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平创作的《红楼梦》中《紫菱洲歌》的演唱风格

合集下载

87版《红楼梦》经典音乐赏析

87版《红楼梦》经典音乐赏析

据不完全统计,20多年过去,央视87版《红楼梦》已经在全国各省市电视台播出700次以上,每一次播出的收视率都排在前列。

而《红楼梦》的音乐和歌曲,也已经成为经典。

87版红楼梦歌曲演唱共有三人,为:陈力、叶矛和王洁实。

其中:序曲、引子、枉凝眉、葬花吟、紫菱洲歌、秋窗风雨夕、题帕三绝、晴雯歌、叹香菱、分骨肉这十首为陈力独唱。

而红豆曲是陈力和王洁实合唱的。

叶矛独唱聪明累和好了歌两首。

20年后,由谁来唱成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许多歌唱家都演唱过,但目前来看,陈力、郑绪岚和吴碧霞,应是其中佼佼者,因为不仅有她们对歌曲的完美演绎,还是她们各自颠沛流离如传奇般的人生故事,为本已一唱三叹的红楼梦组曲,增加了更多的唏嘘与感慨。

一、 王立平——泣血创作红楼梦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的王立平非常喜欢《红楼梦》,30多岁时就萌发了写一部《红楼梦》音乐的念头。

梦想的实现得归功于导演王扶林已故的妻子,她当时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做音乐编辑,一直想给王立平做一个音乐作品专辑。

在交往中,她透露王扶林正在筹拍《红楼梦》,王立平当即就表示“非常有兴趣”。

那是1982年,王立平刚过了41岁生日。

兴奋没多久,王立平就开始面临困惑。

“我很羡慕剧组里的编剧、导演、服装、道具,有什么样的人物,说什么话,讲什么样的故事,曹雪芹写得分明。

唯独音乐,翻遍《红楼梦》,没有一个音符!只有我要创作的音乐,是真正的无中生有。

”当时,他的感觉就是“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脑子一片空白。

王立平老师近照王立平在这之前,曾创作了《大海啊,故乡》《太阳岛上》《驼铃》《牧羊曲》《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等大批脍炙人口的歌曲,他不愿重复这些歌曲的风格。

“我是在尝试创造《红楼梦》音乐的风格,这种音乐具有中国民族音乐的风格。

”凭着这股动力,他夜以继日,一遍又一遍地钻研《红楼梦》,“本来想写成悲欢离合、大喜大悲的,但是,反复研究了一个个人物形象后,又定位为惆怅、悲伤的情感基调。

”他认为,音乐不是用来说故事的,而是引导人们在品味、体味、解味音乐的过程中,进入音乐的最高境界。

王立平《红楼梦》音乐的艺术风格及创作思想探讨

王立平《红楼梦》音乐的艺术风格及创作思想探讨

王立平《红楼梦》音乐的艺术风格及创作思想探讨作者:吕清来源:《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年第13期[摘要]文学巨作《红楼梦》是中国著名的四大名著之一,是清代著名小说家曹雪芹倾其所有精力与毕生经历的一部伟大小说,也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和艺术性的经典文学上的瑰宝,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而《红楼梦》这匹千里马在1987年被著名词曲作家王立平先生挖掘出了巨大的音乐价值,在电视剧《红楼梦》中创作的全剧音乐旋律优美、主题鲜明,将《红楼梦》这一名著的思想与情感重新演绎了出来,被认为是最精彩的红楼主体音乐,至今还被广大音乐爱好者传唱。

[关键词]王立平;作曲家;《红楼梦》;艺术特色;创作思想[中图分类号]1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13-0170-02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13.081 [本刊网址]http:∥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是无可取代的,所以不断地有艺术家通过创造各种艺术表演形式对其进行演绎,其中87版电视剧《红楼梦》就是著名作曲家王立平先生对传统文化的致敬,该音乐作品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个性,情深意切又优美动听,蕴含丰富的哲理和文化品位。

基于此,本文对王立平创作《红楼梦》音乐作品的艺术风格及创作思想进行探讨与研究。

一、王立平的作品简介与个人风格(一)作品简介王立平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与艺术家,既富音乐才华又饱读文学诗书。

多年来创作了大量的影视音乐作品,个人代表作主要有:纪录电影音乐《鸽子》、《潜海姑娘》等;故事片音乐《少林寺》、《香魂女》及《戴手铐的旅客》等;电视片音乐《太兴丰碑》、《生命科学探索》等;电视连续剧音乐《聊斋》、《花木兰》、《李大钊》和《红楼梦》等;歌曲《牧羊曲》、《驼铃》、《大海啊故乡》及红楼梦主题曲《枉凝眉》与《葬花吟》等。

红楼梦断 余音犹存——论《红楼梦》主题声乐作品的悲剧性演绎

红楼梦断 余音犹存——论《红楼梦》主题声乐作品的悲剧性演绎

艺术研究认知与解读丨2021-1红楼梦断余音犹存----论《红楼梦》主题声乐作品的悲剧性演绎浙江音乐学院/许红霞摘要:《红楼梦》主题声乐作品以原著小说为蓝本,通过主题曲、插曲和片尾曲等形式,在1987版《红楼梦》影视剧中为公众所熟知和喜爱。

主题系列作品借用了曹雪芹的诗赋与判词,经作曲家王立平的精心雕琢,终成不朽经典昇2首声乐作品无一例外地表现出凄婉、郁结、怜悯、悲切的美学内涵,将中国传统文化中潜藏的“尚悲”美学倾向进行了音乐化的表达。

不仅显见于母题生成和创作动机的推敲中,也贯穿在音乐创作的歌词提炼、调式设定、曲式结构、节奏律动等元素节点,更借歌唱者声情并茂的演绎,将悲剧意识准确传递给欣赏受众,以一种艺术化的途径品味“千古红楼”的悲情美学品格。

关键词:《红楼梦》声乐作品悲剧性母题生成词曲创作歌唱表达"红楼余音绕梁久,一朝入梦不复醒”。

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中的翘楚,《红楼梦》以“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书写出一部可歌可泣、耐人寻味的中国故事。

1987年,电视连续剧版《红楼梦》"千呼万唤始出来”。

由文学名著向影视作品的转型,也似乎预示了改革开放“元年”的新气象。

这部在中国影视剧创作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之作,除了无法超越的创作水准和一个个令观众刻骨铭心的戏剧人物,当然还包括剧中多首至善至美的优秀音乐作品。

作曲家王立平先生历经四年的呕心沥血,终将脍炙人口的歌曲呈现于荧屏之上。

无论从音乐主题、创作、演唱或欣赏层面,均可以感受到凄婉哀怨的悲剧母题。

这不仅源自于同原著一脉相称的风格气韵,更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及国人在文化审美心理方面的“尚悲”情结,值得思考与品读。

―、以“悲剧意识”为中心的音乐母题生成“音乐母题”从广义上来讲,是在国家、民族、文化历史范畴中所形成的音乐审美标准。

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呈现于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题材视野和表现手法之中。

狭义上的"音乐母题”往往与既定选题或作曲家的思想理念、生平阅历及创作思维有关,并具象体现于音乐作品的歌词和旋律之中。

浅谈王立平笔下的《红楼梦》音乐风格

浅谈王立平笔下的《红楼梦》音乐风格

浅谈王立平笔下的《红楼梦》音乐风格作者:杜颖颖来源:《当代音乐(下旬刊)》2017年第09期[摘要]《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的文学作品,在中外文学界享有很高的地位,同时它又是一部伟大的艺术作品,而它所向世人展示的丰富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

这部巨著被誉为“中国的百科全书”,几百年来成为一门研究的“红学”,在“红学”这个博大的园地里,人们从各自的研究视角和兴趣,对《红楼梦》做出各种各样的解读:文学、园林、建筑、饮食、民俗、服饰、绘画、戏曲等等各方面的研究成果争奇斗艳,然而,从音乐视角研究解读的系统著作少之又少,作曲家王立平为《红楼梦》插上了音乐的翅膀,成为连接曹雪芹与现代的桥梁。

笔者在兴趣爱好上,精读原著、观看87版影视剧、仔细聆听并演唱其中插曲、翻阅相关资料,试图结合诗词歌赋、音乐创作、演唱风格上进行探究,并结合87版《红楼梦》作曲家王立平创作背景进行分析,本着学习态度进行初探,略执拙笔,望得到专家、老师点评,有所助益,方不悔本心,加以学习。

[关键词]王立平;《红楼梦》;创作历程;《葬花吟》;演唱风格[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7)18-0080-04一、背景介绍1.《红楼梦》作品简介《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及章回体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认为是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首。

《红楼梦》之所以成为“中国小说文学难以征服的顶峰”,不仅仅是因为它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还在于它非凡的艺术成就。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全书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围绕两个主要人物的感情纠葛,描写了大观园内外一系列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昭示了封建社会末期的世态,暴露了封建贵族阶级及其统治的腐朽与罪恶,通过叛逆者的悲剧命运宣告了这一社会必然走向灭亡。

自《红楼梦》成书于清朝乾隆年间、问世之处,便立即惊动了当时的社会从饱学的文人秀士到粗通文墨的家庭妇女争相传抄、阅读,形成“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亦枉然”的盛况。

《红楼梦声乐套曲》之序曲与引子的音乐学分析

《红楼梦声乐套曲》之序曲与引子的音乐学分析

宝玉一同欣赏的《红楼梦》仙曲十二支原稿中的曲词。

《葬花吟》《秋窗风雨夕》《题帕三绝》《红豆曲》《紫菱洲歌》来自小说里林黛玉和贾宝玉的诗作。

《好了歌》则是小说《红楼梦》中跛足道人行走在世间时常哼唱的一首小曲。

二、关于《红楼梦声乐套曲》音乐本体的艺术分析在作曲家王立平先生着手为《红楼梦》配乐之初,就确定了“满腔惆怅、无限感慨”的音乐基调。

整部小说分为不同的主线、不同的视角,既有四大家族从赫赫扬扬、烈火烹油的繁华盛况到家破人亡、骨肉离散的衰败惨境;又有宝黛钗三人之间“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的情感纠葛;还有不同阶级之间的人情世故与利益纠缠的侧面描写……所以整部小说中就会存在不同情感表现、不同画面的场景,这也就导致作曲家王立平先生没有按照常规的创作方式去为《红楼梦》配乐,而是按照场景、按照人物性格、按照故事内容创作的一套不定式的乐曲组合。

其十三首声乐套曲是主要围绕宝黛爱情发展的主线和薄命女子的代表为主要创作对象,而在这十三首声乐套曲之间依然存在着“剪不断”的联系。

(一)《红楼梦序曲》的分析《序曲》是整部电视剧配乐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透过《序曲》我们可以感受到红楼梦配乐的情感基调,同时可以窥视到作曲家王立平先生对这部文学作品的个人解读及音乐创作艺术特征。

本首《序曲》是由民族管弦乐队加西洋弦乐组演奏的声乐与器乐结合的体裁,在功能上被作为电视剧的片头曲,从旋律的主题来看,与套曲中其他曲目联系紧密,有着概括和预示剧情的作用。

乐曲由古筝质朴古典的音色弹拨b羽调主和弦加四音的民族和声从低到高琶音进行到加四音的下属和弦开始,给人一种“在很久很久以前”式的讲述故事的感觉,颤音铝板琴那珠玉般的音色在高音声部做角音到羽音的补充,古琴在低音声部以倚音的方式从徵音到羽音的强调,同时弦乐组只有小提琴和中提琴做主和弦到下属四六和弦的进行,前奏的四个小节音色简洁又纯净,既有揭示调式的作用,又有烘托音乐氛围感的用意,与画面结合起来相得益彰,与小说《红楼梦》名字中的“梦”字十分贴切,正合了第一回中所言“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①的韵味。

【音乐欣赏】87版《红楼梦》经典音乐赏析

【音乐欣赏】87版《红楼梦》经典音乐赏析

87版《红楼梦》经典音乐赏析一、简介《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情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

她塑造了各自具有独特而鲜明个性特征的人物。

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放射奇光异彩。

著名作曲家王立平先生,根据《红楼梦》原著历时四年精心创作的大型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全部音乐,及十三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格调高雅、旋律优美,其作品已被列为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

二、曲目01 序曲 Prelude02 晴雯歌 Song of Qingwen03 枉凝眉 Vain Longing04 葬花吟 Chart of burying fallen flowers05 红豆曲 Song of missing06 题帕三绝 Three poems on the handkerchiefs07 秋窗风雨夕 Windy and rainy autumn evening by the window08 叹香菱 Sighing for xiangling09 紫菱洲歌 Song of zilingzhou10 分骨肉 Separation of dear ones11 聪明累 Ruined by cunning12 好了歌 Song of goodness and regrets13 尾声 Epilogue三、歌词1.序曲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2.葬花吟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

独倚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王立平《红楼梦》音乐引发的几点思考

王立平《红楼梦》音乐引发的几点思考

王立平《红楼梦》音乐引发的几点思考作者:崔俊飞来源:《西江文艺·下半月》2015年第06期【摘要】:87版《红楼梦》是迄今为止拍摄最成功的电视剧版本,其配乐是王立平先生对音乐感悟的精华,是音乐与灵魂碰撞的火花,契合了原著的韵味特点,但又是任何文字所无法比拟的。

《红楼梦》音乐作为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已不仅是歌曲本身,更是我们学习和研究的题材。

探讨王立平先生的音乐,对我们今天的歌唱和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红楼梦》;王立平;《枉凝眉》;《葬花吟》一、作曲手法日趋成熟“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吸收了西方音乐文化,大小调开始在作曲家手里出现,但是在那个时候,作曲家本身还是迷茫的,分不清楚是民族调式还是大小调式,比如聂耳先生创作的《卖报歌》:5 5 5 -︱5 5 5 -︱3 5 6 53 ;︱ 2 3 5 - ︱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它应该算是大调呢还是宫调式。

首先可以排除的是宫调式,因为它缺少中国民族调式的韵味,和《茉莉花》、《东北摇篮曲》、《孟姜女》相比,《卖报歌》确实不是民族调式。

那它就是大调了?也不对,因为通篇看下来,没有一个4和7,典型的中国元素。

所以这首歌让我们看来就是“不伦不类”,体现了大小调刚刚传入中国,作曲家自己内心的思维混乱。

那个时期的大多数作曲家都是如此。

再比如肖友梅先生的《壮哉!五四》,05 ︱ 1 ;05 2 ;03 ︱2 · 1 ;2 ;3 ︱ 5 ;· 3 ;也是如此,激情澎湃的应该是大调,但是看其中的音,也是没有一个4和7,那时候的作曲家确实不习惯使用4和7,因而做出来的东西就有些“四不像”了。

后来的作曲家渐渐把握的好一点了,但是出现了一个现象,就是西洋的就是西洋的,民族的就是民族的,互相不干扰,互相看不起。

民族的以郭兰英为代表的唱法,嗓音自然,纯天然的嗓子,歌颂党,歌颂毛主席。

西洋美声的就不走群众路线了,中文咬字吐字也好像意大利文,你要是听不懂那是你音乐素养不够、境界不高。

一朝入梦,终生不醒——王立平谈《红楼梦》音乐的创作艺术人生红楼梦

一朝入梦,终生不醒——王立平谈《红楼梦》音乐的创作艺术人生红楼梦

一朝入梦,终生不醒——王立平谈《红楼梦》音乐的创作艺术人生红楼梦话题:艺术人生红楼梦诗词歌赋内心独白爱情故事红楼梦“一轮红日洒下如血光辉,一声长哀由远及近……”伴随着悠扬而又哀伤的旋律:“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啊..啊..啊..啊...啊..”87版电视剧《红楼梦》以这样的方式,将人们带入了那个悲金悼玉的“红楼”世界,也将人们带入了专属于《红楼梦》的音乐空间。

87版电视剧《红楼梦》,已经成为人们心中无法超越的经典。

当时拍摄该剧时,惊动了整个影视界,顾问队伍囊括了红学界当时最具权威的专家。

1983年,作曲家王立平先生接下了36集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作曲工作。

历时四年,他为这部电视剧创作了包括13首主题歌曲在内的全部音乐。

这些音乐,不是戏歌、民歌,也不是流行歌曲,它们是专属于《红楼梦》的音乐。

其格调清新、高雅,旋律优美、流畅,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与剧中人物同笑、同喜、同悲、同泪。

王立平先生说:“为了表达这个《红楼梦》的境界和感情,只有用属于《红楼梦》自己的特殊的一种表达方式和表现的一种风格,甚至是表现技巧——就是塑造一种方言,就是仅仅属于《红楼梦》的那个‘方言’,‘音乐的方言’。

”这种“音乐的方言”,自其问世以来,便成为人们心中永恒的旋律,受到广泛的喜爱。

王立平先生的代表作还有:歌曲《太阳岛上》、《驼铃》、《少林寺·牧羊曲》、《大海啊,故乡》、电视剧音乐《聊斋》等。

《艺术人生·红楼梦二十年再聚首》中,王立平先生曾告诉观众说:“我从事影视差不多30年,所有的电影、电视里面,无一例外地都是别人来请我,只有《红楼梦》这一部戏是我自己主动要求写的,因为我太爱《红楼梦》了,因为我太想写这部戏了!”他曾说:自己是一个谨小慎微的人,接下这一次任务,是他最冒险的一次。

当然,也是他倾注心力最多的一次。

他说:“我真后怕,因为我突然想起来,我说真要动笔写的时候,那时候也真感觉脑袋是‘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就找不到音符!”《艺术人生》栏目的主持人朱军问他:“听说,你在音乐创作的那个过程当中,经常会趴在钢琴上哭,你哭什么?”王立平先生坦诚地说:“《红楼梦》的创作,对我来说是人生最重要的一段。

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歌曲《紫菱洲歌》《分骨肉》演唱探究

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歌曲《紫菱洲歌》《分骨肉》演唱探究

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歌曲《紫菱洲歌》《分骨肉》演唱探

《红楼梦》作为明清小说艺术的高峰,不仅在中外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同时亦广泛地影响到戏曲、影视剧、歌唱等其他艺术领域。

1987年在电视剧《红楼梦》中,王立平通过现代的作曲技术,对原著小说诗词进行了成功的演绎。

本文首先对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歌曲有关故事情节和人物背景进行了梳理,重点分析阐述了《紫菱洲歌》《分骨肉》的歌词含义,探讨了《红楼梦》歌曲所具有的悲剧美,揭示了两首歌曲的情感内涵:《紫菱洲歌》《分骨肉》分别为贾迎春和贾探春二姊妹而作,有着独特的悲剧色彩。

笔者以此为基础,对《紫菱洲歌》《分骨肉》两首歌曲所做演唱探究认为:《紫菱洲歌》的演唱,在音色的运用上应为柔中带刚的中性色彩;在咬字吐字规范上要注意“池”字“i”母音发声的竖开,以保证与“塘”字“a”母音发声的自然过渡;在润腔上要注意“荷”“叶”等字前应该加入短倚音进行修饰演唱,以保证字音声调的准确,还可以将“手”字对应的四分音符,处理成八分音符加八分休止,以更形象的表达惜别时的不舍。

《分骨肉》的演唱,在音色的运用上应为一种忍辱负重的女性色彩;在咬字吐字规范上应重咬“恐哭”二字,在润腔上可将“娘”“儿”这些字加入短倚音进行修饰演唱,以保证字音声调的准确,“悬念”的“悬”字演唱中应带有哭泣感,以增加悲剧色彩,还可以将“哭”字对应的附点四分音符之后的两个十六分音符演唱得更加急促,以增强凄凉之意。

满腔惆怅 无限感慨——八七版《红楼梦组曲》鉴赏

满腔惆怅    无限感慨——八七版《红楼梦组曲》鉴赏

满腔惆怅无限感慨——八七版《红楼梦组曲》鉴赏《红楼梦组曲》代表了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的至高水平,从专业上讲,这部作品极美却极简,似乎无话可说;从情感上说,它又让人觉得有万般情思却无以言表。

几经纠结、几经折磨,终于决定回归它的曲作者——著名音乐家王立平先生的创作心路,回归他给整个《红楼梦组曲》定的基调,从美学、情感方向来和大家一起分享这部荟萃了《红楼梦》情感精华的旷世之作,如有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一.鉴赏心得分享:1.意蕴深长、感慨万千的《序曲》音乐开始两串琶音带出的似两声叹息,一声“啊”字通过充满愁绪的女声,悠悠柔柔,似咏似叹,如仙境一般,不均等的乐句和小节数使这个情绪发挥比较自由;中间换成乐队,将情绪平稳向前推进,然后用传统的移宫(宫音经过)方式自然转折,使旋律渐渐平复;最后一个乐段经过一个小节的过渡,情绪再次拔地而起,继中段后再次发出呼喊式的悲叹(请注意每一句最后密集的鼓点声),最后慢慢平息,结束在一声悠长的锣声中。

从《序曲》的结构上我们看出其布局的细密与复杂,但在旋律中的凄婉之情只能用心去意会。

因为王立平先生自己也说过,之所以“胆大妄为”地为《红楼梦》谱曲,是由于《红楼梦》本身的感召。

在写的过程中力求在“情”字上多费心思,多花笔墨。

《序曲》中我们的确感受到一种“情”,虽然这种“情”具有一种无以名状的凄迷,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但这种情是王立平先生“在字里行间,在纸背后找到的,感觉到的,发现它的”,他自己已经先经历了“由心去写,含泪去吟”的体会过程,我们也会在《序曲》中感同身受。

我想这种牵动心弦的感染力正是由此而来!《序曲》音乐所创造的这种艺术境界,实际上是对整个《红楼梦组曲》音乐的高度凝炼。

以这种满腔惆怅、无限感慨的悲剧性情怀赋予了音乐一种深长的意蕴。

2.除《序曲》外,《红楼梦组曲》还有为原作中的曲、词、诗、令谱写的十二首主题曲和插曲,我们择其代表性曲目做一个分享。

1). 感叹宝黛情缘——《枉凝眉》在分析了《红楼梦》不仅以情节取胜,更以情趣取胜后,王立平的这种“无中生有”的音乐创作最终落到了“情”上。

试析王立平《红楼梦》中三首声乐作品的艺术处理.

试析王立平《红楼梦》中三首声乐作品的艺术处理.
贾宝玉的核心性格是平等自由,崇尚人权,希望人们以自己的主观思想支配自己的 行为和规划自己的人生,他是书中民主势力的主要代表。他憎恨厌恶并嗤之以鼻世俗男 性,同情亲近并尊重仰慕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他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 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是他年少时就提出的女尊男 卑论。与此相连,厌恶自己出身虚荣浮夸家庭的他,同情和仰慕那些与他惺惺相惜、志 同道合的出身贫寒和地位卑贱的人物,强烈的要求男女平等。对于自己所出身的家庭被 人冠以贵族阶级也是实质上的否认和讽刺。同时,他强烈反抗封建传统为他安排的循规 蹈矩的无味生活,追求生活方式的自由,极为蔑视统治者提倡的德,公开讽刺封建统治 者,他一生的反德斗争是由不自觉发展到自觉,不断地受到“声色货利”的诱惑,遭到 失败,又奋起斗争。作为提倡自由平等和人性解放的追求者,他是“古今天下"第一人。
and feelings of the author.
KEY WORDS:dream,Wang Liping,emotions and styles
III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I
插曲《葬花吟》是一首非常著名的歌曲,“黛玉葬花”是《红楼梦》中最具深意的 情节之一,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它是一首歌行体长歌,曲子选 了其中的二十句为黛玉葬花这一段剧情作了整体的情绪和意蕴上的铺垫和渲染,回肠百

一、三首插曲的歌曲理解
折,很具感染力。这首歌的基调是悲叹凄切的,落花、香丘、死亡、埋葬,一系列词汇 营造出浓烈的悲凉气氛。从“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情感突发而致全曲一气呵成,并 且将各种演唱形式运用的如此娴熟、流畅,集独唱、齐唱和合唱于一体。在节奏上运用 了大量的符点,听起来像是黛玉在哽咽似的吟唱,把心中的凄楚与悲凉娓娓道来,如泣 如诉。从配器上,运用琵琶和二胡为主要乐器,悲凉哀怨,体现了一个顾影自怜且多愁 善感的黛玉形象。王立平先生用相同的旋律,不同的演唱形式和配乐,带给人们不一样 的感受。同时,他又吸收了戏曲音乐一字三韵的写作手法,旋律凄凉委婉,音调中带有 隐隐的哭腔,仿佛是在怨恨、又像在嗟叹惋惜这悲苦的恋情。

红楼再“造”——“天姿国乐”2023《秋之韵·红楼梦》现场音乐会有感

红楼再“造”——“天姿国乐”2023《秋之韵·红楼梦》现场音乐会有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

”文学与音乐自古交融源远流长,虽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是人类感情流露的艺术表现手段,是情感的抒发与呈现。

作为中国文学界璀璨冠冕上的一颗耀眼明珠,可以说“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而王立平先生创作的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插曲音乐,虽已上演三十余载,但每当熟悉的旋律响起,多愁善感的林黛玉、面若秋月的贾宝玉、肌骨莹润的薛宝钗、八面玲珑的王熙凤仍旧跃然眼前,悲剧性的爱情让人哀叹,转瞬即逝的青春让人动情。

弹指一挥三十六载,时至今日,《葬花吟》《枉凝眉》《晴雯歌》等每个人都能哼唱两句的曲调,前奏一响起就勾起无数人的回忆与感慨。

这些音乐创作极具古典韵味和情感震撼力,是风靡全国的“流行乐”,是不可复制的“诗与乐”的互文,是中国影视音乐创作史上的经典之作。

——『天姿国乐』2023《秋之韵·红楼梦》现场音乐会有感文 / 黄宋颖红楼为纪念87版电视剧《红楼梦》,“天姿国乐”秋季音乐会以民族器乐与声乐相结合的方式创新演绎中华文学名著,带你伴随着音乐的脚步,品味一首首经久不衰的动人旋律,在感怀中,重温历史中的永恒经典……|音乐世界|Y I N Y U E S H I J I E音乐会开始后,首先是女声独唱与乐队《序曲》,此曲是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片头音乐,音乐倾泻了《红楼梦》整个故事所要表达的情愫。

吟咏般的歌声,愁肠百转的韵致,渲染出《红楼梦》独特的意境氛围。

乐队旋律响起,流动的音符以绵长的音调带出,空旷而寂寥,给人以强烈的空、灵、奇、幻之美感。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接下来是《引子》,此曲是《红楼梦》支曲的总体引序,也是书中女性人物情感及悲惨命运终结的引序。

悠扬的旋律、动人的音色,将观众带入《红楼梦》的世界。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阶段中,“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

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居于四大雅事首位。

浅谈《紫菱洲歌》的分析与演唱

浅谈《紫菱洲歌》的分析与演唱
音乐 探索
浅谈《紫菱洲歌》的分析与演唱
宁香尔
(运城学院音乐系,山西 运城 044000)
在每次读到《紫菱洲歌》这首诗词的时候总会触动我的心灵, 当我吟唱这段凄美婉转的乐曲时,又情不自禁的忽然泪下。向来给 人以“行为偏僻性乖张”的宝玉印象,之所以能被众多的读者所喜 爱,或许都是因为他的情深意重,而这首凄美深情的诗词所描述的 正是《红楼梦》第七十九回《薛文龙悔娶河东狮,贾迎春误嫁中山 狼》中宝玉得知迎春即将要出嫁后,感到万分惆怅,每天都去迎春 住过的紫菱洲的周围徘徊,然而物是人非,感到万般伤怀不禁地吟 唱了这首歌。 “ 池塘一夜秋风冷,吹散芰荷红玉影。蓼花菱叶不胜愁,重 露繁霜压纤梗。不闻永昼敲棋声,燕泥点点污棋枰。古人惜别怜朋 友,况我今当手足情”。 晴雯被逐,芳官被撵,五儿遭到驱逐……大观园转眼间到了前 所未有的悲凉凄寒之秋。而紧接着贾府的二小姐迎春亦搬出了大观 园,即将嫁人离去。宝玉无比惆怅,每天到迎春之前的住处紫菱洲 周围徘徊,可那里早已人去楼空。此时的紫菱洲,残荷枯叶摇摇落 落,一片凄凉惨淡之景。宝玉似乎预感到了什么,却又无法言明, 于是即兴吟歌《紫菱洲歌》一首,以抒自己的惆怅伤感之情。 诗的前两句宝玉孤身一人走在大观园中,因为思念迎春所以 徒步走到了迎春从前的住处缀锦楼,缀锦楼的前面有一池塘水,寒 冷的秋风吹过池塘带来的瑟瑟寒意,把池中荷花红玉一般的花瓣吹 的七零八落;岸边的蓼花、池中的菱叶也抵不过瑟瑟秋风的袭击, 也都忧伤的垂下了枝头,他们纤枝上承担着重露繁霜。”开头句中 的“冷”字,不仅点明了秋尽冬至的四季变换,也同时显现出宝玉 因为“这世上又少了五个清净人”而感到无限的惆怅;而单单的一 个“愁”字,使看到、感受到处在深秋时节蓼花与菱叶的痛苦与悲 凉, “压”字,意在告诉我们她们正在遭受着成长过程中的艰辛与难 挨的生命历程。诗词用着来自生活中和大自然界的的微妙转变,从 而暗指着迎春在出嫁之后所要面临着日常生活中五味杂陈的困难。 诗的后两句写的是宝玉想到往后再也不会听到迎春与她的小 姐妹们下棋时的吵闹与嬉笑声,而眼前飞过一只南归的燕子留停落 在棋盘上的留下了点点污迹;古时古人在与朋友分别时就是情深意 切,依依惜别,难解难分,更不用说宝玉和迎春是情同手足的骨肉 之亲了!宝玉在池塘边寄情于物,想到今日人去楼空,百花凋零, 已然是物是人非,百感交集、心碎不已。曹雪芹在《红楼梦》原作 中中写到:宝玉听闻到迎春出嫁的日子就快要到了,过不了今年, 迎春就会过门。又看到邢夫人把迎春接出了大观园,越是扫兴至 极,每天昏昏噩噩的,不知如何消遣自己心中的惆怅。就每日都来 到紫菱洲这一带徘徊。只见“轩窗寂寞,屏帐翛然”,却独独听不 到“敲棋声”,过去的人面桃花,与此事的物是人非、人去楼空使 宝玉的万分惆怅,不仅发此悲叹,似乎是有不祥的预见,而大观园 “千红一哭,万艳俱悲”的日子也即将要来临了。

《浅谈王立平红楼梦声乐套曲的演唱分析》

《浅谈王立平红楼梦声乐套曲的演唱分析》

《浅谈王立平红楼梦声乐套曲的演唱分析》作者:刘文博来源:《北方音乐》2016年第03期【摘要】王立平先生创作的87版电视剧《红楼梦》声乐作品经久不衰的精品佳作。

这些歌曲饱含深情,耐人寻味,可谓“红楼梦不醒,一曲情未尽”。

演唱《红楼梦》声乐作品能丰富歌唱者的情感体会,对提高演唱者的艺术表现力、感染力、分析歌曲的能力都大有裨益。

笔者对其中几首声乐作品进行了词曲和演唱的分析,希望对声乐学习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红楼梦》;声乐作品;演唱分析演唱《红楼梦》声乐作品能丰富歌唱者的情感体会,对提高演唱者的艺术表现力、感染力、分析歌曲的能力都大有裨益。

全曲包括《引子》、《序曲》、《紫菱洲歌》、《红豆词》、《好了歌》、《秋窗风雨夕》、《晴雯歌》、《聪明累》、《题帕三绝》、《枉凝眉》、《分骨肉》、《叹香菱》、《葬花吟》等13首。

一、歌曲《枉凝眉》演唱分析(一)词曲分析《枉凝眉》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阕,采用了对偶、设问、比喻等手法表现宝黛凄美的爱情。

词中一句写黛玉,一句写宝玉,宛如二人纠结短暂的爱意诉说。

并用设问反衬出现实的残酷。

将黛玉、宝玉比喻成“水中月”、“镜中花”这些虚幻事物,也说明二人的感情不能修成正果。

歌曲为复乐段结构,每段各有六个分句加一个衬词,前两句由高音区而出,婉转下行至低音区,形成下行五度模进。

三四句音高上行,为第一个设问,作曲家吸取戏曲中一字多音的手法,使音乐更加婉转迂回,第二个设问音区变低,似伤心地喃喃自语。

(二)演唱分析《枉凝眉》是电视剧《红楼梦》的主题歌,是揭示宝黛二人爱情悲剧的音乐主线。

首句演唱时气息平稳,三四句音高上行,声音也稍强,突出“偏”和一字多音的“遇”。

第二个设问音区变低,“如何心事终虚化”的“何”可断开表现心事的沉重,“终虚化”注意气息声音的连贯,“化”可晚出一些。

之后的“啊”一唱三叹可由缓到急再到缓。

二段的“一个是镜中花”声音渐强。

演唱“想眼中”时需字字真切,突出“中”字。

“多少泪珠儿”可带哭腔。

《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歌曲《紫菱洲歌》《分骨肉》演唱探究》

《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歌曲《紫菱洲歌》《分骨肉》演唱探究》

《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歌曲《紫菱洲歌》《分骨肉》演唱探究》一、引言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作为中国电视剧史上的经典之作,不仅以其丰富的剧情、细腻的人物刻画、优美的画面和配乐获得了观众的高度赞誉,而且其中多首插曲更是成为流传一时的经典。

本文将主要对电视剧中的两首歌曲《紫菱洲歌》和《分骨肉》的演唱进行深入探究。

二、《紫菱洲歌》演唱分析《紫菱洲歌》作为《红楼梦》中的插曲,以其独特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展现了剧中人物的情感世界。

在演唱方面,该曲的演唱者通过细腻的嗓音和情感表达,将歌曲中的哀怨、思念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在演唱技巧上,《紫菱洲歌》的演唱者运用了柔和的音色和适度的气息控制,使得整首歌曲在情感表达上更加细腻。

同时,通过合理的音高和节奏变化,将歌曲中的高潮部分表现得更加突出。

其次,在情感表达上,演唱者通过深入理解歌词的内涵,将剧中人物的情感世界准确地传达给观众。

例如,歌曲中的“紫菱洲上晚风凉,月色如水照人伤”等歌词,表达了剧中人物对离别之痛的深深思念和哀怨之情。

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通过细腻的嗓音和情感表达,将这种情感传达得淋漓尽致。

三、《分骨肉》演唱探究《分骨肉》是《红楼梦》中另一首经典的插曲,其深情的旋律和感人的歌词让观众感受到了剧中人物之间深深的情感纠葛。

在演唱方面,该曲的演唱者通过独特的嗓音和情感表达,将歌曲中的悲痛、无奈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演唱技巧上,《分骨肉》的演唱者运用了深沉的音色和强烈的情感表达,使得整首歌曲在情感上更加浓烈。

同时,通过合理的音高和节奏变化,将歌曲中的高潮部分表现得更加震撼人心。

在情感表达上,演唱者通过深入理解歌词的内涵,将剧中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和离别之痛准确地传达给观众。

例如,歌曲中的“骨肉分离恩爱消,前尘旧梦终难寻”等歌词,表达了剧中人物之间的无奈和悲痛之情。

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通过深沉的嗓音和情感表达,将这种情感传达得深入人心。

四、结论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中的《紫菱洲歌》和《分骨肉》两首插曲的演唱都充分展现了剧中人物的情感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立平创作的《红楼梦》中《紫菱洲歌》的演唱风格
在《红楼梦》歌曲中,《紫菱洲歌》作为七言古诗,曲调婉转,具有一定代表性,作为一种艺术歌曲,其实现了诗词和音乐的有机结合,将传统文化与现代音乐文化的共同之处展现出来,并反映出民族文化的独有特质,通过演绎来展现出作品的独特内涵,令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弘扬。

本文主要从歌曲介绍、歌词分析和音乐分析这三方面入手,对《紫菱洲歌》相关内容进行解读,从装饰音、吐字与咬字、演唱技巧这三方面来分析《紫菱洲歌》的歌唱技巧和韵味表达,最后解析《紫菱洲歌》的音乐形象与风格,包括歌曲意境体会、歌曲演唱布局以及人物音乐形象塑造等,旨在对王立平创作的《红楼梦》中《紫菱洲歌》演唱风格形成一个清晰的认知,深入感知其艺术魅力,体会其中所蕴藏的思想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