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诊断小儿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诊治研究

合集下载

早期诊断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研究

早期诊断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研究

性 指标 改 变 有 利 于 a D 病 例 的早 期 诊 断 . K 能减 少 住 院时 间 及 冠 血病 变发 生 率
【 键 词】 不典 型川 崎 病 ; 关 临床 研 究 ; 性 指 标 ; 期 诊 断 炎 早 [ 中图 分 类 号】 R 2 . 75 4 [ 文献 标 志 码】 A 【 章 编 号] 17 — 8 7 2 1 ) — 2 3 0 文 6 4 7 8 {0 2 0 0 6 — 4 4
【 ywo d 】 a pc l a a a i i ae c nc l ee r ; f mm t dc t ;al d g oi Ke r s t i w sk ds s ;l i s ac il y aK e i ar h n a a r i ia re r i n s o n y o y a s
dsaetees wlb id di ot ia cs gopK ru ) 2css tpcl aego p( D gop 3 ae,t i s h ae i edv e t pcl ae ru (D go p 2 ae ,a ia cs ru a r ) 0css o e l i n y y K u
断 与治 疗 。 法 : 据 临床 表 现 将 川 崎 病 病例 分 为 典 型 组 (pcl a aa i i aeK )2例 , 典 型 组 ( D ̄)0例 , 方 根 t i w sk s s , DN 2 y aK de 不 a K H3
比较 两 组 热 程 、 诊 时 间 、 院 时 间 、 床 特 征 、 炎 性 指 标 及 冠 状 血 管 病 变 。 结 果 : 组 临 床 特 征 : 确 住 临 各 两 双侧 结 膜 充 血 , 口腔
及 咽部 黏 膜 弥 漫 充血 、 发 红 及 干裂 、 唇 呈杨 梅舌 , 发病 初 期 手 足 硬 肿 和 掌 ( ) 、 复期 指( ) 出 现 膜状 脱 皮 , 干 部 多 趾 红 恢 趾 端 躯

非典型川崎病的临床分析

非典型川崎病的临床分析
包括皮疹、黏膜溃疡等,无特异性 。
手足症状
部分患者可出现手足硬性水肿、掌 跖红斑等。
其他症状
可伴有颈淋巴结肿大、肛周脱屑等 。
诊断及鉴别诊断
01
诊断标准
根据日本川崎病研究委员会 2002年制定的诊断标准进行诊 断。
02
03
早期诊断
鉴别诊断
对于发热超过5天且抗生素治疗 无效的患者应考虑本病的可能性 。
2023
非典型川崎病的临床分析
目 录
• 引言 • 病例介绍 • 讨论 • 非典型川崎病的诊断标准及流程 • 非典型川崎病的治疗及预防措施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研究非典型川崎病( kawasaki disease,KD)的发病率、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 探讨非典型KD的鉴别诊断及误诊原因。 分析非典型KD的预后及影响因素。
需与其他发热性疾病进行鉴别, 如麻疹、猩红热、中毒性休克等 。
04
非典型川崎病的诊断标准及流程
诊断标准
发热持续时间
皮肤黏膜表现
非典型川崎病患者发热时间较长,通常超过 5天。
患者可能会出现皮疹、黏膜充血、手足硬性 水肿等皮肤黏膜表现。
淋巴结肿大
心电图异常
患者的颈部淋巴结可能会肿大,但一般不会 出现化脓。
研究方法和范围
01
02
03
回顾性分析近5年收治的疑似非典型 KD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疑似非典型KD患者进行实验室检查 、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
对确诊为非典型KD的患者进行药物治 疗及随访观察。
0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病例介绍
病例一
患者
一名6岁男孩,持续高烧不退, 伴有咳嗽和喉咙痛。

小儿不完全川崎病的早期临床诊断

小儿不完全川崎病的早期临床诊断

小儿不完全川崎病的早期临床诊断摘要】目的:分析小儿不完全川崎病的早期临床诊断方法。

方法:选择2017年—2018年期间确诊的川崎病患儿68例,作为KD组,同时选取同期确诊的不完全川崎病患儿70例,作为IKD组。

统计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心电图及CAD发生情况,据此分析不完全川崎病患儿的早期诊断方法。

结果:IKD 组患儿的持续发热时间,明显比KD组更长,P<0.05;IKD组患儿的结膜充血、皮疹、手足硬肿、口腔黏膜充血发生率,均明显比KD组更低,P<0.05;IKD组患儿的卡疤红肿率,明显比KD组更高,P<0.05。

但两组患儿的发热、肢端脱皮、淋巴结大、肛周脱屑发生率均相当,P>0.05。

IKD组患儿的WBC、CRP,都明显比KD 组更高,P<0.05;但两组患儿的PLT、ESR、Alb、ALT、血钠、Hb等值均相当,P>0.05。

两组患儿的心电图异常率均相当,P>0.05。

IKD组患儿的CAD发生率,明显比KD组更高,P<0.05。

结论:不完全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表现特异性较低,临床诊断时需在临床表现基础上,结合实验室指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便做到早期准确诊断,及时治疗,降低小儿不完全川崎病的误诊和漏诊。

【关键词】小儿不完全川崎病;早期临床诊断;诊断方法[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2-0007-02小儿不完全川崎病指的是不完全符合小儿川崎病诊断标准,临床症状无显著特征,但病情与以后与小儿川崎病同样凶险的一种儿科疾病[1]。

由于该疾病既不符合小儿川崎病的诊断标准,其临床症状也不具有显著特征,因此导致小儿不完全川崎病的早期临床诊断比较困难,成为了影响患儿是否能够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的关键因素[2]。

因此,积极探讨小儿不完全川崎病有效的早期临床诊断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3]。

超声心动图对小儿非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价值

超声心动图对小儿非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价值

超声心动图对小儿非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价值引言一、小儿非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小儿非典型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性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化,缺乏特异性。

主要表现包括:高热、皮疹、口腔黏膜炎、结膜充血、手足红肿、腺病毒性淋巴结炎等。

超过80%的患儿会出现心血管系统的损害,表现为冠状动脉扩张或瘤、心肌炎等。

由于该病缺乏特异的表现,且易被误诊,因此在临床上对其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

1. 非侵入性超声心动图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通过超声波技术在不需要做任何切开操作的情况下即可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对于小儿非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来说,这一特点非常重要。

尤其是儿童患者,由于年龄小、免疫力较弱,对于手术和创伤的耐受性较差,因此非侵入性的超声心动图成为一种非常合适的诊断手段。

2. 见证炎症的影响小儿非典型川崎病主要是一种全身性的炎症性疾病,其最大的危害来自于心血管系统的并发症。

超声心动图可以清晰地观察心脏各个部位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心脏的大小、形态、室壁运动等。

特别是对于冠状动脉的观察,可以及早发现冠状动脉的扩张、瘤等异常,以及心肌炎等炎症的影响,为及时干预提供重要的依据。

3. 重复性强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多次重复进行,不仅可以对疾病的进展进行实时监测,还可以观察治疗效果的改善情况。

这对于小儿非典型川崎病的患儿来说,意味着可以在治疗的不同阶段进行多次检查,及时发现并发症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

4. 指导治疗小儿非典型川崎病的治疗主要是抗炎和抗凝治疗,而超声心动图可以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指导治疗的调整。

对于冠状动脉动态监测的需要,也是超声心动图的一个重要作用。

在治疗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超声心动图的动态监测,对冠状动脉进行观察,及时发现冠状动脉扩张、瘤的变化,从而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5. 躯体行动友好对于小儿非典型川崎病的患儿来说,超声心动图的躯体行动友好性也是其一个重要的特点。

患儿不需要做任何切开手术,只需要躺在床上,让医生用超声探头逐渐扫描心脏,即可完成检查。

小儿不典型川畸病的早期诊断分析

小儿不典型川畸病的早期诊断分析

小儿不典型川畸病的早期诊断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小儿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相关内容。

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小儿川崎病患者96例,按照患者病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为不典型川崎病,对照组患者为典型川崎病,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其早期诊断方式。

结果观察组患者BNP、WBC计数以及CRP的实验室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发热时间短于对照组,数据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小儿不典型川崎病与典型川崎病在临床症状表现上存在部分差异,可以通过部分实验室指标进行判断,加强对小儿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诊断能够在早期进行疾病诊断,给予患者更好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小儿;不典型川崎病;早期诊断小儿不典型川崎病是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加的常见儿科疾病之一,不典型川崎病的发病症状不十分明显,在没有十分明确的诊断指标前很难进行确诊工作。

小儿不典型川崎病对小儿患者具有一定危害性,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发热、红斑、粘膜充血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导致小儿心脏病[1]。

对小儿不典型川崎病进行早期确诊能够及时对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因此选择恰当的诊断方式对小儿患者确诊,降低误诊率对保障小儿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为进一步分析小儿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方式和诊断相关指标,本文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小儿川崎病患者96例,按照患者病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讨论,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小儿川崎病患者96例,按照患者病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患者48例,女22例,男26例,年龄0.4—5岁,平均年龄(3.1±1.1)岁;对照组患者48例,女23例,男25例,年龄0.5—6岁,平均年龄(2.9±1.2)岁。

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早期诊断小儿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诊治分析

早期诊断小儿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诊治分析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2018 年第 5 卷第 54 期2018 Vol.5 No.5474早期诊断小儿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诊治分析刘彦婷(湖北省黄石市黄石人福医院,湖北黄石 435005)【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方法。

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8月我院收诊的不典型川崎病患儿3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典型川崎病患儿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早期诊断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儿发热持续时间、冠状动脉损害率、白细胞数升高率均高于对照组,但淋巴结肿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观察组患儿高热与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对不典型川崎患者诊断过程中,需结合患者典型临床表征、实验室生化检查结果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情况等,应尽早使用静注丙球预防状动脉瘤。

【关键词】不典型川崎病;实验室检查;早期诊断;临床诊治【中图分类号】R72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8.54.74.02川崎病(K D)又叫做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持续性高热时本病症主要临床症状,经抗生素治疗后症状为改善。

当下,KD已经成为诱发儿童后天获得性心脏病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关于本病致病因素,临床尚未作出一致答案,但普遍认为其与感染相关[1]。

提升不典型KD患儿早期诊断正确率,尽早应用免疫球蛋白预防冠状动脉瘤,在改善患儿生存质量方面体现巨大现实意义,本文对我院3例不典型KD患儿的早期诊断情况进行总结,做出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4月~2017年8月我院收诊的不典型川崎病患儿3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典型川崎病患儿4例作为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男2例,女1例,平均年龄(2.1±1.04)岁;对照组男2例,女2例,平均年龄(2.2±1.10)岁。

超声心动图对小儿非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价值

超声心动图对小儿非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价值

超声心动图对小儿非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价值川崎病是一种儿童常见的全身性血管炎症,因具有不典型症状表现,因此难以早期诊断。

超声心动图是一种无创、安全、方便、可重复性较强的检查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小儿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旨在探讨超声心动图技术在小儿非典型川崎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一、川崎病的诊断标准川崎病的诊断标准是日本小儿科学会于1984年制定的“川崎病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五大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五大临床表现包括:①发热高热超过5天;②皮疹(广泛性红斑、颈部腮腺区出现瘀点,手足掌出现斑丘疹);③口腔粘膜炎症;④结膜炎症;⑤手足红肿。

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血生化、免疫学等多个方面。

二、超声心动图技术的基本原理超声心动图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心脏成像技术,利用超声波将人体内部器官的内部结构、血流情况等呈现在荧屏上。

其原理主要是依靠超声波的传播和反射,通过向人体内部发射超声波,测量其返回时间和强度,从而得到人体内部器官的结构和血流情况等信息。

川崎病的早期诊断对预防其后续严重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而超声心动图技术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评估小儿心血管病变的程度,是川崎病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

超声心动图除能够确认川崎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瘤以外,还可以检测出腔隙性心肌梗死、心肌病变、心包积液、心室肥厚、左心功能减退等病变。

小儿非典型川崎病由于症状及体征不典型,因此在诊断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超声心动图对小儿非典型川崎病早期诊断则能够更准确地判断发病程度并进行早期干预,从而降低病情的进展程度。

具体而言,超声心动图可用于以下三个方面:1、冠状动脉超声: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小儿冠状动脉是否存在异常。

超声心动图可检测到冠状动脉瘤,这种异常通过其血流率和血流量的变化来监测。

此外,超声心动图可以检测心肌和心内膜表层是否存在炎性浸润。

因此,冠状动脉超声可以作为小儿非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帮助。

2、左心功能: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小儿左心功能,以观察左心室功能是否受损。

小儿川崎病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治的研究进展

小儿川崎病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治的研究进展

二、发病机制
小儿腹泻的发病机制复杂,主要包括感染、过敏、免疫因素和营养因素等。 感染是最常见的原因,包括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感染。其中,轮状病毒是最常 见的病毒之一,通过污染的食物或水源传播,引起急性胃肠炎,导致腹泻。另外, 细菌感染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也可引起腹泻。过敏也是引起腹泻的原因之一, 包括食物过敏和药物过敏。
感谢观看
四、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发展,对小儿腹泻的发病机制有了更深 入的了解,也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例如,针对轮状病毒的疫苗已 经研发成功,可以有效预防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此外,新的抗感染药物和 免疫抑制剂也在不断研发中,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五、结论
小儿腹泻的发病机制复杂多样,包括感染、过敏、免疫因素和营养因素等。 在临床治疗中,应根据不同的病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同时注意饮食治疗和补 液治疗的重要性。随着科研的深入进行,针对小儿腹泻的新药物和治疗手段正在 不断研发中,为未来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4、随访和长期管理:对于川崎病患儿,需要长期的随访和管理。在急性期, 需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定期进行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在恢复期,需要心 血管系统的长期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后遗症。
三、研究展望
尽管对川崎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已有一定了解,但仍存在许多未解决的 问题。例如,对于川崎病的预防策略仍需进一步探讨,以制定更有效的预防措施。 此外,对于疾病的长期预后以及心血管系统的健康状况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未来, 通过深入研究川崎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有望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 新的思路和方法。
综上所述,小儿川崎病发病机制涉及遗传、环境和免疫等多个因素的综合作 用。在临床诊治方面,当前主要依赖经验性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对于未来研究来 说,需要深入研究川崎病的发病机制和长期预后状况,以寻找更有效的预防和治 疗策略。

超声心动图对小儿非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价值

超声心动图对小儿非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价值

超声心动图对小儿非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价值
小儿非典型川崎病(Atypical Kawasaki Disease),是一种临床表现不典型的川崎病,其早期诊断对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超声心动图在小儿非典型川崎
病的早期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小儿非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的
价值。

小儿非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

该病的早期症状不典型,往往表现为
高热、皮疹、非特异性全身炎症反应等。

而超声心动图可以直接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对病情进行全面评估。

通过超声心动图可以观察到冠状动脉的血管扩张、心脏壁运动
异常、瓣膜异常等,这些是小儿非典型川崎病的重要指征。

通过超声心动图的综合评估,
可以提高对小儿非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准确性。

超声心动图可以帮助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小儿非典型川崎病的心脏并发症往往需要
长期随访和治疗,因此对病情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超声心动图可以定量评估心脏重
要结构的功能状态,包括左右心室的射血分数、血流速度、瓣膜功能等。

这些参数可以反
映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有助于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

超声心动图对病情的动态监测也具有重要价值。

小儿非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进展往往不
确定,病情的变化难以预测。

通过定期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观察到病情的变化趋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超声心动图还可以帮助发现病情复发、病变进展等并发症的发生,及
时进行干预,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并发症的发生。

不典型川崎病诊断标准

不典型川崎病诊断标准

不典型川崎病诊断标准川崎病是一种儿童常见的全身性血管炎症性疾病,以高热、皮疹、结膜炎、口腔黏膜炎、手足红肿等为特征。

然而,有些患儿的临床表现并不典型,不符合传统的川崎病诊断标准,这给临床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因此,本文将探讨不典型川崎病的诊断标准,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不典型川崎病的识别能力,为患儿提供更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不典型川崎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年龄因素。

传统的川崎病多见于5岁以下的儿童,但有些患儿在5岁以上仍可能患病,且临床表现不典型。

因此,对于5岁以上的儿童,医生应更加警惕,不应因年龄而排除川崎病的可能性。

二、临床表现。

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例如不出现典型的手足红肿、结膜炎等症状,而表现为持续高热、皮疹、口腔黏膜炎等。

因此,医生在诊断时应该全面考虑患儿的临床表现,不要因为某些典型症状缺失而排除川崎病的可能性。

三、实验室检查。

不典型川崎病的患儿在实验室检查中可能出现一些不典型的结果,如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小板计数等指标可能不符合典型的川崎病诊断标准。

因此,医生在诊断时应该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患儿是否可能患有川崎病。

四、心脏超声检查。

川崎病患儿在病程中可能出现冠状动脉瘤等心脏并发症,但有些不典型川崎病患儿可能并不出现明显的心脏异常。

因此,医生在诊断时应该重视心脏超声检查的结果,及时发现并处理患儿的心脏并发症。

综上所述,不典型川崎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年龄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心脏超声检查。

医生在诊断时应该全面考虑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不要因为某些典型症状缺失而排除川崎病的可能性。

同时,对于不典型川崎病患儿,应该及时进行心脏超声检查,以排除心脏并发症。

总之,不典型川崎病的诊断标准相对于典型川崎病来说更具挑战性,但只要医生能够全面考虑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心脏超声检查,就能够提高对不典型川崎病的诊断准确性,为患儿提供更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研究

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研究

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研究陈波【期刊名称】《国际医药卫生导报》【年(卷),期】2011(17)24【摘要】目的探讨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总结临床诊治经验,提高诊治效率.方法对我院2006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的40例不典型川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并结合相关文献,总结实现不典型川崎病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方法.结果经过规范治疗,40例患者均实现临床治愈,平均住院时f(15.7±4.8)d.结论早期诊断、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是小典型川崎病治疗的关键.%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n atypical Kawasaki disease,and summarize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experiences for improving efficiency.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40 cases of atypical Kawasaki disease from June 2006 to June 2009 we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combining relevant literature,to study how to realize the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thod.Results With standard treatment,40 patients achieved clinical cure,with average length of hospitalization (15.7 ± 4.8)days.Conclusion Early diagnosis and prompt effective treatment are the keys for treatment of atypical Kawasaki disease.【总页数】3页(P3000-3002)【作者】陈波【作者单位】524200 雷州市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研究分析 [J], 曲瑛琦;张晓2.早期诊断小儿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诊治研究 [J], 周陈荣;徐巧岚;周力3.早期诊断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研究 [J], 谭雪松4.川崎病并发冠脉损伤的高危因素及不典型川崎病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J], 王婧; 霍梦月5.川崎病并发冠脉损伤的高危因素及不典型川崎病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J], 王婧; 霍梦月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护理课件

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护理课件

公共卫生管理与政策建议
加强公共卫生管理
建立健全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制定相关政策
制定针对不典型川崎病的防控政策,为防控工作 提供政策支持。
开展国际合作
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公 共卫生挑战。
05 不典型川崎病的 案例分享
成功诊断与治疗的案例
案例一
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及 治疗护理课件
目录
• 不典型川崎病的概述 • 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 • 不典型川崎病的治疗护理 • 不典型川崎病的预防与控制 • 不典型川崎病的案例分享
01 不典型川崎病的 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不典型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 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 疾病,多见于婴幼儿。
家庭护理指导
对患者家属进行护理指导,提高家 庭护理水平,促进患者回归社会。
04 不典型川崎病的 预防与控制
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
提倡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教育
鼓励人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以降低患病风险。
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公 众对不典型川崎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特点
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容 易误诊。
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
发病机制
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感染、免 疫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
病理生理
血管炎症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 液高凝状态,血栓形成,引起多系统 器官的缺血性改变。
流行病学与发病率
流行病学
好发于6个月至5岁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发病率
发病率逐年上升,占儿科住院患者的比例逐年增加。
案例二
一位2岁女孩,出现反复发热、皮疹 等症状,被误诊为过敏反应,未得到 及时治疗,最终导致冠状动脉瘤等严 重并发症。

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对早期诊断的价值

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对早期诊断的价值

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对早期诊断的价值目的:评价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对其早期诊断的价值。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儿科2012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30例不典型川崎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选定同期住院33例典型川崎病住院患儿作为对照,比较两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和确诊时间。

结果:两组患儿均有发热症状,观察组持续发热时间(7.8±2.9)d,比对照组的(6.3±2.1)d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多形性皮疹、颈淋巴结肿大和四肢硬肿例数比较,观察组比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白蛋白(ALB)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冠状动脉病变数比对照组多,确诊天数比对照组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用于早期不典型川崎病的诊断,可有效减少误诊及漏诊,提高患儿临床诊断准确率,缩短确诊时间,有利于提升患儿预后。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atypical Kawasaki disease and the value of laboratory indicators for early diagnosis.Method:Selected 30 cases of atypical Kawasaki disease children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3 to September 2013 as the research object,and other 33 cases of typical comparatively children with Kawasaki disease was in the hospital as a pared two groups with clinical manifestation,laboratory indexes and the time of diagnosis.Result:Fever symptoms were observed in the two groups,and the duration of fev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7.8±2.9)d,was long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of (6.3±2.1)d,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Observation group had more pleomorphic rash,lymph node enlargement and limbs scleredema cases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ALB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number of coronary artery lesions and the number of days of diagnosi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more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laboratory indexes for early diagnosis of atypical Kawasaki disease,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misdiagnosis and missed diagnosis for clinical diagnosis of patients,improve the accuracy,shorten the diagnosis time,is beneficial to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children.[Key words] Atypical kawasaki disease;Clinical manifestations;Laboratory examination;Early diagnosis作為一种全身血管炎性疾病,川崎病好发于0.05),具有可比性。

超声心动图对小儿非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价值

超声心动图对小儿非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价值

超声心动图对小儿非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价值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小儿非典型川崎病早期诊断中的作用,从川崎病的临床特点入手,分析超声心动图在诊断非典型川崎病中的应用方法,突出其在早期诊断中的重要性。

研究将采用相关的临床数据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探讨其在小儿非典型川崎病早期诊断中的具体作用和意义,为临床医生提供一种新的诊断思路和方法。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及结果分析,能够更好地认识超声心动图在小儿非典型川崎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促进该病的及时诊断和治疗,降低其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患儿的健康。

1.2 研究背景小儿非典型川崎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全身性血管炎性疾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尤其是亚洲地区。

该病起病急骤,病程急性,易发生心脏和血管并发症,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

目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小儿非典型川崎病的患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在过去的研究中,临床医生通常依靠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心电图等来诊断小儿非典型川崎病,但这些方法在早期诊断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对于非典型病例的诊断更加困难。

寻找一种既简便又准确的诊断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小儿非典型川崎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其诊断方法,希望能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准确和快速的诊断手段,促进小儿非典型川崎病的早期干预和治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研究背景】稍后将进一步探讨相关内容。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分析超声心动图在小儿非典型川崎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探讨其对该病的诊断价值。

川崎病是一种儿童常见的全身性血管炎性疾病,其典型表现包括高热、皮疹、口腔炎、结膜炎、手足红肿等症状。

有些患儿在发病初期并不表现出典型症状,容易被误诊或延误诊治。

本研究旨在探索超声心动图在小儿非典型川崎病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从而早期干预和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小儿不典型性川崎病早期诊断临床

小儿不典型性川崎病早期诊断临床

小儿不典型性川崎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探讨【摘要】目的探讨小儿不典型性川崎病早期诊断策略,旨在深化对不典型性川崎病的认识,提高临床对小儿不典型性川崎病的早期诊断率。

方法回顾对比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经本院诊治的典型性和不典型性56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早期诊断资料;其中典型组35例,不典型组21例;典型组依据川崎病诊断标准诊断,符合规定中的5项,不典型组患儿符合规定中的2~4项,做实验室相关指标检测和心脏彩超或超生心电图检查辅助诊断;采用spss 17.0处理数据。

结果两组患儿均有持续高烧症状;与典型组比较,不典型组患儿的临床症状较少,一般不足4项诊断标准要求;不典型组内各个症状组比较,高热、红疹、唇裂杨梅舌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

川崎病诊断标准为:持续高热(≥5 d),手足硬肿、眼结膜充血、口唇红裂、杨梅舌、皮肤红疹、淋巴结肿大。

典型组川崎病患儿的诊断应符合(包括持续高热在内)其中的5项,不典型组应符合(包括持续高热在内)其中的2~4项。

1.2 方法典型组患儿依据川崎病诊断标准诊断,符合规定中的5项;不典型组患儿符合规定中的2~4项,做实验室相关指标检测和心脏彩超或超生心电图检查辅助诊断;对比分析两组的诊断资料。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统计学方法,以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情况比较如表1所示:两组患儿均有持续高热症状。

与典型组比,不典型组淋巴结肿大症状和手足硬肿症状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不典型组临床症状较少,除高热外,红疹和唇裂、杨梅舌较为常见。

2.2 不典型组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表2所示。

3 讨论迄今为止,川崎病的病因尚不明确,“感染学说”曾得到多数专家推崇,但因一直未在临床找到直接证据,至今未得到业界统一认可。

免疫功能失调是其发病的重要环节[3],婴幼儿由于免疫系统尚不成熟,无法抵抗外界强烈刺激继而引发自身免疫系统功能失调性炎症,炎性因子随着机体循环系统到达全身,从而引发患儿全身性血管炎症病变。

超声心动图在儿科不典型川崎病早期诊断的应用分析

超声心动图在儿科不典型川崎病早期诊断的应用分析

超声心动图在儿科不典型川崎病早期诊断的应用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儿科不典型川崎病早期诊断选择超声心动图的应用价值。

方法:以2022年3月2023年4月期间收治的50例不典型川崎病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超声心动图进行诊断,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

结果:50例不典型川崎病患儿经过超声心动图诊断可知,20例患儿存在冠状动脉病变,12例患儿为冠状动脉扩张,4例患儿为冠状动脉瘤,4例患儿为巨大冠状动脉瘤。

结论:儿科不典型川崎病早期诊断选择超声心动图进行诊断,可及时为患儿实时治疗。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儿科;不典型川崎病;早期诊断川崎病是一种急性发热性病变,多见于3岁以下的儿童,其病理学表现为系统性小血管炎,易导致冠状动脉病变[1]。

因其临床症状隐匿,极易造成漏诊、误诊,严重危及患儿生命。

近年来,不典型川崎病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加强对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可使其尽早发现,改善预后。

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儿科不典型川崎病早期诊断选择超声心动图的应用价值,内容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以2022年3月2023年4月期间收治的50例不典型川崎病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35例患儿为男性,15例患儿为女性,年龄4个月-7岁,平均(4.1±0.7)岁。

1.2方法选择超声心动图对患儿进行检查,探头频率为4-10 MHz,应用超声心动图技术对患儿进行超声检查。

在使用超声心动图时,患儿取左侧卧位,使其呼吸平稳,如果患儿不能配合,用10%的0.5 mL/kg水合氯醛灌肠。

术中对左、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和回旋支的近端直径进行了测定,并对其远端有扩大的病例进行随访。

将非典型川崎病患儿的性别、年龄和超声心动图资料相结合,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

1.3诊断标准非典型川崎病需满足5个条件,如果只满足四个条件,但通过心脏超声心动图或心血管造影术确诊。

患儿发烧超过5天,使用抗菌药物不能缓解;②双眼结膜充血;③口唇呈鲜红色,有皱纹,口咽粘膜呈弥漫性充血;③患儿临床表现为手足硬水肿,脚趾末端有红斑,恢复期甲床皮肤移行部位有薄膜样脱皮现象;⑥非化脓性颈部淋巴结肿大,直径大于1.5cm[2]。

超声心动图对小儿非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价值

超声心动图对小儿非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价值

超声心动图对小儿非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价值摘要:目的:研究超声心动图对小儿非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价值。

方法:选择2020年01月-2021年12月到本院治疗小儿非典型川崎病患儿共100例,运用超声心动图对患儿疾病实施早期的诊断,分析早期诊断的价值。

结果:冠状动脉没有出现损伤的患儿为32例,占比为32.00%,存在健康冠状动脉内径且脉壁较为光滑;影响表现出不同种程度上的冠状动脉病变患儿68例,占比为68.00%,其冠状动脉内径没有扩张,可冠状动脉的内膜呈现出增厚,抑或是不够均匀,回声明显增强,声像较为模糊,其中有36例冠状动脉扩张患儿,占比36.00%,存在单纯左侧冠状动脉扩张22例,存在单纯右侧冠状动脉扩张3例,存在双侧冠状动脉扩张11例。

形成冠状动脉瘤的患儿10例,占比为10.00%,其中右侧动脉瘤1例,左侧动脉瘤6例,双侧动脉瘤3例。

结论:运用超声心动图方式对小儿非典型川崎病实施早期诊断,明确疾病特征和患病位置,继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诊疗依据。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小儿非典型川崎病;早期诊断价值Value of echocardiography in early diagnosis of atypical Kawasaki disease in childrenPeng Yi(Sichuan Guangyuan Central Hospital, 628000)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value of echocardiography in the early diagnosis of atypical Kawasaki disease in children. Methods: a total of 100 children with atypical Kawasaki diseas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0 to December 2021 were selected. The early diagnosis of children's disease was carried out by echocardiography,and the value of early diagnosis was analyzed. Results: 32 cases(32.00%) had no coronary artery injury, and had healthy coronaryartery diameter and smooth vein wall; 68 children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showed different degrees of influence, accounting for 68.00%. The inner diameter of the coronary artery was not expanded, but the intima of the coronary artery was thickened or uneven, the echo was significantly enhanced, and the sound image was blurred. Among them,36 children with coronary artery expansion, accounting for 36.00%, 22 cases with simple left coronary artery expansion and 3 cases with simple right coronary artery expansion, There were 11 cases ofbilateral coronary artery dilatation. There were 10 children with coronary aneurysms, accounting for 10.00%, including 1 right aneurysm, 6 left aneurysms and 3 bilateral aneurysms. Conclusion: earlydiagnosis of atypical Kawasaki disease in children by echocardiography can clarify the disease characteristics and location, and then provide more accurat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basis for clinical treatment.Keywords: Echocardiography; Atypical Kawasaki disease in children; Early diagnostic value川崎病(英文简称:KD)还可以被称作是皮肤黏膜淋巴综合征疾病(英文简称:MCLS),作为一类致病因素不明晰的全身小血管炎性的综合征。

早期诊断小儿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诊治分析

早期诊断小儿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诊治分析

早期诊断小儿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诊治分析作者:宁慧雪张晓琳来源:《医学信息》2015年第05期摘要:目的分析小儿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临床表现和特征,以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方法随机抽取的2012年8月~2014年8月本院接诊的20例不典型川崎病的患儿,作为观察组,选择典型川崎病患儿20例,作为对照组。

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发热程度,住院时间、病程、临床特点及其他各个指标。

结果对照组热程为6.7±0.5d,观察组热程为9.4±0.47d;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分别为对照组16±0.54d,观察组18.5±0.9d;两组患儿的确诊用时分别为对照组5.1±0.4d,观察组8.5±0.66d;数据结果差异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期诊断小儿不典型川崎病能减少误诊、漏诊及小儿心脏疾患的发生。

降低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

关键词:不典型川崎病;早期诊断;临床疗效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以全身非特异性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常伴有急性发热。

该病多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主要病症体现在异常发热(39~39.9℃),抗生素治疗无效,口唇干裂,手脚掌出现硬肿,皮疹;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1]。

本文研究通过早期诊断不典型川崎病的患儿,分析总结其发病的特点和临床病症。

能够早期诊断,治疗及时,减少误诊和漏诊,减少心脏冠脉的损害。

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抽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本院接诊的20例不典型川崎病的患儿,男12例,女7例;年龄6个月~7.5岁,平均(3.8±2.5)岁,作为观察组;选择典型川崎病患儿20例,男10例,女10例;年龄5.5个月~8岁,平均(3.4±2.1)岁,作为对照组。

两组患儿的性别和年龄对本研究不构成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知悉本研究的目的和方法,并自愿参与到本实验中来,签署知情通知书。

早期诊断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研究

早期诊断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研究

早期诊断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研究顾一峰;徐明【期刊名称】《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2(32)4【摘要】目的:探讨不典型川崎病(atypical Kawasaki disease,aKD)的早期临床特征表现及实验室特点,以利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根据临床表现将川崎病病例分为典型组(typical Kawasaki disease,KD组)22例,不典型组(aKD组)30例,比较两组热程、确诊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特征、各炎性指标及冠状血管病变.结果:两组临床特征:双侧结膜充血,口腔及咽部黏膜弥漫充血、唇发红及干裂、呈杨梅舌,发病初期手足硬肿和掌(趾)红、恢复期指(趾)端出现膜状脱皮,躯干部多形红斑,颈部淋巴结非化脓性肿胀出现时间及持续时间无差异,但其发生率aKD组明显低于KD组;住院时间、确诊时间aKD组长于KD组;若以一项临床特征联合炎性指标检查,可缩短aKD确诊时间;各种炎性指标如血沉、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前降钙素等,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KD组的冠状血管病变的发生率高于KD组.结论:临床特征联合炎性指标改变有利于aKD病例的早期诊断,能减少住院时间及冠血病变发生率.【总页数】4页(P263-266)【作者】顾一峰;徐明【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儿科,通州226300;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4【相关文献】1.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儿童不典型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 [J], 钱大钧;陶含嫣;周达琼;钱炜;沙红2.早期诊断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研究 [J], 谭雪松3.川崎病并发冠脉损伤的高危因素及不典型川崎病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J], 王婧; 霍梦月4.实验室指标在儿童不典型川崎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J], 张娟; 高雪红; 马景; 何朝晖5.川崎病并发冠脉损伤的高危因素及不典型川崎病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J], 王婧; 霍梦月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 况 下 尽 可 能 清 扫 No . 1 2 b 、 No . 1 2 p淋 巴结 , 但 其
d o mi s e d n a t i o n w i d e Du t c h D I D2 t r i a l [ J ] .L a n c e t On c o l ,
( 8 ):2 6 6 9 - 2 6 7 5 .
[ 7 ]E o m B W ,J o o J ,Ki m Yw ,e t a 1 .I mp r o v e d s u r v i v a l a f t e r
a d d i n g d i s s e c t i o n o f t h e s u p e r i o r me s e n t e r i c v e i n l y mp h n o d e
山 西 医药 杂 志 2 0 1 7年 1 0月 第 4 6卷 第 2 O期 S h a n x i Me d J , Oc t o b e r 2 0 1 7 , Vo 1 . 4 6 , No . 2 O
1 2 b 、 No . 1 2 p淋 巴结 转 移 的危 险 因 素 , 因 此 区 域 淋
口] .临 床 外 科 杂 志 , 2 0 1 2 , 2 0 ( 1 ) :1 0 — 1 4 .
[ 5 ] 梁 月 祥 ,梁 寒 , 丁学伟 , 等.进 展 期 胃癌 D 2根 治 术 中第 1 4 v 组 淋 巴结 清 扫 的 意 义 [ J ] . 中华 胃 肠 外 科 杂 志 , 2 0 1 3 , 1 6 ( 7 ) :
me nt o f g a s t r i c c a n c e r :1 5 一 y e a r f o l l o w- u p r e s u l t s o f t h e r a n—
巴结 No . 5 、 No . 1 2 a可 疑 受 侵 时 , 应 在 注 意 安 全 的
2 O1 0, 1 1 ( 5) :4 3 9 - 4 49 .
[ 3 ] 梁 寒 .局 部 进 展 期 胃癌 合 理 淋 巴 结 清 扫 范 围再 探 讨 [ J ] . 中
国肿 瘤 临床 , 2 0 1 6 , ( 1 ) :1 1 — 1 4 .
远 期 效果 仍有 待进 一 步研究 证 实 。
( 1 4 v )t o s t a n da r d D2 g a s t r e c t o my f o r a d v a n c e d d i s t a l g a s t r i c
c a n c e r [ J ] .S u r g e r y , 2 0 1 4 , 1 5 5 ( 3 ) :4 0 8 — 4 1 6 . [ 8 ] Wi t t e k i n d C . 2 0 1 0 TNM s y s t e m:o n t h e 7 t h e d i t i o n o f T NM
6 3 2 — 6 3 6.
获 益[ 1 。本 研 究 1 0 2例 患 者 中 , 单 因 素 分 析 结 果
显示 , 肿 瘤 部位 、 肿瘤直径、 T分期、 N 分 期 与 进 展 期 胃癌 D ’ 清 扫范 围淋 巴结 转 移 相 关 ; 多 因 素分 析
[ 6 ]E o m B W, J o o J ,Ki m Yw ,e t a 1 .I s t h e r e a n y r o l e o f a d d i —
显示 , 肿 瘤部 位 、 N 分 期 是 进 展 期 胃癌 D 清 扫 范
围 淋 巴结转 移 的独立 危 险 因素 , 可 能 与本 研 究 中 胃 下部 癌 、 N3期 患者 比例 高相 关 。D 。 清扫 范 围的淋 巴结 多数 与 对应 的 区域淋 巴结位 置 相 邻或 接 近 , 随 着 区域淋 巴结转 移 的增 加 , D 。 清 扫 范 围的 淋 巴结 转 移 的概 率也 同时增 加 , 本 研 究 中 的转 移相 关 单 因 素分析结果 显示 , No . 3 、 No . 5 、 No . 6 、 No . 7 、 No . 8 a 、 No . 9 、 No . 1 l p 、 No . 1 2 a组 淋 巴结 转 移与 D 清 扫 范 围淋 巴结 转移 显 著相 关 。 因此 , 综合 本 D 抖 淋 巴结 清 扫仍 有 待多 中心 大样 本 的进 一 步 研究 , 但 国 内部
分 研究 显示 选 择 性 D 。 ’ 淋 巴 结 清 扫 可 是 部 分 患者
[ 4 ] 陈凛 ,卢 灿 荣 .新 版 I E I 本 胃癌 处 理 规 约 和 治 疗 指 南 之 解 读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o f ma l i g n a n t t u mo r s [ J ] .P a t h o l o g y , 2 0 1 0 , 3 1
( 5 ) :3 3 1 — 3 3 2.
[ 9 ] As s o c i a t i o n J GC .J a p a n e s e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o f Ga s t r i c C a r c i n o —
t i o n a l r e t r o p a n c r e a t i c l y mp h n o d e d i s s e c t i o n o n D2 ga s t r e c t o —
my f o r a d v a n c e d g a s t r i c c a n c e r [ J ] .An n S u r g On c o l , 2 0 1 3 。 2 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