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一轮复习)

合集下载

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变化复习课件

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变化复习课件
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B
A.①表示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 B.春运期间,北京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②③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⑤
基础回顾 考点探究
考点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样方法 调查 对象 植物或 活动范围小 的 动物
考点探究
① 随机 取样
①调查时没有
迁入和迁出 、
注意
事项
②样方大小适中
③样方数量不宜太少
出生和死亡
②标志物不能过于醒目,不能
④宜选用 双子叶 植物 影响标志对象正常的生命活动
基础回顾
考点探究
例1、某同学在牛首山调查珍稀蝶类——中华虎凤 蝶幼虫的种群密度,得出5个样方(样方面积为 1hm2)的种群数量分别为4、6、8、8、9只。那么, 该同学给怎样计算该种蝶幼虫的种群密度(单位: 只/hm2)?
基础回顾 考点探究
考点三、种群数量变化 1.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
线
项目
“J”型曲线
“S”型曲线
增长 模型
理想状态:
现实状态: 受其他生物制约
前提条件 资源无限、空间无限、 资源有限、空间有限、
不受其他生物制约
基础回顾
考点探究
种群增长 速率
K值有无
无K值
有K值
基础回顾
考点探究
联 系 两种增长曲线的差异主要是因 环境阻力大小 不 同,对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不同
D.若乙种群为某种害虫,则在t4时防治的效果最佳
基础回顾
考点探究
解析
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在 t2~t3时间内大于0,故此时段甲

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复习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复习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一种种群在单位时间内迁入和迁出旳个体, 占该种群个体总数旳比率分别称迁入率和迁出率。
四、年龄构成和性别百分比
种群中旳年龄构造是指一种种群中各年龄期 旳个体数目旳百分比。
增长型 稳定型 衰老型
老年个体 成年个体 幼年个体
小结 对于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具有主要意义。
性别百分比: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旳百分 比。 不合理旳性别百分比会造成出生率下降进而引起种
增长旳影响
3. 建立数学模型 4.检验和修正
列出表格,根据表格画曲线, 推导公式。
进一步试验、观察、统计细菌 旳数量
问题探讨 3 :
在一种培养基中,细菌旳数量会一 直按照这个公式增长吗?为何?
在大自然中
环境阻力
食物有限 空间有限 种内斗争 种间竞争 天敌捕食
生存斗争
种群密度越大环境阻力越大
高斯对大草履虫种群研究旳试验
下列是有关种群密度调查旳有关论述,请回答:
(1)假如是植物种群密度旳调查,一般能够采用 样措施 调查
(2)首先拟定调查旳
对象

(3)若选择旳是一种长方形地块,将该地块按 长度 (填
“长度”或“宽度”)划提成10等份,每等份旳中央
划一长种 宽各为1 m
旳正方形。
(4)计数正方形内该种群旳数量,做好统计。
第四单元
种群和群落
种群旳特征及数量变化
种群概念:
在一定旳空间和时间内旳同种生 物个体旳总和。
例:一种湖泊中旳全部鲤鱼就是一种种群, 它是由鱼苗、小鱼和大鱼构成旳;
一块棉田中旳全部棉蚜就是一种种群, 它是由幼蚜、有翅和无翅旳成熟蚜构成旳;
一片森林中旳全部山毛榉也是一种种群, 它是由不同树龄旳山毛榉构成旳。

高三第一轮复习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ppt课件

高三第一轮复习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ppt课件

为了规范 事业单 位聘用 关系, 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种 群 增 长 速 率
五、性别比例
性别比例: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 不合理的性别比例会导致出生率下降进而引起种群 密度下降。性别比例也一般分三种类型:
(1)雌雄相当型:这种类型多见于高等动物。
(2)雌多雄少型:常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及蜜蜂、象海豹等群体 动物。
(3)雌少雄多型:如家白蚁等营社会性生活的动物。 蜜蜂若只考察有生殖能力的个体,也可看做雌少雄多型。
度的确定。
为了规范 事业单 位聘用 关系, 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特别 样方法研究是取样研究的一种方法,无论是研究种 群密度,还是种群关系,只要这些生物相对不移动 或移动范围很小,就可采用取样方的方法。
为了规范 事业单 位聘用 关系, 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二、标志重捕法
对象: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
分个体作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 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 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总 体密度。
三、种群增长曲线
1.模型构建的形式、步骤及意义 (1)意义 可以用来描述、解释 和 预测种群数量变化。
为了规范 事业单 位聘用 关系, 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9.3.1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课件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9.3.1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课件

ppt精选
24
命题探究 1. [2012·课标全国卷]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 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 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 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ppt精选
25
A. 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必修3 稳态与环境
ppt精选
1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ppt精选
2
第31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ppt精选
3
ppt精选
4
自主梳理•激活思维
ppt精选
5
一、种群的特征
知识梳理
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__同__种______生物的
全部个体。
ppt精选
6
2.种群的数量特征
(1)种群密度 ①概念:种群在__单__位__面__积___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 群__最__基__本___的数量特征。 ②调查方法:__样__方__法___、__标__志__重__捕_法___、血细胞计数板
ppt精选
11
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1)变化类型:增长、波动和__下__降___。 (2)影响因素:气候、_食__物____、__天__敌___、传染病等以及人 类活动。
ppt精选
12
特别提醒 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总会受到环境容纳量(K值) 的限制——环境容纳量只代表种群数量的平均值,当环境不遭 破坏时,K值会在平均值上下波动,当种群数量偏离平均值 时,会通过反馈机制使种群数量回到一定范围内。
ppt精选
16
(9)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2014·江苏高考T4A](×) (10)外来入侵物种进入一个新环境中必定表现为“J”型增长 (×)

最新一轮复习课件--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分析教学讲义ppt

最新一轮复习课件--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分析教学讲义ppt


种群数量 变化趋势
所属类型
增加 增长型
波动 稳定型
降低 衰退型
提醒 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不一定保持稳定, 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组成,还与气候、食物、 天敌等有关,譬如遇到剧烈的气候变化,可使种群数量急剧减 少。此外,种群数量还与迁入率、迁出率直接相关。
⑵曲线图
①图示
图甲属增长型
样方数越多结果越接近真实值
3、计数:样方内和样方顶边、左边及夹角 4、种群密度的估计值(去掉悬 殊较大的数值,取平均值)
二、标志重捕法
对象: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
分个体作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 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 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总 体密度。
死亡率
出生率
性别比例 年龄组成
应用分析:
• ⑴城市人口的剧增——迁入率>迁出率造成的 • ⑵中国人口的增长——出生率>死亡率造成的 • ⑶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出生率,使增长率下

• ⑷利用性外激素诱捕雄蛾——改变性别比例来 降低出生率
• ⑸将性外激素释放到田地里,干扰雌雄蛾正常 交尾——降低出生率。
图乙为衰退型。
⑶统计图
下图A、B为两个国家人口的年龄组成图,纵轴示年龄,横轴示 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稳定型
增长型
⑷柱形图
衰退型
增长型
稳定型
五、性别比例
性别比例: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 不合理的性别比例会导致出生率下降进而引起种群 密度下降。性别比例也一般分三种类型:
(1)雌雄相当型:这种类型多见于高等动物。
?只 30只

高三一轮复习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ETERNAL)课件

高三一轮复习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ETERNAL)课件

种群密度
性别比例 性别比例
年龄组成(结构)
出生率 年龄组成 迁入率
死亡率 迁出率
A.图1中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b B.图1中的c为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图2中丁与图1中的a表示的含义相同 D.图2中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濒危动物保护、农田杂草状况调查、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 渔业上捕捞强度的确定,都需要对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研究。 那么,有哪些调查方法呢?

株/m2。
取样原则“随机取样” 计数原则“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标志重捕法
标志重捕法
【练习】某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106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 鲫鱼91条,其中有标记的为25条,由此估算该池塘中共有鲫鱼条数为多少?
?
≈386条
概念: 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_一__部___分_个体,做上___标__记_后再
目前我国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 过湿地恢复、生态补水成为全球最大的东 方白鹳繁殖地。
种群的概念
指生活在 一定区域 的 同 种 生物的 全部 个体的集合。
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吗?
种群既是繁殖的基本单位,又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最基本) 出生率、死亡率 迁入率、迁出率 年龄结构 性别比例
答:不能判断。在A、B、C三地面积未知的情 况下,种群数量多少不足以作为判断依据,只 有通过调查种群密度才能对入侵程度进行判断。
种群密度
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概念 :
陆地
水体
种群在__单__位__面__积____或___单__位__体__积___中的个体数。
涉及计算时注意单位!!

2024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种群数量的变化(共40张ppt)

2024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种群数量的变化(共40张ppt)
种群数量的变化和影响因素
课程要求 考点1 建构种群增长模型 考点2 S型增长曲线及其应用 考点3 影响种群密度的生物和非生物因素
考点1 建构种群增长模型 [回顾] 模型的种类
1. 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 数学模型:直观、准确地描述一个系统的数量变化的数学形式。 eg:列表,公示,曲线等等都是数学模型! ① 公式 —— 科学、准确,但不够直观 ② 曲线 —— 直观,但不够精确。
[三组易混概率] 以J型曲线为例讲增长速率、增长率和λ
增长速率:单位时间的增长数量(有单位:数量/时间)
增长率: 增长数目/增长前数目 = 出生率-死亡率(无单位)
λ:
后一年是前一年的倍数






λ-1

O
时间
O
时间
[三组易混概率] 以J型曲线为例讲增长速率、增长率和λ
增长速率:单位时间的增长数量(有单位:数量/时间)
考点1 建构种群增长模型 2. 建构数学模型的步骤 (部分地区一模考过,有点像假说演绎法)
观察研究对象, 提出问题
提出合理的假设
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 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 达,即建立数学模型
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 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考点1 建构种群增长模型 2. 建构数学模型的步骤
细菌每20 min分裂一次,怎样计算细菌繁殖n
考点1 建构种群增长模型 3. 种群 “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 3)总结J型曲线出现的情形: 种群刚迁入新的适宜环境中(包括实验室、物种入侵等)
20世纪30年代,人们将环颈 雉引入到美国的一个岛屿, 在1937~1942年期间,这个 环颈雉种群的增长如图。
4. 准确分析“λ”曲线

高中生物复习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高中生物复习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
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
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D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
有限环境:“S”型曲线
曲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K值:即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
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
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

理想条件下的种群增长模型
建立模型:t年后种群数量为: Nt = N0 λt
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1、条件: 食物、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无敌害,无种内斗争
⑴当λ>1、λ=1、1>λ>0时,种群的数量变化分别
酵母菌的数量是呈先增长后 稳定,最后衰退的趋势发展
(5)表达和交流 (6)进一步探究
数量/个
时间/天
有关问题:
• 怎样对酵母菌计数? • 若一个小方格中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该怎么办?
先将培养液稀释,然后再取样计数
• 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该如何处理? 只记相邻两条边及其夹角处个体
• 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前为什么需震荡试管? 使酵母菌分布均匀,取样准确
4.种群的年龄组成图解及分析 (1)模式图。
①图解:
②析图:
种群
A B C
年龄组 出生率和
成情况 死亡率情况
幼年多, 出生率>死 老年少 亡率
各年龄期 出生率=死 比例适中 亡率 幼年少, 出生率< 老年多 死亡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2.下表是该班级 10 个小组的调查结果,则该地中苦荬菜的 种群密度为 3 株/m2 。
组别
1 2 3 4 5 6 7 8 9 10
株数/m2 0 2 3 3 4 12 4 2 3 3
解析:该地中苦荬菜的种群密度为:(2+3+3+4+4+2+3+3)÷8=3。
例单3子.叶某草同本学植拟物调常查常一是丛个生面或积蔓为生1,00从h地m上2的部草分地难上以辨某别种是双一子株叶还草是本多 植株物,应的选种择群好密计度数,的设双子计叶了草四本个植调物查作方为抽案样,调其查中的最对可象行。的是( C ) 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 B.设置1个1m2的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C.随机设置1m2的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 目 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m2的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 植物的个体数目
注意:①种群不是个体的简单相加,他们是通过种内关系组成 的一个有机整体。②一些生物类型名词并不代表一个物种,而 是由许多种生物组成的,比如鸟类、鱼类、蟑螂等。
1.种群密度 (1)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 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
种群的个体数量 面积或体积
注意:种群数量不等同于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在单位面 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强调“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即 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密度不一定增加。
第1次
第2次
标志重捕法注意事项 1.调查时种群数量应保持相对稳定:没有大的迁入和迁出、出生 和死亡。 2.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同。 3.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必须对动物的身体不产生伤害。 4.标志不能过分醒目,以防改变与捕食者之间的关系。 5.标志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在调查研究期间不能消失。
②对于增长型的种群,一般还有如下的关系:
性别比例♀♀≈>♂♂→→增相长对快稳定
种群密度Βιβλιοθήκη ♀<♂→增长慢 (1)模式图
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2)统计图
稳定型
增长型
(3)曲线图
(4)柱形图
增长型
衰退型
种群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
年龄组成
预测
出生率
迁入率
+ 种群数量死亡率- + (种群密度) -
实验 中的应用。
3.血球计数板的使用。
✓ 考点一 种群的特征
种群: 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例1下列生物中属于种群的是( D )
A.一个校园里生长着的各种各样高大的树 B.生活在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雄鸟和雌鸟 C.一块菜地上生长着的大白菜、大蒜和大葱 D.生活在青海湖鸟岛保护区内不同年龄的棕头鸥
一轮复习
第三十三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考纲要求
知识内容
要求
考点细化―――关键词
(1)种群的特征
(2)种群的数量变化 (3)探究培养液中酵母 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1.种群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包括的内容,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各类种群数量特征
的内在关系。
Ⅱ 2.种群数量增长“J”型、“S”型曲线的
形成的条件及特征, “S”型曲线在实践
b.标志重捕法
①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②操作过程: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 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的标记 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③计算公式:
M标 N总
=
m重’ 标 n重’总
N总=
M标×n重’总
m重’标
计算该片草地上羊的总数是?
标记和未标记鱼的数量同时受影响,故两次估算结果与实际误差不会太大。
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①概念 a.出生率:该种群在单位时间内 产生的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率。 b.死亡率:该种群在单位时间内 死亡的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率。 c.迁入率:单位时间 迁入某种群的个体数 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d.迁出率:单位时间迁出某种群的个体数 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迁出率
注意:(1)种群密度越高,一定范影围响内种群个体数量越多,即种群
性别比例
密度与种群数量呈正相关。 (2)性别比例只说影明:响““出+→””生““率一。””分分别别表表示示增“加直、接减因少素”“间接因素” (2)年龄组成只是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但该趋势不一定能实
(2)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a.样方法 ①适用范围:植物、活动范围小的_动__物__; ②取样关键:_随__机__取__样___; ③常用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1.样方法不仅能调查生物的种群密度,还能调查群落中植物的丰 富度。 2.样方法并非只适用于植物,对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 物或虫卵也可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3.植物的大小不同,样方面积也应不同。如双子叶草本植物样方 面积为1 m2,乔木的样方面积约为100 m2,灌木约为16 m2。 4.样方法调查得到的结果只是种群密度的估计值,为了使结果更 接近真实值,样方数量不宜太少。
②意义: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__接__因素。
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在一定程度上 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性别比例能够间接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动:
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增加
①年龄组成稳定型:出生率≈死亡率→基本不变 种群密度
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减少
思考:如果第一次标记的小鼠,有的标记脱落,则得出的种群密度比真 实值是偏大还是偏小? 偏大
例4.在某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106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 二次捕获鲫鱼91条,其中有标记的25条。由此可以估算出该池塘 中鲫鱼的密度。后来发现这次估算的结果与实际误差较大,分析 其原因不正确的是( D ) A.捕鱼用的渔网网眼太大 B.被标记的鱼放回后有一小部分死亡估算的只是大鱼的数量 C.两次捕获的鲫鱼数量较小 D.重捕方法不当使捕获的鱼部分死亡
5.若有正好压在边界线上的个体,应遵循“数上线不数下线,数 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如下图。同种植物无论大小都应计数。
对甲乙图所示样方中的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分别是 _1_1___个和__9___个。
6.对于计数的不真实值(和其他值相比明显偏大或偏小)要进行 取舍,然后取其余数据的平均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