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
儿童心理学中的常见问题和处理方法
儿童心理学中的常见问题和处理方法引言: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和行为的学科,帮助儿童应对各种情绪和行为问题是该领域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介绍儿童心理学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并提供处理方法。
一、注意力不集中1.问题表现:儿童在学习或活动中容易分心,难以保持专注。
2.处理方法:a.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奖励,鼓励儿童保持专注;b.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减少干扰和噪音;c.运用专注力训练方法,例如通过玩具或游戏来增加儿童的集中注意力时间。
二、焦虑1.问题表现:儿童总是感到紧张、恐惧和不安。
2.处理方法:a.建立安全稳定的环境,帮助儿童减少不确定感;b.培养儿童的积极情绪和自信心,通过夸奖和鼓励来增强他们的自尊;c.教导儿童运用正面思考并学会应对压力,例如通过呼吸练习或冥想来放松身心。
三、行为问题1.问题表现:儿童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反社会行为或过度活跃。
2.处理方法:a.设定明确的规则和界限,让儿童明白哪些行为是不可接受的;b.提供积极的行为激励,并赞美儿童做出良好行为时的努力;c.教导儿童正确的冲突解决方法,例如通过谈话而非使用暴力来解决问题。
四、自我调节困难1.问题表现:儿童难以控制情绪,频繁出现情绪爆发或情绪崩溃。
2.处理方法:a.教导儿童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例如通过绘画或写日记来表达情绪;b.提供情绪调节技巧,例如深呼吸、倾诉和通过体育活动来释放压力;c.建立稳定的日常生活规律,给予儿童安全感和预测性。
五、社交障碍1.问题表现:儿童避开与他人交流或无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2.处理方法:a.提供社交技能培训,例如通过角色扮演或社交游戏来改进儿童的交际能力;b.鼓励儿童主动参与集体活动,如体育课、艺术课或社交团体,以促进与他人的互动;c.帮助儿童增强自信心,建立自我认同感,并提供支持和指导。
结论:儿童心理学中的常见问题包括注意力不集中、焦虑、行为问题、自我调节困难和社交障碍等。
通过积极的反馈和奖励、建立安全稳定的环境、培养积极情绪、教导正确的应对方法和提供社交技能培训等方法,我们可以帮助儿童解决这些问题,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心理问题在儿童中非常常见,了解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家长和教
育工作者更好地支持他们的孩子。
以下是一些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
1. 分离焦虑:儿童在与父母或照顾者分离时出现不安和担心情绪。
2. 社交焦虑:儿童对于社交场合感到恐惧和不安,常常害怕被
评判或嘲笑。
3. 广泛性焦虑障碍:儿童对多种事物和情境感到担心和紧张,
他们可能担心日常事务、表现和未来。
4. 抑郁:儿童可能出现感到伤心、失去兴趣和快乐感以及低自
尊的情绪。
5.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的行为。
6. 强迫症:儿童经历强迫性的思维和行为,需要完成某些动作才能缓解焦虑。
7.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儿童在社交和沟通方面有困难,常常表现出重复行为和独特的兴趣。
8.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儿童在经历过创伤事件后出现焦虑、恐惧和回忆。
9. 食物恐惧症:儿童对某些食物或食物群体产生恐惧和厌恶。
10. 学业问题:儿童可能在研究、理解和专注方面遇到困难。
请注意,这只是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每个儿童可能经历的心理问题是独特的。
如果你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感到担忧,请寻求专业帮助,如心理咨询师或儿科医生。
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7篇)
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7篇)小学生心理健康小常识篇一一、小学生心理缺陷的主要表现1、敏感:青少年自我意识强烈,自尊要求迫切,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低。
因此,当他们意识到某种威胁自尊的因素存在时,就会产生强烈不安、焦虑和恐惧,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会生气、愤怒,常常神经过敏,多疑。
2、叛逆:因为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过渡期,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
他们渴望摆脱父母和老师的监督,反对大人把自己当孩子。
同时,为了显示自己的独特性,他们很容易对任何事情都抱着批判的态度。
3、嫉妒:这是对他人的优势地位在心中产生不愉快的情感。
当别人比自己强(如学习、相貌、人缘等),表现出不悦、自残、怨恨、愤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面感情。
4、失落:小学生抱有许多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的追求。
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就产生了挫折,多表现在学习、吃穿、玩高档的玩具等方面。
这容易给中小学生带来紧张、恐惧、忧郁和失望。
5、自卑:它是一种印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
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
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的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
谨小慎微,行为萎缩,瞻前顾后等。
6、孤独:通过调查发现有些学生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却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
心理学把这种心理状态称为闭锁心理,由此产生的一种感到与世隔绝,孤独寂寞的情绪体验称为孤独感。
二、小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成因小学生出现这些心理问题,既有自身成长的因素,也有外部环境的因素,是“内因”和“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身心成长的失衡。
小学生时期身体发育急剧变化,他们阅历浅,知识和经验不足,认识力、理解力、思维力和亲情力都远远落后于成年人。
这种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使小学生出现许多困惑、烦恼和躁动不安,产生心理问题。
2、家庭教育的误区。
幼儿十种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
幼儿十种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
以下是幼儿常见的十种心理行为问题:
分离焦虑:幼儿对离开主要照顾者感到强烈的不安和恐惧。
社交困难:幼儿在与其他孩子或成人进行互动时遇到困难,如缺乏交流技巧、羞怯等。
注意力不集中:幼儿难以集中注意力,容易分心和冲动。
冲动行为:幼儿缺乏自控能力,容易表现出冲动和暴躁的行为。
分裂情感:幼儿在情感上经历快速的变化,例如情绪波动较大或情绪不稳定。
偏执或焦虑想法:幼儿可能表现出不合理的恐惧、疑虑或固定的念头。
睡眠问题:幼儿可能经历入睡困难、多梦、夜惊等睡眠问题。
食欲问题:幼儿可能对食物过于挑剔,或者出现进食过多或过少的情况。
强迫行为:幼儿可能表现出反复、不合理的行为模式,例如反复洗手、整理物品等。
自闭倾向:幼儿可能表现出对他人难以建立情感联系、缺乏社交技巧和兴趣的特征。
请注意,这些只是一些常见的幼儿心理行为问题,并不代表所有可能的问题。
如果您认为孩子存在心理问题,建议咨询专业的心理健康专家或儿童心理学家进行进一步评估和指导。
幼儿常见心理问题及案例
首先,成人必须以身作则,克服自身 的说谎行为,决不对孩子说谎。
其次,要耐心,亲切地和孩子讲道理, 可以运用生活中的实例和文艺作品中 的形象去揭露说谎行为的丑恶,赞美 诚实行为的美好,帮助孩子分清是非。
再次,对孩子无意中造成的过失不能 严加指责。
案例2: 中班来了一位小男孩,是个非常任性,倔强,
点评: 自我控制能力发展比较慢,攻击性行为
较多。 表现:这类孩子一般活动多而杂乱,缺
乏组织性和目的性,注意力不集中,情 绪不易控制,行动冲动,不考虑后果, 有不良行为如好打架,好顶嘴,执拗, 霸道,纪律性差等不良行为,可能是俗 称的“多动症”。 可以采用行为治疗法,行为治疗主要采 用合适的认知活动来改善孩子的注意力, 并通过合适的训练程序,减少孩子的过 多活动和不良行为。 具体可采用以下方法:
案例3:
小女孩的父母都到外地打工了,她跟爷爷奶奶 住在家里,他们家住在六楼,很少有小朋友跟 她一起玩,她不爱说话,爱爬高,攻击性行为 很强。奶奶每天送她来幼儿园,她不哭也不闹, 自己走进教室,奶奶走的时候,她只看一眼, 也不跟奶奶说早点来接之类的话。
每天,她都一个人玩玩具,坐滑梯,她自己拿 自己想要的东西,拿不到就抢别的小朋友的, 如果抢不到的话,就打别的小朋友。喝水的时 候,她从来不说要,如果倒水给她,她口渴就 喝,不渴的话,她就不理你,走到一边去玩。
儿童期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的表现及防治方法如下
儿童期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的表现及防治方法如下:(一)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表现儿童心理卫生问题主要指发生在儿童期的行为偏异.狭义上等同于行为问题,广义上则泛指所有的心理社会问题,也就足那些在严重程度、持续时问上都超过相应年龄允许范围的异常行为.儿童期有以下较多见的心理一行为问题:1.学业相关问题:学习困难、注意力障碍、自控能力差、活动过度、拒绝上学等,多发生在小学阶段,尤其是初入学儿童.其中有些问题属于从学龄前期向学龄期过渡过程中出现的暂时性适应不良。
2.情绪问题:如情绪不稳定、紧张焦虑、孤僻,强迫观念、过分任性或冲动、退缩、恐惧等.此类问题表现程度严重者,须排除精神性疾患。
3。
品行问题:如偷窃、经常说谎、逃学、破坏公物、攻击行为、各种破坏性行为等,男孩显著多于女孩。
4.不良习惯:如习惯性抽动、吮指、咬指甲、摩擦癖、遗尿、口吃、偏食等.判定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时,应遵循两个原则:第一,儿童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心理表现,由此表现出的占主导地位的、典型、本质的特征,称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家庭、学校和社会对不同年龄段儿童有不同的教育期望和要求。
只有将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和教育要求联系起来,才能对其是否存在心理一行为问题做出切合实际的判断。
第二,不能把儿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暂时性行为表现都视为心理一行为问题.只有那些具有特殊性、直接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行为,才作为行为问题来对待.多数儿童在发育的某阶段都会经历各种心理、行为方面的暂时性适应不良,称“心理社会发展失调”,经适当的行为指导可痊愈;若久拖不治,问题常变得复杂而严重,导致心理障碍发生.(二)儿童期心理行为问题的防治儿童期心理-行为问题有多种多样表现.在基层幼儿园、学校中应着重针对以下四类(尤其第一类)问题进行预防和矫治:1.学业相关问题(1)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儿童多动症”,指由非智力因素引起的、与年龄不相符的注意障碍、冲动、活动过度,并伴有学习困难和社会适应力低下的一组儿童行为异常症候群.患病率约占学龄儿童总数的3%~5%,男孩多于女孩。
幼儿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分析
幼儿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分析
幼儿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分析
一、行为惯问题
幼儿常见的行为惯问题包括攻击性行为、咬指甲和吸吮手指等。
攻击性行为是指以伤害他人或物品为目的的行为,包括工具性攻击和敌意性攻击。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特点包括频繁、以身体攻击为主、向敌意性攻击转化以及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二、情绪相关问题
幼儿常见的情绪相关问题包括胆小、羞怯、焦虑、害怕和恐惧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幼儿的社交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
三、语言发展问题
幼儿常见的语言发展问题包括口吃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幼儿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四、认知发展问题
幼儿常见的认知发展问题包括说谎、自私和违规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幼儿的道德发展和社交能力。
五、心理障碍
幼儿常见的心理障碍包括选择性缄默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幼儿的社交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
攻击性行为
攻击性行为是指以伤害他人或物品为目的的行为,包括工具性攻击和敌意性攻击。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特点包括频繁、以身体攻击为主、向敌意性攻击转化以及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攻击性行为的原因
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包括激素水平、气质、社会认知的缺陷和歪曲、经验累积与强化以及环境因素。
家庭教养环境、交流与文化影响以及暴力性大众传媒和游戏都可能会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产生影响。
攻击性行为的矫正原则和策略
攻击性行为的矫正原则包括尽量满足儿童合理的心理需求和提供宣泄内心压力的多种形式和途径。
对于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应该疏导而不是堵塞。
攻击性行为的矫正策略包括对父母的交往方式进行训练,采用积极的教养方式。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我们是生活在农村的小学,留守儿童占班级的绝大多数,很多孩子在没有父母的关爱和监督,遇到问题会出现许多心理情绪。
孩子们有那些心理问题,如何及时疏理和解决?是我们教师要解决和考虑的问题。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1、焦虑、紧张的情绪状态焦虑状态常表现为持久地出现强烈的担心、烦躁不安的情绪体验,这些学生总是诉说内心的烦躁不安,他们经常为小事抱怨父母、抱怨周围环境,总是不高兴、不满意,感到精神紧张和无法放松。
无故地担心亲人、担心学业失败、人际关系不良或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等等。
在各种焦虑中,主要的是学习焦虑,表现为学习压力过大,对考试不能很好地控制,出现考试焦虑等问题。
还有过渡性焦虑,主要表现为对学校不能适应,在学校时心情焦虑不安,上课如坐针毡,对父母及家庭有依赖情绪。
对策:对于焦虑状态,家长和老师应给以更多的关怀,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批评以委婉为宜,特别是对于他们的微小进步及时给以鼓励。
心理治疗(对学生及家属)、松弛疗法、生物反馈治疗都是一些可以选择的应对方法。
严重焦虑症的学生可适当地使用一些药物。
2、自卑小辉是六年级的学生,个子已经很高了,但他总是低着头,贴着路边走,上课也不敢抬头,更不要说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了。
在班上他几乎没有朋友,班级的活动也从不参加。
在一次考试失败作业,他骑着一辆自行车离家出走。
在小辉的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我每做一件事都很想把它做得很好,但总是做不好。
我没有能力、胆子又小,处处受人欺负,不能很好地和同学相处,学习有困难也不敢问别人,总担心自己问出一个很愚蠢的问题被人嘲笑。
所以问题越来越多,学习越来越差,大家都看不起我。
我觉得自己没什么希望了。
我觉得别人都那么快乐,只有我做什么都是失败。
”小辉自我评价偏低,缺乏自信,感到别人什么都行,而自己恰恰什么都不行,这是自卑的表现。
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些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对什么都处以冷漠的态度 ;上课因害怕讲错而不敢举手发言 ;老师提问,因怕错而不敢大声回答 ;班级布置的活动,经常以力不胜任而推辞,或者勉强应付 ;做事缺乏主动性 ;做作业不敢相信自己是对的,总要与别人对答案以后才放心;“我不行”、“我不会”、“我不去”成了口头禅 ;如是等等的这些自卑自弃的心理现象,长此以往,会使他们变得孤独、畏缩、与世无争,严重妨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对班级成长也造成消极的影响。
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处理
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处理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是家庭教育中经常遇到的挑战之一。
这些问题可能是正常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也可能是一些心理障碍的表现。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正确的处理方法,帮助孩子解决这些问题,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一、焦虑问题儿童常常会经历焦虑情绪,如分离焦虑、社交焦虑等。
家长应该给予孩子安全感和支持,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
同时,可以通过逐渐扩大孩子的活动范围和提供积极的反馈来帮助他们克服焦虑。
二、注意力问题儿童注意力不集中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设立明确的规则和目标,提供有趣的学习环境,以及适当的奖励和鼓励来帮助孩子提高注意力水平。
此外,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规律的作息时间也有助于改善注意力问题。
三、情绪问题儿童常常会出现情绪波动和情绪失控的问题。
家长应该倾听孩子的情绪表达,理解他们的感受,并引导他们正确地处理情绪。
可以通过教授情绪管理技巧,如深呼吸和积极思考,帮助孩子掌握情绪调控的能力。
四、挑战权威有些儿童会表现出对权威的挑战,不服从父母或老师的指示。
家长和老师应该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尊重孩子的意见,同时明确规定行为准则和界限。
通过正面激励和合理的惩罚机制,帮助孩子建立尊重他人和遵守规则的意识。
五、社交问题一些儿童在社交交往中遇到困难,如交朋友、沟通能力等方面。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加社交活动,提供机会培养社交技巧。
同时,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和模仿游戏来帮助孩子学习与他人相处的技巧。
六、自尊问题自尊问题是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
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关注和肯定,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优势和潜力。
同时,也要避免过度批评和负面评价,以免对孩子的自尊心造成伤害。
七、学习问题一些儿童在学习方面遇到困难,如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法不当等。
家长和老师可以与孩子合作制定学习计划,提供适当的辅导和指导。
同时,也要鼓励孩子参与有趣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儿童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关注和引导。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应对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应对一、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1)依赖依赖是人在日常生活和学习、工作中处理事情,解决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依靠别人而不能自立的心理特征。
一个人如果养成依赖别人的习惯就会成为软弱无能的人. (2)自私表现为心胸狭窄,自私自利,常为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把个人利益看得过重,经常感到委屈,吃亏而郁郁不乐,具有较强的报复心理。
(3)自卑自卑也称“自卑感”,是指个体遭遇挫折、无法达到目的时的无力感、无助感及对自己失望的心态。
自卑心理使人感到自己事事不如人又没有勇气赶上去悲观失望消极处事十分不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4)孤僻主要表现是喜欢独处,实属单飞的雁,不愿与他人接触,沉默寡言,内心产生压抑、苦闷。
这种心理往往严重影响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正常交流,造成彼此之间的心理隔膜,影响人际交往,往往使学生陷入孤独无助的境地。
(5)焦虑各种可以引起强烈或持久的心理压力的学习、生活事件都可能诱发过度焦虑. (6)妒忌妒忌是对他人在某方面超过自己而引起抵触的消极的情绪体验,也是不甘心自己比不上别人而烦恼的不愉快情感,以及由此所引发的相应行为。
(7)逆反“逆反心理"是指小学生在受教过程中以冷漠、甚至敌对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的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现象.这种消极的心理品质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8)厌学目前中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面对升学难,就业难,出路窄的现象,深感前途渺茫,为此,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思维迟缓,害怕考试等等.二、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1)依赖如今,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学生依赖心理问题已越来越多地摆在家长和教师面前的.它严重阻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阻碍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而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教育,来自于父母与长辈的溺爱。
现在的父母对孩子真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不让孩子受一点儿累,受一点儿委屈,怕孩子被别人欺负,上学、放学都有专人接送,他们把孩子完全“囚禁"在自认为很“舒适”的环境里.这样做的后果有两种,一种孩子像蒋雅菁一样胆小、恐惧、焦虑和自卑,另一种则是恃宠、骄横、目中无人和自负,有人形象地称之为“小皇帝”.这两种孩子在与别人交往时不自觉地都带上了自身的特点,他们不知道该怎样与小伙伴交往,因而大家不欢迎这样的孩子,也从而影响了这种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及其措施
1.5.3自制能力较弱。
主要表现:感情用事,情绪波动大。做事情虎头蛇尾,甚至半途而废。上课随便说话,做小动作。时常不完成作业等。
1.7.4妒忌心。主要表现:盲目骄傲,不愿意看到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常对别人挑剔和贬低。感情上自私,只要求老师对自己关心、重视,看到老师关心、重视别人,就生气,甚至怨恨别人。与同伴相处,喜欢显示自己,讥笑别人。发现比自己强的人或者事,轻则故意视若无睹,重则想破坏。
1.8依赖心理。
由于小学生自身的特点,还没有自立生活的能力,只能长期
1.6.3退缩行为。逃避、依赖、爱哭、不爱社交、自暴自弃等行为。
按性质划分,问题行为可以分为过失型和品德不良型。前者是指个体行为对组织纪律和社会普通生活准则的触犯或者违背,这种问题行为往往是由不恰当的需要、好奇、好动、试探、畏惧、缺乏经验和认识力不足等因素所引起的,品德不良型问题行为,是指个体行为对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对集体利益与他人利益的
;..
.
志力非常薄弱。当他们面对艰难和挫折的时候,就会无所适从,甚至采取销极的逃避方式,这种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习惯化、稳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其行为却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如影随形地浮现。于是,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问题了。
1.6问题行为。
其心理变态,性格乖僻和行为异常。
2、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
.
影响人的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复杂多样。其中,生理因素如遗传、发育、疾病等是能否实现心理健康的自然基础,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与社会因素在维护人的心理健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个体的心理素质及其成熟发展水平等内部因素则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导因素。因此,对小学生心理问题成因的分析,应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普通来说,需要从家庭、学校、社会和自身几个方面来分析。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然而,一些孩子在心理行为发育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问题,这给他们的健康成长带来不良影响。
为了及早发现和干预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我们需要了解一些预警征象。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的预警征象。
一、儿童焦虑问题1.过度担心和害怕,常常表现为害怕离开父母、害怕黑暗、害怕陌生人等。
2.拒绝参与社会活动,不愿与其他儿童一起玩耍或参加集体活动。
3.频繁出现消化不良、头痛、胸闷等身体不适症状,无明确身体原因。
4.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出现分散注意力、难以专注学习等情况。
5.疑心过重,常怀疑他人对自己的意图和动机。
二、儿童抑郁问题1.情绪低落,经常哭泣、消沉,缺乏兴趣和乐趣。
2.自卑和自责,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
3.失眠或睡眠质量差,经常夜醒或早醒,并且感到疲倦。
4.食欲改变,可能出现食欲减退或食欲增加,导致体重下降或体重增加。
5.自我封闭,不愿与他人交流,总是独处。
三、儿童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问题1.注意力不稳定,经常分心,难以长时间专注于一个任务。
2.边做事边动,坐立不安,难以保持安静。
3.容易冲动,缺乏自制力,难以抑制冲动行为。
4.学习和社交困难,难以与他人合作,经常出现学习成绩下降的情况。
四、儿童自闭症谱系障碍问题1.沟通障碍,无视他人的眼神和手势,和他人交流困难。
2.重复和刻板行为,经常出现重复言语、重复动作等行为。
3.社交障碍,不善与他人相处,缺乏与他人互动的能力。
4.兴趣狭隘,只对特定事物或特定领域的活动感兴趣。
五、儿童行为问题1.攻击性行为,经常出现打架、咬人、损坏物品等行为。
2.反社会行为,常常违反规则,对他人不尊重,无视他人的权益。
3.情绪失控,难以控制自己的脾气,经常发脾气、撕扯东西等。
4.逃学或旷课,不愿去学校,经常逃学或旷课。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这些征象的出现并不一定就代表孩子有问题,但我们应该关注并及早干预。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1、智力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方面,。
学生的智力问题主要表现为多动症,学习技能障碍,智利异常,注意力涣散、厌学,创新能力不足,动手能力差等。
此外,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要求太严,或任意责备,或受嘲笑,歧视而引起他们紧张心理,最终表现为记忆力效果下降,思维迟缓,考试焦虑等症状。
2、情绪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症,情绪不稳定,逆反心理与攻击性行为等。
A、羞怯。
主要表现:见到生人脸红,不爱说话,记事说话也慢声细语。
上课时不敢举手,不感大声回答问题.参加活动时主动性不强,不敢带头或自愿去做某事。
抑郁、冷漠、缄默、易于幻想或者情绪波动较大,容易被激怒、神经质式的敏感、多虑、多疑、害怕、烦躁不安、过分依赖父母等。
B、焦虑:a、分离性焦虑:主要表现:不远上学,不愿离开家长,担心家长出意外,担心自己走失或被拐走。
b、考试焦虑:主要表现:怀疑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
害怕考试,考试时过分紧张。
C、易怒,主要表现:自我约束能力差,情绪不稳定,说话做事好感情用事,不能理智的处理问题。
遇事易冲动,任性。
在困难民间前,不能持乐观的态度。
对符合自己心意的什么都好,遇到不顺心的事则怒气冲天,满腹牢骚.D、嫉妒心:主要表现:盲目骄傲,不愿意看到别人的长处和优点,长队别人挑剔和贬低。
感情上自私,只要求老师对自己关心,重视,看到老师关心、重视别人,就生气,甚至怨恨别人.与同伴相处,喜欢显示自己,讥笑别人。
发现比自己强的人或事,轻则有意视而不见,重则想破坏。
3、意志问题:主要变现为意志薄弱,感情冲动时无法控制自己,经不住外界诱惑,特别是禁不住强烈诱因的引诱,容易上当受骗。
还表现在日常生活中优柔寡断,胆小怕事,易受暗示和容易动摇,缺乏行动的自主性和一致性,不能正确面对挫折,竞争,行动放任自流。
4、人格问题: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它包括气质、性格、认知风格和自我调控系统等。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一、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①逃学与厌学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
有数据表明,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占总数的5%——10%。
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地看重分数,给小学生造成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压力。
儿童年龄越小,学习过程中越容易产生疲劳,如果学生的学习持续时间过长,很容易造成学习疲劳,若学生长期处于这种疲劳状态,在心理方面则会产生抑郁,烦躁,信心不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迟缓等现象。
②过度依赖问题首先,表现为对父母的过度依赖。
当他们在日常生活或学习中遇到一些困难时,最先想到是父母,一次次向父母求助,重复这样的恶性循环,使得小学生们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意志力非常薄弱。
其次,表现为自责倾向。
自责倾向是指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经常认为自己不好,自己做错事了,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心理。
自责倾向的根源是对失去别人的爱深感不安。
③问题行为问题行为是指扰乱他人或给个人身心造成妨碍的行为,主要表现为攻击、逃避、自暴自弃等。
按性质划分,问题行为可以分为过失型和品德不良型。
前者是指个体行为对组织纪律和社会一般生活准则的触犯或违背,这种问题行为常常是由不恰当的需要、好奇、好动、试探、畏惧、缺乏经验和认识力不足等因素所引起的;品德不良型问题行为,是指个体行为对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对集体利益与他人利益的违背或侵害。
这种问题行为一般是由错误的意识倾向或个性特点所造成的,因此表现出经常型、倾向性和有意性等特点。
④情绪方面的问题1. 羞怯。
表现:见到生人脸红,不爱说话;上课不举手,不敢大声回答问题,参加活动不积极,不敢带头或自愿做事情。
2.敏感:即神经过敏,多疑,常常把别人无意中的话、不相干的动作当作对自己的轻视或嘲笑,为此而喜怒无常,情绪变化很大。
3. 焦虑(分离焦虑)。
表现:不愿意上学,不愿意离开家长,担心家长外出等。
儿童行为问题
儿童行为问题近年来,儿童行为问题越来越受到家长、老师们的关注,因为这些问题不仅对孩子自身的成长发展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对整个家庭和社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孩子们的行为问题也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点。
那么,究竟哪些是儿童常见的行为问题呢?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呢?一、儿童常见的行为问题1.不听话这是家长们最为头痛的问题之一。
孩子们经常不听话,不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事情,不遵守规则,这给家长带来了无尽的困扰。
2.打架斗殴一些孩子在与同龄人相处的过程中,会因为各种原因而打架斗殴。
这种行为不仅会影响孩子们的身体健康,而且也容易对其社会情感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3.欺负他人欺负他人是一种不当行为,这种行为不仅会损害被欺负的孩子们的权益,而且也会对施行者的情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4.不爱学习在学习中,部分孩子容易出现对学习的不感兴趣的现象。
这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还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自我发展。
二、应对儿童行为问题的方法1.建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家长需要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因为家庭教育是孩子行为问题发生的根源。
家长要以身作则,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2.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孩子的行为问题关键在于心理状态的改变。
家长需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尊重孩子,关注孩子的心灵世界和情感需求,从而更好地引导孩子的行为。
3.多多夸奖和激励在孩子做出正确的举动时,家长可以多给孩子一些表扬和鼓励,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成就感,从而更有动力去做好自己的事情。
4.制定明确的规则和处分措施家长可以跟孩子制定明确的规则和处分措施,并严格贯彻执行。
这样可以让孩子明确自己的行为标准,在遵守规则的基础上,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以上就是关于儿童行为问题的一些内容。
作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深入的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引导孩子走向正确的成长之路。
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见病例分析
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见病例分析引言:儿童心理健康是儿童全面发展的基础,然而,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各种压力源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常见病例,探讨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形成原因及解决方法。
一、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病例分析1. 案例背景:小明(化名),8岁男孩,其父母因其注意力不集中、好动且难以控制而前来寻求帮助。
2. 问题描述:小明在课堂上无法专注于老师的讲解,经常打断其他同学,无法坐稳也难以完成作业或任务。
3. 形成原因:- 遗传因素:研究表明,在有ADHD家族史的家庭中,后代患病风险更高。
- 环境因素:过度依赖电子产品、缺乏规律的生活方式等对大脑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 社交环境:家庭关系紧张或不稳定、家庭成员缺乏关爱和陪伴等因素可能导致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发生。
4. 解决方法:- 个案干预:结合认知行为疗法与药物治疗,帮助小明控制行为,并改善自己的学习能力。
- 家庭支持:提供稳定温暖的家庭环境,增强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加强情感支持。
二、分离焦虑症(SAD)病例分析1. 案例背景:小红(化名),10岁女孩,她非常依赖母亲,在母亲离开时出现明显的焦虑和拒绝上学。
2. 问题描述:每天上学前,小红会出现头痛、腹痛、喉咙痛等不适感觉,并且苦苦哀求不去上学。
3. 形成原因:- 家庭因素:过度保护性教养或母亲对孩子的过度依赖可能导致分离焦虑症的形成。
- 学校环境:在新的社交环境中感到不安和缺乏安全感,导致焦虑的加剧。
4. 解决方法:- 职业治疗:通过理性认知和行为训练来减少小红对母亲的依赖,并建立自己的社交能力。
- 家庭支持:鼓励父母为小红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逐渐减少对她的过度关注。
三、抑郁症病例分析1. 案例背景:小杰(化名),12岁男孩,他经常表现出沉默寡言、兴趣减退并对生活失去了乐趣。
2. 问题描述:小杰过去喜欢的活动,如与朋友玩耍或参加体育运动,现在对他而言没有吸引力。
儿童十大常见心理疾病
儿童十大常见心理疾病
儿童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是每个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然而,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各种压力,使得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日
益突出。
以下是儿童十大常见心理疾病。
1. 抑郁症:儿童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表现为情绪低落、失
去兴趣、自责、自卑等。
2. 焦虑症:儿童焦虑症表现为过度担心、害怕、紧张、恐惧等,会影
响到学习和生活。
3. 强迫症:儿童强迫症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强迫性思维和行为,如反复
洗手、检查等。
4.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
多动、冲动等,影响学习和社交。
5. 自闭症:儿童自闭症表现为社交障碍、语言沟通困难、刻板行为等。
6. 儿童孤独症:儿童孤独症表现为社交障碍、语言沟通困难、刻板行
为等。
7. 反社会行为障碍:儿童反社会行为障碍表现为违反社会规范、攻击性行为、欺骗等。
8. 精神分裂症:儿童精神分裂症表现为幻觉、妄想、情感淡漠等。
9. 儿童强迫症:儿童强迫症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强迫性思维和行为,如反复洗手、检查等。
10. 儿童恐惧症:儿童恐惧症表现为对某些事物或情境的过度恐惧,如恐高、恐狗等。
以上是儿童十大常见心理疾病,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干预心理问题,帮助儿童健康成长。
同时,社会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为儿童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10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
10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1)儿童焦虑症:焦虑症是指一组以恐惧与不安为主的情绪体验。
多见于女孩。
儿童焦虑症有三种类型:其中一种是分离焦虑,儿童与依恋对象、家庭或其他熟悉环境分离时出现过分焦虑;其二是社交焦虑,儿童与陌生人接触式出现持续的过分退缩,妨碍与同伴正常交往;其三是恐怖性焦虑,患儿总是提心吊胆地害怕可能遇到的事物或情景。
(2)学习障碍:是学龄前儿童较常见的问题之一,它是指不存在智力低下学习技能忽的障碍和视觉、听觉障碍,也没有环境和教育剥夺以及原发性情绪障碍,人出现阅读、书写、计算、拼写等特殊学习技能获得障碍的一组综合症。
(3)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又称儿童多动症,是儿童心理行为疾病中常见的一种问题。
主要特征是明显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持续时间短暂,多动和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或品行障碍。
(4)儿童抑郁症:儿童抑郁症是指发生在儿童时期持续的心境不愉快,以抑郁情绪为主要特征。
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报告,儿童和青少年的抑郁症分别达到2.5%和8.3%。
患儿表现为对游戏没兴趣,食欲下降,睡眠减少,哭泣,退缩,活动减少。
患儿还可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能力下降:自我评价低,记忆力减退,自责自罪,对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不感兴趣,容易激动,有时出现自杀念头或自杀行为。
(5)品行障碍:主要表现为持久的、严重的违纪行为,在较大儿童中很常见,如逃学、偷窃、破坏公物和攻击行为。
(6)儿童恐惧症:恐惧情绪是儿童比较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几乎每个儿童在其心理发展的某个阶段都曾出现过恐惧反应。
儿童中最常见的是害怕动物、死亡、昆虫、黑暗、学校等。
(7)儿童强迫症:主要表现为反复地、不合理地担忧,不得不通过行为来抵消所担忧的危险以得到安心,有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两种类型,常伴有抑郁、焦虑。
(8)抽动症:指局限于身体某一部位的一组肌肉或两组肌肉出现抽动。
表现为眨眼、挤眉、皱额、咂嘴、伸脖、摇头、咬唇或模仿怪相等,并可伴发其他行为障碍,多见于5岁以上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6岁以下儿童常见的 心理行为问题表现及处理
1、儿童退缩行为
1)主要表现:胆小、畏缩、孤僻,不愿 到陌生环境中去,不愿和其他儿童接 触等,4~7岁多,女孩多。
2)处理办法:关键是要逐步地、有意识 地让他们多接触外界环境,通过郊游 活动和增加户外活动等方式开拓视野; 安排一些需要依靠集体力量才能完成 的游戏和活动等,鼓励其新奇感和探 索性行为的建立。
2)发生原因:(1)部分是先有会阴部的刺激(如 外阴部的湿疹、炎症、蛲虫症,包茎引起包皮炎等) 致局部发痒而摩擦,尔后发展为习惯性动作;(2) 孤独无聊紧张常常成为诱因; (3)铅中毒;(4) 部分原因不明确。
3)处理办法:孩子出现此动作时转移其注意力,不 要在孩子面前流露出焦虑紧张情绪,更不要责骂或 惩罚孩子;同时寻找原因并及时治疗(如避免孩子 孤独无聊紧张,平时不穿紧身内裤和排铅)。
一、心理健康的相关问题
1、什么是健康及心理健康? 2、什么是心理? 3、如何判断心理是否正常? 4、心理健康的状态(即水平)如何?
1、什么是健康及心理健康?
WHO健康的定义:不仅仅是 没有躯体病,而是身体上、心理 (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均处于 完好状态。
心理上、社会适应上完好称 为心理健康。
2、什么是心理?
4、心理健康的状态(即水平)如何?
1)、心理健康, 2)、心理问题,任何人都有可能出现。 3)、心理障碍,儿童其发生率达10-20%。 4)、精神病,发生率仅仅1%。
二、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1、言语发展的特点 2、智力发展的特点 3、人格发展的特点
人一生的几个阶段
时期
年龄阶段
--------------------------------------
3)处理办法:对夜惊梦魔梦游者,适当安慰, 但不必当时即详问原因,让其重新入睡,频 繁发生者应该看心理医生
4、习惯性擦腿动作
1)具体表现:常常是将两腿骑于凳子等物体上摩擦
会阴部(外生殖器区域), 小儿作摩擦动作时两 颊泛红,两眼凝视,额部微出汗,呼唤不理。多发 生在入睡前或醒后和独自玩耍时。可见于1岁内, 多数在2岁以后发现,女孩多见。
3、学龄期(6—11岁) 常见心理行为问题或障碍
儿童多动症、学习困难、儿童抽动症、 儿童情绪障碍(儿童焦虑症、抑郁性神经 症、强迫症、恐怖症、癔症),品行障碍 (说谎、逃学、离家出走、偷窃、破坏公 共设施、攻击行为等)。
4、青春期(12—18岁)常见 心理行为问题或障碍
儿童情绪障碍(儿童焦虑症、抑郁性神 经症、强迫症、恐怖症、癔症),进食障碍 (神经性厌食和神经性贪食)、儿童抑郁症、 儿童精神分裂症、品行障碍。
2、发脾气
1)具体表现:儿童在要求未满足或受挫 折时出现大喊大叫,哭闹不止,就地打 滚,撕扯衣服头发,甚至用头撞墙或以 死来威胁父母。以幼儿期和学龄前期最 常见。
2)发生原因:与儿童的气质及所受的教 育有关,困难气质儿童及父母过度迁就 的儿童易于出现这种现象。
3)处理方法:首先父母等成人之间态度 要一致;耐心说服解释;劝说无效则采 取淡化的态度,暂时不理睬;其他行为 治疗方法。
3、睡眠障碍
1)常见形式:夜醒(不能连续地整夜睡眠 )、 夜惊(睡眠中突然出现的短暂性惊扰症状) 、 梦魔(作了内容恐怖的梦而引起的焦虑或恐 惧发作)和梦游(在睡眠中起床行走等)。
2)预防办法:(1)创造良好睡眠环境,(2) 培养良好睡眠习惯(如,让孩子独立睡觉, 不要一哭就抚拍等), (3)避免白天玩得 过于疲劳或睡眠太晚,(4)防止孩子过度紧 张焦虑、(5)白天少看有恐怖情景的书籍电 视剧等,(6)及时治疗身体疾病。
三、各个时期儿童的常见 心理行为 问题或 障碍
1、幼儿期(1—3岁)儿童 常见心理行为问题或障碍
退缩行为、发脾气、睡眠问题、 交叉擦腿动作等。
2、学龄前期(3—6岁)儿童 常见心理行为问题或障碍
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孤独症,口吃、 语音不清,吸吮手指、咬指甲或其他物 品、拔毛发、交叉擦腿动作等不良行为。
新生儿期
出生 ---- 28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婴儿期
1 月 ---- 1 岁
幼儿期
1 岁 ---- 3 岁
学龄前期
3 岁 ---- 6、7岁
学龄期
6、7 岁 ----11、12岁
青春期
大约12岁 ----17、18岁
成年期
18岁 ---- 死亡
---------------------------------------
① 认知过程: 感觉、知觉、记忆、 想象、思维
⑴ 心理过程 ② 情绪(情感)过程:
心理活动 ⑵ 个性心理
③ 意志过程:
① 个性倾向: 需要、动机、兴趣、 理想、信念、世界观
② 个性特征: 气质、性格、能力 (包括智力、社会适应技能)
3、如何判断心理是否正常?
认知、情绪(情感)、 意志、行为是否符合年龄、性 别、环境等。
3岁看大。
3、人格发展的特点 儿童气质分为容易抚育型、抚育困难型、
发动缓慢型和中间型。 人格又称个性,包括个性倾向和个性特征
(气质、性格和能力),是一个人在生物遗传 因素(气质)基础上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而形 成的,主要表现在内向外向、情绪稳定不稳定 及精神质大小等方面(艾森克个性测验)。
7岁看老。
1、言语发展的特点 1岁左右是最初单词阶段,用一个词代
表一个意思。2岁左右是词句语言阶段,可 掌握将近100-300个词。3岁能说简单句子并 合乎日常语法,发育好能说一些复合句, 看图讲故事、唱儿歌。5岁说话接近成人。
2、智力发展的特点 智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
思维力、想象力和精细动作协调力;或者包 括流体智力及晶体智力)是随着年龄增长逐 渐发育完善。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人 的智力的获得在17岁达到顶峰,其中50%是在 4岁以前获得的,30%是在4-8岁之间获得的, 最后的20%在8岁以后获得。
5、口吃
1)口吃的表现:说话时反复某词、不流畅,发 生言语节律性异常,有时伴继发性奋力动作; 并伴有人际交往不适应及情绪不良。多见于3 岁左右(2-8岁)
2)孩子口吃的主要原因:(1)模仿;(2)精 神紧张;(3)思维与语言发展不平衡;(4) 遗传;(5)铅中毒。
3)口吃的处理:主要是改善语言环境,医生可 采用心理行为治疗。彻底治疗口吃还必须先改 变急性子的毛病。严重者可以加用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