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以下儿童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
6岁以下儿童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
![6岁以下儿童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712ccb4a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27.png)
6岁以下儿童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6 岁以下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
这个时期,孩子们开始初步接触和认识世界,他们的心理和行为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些孩子可能会出现心理行为问题。
了解这些常见问题,对于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来说,能够更好地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分离焦虑是 6 岁以下儿童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之一。
当孩子与亲近的人,尤其是父母分离时,会表现出极度的不安和恐惧。
比如,孩子上幼儿园时,可能会大哭大闹,不愿意让家长离开。
这是因为他们对新环境感到陌生,缺乏安全感。
家长可以通过提前带孩子熟悉幼儿园环境、逐步增加分离时间等方式来帮助孩子缓解这种焦虑。
任性和脾气暴躁也是较为常见的情况。
孩子可能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发脾气,摔东西、哭闹不止。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还不懂得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家长需要耐心引导,帮助孩子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通过发脾气来解决问题。
恐惧心理在这个年龄段也不少见。
孩子可能会害怕黑暗、害怕独处、害怕某些动物等。
这种恐惧可能源于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或者曾经的不良经历。
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安慰和陪伴,帮助他们克服恐惧。
还有一些孩子可能会出现攻击行为,比如打人、咬人。
这往往是他们在尝试与他人交流或者争夺资源时采取的不当方式。
家长要及时制止这种行为,并教育孩子正确的交往方式。
说谎也是部分孩子会出现的问题。
有时候他们可能为了逃避惩罚或者获得关注而说谎。
家长要认真分析孩子说谎的原因,而不是一味地批评指责,同时要引导孩子树立诚实的品质。
此外,注意力不集中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孩子可能在做一件事情时很快就失去兴趣,难以长时间专注。
这可能与他们的大脑发育还不完善有关。
家长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
社交退缩也是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之一。
有些孩子在与其他小朋友交往时显得胆小、孤僻,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
这可能是由于性格内向或者缺乏社交经验。
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参加社交活动,鼓励他们与同龄人交往。
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问题【31页】
![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问题【31页】](https://img.taocdn.com/s3/m/d8130f5e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19.png)
左右达到高峰,而到六岁以后开始下降,能否及时克服恐惧与孩子在父母身边得到 的安全感密切相关。 干预技巧:机会,孩子的恐惧并安抚,解释真相
退缩行为
定义:是以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为主要表现,并伴有各种共患 病的常见神经发育障碍。
核心障碍:注意缺陷,活动过度和行为冲动。 继发症状:学业损害,同伴关系和家庭关系,社会适应功能异常 ADHD是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复杂性疾病
常见心理行为发育障碍抽动障碍
抽动:指身体任何部位肌群出现不自主,无目的重复和快速的收缩动作。 抽动障碍:指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起病,以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为特征的神经
程度要比同龄儿的文化环境所期望的标准低得多。 在18岁以前发病。
常见心理行为发育障碍脑性瘫痪
定义:是一组由于发育中胎儿和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脑损伤,引起的运动和姿势发 育持续性障碍症侯群。
导致运动受限,常伴有感觉、认知觉、交流及行为障碍,伴有癫痫及继发性肌肉骨 骼问题。
DNF-5:属于运动障碍 诊断标准:2014年 必备: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障碍,运动及姿势发育异常,肌力和肌张力异常,反
不适当的吮吸行为
表现:吸吮手指和脚趾,尤其是大拇指导致大拇指变 形 主要原因:小宝宝吸吮手指属于正常现象,通过嘴巴 认识世界。较大宝宝仍吮吸手指,可能是有心理原因, 吮吸手指可以起到抚慰作用, 干预技巧:分散注意力
咬指(趾)甲
主要原因:缺乏微量元素等生理原因,更多的是心理原因(孩子 压抑情绪紧张)
主要原因: 生理因素 心理社会因素 干预技巧: 排便治疗 心理治疗
儿童心理学中的常见问题和处理方法
![儿童心理学中的常见问题和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08e51e4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9e.png)
儿童心理学中的常见问题和处理方法引言: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和行为的学科,帮助儿童应对各种情绪和行为问题是该领域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介绍儿童心理学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并提供处理方法。
一、注意力不集中1.问题表现:儿童在学习或活动中容易分心,难以保持专注。
2.处理方法:a.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奖励,鼓励儿童保持专注;b.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减少干扰和噪音;c.运用专注力训练方法,例如通过玩具或游戏来增加儿童的集中注意力时间。
二、焦虑1.问题表现:儿童总是感到紧张、恐惧和不安。
2.处理方法:a.建立安全稳定的环境,帮助儿童减少不确定感;b.培养儿童的积极情绪和自信心,通过夸奖和鼓励来增强他们的自尊;c.教导儿童运用正面思考并学会应对压力,例如通过呼吸练习或冥想来放松身心。
三、行为问题1.问题表现:儿童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反社会行为或过度活跃。
2.处理方法:a.设定明确的规则和界限,让儿童明白哪些行为是不可接受的;b.提供积极的行为激励,并赞美儿童做出良好行为时的努力;c.教导儿童正确的冲突解决方法,例如通过谈话而非使用暴力来解决问题。
四、自我调节困难1.问题表现:儿童难以控制情绪,频繁出现情绪爆发或情绪崩溃。
2.处理方法:a.教导儿童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例如通过绘画或写日记来表达情绪;b.提供情绪调节技巧,例如深呼吸、倾诉和通过体育活动来释放压力;c.建立稳定的日常生活规律,给予儿童安全感和预测性。
五、社交障碍1.问题表现:儿童避开与他人交流或无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2.处理方法:a.提供社交技能培训,例如通过角色扮演或社交游戏来改进儿童的交际能力;b.鼓励儿童主动参与集体活动,如体育课、艺术课或社交团体,以促进与他人的互动;c.帮助儿童增强自信心,建立自我认同感,并提供支持和指导。
结论:儿童心理学中的常见问题包括注意力不集中、焦虑、行为问题、自我调节困难和社交障碍等。
通过积极的反馈和奖励、建立安全稳定的环境、培养积极情绪、教导正确的应对方法和提供社交技能培训等方法,我们可以帮助儿童解决这些问题,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对策
![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727a7f45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59.png)
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对策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对策导言:从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常常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我们需要及时认识、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以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在本文中,我将探讨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对策,以帮助父母和教育者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
一、注意力不集中在当今数字化的世界中,充斥着大量的刺激,对儿童的注意力产生严重分散。
这种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可能导致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中产生困难。
1. 理解并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每个儿童的个体差异不同,他们的注意力水平也会有所不同。
父母和教育者应该理解并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避免盲目要求所有儿童具备相同程度的注意力。
2. 建立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为儿童创造一个安静、整洁、无干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减少儿童接触不必要的娱乐设备和电子产品,限制他们的使用时间。
3.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父母和教育者要给予儿童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具体的学习任务,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儿童提供适当的学习休息时间,避免出现学习疲劳。
二、情绪波动儿童常常会因为各种原因而产生情绪波动,这可能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我们应该学会理解和管理儿童的情绪,以帮助他们有效应对情绪波动的问题。
1.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与儿童建立开放、诚实、尊重和关爱的沟通渠道,使他们能够自由地表达情感、感受和需求。
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2. 培养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教育者和父母可以通过教授儿童一些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如运动、绘画、写日记等,帮助他们有效应对情绪波动。
3. 提供稳定和支持性的环境:为儿童提供稳定和支持性的生活环境,促进他们感到安全和受到关爱。
这样可以减少他们的焦虑和压力,从而减少情绪波动。
三、社交问题儿童的社交能力在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一些儿童可能面临社交问题,如沉默、孤立、欺凌等,影响他们与他人的积极互动。
幼儿十种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
![幼儿十种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daf56553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54.png)
幼儿十种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
以下是幼儿常见的十种心理行为问题:
分离焦虑:幼儿对离开主要照顾者感到强烈的不安和恐惧。
社交困难:幼儿在与其他孩子或成人进行互动时遇到困难,如缺乏交流技巧、羞怯等。
注意力不集中:幼儿难以集中注意力,容易分心和冲动。
冲动行为:幼儿缺乏自控能力,容易表现出冲动和暴躁的行为。
分裂情感:幼儿在情感上经历快速的变化,例如情绪波动较大或情绪不稳定。
偏执或焦虑想法:幼儿可能表现出不合理的恐惧、疑虑或固定的念头。
睡眠问题:幼儿可能经历入睡困难、多梦、夜惊等睡眠问题。
食欲问题:幼儿可能对食物过于挑剔,或者出现进食过多或过少的情况。
强迫行为:幼儿可能表现出反复、不合理的行为模式,例如反复洗手、整理物品等。
自闭倾向:幼儿可能表现出对他人难以建立情感联系、缺乏社交技巧和兴趣的特征。
请注意,这些只是一些常见的幼儿心理行为问题,并不代表所有可能的问题。
如果您认为孩子存在心理问题,建议咨询专业的心理健康专家或儿童心理学家进行进一步评估和指导。
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见类型
![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见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b8d5093d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8f.png)
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见类型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受到关注。
随着社会变迁和教育环境的变化,儿童所面临的心理压力和挑战日益增加。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类型,以帮助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些问题。
1. 学习困难学习困难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许多儿童在学习中遇到各种困难,如阅读理解困难、注意力不集中等。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和自尊心受损。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提供额外的学习支持,寻求专业帮助或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来帮助孩子克服学习困难。
2. 社交焦虑社交焦虑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特别是在儿童和青少年中。
这种焦虑可能导致孤立、自卑和沮丧。
儿童可能害怕与陌生人交流、参加社交活动或在公众场合演讲。
家长可以通过提供支持和鼓励来帮助孩子克服社交焦虑,并鼓励他们参与适当的社交活动,逐渐增加自信。
3. 抑郁和焦虑抑郁和焦虑问题在儿童中也非常常见。
这些心理疾病可能导致心情低落、自我负面评价和恐惧感。
家长应该密切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并提供温暖的家庭支持。
如果必要,寻求专业咨询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4. 自卑和自尊心问题自卑和自尊心问题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儿童可能因为外貌、能力或社交地位而感到自卑。
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鼓励儿童的成就、提供肯定和支持来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尊心。
5. 行为问题一些儿童可能表现出行为问题,如注意力不集中、冲动、攻击性行为等。
这些问题可能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社交能力。
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可以采取积极的行为管理策略,如设立规则、提供奖励和处罚,来帮助孩子建立适当的行为习惯。
6. 家庭问题家庭问题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儿童可能受到亲子关系问题、父母离异或家庭暴力等问题的困扰。
家庭成员应该积极沟通,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提供稳定和支持,帮助儿童处理这些问题。
7. 适应问题儿童可能面临各种适应问题,如转学、搬家或改变环境。
这些变化可能导致儿童感到焦虑和困惑。
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分析
![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708cd43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c8.png)
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分析引言心理问题对儿童的生活和发展影响巨大。
了解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对于父母、教育工作者以及社会大众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分析一些常见的儿童心理问题,以增进人们对这些问题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帮助儿童应对和处理。
分析1. 分离焦虑分离焦虑是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当儿童在离开父母或主要照顾者时出现过度焦虑和恐惧的情绪,就可能存在分离焦虑。
这可能导致儿童对离别和分离产生恐惧,并表现出抗拒离开家人的行为。
2.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问题。
患有ADHD 的儿童难以集中注意力,并会表现出过度活动和冲动行为。
这可能影响他们在学校和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并对他们的研究和社交能力造成负面影响。
3. 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问题,也可能影响儿童。
抑郁症表现为持续的情绪低落、失去兴趣和享受活动的能力,以及对生活缺乏兴趣和动力。
抑郁症可能导致儿童的日常功能受损,并可能导致自残和自杀的风险。
4. 焦虑症焦虑症在儿童中也很常见。
儿童焦虑症表现为强烈的担忧、过度担心和恐惧,超出正常的程度。
焦虑症可能导致儿童对特定事物或情境产生不合理的恐惧,并严重影响他们的日常功能和生活质量。
5. 行为问题一些儿童可能表现出行为问题,如攻击性、违反规则和挑衅性行为。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儿童在学校和社交环境中遇到困境,并对他们的家庭关系和同伴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结论了解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对于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至关重要。
分离焦虑、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抑郁症、焦虑症和行为问题是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需要重视。
父母、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大众应该加强对这些问题的认知,以便更好地支持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发展。
儿童期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的表现及防治方法如下
![儿童期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的表现及防治方法如下](https://img.taocdn.com/s3/m/1a2ec3fccc7931b764ce1541.png)
儿童期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的表现及防治方法如下:(一)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表现儿童心理卫生问题主要指发生在儿童期的行为偏异.狭义上等同于行为问题,广义上则泛指所有的心理社会问题,也就足那些在严重程度、持续时问上都超过相应年龄允许范围的异常行为.儿童期有以下较多见的心理一行为问题:1.学业相关问题:学习困难、注意力障碍、自控能力差、活动过度、拒绝上学等,多发生在小学阶段,尤其是初入学儿童.其中有些问题属于从学龄前期向学龄期过渡过程中出现的暂时性适应不良。
2.情绪问题:如情绪不稳定、紧张焦虑、孤僻,强迫观念、过分任性或冲动、退缩、恐惧等.此类问题表现程度严重者,须排除精神性疾患。
3。
品行问题:如偷窃、经常说谎、逃学、破坏公物、攻击行为、各种破坏性行为等,男孩显著多于女孩。
4.不良习惯:如习惯性抽动、吮指、咬指甲、摩擦癖、遗尿、口吃、偏食等.判定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时,应遵循两个原则:第一,儿童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心理表现,由此表现出的占主导地位的、典型、本质的特征,称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家庭、学校和社会对不同年龄段儿童有不同的教育期望和要求。
只有将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和教育要求联系起来,才能对其是否存在心理一行为问题做出切合实际的判断。
第二,不能把儿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暂时性行为表现都视为心理一行为问题.只有那些具有特殊性、直接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行为,才作为行为问题来对待.多数儿童在发育的某阶段都会经历各种心理、行为方面的暂时性适应不良,称“心理社会发展失调”,经适当的行为指导可痊愈;若久拖不治,问题常变得复杂而严重,导致心理障碍发生.(二)儿童期心理行为问题的防治儿童期心理-行为问题有多种多样表现.在基层幼儿园、学校中应着重针对以下四类(尤其第一类)问题进行预防和矫治:1.学业相关问题(1)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儿童多动症”,指由非智力因素引起的、与年龄不相符的注意障碍、冲动、活动过度,并伴有学习困难和社会适应力低下的一组儿童行为异常症候群.患病率约占学龄儿童总数的3%~5%,男孩多于女孩。
幼儿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分析
![幼儿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6446658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da.png)
幼儿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分析
幼儿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分析
一、行为惯问题
幼儿常见的行为惯问题包括攻击性行为、咬指甲和吸吮手指等。
攻击性行为是指以伤害他人或物品为目的的行为,包括工具性攻击和敌意性攻击。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特点包括频繁、以身体攻击为主、向敌意性攻击转化以及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二、情绪相关问题
幼儿常见的情绪相关问题包括胆小、羞怯、焦虑、害怕和恐惧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幼儿的社交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
三、语言发展问题
幼儿常见的语言发展问题包括口吃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幼儿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四、认知发展问题
幼儿常见的认知发展问题包括说谎、自私和违规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幼儿的道德发展和社交能力。
五、心理障碍
幼儿常见的心理障碍包括选择性缄默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幼儿的社交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
攻击性行为
攻击性行为是指以伤害他人或物品为目的的行为,包括工具性攻击和敌意性攻击。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特点包括频繁、以身体攻击为主、向敌意性攻击转化以及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攻击性行为的原因
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包括激素水平、气质、社会认知的缺陷和歪曲、经验累积与强化以及环境因素。
家庭教养环境、交流与文化影响以及暴力性大众传媒和游戏都可能会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产生影响。
攻击性行为的矫正原则和策略
攻击性行为的矫正原则包括尽量满足儿童合理的心理需求和提供宣泄内心压力的多种形式和途径。
对于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应该疏导而不是堵塞。
攻击性行为的矫正策略包括对父母的交往方式进行训练,采用积极的教养方式。
儿童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以及引导
![儿童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以及引导](https://img.taocdn.com/s3/m/42c04208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6e.png)
儿童期是一个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儿童可能会出现各种心理行为问题。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以及引导方法:
1.过度担心:儿童可能会对日常生活中的事情过度担心,比如担心自己的安全或做作
业的成功。
引导方法:让儿童学会正确处理焦虑情绪,如通过冥想、呼吸技巧或肌肉放松等。
2.情绪不稳定:儿童可能会有情绪波动,易受外界刺激影响。
引导方法:帮助儿童学
会调节情绪,如通过解决问题的技巧、情绪表达和自我规则等。
3.行为问题:儿童可能会出现不听话、打斗或无视规则等行为问题。
引导方法:通过
设定明确的规则和惩罚、奖励机制来约束儿童的行为,并帮助儿童学会自我规则。
4.社交问题:儿童可能会有困难与同龄人交流和相处的问题。
引导方法:帮助儿童学
会与他人沟通和相处,如通过社交技巧训练、同伴互动训练等。
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是正常的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部分,但如果问题严重且持续时,可能需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在引导儿童的同时,家长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作为儿童的榜样和导师。
简述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治疗方法
![简述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688e6cd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fb.png)
简述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治疗方法
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焦虑、抑郁、自卑、攻击性行为、分离焦虑等。
这些问题的出现可能与家庭环境、教育方式、生理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
下面简述一些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相应的治疗方法。
焦虑是学前儿童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表现为担心、害怕、紧张、不安等情绪。
针对儿童的焦虑问题,可以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情绪调节技巧等治疗方法。
抑郁是另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为情绪低落、失去兴趣、食欲减退等。
针对儿童的抑郁问题,可以采用心理治疗、家庭治疗、药物治疗等方法。
自卑是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表现为自我评价过低、缺乏自信、容易沮丧等。
针对自卑问题,可以采用个体心理治疗、家庭治疗、行为疗法等方法。
攻击性行为是学前儿童常见的问题,表现为对他人或物品的攻击、挑衅、争吵等。
针对攻击性行为,可以采用行为疗法、社会技能训练、家庭治疗等方法。
分离焦虑是学前儿童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表现为在分离时表现出焦虑、哭闹、拒绝等情绪。
针对分离焦虑,可以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情绪调节技巧等方法。
除了上述治疗方法,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还可以通
过早期教育、亲子互动、游戏疗法等方式进行预防和治疗。
总之,对于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采用多种治疗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干预和治疗。
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处理
![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2a95bf17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87.png)
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处理引言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是指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障碍或异常行为。
这些问题可能会对儿童的健康发展和社交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及早发现并处理这些问题,以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基础。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处理方法。
1. 分离焦虑分离焦虑是指儿童与父母或主要照顾者分离时出现强烈的焦虑和恐惧情绪。
这种焦虑可能导致儿童不愿意上学、拒绝与他人分开或经常要求父母陪伴。
处理方法:•提供安全感:家长可以通过定期与孩子交流,关注他们的感受,并给予他们安全感。
•逐渐分离:家长可以逐渐延长与孩子的分离时间,例如从几分钟开始,逐渐增加到几个小时。
•鼓励独立性:家长可以鼓励孩子独立完成一些日常任务,例如穿衣、洗漱等,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 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不集中是指儿童在学习或其他活动中无法持续关注和集中注意力的问题。
这可能导致学习困难和行为问题。
处理方法:•创造适宜环境:提供一个安静、无干扰的学习环境,减少外界刺激。
•分段学习:将学习任务分成小块,并在每个小块之间休息一段时间,以帮助儿童保持专注。
•建立规律:制定具体的作息时间表,包括固定的起床时间、用餐时间和睡觉时间,帮助儿童建立规律性生活习惯。
3. 冲动行为冲动行为是指儿童缺乏自我控制能力,难以抑制冲动和情绪爆发。
这种行为可能包括打人、踢东西或发脾气等。
处理方法:•教授情绪管理技巧:教导儿童如何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例如通过绘画、写日记或与他人交流来宣泄情感。
•建立规则和奖惩制度:制定家规,明确规定不良行为的后果,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惩罚。
•培养自控能力:通过游戏、角色扮演等活动,帮助儿童学会自我控制和冷静思考。
4. 社交困难社交困难是指儿童在与他人交往中出现问题,例如缺乏沟通技巧、难以建立友谊或遭受欺凌。
处理方法:•提供社交技巧培训:帮助儿童学习基本的社交技巧,例如如何主动与他人对话、如何分享和合作等。
儿童常见心理问题22种
![儿童常见心理问题22种](https://img.taocdn.com/s3/m/f5bb042a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3e.png)
儿童常见心理问题22种现代社会中,儿童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越来越受到注重。
不过很多年轻的父母面对孩子出现的异常行为,往往感到疑惑,不知道是否该求教心理医生。
您的孩子有心理上的问题吗?育儿专家说:孩子的有些表现是家长难以控制的,比如说孩子拼命得哭闹,不停地动,或者坐在那里不理人,那是因为孩子的心理活动与成人不同,非常复杂,也是很有意思的话题。
以下介绍的主要是6岁以下的孩子常见的心理疾病:1.咬指甲咬指甲是儿童时期很常见的不良行为,男女儿童均可发生。
水准轻重不一,重者可引起局部出血,甚至甲沟炎。
爱咬指甲的孩子常伴有睡眠不安和抽动。
2.吮吸手指吮吸手指在婴儿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到2-3岁以后,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
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消失。
如不消失,则是一种不良的行为偏差。
3.屏气发作是指婴幼儿在受到刺激哭闹时,在过度换气之后出现屏气,呼吸暂停,口唇青紫,四肢僵硬,严重者可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
短则半分钟到1分钟,长则2分钟到3分钟。
多见于2岁以内的孩子。
4.口吃是指说话时言语中断、重复、不流畅的状态,是儿童期常见的语言障碍。
约有半数口吃的儿童在5岁前发病。
5.言语发育延迟是指儿童口头语言出现较同龄正常儿童迟缓,发展也比正常儿童缓慢。
一般认为18个月不会讲单词,30个月不会讲短句者均属于言语发育延迟。
6.选择性缄默症是指已获得语言水平的孩子,因为精神因素的影响,在某些特定场合保持沉默不语。
如在学校里不讲话,但在家里讲话。
这种心理问题多在3-5岁时起病。
7.遗尿症指5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自已控制排尿,夜间经常尿湿床铺,白天有时也尿湿裤子。
多见于5-10岁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8.抽动症指局限于身体某一部位的一组肌肉或两组肌肉出现抽动。
表现为眨眼、挤眉、皱额、咂嘴、伸脖、摇头、咬唇和模仿怪相等,多见于5岁以上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9.入睡困难是指儿童在临睡时不愿上床睡觉,即使是躺在床上,也不容易入睡,在床上不停地翻动,或反复地要求父母给他讲故事,直到很晚才能勉强入睡。
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对策
![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c836d7bf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a7.png)
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对策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对策1.引言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是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发展不良或行为异常。
这些问题可能影响儿童的学习、社交和家庭生活,对其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儿童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比如焦虑、攻击性、逆反、沉默和孤僻等。
本篇文章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并提供相关对策。
2.儿童焦虑儿童焦虑是指儿童在面对某些特定情境或者任务时,感到焦虑、恐惧或者担忧,这可能会干扰到他们的日常活动。
在现代社会中,儿童的焦虑问题越来越普遍。
可能的原因包括学业压力、家庭问题、社交困难等。
对策方面,家长和老师应当耐心倾听和理解孩子,在沟通上给予温暖和安慰,帮助孩子正视问题,并逐渐减少焦虑的情绪。
3.儿童攻击性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可能表现为言语上的侮辱和攻击,或者肢体上的推搡和打击。
这种行为往往会给家长和老师带来很大困扰。
我们应该明白,攻击性行为是儿童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可能是因为自我控制能力不足或者遇到了自己无法处理的困难。
对策方面,家长和老师需要冷静应对,及时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教育,也要帮助孩子学会应对情绪的有效方法,比如通过绘画、写日记等方式释放压力。
4.儿童逆反逆反是儿童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不合群、抗拒他人或固执己见的行为。
这种行为可能会给家长和老师带来挑战,因为他们往往不知道如何处理儿童的逆反行为。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了解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家庭环境、学校环境或者性格特点等。
对策方面,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提供积极的反馈和榜样,来引导孩子逐渐克服逆反情绪。
5.儿童沉默和孤僻有些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沉默和孤僻的特点,可能是因为他们在人际交往中遇到了困难,或者是因为内心深处的焦虑和抑郁。
家长和老师应该重视这种行为,及时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逐渐打破孤独的壳,敞开心扉。
也要引导孩子学会与人交往的技巧,帮助他们建立更多的社交关系。
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处理
![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98c57921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94.png)
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处理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是家庭教育中经常遇到的挑战之一。
这些问题可能是正常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也可能是一些心理障碍的表现。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正确的处理方法,帮助孩子解决这些问题,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一、焦虑问题儿童常常会经历焦虑情绪,如分离焦虑、社交焦虑等。
家长应该给予孩子安全感和支持,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
同时,可以通过逐渐扩大孩子的活动范围和提供积极的反馈来帮助他们克服焦虑。
二、注意力问题儿童注意力不集中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设立明确的规则和目标,提供有趣的学习环境,以及适当的奖励和鼓励来帮助孩子提高注意力水平。
此外,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规律的作息时间也有助于改善注意力问题。
三、情绪问题儿童常常会出现情绪波动和情绪失控的问题。
家长应该倾听孩子的情绪表达,理解他们的感受,并引导他们正确地处理情绪。
可以通过教授情绪管理技巧,如深呼吸和积极思考,帮助孩子掌握情绪调控的能力。
四、挑战权威有些儿童会表现出对权威的挑战,不服从父母或老师的指示。
家长和老师应该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尊重孩子的意见,同时明确规定行为准则和界限。
通过正面激励和合理的惩罚机制,帮助孩子建立尊重他人和遵守规则的意识。
五、社交问题一些儿童在社交交往中遇到困难,如交朋友、沟通能力等方面。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加社交活动,提供机会培养社交技巧。
同时,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和模仿游戏来帮助孩子学习与他人相处的技巧。
六、自尊问题自尊问题是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
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关注和肯定,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优势和潜力。
同时,也要避免过度批评和负面评价,以免对孩子的自尊心造成伤害。
七、学习问题一些儿童在学习方面遇到困难,如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法不当等。
家长和老师可以与孩子合作制定学习计划,提供适当的辅导和指导。
同时,也要鼓励孩子参与有趣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儿童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关注和引导。
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处理
![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80362227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f3.png)
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处理
儿童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包括焦虑、恐惧、注意力不集中、冲动行为、挑食、睡眠问题、社交困难等。
针对这些问题,家长可以采取以下处理方式:
1. 理解和倾听: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尊重他们的感受和需求。
倾听他们的烦恼和困惑,给予安慰和支持。
2. 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创造一个舒适、可预测的生活环境,提供稳定的日常生活规律和家庭规则,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和安全感。
3. 教授情绪管理技巧:帮助孩子认识不同的情绪,学会表达和处理情绪,并提供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的情绪管理技巧,如深呼吸、冷静思考等。
4. 提供适当的压力释放方式:鼓励孩子参与适合他们兴趣的活动,如运动、绘画、音乐等,让他们释放压力和焦虑。
5. 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确保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建立固定的就寝和起床时间,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6. 提供社交支持和互动机会:鼓励孩子参加社交活动,与同龄人建立友谊,通过游戏和合作促进社交能力的发展。
7.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孩子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到正常生活和
学习,建议向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医生寻求帮助,寻求专业的评估和治疗方案。
6岁以下儿童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
![6岁以下儿童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35c817a2767f5acfa0c7cdcf.png)
3)干预对策:药物治疗,心理行为治疗,生物反馈 治疗(A620全自动脑功能诊断治疗仪)三方面的 综合治疗。
精选完整ppt课件
26
10、情绪障碍之癔症
1)表现:突然发生的(1)形式多变的痉挛发作(如 角弓反张、挣扎状、捶胸、抓人等);(2)瘫痪 (突然发生、可突然好转);(3)五官感知觉异常 (如弱视或失明、失聪、失音、口吃、耳语、声嘶、 咽喉部异物感或梗塞感);(4)反复出现的经常变 化的多种躯体症状(如腹痛、恶心、皮肤痒、烧灼感、 麻木感、蚁走感、关节“疼痛”(但不红、不肿、弯 曲活动正常);(5)情感爆发(如嚎啕大哭、喊叫 并时常伴以肢体乱动及冲动行为等);(6)意识改 变,常见的形式是“晕倒”;(7)可集体发作;(8) 容易受周围环境的暗示发病、加重或好转;(9)儿 童自身具有癔症个性(表现为情感丰富、有表演色彩、 自我中心、富于幻想、暗示性高、情绪不稳)。 2)处理:心理治疗(暗示治疗为主)、祛除病因、个 性培养。
学龄前期
3 岁 ---- 6、7岁
学 龄 期 6、7 岁 ----11、12岁
青 春 期 大约12岁 ----17、18岁
成年期
18岁 ---- 死亡
---------------------精选-完-整p-pt-课件--------------
8
1、言语发展的特点 1岁左右是最初单词阶段,用一个词代
简述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治疗方法
![简述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4ec694b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aa.png)
简述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治疗方法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常常被忽视,而这些问题可能会对孩子在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中产生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治疗方法:
1. 分离焦虑症:这是一种常见的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当他们在离开父母或照顾者的时候就会出现明显的不安。
治疗方法包括让孩子逐渐熟悉和适应离开父母的过程,鼓励他们参加各种活动,建立社会支持网络,以减轻不安和不安全感。
2.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这是一种行为障碍,表现为学前儿童注意力不集中,行为过于活跃,思维混乱。
治疗方法包括行为干预,如建立特别的规则和奖励机制来帮助孩子控制行为,按照适当的要求训练注意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3. 社交困难:学前儿童可能遇到各种社交困难,如害羞、孤独、退缩、敌视等。
治疗方法包括心理治疗、团体治疗、游戏治疗和家庭治疗等,帮助孩子回避社交难题,培养良好的互动和交流技巧,改善情绪和行为问题。
4. 焦虑症:学前儿童可能会有很多焦虑症状,如大声哭泣、失
眠、偏执狂、回避等。
治疗方法包括创造舒适的学习和家庭环境,引导孩子更好地调节情绪,如放松技能、呼吸练习、瑜伽、冥想等,以及利用药物治疗。
总之,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不能忽视。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不同的因素,比如家庭环境、社会支持、语言和交流技能、情感安全和失眠控制等,以期改善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儿童十大常见心理疾病
![儿童十大常见心理疾病](https://img.taocdn.com/s3/m/0d935520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82.png)
儿童十大常见心理疾病
儿童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是每个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然而,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各种压力,使得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日
益突出。
以下是儿童十大常见心理疾病。
1. 抑郁症:儿童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表现为情绪低落、失
去兴趣、自责、自卑等。
2. 焦虑症:儿童焦虑症表现为过度担心、害怕、紧张、恐惧等,会影
响到学习和生活。
3. 强迫症:儿童强迫症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强迫性思维和行为,如反复
洗手、检查等。
4.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
多动、冲动等,影响学习和社交。
5. 自闭症:儿童自闭症表现为社交障碍、语言沟通困难、刻板行为等。
6. 儿童孤独症:儿童孤独症表现为社交障碍、语言沟通困难、刻板行
为等。
7. 反社会行为障碍:儿童反社会行为障碍表现为违反社会规范、攻击性行为、欺骗等。
8. 精神分裂症:儿童精神分裂症表现为幻觉、妄想、情感淡漠等。
9. 儿童强迫症:儿童强迫症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强迫性思维和行为,如反复洗手、检查等。
10. 儿童恐惧症:儿童恐惧症表现为对某些事物或情境的过度恐惧,如恐高、恐狗等。
以上是儿童十大常见心理疾病,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干预心理问题,帮助儿童健康成长。
同时,社会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为儿童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什么是心理?
⑴ 心理过程 ① 认知过程: 感觉、知觉、记忆、 想象、思维 ② 情绪(情感)过程: ③ 意志过程:
心理活动
① 个性倾向: 需要、动机、兴趣、 理想、信念、世界观
⑵ 个性心理
② 个性特征: 气质、性格、能力 (包括智力、社会适应技能)
Hale Waihona Puke 3、如何判断心理是否正常?
认知、情绪(情感)、 意志、行为是否符合年龄、性 别、环境等。
9.儿童多动症
1)儿童多动症表现: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涣散,与
环境不相宜的活动过度和行为冲动为主要特征。 并且常伴有情绪不稳、任性、易激惹、学习困难 和攻击行为。可发生于婴幼儿期,学龄时期表现 最明显,部分可持续到成人。 2)儿童多动症病因:大致有以下因素;①心理社会 因素(婴儿早期母爱的剥夺、父母离异、父母性 格暴躁、儿童经常遭受打骂或娇惯等);②围产 期因素(轻微脑功能受影响);③遗传因素(多 动症儿童的近亲中常有多动症病史);④生化因 素(可能与单胺类代谢障碍及铅中毒有关);⑤ 神经生理学因素:是由于大脑额叶发育迟缓引起 的。 3)干预对策:药物治疗,心理行为治疗,生物反馈 治疗(A620全自动脑功能诊断治疗仪)三方面的 综合治疗。
7、 精神发育迟滞
1)诊断标准:发生于18岁以内,智商小于 70,同时有社会适应能力障碍。 根据智商分为四个等级: 极重度(20以下)、重度(20-34)、 中度(35-49)和轻度(50-69)。 2)具体表现:根据低下程度儿童有以下中的 某些表现,如走路迟、说话迟或语言简单、 吐词不清、社会交往及独立生活能力较同龄 儿童差、学习困难等。 3)处理方法:及时找专科医生就诊。需要综 合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和特殊教育。
10、情绪障碍之癔症
1)表现:突然发生的(1)形式多变的痉挛发作(如 角弓反张、挣扎状、捶胸、抓人等);(2)瘫痪 (突然发生、可突然好转);(3)五官感知觉异常 (如弱视或失明、失聪、失音、口吃、耳语、声嘶、 咽喉部异物感或梗塞感);(4)反复出现的经常变 化的多种躯体症状(如腹痛、恶心、皮肤痒、烧灼感、 麻木感、蚁走感、关节“疼痛”(但不红、不肿、弯 曲活动正常);(5)情感爆发(如嚎啕大哭、喊叫 并时常伴以肢体乱动及冲动行为等);(6)意识改 变,常见的形式是“晕倒”;(7)可集体发作;(8) 容易受周围环境的暗示发病、加重或好转;(9)儿 童自身具有癔症个性(表现为情感丰富、有表演色彩、 自我中心、富于幻想、暗示性高、情绪不稳)。 2)处理:心理治疗(暗示治疗为主)、祛除病因、个 性培养。
8、儿童孤独症(即自闭症)
1)临床表现有三大特征:语言严重障碍(语言缺 乏或简单、重复、模仿),社会交往严重障碍 (几乎不与任何人语言交流和情感交流及相互 游戏,如双眼不对视他人、对别人指令不理睬) 和兴趣范围狭窄及刻板行为(活动单调,常在 屋子里跑来跑去、旋转自身或物体、拍手、弹 手指、长时间地玩塑料袋等物品等);多数在 2岁前语言和交往基本正常,2岁后(30-36 月)后出现倒退; 2)干预对策:及时找专科医生就诊。需要综合治 疗,如特殊教育、音乐治疗和药物治疗等。
6、吮吸拇指或和咬指甲
1)危害:会造成受刺激的部位软组织增生,下颚 的发育,手指或颌骨变形。同时还会把病菌带入 口内,导致疾病,还可以导致铅中毒。 2)发生率:吮吸拇指有90%的正常婴儿可以, 5%的4岁儿童, 2% 的6-11岁儿童中有存在吃 手指的问题。许多5-12岁孩子经常咬指甲。 3)原因:心理因素(如缺乏母爱、不被关注、受 到挫折、内心矛盾、恐惧不安或寂寞等);缺铁 或铅中毒。 4)处理方法:解除心理紧张等诱发因素;要让孩 子知道咬手指或者指甲的害处;让孩子手做一些 有趣的事情(如捏橡皮泥、玩拼版玩具、做飞机 模型、在院里玩、踢球等)代替吮吸手指;补铁 或者排铅。
2、发脾气
1)具体表现:儿童在要求未满足或受挫 折时出现大喊大叫,哭闹不止,就地打 滚,撕扯衣服头发,甚至用头撞墙或以 死来威胁父母。以幼儿期和学龄前期最 常见。 2)发生原因:与儿童的气质及所受的教 育有关,困难气质儿童及父母过度迁就 的儿童易于出现这种现象。 3)处理方法:首先父母等成人之间态度 要一致;耐心说服解释;劝说无效则采 取淡化的态度,暂时不理睬;其他行为 治疗方法。
儿童多动症、学习困难、儿童抽动症、
儿童情绪障碍(儿童焦虑症、抑郁性神经
症、强迫症、恐怖症、癔症),品行障碍
(说谎、逃学、离家出走、偷窃、破坏公
共设施、攻击行为等)。
4、青春期(12—18岁)常见 心理行为问题或障碍
儿童情绪障碍(儿童焦虑症、抑郁性神
经症、强迫症、恐怖症、癔症),进食障碍
(神经性厌食和神经性贪食)、儿童抑郁症、
1、言语发展的特点
1岁左右是最初单词阶段,用一个词代
表一个意思。2岁左右是词句语言阶段,可
掌握将近100-300个词。3岁能说简单句子并
合乎日常语法,发育好能说一些复合句, 看图讲故事、唱儿歌。5岁说话接近成人。
2、智力发展的特点
智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 思维力、想象力和精细动作协调力;或者包 括流体智力及晶体智力)是随着年龄增长逐 渐发育完善。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人 的智力的获得在17岁达到顶峰,其中50%是在 4岁以前获得的,30%是在4-8岁之间获得的, 最后的20%在8岁以后获得。 3岁看大。
谢谢大家共同关注和
参与 儿童心理卫生工作
1、幼儿期(1—3岁)儿童 常见心理行为问题或障碍
退缩行为、发脾气、睡眠问题、
交叉擦腿动作等。
2、学龄前期(3—6岁)儿童 常见心理行为问题或障碍
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孤独症,口吃、 语音不清,吸吮手指、咬指甲或其他物 品、拔毛发、交叉擦腿动作等不良行为。
3、学龄期(6—11岁) 常见心理行为问题或障碍
4、习惯性擦腿动作
1)具体表现:常常是将两腿骑于凳子等物体上摩擦
会阴部(外生殖器区域), 小儿作摩擦动作时两 颊泛红,两眼凝视,额部微出汗,呼唤不理。多发 生在入睡前或醒后和独自玩耍时。可见于1岁内, 多数在2岁以后发现,女孩多见。 2)发生原因:(1)部分是先有会阴部的刺激(如 外阴部的湿疹、炎症、蛲虫症,包茎引起包皮炎等) 致局部发痒而摩擦,尔后发展为习惯性动作;(2) 孤独无聊紧张常常成为诱因; (3)铅中毒;(4) 部分原因不明确。 3)处理办法:孩子出现此动作时转移其注意力,不 要在孩子面前流露出焦虑紧张情绪,更不要责骂或 惩罚孩子;同时寻找原因并及时治疗(如避免孩子 孤独无聊紧张,平时不穿紧身内裤和排铅)。
5、口吃
1)口吃的表现:说话时反复某词、不流畅,发 生言语节律性异常,有时伴继发性奋力动作; 并伴有人际交往不适应及情绪不良。多见于3 岁左右(2-8岁) 2)孩子口吃的主要原因:(1)模仿;(2)精 神紧张;(3)思维与语言发展不平衡;(4) 遗传;(5)铅中毒。 3)口吃的处理:主要是改善语言环境,医生可 采用心理行为治疗。彻底治疗口吃还必须先改 变急性子的毛病。严重者可以加用药物治疗。
儿童精神分裂症、品行障碍。
四、6岁以下儿童常见的 心理行为问题表现及处理
1、儿童退缩行为
1)主要表现:胆小、畏缩、孤僻,不愿 到陌生环境中去,不愿和其他儿童接 触等,4~7岁多,女孩多。 2)处理办法:关键是要逐步地、有意识 地让他们多接触外界环境,通过郊游 活动和增加户外活动等方式开拓视野; 安排一些需要依靠集体力量才能完成 的游戏和活动等,鼓励其新奇感和探 索性行为的建立。
3、人格发展的特点 儿童气质分为容易抚育型、抚育困难型、 发动缓慢型和中间型。 人格又称个性,包括个性倾向和个性特征 (气质、性格和能力),是一个人在生物遗传 因素(气质)基础上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而形 成的,主要表现在内向外向、情绪稳定不稳定 及精神质大小等方面(艾森克个性测验)。 7岁看老。
三、各个时期儿童的常见 心理行为 问题或 障碍
《心理健康及6岁以下儿童 常见心理行为问题或障碍》
一、心理健康的相关问题
1、什么是健康及心理健康? 2、什么是心理? 3、如何判断心理是否正常? 4、心理健康的状态(即水平)如何?
1、什么是健康及心理健康?
WHO健康的定义:不仅仅是 没有躯体病,而是身体上、心理 (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均处于 完好状态。 心理上、社会适应上完好称 为心理健康。
4、心理健康的状态(即水平)如何?
1)、心理健康, 2)、心理问题,任何人都有可能出现。 3)、心理障碍,儿童其发生率达10-20%。 4)、精神病,发生率仅仅1%。
二、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1、言语发展的特点
2、智力发展的特点
3、人格发展的特点
人一生的几个阶段
时 期 年龄阶段 -------------------------------------新生儿期 出生 ---- 28天 婴 儿 期 1 月 ---- 1 岁 幼 儿 期 1 岁 ---- 3 岁 学龄前期 3 岁 ---- 6、7岁 学 龄 期 6、7 岁 ----11、12岁 青 春 期 大约12岁 ----17、18岁 成 年 期 18岁 ---- 死亡 ---------------------------------------
3、睡眠障碍
1)常见形式:夜醒(不能连续地整夜睡眠 )、 夜惊(睡眠中突然出现的短暂性惊扰症状) 、 梦魔(作了内容恐怖的梦而引起的焦虑或恐 惧发作)和梦游(在睡眠中起床行走等)。 2)预防办法:(1)创造良好睡眠环境,(2) 培养良好睡眠习惯(如,让孩子独立睡觉, 不要一哭就抚拍等), (3)避免白天玩得 过于疲劳或睡眠太晚,(4)防止孩子过度紧 张焦虑、(5)白天少看有恐怖情景的书籍电 视剧等,(6)及时治疗身体疾病。 3)处理办法:对夜惊梦魔梦游者,适当安慰, 但不必当时即详问原因,让其重新入睡,频 繁发生者应该看心理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