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基本要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基本要素

摘要:基于团队协作的科技创新活动已经成为高等学校开展重大科技研究的主流形式;自发形成的科技团队初具规模,成果显著;各类不同学科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正在逐步完善;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正由自发性向着学校社会需求导向性转变。科技创新团队在跨领域联合创新、可持续创新等方面的建设仍在起步摸索阶段。因此,尚需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的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引导性研究,从团队建设的各个基本要素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科技创新团队人才建设科研基地平台建设

创新团队建设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校战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关于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作用的若干意见》(国科发政字[2002]202号)、《教育部科技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技[2006]3号)精神的具体要求。推进高等学校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发挥高校科技创新作用,加强对学校科技创新工作的指导,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由于对象的特殊性,建设环境的复杂性,有着其特有的基本建设要素,下面具体分述:

1 工作原则要素: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1)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各学科的协调发展;科学定位,培

养特色;推进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带动学校学科结构、效益和办学质量的提高。引导不同学科根据自身实际,面向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提供科技支撑和服务。

(2)整体规划,分类指导。学校传统的学科和国家、省部重点建设的科学以及具备博士点的学科应通过建设体现特色优势的创新平台和基地,培养和汇聚优秀人才和创新团队,积极承担各类科研项目,进一步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学校新兴的学科应重视原始积累,充分积累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原始创新思想的萌芽出现提供成长环境和沃土,同时加强基础建设,培养和吸引人才。

(3)需求导向、整合资源、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相结合。需求导向: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要符合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需求、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和学校学科建设的需要。整合资源: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中应凝练重点科研方向,凝聚优秀创新人才,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学科交叉,促进科技成果产出。科学规划:从长远发展着手,根据《“985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科学论证、统一规划团队的建设。分步实施:依靠专家评审,按照科学的发展规律分批启动实施。

(4)依据项目带动、开放流动、政策激励、合同约束的基本原则。项目带动:根据科技创新团队的研究方向,有国家计划项目的优先进入团队。开放流动:科技创新团队的组建面向国内外吸收人才,团队成员根据考核绩效,优胜劣汰,能进能出。政策激励:创新团队优先匹配科研

资源、资金倾斜、优先推荐申报国家和省部级项目、申请报奖。创新团队的成员与教育部的各类人才培养计划衔接,优先推荐。创新团队需要的研究生招生指标优先满足。合同约束:根据团队的任务书进行考核,实现目标管理,规范团队成员行为。

2 人才要素: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中的人才工作

(1)合理考虑创造力最佳年龄层次,优化创新团队年龄结构。以科技人才为例,国内外的统计资料表明,25-45岁是科技人才实现创造性突破的最佳年龄段,也称为创造性表现的黄金期,峰值年龄为37岁。创新团队除学术带头人外,应包含数名年龄不超过45岁的学术研究骨干及若干名青年教师。以成为科研中坚力量的中青年学者作为核心领军人物,以处于创新科研活跃期的青年学者作为主要创新力量。科技创新团队应依靠青年的活跃想法,依靠核心人物的科研经验。

(2)选择优秀的团队领导者。核心领军人物应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在团队中能发挥较强的凝聚作用;同时应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严谨的科学作风、创新性学术思想。团队核心人物应具有比较深厚的学术积累。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了突出成就,获得过有重大影响的国家级奖励,具备较好的研究基础,在国内外同行中具有一定优势;或活跃在某一基础研究领域的前沿并具有明显的创新潜力。

(3)团队中人才特色鲜明、研究方向明确、成员优势互补。创新团队中的人才应是在某一领域中具有领先研究成果的人才,同时具有鲜明的研究特色。团队的研究方向可以是经过多年研究形成的,并具有显著的优势,也可以围绕重大目标,结合原有优势开拓出新方向。尽管研究方向和目标可以根据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行适当调整,但核心的研究方向必须保持相对稳定,至少呈现出阶段性的稳定性。在围绕团队研究方向和研究目标的前提下,实现团队成员知识结构、能力、思维方式、研究经验的优势互补,以及年龄、性格特征、工作风格、人文素养的优势互补。

(4)加强团队文化和团队精神建设。科技创新团队中的成员应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能够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具有良好的学风。科技创新团队的组织结构通常是扁平式的,强调“学术自由平等”。团队能自觉地创造这种学术氛围,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创造能力和责任感,使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真正起作用。

3 经费要素: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经费条件

(1)多渠道增加学校科技创新工作的投入。通过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科技项目等多种方式加大科技创新工作的投入。多渠道筹措经费设立创新基金,支持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逐步加大对高校科研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设立专项经费用于高校人才队伍建设。

(2)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培育经费的投入。学校根据团队类型、规模和发展要求,定期给予一定额度的学科建设经费支持,用于购买仪器设备和再发展,团队优先使用校内大型仪器等资源。资助创新团队中具有前沿性、交叉性、创新性,有望取得国家攻关计划或地方政府(企业)的应用研究大项目的课题,包括重大基础培育项目、重大应用培育项目、重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培育项目。

(3)将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经费纳入学校预算。学校将创新学术团队建设纳入学科建设工作中,并列出专项,用于奖励和资助创新学术团队。对创新学术团队计划开展的重大基础性研究课题,学校根据不同情况,经过专家论证,给予科研资助经费。对从国内外引进的创新学术团队,学校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从实验室建设、科研启动费等方面给予综合配套经费支持。

4 科研基地要素: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中的硬件基础平台建设工作

(1)将科技创新团队与学校基地建立联系。团队一般应以重点科研基地(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或国家级重点学科为依托,具备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环境条件。

(2)构建科技创新团队的学校自主支撑平台。以整合为主线,共享为核心,按照“整合、共享、开放、服务”的支撑平台建设方针,建设以实验基地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开放平台、网络资源共享开放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