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空中交通管理办法MD-TM-2016-004

编号:MD-TM-2016-004

下发日期:2016年9月21日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

空中交通管理办法

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空中交通管理办法

(MD-TM-2016-004)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活动的管理,规范其空中交通管理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和《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理规则》,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依法在航路航线、进近(终端)和机场管制地带等民用航空使用空域范围内或者对以上空域内运行存在影响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活动的空中交通管理工作。

第三条民航局指导监督全国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空中交通管理工作,地区管理局负责本辖区内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空中交通服务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空管单位向其管制空域内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提供空中交通服务。

第四条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仅允许在隔离空域内飞行。

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在隔离空域内飞行,由组织单位和个人负责实施,并对其安全负责。多个主体同时在同一空域范围内开展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活动的,应当明确一个活动组织者,

并对隔离空域内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活动安全负责。

第二章评估管理

第五条在本办法第二条规定的民用航空使用空域范围内开展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飞行活动,除满足以下全部条件的情况外,应通过地区管理局评审:

(一)机场净空保护区以外;

(二)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最大起飞重量小于或等于7千克;

(三)在视距内飞行,且天气条件不影响持续可见无人驾驶航空器;

(四)在昼间飞行;

(五)飞行速度不大于120千米/小时;

(六)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符合适航管理相关要求;

(七)驾驶员符合相关资质要求;

(八)在进行飞行前驾驶员完成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的检查;

(九)不得对飞行活动以外的其他方面造成影响,包括地面人员、设施、环境安全和社会治安等。

(十)运营人应确保其飞行活动持续符合以上条件。

第六条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飞行活动需要评审时,由运营人会同空管单位提出使用空域,对空域内的运行安全进行评

估并形成评估报告。

地区管理局对评估报告进行审查或评审,出具结论意见。

第七条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在空域内运行应当符合国家和民航有关规定,经评估满足空域运行安全的要求。评估应当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一)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情况,包括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基本情况、国籍登记、适航证件(特殊适航证、标准适航证和特许飞行证等)、无线电台及使用频率情况;

(二)驾驶员、观测员的基本信息和执照情况;

(三)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运营人基本信息;

(四)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的飞行性能,包括:飞行速度、典型和最大爬升率、典型和最大下降率、典型和最大转弯率、其他有关性能数据(例如风、结冰、降水限制)、航空器最大续航能力、起飞和着陆要求;

(五)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活动计划,包括:飞行活动类型或目的、飞行规则(目视或仪表飞行)、操控方式(视距内或超视距,无线电视距内或超无线电视距等)、预定的飞行日期、起飞地点、降落地点、巡航速度、巡航高度、飞行路线和空域、飞行时间和次数;

(六)空管保障措施,包括:使用空域范围和时间、管制程序、间隔要求、协调通报程序、应急预案等;

(七)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的通信、导航和监视设备和

能力,包括: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与空管单位通信的设备和性能、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的指挥与控制链路及其性能参数和覆盖范围、驾驶员和观测员之间的通信设备和性能、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导航和监视设备及性能;

(八)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的感知与避让能力;

(九)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故障时的紧急程序,特别是:与空管单位的通信故障、指挥与控制链路故障、驾驶员与观测员之间的通信故障等情况;

(十)遥控站的数量和位置以及遥控站之间的移交程序;

(十一)其他有关任务、噪声、安保、业载、保险等方面的情况;

(十二)其他风险管控措施。

第八条按照本规定第六条需要进行评估的飞行活动,其使用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应当为遥控驾驶航空器系统,而非自主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并且能够按要求设置电子围栏。

第九条地区管理局应当组织相关部门对评估报告进行审查,对于复杂问题可以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和现场演示,并将审查或评审结论反馈给运营人和有关空管单位。

第三章空中交通服务

第十条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应当为其单独划设隔离空

域,明确水平范围、垂直范围和使用时段。可在民航使用空域内临时为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划设隔离空域。

飞行密集区、人口稠密区、重点地区、繁忙机场周边空域,原则上不划设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空域。

第十一条隔离空域由空管单位会同运营人划设。划设隔离空域应综合考虑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通信导航监视能力、航空器性能、应急程序等因素,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隔离空域边界原则上距其他航空器使用空域边界的水平距离不小于10公里;

(二)隔离空域上下限距其他航空器使用空域垂直距离8400米(含)以下不得小于600米,8400米以上不得小于1200米。

第十二条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在隔离空域内运行时,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应当遵守规定的程序和安全要求;

(二)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确保在所分配的隔离空域内飞行,并与水平边界保持5公里以上距离;

(三)防止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无意间从隔离空域脱离。

第十三条为了防止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和其它航空器活动相互穿越隔离空域边界,提高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行的安全性,需要采取下列安全措施:

(一)驾驶员应当持续监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

(二)当驾驶员发现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脱离隔离空域时,应向相关空管单位通报;

(三)空管单位发现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脱离隔离空域时,应当防止与其他航空器发生冲突,通知运营人采取相关措施,并向相关管制单位通报。

(四)空管单位应当同时向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和隔离空域附近运行的其他航空器提供服务;

(五)在空管单位和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之间应建立可靠的通信;

(六)空管单位应为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指挥与控制链路失效、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避让侵入的航空器等紧急事项设置相应的应急工作程序。

第十四条针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违规飞行影响日常运行的情况,空管单位应与机场、军航管制单位等建立通报协调关系,制定信息通报、评估处置和运行恢复的方案,保证安全,降低影响。

第四章无线电管理

第十五条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活动中使用无线电频率、无线电设备应当遵守国家无线电管理法规和规定,且不得对航空无线电频率造成有害干扰。

第十六条未经批准,不得在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上发射语音广播通信信号。

第十七条使用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应当遵守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无线电管制命令。

第五章附则

第十八条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飞行活动涉及多项评估或审批的,地区管理局应当统筹安排。

第十九条本管理办法自下发之日起开始施行,原《民用无人机空中交通管理办法》(MD-TM-2009-002)同时废止。

第二十条本管理办法使用的术语定义:

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没有机载驾驶员操作的民用航空器。

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指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及与其安全运行有关的组件,主要包括遥控站、数据链路等。

遥控驾驶航空器系统:由遥控驾驶航空器、相关的遥控站、所需的指挥与控制链路以及批准的型号设计规定的任何其他部件构成的系统。

遥控驾驶航空器:由遥控站操纵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遥控驾驶航空器是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亚类。

遥控站:遥控驾驶航空器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用于操纵遥控驾驶航空器的设备。

指挥与控制链路:遥控驾驶航空器和遥控站之间为飞行管理目的建立的数据链接。

自主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不允许驾驶员介入飞行管理的无人驾驶航空器。

电子围栏:是指为防止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飞入或者飞出特定区域,在相应电子地理范围中画出其区域边界,并配合飞行控制系统,保障区域安全的软硬件系统。

感知与避让:观察、发现、探测交通冲突或其他危险,并采取适当行动的能力。

运营人:是指从事或拟从事航空器运营的个人、组织或者企业。

驾驶员:由运营人指派对遥控驾驶航空器的运行负有必不可少职责并在飞行期间适时操纵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人。

观测员:由运营人指定的训练有素的人员,通过目视观测遥控驾驶航空器协助驾驶员安全实施飞行。

隔离空域:专门分配给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运行的空域,通过限制其他航空器的进入以规避碰撞风险。

非隔离空域: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与其他有人驾驶航空器同时运行的空域。

目视视距内:驾驶员或观测员与无人驾驶航空器保持直接目视视觉接触的运行方式。直接目视视觉接触的范围为:真高120米以下;距离不超过驾驶员或观测员视线范围或最大500米半径的范

围,两者中取较小值。

超目视视距:无人驾驶航空器在目视视距以外的运行方式。

无线电视距内:是指发射机和接收机在彼此的无线电覆盖范围之内能够直接进行通信,或者通过地面网络使远程发射机和接收机在无线电视距内,并且能在相应时间范围内完成通信传输的情况。

超无线电视距:是指发射机和接收机不在无线电视距之内的情况。因此所有卫星系统都是超无线电视距的,遥控站通过地面网络不能在相应时间范围与至少一个地面站完成通信传输的系统也都是超无线电视距的。

机场净空区:也称机场净空保护区域,是指为保护航空器起飞、飞行和降落安全,根据民用机场净空障碍物限制图要求划定的空间范围。

人口稠密区:是指城镇、村庄、繁忙道路或大型露天集会场所等区域。

重点地区:是指军事重地、核电站和行政中心等关乎国家安全的区域及周边,或地方政府临时划设的区域。

空中交通流量优化管理

空中交通流量优化管理 前言 随着民航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需要,目前全国范围内新建机场不断增多,航空器的数量日益庞大,这使得本来就受了很多限制的空域资源变得尤为紧俏。目前很多空中交通管制部门都在对所辖区的流量及空域进行评估和研究,但收效甚微。当研究出先进的动态排序算法并建立统一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后,这势必会加快空中航空器的运行效率以及提升对空域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 一、我国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交通流量的持续增长,国内很多机场的空管保障能力不断承受着飞行安全的压力。随着飞行量的增加,航班延误问题日益突出,主要原因就是流量控制和流量管理引发的相关影响因素。因为流量控制,航班在地面等待、空中盘旋、改变航路或航线、使用不经济的飞行高度等因素,使得旅客对航班服务的满意度大打折扣,也给航空公司和国家带来了较大的燃油损耗和经济损失。我国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专门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机构由于我国空管系统目前尚未建立起专门的流量管理系统,目前,我国空中交通流量方法是在实际工作中根据管制人员的估计进行临时的局部流量限制。由于理论的缺乏,以及经济、市场方面的因素,通过以上两种方

法对于解决飞行中的交通拥挤问题效果十分有限。这样往往造成其他管制中心工作的极大被动, 使空中交通秩序产生混乱, 因此有必要研究制定适用于当前形势的流量管理程序, 尽量降低目前因为流量限制对空中交通造成的影响。 2飞行流量存在着地区性 由于飞行流量形成时的偶然性,会造成流量的分布不均衡。某一空域内在某一时段飞行流量相对集中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对我国范围内的飞行流量进行分析,在北京—上海—广州之间的大三角地区集中了约70% 的流量,90% 的飞行流量集中在京广航路以东地区;航空基地的布局也与飞行流量的分布密切相关,较大基地的流量高峰期通常会影响周边机场的飞行流量。 3空域自由度 从理论上分析,空域自由度与流量集中程度成反比,即某一空域的自由度愈大,该空域内的交通流量可以更大程度的分流和疏散,缓解空中交通的拥挤和集中程度。在民用航空发展早期,因为地面缺乏有效的导航设备,空中航空器要进行定位只能利用罗盘和地标。随着科技的发展,利用无线电技术进行导航,在连接地面导航台的航线飞行成为保障飞行安全的可靠手段。无线电领航成为主要领航方法之一。随着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数字通信等不断发展,卫星导航得到了迅速发展,其具有全天候、覆盖广、多功能、多用途、高精度、使用简便等特点。空中飞机对地面导航系统的依赖性逐渐减少,无线电导航逐步被取代,而卫

警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 第4部分:固定翼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

I C S49.020 A94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 G A/T1411.4 2017 警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 第4部分:固定翼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 P o l i c e u n m a n n e da i r c r a f t s y s t e m s P a r t4:F i x e d-w i n g u n m a n n e da i r c r a f t s y s t e m 2017-08-27发布2017-08-27实施

前言 G A/T1411‘警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分为以下部分: 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 第2部分:无人直升机系统; 第3部分:多旋翼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 第4部分:固定翼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 本部分为G A/T1411的第4部分三 本部分按照G B/T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三 本部分由公安部装备财务局提出三 本部分由全国警用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 A C/T C561)归口三 本部分起草单位:公安部装备财务局二公安部警用航空管理办公室二公安部第一研究所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无人机系统工程研究所二公安部特种警用装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二深圳一电航空技术有限公司二国鹰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二广州长天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二深圳中翼特种装备制造有限公司三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石光明二胡建亭二孙非二张国勇二张志江二张显志二孙志坚二梁明亮二许旭三 本部分于2017年08月首次发布三

警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 第4部分:固定翼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 1范围 G A/T1411的本部分规定了固定翼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的术语和定义二分类和代号二技术要求二试验方法二检验规则二包装二运输及贮存三 本部分适用于固定翼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的研制二检验和订购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三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三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三 G B/T4208 2008外壳防护等级(I P代码) G B16796 2009安全防范报警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 G B/T17626.2 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 B/T17626.3 201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 J B150.8A 2009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第8部分:淋雨试验 G J B150.16A 2009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第16部分:振动试验 G J B150.18A 2009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第18部分:冲击试验 G J B4108 2000军用小型无人机系统部队试验规程 G J B5727 2006后勤装备高温低温湿热实验室试验方法 G J B6703 2009无人机测控系统通用要求 G A/T1411.1 2017警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三 3.1 固定翼无人驾驶航空器f i x e d-w i n g u n m a n n e da i r c r a f t 由固定机翼产生升力的无人驾驶航空器三 [G A/T1411.1 2017,定义3.3] 3.2 控制站c o n t r o l s t a t i o n 用于实现任务规划二链路控制二飞行控制二载荷控制二航迹显示二参数显示二图像显示和载荷信息显示以及记录和分发等功能的设备三 [G J B6703 2009,定义3.6]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

一、概念 1、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是当某区域空中交通流量超出或即将超出该区域空中交通 管制系统的可用能力时,预先采取适当措施,保证空中交通流量最佳地流入或通过相应的区 域。 2、空管系统的容量及表达式:就是空管系统能够处理的交通量, C=[N(T)/T] 。3、FMP理想网 络模型: FMP 可以描述为一个 ATC 系统的理想网络模型。该网络由 4 种元素构成: 机场:网络中“流” 的源头和汇聚点;航路:运输流所走的弧形路线;航路点:网络的节点, 航路在此相交、合并或者分离;扇区:一系列航路点和连续航路段的集合。 4、空中交通服务的概念: 空中交通服务是飞行情报服务、告警服务、空中交通咨询服务、空中交通管制服务(区域管制服务、 进近管制服务或机场管制服务)等不同含义名词的通称。二、填空1、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分为(战略) 流量管理、(预战术)流量管理、(战术)流量管理。 2、针对空中交通拥塞问题,传统的解决方法 可分(硬件设施建设)、(空中交通管制)和(空中交通服务) 3 大类,现代的解决方法可分为空中 (交通流量管理)、(空域管理)、(空中交通服务)。3、空中交通服务是(飞行情报服务)、 (告警服务)、(空中交通咨询服务)、(空中交通管制服务)等不同含义名词的通称。主要目的 是防止(航空器之间)、(航空器与障碍物之间 ) 发生碰撞,使空中交通活动保持(有序和高效)进行。4、流量管理的核心任务是(保证流 量与容量的平衡),防止出现(饱和)。 5、航空管制体制模式大体可分为()、()、()三种 模式。 6、空中交通服务安全管理大体可分为(安全水平监控)、(安全审查)、(安全评估)、 (加强安全的措施)几方面的工作。 7、空中交通服务系统容量管理可分为(容量评估)、(空 中交通管制容量和交通量的调节)、(空中交通管制容量的增强)、(灵活使用空域)几方面的 工作。 8、在(飞行前一天以上)时间完成的规划均称战略规划。在(飞行前一天)所完成 的规划称为前期策略规划,在(飞行当天)所采取的措施称为策略运行。9、航路容量的基 本定义是在航路入口点所允许的(最大飞机放行率)。10、空域容量的优化可以分为(宏观 层次)、(中观层次)、(微观层次)几个层次。 11、预测航空交通量的三种主要方法是(趋势 推断)、(计量经济关系(模型))和(市场及工业调查)。 三、简答(选 2)1、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分为哪三个阶段进行?各阶段的工作?答:(一)战 略规划:调配分析,提出预测,做出安排。(二)前期策略规划: 1 可以改变某些交通流向; 2 对低负荷航路协调; 3 商定策略措施; 4 向各有关方面公布和提供次日的空中交通流量管 理计划的细节。(三)策略运行: 1 执行协商一致的策略措施,特别是航空器地面延误所适 用的时段分配程序 2 监视空中交通情况变化,当出现长时间延误时,需要采取或者开始实施 补救措施。 3 当交通需求量超过或预计超过某一扇区或机场的容量时,主管的空中交通管制 单位应当通知主管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单位以及其他有关的空中交通管制单位,还应尽快将 预期的延误或者将要采取的限制措施,通知计划在受影响区域内飞行的机组和经营人。2、 趋势推断法的步骤?(一)标坐标(二)手绘曲线(三)将合适的曲线延伸到预测所需的未 来时期(四)确定趋势及曲线的数学表达式(五)用线性回归法确定曲线的系数,用最小二 乘法将误差缩小(六)计算未来的交通量 3 地面等待策略问题的原理、核心及表达式?答: 通过某种手段预先判别出某架飞机准时起飞后会在目的地机场降落前出现的延误,那么对该 飞机实施地面等待管制,将其起飞时间向后延迟一段适当的时间,使得该飞机到达目的地机 场后恰好能够准时降落,消除空中等待。核心:是将昂贵的空中等待“吸收”并转化为相比 之下廉价的地面等待,以达到费用最优化的目的。C(P 地面等待 )=Cg*t﹤ Ca*t=C(P 准时 起飞 )目标函数: minC(p)=Cg(p)+Ca(p)4 、现代空中交通管理的组成部分及各自功能?空中 交通管理包括空域管理、空中交通服务、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空中交通管理的功能为:考虑 空中及地面系统的运行能力以及经济上的需要,为用户提供空域利用上的最大效能;考虑飞 机装备的等级和运行目的的不同,灵活地组织不同用户之间分享空域;保证空中交通管理系 统的总效率;向用户提供从起飞到着陆的连续协调、有效服务和管制,确保安全;与国际上 协调一致,保证飞越国境顺利进行。空域管理是在既定的空域条件下,以时分共享空域的方

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准体系建设指引2017—2018年版

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2017—2018年版) 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作为信息时代高技术含量的产物,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应用,其产业发展正处于快速增长的爆发期。当前,我国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在全球市场占有较高份额,技术和制造能力位于世界先进水平前列,已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名片。 我国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主要应用于军用和非军用(民用、国家用)两个领域。军用领域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具备一定的技术储备,国家军用标准体系已初步建立。非军用领域,由于应用广泛,体积重量及技术构型差异大,分类和分级复杂,管理法规缺失,标准体系尚未建立,导致产品质量缺乏保证,技术要求难以统一,行业发展受限,影响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 因此,为提高非军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以下简称“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监管水平,规范行业发展、市场秩序和行业行为,提升行业竞争力和产品质量,引领技术创新和技术融合,打造高效产业链,需充分利用政府、社会、市场等各方的优势作用,发挥标准引领和规范新兴行业发展的作用,实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的协调发展,构建科学、有效、协调的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准体系,推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技术和行业的健康、有序、持续发展。为此,国家标准化管理委 — 1 —

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公安部、农业部、国家体育总局、国家能源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共同组织制定了《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依据《中国制造2025》(国发〔2015〕28号)、《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38号)和《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国质检标联〔2016〕106号)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切实发挥标准化工作对行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以满足市场需求、支撑政府监管为出发点,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保障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努力构建科学、有效、协调的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准体系。 (二)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引领发展。根据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管理部门多,应用范围广,分类和分级复杂等特点,加强顶层设计,分类施策,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标准体系,引领无人驾驶航空器行业有序发展。 多方参与、协同发展。充分利用政府、社会、市场等各方的优势作用,实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的协同发展,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驱动、协同推进的标准— 2 —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方法和程序研究 张进国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方法和程序研究张进国 发表时间:2020-01-07T14:57:36.573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19年11期作者:张进国 [导读] 随着空中交通流量增长,管制单位间的流量协调日益繁重,一方面空中交通拥挤,航空安全隐患突出;另一方面流量控制频繁,空域资源浪费,航班延误日趋严重。 张进国 民航新疆空中交通管理局-空管中心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 随着空中交通流量增长,管制单位间的流量协调日益繁重,一方面空中交通拥挤,航空安全隐患突出;另一方面流量控制频繁,空域资源浪费,航班延误日趋严重。特别在恶劣天气情况下,繁忙机场和已成为空中交通网络的主要“瓶颈”。同时,各航空公司都希望在繁机场争取最好的航班时刻,以实现企业的最大经济效益,导致机场日趋饱和、人满为患、拥挤不堪、应急能力薄弱。可见,目前的流量控制方法难以满足持续增长的空中交通需要。 。 关键词:空中交通管理;空中交通流量;尾随间隔方法 引言 2013年中国民航总营业额和货物、邮件运输量分别超过500亿吨和500万吨,达到新的水平。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状况,例如在一些空域和主要城市的机场都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空中交通拥挤问题,造成了大量航班延误,并因此对国民经济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和事故隐患。空中拥挤情况的发生主要是因为机场、空域、航路等容量超负荷,从而对进入的飞机产生限制,所造成的“瓶颈”所致。特别是在天气情况不好时,航班大量延误,这种现同时,随着中国民航事业的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航班流量会不断的增加,航班拥挤现象将越发的严重。因此,加强空中交通流量控制被提上议事日程,在这方面的研究也成为了民航发展的当务之急。 1空中交通管理基本概念 所谓流量控制,是指空中交通管制员根据本管制区运行情况以及相邻管制单位限制,向周围管制区发出或传递的限制指令,通常通过拉大航班进入本管制区时间间隔或空间间隔来实现。这种方法的最大问题是流程控制指令的形成往往是基于本地控制器和空中交通状况的经验,缺乏对全球空中交通状况的认识,其严重缺乏科学的决策。同时,航班的动态信息不能及时传递,在高峰流量时段,空中交通容易陷入无序状态。因此,现有流量控制的管理和方法易导致航班过多延误和等待、使用不经济的飞行高度层等多种负面影响[2]。总的来说,这种方法是一种基础的、广泛的、程度非常低的自动化管理方法,这些方法都迫使人们对中国当前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是一种从交通流运行管理的角度认识空中交通保障能力和交通流规划、组织和执行空中交通流的方法。实践证明,该管理方法是解决空域拥挤问题的有效方法。因此,有效的,系统性的空中交通量,交通管理已经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空中交通流量概述 流量管理措施是某种或某些流量管理方法和程序的具体应用。因此,根据运行实际情况及时、合理的采用某种或者某些流量管理方法或程序,才能制定出适合的流量管理措施以有效的解决容量超过流量的问题。 流量管理是一个动态管理和协调的过程。天气趋势的预报准确性是有一定概率的,还有些事件是突发的。因此,对于突发的事件,对于早前预期将发生但临近分析将不再发生的事件,相关流量管理人员应当及时的动态管理容量,分析流量,并根据容量和流量不平衡情况,及时调整流量管理方法和措施,当流量措施已不必要时还应当及时取消相关流量管理措施。 由于航班时刻的随机性等原因,提前流管理和航班前流管理无法保证各航线和大城市的航班秩序。此外,从各国交通流的发展历史来看,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先进的交通流管理和飞行前的交通流管理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中国的航空航线主要以大城市为中心。大城市的空中走廊与空中航线相连。各个方向的飞机都飞往同一个目的地,航空公司竞相利用黄金飞行时间,使飞行时间相对集中。 从而出现了飞行高峰期的拥挤现象。因此,我国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主要问题 就是终端区流量管理的问题,具体地说,就是北京、广州、沪杭甫、西安等大城 市地区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将使我国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 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流量管理的方法主要有总量控制地面等待程序(GDP),地面停止方法(GS)空中等待方法,最小起飞间隔方法,改航等。总量控制地面等待程序(GDP)常在繁忙机场或空域受恶劣天气、设备设施故障等情况影响,空中交通管制容量预计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大幅度减小,且这种容量的减少往往对一定时间内进入管制扇区的航空器数量有较为严格的限制,而对航空器间间隔要求不高或者管制单位本身也需要对间隔进行必要的调整(比如无论区域调配的间隔多合理,进近都需要调整间隔并排序),此时流量已经或者预计可能将大幅度超过空中交通管制单位能提供的容量,如不采取措施,航空器将在空中进行长时间等待时,常采用此种方法。地面停止方法常用于重要的天气事件或者航空器事故或事故征候使机场容量严重减小;防止航空器在空中长时间等待,防止扇区或者机场接近饱和水平;不可预见的情况,管制单位不能或部分不能提供空中交通服务;恶劣天气、军事活动或者突发灾难性事件航路不可用。当管制单位出现短期容流不平衡情况最小起飞间隔和改航也是一种有效的管制措施。 3 尾随间隔方法应用和程序 3.1 适用情况 航路或空域受恶劣天气、军事活动等情况影响,需要航班按照指定的间隔要求通过某个定位点、航路或者空域时,常采用此种方法。一般情况下,当要求的间隔值较大(通常认为30 至50 公里以上)才采用尾随间隔方法,尾随间隔方法还分为指定距离间隔(MIT)和指定时间间隔(MINIT)两种。如果指定间隔值较小,通常应该采用航路点容量来进行总量管理,使航班尽量均匀的通过限制点,因为管制单位本身也需要进行调配,此时如采用尾随间隔方法对航班起飞时刻进行严格限制,不仅会导致计算机辅助时隙分配时的频繁跳变,而且本身也没有必要[3]。 尾随间隔方法通常还可以同总量控制方法共同使用,首先使用总量来对航班进行控制使航班以一定的数量、较为均匀的间隔以及较大

空中交通管理系统

2015年中国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市场应用前景及2020年投资潜力研究报告 Report Description报告描述 本研究报告由华经视点公司领衔撰写。报告以行业为研究对象,基于行业的现状,行业运行数据,行业供需,行业竞争格局,重点企业经营分析,行业产业链进行分析,对市场的发展状况、供需状况、竞争格局、赢利水平、发展趋势等进行了分析,预测行业的发展前景和投资价值。在周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通过最深入的数据挖掘,从多个角度去评估企业市场地位,准确挖掘企业的成长性,为企业提供新的投资机会和可借鉴的操作模式,对欲在行业从事资本运作的经济实体等单位准确了解目前行业发展动态,把握企业定位和发展方向有重要参考价值。报告还对下游行业的发展进行了探讨,是企业、投资部门、研究机构准确了解目前中国市场发展动态,把握行业发展方向,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重要参考的依据。Report Directory报告目录 第一章空管系统行业概述 1.1 空管系统行业概念界定 1.1.1 空管系统行业定义 (1)空中交通管制的定义 (2)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的定义 1.1.2 空管系统行业发展历程 (1)信号灯时期 (2)程序管制系统时期 (3)雷达管制系统时期 (4)新航行系统时期 1.1.3 空管系统产品类别分析 1.2 空管系统行业数据来源及统计口径 1.2.1 行业统计部门和统计口径 1.2.2 行业主要统计方法介绍 1.2.3 行业涵盖数据种类介绍 1.3 空管系统行业产业链结构分析 1.4 空管系统行业上游运行情况分析 1.4.1 中国钢材市场运行情况 (1)钢材市场供需情况分析 1)产量规模分析 2)销量规模分析 3)产销率分析 4)进出口分析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实验报告

对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的认识 在之前的《空中交通管理基础》课程中,我们学到空中交通管理主要包括空中交通服务、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和空域管理三个方面。空中交通服务包括空中交通管制服务、飞行情报服务和告警服务。空中交通管制服务的任务是防止航空器与航空器相撞及在机动区内航空器与障碍物相撞,维护和加快空中交通的有序流动。飞行情报服务的任务是向飞行中的航空器提供有助于安全和高效地实施飞行的建议和情报。告警服务的任务是向有关组织发出需要搜寻援救航空器的通知,并根据需要协助该组织或协调该项工作的进行。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任务是在空中交通流量接近或达到空中交通管制可用能力时,适时地进行调整,保证空中交通量最佳地流入或通过相应区域,尽可能提高机场、空域可用容量的利用率。空域管理的任务是依据既定空域结构条件,实现对空域的充分利用,尽可能满足经营人对空域的需求。 随着我国民航事业迅猛的发展,航空器的数量不断增加,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在一年的某些时期内、在一个星期的某些时间内和在一天的某些小时内,某一空域、某一航线上飞机过于集中和拥挤或因气候等其他原因造成某一空域的空域管制中心的管制能力无法应付的局面,为此,往往通过流量控制的方式解决问题。随着国内飞行量的增加,因流量控制造成的航班延误量日益增加,流量管制原因和流量管理诱发的其他原因已成为造成航班延误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流量控制措施常常导致在起飞前的飞行延迟、飞行中的等待、使用不经济的飞行高度层、改变航线或改航、打乱班机时刻、给航空器经营人带来经济与燃油损耗、机场或候机楼的拥挤和旅客不满意等多种负面影响。因此,空中交通流量管理(A TFM)成为民航当前极为迫切的任务。 国际民航组织对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定义为:为有助于空中交通安全,有序和快捷的流通,以确保最大限度的利用空中交通管制服务的容量并符合有关空中交通服务当局公布的标准和容量而设置的服务。它的目的主要是为空中交通安全、有序和流量的加速提供服务,确保最大限度地利用A TC 容量,为飞机运营者提供及时、精确的信息以规划和实施一种经济的空中运输,以尽可能准确地预报飞行情报而减少延误。A TFM是ATM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民航运输量的不断攀升,空中交通流量日益增加,空中拥堵具有很高的必然性。通过对过去的工作分析,我国空中交通流量管理需要克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航班量迅速增加。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大陆民航的实际航班飞行量年均增长都在15%左右,再加上航班活动范围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以及一些沿海城市,进一步加大了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均衡流量和处理冲突的工作负荷。2、空域管理存在的问题。目前,中国大陆只

空中交通管理系统行业

空中交通管理系统行业 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完整的描述是通信、导航、监视与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简称CNS/ATM系统,其中通信、导航、监视(CNS)部分属于外围设施范畴,空中交通管理系统(ATM)是空管人员实际用于管理空中交通运输的信息处理系统。目前的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是由三层构成,即空域管理,空中交通流量、容量管理和空中交通控制。 词条目录 1 空中交通管理系统行业定义与分类 1.1 空中交通管理系统行业定义1.2 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类别分析 2 空中交通管理系统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3 空中交通管理系统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4 空中交通管理系统行业产业链分析 5 空中交通管理系统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6 国际空中交通管理系统行业知名企业 7 中国空中交通管理系统行业领先企业 8 中国空中交通管理系统行业五力竞争模型分析 8.1 中国空管系统行业现有企业竞争情况8.2 中国空管系统行业上游议价能力分析8.3 中国空管系统行业下游议价能力分析8.4 中国空管系统行业新进入者威胁分析8.5 中国空管系统行业替代品威胁分析 空中交通管理系统行业定义与分类空中交通管理系统行业定义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完整的描述是通信、导航、监视与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简称CNS/ATM系统,其中通信、导航、监视(CNS)部分属于外围设施范畴,空中交通管理系统(ATM)是空管人员实际用于管理空中交通运输的信息处理系统。目前的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是由三层构成,即空域管理,空中交通流量、容量管理和空

中交通控制。 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类别分析 1、按管制范围不同 (1)区域管制 飞行在行路上的航空器由区域管制中心负责提供空中交通管制服务。主要是飞行高度6000米以上的大范围内运行的航空器。 任务是根据飞行计划,批准飞机在其管制区内的飞行,保证飞行的间隔,然后把飞机移交到相邻空域,或把到达目的地的飞机移交给进近管制。依靠空地通信、地面通信和远程雷达设备来确定飞机的位置,按照规定的程序调度飞机,保持飞行的间隔和顺序。 (2)进近管制 主要负责飞机的离场进入航线和进近着陆。进近管制是塔台管制和航路管制的中间环节。进近管制要向航空器提供进近管制服务、飞行情报服务和防撞警告。依靠无线电通信和雷达设备来监控飞机。 下接机场管制区,上接航路管制区。部分重叠,一般范围大约在机场90公里半径之内,高度5000米以下。 (3)机场管制 由机场管制塔台提供。主要靠目视来管理飞机在机场上空和地面的运动。机场地面监视雷达。 范围:航空器在机场管制区的空中飞行;航空器的起飞和降落;航空器在机坪上的运动;防止飞机在运动中与地面车辆和地面障碍物碰撞。较大的机场塔台把任务分为两部分,分别由机场地面交通管制员和空中交通管制员负责。 2、按管制手段不同 (1)程序管制 主要的设备环境是地空通话设备。管制员在工作时,通过飞行员的位置报告分析、了解飞机见的位置关系,推断空中交通状况及变化趋势,同时向飞机发布放行许可,指挥飞机飞行。 飞行计划内容包括飞行航路、使用的导航台、预计飞越各点的时间、携带油量和备降机场等。

智能无人驾驶汽车计算机控制系统

智能无人驾驶汽车计算机控制系统 一、智能无人驾驶汽车计算机控制系统简介 1、智能无人驾驶简介 智能无人驾驶汽车是一个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多等级辅助驾驶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对车辆的操作实质上可视为对一个多输入、多输出、输入输出关系复杂多变、不确定多干扰源的复杂非线性系统的控制过程。驾驶员既要接受环境如通路、拥挤、方向、行人等的信息,还要感受汽车如车速、侧性偏移、横摆角速度等的信息,然后经过判断分析和决策,并与自己的驾驶经验相比较,确定出应该做的操纵动作,最后由身体、手、脚等来完成操纵车辆的动作。因此在整个驾驶过程中,驾驶员的人为因素占了很大的比重。一旦出现驾驶员长时间驾车、疲劳驾车、判断失误的情况,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二、系统的控制要求 (1)系统中心控制部件(单片机)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工作频率最高可达到25MHz,能保障系统的实时性。 (2)系统在软硬件方面均应采用抗干扰技术,包括光电隔离技术、电磁兼容性分析、数字滤波技术等。 (3)系统具有电源实时监控、欠压状态自动断电功能。 (4)系统具有故障自诊断功能。 (5)系统具有良好的人性化显示模块,可以将系统当前状态的重要参数(如智能车速度、电源电压)显示在LCD上。 (6)系统中汽车驱动力为500N时,汽车将在5秒内达到10m/s的最大速度。 一、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1、系统总体结构 整个系统主要由车模、模型车控制系统及辅助开发系统构成。 智能车系统的功能模块主要包括:控制核心模块、电源管理模块、路径识别模块、后轮

电机驱动模块、转向舵机控制模块、速度检测模块、电池监控模块、小车故障诊断模块、LCD 数据显示模块及调试辅助模块。每个模块都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为系统工作提供硬件实体,软件为系统提供各种算法。

浙江省无人驾驶航空器公共安全管理规定(2019)

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11号) 《浙江省无人驾驶航空器公共安全管理规定》已于2019年3月28日经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9年5月1日起施行。 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9年3月28日浙江省无人驾驶航空器公共安全管理规定 (2019年3月28日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 过) 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无人驾驶航空器安全管理,保障公共安全,维护社会秩序,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使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涉及的相关公共安全管理活动,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无人驾驶航空器,是指没有机载驾驶员操纵并自备飞行控制系统的无人机、飞艇、航空模型等,执行军事、海关、警察飞行任务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除外。 前款规定的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具体范围由省公安机关规定,并报省人民政府批

准。 第四条无人驾驶航空器公共安全管理,应当遵循安全规范、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落实生产者、经营者、所有者和使用者的责任。 无人驾驶航空器的生产、经营、使用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飞行管制部门的规定。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无人驾驶航空器公共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公共安全管理机制,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将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公安机关负责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公共安全管理,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相关无人驾驶航空器安全管理工作。 省公安机关会同飞行管制部门、省有关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和通报制度。 第六条无人驾驶航空器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按照章程建立健全行业规范和奖惩机制,提供无人驾驶航空器公共安全信息、技术等服务,引导和督促无人驾驶航空器生产者、经营者、所有者、使用者依法生产、经营、使用,宣传、普及安全知识。 无人驾驶航空器培训机构应当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并将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飞行安全知识纳入培训内容。 无人驾驶航空器行业协会、培训机构应当向公安、民用航空等部门提供协会成员、培训对象的有关信息。 第七条无人驾驶航空器依照国家规定实行实名登记管理制度。 公安机关协助民用航空主管部门实施无人驾驶航空器实名登记管理制度。民用

无人机驾驶员管理暂行规定

航拍遥控飞机航拍飞行器,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管理暂行规定 发布日期:2014-02-24 1、目的 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也称遥控驾驶航空器,以下简称 无人机)的生产和应用在国内外得到了蓬勃发展,其遥控驾驶人员的种类和数量也在快速增加。面对这样的情况,局方有必要在不妨碍民用无人机多元发展的前提下,加强对民用无人机驾驶人员的规范管理,促进民用无人机产业的健 康发展。 由于民用无人机在全球范围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国际民航组织已经开始为无人机及其相关系统制定标准和建议措施(SARPs)、空中航行服务程序(PANS)和指导材料的任务。这些标准和建议措施预计将在未来几年成熟,因此多个国家推出了临时性管理规定。鉴于此,本咨询通告也属于临时性管理规定,针对目前出现的无人机及其系统的驾驶员实施指导性管理,并将根据行业发展情况随时修订,最终目的是按照国际民航组织的标准建立我国完善的民用无人机驾驶员监管措施。 2、适用范围 本咨询通告用于民用无人机系统驾驶人员的资质管理。其涵盖范围包括但不限于: (1)无机载驾驶人员的航空器; (2)有机载驾驶人员的航空器,但该航空器可由地面人员或母机人员实施完全飞行控制。 3、法规解释 无论驾驶员是否位于地面或航空器上,无人机系统和驾驶员必须符合民航法规在相应章节中的要求。由于无人机系统中可能没有机载驾驶员,原有法规有关驾驶员部分章节已不能适用,本文件对相关内容进行说明。 4、定义 本咨询通告使用的术语定义: (1)无人驾驶航空器(UA: Unmanned Aircraft),是一架由遥控站管理(包括远程操纵或自主飞行)的航空器,也称遥控驾驶航空器(RPA:Remotely Piloted Aircraft)。 (2)无人机系统(UAS: Unmanned Aircraft System),也称无人驾驶航空器

智慧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及其运用

智慧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及其运用 发表时间:2018-06-04T17:09:06.54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9期作者:廉宇澄 [导读] 摘要:智慧型空中管理系统,主要是指运用信息技术对空间领域中专业航空器进行实时监管的一个全新系统,内部传感器具备较强的感应功能,将其放置于空管系统内,再采用当先最为先进的IT技术将其衔接成为一个整体,对空管进行全面的监管。 西南空管局管制中心 610202 摘要:智慧型空中管理系统,主要是指运用信息技术对空间领域中专业航空器进行实时监管的一个全新系统,内部传感器具备较强的感应功能,将其放置于空管系统内,再采用当先最为先进的IT技术将其衔接成为一个整体,对空管进行全面的监管。文中首先简要的讲述了智慧型空管系统的定义,其次对其系统框架构成进行分析,最后着重探究智慧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及其应用。 关键词: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框架;应用 1智慧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定义 智慧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中提出的智慧,主要是指利用信息网络技术赋予管理机械的人工智能,使其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进行判定,系统自身具备一定的智慧;空管的全名为空中交通管理(Air?Traffic?Management?,ATM),简单的说是对某一空域内出现的航空器进行系统管理,主要将其划分为空中交通管制(Air?Traffic?Control,ATC)、流量管理、空域管理等。空管作为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涉及到的范围十分宽泛,管理难度较大,是我国当前阶段重点关注的一个新兴项目。是否可以灵活高效的管理空中交通,作为保障我国空中交通安全性、也是民航空管工作质量与效率的根本因素。 2智慧型空管系统的大体框架 2.1感知层 感知层在整个管理系统中处于基础地位,支持所有环节运行的信息都是通过感知层进行搜集的。感知层在整体系统中起到一个检测作用,保证了空中交通能够有秩序的运行。该层主要通过传感器技术对管理中心、机场地面及航行路线等多处重要地点进行感应以达到快速发现可能性故障的目的。一般使用的传感器类型多为雷达、监控系统、监控摄像头、射频标签等等。在感知过程中,一旦出现故障就会引起一连串的系统反应现象,任何一处细小的故障都可能会导致空管处理系统的中断,危及航空器的安全。故在感知层应安装有监视自身运行状态的传感器。 2.2应用层 应用层包括网络基础层和服务层。网络基础层主要包含互联网、AFTN网、空中管理的局域网以及新一代的移动通信网络等等。这些基础网络均是为了实现空管系统的稳定运行而假设的网络通信基础设施。服务层则是通过联合监视数据,向空管人员直接反映空域情况的应用平台。其中包括交通服务、空中管理、流量监控等等。 2.3决策层 决策层主要是为了辅助管理人员对系统所提供的信息进行逻辑判断并作出决策的环节。该层通过系统的智能判断软件对所得数据作出分析,判断其是否对空中安全具有威胁性,然后将判断结果传递给输出端,帮助管理人员决策。 2.4网络层 网络层是对复杂空管信息进行融合的重要基础,通常采用空中交通管理局域网、Internet网与航空固定通信网等相关网络技术。正是对此类网络技术的充分应用,可为全新的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提供良好的互联互通支撑。 3智慧型空中管理的系统基础 3.1智慧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 3.1.1RFID技术 RFID即射频识别,具有非接触与自动识别等特点,利用射频信号对目标对象进行自动识别,同时获取信息和参数,整个识别过程可彻底摆脱人工干预。技术原理为:磁场中有标签进入以后,对射频信号进行接收,依靠感应电流所获能量对储存于芯片当中的信息实施发送,由解读器对信息进行读取与解码之后,传输至系统开始分析处理。 3.1.2无线传感器网络 该技术是对嵌入式计算机、分布式信息处理、传感器及无线通信等技术进行集成而得到的具有信息获取能力与分析处理能力的新技术。在系统不同环节布置传感器,实现对空域单元实际运行情况的动态监测,明确设备所处状态,并对获得的信息实施处理之后采取无线方法予以传输,以此确保管理部门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设备状态及空情数据。 3.2支撑的平台 智慧型空管系统得以建立的基础主要有服务平台和管理平台两种。服务平台主要是指对空中交通的服务;管理平台主要是对空中的飞行流量和整体空域安全进行管理的平台。详情如下。 3.2.1交通服务平台 该平台作用在于对航空器的起降与航行进行管理,以确保系统安全及飞行秩序为目标。其承担以下任务:避免飞机相撞;避免飞机滑行和其他物体、飞机与车辆等相撞;提升空域资源实际利用率。基于智慧空中交通管理系统,该平台致力于将以EUROCAT为基础,深入探究基于物联网的多源异构数据整合,旨在管制席位对交通态势施以实时显示,从而实现交通服务全覆盖。 3.2.2飞行流量及整体空域的管理平台 对飞行流量的管理一直是空管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所对应的管理平台主要目的是防止某段航空领域范围内出现交通拥挤,影响飞行器正常飞行的现象。其主要任务是在空中飞行流量达到一定高度之后既是对流量进行调整,引导飞行器进入空闲空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空中飞行的质量与速度,尽量提高航空领域的利用率。对整体空域的管理是一种根据空域的不同性质对航空资源进行合理划分的管理方式。其所对应的管理平台的目的是提高航空领域的安全性能,加强各机构之间的合作。 4智慧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应用 4.1对机场场面及飞行跑道进行科学管理 当前阶段,机场作为构建整个航天航空系统中关键的物质基础,所有的航空器的飞行出发点都是机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机场场面

[VIP专享]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管理暂行规定

咨询通告 中国民用航空局飞行标准司 编号:AC-61-FS-2013-20 下发日期:2013年11月18日 编制部门:FS 批准人:万向东 《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管理暂行规定》 1、目的 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也称遥控驾驶航空器,以下简称无人机)的生产和应用在国内外得到了蓬勃发展,其遥控驾驶人员的种类和数量也在快速增加。面对这样的情况,局方有必要在不妨碍民用无人机多元发展的前提下,加强对民用无人机驾驶人员的规范管理,促进民用无人机产业的健康发展。 由于民用无人机在全球范围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国际民航组织已经开始为无人机及其相关系统制定标准和建议措施(SARPs)、空中航行服务程序(PANS)和指导材料的任务。这些标准和建议措施预计将在未来几年成熟,因此多个国家推出了临时性管理规定。鉴于此,本咨询通告也属于临时性管理规定,针对目前出现的无人机及其系统的驾驶员实施指导性管理,并将根据行业发展情况随时修订,最终目的是按照国际民航组织的标准建立我国完善的民用无人机驾驶员监管措施。 2、适用范围 本咨询通告用于民用无人机系统驾驶人员的资质管理。其涵盖范围包括但不限于: (1)无机载驾驶人员的航空器; (2)有机载驾驶人员的航空器,但该航空器可由地面人员或母机人员实施完全飞行控制。 3、法规解释 无论驾驶员是否位于地面或航空器上,无人机系统和驾驶员必须符合民航法规在相应章节中的要求。由于无人机系统中可能没有机载驾驶员,原有法规有关驾驶员部分章节已不能适用,本文件对相关内容进行说明。 4、定义 本咨询通告使用的术语定义: (1)无人驾驶航空器(UA:Unmanned Aircraft),是一架由遥控站管理(包括远程操纵或自主飞行)的航空器,也称遥控驾驶航空器(RPA:Remotely Piloted Aircraft)。

ATA 46 空中交通信息管理系统【机务培训精品资源】

ATA 46 空中交通信息管理系统 空中交通和信息管理系统(ATIMS)是由通讯、导航、监管(CNS)和空中交通管理(ATM)组成,它是新一代空中导航系统(FANS)的发展方向。它代表着未来空中通讯管理的方向。 此系统可以通过甚高频数据通讯系统(VDR)、高频通讯系统(HFDR)、卫星通讯系统(SAT)让飞机与地面信息中心之间进行数据通讯。它的功能有: 通过数据传输连接(甚高频语音通讯系统备份)让飞行员获得交通管理 自动生成并向地面监管中心报告飞机情况 特定的飞机通讯使飞行更经济更高效,最终,由pre-FANS到FANS-A再到FANS-B。 当今,pre-FANS提供了AOC(航空公司运行控制)功能。它提供给机组和ACARS 等同的信息,如:航行人员通告(NOTAM),天气,风况;信息交换;航班延误,飞行报告,CFDS,AIDS的信息。 基本的AOC功能都是基本提供的,但各航空公司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定制。 在地面这些信息由不同的网络派送,如ARINC、SITA等其他的服务提供商。 207

空中交通和信息管理系统(ATIMS)的pre-FANS功能设置主要由空中交通服务组件(Air Traffic Sevices Unit,ATSU)完成. ATSU的主要功能有: 提供地面-空中之间连接的数据管理 机载数据管理 ATSU在pre-FANS中的作用: 空地通讯管理 AOC应用 208

ATSU的通讯设备包括: 卫星通讯系统(SATCOM) 甚高频数据无线电通信系统(VDR) 机组接口包括: ECAM MCDU 未来的设备会有: 209

旗开得胜数据通信显示组件(DCDU) “ATC MSG”按钮 机载外围设备: ATSU负责处理由机载计算机提供的通信数据的交换 ATSU在MCDU上的显示: 210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

一、概念1、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是当某区域空中交通流量超出或即将超出该区域空中交通管制系统的可用能力时,预先采取适当措施,保证空中交通流量最佳地流入或通过相应的区域。2、空管系统的容量及表达式:就是空管系统能够处理的交通量,C=[N(T)/T]。3、FMP 理想网络模型:FMP可以描述为一个ATC系统的理想网络模型。该网络由4种元素构成:机场:网络中“流”的源头和汇聚点;航路:运输流所走的弧形路线;航路点:网络的节点,航路在此相交、合并或者分离;扇区:一系列航路点和连续航路段的集合。4、空中交通服务的概念:空中交通服务是飞行情报服务、告警服务、空中交通咨询服务、空中交通管制服务(区域管制服务、进近管制服务或机场管制服务)等不同含义名词的通称。 二、填空1、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分为(战略)流量管理、(预战术)流量管理、(战术)流量管理。2、针对空中交通拥塞问题,传统的解决方法可分(硬件设施建设)、(空中交通管制)和(空中交通服务)3大类,现代的解决方法可分为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空域管理)、(空中交通服务)。3、空中交通服务是(飞行情报服务)、(告警服务)、(空中交通咨询服务)、(空中交通管制服务)等不同含义名词的通称。主要目的是防止(航空器之间)、(航空器与障碍物之间)发生碰撞,使空中交通活动保持(有序和高效)进行。4、流量管理的核心任务是(保证流量与容量的平衡),防止出现(饱和)。5、航空管制体制模式大体可分为()、()、()三种模式。6、空中交通服务安全管理大体可分为(安全水平监控)、(安全审查)、(安全评估)、(加强安全的措施)几方面的工作。7、空中交通服务系统容量管理可分为(容量评估)、(空中交通管制容量和交通量的调节)、(空中交通管制容量的增强)、(灵活使用空域)几方面的工作。8、在(飞行前一天以上)时间完成的规划均称战略规划。在(飞行前一天)所完成的规划称为前期策略规划,在(飞行当天)所采取的措施称为策略运行。9、航路容量的基本定义是在航路入口点所允许的(最大飞机放行率)。10、空域容量的优化可以分为(宏观层次)、(中观层次)、(微观层次)几个层次。11、预测航空交通量的三种主要方法是(趋势推断)、(计量经济关系(模型))和(市场及工业调查)。 三、简答(选2)1、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分为哪三个阶段进行?各阶段的工作?答:(一)战略规划:调配分析,提出预测,做出安排。(二)前期策略规划:1可以改变某些交通流向;2对低负荷航路协调;3商定策略措施;4向各有关方面公布和提供次日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计划的细节。(三)策略运行:1执行协商一致的策略措施,特别是航空器地面延误所适用的时段分配程序2监视空中交通情况变化,当出现长时间延误时,需要采取或者开始实施补救措施。3当交通需求量超过或预计超过某一扇区或机场的容量时,主管的空中交通管制单位应当通知主管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单位以及其他有关的空中交通管制单位,还应尽快将预期的延误或者将要采取的限制措施,通知计划在受影响区域内飞行的机组和经营人。 2、趋势推断法的步骤?(一)标坐标(二)手绘曲线(三)将合适的曲线延伸到预测所需的未来时期(四)确定趋势及曲线的数学表达式(五)用线性回归法确定曲线的系数,用最小二乘法将误差缩小(六)计算未来的交通量 3地面等待策略问题的原理、核心及表达式? 答:通过某种手段预先判别出某架飞机准时起飞后会在目的地机场降落前出现的延误,那么对该飞机实施地面等待管制,将其起飞时间向后延迟一段适当的时间,使得该飞机到达目的地机场后恰好能够准时降落,消除空中等待。核心:是将昂贵的空中等待“吸收”并转化为相比之下廉价的地面等待,以达到费用最优化的目的。C(P地面等待)=Cg*Δt﹤Ca*Δt=C(P 准时起飞)目标函数:minC(p)=Cg(p)+Ca(p) 4、现代空中交通管理的组成部分及各自功能? 空中交通管理包括空域管理、空中交通服务、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空中交通管理的功能为:考虑空中及地面系统的运行能力以及经济上的需要,为用户提供空域利用上的最大效能;考虑飞机装备的等级和运行目的的不同,灵活地组织不同用户之间分享空域;保证空中交通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