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项目风险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项目风险管理
10-1 风险的概念
10.10:项目风险的定义
在进入风险管理领域之前,也许我们需要改变一下思维的角度。
如果此前我们习惯于用积极的态度去对待一切事情的话,那么现在开始,我们需要用消极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了。
在采购供应链管理的章节中,我们追求零库存的境界,以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但是当风险降临时我们才发现库存的必要性,手中有粮,才能心中不慌。
戴着泊诺的黄帽子,我们会建议公司的名称最好与产品的品牌保持一致,因为一旦品牌打响了公司会随之扬名。
可是当我们戴上泊诺的黑帽子时,就会认为公司名称最好与产品品牌保持不同,因为万一产品砸了牌子,公司不至于被拖累致死,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图-10.10给出了项目风险的定义。
这个定义至少包含了三个含义:
外因:风险来自于项目所处的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此很多来自外部影响力的变化难以预见。
内因:风险来自于项目团队不能准确预见和不能控制的因素,这不但由于人们认识事物的局限性,而且由于信息的不完备性及滞后性。
结果:除了不确定的外因和内因,认定风险还必须有结果,即项目的绩效偏离了干系人的预期。
不过仅仅偏离预期还不一定都是风险,提前完成任务也是偏离预期,只有负面偏离预期并形成了损失,才叫做风险。
风险并不一定都是灾难性的,项目实施中最常见的风险就是项目的质量不合格,成本超预算,工期拖延,也就是说项目的实施突破了图-1.30中质量、时间、成本三条边的约束。
这意味着风险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它天天睡在我们身边。
10.11:风险的认知状态
人类对事物的认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认识风险的过程亦是如此。
这个认识过程可以分为三种占有信息的状态,也可以视为三个渐进的阶段:1)完全没有信息的状态;2)部分掌握信息的状态;3)完全掌握信息的状态。
如图-10.11所示,这三种掌握信息的状态,决定着我们对风险的三种认知程度:
在完全没有信息的状态下,风险几乎是不可能预见的。
例如“非典”,它给全中国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灾难,使很多项目中途搁浅,但是由于从前没有关于它的任何记
录,任何迹象,因此谁也不可能事先预见它的光顾。
几乎所有风险在第一次发生的
时候都属于这种情况。
在部分掌握信息的状态下,风险可能预见,但是难以准确预测。
人们往往用已知部分的信息去推断未知部分的信息,这种推断有一定根据,但是谁也不敢保证完全准
确。
“非典”发生过一次之后,就从不可能预见的风险变成了可能预见但是难以准
确预测的风险了,人们从上一次的记录中知道了它的存在形态、传播方式和条件,但是它是否还会再一次出现,何时出现,以什么形式出现,后果如何,谁都没有把
握准确预测。
其他项目有过各种各样失误或失败的记录,这些经验教训也被写进了
教科书,但是它们是否能够避免在你的项目上重演,一半靠我们对于掌握信息的分
析判断,另一半恐怕还得靠运气。
在完全掌握信息的状态下,风险就是可以准确预测的了。
例如天气变化,这类风险无时不刻处于人类的监控之中。
建立在人类数千年历史记录上的气象监测技术,几
乎可以准确预测一个地区几天之内的降水概率、温度、风速。
如果你周末准备到野
外郊游,只要抓起电话,一般都可以得到气候风险的准确预测。
在项目风险管理中,完全不能预测的风险和可以准确预测的风险都属于极端现象,对前者的管理无从着手;对后者的管理已成规范,因此都不必给予更多关注。
现实中的绝大部分情况都属于第二种类型的风险,这类风险才是风险管理的主要关注点。
信息的不完备导致风险不能准确预测,这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
客观原因是有关风险的信息本身不完备,即使你完全掌握也不足以准确判断风险;主观原因是有关风险的信息已比较完备,但是你掌握的信息不足以准确判断风险。
而后一种情况,本身就构成管理风险,也是风险管理重点中的重点。
10.12:项目风险的分类
人类总是在鉴别和对比中认识事物的,我们也将这样认识风险。
鉴别和对比是通过分类实现的,图-10.12中的矩阵表,显示了项目风险的基本分类。
从客观的角度出发,项目的风险可以横向划为内外两个范畴:
项目所处的外部环境产生的风险,被称为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项目组织无法回避也无法控制的,只能被动应对,力求减少风险损失。
项目内部原因产生的风险,被称为非系统风险。
非系统风险是项目组织有可能主动预防和控制的,这取决于组织的风险管理水平。
海起风浪是系统风险,船出故障是非系统风险;亚洲金融危机是系统风险,而项目财务危机是非系统风险;非典疫情导致异地交流项目中止,是系统风险,组织防疫措施不力导致病毒扩散,是非系统风险。
一般情况下,系统风险对项目的危害性要大于非系统风险,但项目经理对非系统风险的责任却大于系统风险。
老天爷要下雨谁也怨不得,可是若自己没带伞就活该了。
俗话说:天作孽尚可恕,自作孽不可恕。
从主观的角度出发,项目的风险又可以纵向分为三个层次:
认识风险,指那些难以预见的风险。
它考验的是组织的学习能力;
决策风险,指那些难以预防的风险。
它考验的是组织的管理能力;
控制风险,指那些难以应对的风险。
它考验的是组织的执行能力;
未能识别“非典”病毒,是认识风险;识别了不知道该怎样对付它,是决策风险;有了对策但挡不住疫情蔓延,是控制风险。
一般情况下,认识风险要大于决策风险,因为认识是决策的前提;而决策风险又要大于控制风险,因为决策是应对的基础。
但如果在认识不足且决策未定的情况下就鲁莽行事,那么应对就变成最大的风险了。
盲人骑瞎马误入雷区,风险被一网打尽了。
魏文王问扁鹊,他行医的兄弟三人中,谁的医术最好。
扁鹊回答,长兄最好,二哥次之,自己最差。
魏王听了很诧异,说你扁鹊载誉全国,被奉为神医,怎么会不如你那两个默默无闻的兄长?扁鹊说,我大哥可以在病态还没有暴露之前就采取预防措施将病因排除,因此在人们眼里就是个保健医生;我二哥可以在病状刚刚露头的时候就及时扑灭病灶,因此在人们眼里仅是个能治小病的乡村庸医;而我自己擅长治病危的病人,死马当做活马医,若是没能救活,死者不会抱怨,也不会传话告诉别人去诋毁我;而一旦碰上个起死回生的病例,凭患者现身说法的口碑就足以名扬天下了。
扁鹊三兄弟的医术正体现了上述三个层次的风险管理水平。
大哥擅长预见风险,二哥擅长预防风险,扁鹊则擅长应对风险。
谁的水平高?
10.13:项目风险的特征
风险是项目管理中最复杂的概念,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涉及的是对未发生事件的推测,它既体现客观存在,也含有主观臆断。
如图-10.13所示,风险的识别和平估,本身都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我们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把握它的特征:
1.风险发生的随机性。
风险事件往往是偶然的,这就造成了预测它的困难。
然而这正
是风险之所以存在的理由,如果风险的发生都变成规律性的,后果都变成了必然性
的,就不再是风险了。
人类已经熟知了冬季必有严寒降临,就不再把严寒当作风险
了,它变成了理所当然并司空见惯的事情;人们已经确认吃砒霜必然致命,砒霜就
不再是风险了,除非发生自杀或谋杀。
游泳有风险,因为可能淹死人,但是什么人
会被淹死则完全是随机事件,很难有规律可循。
风险的随机性为它的识别和量化带
来了很大困难,不过,一旦它能够被识别并量化,风险性也就大大降低了。
2.风险后果的相对性。
风险在某种程度上是相对于当事人的承受能力而言的,赌博输
了一千元钱,对于一个年收入只有两千元的穷人就是巨大的风险,而对于一个年收
入逾百万元的富人,只是个娱乐游戏。
一次伤风感冒对于一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人不
算什么大风险,但是对于一个九十多岁的垂暮老人就是致命的危机。
一个女人三十
五岁仍未结婚,人们会担心她独身,一个男人三十五岁未婚,人们会羡慕他自由。
这说明,风险的承受能力有客观指标,也有主观倾向,后者涉及到人的心理因素,这就为风险的量化带来了很大的弹性空间,常常令实证主义的科学手段捉襟见肘。
3.风险发展的渐变性。
风险的内因和外因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演变过程。
正因为
描述并监控这种演变,人们才需要为风险的进程设置里程碑并划分阶段。
有些风险
表面上看是突发的,这是由于它的潜伏征兆长期被视若无睹的结果。
心脏病是突发
的,但是血管硬化是几十年累积的;地震海啸是突发的,但这是地壳长期运动的结
果;项目的质量事故看起来是突发的,但这是管理松弛所酿成的苦果。
风险的渐变
性,使我们有可能采取抽样过去的方法来推断未来,通过分析量变的进程去捕捉风
险临近的脚步。
上述的三个特征,让人类在面对风险时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
一方面,我们需要通过进程去推断结局,这中间隐含着大量的随机因素和主观臆断,但另一方面,我们又不愿意最终证实那个自己推断的结局。
就像你天天警告你的孩子吃饭不洗手就会得病,但是又绝不愿意亲眼看到那个验证你警告的真理。
也就是说,在和风险的博弈中,我们总是在捕捉一个
自己都不愿意抓住的影子,其中最大的成就就是没有成就。
10.14:风险管理三阶段
风险的渐进性,使我们有可能为它的发展进程设置里程碑。
图-10.14告诉我们,风险的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不同阶段,风险管理各有不同的内容和重点。
在风险的潜伏阶段,风险尚未显现,但其可能性存在于各种征兆之中。
这个阶段的风险管理重在预防:
1.识别潜在的风险,这是预防风险的第一要务,不能识别就无法预防。
识别风险
的一个重要手段是量化。
我们在前面的章节中多次阐述,量化的好处是可以通
过对比来鉴别风险征兆,可以设置临界点作为预警指标。
例如,我们识别出高
血压是引发心脏病的重大风险,为此我们设置出一套检测血压的量化指标,把
预警临界值设置在90/140。
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与正常指标的对比来监测高
血压的风险了。
2.规避和转移风险,是预防潜在风险的另一个有效办法。
当你识别出某件事情可
能会有风险时,只要放弃做这件事,或者换一种较稳妥的方式去做它,就可以
避免风险发生。
如果你知道喝酒有可能导致高血压或心脏病,只要避免喝酒或
者改喝红酒或啤酒,就可以规避风险。
转移风险最常用的办法之一是买保险。
即使你不幸患了心脏病,医疗费有保险公司买单,可以大大减少生命危险和经
济损失。
3.准备风险应对方案和危机处理预案,是预防风险的核心内容。
一旦风险和危机
来临,有应对预案就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险的损失和危机的灾难。
你可以把常用
的药物分放在家里和办公室容易拿到的地方,把医院的电话输入电话机,预先
嘱咐身边的人如何处理,这就是风险预案。
一旦心脏病突发,这些事先准备好
的预案就足以挽救你的生命。
很多人就是因为没有这些预案而猝死非命。
也许
有些风险预案永远也用不上,但是这并不说明它们是多余的。
只有风险降临的
危机关头,人们才会感觉到它们性命攸关的价值。
在风险的发生阶段,风险已经来临,风险将带来的损失已经不难预料,这个阶段的风险管理重在应对:
1.选择和实施风险应对预案。
事先准备的预案可以大大提高风险应对的决策效
率,把决策简化到抉择。
例如,当飞行故障发生时,油料往往只够飞半个小时,
没有时间决策,只能在预先准备的预案中选择实施。
当你的电脑系统被病毒侵
袭的时候,当你的技术关键人突然辞职的时候,当你的主要客户因故拖延付款
的时候,当你的主要供应商突然宣布提高价格的时候,如果你能够事先准备好
应付的预案,你就会有更多的选择余地,有充分的应对时间,就不会在突然降
临的风险打击下束手无策。
2.采取权宜措施缓解风险。
有些时候实施风险预案需要时间和条件,权宜措施就
是为了争取时间和创造条件。
面对绑匪,你首先应该派遣的不是军队而是谈判
代表,后者将为前者的部署争取时间;面对航班脱期后愤怒的旅客,你首先需
要调动的不是飞机而是饮料和食品,以抚慰旅客激动的情绪;当你的电脑被病
毒袭击而瘫痪的时候,你首先要做的也许不是修复系统而是抢救文件;当客户
拖延付款的时候,你当务之急也许不是催讨债款而是拆借周转资金。
在很多情
况下,权宜措施也是构成风险预案的组成部分,但是当风险预案没有料到的情
况发生时,应急的权宜措施最能考验一个管理者的应变能力。
3.采取补救措施抵消损失。
当风险造成的损失不可避免的时候,可以堤外损失堤
内补救。
例如出口产品如果在进口国因质量问题退货,则“出口转内销”,挽
回部分损失;如果客户无力偿还债务,可以用汽车及电脑之类的资产抵扣部分
损失;如果因下雨不能户外施工,就安排培训,以免浪费时间。
失之桑榆,收
之东隅。
在风险的后果阶段,风险造成的损失已经成为事实,形势危急,这个阶段的风险管理重在应急和善后:
1.选择和实施危机处理预案。
如果血栓梗塞了心肌;如果洪水冲破了大堤;如果
飞机掉进了海里;如果被媒体揭穿了老底;如果电脑文件全军覆没;如果欠债
客户卷款逃逸;这时风险就变成了危机,应对就变成了应急。
应急实际上和风
险应对没什么区别,不过预案的作用会更突出,因为危机时刻没有时间容你深
思熟虑,只能选择过去准备好的主意。
2.实施灾难救助措施。
危机往往伴随着灾难性的后果,损失已经铸成事实,形势
无法逆转,因此需要考虑善后措施,如抢救生命,抚恤家属,挽回信誉,收拾
残局,另寻替代方案等等。
3.资料存档总结教训。
这是善后要做的最后一件事情,但是它常常被忽略忘记。
所有的风险和灾难留下的记录都是人类的遗产,它将为后人识别风险提供宝贵
的线索。
今天的人是站在前人肩膀上进步的,如果没有前人留下的资料,我们
至今还在黑暗中摸索,还会在同一块石头上绊倒无数次。
文档化管理,是我们
迈向学习型组织必须跨过的门槛。
10.15:风险管理的目标
项目风险管理的理想目标是规避所有的系统风险,消灭所有的非系统风险。
但是由于项目本身的特性,这个目标是很难达到的。
根据上述风险管理阶段,我们将风险管理目标分解为四个可行的阶段性目标:
尽早识别项目的各种风险,这是风险潜伏阶段的管理目标。
识别全部风险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强调尽早识别,风险被认识得越早,组织就越有对付它的主动权。
尽力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这也是风险潜伏阶段的管理目标。
完全避免风险发生很难,因此我们强调竭尽全力。
敌人何时进攻也许我们管不着,我们能尽力的是建好
预防工事。
哪怕风险不来,自己也要严阵以待,举轻若重,以万变应不变。
尽量降低风险造成的损害,这是风险发生阶段的管理目标。
既然风险已经发生,完全避免损失已经不太可能,我们只能强调尽量,即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的危害性。
尽责总结风险带来的教训,这是风险后果阶段的管理目标。
人们最容易犯的错误是好了疮疤忘了疼,因此我们强调尽责,把风险的教训形成文档。
这不但是对组织负
责,以免在同一块石头上绊倒第二次;这同时也是对历史负责,把教训留给子孙后
代,提高全人类应付各种风险的能力。
上述管理目标又被称为“四尽原则”,由于风险管理的目标难以量化验证,所以我们只能强调主观因素:尽早、尽力、尽量、尽责,如果我们尽到最大的努力,仍然逃不过风险的打击,那只能说是运气不好。
毕竟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10-2 风险的识别
10.20:风险识别的过程
如图-10.20所示,风险识别过程的输入依据是:
项目范围说明。
项目范围说明书阐述了项目可交付成果,立项宗旨,可交付成果的
功能和效益,这一切寄托着所有干系人的期望值,也是衡量风险的依据。
如果项目
实施的结果偏离了这些预期,就意味着风险。
集成管理计划。
即各领域的管理计划,其中也包括风险管理计划。
计划是评估绩效的尺度,只要实施绩效偏离了计划,就意味着风险。
事业环境因素。
包括了项目的范围、质量、工期、成本等所有内在约束条件,同时也包括了法律法规、社会习俗、信誉环境、市场背景等外在约束条件。
项目的实施
过程突破这些约束边界,是最常见的风险。
组织过程资产。
主要指历史信息和组织的经验教训。
前人经历风险所留下的资料,是我们今天识别风险的线索。
团队成员的经验教训,是识别项目风险最直接最有价
值的无形资产。
有时文字传载的参考信息,不如印在脑子里的直觉判断,长者的阅
历在风险识别中最为可贵。
难怪古话曰: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风险识别的输出就是风险识别的清单,其中包括风险的来源、风险征兆和潜在的风险。
关于风险识别的工具和技术,我们将在后面的章节中详细讨论。
10.21:风险识别三段论
图-10.21演示了风险识别的三段流程:首先是观察分析,筛选出可疑征兆进行鉴别,然后做出疑因假设,通过监测对疑因进行观察分析,排除不相关的因素,再进一步征兆鉴别,对比征兆进行判断,验证最初的假设,再对缩小了范围的疑因假设进行新一轮监测和观察分析……,这个过程周而复始,直至锁定风险确切原因为止。
上述三段论流程实际上与医生看病、侦探破案、科学探索、甚至我们日常修理汽车或电脑故障等流程都非常相似。
在整个过程中,关键的环节是疑因假设。
要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好医生,好侦探,大科学家,好修理工,好项目经理,就看他是否能够准确地假设疑因。
要是这个假设错了方向,整个团队都跟着瞎忙。
10.22:风险识别的结果
风险识别的结果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显性风险,即那些已经被识别出来的常规性风险。
所属不同行业的项目会有不同的常规风险,技术人员流失在科研开发项目中是常规风险,但在一般土建工程中就不
属于常规风险,而恶劣气候对土建工程是常规风险,但在科研开发项目中就未必。
还有很多常规风险是所有项目共同的,比如工期拖延,质量事故,成本超支,客户
倒账等。
对常规的显性风险可以用制度性的措施来防范,例如财务审计制度,库存
盘点制度,事故责任制度,技术保密制度等等。
潜在风险,即那些暂时没有形成威胁,而需要特定条件才能诱发的风险因素。
例如,项目组织技术档案不健全,这本身不一定是风险,只要技术关键人在职,技术方案
都在他们脑子里或电脑里,不至于出大问题,但是一旦技术关键人流失,危机立即
就爆发,整个项目有可能陷入瘫痪。
团队成员之间的个人恩怨,看起来不属于项目
的风险,但是一旦矛盾双方在某项工作上形成合作关系,掣肘摩擦事件就会层出不
穷,风险就暴露出来了。
潜在的风险就像路上埋的地雷,是可以主动避免的风险。
识别潜在的风险就像扫雷,比识别显性风险困难得多,但只要你察觉到了地雷的存
在,风险就消除了一大半,因为你就有机会在它爆炸之前避开它或排除它了。
风险征兆,如果潜在的风险是需要特定条件诱发的话,那么风险征兆就是诱发它们的那些特定条件。
气候干燥不是祸,但它是引起火灾的诱因;过度疲劳不是病,但
它是疾病来临的前奏;纪律松弛不是事故,但它是事故发生的温床;拙于沟通不构
成错误,但它是点燃客户怒火的引信。
特定的条件往往需要一个量变的积累,如果
我们能够在风险征兆尚未积累成因的时候就捕捉到它,就可以釜底抽薪,把风险扼
杀在摇篮里。
风险征兆的另一个含义,是预示系统风险降临之前的典型迹象,如暴
风雨之前的闷热,股市崩盘之前的泡沫繁荣,政策大转弯之前的媒体舆论,对于这
种外部的系统风险,只能被动地应变,如果我们能够掌握这些迹象出现的规律,就
等于有了预示风险的预警指标,就有了提前实施应变措施的主动权。
质量控制中的七点失控原理,为我们识别潜在风险和风险征兆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工具。
如果你做一个工作,结果连续七次都从一边偏离了正常标准,尽管哪一次也没有超出可容忍范围,你也需要认真检查一下,是否什么地方潜藏着风险的隐患。
10.23:风险因素分析法
风险因素分析法又被称为情景分析法,是风险因素识别的重要工具。
其功能是分析判定在构成风险的各种要素中,何种因素对项目的影响最大。
图-10.23提供了一个似曾相识的画面,让我们想起了质量管理中的实验设计法,两者的工作原理其实同出一辙,只不过实验设计法检测的是各要素对过程的正面作用,而风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