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场发展历程
义乌市场发展的历程
义乌市场发展的历程义乌市场是中国浙江省义乌市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商品批发市场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之一。
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中国经济开始快速发展。
义乌市作为一个地处经济发达地区的县级市,受益于改革开放的红利,开始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小商品批发为主导的市场。
随着时间的推移,义乌市场在内外需求的推动下迅速壮大。
特别是在九十年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兴起,义乌市场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
许多商家开始运用互联网技术,将商品信息发布到全国各地,甚至是全球,吸引了更多的客户和合作伙伴。
进入21世纪,义乌市场的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随着越来越多的商家聚集在义乌市场,市场的批发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也越来越齐全。
从最初的小商品批发,到如今涵盖了家居用品、玩具、电子产品、服装鞋帽等多个领域,义乌市场已经成为了一个综合性商品批发市场。
除了丰富的商品种类,义乌市场还在不断改善市场基础设施,提升服务水平。
为了满足商家和客户的需求,市场建设了大型的交易展示中心,提供便捷的交易和展示场地。
此外,市场还加大对商家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如今,义乌市场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商业模式和经营理念,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商家前来交易和合作。
市场发展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繁荣,成为了义乌市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综上所述,义乌市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从一个小商品批发市场逐渐发展成为全球知名的商品批发市场。
其成功的发展离不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以及市场的不断创新和完善。
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相信义乌市场的发展潜力将会更大。
义乌小商品城的发展史
义乌小商品城的发展史1. 初出茅庐义乌小商品城,这个名字一听就让人心里一热,简直就像是淘宝的线下版啊!早在1982年,义乌市相关部门为了发展经济,决定在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方搞个集市。
最开始的时候,摊贩们就像是“蚂蚁搬家”,一个个把小商品从家里搬出来,摆在街边,生意红火得不得了。
那些小玩意儿啊,真是五花八门,什么都能找到,简直是个“万宝阁”!当然,那个时候的环境也不是特别好,很多人都在边上摇头叹气:“这生意能火吗?”可惜,他们不知道,义乌人就是个“拼命三郎”,只要有人买,就一定能卖得出去。
说来也巧,义乌的小商贩们一个个都很聪明,慢慢地,他们发现了个大秘密:只要把商品搞得便宜点,大家都愿意来买,没准还能卖出个好价钱。
2. 一发不可收拾2.1 发展壮大到了90年代,义乌的小商品市场就像是开了挂一样,飞速发展。
1993年,相关部门决定正式搞个小商品市场,这可是个了不得的举动!义乌小商品市场正式成立,那些小摊贩们纷纷进驻,就像“雨后春笋”一样,迅速冒了出来,生意也越来越火。
各地的商贩们都被吸引过来,仿佛听到了“金钱”的召唤。
你想,什么香水、首饰、玩具,统统都有,简直就像是“百货大楼”!而且,这个市场可不是单纯的买卖,义乌还搞起了“国际化”。
许多外国商人也开始来这里淘货,成天嚷嚷着:“哇,这里太便宜了!”一下子,义乌就成了全球小商品的“集散地”。
没过多久,小商品城就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人们都说:“义乌,真是个聚宝盆!”2.2 技术升级随着科技的发展,义乌的小商品城也开始焕然一新。
那些小商贩们不再单靠“苦力”,开始学会利用互联网。
电商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大家纷纷在网上开店,生意越来越好。
你说,这小商品城,真的是“风头无两”啊!义乌人聪明得很,真是“聪明绝顶”,利用网络,把产品卖到世界各地,简直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3. 未来可期3.1 持续创新当然,义乌小商品城的发展可不是一蹴而就的。
现在,大家都在追求个性化,义乌的商家们也开始紧跟潮流,推出更多特色商品。
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史
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史2010-04-14 14:27:00| 分类:义乌热门新闻|字号大中小订阅浙江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发展史,从“鸡毛换糖”到“世界超市”的360度转变,中间过程经历了20多年,从第一代的“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到第五代的“义乌国际商贸城”。
义乌小商品市场创建于1982年,是我国最早创办的专业市场之一。
这20多年来,经历了五次搬迁八次扩建,目前市场由义乌国际商贸城、篁园市场、宾王市场三个市场簇群组成,市场经营面积 150 万平方米,经营商铺 5.8 万个,经营人员 16 万人,市场内汇集了 41个行业1900个大类 40万种商品(注:联合国公布全球共有 50 万种商品),几乎囊括了工艺品、饰品、小五金、日用百货、电子电器、玩具、文体、袜业等所有日用工业品。
其中,饰品、袜子、玩具产销量占全国市场1/3强,市场上的商品物美价廉,应有尽有,被广大中外客商誉为“小商品王国”“小商品海洋,购物者天堂”。
30年前,义乌还是浙江中部一个贫困的农业小县,人多地少,资源贫乏。
这里的人自古就有经商的习惯,“鸡毛换糖”是义乌货郎们传统的谋生手段。
农闲时,义乌货郎们便摇起拨浪鼓,挑着装满敲糖的箩筐,行走在浙江及其周边省份的城乡换取鸡毛和牙膏皮等废品,回家后再把换来的鸡毛当作农田的肥料,或制成掸子卖给供销社,牙膏皮等则卖给废品回收站。
改革开放后,商品经济在我国一些地方逐步解冻,手工制品、农产品摆上了集市,然而长途贩卖、摆地摊做小生意仍被当作投机倒把行为加以打击。
此时,一些义乌人开始不满足仅仅靠“鸡毛换糖”解决生计问题,提心吊胆地做起了贩卖日用小商品的生意。
1980年,有5个子女的义乌妇女冯爱倩开始了艰辛的从商之路,在县城偷偷摸摸地摆起地摊。
1982年5月的一天,货物屡次被没收的冯爱倩鼓足勇气站在了义乌县委门前,来跟新来的县委书记谢高华讨说法。
县委书记谢高华与普通农妇冯爱倩的争论进行了一个下午。
最后,谢高华告诉冯爱倩:你回去摆摊吧,我告诉有关部门不查你们。
义乌的发展历程
义乌的发展历程
义乌是浙江省温州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也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之一。
下面将简要介绍义乌的发展历程。
义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22年东吴时期。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义乌始终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的农村地区,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发展起来。
1980年代初期,中共中央决定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义乌积极响应,开始放宽经济管制,开展经济改革。
此后,义乌引进了一批外来资金和技术,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小商品市场为龙头的经济特区。
1990年代,义乌小商品市场得到快速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商贩和买家。
随着市场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义乌开始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从产品设计、制造、加工到销售和物流,形成一体化的产业体系。
21世纪以来,义乌继续追求创新和发展。
政府大力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培育了一批具有竞争力和知名度的企业,使义乌的商品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市场份额的提升。
同时,义乌还加大了对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的发展力度。
通过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义乌的商品不仅在国内市场有了更广泛的销售渠道,还出口到世界各地。
随着物流体系的完善,义乌的商品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高效的供应链管理,进一步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总的来说,义乌通过坚持市场导向,加强开放合作,积极创新和发展,已经从一个农村地区发展成为全球知名的小商品集散地。
未来,义乌将继续致力于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推动经济结构升级,实现更高水平的可持续发展。
义乌城市发展历程
义乌城市发展历程
义乌是中国浙江省温州市下辖的县级市,历史悠久、文化繁荣。
以下是义乌城市发展的历程:1. 古代:义乌地区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人类活动,2000多年前就有了人类聚居。
2. 南宋时期:义乌开始形成规模较大的市镇,成为温州地区的中心市场,物资交流和商贸活动频繁。
3. 明清时期:义乌的商业繁荣达到了巅峰,成为了华南地区最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商业中心。
4. 1949年以后:义乌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义乌得到了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发展机遇。
5. 1980年代:义乌开始大力发展小商品经济,兴起了以小商品市场为主导的市场经济。
6. 1994年:义乌成立了中国最早的乡镇企业集团——义乌国际商贸城集团,标志着义乌小商品市场走向规模化和现代化。
7. 2000年:义乌国际商贸城开始投入使用,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商贸活动最为繁忙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8. 2011年:义乌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商务部评为中国经济特区。
9. 近年来:义乌逐步实现了从制造业向创新型城市的转变,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努力推动城市经济的转型升级。
义乌城市发展历程中,秉承着“三商”传统,即商业繁荣、商人精神和商业创新。
通过不断的发展壮大,义乌已经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小商品的重要生产和贸易基地,对整个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义乌市场发展介绍
义乌市场发展情况介绍2013年义乌市集贸市场总成交额达879.49亿元,同比增长15.91%;其中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683.02亿元,同比增长17.76%。
一、义乌市场发展现状(一)发展历程。
义乌市场自1982年创办以来,历经五次搬迁,九次扩建,经历了从“马路市场-棚架市场-室内市场-商场式市场”的跨越,从发展过程看大致可分为五代市场,四个阶段:一是萌芽与创建阶段(1978-1985年):这一阶段主要是抓住了义乌“鸡毛换糖”的商品意识,奠定了义乌市场发展的先发优势,大致经历了两代市场更替,1982年开放的湖清门、廿三里两个第一代市场是义乌市场的雏形,1984年建成的第二代市场--新马路市场,实现了由“马路市场”向“以场为市”的转变。
二是形成与发展阶段(1986-1991年):这一阶段主要抓住了计划经济条件下商品短缺机遇,在经历前期萌芽发展后,义乌市场场地规模、摊位总数、商品种类、年交易额得到稳步发展,市场扩张、流通业发展逐步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导力量。
三是全面拓展阶段(1992-2001年):这一阶段主要是抓住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国内贸易,构建国内商品流通网络,市场总体功能逐步健全、市场主体日益多元化,市场规模和辐射能力开始逐步超越其他市场,形成了“买全国货、卖全国货”格局。
四是国际化发展阶段(2002年至今):这一阶段主要抓住了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机遇,大力推进市场国际化进程,积极发展国际贸易,义乌市场开始步入国际化的新阶段。
(二)发展特点。
通过多年培育发展,义乌市场流通业态不断创新,结构功能日趋完善,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在全球商品流通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一是市场体系更趋健全。
义乌市场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小商品市场,由国际商贸城和篁园市场组成,经营面积350余万平方米,商位5.4万个。
第二层次为国际生产资料市场,目前投入运营的一期市场建筑面积70多万平方米,主要布局原材料、机械设备、新型材料等行业。
义乌小商品城的发展史
把市场摆在义乌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地位,把商贸业作为主 导产业。同年12月,第二代小商品市场建成。
PPT文档演模板
义乌小商品城的发展史
义乌小商品发展进程
w 1986年,第三代小商品市场建成。
w 1988年,义乌第三产业比重达39.2%,三次产业结构首次呈 “三、二、一”顺序。
PPT文档演模板
义乌小商品城的发展史
PPT文档演模板
义乌小商品城的发展史
义乌眼镜市场
中国小商品城眼镜市场座落于江滨中路190号, 紧邻篁园市场,始创于2000年10月份,营业面积 3000余平方米,商位100余间,主要经营各类款式 的太阳镜、光学镜、驾驶镜、防护镜等各种用途的 眼镜,镜片、镜架、镜盒及设备和仪器,并提供验 光配镜服务。经营商家主要是来自温州、厦门、广 州、台州等全国各地的厂家和经销商。市场经营配 套设施完善,并提供语言翻译、文字处理、外贸咨 询、外运服务、进出口商检、网络信息服务等配套 服务。该市场经过两年的培育,发展势头良好,内 销外贸持续两旺,日出口眼镜达20余万副。眼镜 市场成为继北京、广州、江苏丹阳之后的我国第四 大眼镜出口基地。
毛线、毛巾、皮革、纺织品、花边、床上用
品、副食、干果、糖果、炒货、杂货、化妆 品、家俱等17个行业的商品。
宾王市场硬件设施一流,消防安全和水
电供应系统健全。设有消控中心3个,消防 设备有58余台(套)及干粉灭火器等配套设 施1万余只(套),其中消防设施彩用了智 能化火灾报警控制连动系统、智能化烟感报
心。
PPT文档演模板
义乌小商品城的发展史
国际商贸城一期图片
PPT文档演模板
义乌小商品城的发展史
义乌世纪商城发展历程
义乌世纪商城发展历程
义乌世纪商城,位于浙江省义乌市,是中国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之一。
该商城的发展历程如下:
1996年:义乌世纪商城成立,占地面积约50亩。
2000年:商城开始全面进行改扩建,占地面积扩大至100亩。
2002年:商城引进IT技术,实现了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
2003年:商城成立了自己的品牌,并与跨国公司进行合作,
开始了对外拓展的步伐。
2005年:商城召开了首届义乌国际商人峰会,吸引了来自全
球各地的商人参加。
2007年:商城进行了新一轮的扩建,增加了新的摊位和展览
区域。
2010年:商城举办了第二届世界小商品创新博览会,进一步
提升了其国际影响力。
2013年:商城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实现了线上线下结合的
发展模式。
2015年:商城投资建设了义乌商贸城,打造了更加现代化的
商业综合体。
2018年:商城成为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持有者,进一步提升了
自身的服务能力。
2020年:商城推出了全新的电商平台,进一步加强了与线上
购物的结合。
义乌世纪商城凭借其长期的发展和不断的创新,成为了中国小商品批发业的佼佼者,并且在国际市场上也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义乌小商品发展史
义乌小商品发展史
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政府引导时期(1982-1992年):义乌政府于1982年发布了全国第一份明确认同农民商贩和专业市场合法化的政府文件,这标志着义乌小商品市场的正式开放。
1984年,义乌提出了“兴商建县”的战略,进一步推动了小商品市场的发展。
到了1992年,首个大型室内市场——篁园小商品市场建成开业,这标志着义乌小商品市场开始走向成熟。
2.快速壮大时期(1993-2019年):1993年,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负责市场的行政管理工作。
随后,义乌国际商贸城一至五区市场相继投入使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3.转型变革时期(2020年至今):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义乌开始探索市场的转型升级。
2019年,义乌市委宣布将发展以新型进口市场为标志核心、线上线下数字化联动、全球化布局、货通天下的第六代市场,实现市场的转型升级。
在上述发展过程中,义乌小商品市场凭借其强大的产业链支撑能力和良好的市场环境,逐渐成为了全国规模最大的进口和转口商品集散地之一,连续31年位居中国专业市场成交额榜首。
— 1 —。
中国义乌发家史
中国义乌发家史义乌位于中国浙江省金华市,是中国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和国际贸易市场之一。
它以其独特的商业氛围,吸引了众多商人和游客。
而中国义乌的发展与发家史,让人们见证了一个小镇如何成长为商业帝国的壮丽历程。
中国义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222年,当时这里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
在唐代初期,由于其地理位置优越,成为了水陆交通的枢纽。
随着交通的发展,义乌也逐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商贸中心。
然而,中国义乌真正开始脱颖而出的是在20世纪80年代。
当时,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义乌迅速抓住了这个机遇。
许多有商业头脑的人们纷纷来到义乌开设小商品批发市场。
他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商品,包括日用品、装饰品、家居用品等。
在短短几十年间,中国义乌迅速发展起来。
小商品批发市场不断扩大,吸引了国内外无数的商家前来交易。
它成为了国内乃至国际贸易的重要地方。
如今,义乌的商业帝国已经遍布整个城市,并逐渐向世界扩展。
义乌的商业氛围是其成功的关键之一。
在这里,商人们充满激情和创造力,不断创新和追求商业机会。
他们建立了完善的供应链系统,提供高质量的商品和服务。
这种商业氛围不仅吸引了更多的商家,也使得义乌成为了一个“创业者的乐园”。
此外,义乌市政府对商业发展的支持也是义乌成功的因素之一。
他们积极提供优惠政策和配套服务,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创新力量。
同时,义乌还不断加强与国内外的合作,开展国际贸易和交流活动。
通过这些努力,中国义乌已经成为一个商业帝国,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商家和游客。
它为中国的商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是全球贸易的重要力量。
中国义乌的发家史,诠释了一个小镇如何靠着商业的力量迅速崛起,并成为一个影响力强大的商业中心。
义乌市场发展的历程
义乌市场发展的历程义乌市场是我国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
在那个时候,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经济实力较弱,市场经济也刚刚起步。
然而,义乌市场却在这个背景下逐渐崭露头角。
最初,义乌市场并不像现在这么大规模,只是一个小型的农村市场。
但是,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义乌成为了周边地区的农产品集散地,吸引了大量的货物和商户。
随着时间的推移,义乌市场逐步得到扩展和改造,成为了现代化的市场。
上世纪90年代,义乌市场迎来了蓬勃的发展。
当时的中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市场经济逐渐成熟,中国制造业的出口也开始迅速增长。
义乌市场凭借着良好的供应链和批发价格的优势,成为了国内外买家的首选。
从这时起,义乌市场开始迅速崛起,并逐渐形成了今天的规模。
21世纪初,义乌市场进一步壮大。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贸环境变得更加开放,义乌市场 seize the opportunity 开始大规模拓展国际市场。
海外买家纷纷来到义乌采购商品,义乌市场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小商品批发的重要枢纽。
如今,义乌市场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每年,数以万计的买家和卖家从世界各地汇聚于此,进行交易。
义乌市场的产品种类齐全,质量也有保障,价格又具有竞争力,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买家。
然而,义乌市场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电商发展迅速,传统市场的竞争压力不断加大。
为了应对这种挑战,义乌市场开始加大对电商的布局,建设了自己的电商平台,提供了网上贸易的服务。
此外,义乌市场还加强了与全球其他市场的合作,开展跨境贸易,争取更多的机会。
总的来说,义乌市场的发展历程可以用“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来概括。
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供应链和竞争力价格,义乌市场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然而,发展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义乌市场需要继续进行创新和改革,以保持其竞争优势,为买家提供更好的服务。
义乌小商品市场:浙江国际商贸城
义乌小商品市场:浙江国际商贸城义乌小商品市场是中国浙江省义乌市的一座大型市场,也被称为浙江国际商贸城。
作为中国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之一,义乌小商品市场享有盛名。
本文将介绍义乌小商品市场的背景、特点、发展和影响,并探讨它对中国和国际经济的重要性。
一、背景义乌小商品市场位于浙江省义乌市廿三里镇。
最早的义乌市场可以追溯到1982年,当时只是一个小型集市,以农副产品和农具为主。
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推进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义乌市场逐渐发展成为全国范围内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之一。
二、特点1.商品种类丰富:义乌小商品市场以出口贸易为主,主要经营小商品,涵盖了家居用品、日用百货、电子产品、玩具、装饰品、钟表眼镜、文化用品等众多品类。
市场上的商品种类繁多,质量良好,价格相对低廉,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和海外的采购商。
2.批发交易模式:义乌小商品市场以批发交易为主,供应链条较为完整,从生产到销售形成一条龙服务。
商家可以通过市场供应商直接采购货物,省去中间环节,降低采购成本。
这种批发模式为商家提供了便利,也促进了市场的繁荣。
3.市场规模庞大:义乌小商品市场占地面积达到750万平方米,分为五个商贸城,拥有4万多个商铺,每天接待采购商超过50万人次。
市场上商品的流通量庞大,成交金额也十分可观,是中国乃至世界小商品贸易的重要场所。
三、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起,义乌小商品市场实现了快速发展。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义乌市场的多次扩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并且逐渐演变成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之一。
市场的现代化建设和管理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和采购商。
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离不开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市场管理层注重市场建设和营销推广,积极吸引客户,扩大市场影响力。
其次,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为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再次,市场内商家之间的合作紧密,形成了供应链合作网络,提高了市场的竞争力。
四、影响义乌小商品市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可忽视。
义乌的发展历程
义乌的发展历程义乌是浙江省金华市下辖的县级市,位于浙江省中部。
作为中国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和国内外商务交流合作中心,义乌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义乌作为一个小县城,面对发展机遇,抓住了国内市场潜力巨大的小商品行业,决定以小商品批发为主要引领产业。
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批发市场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资金支持、土地供应、税收优惠等。
同时,义乌还积极吸引海外买家,开展国际贸易业务。
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义乌批发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市场竞争逐渐激烈。
在全国范围内,义乌的小商品批发市场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小商品批发中心之一。
同期,义乌的小商品制造业也开始逐渐崛起。
由于便宜的劳动力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义乌的小商品制造企业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投资。
这些企业为义乌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并为批发市场提供了更丰富的商品选择。
进入21世纪以来,义乌批发市场的崛起进一步吸引了更多的商家和买家。
市场的规模和种类不断扩大,形成了以中国小商品城为代表的多个大型批发市场。
同时,义乌也开始积极发展电子商务。
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和推广,义乌的商品不仅在国内销售,还向全球市场输出。
电子商务的崛起为义乌的小商品批发行业带来了一次新的机遇。
在发展过程中,义乌的政府始终秉持“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理念,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企业投资兴业。
同时,义乌通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从传统的小商品批发走向多元化的产业发展。
例如,义乌逐渐形成了以汽车配件、文化创意、服装设计等为主导的新兴产业热点。
随着义乌的发展,城市规模也不断扩大。
为了适应快速增长的经济需求,义乌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修建了多条高速公路和铁路,改善了交通条件。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义乌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义乌的发展主要依靠的是私营企业。
在这个过程中,数以万计的个体工商户为义乌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义乌的经济发展也带动了周边农村的脱贫致富。
义乌的发展小故事
义乌的发展小故事
义乌的发展小故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示:
1. 鸡毛换糖的起源。
义乌人由于土地贫瘠,发明了以鸡毛换糖的独特商业模式,开始了他们的创业历程。
2. 创新发展:义乌在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创新,历经从小商品市场到全球电商的华丽蜕变。
3. 营商环境的优化。
义乌政府推出一系列政策,如“最多跑一次”改革、小微企业成长计划等,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
4. 市场发展历程。
义乌小商品市场从“地下”转入“公开”,成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5. 改革开放40年成就:义乌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县发展成为“买全球卖全球”的“世界超市”,书写了一段中国经济发展的传奇故事。
6. 义乌精神:探究历史,从廿三里到湖清门再到新马路市场,再到现在的国际商贸城,义乌能发展至今,便是根植在骨头里的“鸡毛换糖”精神。
综上所述,义乌的发展小故事涵盖了鸡毛换糖的起源、创新发展、营商环境优化、市场发展历程、改革开放40年成就和义乌精神等方面,展示了义乌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地方发展成为世界小商品之都的传奇历程。
义乌市场发展历程(精品文档)_共3页
2.1义乌鸡毛换糖的历史变迁“百样生意挑两肩,一副糖担十八变;翻山过岭到处走,混过日子好过年。
”这是旧时浙江义乌鸡毛换糖人独特而艰辛生活的真实写照,广为流传。
过去,义乌最出名的是鸡毛换糖,几百年来,鸡毛换糖曾经是许多义乌农民重要的谋生手段。
走乡串户,沿街叫卖的鸡毛换糖人用手中的拨浪鼓摇出了亚洲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这并非天方夜谭中的神话故事,而是发生在浙江义乌真实的历史现实。
义乌农民世代相传的鸡毛换糖的经商传统,是被誉为“华夏第一市”的义乌小商品市场崛起的历史渊源。
义乌鸡毛换糖历史渊源可追溯到明末清初。
鸡毛换糖的形成,是以义乌明末清初以来的红糖加工业为基础。
从清初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大约经历了三百多年的历史,自有其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
第一、人多地少的矛盾。
第二、鸡毛做肥料的传统施肥方法。
第三、频繁的灾患。
第四、得天独厚的地域文化的影响。
第五、较强的主体素质。
这些因素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到了义乌小商品市场未来的发展。
鸡毛换糖生意经历几百年的历史沧桑之后,其商业活动增添了新的内容。
早时换糖人外出所带货物一般只是本地所产的红糖,及用红糖加工的各种糖粒糖块,换取鸡毛;将所交换来的上好的羽毛加工后出售,余下的用来做肥料。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糖担里逐渐增加了针线、发夹、手帕、头巾之类的货物,改变了单一的鸡毛换糖经营方式,增售日用小商品,并逐渐以此为主业。
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换糖人应时而变、与时俱进,开始转变经营策略。
20世纪70年代后期,一些换糖人专做长途贩运生意,逐渐也由此形成了一只小商品采购大军。
同时,其中部分心灵手巧之人开始自己摸索加工一些小商品,在集市上售与外出换糖人及消费者,于是,一个自发的小商品市场悄然形成。
2.2第一代马路市场阶段义乌小商品市场最早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末的廿三里。
1974年春节前后,县城稠城镇县前街湖清门也兴起了小商品市场。
在特殊年代,在上级明令禁止、取缔,而半合法的“敲糖换鸡毛”又需要市场存在的矛盾冲突之中,两个提篮叫卖、批零兼营的季节性市场悄然孕育。
中国义乌的发展史
中国义乌的发展史义乌是浙江省金华市的一个县级市,位于浙江中部,是我国著名的小商品集散中心。
义乌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的义乌只是一个普通的县城,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义乌的经济发展开始起飞。
1.小商品市场开启了义乌的发展义乌的小商品市场是义乌经济发展的最早起点。
1982年,义乌市场研究所开业,随后,以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为代表的标志性市场相继建立,为义乌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义乌小商品市场吸引了大量商家前来批发,也吸引了国际贸易商介入,为义乌的对外经济贸易打开了大门。
2.电商业务进一步促进了义乌的发展进入21世纪后,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义乌小商品市场开始拥抱电商。
迅速发展的电商业务加速了义乌的国际化程度,义乌的小商品出口量快速增长。
2012年,义乌小商品市场交易额超过760亿元,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同时也打造了中国小商品之都的桂冠。
3.多元化经济得到发展义乌从单一的小商品贸易,逐渐拓展到其他领域。
服务业、金融业等也取得了发展,义乌成为义乌综合保税区的总部,吸引了一批跨国公司和龙头企业的设立,符合中国“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有利于义乌开拓新的国际市场。
4.破解发展困境义乌发展遇到瓶颈时,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助推义乌发展:引进外来企业,扶持本土优秀企业,创新发展模式,推行市场化改革等。
这些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义乌的发展,特别是在国际化战略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总之,过去三十年的建设已经让义乌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义乌的发展成果彰显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绩。
值得一提的是,义乌的成功实践,也为中国其他地方提供了一笔宝贵的经验。
相信义乌会在未来的发展中一路向前,做得更好,更强。
义乌发展历程
义乌发展历程义乌是浙江省温州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也是中国著名的小商品贸易城市。
义乌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初创阶段:义乌的商贸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当时的义乌是一个以农村生产为主的贫困县城。
1949年以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义乌开始逐渐从农村向城市转型。
1979年义乌成为温州市的一个县轄市,这标志着义乌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市场经济初步发展阶段:上个世纪80年代,义乌开始着力发展小商品贸易市场。
当时的领导层提出了“西区提“著名的方针,以发展义乌特色产品,拓宽市场,提高贸易规模。
这一举措使得义乌的小商品市场逐渐崭露头角,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的买家和商家。
市场规模迅速扩大阶段:20世纪90年代,义乌的小商品市场发展势头迅猛。
这一时期,义乌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也越来越丰富。
同时,大量的外资进入义乌,促进了义乌市场的国际化。
与此同时,义乌的物流体系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市场的繁荣提供了稳固的基础。
规模稳定提升阶段:进入21世纪后,义乌的小商品市场已经成为全国知名的贸易中心。
市场规模稳步提升,产品质量和各类服务也不断完善。
义乌的产业集群逐渐形成,成为中国及全球小商品贸易的重要基地。
全球影响力进一步扩大阶段:随着义乌市场规模的扩大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义乌逐渐成为国内外商家争相合作的热门城市。
越来越多的商品从义乌出口到全球各地,义乌也成为了国际间商品交易的重要节点。
同时,义乌也积极寻求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力争向高端制造业转型,提升整体竞争力。
总之,义乌的发展历程是一个由农村到城市,由小市场到大产业集群的过程。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义乌通过持续的创新和积极的市场拓展,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了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贸易城市。
义乌发展经验和启示
义乌发展经验和启示一、前言义乌是浙江省金华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也是中国著名的小商品城。
自改革开放以来,义乌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中国私营经济发展的代表之一。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发展过程、特点和启示等多个方面分析义乌的发展经验。
二、历史背景义乌地处江南水乡,早在唐朝时就有人烟聚集。
明清时期,义乌已成为商贸集散地,并形成了“八大行”、“十六铺”等商业街区。
20世纪初,义乌开始走向现代化,先后建立了电报局、邮局、水泥厂等现代企业。
1949年后,义乌作为一个小县城开始了新的历史阶段。
三、发展过程1. 1978年至1984年:开拓进取阶段1978年改革开放后,义乌市委市政府根据国家政策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模式。
1980年成立了义乌县工艺美术品公司(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品进出口公司义乌公司),打开了出口通道。
此后几年间,义乌的商品出口额不断增加,成为中国小商品出口的重要基地之一。
2. 1985年至1992年:加快发展阶段1985年,义乌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以商兴市”的发展战略,积极推动义乌从传统县城向现代化城市转型。
1987年成立了义乌小商品城,实现了小商品集中交易。
此后几年间,义乌的商业、物流、旅游等领域持续发展,经济总量不断增长。
3. 1993年至2000年:壮大实力阶段1993年,义乌被列入国家级对外开放经济试验区名单。
此后几年间,义乌积极引进外资、拓展国际市场,并加强对本地企业的扶持和引导。
2000年,义乌GDP突破200亿元人民币。
4. 2001年至今:创新发展阶段21世纪初期,义乌逐渐走向创新型城市。
2001年成立了中国小商品城集团公司,并开始实施“五个一工程”(即一个品牌、一种标准、一个设计、一个包装、一个宣传),提升了义乌的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
此后几年间,义乌加强了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逐渐成为中国小商品产业的创新中心。
四、特点1. 市场经济模式义乌从改革开放初期就开始探索市场经济模式,积极发展出口贸易和小商品产业。
义乌外贸行业发展历程
义乌外贸行业发展历程义乌外贸行业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当时许多义乌的居民开始利用个人关系和渠道,开展小规模的外贸业务。
由于当时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外贸政策逐渐放开,义乌的外贸行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机遇。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义乌人民开始积极参与到广交会和各类商展中,开展出口贸易业务。
同时,义乌还吸引了很多外地的人才和企业家,为义乌的外贸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义乌的外贸行业迅速崛起。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义乌的外贸贸易商数量迅速增加,出口产品种类也逐渐增多,从单一的小商品出口开始拓展到包括家居用品、电子产品、服装、鞋帽等多个领域。
2001年,义乌设立了湖南大渡口山现代外贸产业园,进一步推动了义乌外贸行业的发展。
该产业园集中了许多外贸企业,为义乌外贸行业的加工、生产和销售提供了便利条件。
义乌外贸行业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也经历了一段低谷期,但很快适应了市场需求的变化,调整发展战略,加强产品研发和品牌建设。
通过大力推进电子商务,义乌外贸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许多义乌的外贸企业开始在网上销售和推广产品,拓宽了销售渠道,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目前,义乌的外贸行业已经成为全国知名度较高的外贸重镇之一。
拥有丰富的外贸经验和扎实的出口基础,义乌的外贸企业不断创新,开拓新的市场和业务领域。
同时,义乌还积极打造外贸交易平台,吸引更多国际买家和商家来义乌洽谈业务,促进了国际贸易的繁荣。
未来,义乌的外贸行业将继续致力于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降低成本,加快创新步伐,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
同时,为了应对不确定性和挑战,义乌的外贸行业也将进一步提高创新和竞争能力,努力实现转型升级,为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义乌鸡毛换糖的历史变迁
“百样生意挑两肩,一副糖担十八变;翻山过岭到处走,混过日子好过年。
”这是旧时浙江义乌鸡毛换糖人独特而艰辛生活的真实写照,广为流传。
过去,义乌最出名的是鸡毛换糖,几百年来,鸡毛换糖曾经是许多义乌农民重要的谋生手段。
走乡串户,沿街叫卖的鸡毛换糖人用手中的拨浪鼓摇出了亚洲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这并非天方夜谭中的神话故事,而是发生在浙江义乌真实的历史现实。
义乌农民世代相传的鸡毛换糖的经商传统,是被誉为“华夏第一市”的义乌
小商品市场崛起的历史渊源。
义乌鸡毛换糖历史渊源可追溯到明末清初。
鸡毛换糖的形成,是以义乌明末清初以来的红糖加工业为基础。
从清初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大约经历了三百多年的历史,自有其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
第一、"人多地少的矛盾。
第二、"鸡毛做肥料的传统施肥方法。
第三、"频繁的灾患。
第四、"得天独厚的地域文化的影响。
第五、"较强的主体素质。
这些因素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到了义乌小商品市场未来的发展。
鸡毛换糖生意经历几百年的历史沧桑之后,其商业活动增添了新的内容。
早时换糖人外出所带货物一般只是本地所产的红糖,及用红糖加工的各种糖粒糖块,换取鸡毛;将所交换来的上好的羽毛加工后出售,余下的用来做肥料。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糖担里逐渐增加了针线、发夹、手帕、头巾之类的货物,改变了单一的鸡毛换糖经营方式,增售日用小商品,并逐渐以此为主业。
到20 世纪七八十年代,换糖人应时而变、与时俱进,开始转变经营策略。
20 世纪70 年代后期,一些换糖人专做长途贩运生意,逐渐也由此形成了一只小商品采购大军。
同时,其中部分心灵手巧之人开始自己摸索加工一些小商品,在集市上售与外出换糖人及消费者,于是,一个自发的小商品市场悄然形成。
2.2 第一代马路市场阶段
义乌小商品市场最早起源于上世纪60 年代末的廿三里。
1974年春节前后,县城稠城镇县前街湖清门也兴起了小商品市场。
在特殊年代,在上级明令禁止、取缔,而半合法的“敲糖换鸡毛”又需要市场存在的矛盾冲突之中,两个提篮叫卖、批零兼营的季节性市场悄然孕育。
1982年3月26日上午,就稠城市场整顿问题,县政府再次召开由一名副职主持的县长办公会。
这就是义乌小商品市场开放前夕著名的“第二次县长办公会议”。
1982年9月,义乌县政府正式开放稠城镇小百货市场,当时投资9000 元,为铺设水泥板的露天市场,摊位700 个。
当年小商品市场成交额为392 万元。
1983年湖清门市场摊位数增加1050个,成交额1444 万元。
1984年,这个市场的成交额达2321 万元,商品主要销往义乌周边县市。
党的十二大胜利召开,在党中央的撑腰下,湖清门市场应该让它存在和发展。
十二大期间,他们在县工商局的直接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对湖清门小百货市场进行整顿后的,秩序井然,面貌一新”。
市场被正式认可之后,发展的速度超出了任何人的意料。
2.3 第二代棚架集贸市场阶段
在当代中国经济奇迹中,曾经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过“凹地效应”。
当时
的义乌小商品市场也是这样的一块凹地。
义乌太祖殿畈的第二代市场开张后,近两千个摊位迅速摆开,每天前来交易的超过万人,其中六成以上为外地人,申请进场者络绎不绝。
随着义乌第二代小商品市场的兴起,经商农民纷纷迁巢义乌。
1984年,义乌县委县政府提出“兴商建县”的方针,放宽企业审批政策,简化登记手续。
义乌全县掀起经商办厂热潮,年底个体户突破 1 万户,达14259户,小商品市场成交额2321 万元。
据统计,1986年,义乌市场的成交额突破 1 亿元,辐射范围从周边县市延伸到省内外。
“凹地效应”的形成,使市场的发展完全超出了人们的预计。
刚开业不久的第二代市场马上又显得太小了,市场的再度扩建,已呼之欲出。
2.4 第三代棚架市场阶段
中国小商品城第三代市场于
1985年11月动工兴建,场址选在城中路(当时叫环城路)以东、前大路与标
准件厂之间地块,总投资440万元,1986 年竣工开业,设有固定摊位4096 个,占地44000 平方米,市场内建有综合商业服务及工商、税务、邮电、金融等管理服务大楼。
其后经过多次扩建至1990 年底,中国小商品城第三代建设已形成占地面积
5."7 万平方米,设有固定摊位8503 个,临时摊位1500 多个的全国最大的小商品专业批发市场。
1991 年小商品市场成交额达
10."33 亿元,首次突破10 亿大关。
这时,小商品市场的地位和作用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很多义乌人自觉不自觉地参与市场。
2.5 第四代大型室内柜台式市场阶段
第四代中国小商品城市场于1991年动工兴建,1992年投入使用,共有摊位7100个。
3 月在国家工商局首次公布的全国十大市场名单中,义乌小商品市场名列榜首。
8 月,义乌小商品市场更名为“浙江省义乌市中国小商品城”。
1993 年义乌小商品市场走上了股份制的发展路子,创立中国小商品城股份有限公司(商城集团前身)。
1994年6月4日,中国小商品城第四代市场二期工程通过交工验收,至此小商品城建筑面积扩大到
22."8 万平方米,摊位数增至23000 个。
1995 年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达到152亿元。
2.6 第五代国际商贸城阶段
进入21 世纪,义乌小商品市场走上了国际化的发展道路,为顺应国际化发
展需求规划建设了第五代的专业市场一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
国际商贸城的建设秉承“科学的规划、一流的设计、现代化的建筑”的理念,致力引领传统集散型市场向现代化国际市场飞跃。
一期工程占地240亩,建筑面积34 万平方米,工程投资7 亿元,分为主体市场、生产直销中心、商品采购中心、仓储中心、餐饮中心五大经营区,共有商位7000 余个,从业人员500多人,汇集了国内外250 余家生产企业、220余家商品采购和8600余户经营户,是我国最大的饰品、工艺、玩具、花类集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