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学习者特征分析

合集下载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习者特征分析

发展认识论
• 在发生认识论的基础上,我国教育学家查有梁提出了发展认识 论。他把青年以上人的认识的形成也分为四个阶段: – ①直觉运演阶段(15~18岁左右,相当于高级中学时期) 这一阶段的青少年已具备直觉思维能力,这是发展创造性 思维的第一步。其特点是整体的,跳跃的,猜测的,非逻辑的。 – ②结构运演阶段(18~22岁左右,相当于大学时期) 在这一阶段发展智力,关键是要重视学科知识结构。要求学 生能对所学专业,学科有完整的理解。
第三章 学习者特征分析
第一节 学习者智力因素分析
二、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分析
1. 认知结构
所谓认知结构,就是指学生现有知识的 数量、清晰度和组织结构,它是由学生能 回想起来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 成的。
第三章 学习者特征分析
第一节 学习者智力因素分析
二、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分析 2. 认知结构变量
空气
氧气
进入
形成
植物结构
存储于
构成 碳水化合物
形成
食物
所用
植物
动物
高中生关于光合作用的概念图
概念图
• 概念图即指以图解的方式,直观地、结构化地描述 两个或多个概念之间关系的一种图。这里所指的 “关系”包括概念之间可能有的学科逻辑关系、心 理层级关系或它们之间的某些意义联系。
概念图
• 概念地图的教学功能 • (1)支持有意义学习的工具 • (2)问题解决工具 • (3)超文本设计工具 • (4)交流协作/合作工具 • (5)思维创造工具 • (6)反思与评价工具 • (7)学习工具 • (8)教学计划工具 • (9)知识管理工具 • (10)思维导图工具
第三章 学习者特征分析
第一节 学习者智力因素分析

学习者特征分析教案(同名24532)

学习者特征分析教案(同名24532)

一、教学目标:1、概述:本章内容是何克抗编著的《教学系统设计》中第三章的内容,主要是探索分析学习者有哪些特征以及运用何种方法分析学习者特征。

2、知识技能目标:①能够列举学习者的特征②能够列举各种学习者特征分析的方法③能够自己解释成人学习者特点以及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的特征④能够对照本章内容中学习者特征分析的种类和方法对自己和本版学习者进行分析,呈现分析内容3、情感态度目标:①能够通过对自己的特征分析以及学习风格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②分析本班学生的学习特征对本班学生有个良好的建议,进行教学二、学习者特征分析:1、知识基础:本班学生都曾经学习过或者接触过《教学系统设计》这本书,对本章内容不陌生,并且在学习《学习科学与技术》这门课中也对本章内容进行过研究,所以学习本章内容应该可以说是轻车熟路。

2、学习者学习动机分析:本班学生学习氛围比较好,都不甘落后于别人,争抢好胜。

3、学习风格分析:通过对本班学生问卷调查:在感知觉通道上,本班75%的学生是混合型的学习者,12.5%的学生是动觉型学习者,7.5%是听觉型学习者,5%是视觉型学习者。

这就要求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到视觉,听觉以及动觉的刺激。

认知风格,场独立型占比例67.5%,场依存型占比例32.5%。

三、学习环境:多媒体教室,课本知识,网络资源,ppt课件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同学们都知道人的三大本能吧,吃、睡、爱或者说叫性,这三大本能是人与生俱来的,我们常开玩笑人的第四大本能—八卦;其实就是我们好奇心作怪,所以我们喜欢偷窥别人的内心到底在想什么;或者想了解自己是什么的人。

听用一个类似笑话的本能问题来引发学生兴趣今天我就给大家先来展示一个心理性格测试,你的软肋在哪里?偶然在路边捡到一千元钱,又找不到失主。

正好你想去买一件很需要的大衣,但是钱不够;如果去买一双不急用的运动鞋,则又多了数百元,你会怎么做?A自己添些钱把大衣买回来B买运动鞋再去看屏幕,自己进行测试用性格小测试继续提高学生的兴趣,刚开始就要抓住学生的眼睛。

远程研修学习者特征分析及研修建议

远程研修学习者特征分析及研修建议

远程研修学 习者特征分析及研修建议
辛允 东
( 济宁学院教 育 系,山 东曲阜 2 7 3 1 5 5 )
摘要 :几年 来 ,我 国中小学的远程研修 的成功举办 ,为提 高广 大中小学教 师的教 学能力和水平做 出了 举足轻重 的贡 献,这期 间也 出现 了一 些不容 忽视 的 问题 ,究其原 因,主要是对远程研修 者的学 习特征分析
远程研修概述
为深入推进 基础 教育新课程 改革 , 提 高广大 教 师实施 新课程 的能 力与水平 ,教育部于 2 0 0 6 年 发 了《 关于 实施 中小学教师新课程 国家级远程培训项
Hale Waihona Puke 这 一规 模宏大 的教 育信 息化工 程虽 然 已经 取 得了 良好 的社会效益 , 但也 出现 了一些不容忽视 的
备培 训 内容 ,以 网络 为 主 要 手 段 ,学 员 在 线 学 习 过
硬件条件,包括 电脑和 网络 实施 。有的家 中没有 电
脑 ,没条件参加研修;有的有了电脑 却没有 网络 , 不能研修 。 2 .自身 的学习基础 、原有经 验各不 相 同。参 加研修 的中小学教师的个人条件情况 复杂 , 年龄有 差别 、自身素养也有所不 同。特 别是年龄 大的教师 没有接触过 网络知识 ,不会上网;或有的教师不会
不够 充分。针 对 中小学远程研修者这 一特 殊群体 ,试从原有 经验特征 、学习动机特征 、支持性特征 、学习
风格特征 四个维度组建模型 ,来分析远程研修 学 习者特征 ,并且针 对这些特征 维度 ,有针对性地提 出了研
修建议 。
关键 词 :远程研修 ;学习者特征 ;模型 ;建议 中国分类 号 :G2 2 0 . 7 文献标识码 :A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考试重点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考试重点

第一章概论1.教学系统设计的含义、特征、学科性质、应用层次(知道)含义: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

特征:(1)教学系统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研究、探索教与学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本质联系,并在设计中综合考虑和协调它们的关系,使各要素有机结合以完成教学系统的功能。

(2)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对象是不同层次的学与教的系统。

(3)教学系统设计的目的是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基础理论的原理和方法转换成教学实际问题的方案,学科性质:a、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

b、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方法论性质的学科。

c、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设计理论学科。

d、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规定性理论科学。

应用层次:a、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

b、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

c、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

2.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知道)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教学理论与教学设计,系统方法与教学设计,传播理论与教学设计3.几种主要的教学设计理论要点(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型、ET、CDT)(知道)P15加涅:核心思想是“为学习设计教学”的主。

他认为教学必需考虑影响学习的全部因素,即学习的条件。

学习的发生同时以来外部条件和部条件。

学习结果分为五类型: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

ET:瑞格鲁斯的细化理论。

他认为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就是“教学科学”;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是规定性的教学理论。

他把教学理论变量分为:教学条件、教学策略(分为:)和教学结果CDT:梅瑞尔的成分显示理论。

认为知识由行为水平和容类型构成了两维分类。

它的行为维度是记忆、运用和发现;容维度是事实、概念、过程和原理。

4.具有代表性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肯普模式、史密斯——雷根模式)(知道)肯普模式:四个要素: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者特质与学习方法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者特质与学习方法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者特质与学习方法在教育心理学中,学习者的特质和学习方法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通过深入了解学习者的个性、认知能力、情绪状态以及学习方法的选择和应用,教育者可以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发展。

本文将从学习者的特质和学习方法两个方面展开讨论,以探究教育心理学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一、学习者的特质学习者的特质包括但不限于认知风格、学习动机、情绪状态和自我概念等方面。

认知风格指的是个体在获取、处理和理解信息时所倾向的方式,主要包括感觉型和直觉型两种类型。

感觉型学习者偏好具体、实际的学习方式,而直觉型学习者则更喜欢抽象、理论化的学习方式。

了解学习者的认知风格有助于教育者根据学生的特点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学习动机也是影响学习者学习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

学习者的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类。

内在动机指的是学习者自身内在的兴趣、好奇心和自我实现的需求驱使下进行学习,而外在动机则是来自外界的奖励、惩罚或其他激励因素。

教育者应该通过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使其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除了认知和情感方面的特质外,学习者的自我概念也对其学习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包括自我效能感、自我概念的稳定性和一致性等方面。

具有良好自我概念的学习者更有可能面对挑战和困难,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二、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选择和应用的具体策略和技巧。

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科内容,学习者可以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归纳法、演绎法、记忆法、联想法等。

其中,元认知策略尤为重要,它包括监控学习过程、调节学习策略和评估学习效果等方面。

通过培养学习者的元认知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此外,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也是当前教育中越来越重要的学习方法。

合作学习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育培训个性化教学与评估体系构建方案

教育培训个性化教学与评估体系构建方案

教育培训个性化教学与评估体系构建方案第一章引言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3)第二章个性化教学理论概述 (3)2.1 个性化教学的概念 (3)2.2 个性化教学的发展历程 (3)2.3 个性化教学的理论基础 (4)第三章个性化教学实施策略 (4)3.1 个性化教学的设计原则 (4)3.2 个性化教学的方法与技术 (5)3.3 个性化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5)第四章学习者特征分析 (6)4.1 学习者个体差异分析 (6)4.2 学习者需求分析 (6)4.3 学习者性格与兴趣分析 (7)第五章教学评估体系构建 (7)5.1 教学评估体系的理论基础 (7)5.2 教学评估体系的设计原则 (7)5.3 教学评估体系的内容与结构 (8)第六章个性化教学评估方法 (8)6.1 个性化教学评估方法的分类 (8)6.1.1 定性评估方法 (8)6.1.2 定量评估方法 (8)6.1.3 综合评估方法 (9)6.2 个性化教学评估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9)6.2.1 教学目标 (9)6.2.2 教学内容 (9)6.2.3 教学对象 (9)6.2.4 教学环境 (9)6.3 个性化教学评估方法的实施与优化 (9)6.3.1 实施步骤 (9)6.3.2 优化策略 (9)第七章个性化教学评估体系实施策略 (10)7.1 教师评估策略 (10)7.2 学生评估策略 (10)7.3 教学过程评估策略 (10)第八章个性化教学与评估体系案例研究 (11)8.1 国内外个性化教学与评估体系案例概述 (11)8.2 个性化教学与评估体系案例分析与启示 (11)第九章个性化教学与评估体系的实施难点与对策 (12)9.1 个性化教学实施难点分析 (12)9.1.1 教师观念转变难 (12)9.1.2 教学资源分配不均 (12)9.1.3 学生个性化需求难以满足 (12)9.1.4 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12)9.2 个性化教学评估体系实施难点分析 (12)9.2.1 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困难 (12)9.2.2 评估方法与工具选择困难 (13)9.2.3 评估结果应用不足 (13)9.3 对策与建议 (13)9.3.1 加强教师培训与观念转变 (13)9.3.2 优化教学资源配置 (13)9.3.3 关注学生个性化需求 (13)9.3.4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13)9.3.5 提高评估结果应用 (13)第十章总结与展望 (13)10.1 研究总结 (13)10.2 研究局限 (14)10.3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14)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个性化教育逐渐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

2. 学习者特征分析

2. 学习者特征分析
曲阜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
上图中的小婴儿还没有建立客体永久性。实验开始时,给婴儿 呈现一个玩具小象,当他对这个玩具正感兴趣时,用纸板把玩 具挡住,他就不再关心这个玩具了。
曲阜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
年龄稍大的儿童则不同,当处于类似的实验情景时, 儿童能够爬过遮挡用的帷幕,寻找他所感兴趣的玩 具。
曲阜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
对于课堂表现好的同学,给予 口头表扬。
自然的结果 积极的结果 公平
曲阜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
讲一讲有关你学生学习动机的故事吧!
曲阜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
曲阜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
讲一讲你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故事吧!
曲阜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
一、学习风格的内涵
被广为接受的是Keefe的界定:是学习者特有的认知、 情感和心理行为方式,是反映学习者如何知觉,如 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作出相应反应的相对稳定 的学习方式。
场依存型者较易于接受别人的暗示,他们学习的努力 程度往往受外来因素的影响;而场独立型者在内在动 机作用下学习,时常会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
一般说来,场依存性者对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更感兴 趣;而场独立性者在数学与自然科学方面更擅长。
曲阜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
(2)深思型和冲动型
卡根等人(Kagan, 1966)曾对认知速度进行过 深入研究。卡根在对儿童的分类风格进行研究 时发现,一些儿童反应得很快,而另一些儿童 并不急于反应,会用更多的时间思考。
三天后在自己的家中,皮亚杰发现3岁的小姑娘似乎照着那1岁多小 男孩的模样,重复地跌倒了几次,但她没有因跌倒而愤怒啼哭,而是 咯咯发笑,以一种愉快的心境亲身体验着她在三天前所见过的"游戏" 的乐趣。皮亚杰指出,三天前那个小男孩跌倒的动作显然早已经内化 于女儿的头脑中去了。

数学教育中的学习者特点与个体差异

数学教育中的学习者特点与个体差异

数学教育中的学习者特点与个体差异在数学教育中,学习者的特点和个体差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了解学习者的特点和个体差异,有助于教育者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策略,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数学教育中学习者的特点和个体差异,以及如何针对这些差异进行教学。

一、学习者的特点1. 学习风格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偏好和特点。

根据学习风格的不同,可以将学习者分为视觉型、听觉型和动觉型等不同类型。

视觉型学习者喜欢通过图表、图片等视觉方式进行学习;听觉型学习者则通过听觉渠道获取信息;动觉型学习者则更加注重实践和体验。

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可以帮助教育者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提高学习效果。

2. 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衡量学习者数学能力的重要标准。

数学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空间思维等多个方面。

有些学习者天生对数学思维比较敏感,容易理解抽象概念,运用逻辑推理;而有些学习者则需要更多的练习和指导来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了解学习者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帮助学习者克服困难,提高数学水平。

3. 数学兴趣与动机学习者的数学兴趣和动机对其学习成效有着重要影响。

兴趣是学习者主动参与学习的内在动力,可以增强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满意度。

而动机是学习者行动的动力,它可以促使学习者制定目标并付诸行动。

教育者需要激发学习者的数学兴趣,培养他们对数学的热爱,并通过适当的激励方法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推动学习者积极投入数学学习。

二、学习者的个体差异1. 学习能力差异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有的学习者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够快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而有的学习者学习能力相对较弱,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消化和吸收知识。

教育者需要根据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差异,灵活调整教学节奏和方式,确保每个学习者都能够在适合的环境中学习。

2. 学习风格差异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存在差异,有的学习者更适应听觉教学法,有的学习者则更适应视觉或实践教学法。

教学系统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

第一章第一节教学系统设计概述1.教学系统设计的定义:迪克和凯瑞:用系统方法描述教学、分析、设计、开发、评价和修改的全过程(系统、系统方法)。

该模式划分为三个模块。

史密斯雷根: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原理转换成对教学材料、教学活动、信息资源和教学评价的系统化和反思性过程。

(理论基础)乌美娜: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化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教学系统设计(名词解释)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

(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2.教学系统设计的历史(了解)①构想:1899年全美心理学协会上,杜威提出建立一门连接学习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桥梁学科”②实践:二战、工业革命。

③理论形成:布卢姆、加涅等(50、60年代)④学科建立:系统科学的引入3.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范围:军队、工业、公司培训领域、职业教育领域、学校教育、远程教育、全民社会教育教学系统设计最早萌芽于军队和工业!4.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层次: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Classroom-focus;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Product-focus ;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System-focus5.教学系统设计的学科性质: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学科/方法论性质的学科/ 设计理论学科/定性理论学科第二节教学系统设计过程(一)过程模式1、迪克和凯里模式(以行为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模式)2、肯普模式(第一代教学系统设计的代表模式)3、史密斯-雷根模式(第二代教学设计)史密斯-雷根模式(第二代教学设计)与第一代相比特点:吸取加涅在“学习者特征分析”环节中注意对学习者内部心理过程进行认知分析的优点,进一步考虑认知学习理论对教学组织内容的重要影响。

何克抗主编的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修订版

何克抗主编的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修订版

何克抗主编的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一、名词解释: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2、教学系统:按照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我们把为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功能的各种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看成教育系统或教学系统。

3、教学系统的基本层次:机构层次的系统、管理层次的系统、教学层次的系统、学习层次的系统。

4、系统方法:运用系统论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它侧重于系统的整体性分析,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去发现系统的规律性,从而指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和方法。

系统分析技术、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案选择技术、解决问题的策略优化技术以及评价调控技术等子技术构成了系统方法的体系和结构。

5、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6、细化理论:一个目标、两个过程、四个环节、七条策略。

7、成分显示理论:8、ITT:9、教学处方理论:六个基本概念、一个理论框架、三条基本原理、两个关于教学设计的知识库。

10、肯普模式:11、史密斯—雷根模式:二、思考题:1、有人认为“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二者研究对象相同,是性质上的低层次重复和名词概念间的混同与歧义”,你对此观点有何看法。

答: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在研究对象、理论基础、学科层次上都有所区别:研究对象: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教学的本质与教学的一般规律;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是用系统方法对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习者特征分析
1 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分析 网络环境中的学习者更容易个性张扬 学习者在网络中更容易结成团体,但从众和服从权威的心理在削弱 学习者在网络中的扮演意识强烈 学习者在网络中认知策略发生了变化 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在网络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完善 学习目标多样化 学习类型和思维类型多样化
第三章 学习者特征分析
Adjust the spacing to adapt to Chinese typesetting
学习者起点能力分析


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风格分析

成人学习者的特点

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习者特征分析实例
第三章 学习者特征分析
3.1 学习者起点能力分析
学习者的认知能力水平、初始知识和能力、对所学内容的学习动机和态度、学习风格等特征对教学系统设计有重要影响。 学习者的认知能力特征分析 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分析 学习者特定的知识和能力基础特征分析
3
3.2.3 学习风格分析
3.3 成人学习者的特点
成人学习者的特点是:更重要的教育目的在于确认成就感、寻找工作的意义以及从负担的社会责任中追求自我存在的意义;学习方式取向是问题解决中心、生活中心。见P71表3-2
01
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分析
02
网络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者起始能力分析
03
学习风格特征及其网络学习环境的适应性
3.4.2 网络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者起始能力分析
有多种多样的学习起点
学习者对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掌握程度
学习者对计算机和网络的态度
01
02
03
3.4.3 学习风格特征及其网络学习环境的适应性 场独立型学习者有很强的认知灵活性,对超文本信息有很好的组织和分析能力,表现出对网络学习环境的较强的适应性。 学习着在接受外界信息对不同感知觉通道的偏好,所使用的学习材料的表征形式应有所差异,适应网上不同材料形式的学习。 3.5 学习者特征分析实例 见P75

003学习者特征分析(何克抗版本)

003学习者特征分析(何克抗版本)

2、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因素 ----ARCS模型 (P.67) A----注意力; R----关联性; C----自信心; S----满足感。
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因素 ----ARCS模型

(1)注意力 教师如何捕捉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设计做法: ①利用多媒体的视觉、听觉特效,来吸引学生的注 意力。 ②通过提问来吸引学生好奇心,让其积极思考和探 索。 ③通过教师的肢体动作、声音量大小来吸引学生的 注意力。
3、编制步骤(P.63最后一段)
(1)教师用层级分析法作一个学习内容分析图。 (2)依据对学生情况的一般了解,预估性的在分 析图上画一条起点线。 (3)把线下的知识、技能编写成测试题。 (4)通过测试,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 由此确定学习者的起点能力和教学的起点。
例:
3.2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风格分析
3.2.2
学习动机分析 (P.66)
1、学习动机概述 (1)什么是学习动机? 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种内部动 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主学习的一种需要。 (2)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 学习动机与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动机具有加强学习的作用。
1、什么是认知结构? (P.61第一段) 指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对各知识点之间 的关系等头脑组织结构。 2、了解学生认知结构的方法-----画概念图 这是欧美国家盛行的一种教学形式,是美国 康乃尔大学教授诺瓦克在20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
3.1.2
学生认知结构分析


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 机的因素----ARCS模型 (3)自信心 教师如何让学生知道成功是决定于自己的努力? 设计做法: ①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对学习成功产生正 向的期待。 ②多加鼓励,适时地提供一些正面、积极成功的机 会给学生。

第二章 分类阶元,第三章特征分析

第二章  分类阶元,第三章特征分析

二、基本阶元
种及其概念
林奈:种是由具有相似形态特征的个体组成, 同种个体永远保持同一类型。 要点:物种不变,形态是划分种的一个标准; 另一标准是杂交不育,即 生殖隔离。 达尔文:物种演变--种间连续--人为单元 物种不变--种界分明--客观存在 要点:进化论证明物种在变,变的物种在理论 上否定了自己的存在;而分类学又肯定 了物种的存在,存在的理论依据却是不 变。
烟青虫
棉铃虫
1
2
(二)、数值分类分析法
1、特征数值化
只有数值化后才能在计算机上进行数学运算。 根据特征的不同类型,数值化的编码也不同。 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类:
数值特征:体长、数量、比例、生理生化数值等 二态特征:“1、0”或“+、-”,“Nc”(缺项) 有序多态特征:刻点、刺等 无序多态特征:膜翅、鳞翅、半翅、缨翅等
四、种上阶元
2、科(family)
包括一个或一群有共同起源的属,同其他科有明 显的间断。一般有相似的生态学或生物学习性,分布 广泛,多为世界性的。
建立新科时必须提出一个模式属予以固定。命名 时在模式属的词干上加词尾-idae。如粉蝶科 Pieridae。模式属Pieris。有的科很大,又分为若干 亚科,其亚科的词尾一般为-inae;有的亚科又分为很 多族,其词尾是-ini。
三、种下阶元
2、生态型(ecotyps): 同一种内在体型、颜色和斑纹等方面有 显著的差异。 如:蛱蝶的春型和夏型;蚜虫的有翅、无 翅,飞虱的长翅、短翅型等;龟纹瓢虫的 二斑、四斑和隐斑型等;东亚飞蝗的群居 型与散居型等;棉铃虫、粘虫、尺蛾等幼 虫的斑纹、体色等变异。
三、种下阶元
3、宗或品种(race): 此术语用途广,不同领域其含义不尽 相同。 生态学中指在不同环境下分化而成的 种内不同表现型,称为生态宗 (ecological race)。多用于早期的分类 学和生态学文献。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第1篇: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设计模式教学系统设计的内涵:(课本P2—3)系统计划教学的过程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事件,而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加涅,1992)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步骤,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系统计划过程。

(肯普,1994)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资料、教学活动、信息资源和评价的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

(史密斯、雷根,1999)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乌美娜,1994)教学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而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何克抗,2021)创设和开发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技术教学是一门科学,而教学设计是建立在教学科学这一坚实基础上的技术,因而教学设计也可以被认为是科学型的技术。

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创设和开发促进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

(梅瑞尔,1996)一门设计科学教学设计是设计科学大家庭的一员,设计科学各成员的共同特征是用科学原理及应用来满足人的需要。

因此,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帕顿,1989)一门学科“教学设计是一门涉及理解与改进教学过程的学科。

任何设计活动的宗旨都是提出达到预期目的最优途径,因此,教学设计主要是关于提出最优教学方法的处方的一门学科,这些最优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发生预期的变化。

”(瑞格卢斯,1994)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教材观点: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各章知识点整理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各章知识点整理
14.辛普森(E.J.Simpson)在《动作技能领域教育目标分类》中将动作技能教学目标 分类,分为知觉,定势,指导下的反应,机制,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创 作。
15.基础教育改革提出的新三维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知识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实践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 和。能力是对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又叫做结果性目标。
是选择教材的依据 是评价教学结果的依据 指引学生努力的方向。 是实现教学效率的基础 4. 教学目标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4 / 15
5. 美国著名学习与教学心理学家加涅在《学习的条件与教学论》一书中,将人类 学习的结果分为五种类型: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心理动作技能,态度和认知 策略。
2 / 15
第一章 概述
1. 教学是为了使学生学习更有效而采取的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学习经历的过 程。
2. 教学具有以下特征: 科学性 艺术性 灵活性 发展性
3. 系统是指由若干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 机整体。
4. 教学系统是指为了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而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 媒介,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要素有机结合而形成的具有教学功能的整体。
8. 认知结构的特点 可利用性:已有知识对学习新知识的支持和促进 清晰性:对认知结构中的知识,概念,技能掌握的准确性。 稳固性:对认知结构中的知识,概念,技能掌握的稳定性。
9.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 动力。
10.内部动机是指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 不在活动之外,它不需要外界的诱因、惩罚来使行动指向目标,因为行动本身 就是一种动力。

学习者特征分析1

学习者特征分析1

第二节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风格分析
• 认知内驱力 – 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 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 的需要。这种内驱力,一般来说多半是从好奇的 倾向,如探究、操作、领会以及探索环境等有关 的心理倾向中派生出来的。 – 在有意义的学习中,认知内驱力是一种最重要和 最稳定的动机。这种动机指向学习任务本向(为 了获得知识),满足这种动机的奖励(知识的实 际获得)是由于学习本身提供的,因而也被称为 内部动机。
一、学习者的认知能力特征分析 认知发展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 (0-2岁)
前运演阶段 (2-7岁) 具体运演阶段 (7-11岁)
思维主要特征
通过感官来认识世界,初步的内化心理操作 。 智力与思维的萌芽阶段,主要是感觉和动作。
知觉的集中倾向性、不可逆性、不守恒、无传 递性、自我中心主义 具体性、可逆性、守恒性、传递性 思维水平有了质的变化,认知结构中已有了抽 象概念,而能进行逻辑推理,但是离不开具体 事物的支持。
教学起点的确定(从教的角度)
了解学习者对学习的关学科内容已具备的知识与技 能的基础。 了解学习者对目标技能已掌握的程度 了解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态度
如何分析?
根据内容分析来预测初始能力 • 根据预测来确定目标技能,如英语分班考 试 • 使用态度量表来确定学习态度

第三章
学习者特征分析
第二节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风格分析
• 附属内驱力
– 附属内驱力是指一俱为了保持长者(家长、教师等)的赞许 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 – 这种需要的产生需具有这样的三个条件:
• 学习者与长者在感情上具有依附性,长者是学习者所追随和效法的; • 学习者从长者方面所博得的赞许或认可中将获得一种派生的地位 (派生地位,不是由他本身的成就水平决定的,而是从他所自居和 效仿的某个人或某些人不断给予的赞许或认可中引申出来的); • 享受到这种派生地位乐趣的人会有意识地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长者的 标准和期望,借以获得并保持长者的赞许,这种赞许往往使一个人 的地位更确定、更巩固。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习者特征分析》
在有意义的学习中,认知内驱力是一种最重 要最稳定的动机。
b、自我提高内驱力
是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 相应地位的需要。
c、附属内驱力
附属内驱力是指一俱为了保持长者的赞许或 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
归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 个成分在成就动机中所占的比例通常因年龄、性 别、社会地位、种族起源以及人格结构等因素的 不同而有变化。
4、如何激发学习动机——ARCS模型 (1)注意力 (2)关联性 (3)自信心 (4)满足感
(5)学习动机培养与激发的一般原则 • 给学生以成功的满足和失败的挑战 • 保持学生合理的期待 • 坚持以内部动机作用为主,外部动机作用为辅 • 合理运用外部强化 • 教学与教育相结合
(三)学习风格分析 1、含义 Keefe:学习风格由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
启示
1、皮亚杰(J.Piaget)的认知发展阶段学说表明,学 习者的认识和思维发展过程都是从具体到抽象。
2、教学系统设计中应将具体的事物或概念作为认 识抽象事物的基础,引导学习者的思维向抽象的 逻辑思维发展。
(二)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分析
1、认知结构的含义 所谓认知结构,是指学生现有知识的数量、
清晰度和组织结构,它是由学生能回想起来的事 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的。
从儿童出生
前运算阶段
具体运算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
儿童期结束
1、感知运动阶段
(1)年龄:0~2岁 (2)主要思维特征
a、通过感观来认识世界,初步的内化心里操作 b、智力与思维的萌芽阶段 c、主要是感觉和动作
2、前运演阶段
(1)年龄:2~7岁 (2)主要思维特征
a、知觉的集中倾向性 b、不可逆性 c、自我中心主义 d、无传递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明确几个常用术语的涵义,并掌握学习者的起点能力分析、学习动机和学习风格分析、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了解成人学习者的特点,能分析学习者特征案例。

【重点难点】学习者起点能力分析,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风格分析。

【教学时数】6【教学方法或手段】讲授(多媒体教学)----------------------------------------------------------------------------------------------------------------------【学习目标】1.为什么要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2.教学中通常分析学习者的哪些特征?这些特征会对学习产生哪些影响?3.如何获取学习者特征的相关信息?如何分析学习者特征?4.成人学习者有哪些特点?5.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者会表现出哪些新的特征?针对这些新的特征,该如何组织基于网络的教学?【学习导言】事实上,尊重每一个人的多样性和特性是一个根本原则,这一原则应导致摒弃任何标准化的教学形式。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学习——内在的财富》---------------------------------------------------------------------------------------------------------------------- 【教学目标概述】本章共分5节,3.1节重点分析影响有效教学系统设计的学习者起点能力;3.2节侧重于介绍对教学产生重要影响的若干因素、学习者特征及特征分析的方法;3.3节主要分析成人学习者的特点;3.4节分析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者特征;3.5节给出部分学习者特征分析的实例,以供大家进一步了解教学设计实践中如何进行学习者特征的分析。

【教学内容】系统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有效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而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者具有的认知、情感、社会等特征都将对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产生影响。

因此,教学系统设计是否与学习者的特征相匹配,是决定教学系统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受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学习者个体之间既表现出一些共性、稳定性的特征,又表现出多样化的差异。

不同年龄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成熟水平不同,同一年龄段的学习者在认知结构、学习风格、学习动力等方面又会表现出诸多的差异性。

分析学习者特征时,既需要考虑学习者之间稳定、相似的特征,又要分析学习者之间变化的、差异性特征。

相似性特征的研究可以为集体化教学提供理论指导,差异性研究能够为个别化教学提供理论指导。

3.1学习者起点能力分析一般认为,为了能设计出对学习者最合适的教学,应尽可能了解学习者各方面的特征。

但在实践中不可能收集学习者的所有特征,因为这个过程可能很昂贵,也很费时。

另一方面,也并不是所有收集到的信息都是有用的或者说具有设计意义。

因此,在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时,重在了解那些对当前教学系统设计产生直接、重要影响的因素,一般包括学习者的认知能力(水平)、初始知识和能力、对所学内容的学习动机和态度、学习风格等,这些特征对提高教学系统的适用性和针对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3.1.1学习者的认知能力特征分析进行学习者认知能力分析,主要是了解学习者在不同的认知发展阶段所表现出的感知。

记忆、思维、想象等方面的特征。

瑞士著名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所提出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能够为分析学习者认知能力或认知发展水平提供一个清晰的框架。

1.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皮亚杰经过多年的观察研究发现,自出生到青少年的成长期间,个体的认知发展在连续中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

为此,他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前运演阶段、具体运演阶段、形式运演阶段。

由于后三个阶段与学校教育关系较密切,所以,在此主要介绍后三个阶段的主要内容。

(1)前运演阶段(Preoperational Stage)(2-7岁)这一阶段正值入学之前与入学之初,从教育角度看特别重要,因而对这一时期儿童认知发展所从事的研究最多。

所谓“前运演”是指儿童遇到问题时会运用思维,但思维方式常常是不符合逻辑的,其思维主要有以下特征。

①知觉的集中倾向性(Perceptual Cent ration):指前运演思维期的儿童在面对问题情境时,只凭知觉所及,集中注意于事物的单一维度或层面,忽略事物的其他维度或层面,缺乏守恒。

所谓守恒,是指物体某方面特征(如重量或体积)的变化将不因其另一方面特征(如形状)的改变而改变。

②不可逆性(irreversibility):不可逆性与可逆性是相对的两个概念。

可逆性是指考虑问题时可以从正面去想,也可以从反面去想;可以从原因去看结果,也可以从结果去分析原因。

因此,不可逆性即指儿童无法改变思维的方向,使之回到起点。

③自我中心主义(Egocentrism):皮亚杰用“自我中心主义”一词表达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特征。

其涵义并不带有“自私”的意思。

只是用以说明这一阶段的儿童在面对问题情境时,只会从自己的观点着眼,不会考虑别人的不同看法。

换句话说,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只能主观看世界,不能客观地予以分析。

在语言方面,这个阶段的儿童已经掌握了口头语言,头脑中有了事物的表象,而且能用词语代表头脑中的表象。

他们能进行初级的抽象,能理解和使用从具体经验中学得的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

(2)具体运演阶段(Concrete Operational Stage)(7-11岁)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已经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例如儿童已能进行如下简单的逻辑推演:如果A>B,B>c,则A>c,基本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

但这个阶段的儿童的思维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以及过去的经验,缺乏抽象性。

儿童进入具体运算阶段以后的最大收获是具有了心理操作能力。

儿童可以用这种心理操作能力去认识、表征和反映内、外部世界,使其认知活动更具深刻性、灵活性和广泛性。

例如,儿童能在心里自如地转换物体的空间排列方式;能找到物体间的某种—一对应的关系。

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已能解决许多问题,但其思维的抽象程度还很低,在面对某些数学问题、物理问题以及社会问题时,仍显得无能为力。

在语言方面,尽管这一阶段的儿童已能通过下定义的方式获得概念,但在获得和使用此类概念时需要实际经验或借助具体形象的支持。

(2)形式运演阶段(Formal Operational Stage)(11岁以上)这一阶段的儿童或青少年已完全具备进行以下思维的能力:假设——演绎思维,即不仅可以在逻辑上考虑现实的情境,而且能够根据可能的情境进行思维;抽象思维,即能运用符号进行思维;系统思维,即在解决问题时能够在心理上控制若干变量,同时还能考虑到其他几个变量。

在此阶段,认知趋于成熟的儿童逐渐摆脱了实际经验的支柱,能够理解并使用相互关联的抽象概念。

皮亚杰认为,在这一阶段的青少年,其思维的抽象性获得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可以在头脑中设想出许多可能的画面,尽管这些画面与其自身的经验相去甚远;他们开始思考许多诸如社会存在、公正真理及道德等抽象的社会问题。

除了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外,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的阶段性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儿童的认知具有不同的质的特点;二是各阶段之间并非跳跃性的改变,而是在连续中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三是在同一发展阶段内各种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是平衡的,即在不同的方面儿童所表现出的能力是和谐的、水平相当的;四是阶段间的顺序不能改变,任何个体都将按照固定的次序经历相同的发展阶段。

---------------------------------------------------------------------------------------------------------------------- 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演阶段、具体运演阶段、形式运演阶段。

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为分析学习者的认知能力水平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参照框架。

依据。

同的—知能力水平设计和实施教学是达到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 3.1.2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分析1.认知结构和认知结构变量(1)认知结构的含义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在他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中提出:当学习者把教学内容与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的时候,意义学习就发生了。

这一理论特别强调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对学习的影响,这一观点已被众多教育心理学工作者和教学工作者所认可。

那么什么是认知结构?所谓认知结构,就是指学生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结构,它是由学生能回想起来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的。

原有的认知结构是影响新的有意义学习与保持的关键因素,即有意义学习的发生与习得意义的保持效果都会受到学习者认知结构特征的影响。

(2)认知结构变量经过长期的实验研究和理论探索,奥苏贝尔发现在认知结构中有三方面的特性对于有意义学习的发生与保持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和最为直接的影响。

由于这三方面的特性因人而异,所以奥苏贝尔就把学习者认知结构的这三方面特性称之为三个认知结构变量。

第一个认知结构变量是指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即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是否存在可用来对新观念(即新概念、新命题、新知识)起固定、吸收作用的观念,这个起固定、吸收作用的原有观念必须在包容范围、概括性和抽象性等方面符合认知同化理论的要求。

第二个认知结构变量是指认知结构的“可分辨性”,即这个起固定、吸收作用的原有观念与当前所学新观念之间的异同点是否清晰可辨。

新;日观念之间的区别愈清楚;愈有利于有意义学习的发生与保持。

第三个认知结构变量是指认知结构的“稳固性”,即这个起固定、吸收作用的原有观念是否稳定、牢固。

原有观念愈稳固,也愈有利于有意义学习的发生与保持。

所谓确定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变量,就是要确定学习者认知结构的上述三方面的特性。

2.判断学习者认知结构的技术——概念图奥苏贝尔指出,认知结构的组织特征是分层次的。

在这个分层次的组织结构中,处于顶端的概念囊括性最大,越向底部,概念越具体。

根据奥苏贝尔的思想,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D·诺瓦克提出了一种判断学习者认知结构的技术,这种技术称为概念图。

所谓概念图就是一种知识结构的表现方式。

知识可被看作是由各种概念和这些概念所形成的各种关系(通常称为命题和原理),其组合形式是一种等级结构。

在诺瓦克看来,概念就是可感知的事件或物体的规律,它能够用某种符号加以命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