质量管理的历史演变;•质量管理的现状和趋势;•国内外质量管理标准和体系。
2. 质量管理工具和技术•因果图、流程图等问题分析工具;•直方图、散点图等数据分析工具;•PDCA、FMEA、SPC等质量管理工具;•ISO9000、ISO14000等质量管理标准。
3. 质量管理实现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的实操流程;•质量管理的实际案例分析;•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方法;•质量管理团队的建设和沟通技巧。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课堂演练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
学生需通过课程设计、团队合作和思维深度分析等方式提高其质量管理能力和水平。
本课程还将引导学生做好质量管理工作的相关性质认知,让学生了解其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提高其对质量管理的初步认知和理解。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包括课堂测验、小组报告、课程设计和个人反思等。
评估内容将从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培养和实践贡献等方面考核。
六、总结本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工具和技术,从而提高其质量管理能力和水平,以更好地适应和引领未来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质量管理的核心理论和实践方法,增强其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为质量管理领域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教案《质量管理学》
教案《质量管理学》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述1.1 质量管理的定义1.2 质量管理与质量管理系统的概念1.3 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1.4 质量管理的重要性第二章:质量管理体系2.1 质量管理体系的定义与作用2.2 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与发展2.3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2.4 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与监督第三章:质量管理工具与技术3.1 质量策划3.2 质量控制3.3 质量保证3.4 质量改进第四章:统计质量控制4.1 统计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4.2 控制图的应用4.3 过程能力分析4.4 抽样检验与过程控制第五章:六西格玛管理5.1 六西格玛管理的概念与原则5.2 六西格玛管理的组织结构与团队5.3 DMC方法与应用5.4 六西格玛管理的实施步骤与案例分析第六章:全面质量管理(TQM)6.1 TQM的概念与原则6.2 TQM的实施步骤6.3 TQM与企业文化的融合6.4 TQM案例分析第七章:供应链质量管理7.1 供应链质量管理的概念7.2 供应商选择与评估7.3 供应链中的质量控制7.4 供应链协同与质量改进第八章:客户满意度与忠诚度管理8.1 客户满意度的概念与测量8.2 客户忠诚度的概念与重要性8.3 客户关系管理策略8.4 客户反馈与投诉管理第九章:风险管理与质量9.1 风险管理的概念与原则9.2 质量风险的识别与评估9.3 质量风险控制与缓解策略9.4 质量风险管理案例分析第十章:未来质量管理趋势10.1 数字质量管理10.2 与大数据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10.3 可持续质量管理10.4 质量管理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战与机遇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质量管理概述补充说明:质量管理经历了从质量检验到全面质量管理的演变,每个阶段都对应着不同的发展需求和挑战。
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在于它直接影响到组织的竞争力和顾客满意度。
二、质量管理体系补充说明: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需要从组织战略出发,涉及所有部门和员工。
质量管理课程设计案例
质量管理课程设计案例一、质量管理课程设计案例:生产流程优化在一个制造公司中,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监督产品的生产过程,以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为了提高产品质量,质量管理部门决定对生产流程进行优化。
1. 问题识别和目标设定:质量管理部门与生产部门合作,对生产流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识别,并设定优化目标,如减少生产时间、降低废品率等。
2. 流程分析:通过流程图和详细的工作流程分析,确定生产流程中存在的瓶颈和改进点。
3. 数据收集和分析:收集生产流程中的相关数据,如工人操作时间、设备开动时间、废品数量等,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找出问题所在。
4. 优化方案制定: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的优化方案,如调整工人工作顺序、改进设备维护计划等。
5. 实施和监控:将优化方案付诸实施,并建立监控机制,对生产流程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修正。
6. 培训和沟通:为工人和相关人员提供培训,使其了解新的生产流程和操作方法,并与他们进行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7.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标准操作规程、质量检测标准等,以确保生产流程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8. 持续改进:定期评估生产流程的效果,收集反馈意见,进行持续改进,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9. 风险管理:识别生产流程中的潜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以防范可能的质量问题和生产事故。
10. 制度落实:将优化后的生产流程纳入制度,并确保各部门和人员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操作,以保证质量管理的有效性。
通过对生产流程的优化,该制造公司成功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了废品率,并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教案《质量管理学》
教案《质量管理学》一、教学目标1. 了解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原则。
2. 掌握质量管理的方法和技术,包括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3. 理解质量管理在组织和企业中的应用和实践。
4. 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和管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质量管理的定义和目标。
2. 质量管理的原则:以顾客为中心、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系统管理、持续改进。
3. 质量策划:市场调查、产品设计和开发、工艺策划、质量目标的设定。
4. 质量控制:统计质量控制、控制图、质量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质量改进。
5. 质量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内部审核、外部审核、认证和注册。
6. 质量改进:质量改进的原理和方法、质量改进计划和实施、质量改进的评估和总结。
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质量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质量管理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4. 实践演练:进行质量管理的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掌握质量管理的方法和技术。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考察学生的积极性和思考能力。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案例分析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考察学生的分析和写作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考察学生的组织和表达能力。
4. 实践演练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演练中的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察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一本权威、实用的质量管理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参考资料。
2. 案例资料:收集相关的质量管理案例,用于案例分析和讨论。
3. 实践演练材料:准备相关的实践演练材料,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4. 教学工具:使用投影仪、电脑等教学工具,辅助讲解和展示教学内容。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2课时,包括16次课,每次2小时。
质量管理需要什么课程设计
质量管理需要什么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2. 掌握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与运行;3. 理解质量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企业质量管理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2. 能够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对企业的质量管理进行评估;3. 能够设计适合企业实际需求的质量管理课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质量管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学生的沟通与表达能力。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质量管理学科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质量管理的基本观念,掌握质量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质量管理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为高年级本科生,具有一定的质量管理理论基础,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要求:1. 结合实际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3. 强化团队合作,锻炼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质量管理基本概念:介绍质量、质量管理、质量管理体系等基本概念,使学生明确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和范围。
教材章节:第一章 质量与管理2. 质量管理原则与方法:讲解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如顾客导向、持续改进、全员参与等,并介绍常用的质量管理方法,如PDCA循环、六西格玛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 质量管理原则与方法3. 质量管理体系构建与运行:分析质量管理体系的结构,讲解体系的构建和运行过程,以及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环节。
教材章节:第三章 质量管理体系4. 质量管理工具与技术:介绍常用的质量管理工具,如鱼骨图、帕累托图、控制图等,并分析其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四章 质量管理工具与技术5. 质量改进:讲解质量改进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步骤,如Kano模型、质量改进团队等,并通过案例分享,使学生了解质量改进的实际应用。
质量管理课程设计
质量管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 使学生了解质量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3. 引导学生了解国内外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制定和实施质量管理方案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协调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2. 增强学生对质量管理的重视,树立质量意识。
3. 引导学生认识到质量管理对企业、社会的重要性,激发其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质量管理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高中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对实际问题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结合实际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其形成正确的质量观念。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质量管理基本概念:质量、质量管理、质量管理体系。
教材章节:第一章 质量与质量管理2. 质量管理原则:顾客导向、领导力、人员参与、过程方法、持续改进、事实依据的决策、供应商关系。
教材章节:第二章 质量管理原则与方法3. 质量管理工具:因果图、流程图、帕累托图、控制图、散点图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质量管理工具与方法4. 质量管理体系:ISO 9001标准、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
教材章节:第四章 质量管理体系5. 质量管理案例分析:国内外知名企业质量管理成功案例。
教材章节:第五章 质量管理案例分析6. 质量管理实施:制定质量管理方案、实施与监控、持续改进。
教材章节:第六章 质量管理的实施与评价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质量管理基本概念第二周:质量管理原则第三周:质量管理工具第四周:质量管理体系第五周:质量管理案例分析第六周:质量管理实施与评价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进行详细的教学大纲制定,涵盖质量管理的主要知识点,以培养学生的质量管理素养和实践能力。
质量管理学课程设计 (2)
质量管理学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背景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市场的竞争,质量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学习质量管理是为了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客户的需求,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地学习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工具,培养学生的质量管理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研究提供支持。
二、教学目标1.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理解质量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2.熟悉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并能在实际操作中运用。
3.培养学生的质量管理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够清晰地以专业术语和表格等形式表达质量管理问题。
三、课程大纲1.质量管理概述–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现代质量管理思想的演进和发展概述2.质量管理体系–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制3.质量规划和设计–质量规划的基本要素和方法–质量设计的方法和工具4.质量控制–统计过程控制和测量系统分析–检验和检测方法及其统计分析5.质量保证–品质保证的基本概念和质量保证体系–质量评价方法和指标6.过程改进–过程改进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方法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授课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授课内容以PPT形式呈现,辅以案例分析和讨论,并结合实际操作和实验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评价1.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占60%,课堂表现和课程作业成绩占40%。
2.考核内容: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能力。
3.评定标准: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课堂表现和作业质量综合评定,成绩分为A、B、C、D、E五个等级,其中A为最高等级。
六、参考教材1.《现代质量管理》(第四版),作者:托马斯·彼特斯和罗伯特·黑格。
2.《质量管理体系实践指南Ⅰ——ISO9000标准》,作者: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
3.《质量控制手册》,作者:爱德华兹试验室。
质量管理学课程设计
目录目录 (1)一、全面质量管理 (2)1.1全面质量管理的提出 (2)1.2全面质量管理的概述 (2)1.3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4)1.4企业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提升策略 (5)1.5全面质量管理的展望 (7)二、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8)2.1目前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8)2.2质量特性检测及控制 (11)2.3影响因素如何检测管理 (15)三、参考文献 (20)一、全面质量管理1.1全面质量管理的提出全面质量管理这个名称,最先是20世纪60年代初由美国的著名专家菲根堡姆提出。
它是在传统的质量管理基础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营管理上的需要发展起来的现代化质量管理,现已成为一门系统性很强的科学。
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科学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于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美国,后来在西欧与日本逐渐得到推广与发展。
它应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质量控制,使质量管理实现定量化,变产品质量的事后检验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全面质量管理类似于日本式的全面质量控制(TQC)。
首先,质量的涵义是全面的,不仅包括产品服务质量,而且包括工作质量,用工作质量保证产品或服务质量;其次,TQC是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不仅要管理生产制造过程,而且要管理采购、设计直至储存、销售、售后服务的全过程。
在我国,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要“搞好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就是全面质量管理(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自1978年以来,我国推行TQM(当时称为TQC—Total Quality Control,即全面质量控制)已有20多年。
从20多年的深入、持久、健康地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效果来看,它有利于提高企业质量,增强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2.全面质量管理的概述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 ):是指在全面社会的推动下,企业中所有部门,所有组织,所有人员都以产品质量为核心,把专业技术,管理技术,数理统计技术集合在一起,建立起一套科学严密高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控制生产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以优质的工作最经济的办法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的全部活动。
质量管理学第四版课程设计
质量管理学第四版课程设计摘要本次课程设计主要围绕质量管理学第四版展开,以提高学生对质量管理理论的理解和实践能力为目的。
通过调研、分析、设计,并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等环节,使学生深入理解现代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并能将其应用到实践当中。
背景质量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运营和竞争力至关重要。
因此,掌握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对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质量管理学第四版是质量管理学中的经典教材之一,具有深入浅出、内容全面、实用性强等特点,非常适合用于教学。
目标和内容目标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应当能够:1.理解质量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掌握现代质量管理的核心思想和方法;3.熟练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和技术;4.了解质量管理技术的最新发展和趋势。
内容本课程设计共包括三个部分,分别为调研分析、方案设计和实际操作。
具体内容如下:调研分析1.调研现代企业的质量管理现状和问题;2.研究现代质量管理的知识体系和方法;3.分析现代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方案设计1.根据调研结果,设计针对企业的质量管理方案;2.介绍常用的质量管理工具和技术,并要求学生选择并应用于方案当中;3.探讨合理的质量管理评价指标和方法。
实际操作1.要求学生组成小组,实际运用所学的质量管理方法和工具,对具体企业进行质量管理改进;2.提供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以加深学生对实际质量管理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3.总结实际操作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提高质量管理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学方法和方式本课程设计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方式,包括:1.理论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PPT展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质量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课堂讨论:让学生参与到课程中,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讨论,以提高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3.实际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4.项目实践:通过小组项目实践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案,增强综合能力。
现代质量管理学第三版课程设计
现代质量管理学第三版课程设计一、引言本文档是《现代质量管理学》课程第三版的课程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实践应用所学知识,深化对质量管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质量控制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设计主题主题:质量管理在电子工业中的应用三、课程设计目标1.了解质量管理在电子工业中的特点和应用;2.掌握质量管理的方法和技巧;3.提升质量管理意识和能力;4.培养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5.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四、课程设计内容1.第一阶段:分析电子工业中的质量管理特点。
–实施现场考察,深入了解电子工业质量管理情况;–总结分析电子工业中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2.第二阶段:制定质量管理方案。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电子工业的质量管理方案;–确定关键的质量指标和控制方法。
3.第三阶段:实施质量管理方案。
–结合实际情况,采取适合的质量管理方法和手段;–确保所有员工都能按照方案要求实施质量管理。
4.第四阶段:总结分析实践经验。
–基于实践经验,分析总结质量管理方案的优缺点;–对方案进行改进,使其更加适合电子工业质量管理。
五、任务分配1.我们将会抽取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具体的任务,包括分析、制定方案和实施等。
2.每个小组应该包括团队领导和组员,负责任务分配、进度跟进和实际操作。
3.每个小组应该设立质量控制员,负责组内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数据监控。
六、成果预期1.在完成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每个小组都需要提交一份可行性方案的报告;2.实际的实验经验和数据需要在课后汇报中进行展示;3.为了保证成果真实有效,我们将会请相关专家进行审核和评估。
七、总结通过本次的课程设计,学生们除了加深了对质量管理理论的理解外,也得到充分的实践机会,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本设计顾及实际应用,保证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也尽可能地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标。
质量管理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质量管理学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本课程设计是培养物流专业本科生,综合运用所学的质量管理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研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质量管理学领域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如下: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质量管理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方法,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通过课程设汁的训练,进一步地巩固扩大和深化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
3.培养学生调查、研究、分析解决实际技术经济问题的能力,为进行毕业设计打好基础。
4.检查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和综合的运用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任务学生根据教师指定的课程设计任务及题目,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收集、分析和整理有关的资料,针对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比较、论证、得出结论。
在完成规定的工作的基础上, 撰写一份 4000-6000字的课程设计报告。
三、课程设计的选题及内容1.课程设计的选题课程设计的题目,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生活的理论和实践积累,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和确定。
下列课程设计题目可供选题时参考 :(1)全面质量管理(TQM);(2)质量方针目标管理;(3)质量管理小组(QC)活动;(4)2000版ISO9000族标准的构成和特点;(5)ISO9000:2000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6)ISO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7)ISO9000:2000 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8)产品质量监督的实施;(9)工序能力分析;(10)质量管理工具运用;(11)控制图分析;(12)验收抽样检验;(13)6σ管理的组织与培训;(14)6σ管理的项目策划与实施;(15)ISO 14000(16)顾客满意(17)质量成本分析(18)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三方均可)(19)5S(20)差距分析模型的理解2. 课程设计的内容课程设计的内容取决于题目与题材,不同的题目,其具体内容和文体结构也不尽相同,可依题目要求自行确定。
质量管理学课程设计
案例简述一、公司概况JY公司是一家由原国有企业与新加坡于2005年合资组建的专门从事工程机械的中型企业,企业主要产品在90年代前基本占全国约405的市场,但90年代后由于国外工程机械的涌入。
市场一度极度萎缩。
由于产品初期故障公司在一直无法得到提升与发展,近5年(2001——2005)公司的工业产值一直无法突破。
表4-1二、案例为使合资公司尽快进入正常发展轨道,公司对产品市场的反馈进行了大量的分析研究, 重新制定了公司的发展战略,即:三年跨大步:产量翻一翻,质量达1000小时无故障;五年上台阶:产量翻二翻,达成国际、国内、特殊市场各占三分之一;十年跨全球:达成出口与国内持平,形成全球销售网。
成为国内最大的工程机械企业之一。
要实现这一目标,公司根据市场反馈认为当前的市场机遇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充分的可能,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产品的初期故障过于频繁,产品初期故障的时间非常低。
近两年产品初期故障情况如下:(表4-2)可以看出初期故障的表现很糟糕,为此公司成立专门的质量改进团队,期望彻底解决产品初期故障问题,小组拟采用六西格玛的DMAIC模式展开活动,期望通过整个D毗IC过程使初期故障得到明显的改变。
小组任务安排如下:表4—3三、项目选择及界定从整体上而言,界定阶段(define)是六西格玛项目DIItAIC过程的第一步作为中小企业界定可狭隘地理解为项目管理中明确项目范围,作为企业管理者总希望通过质量活动解决所有的一切问题,但事实上项目决定的过大过多往往收不到实效。
界定的过程是确认顾客的关键需求并识别需改进的产品或流程,决定要进行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的关键质特性(CTQ),将改进项目界定在合理的范围内。
确定关键顾客及其需求以及确认实现这些需求的流程是六西格玛项目工作的关键一步。
整个项目工作是在这个步骤的基础上展开的。
因此六西格玛项目工作的界定阶段需特别关注这一点。
界定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识别在任何过程中都重要的角色一顾客。
新编质量管理学第二版课程设计
新编质量管理学第二版课程设计介绍质量管理学是一门涉及质量管理的基础理论、方法和技术的综合性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各种质量管理工具和技术的应用,以及如何实现持续改进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新编质量管理学第二版课程设计,是在基于第一版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更加贴近时代需求和教学实际的质量管理课程。
本设计旨在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质量管理学的核心理论和实践技能。
教学目标1.理解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和质量管理原则,掌握质量管理的体系架构和关键要素;2.熟悉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能够了解其应用和实施要求;3.熟悉各种质量管理工具和技术,能够应用于企业的业务过程中;4.能够设计和开展质量管理的内审、外审和评价工作,提高组织质量管理水平;5.能够掌握持续改进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通过不断优化质量管理体系提高组织绩效。
课程内容第1章质量管理基础•质量管理的定义和重要性•质量管理原则和体系架构•质量管理体系要素及关键过程第2章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O9000标准系列的概述和分类•ISO9001标准的应用和实施要求•ISO9000标准与其他管理体系标准的关系第3章质量计划和质量控制•质量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质量控制的内容和方法•质量控制技术的应用第4章质量保证和质量管理工具•质量保证的定义和实施要求•不良品成本的计算和分析•可靠性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方法•测量系统分析方法第5章内审、外审和评价工作•质量管理体系内审的目的、内容和方法•质量管理体系外审的目的、内容和方法•质量管理体系评价的方法和标准第6章持续改进与质量管理实践•持续改进的基本原则和方法•PDCA管理循环模式的应用•质量管理实践案例分析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如讲述式教学、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小组活动和实践操作等,以期达到教学效果最大化。
质量管理教程第二版课程设计
质量管理教程第二版课程设计本文是质量管理教程第二版的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质量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并通过实践项目加深对质量管理的认识和掌握质量管理技能。
前置知识在开始课程设计前,学生需要具备以下前置知识:•了解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质量管理的标准和方法;•具备一定的统计学知识以及应用软件的基本操作能力。
课程目标本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践项目,让学生深入了解质量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掌握相关的技能和工具,培养学生高品质的质量管理能力。
具体课程目标如下:•了解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应用;•掌握质量管理常用工具和技术,如质量控制图、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学会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管理方法和技术,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估;•掌握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方法,以及在统计学中常用的分析方法和软件操作。
课程内容本次课程设计涵盖以下内容:第一周:课程介绍和ISO9001标准本节课程将介绍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应用,学生将了解ISO9001标准的内容和要求,并掌握如何实施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第二周:质量管理工具和技术本节课程将介绍质量管理常用工具和技术,如质量控制图、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
学生将了解这些工具和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施步骤,并通过实例练习进行巩固。
第三周:质量管理方法和技术本节课程将介绍质量管理方法和技术的选择和应用。
通过实践案例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质量管理方法和技术的特点、优缺点,并掌握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管理方法和技术。
第四周:质量数据分析和应用本节课程将介绍质量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方法,学生将了解统计学中常用的分析方法和软件操作,如SPSS、Excel等。
通过实际案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如何进行数据分析,并应用分析结果进行质量管理决策。
实践项目本课程设计中,学生将完成一个关于质量管理的实践项目,该项目将包含如下步骤:•选择一个产品或服务进行质量管理;•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初步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制定质量改进计划;•实施改进计划,并对改进效果进行评估。
质量管理课程设计
质量管理课程设 计的实施
质量管理课程设 计的展望
质量管理课程设 计的内容
质量管理课程设 计的案例分析
质量管理课程设计的目标
培养学员掌握 质量管理的基 本概念、原理
和方法
提高学员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 力,能够运用 质量管理工具 和技术分析、 解决企业中存 在的质量问题
培养学员具备 良好的团队协 作精神和沟通 能力,能够与 其他部门协同 工作,共同推
评估标准:课程目标、学习成 果等
反馈机制:学生意见调查、教 师评教等
改进措施:针对评估结果采取 相应ຫໍສະໝຸດ 改进措施案例选择与背景介绍
案例来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或组织,如知名企业或行业领先者
案例背景:简要介绍案例涉及的组织、行业背景和质量管理现状,为后续分析做铺垫
案例特点:突出案例的典型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案例适用性:说明案例适用于哪些课程或知识点,以及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作用
总结:案例分析是质量管理课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案例分 析可以加深对质量管理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分析的解决方案
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的效果评估和改进措施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实施解决方案的步骤和方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总结经验和教训,为未来质量管 理提供借鉴
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
数字化转型: 利用大数据和 人工智能技术 提升质量管理
质量控制:通过一系列检验、测试和审核方法,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符合预设标准。
质量保证: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稳定可靠,并持续改进。
质量改进: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发现质量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提高产品或 服务的质量水平。
质量管理课程设计(1)
质量管理课程设计(1)课程概述质量管理是现代企业运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培训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质量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提高他们的质量管理意识、技能和能力。
本课程涵盖质量管理的基础知识、质量管理体系、过程改进与持续改进等内容。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1.理解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2.掌握建立和运行基于ISO9001或其他国际质量管理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和工具;3.学习质量管理与产品/服务过程改进的关系;4.学习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原则和方法。
课程大纲第一模块:质量管理基础1.质量管理的概念、目标和意义;2.质量管理的历史发展和演变;3.质量管理的原则和要素。
第二模块:质量管理体系1.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和基本要素;2.国际ISO9001质量管理标准体系的组成;3.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的步骤和方法。
第三模块:过程改进1.过程改进的概念和原则;2.过程分析的方法和技巧;3.过程改进中的常见工具和技术。
第四模块:持续改进1.持续改进的定义和意义;2.PDCA循环的原理和应用;3.价值流映射和精益生产的原理和方法。
评估方式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1.出勤率:出勤率达到80%以上;2.作业:提交相关的作业或小组项目,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的文档和实践等;3.期末考试:考试内容覆盖本课程的全部理论和实践内容。
参考资料1.ISO9001国际标准;2.质量管理相关的国内外期刊和学术论文;3.企业质量管理实践案例分析。
教案《质量管理学》
教案《质量管理学》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述1.1 质量管理的定义1.2 质量管理与质量管理系统的概念1.3 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在组织中的作用1.4 质量管理的演变与发展趋势第二章:质量管理的工具与技术2.1 质量策划2.2 质量控制2.3 质量保证2.4 质量改进2.5 质量管理工具与技术的作用和应用第三章:质量管理体系3.1 质量管理体系的定义与结构3.2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3.3 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与评审3.4 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3.5 案例分析:某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实践第四章:质量策划与控制4.1 质量策划的概念与过程4.2 质量目标的设定与分解4.3 质量策划的工具与技术4.4 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法4.5 质量控制的工具与技术第五章:质量保证与改进5.1 质量保证的概念与作用5.2 质量保证的实施与评估5.3 质量改进的概念与过程5.4 质量改进计划的制定与实施5.5 案例分析:某公司质量改进的成功实践教案《质量管理学》第六章:统计质量控制6.1 统计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6.2 控制图的应用6.3 过程能力分析6.4 抽样计划的设计与实施6.5 案例分析:统计质量控制在制造业中的应用第七章:六西格玛质量管理7.1 六西格玛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7.2 六西格玛项目的选择与管理7.3 DMC方法论与实施步骤7.4 六西格玛工具与技术7.5 案例分析:六西格玛质量管理在某公司的实践第八章: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8.1 顾客满意度的概念与测量8.2 顾客忠诚的重要性与培养策略8.3 顾客关系管理的实施与优化8.4 顾客反馈与投诉处理8.5 案例分析:某公司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的提升实践第九章:供应链质量管理9.1 供应链质量管理的概念与重要性9.2 供应商选择与评估9.3 供应链中的质量控制与改进9.4 供应链协同管理9.5 案例分析:供应链质量管理在某电子产品制造商的应用第十章:持续改进与创新10.1 持续改进的概念与原则10.2 PDCA循环与持续改进10.3 创新的重要性与激发方法10.4 质量管理与创新的关系10.5 案例分析:持续改进与创新在某公司的实践教案《质量管理学》第十一章:质量成本管理11.1 质量成本的概念与分类11.2 质量成本分析与控制11.3 质量成本管理的方法与工具11.4 质量成本与质量管理的关系11.5 案例分析:质量成本管理在某汽车制造商的应用第十二章:风险管理与质量控制12.1 风险管理的概念与过程12.2 质量风险的识别与评估12.3 质量风险控制与缓解策略12.4 质量风险管理在产品开发中的应用12.5 案例分析:风险管理与质量控制在某制药公司的实践第十三章:质量管理中的法律法规13.1 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框架13.2 产品质量法与消费者权益保护13.3 认证认可制度与监管13.4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合规性要求13.5 案例分析:质量管理中的法律法规在某食品企业的应用第十四章:国际质量标准与认证14.1 国际质量标准概述14.2 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14.3 其他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14.4 质量认证的过程与要求14.5 案例分析:某公司国际质量标准与认证的实践第十五章:质量管理的前沿议题15.1 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15.2 数字质量管理及其应用15.3 可持续质量管理与环境保护15.4 质量管理在数字化转型中的作用15.5 案例分析:质量管理前沿议题在某高科技公司的实践重点和难点解析1. 质量管理概述:理解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在组织中的作用,掌握质量管理的定义和演变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目录 (1)1.0、全面质量管理 (2)1.1全面质量管理的提出 (2)1.2全面质量管理的概述 (2)1.3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4)1.4企业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提升策略 (5)1.5全面质量管理的展望 (7)2.0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8)2.1目前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8)2.2质量特性检测及控制 (11)2.3影响因素如何检测管理 (15)3.0 参考文献 (20)1、全面质量管理一、全面质量管理的提出全面质量管理这个名称,最先是20世纪60年代初由美国的著名专家菲根堡姆提出。
它是在传统的质量管理基础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营管理上的需要发展起来的现代化质量管理,现已成为一门系统性很强的科学。
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科学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于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美国,后来在西欧与日本逐渐得到推广与发展。
它应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质量控制,使质量管理实现定量化,变产品质量的事后检验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全面质量管理类似于日本式的全面质量控制(TQC)。
首先,质量的涵义是全面的,不仅包括产品服务质量,而且包括工作质量,用工作质量保证产品或服务质量;其次,TQC是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不仅要管理生产制造过程,而且要管理采购、设计直至储存、销售、售后服务的全过程。
在我国,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要“搞好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就是全面质量管理(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自1978年以来,我国推行TQM(当时称为TQC—Total Quality Control,即全面质量控制)已有20多年。
从20多年的深入、持久、健康地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效果来看,它有利于提高企业质量,增强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概述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 ):是指在全面社会的推动下,企业中所有部门,所有组织,所有人员都以产品质量为核心,把专业技术,管理技术,数理统计技术集合在一起,建立起一套科学严密高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控制生产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以优质的工作最经济的办法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的全部活动。
TQM的演变过程:由1900年的操作者向1918年的工长、1937年的检查员、1960年的统计和1980年的全面质量管理逐渐演变。
TQM蕴涵着如下含义:(1) 强烈地关注顾客。
从现在和未来的角度来看,顾客已成为企业的衣食父母。
“以顾客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正逐渐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
全面质量管理注重顾客价值,其主导思想就是“顾客的满意和认同是长期赢得市场,创造价值的关键”。
为此,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必须把以顾客为中心的思想贯穿到企业业务流程的管理中,即从市场调查、产品设计、试制、生产、检验、仓储、销售、到售后服务的各个环节都应该牢固树立“顾客第一”的思想,不但要生产物美价廉的产品,而且要为顾客做好服务工作,最终让顾客放心满意。
(2) 坚持不断地改进。
TQM是一种永远不能满足的承诺,“非常好”还是不够,质量总能得到改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企业持续不断地改进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可靠性,确保企业获取对手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
(3) 改进组织中每项工作的质量。
TQM采用广义的质量定义。
它不仅与最终产品有关,并且还与组织如何交货,如何迅速地响应顾客的投诉、如何为客户提供更好的售后服务等都有关系。
(4) 精确地度量。
TQM采用统计度量组织作业中人的每一个关键变量,然后与标准和基准进行比较以发现问题,追踪问题的根源,从而达到消除问题、提高品质的目的。
(5) 向员工授权。
TQM吸收生产线上的工人加入改进过程,广泛地采用团队形式作为授权的载体,依靠团队发现和解决问题。
质量控制一般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称为计划阶段,又叫P阶段(Plan)这个阶段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市场调查、用户访问、国家计划指示等,摸清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确定质量政策、质量目标和质量计划等。
第二个阶段为执行阶段,又称D阶段(Do)这个阶段是实施P阶段所规定的内容,如根据质量标准进行产品设计、试制、试验、其中包括计划执行前的人员培训。
第三个阶段为检查阶段,又称C阶段(Check)。
这个阶段主要是在计划执行过程中或执行之后,检查执行情况,是否符合计划的预期结果。
最后一个阶段为处理阶段,又称A阶段(Action)。
这个阶段主要是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
PDCA管理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最基本的工作程序,因为由美国统计学家戴明(W.E.Deming)发明的,故也称之为戴明循环。
这四个阶段大体可分为八个步骤(如图)。
PDCA循环管理的特点:(1)PDCA循环工作程序的四个阶段,顺序进行,组成一个大圈。
(2)每个部门、小组都有自己的PDCA循环,并都成为企业大循环中的小循环。
(3)阶梯式上升,循环前进。
另外,全面质量管理还强调以下观点:1. 用户第一的观点,并将用户的概念扩充到企业内部,即下道工序就是上道工序的用户,不将问题留给用户。
2. 预防的观点,即在设计和加工过程中消除质量隐患。
3. 定量分析的观点,只有定量化才能获得质量控制的最佳效果。
4. 以工作质量为重点的观点,因为产品质量和服务均取决于工作质量。
三、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TQM具有很多特点,以下我们将主要分析TQM的显著特点:①拓宽管理跨度,增进组织纵向交流;②减少劳动分工,促进跨职能团队合作;③实行防检结合,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强调企业活动的可测度和可审核性;④最大限度地向下委派权利和职责,确保对顾客需求的变化做出迅速而持续的反应;⑤优化资源利用,降低各个环节的生产成本;⑥追求质量效益,实施名牌战略,获取长期竞争优势;⑦焦点从技术手段转向组织管理,强调职责的重要性;⑧不断对员工实施培训,营造持续质改进的文化,塑造不断学习、改进与提高的文化氛围。
TQM虽然很有效,但并不是万能的,一些公司运用TQM的效果并不理想,许多偶然因素(如表所示)也可能影响到TQM的成败。
质量项目的成功因素四、企业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提升策略存在问题:(1) 质量管理的意识还没有在企业中得到重视。
很多企业抓质量做的只是表面现象,蜻蜓点水般的做一些表面文章,尤其在质量和公司经济效益发生冲突时,往往将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
(2) 目前企业质量管理水平还很低,许多企业是粗犷式管理。
特别是基层生产一线,由于起点低,管理水平有限,则影响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
(3) 缺乏有效的实际操作规程。
目前虽然质量管理理论发展迅速,但是缺乏实际有效的操作方法,同时由于各个企业的实际情况不一样,寻找到一条符合自身企业发展的全面质量管理的道路还是很难。
提升策略:(1)有效质量体系的建设一个好的质量体系的建设,企业首先必须保证质量体系建立过程的完善;其步骤通常包括:分析质量环、研究具体组织结构、形成文件、全员培训、质量体系审核、质量体系复审等几个步骤。
其次,企业要抓住质量体系的特征,保证质量体系设立的合理性,使全面质量管理有效的发挥作用。
最后,要保证质量体系在实际生产中得到有效的实施。
(2)有针对性的制定战略计划我们在推行TQM时,首先应当制定相应的战略计划,当然不同的企业规模和类型会有不同的计划,只有适合自己企业的战略计划才是合适的。
如果照搬其他成功企业的计划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浪费人力物力,而且效果没达到。
(3)贯通全面质量管理的上下对接在实施TQM时,必须有高层领导的推进,只有得到高层领导的支持,才能方便快速的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4)广泛持久地进行TQM系统研究和培训质量管理源于实践、源于研究,依赖教育和培训。
这是各国推行TQM的显著特点,也是我国成功地经验。
因此,要运用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依托科研院所,针对企业领导、技术管理、现场操作等各层次人员的工作特点,选择重点内容,反复进行TQM的教育培训,坚持不懈,才能卓有成效。
(5)努力实现全员协同效应和市场共振效应一切实体质量的形成、改进和创新都要由人来完成。
质量的事业是群众的事业,只有群策群力才能搞好。
因此,必须充分发挥企业领导、质量工作者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不断地改进质量中彻底让用户满意,使TQM工作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之上。
(6)建立“一心三点”的运行机制国内外推行TQM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讲技术工具和方法运用的质量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意识、技术、行政和法规管理与TQM结合起来。
通过建立这种“一心三点”的运作体系才能对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也就是要求企业自觉贯彻国家质量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企业法规性文件,通过行政强制手段建立和落实质量责任制、质量标准以及实行奖罚、“质量否决权”等制度,推行TQM 有效运行。
意识观念的更新与持续强化将是技术、行政和法规管理的共同核心。
五、全面质量管理的展望以下是就21世纪的质量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展望: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指出:过去的20世纪是生产率的世纪,而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
质量是全民的事业,与人有关、人人有责。
必须全民参与质量活动,全社会监督质量活动。
必须在质量管理方面做出革命性变革,以追求世界级质量。
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为了达到世界级质量的领导地位所要做的一切事情。
菲根堡姆博士提出:质量是一个综合的概念,要把战略、质量、价格、成本、生产率、服务和人力资源、能源和环境学一起进行考虑,即要认识到现代经济中质量的广泛性,树立“大质量”概念。
要求未来市场竞争的全面质量管理技术的支撑,它们是质量成为全面强调整个公司向顾客提供服务的竞争纪律的一种方式——所谓顾客是指最终使用者,或你旁边桌子和工作台的员工。
他们使质量成为同时达到顾客完全满意、人力资源和低成本的公司的行为方式。
美国营销学家菲利普·科勒特指出:产品质量分为绩效质量与吻合质量。
绩效质量是产品的绝对工作质量,它是单纯以产品中所包含的工程技术水平来衡量的质量,而不考虑质量的市场定位;吻合质量是指由市场定位决定的,与目标市场的需要相一致的质量。
日本著名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博士指出:全面质量管理是经营的一种思想革命,新的经营哲学。
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刘源张指出:世界上最好的东西莫过于全面质量管理了。
他对全面质量管理有十分精辟的见解是:(1)全面质量管理是改善职工素质和企业素质,以达到提高质量、降低消耗和增加效益的目的;(2)全面质量管理关键是质量管理工作的协调和督促,而这件事最后只有一把手有权去做。
TQC 是“大QC”;(3)管理的历史就是从管人到尊重人。
我们坚信,全面质量管理(TQM)必将成为21世纪质量管理创新的焦点。
2、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分析质量应该是个系统化的概念,它的功能效用彰显主要决定于管理职责、领导的重视和全体员工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