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形成
摘要:历史是在前进的以前的传统风格包括城市格局要保留,新的建筑思想以及建筑,就要有当代的理念、时代的精神来思考,来创造。
国际式以后的一个时期则是培育“后现代主义”的核心时期。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进人八九十年代,从髙科技形态、晚期现代主义、乡土主义,到上述的解构主义等,建筑界简直就是一种百花齐放的局面。
关键词:国际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建筑形式
20世纪,伴随着现代化的步伐,国际主义建筑轰轰烈烈地登上了建筑舞台,运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可以得到的钢铁、玻璃、混凝土材料开发出了经济合理甚至达到良好物理性能的“标准化”建筑。
其结果,由建筑师们发起的轰动一时的新造型艺术运动。
一、后现代主义的兴起
法国的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注重保护自己的历史建筑和文化传统,但近现代的建筑风格却走向了现代主义运用简洁、通透的手法,舍弃了传统建筑的符号。
这是因为他和其他的欧洲国家一样就是非常的重视传统,尊重传统,他们对传统的态度就是老的东西一定要保护,但是新的东西是不能循规蹈矩。
历史是在前进的以前的传统风格包括城市格局要保留。
但新的建筑思想以及建筑,就要有当代的理念、时代的精神来思考,来创造。
现代建筑实际上是受到现代艺术的影响,一个是工业化的发展水平,另一个是受到现代艺术发展的影响,也就是说现代的艺术,现代的绘画是领跑现代建筑风格。
才有了众多的艺术流投身的建筑设计中去,建筑始终受到科技水平、生产力的影响以及艺术流派的影响是很深的,所以现代建筑与现代艺术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
现代主义在欧洲得到蓬勃发展但在中国现代主义并没有被接受。
比较被认可的是后现代主义和新古典主义。
那么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呢?简单的说就是对古典文化的复兴,对比较有传统文化底蕴城市和建筑韵味的追求。
比如美国等一些国家文化历史比较短,所以想要模仿历史悠久的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传统和建筑风格,这种情况在我国也存在,我国历史悠久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与文化素质的提高,大众的审美发生了变化开始追求新的生活方式也就是居住环境的空间形式。
比如喜欢一种贵族文化,也就是拿来显示自己的身份。
所以在国内很多地方出现了模仿欧洲古典文化建筑。
现代建筑它表现的不单单是去模仿传统的建筑元素或者制式的建筑风格,而是一种完全对自由空间的追求,对自由设计理念的追求,后现代设计是在现代主义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设计,它对现代主义的突破首先是在建筑领域,大分后现代主义设计师同时也是有影响的建筑师。
他们认为现代主义只重视功能、技术和经济的影响,忽视和切断新建筑和传统建筑的联系,因而不能满足一般群众对建筑的要求[1]。
二、后现代主义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以现代主义为主,80年代出现了“后现代主义”倾向,相对于此对70年代进行了明确的定位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个时期无论是从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被视为是停滞不前的时期。
60年代末出现的对现代主义的深刻反省,进入70年代以后,如同填补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似的,诞生了许多尝试性的作品。
针对否定现代主义的课题,人们都在各自摸索着答案,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表现理想。
以后的一个时期则是培育“后现代主义”的核心时期。
实际上后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观念对设计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后现代主义设计理念的形成开端,理论界普遍公认的是从建筑领域开始的。
这也是由建筑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具有公共性特征,长久
实用性和巨大的审美影响力等,这也使得建筑领域的风格变化格外引人注目[2]。
三、后现代主义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1972年,以《五人建筑师》为题的白色装订本作品集问世了。
彼得埃森曼、理查德迈耶、迈克尔格雷夫斯、查尔斯格瓦斯密、约翰海扎克5名建筑师在同一时期以纽约为中心展开了各自的创作活动,他们从格布西耶初期的住宅设计中摄取词汇,他们的作品都是以白色平滑的墙面构成的,都会给人一种奇异的感觉。
虽然他们的作品风格完全不同,但相对于文丘里、穆尔等费城学派,他们被称作纽约学派。
他们的活动与以后的现代主义再认识相联系,经过曲折的发展,形成了所谓的“晚期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对立局面。
所谓建筑的解构主义不应该与现代主义对峙,可以说它也只是现代主义潮流中一种展开设计的形式之一。
尽管后现代主义受到批评,但是其创新性和标新立异性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3]。
作为建筑语言他们常常运用非常新的形态。
但是,不管是什么时代,其想要表现的核心往往还是与人们的意识深处相通的贯穿始终的东西。
现代主义建筑风格上的排他性和单调性在其发展后期引起人们的厌倦,人们开始追求更加富于人情味的、装饰的、变化的,个人的、表现的、传统的形式,后现代主义建筑应运而生,所谓建筑的解构主义,在理论上是否真正与其语言的确提示了建筑表现的一种可能性。
将建筑作为一种乐趣的态度,以及从建筑中发现某种新东西的强烈欲望。
设计本身就是以人为主体的创造过程,由设计师来创造,由大众用某种行为消费方式来承载享受设计。
人类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多元化,历史差异并存的形态,而人本身作为一种自然个体,具有两种需求的全面功能。
这也决定了设计多种风格可以共存和相互影响、相互整合[4]。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进人八九十年代,从髙科技形态、晚期现代主义、乡土主义,到上述的解构主义等,建筑界简直就是一种百花齐放的局面。
这就是所谓的“后现代主义”时代。
建筑设计倾向,弗兰姆普敦的论点也许与大的潮流相悖。
现代主义与地方主义两极对立的局面发展到现在也许巳经不是什么新东西了。
后现代主义采取的是折衷的手法,把传统的文化脉络与现代设计结合起来,虽然在20 世纪60~90年代是盛行期,但带来了设计界的繁荣时代,潮流前沿的多元化设计,开创了装饰艺术的新阶段[5]。
弗兰姆普敦的研究与他的古典主义索养不无关系,一些传统的东西对当代显得有些过于沉重。
他对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空间论进行的所谓独到的解释和引用,使海德格尔理论解析不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而且也使哲学界的研究有了相当的进展。
在其理论被广泛应用的今天,也许巳经没有什么新鲜感。
但是,对现代建筑无节制蔓延所引发的疑问,尊重一些地方或集团所继承的有价值的东西,并认真地从中学到某种东西的态度却不是用简单的流行语言所能表述的。
[1]于秀军.关于后现代主义建筑.宜春学院学报,2003(5):81-93
[2]王敏.浅谈现代主义建筑与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差异.山西建筑,2006(19)28-29
[3]周蓓蓓.浅谈后现代主义建筑.学院摺英,49-52
[4]丰谷.新时期的建筑美学思想.华中建筑,1994(1)1-9
[5]王受之.世界现代建筑史[M]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
王志刚,男,(1978.10—),辽宁人,大学本科,现就职于抚顺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讲师。
研究方向:建筑装饰设计及环境艺术研究。
郭媛媛,女,辽宁抚顺市,硕士,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副编审,编辑,研究方向:室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