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美的鉴赏
音乐美的本质和内涵和特征中小学生音乐审美心理发展阶段特点

音乐美的本质和内涵和特征中小学生音乐审美心理发展阶段特点
音乐美的本质在于其具有表现力和情感上的共鸣,能够传达出音乐创作者的感情、思想和意图。
音乐美的内涵包括音乐的和谐、节奏、旋律、和声、色彩等方面。
音乐美的特征包括形式美、表现美、情感美等。
中小学生音乐审美心理发展阶段的特点如下:
1. 感性期:这个阶段的学生主要通过对音乐的感受来获得审美体验,对音乐的表面特征和情感表达有较强的共鸣。
2. 形象期:学生开始具备形象思维能力,他们能够通过音乐的形象特征来感知音乐,例如节奏、速度、音高等,开始懂得用形象语言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3. 概念期:学生逐渐形成对音乐的概念认识,能够理解音乐的结构和语言,开始注意音乐的风格、表现手法、音乐家的作品等。
4. 独立期:学生在这个阶段具备较高的音乐鉴赏能力,能够独立欣赏音乐作品,形成自己的审美喜好和判断能力。
他们开始对音乐的表达形式、内涵意义等进行深入思考。
在教育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发展特点,设置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湖南文艺出版社高中音乐选修:音乐鉴赏崇高美与欢乐美-崇高美

太阳跳出了东海,大地一片光彩。 河流停止了咆哮,山岳敞开了胸怀。 啊! 鸟在高飞,花在盛开, 江山壮丽,人民豪迈, 我们伟大的祖国, 进入了社会主义时代 !
欣赏歌曲《祖国颂》
《祖国颂》的创作背景
《祖国颂》是词曲作者于1957年冬为彩色宽 银幕文献记录片《祖国颂》写的两首混声合唱 插曲之一。
影片于1958年元旦放映后,此曲便在群众 中广泛流传。
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崇高美与欢乐美。并且 了解了它们的不同表现形式。在音乐世界里 有很多的美,我们要学会欣赏它们的美,分 辨它们的美,才能更好的去聆听,去感悟!
活动与探究
崇高美给你最深的感悟是什么,写 200字左右的体会。
答案:
(1)4/4拍 强、弱、次强、弱。
(2)贝多芬
(3)齐唱是众人同唱单声部歌曲的演唱形式;合唱是
众人分声部演唱多声部歌曲的演唱形式。
(4)崇高美(作曲家热情歌颂终生不渝的共和理想)
拓展与探究 连线题:(把对应的相关项连起来)
优 美 庄严雄伟、气势宏大 《牧歌》 壮 美 欢快流畅、活泼跌宕 《祝酒歌》 崇高美 舒展流畅、平稳有序 《国际歌》 欢乐美 高亢激越、宽广宏伟 《祖国颂》
举杯吧朋友 在这千载难逢的时候 先为祖国祝寿 再送世纪远走 举杯吧朋友 在这举国欢庆的时候 儿女情五十年沉酿 让母亲醉在心头 举杯吧朋友 这酒里世纪情一百年畅饮 干一杯祝岁月天长地久 举杯吧朋友 这酒里歌与爱唱尽了风流 干一杯让我们从头携手 举杯吧朋友 来吧来吧来吧朋友 来吧朋友今夜月光如酒 举杯吧朋友
《祖 国 颂》
太阳跳出了东海
江南丰收有稻米
太阳跳出了东海
江北满仓是小麦
大地一片光彩
高粱红啊棉花白
河流停止了咆哮 密麻麻牛羊盖地天山外
音乐音乐审美鉴赏

音乐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唤起人们的情感和思考,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需要通过鉴赏来真正体会和理解。
音乐的审美鉴赏涉及到音乐本身的特点和风格、演奏者的技巧和表现力等方面。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谈谈音乐音乐审美鉴赏。
首先,音乐的艺术特点是音乐鉴赏的基础。
不同类型的音乐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例如,古典音乐追求和谐、完美和复杂的曲调和结构,流行音乐强调节奏和旋律的简单易懂。
因此,在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时,我们需要了解和分析音乐的特点和风格。
其次,演奏者的技巧和表现力对音乐鉴赏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
演奏者的技巧决定了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一个出色的演奏者能够通过自己的技巧将音乐表达得更为细腻和感人。
而在演奏时,演奏者要准确地把握音乐的节奏、音准和音色,以表现出音乐的美感和情感。
因此,在音乐鉴赏时,我们需要关注演奏者的技巧和表现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
此外,音乐的背景和历史也对音乐鉴赏有着重要的影响。
音乐是与时代和社会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它反映了人们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方式。
了解音乐的背景和历史,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和内涵。
例如,贝多芬作品中的《命运交响曲》被认为是贝多芬对命运的宣泄和抗争,了解这个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部作品。
最后,音乐的鉴赏是一种主观的体验,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都是不同的。
没有绝对的标准来评判音乐的好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和偏好。
因此,在音乐鉴赏时,我们要保持开放的心态,欣赏不同类型和风格的音乐,从中感受到美的力量和情感的共鸣。
总之,音乐的审美鉴赏是一种对音乐进行理解和体验的过程。
通过对音乐的特点和风格、演奏者的技巧和表现力以及音乐的背景和历史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音乐的美感和情感。
在音乐鉴赏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和观点,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去感受音乐给我们带来的美好和愉悦。
音乐鉴赏欣赏美妙的音乐

音乐鉴赏欣赏美妙的音乐音乐鉴赏:欣赏美妙的音乐音乐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唤起人们的情感,传达情感,带来愉悦与舒缓。
音乐鉴赏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让我们欣赏到了美妙的音乐,还能使我们更深入地理解音乐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本文将介绍一些音乐鉴赏的基本知识,以及如何通过欣赏去感受音乐带来的美妙。
第一章音乐的基本元素在进行音乐鉴赏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
音乐由旋律、节奏、和声和音色等多个要素构成。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它是由一系列的音符组成的,形成一个独特的旋律线条。
而节奏则给了音乐以律动感,使人们随之跳动或摇摆。
和声是多个声部在不同音高上组合形成的,用来塑造出音乐的层次感和丰富度。
音色则是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音符时所呈现出的特殊音质,赋予音乐以独特的个性。
第二章音乐的分类与流派音乐具有多种分类与流派,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风格与表现方式。
古典音乐是西方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注重对旋律、和声和节奏的精细处理,常被认为是高雅艺术的代表。
此外,流行音乐是指在特定时间和地域内受欢迎的音乐形式,它更加贴近大众的口味,通常以简单易懂的旋律和流行歌词为主。
第三章音乐鉴赏的方法与技巧音乐鉴赏并非一件困难的事情,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音乐,就能够欣赏到其中的美妙。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聆听来感知音乐。
闭上眼睛,专注地倾听每个音符的起伏与变化,将自己完全融入音乐之中。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比较来领略音乐的魅力。
听一首音乐后,再听一首不同风格或不同表现方式的音乐,比较其差异与共通之处,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并欣赏音乐。
此外,了解作曲家和演奏家的背景故事和创作缘由,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理解音乐作品。
第四章音乐鉴赏的益处音乐鉴赏不仅能够带来美妙的听觉享受,还有诸多益处。
首先,音乐能够激发我们的情感和创造力,使我们更加有灵感和想象力。
其次,音乐能够舒缓压力和减轻焦虑,带来身心的平静与放松。
另外,音乐还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和品味,提高我们对美的感知和理解。
大学音乐美学教案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乐美学的概念、发展历程及其在人生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美的感知、鉴赏和创造能力。
3. 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2. 音乐与人生的关系3. 音乐美的鉴赏方法4. 音乐创作的基本原则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播放一首经典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音乐与人生的关系。
(二)主体部分1. 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 介绍音乐美学的起源、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音乐美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
2. 音乐与人生的关系- 讲解音乐对人的情感、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影响。
- 通过实际案例,展示音乐在人生不同阶段的作用。
3. 音乐美的鉴赏方法- 教授音乐美的基本鉴赏方法,如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
- 通过聆听和分析音乐作品,让学生掌握鉴赏技巧。
4. 音乐创作的基本原则- 介绍音乐创作的基本原则,如主题鲜明、结构完整、旋律优美等。
-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音乐创作的技巧。
(三)实践环节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喜爱的音乐作品及理由。
2. 学生尝试创作简单的旋律或和声,并展示自己的作品。
3. 教师点评,总结创作中的优点与不足。
(四)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音乐美学在人生中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音乐,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讨论等情况。
2. 作品创作:评价学生的创作能力和作品质量。
3. 鉴赏能力:通过聆听和分析音乐作品,评价学生对音乐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五、教学反思:1. 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使课程更具吸引力。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 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
音乐欣赏要注重“四结合”

音乐欣赏要注重“四结合”摘要传统小学音乐欣赏课采用教师播放乐曲,学生静坐聆听的方式,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缺乏有效指导。
在欣赏课中,合理运用“四结合”,结合画面,结合表演,结合乐器,结合游戏,让学生在欣赏课中逐步培养起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关键词音乐欣赏四结合鉴赏能力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每个单元都会安排一定数量的欣赏课,内容既有传唱久远的优秀歌曲,也有名闻天下的世界名曲,还有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民乐国粹。
对于这些内容,许多老师在教学中都采用了单调乏味的“老师播放录音,学生静坐聆听”的方式,未能真正激发学生对这些优秀音乐的欣赏热情,也未能培养起学生对优秀音乐的欣赏能力。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从欣赏课的内容出发,联系学生的学习实践,探索出了能有效提升和优化音乐欣赏教学的策略。
一、结合画面,展开想象教材中的欣赏课,有许多都会在欣赏内容旁附有一幅插图,画面主要体现了欣赏内容的主题含义或背景图景。
在教学中,应充分联系这些插图,发挥其辅助作用,引导学生在欣赏音乐前,先对这些画面进行合理的想象,将静止的画面赋予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在画面中寻找到这首曲子的灵魂与生命,感受作曲家的内心波涛,充分体会曲子的情感。
我在指导学生欣赏《月光曲》时,联系画面感受静谧的月夜,月光如水,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随着海上风浪的逐渐变大,宁静的月夜也多了几分喧腾,在海水平息一切恢复如初的时候,这个世界又归于安宁。
在这样的画面的感受中,学生已能对音乐的表现内容有简单的了解,这时再来欣赏这首世界名曲,学生自然能随着旋律的逐渐升腾感受画面的变化,在音乐的腾转起伏中,学生的画面感也在不停变换,这样曲画相合,学生的感受一定更加深刻。
除了对既有画面的充分运用,还应注重画面的色彩感。
结合美术中的色彩感情理论,充分利用学生的绘画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欣赏乐曲后动手描绘欣赏到的音乐情景,用色彩和画面来展示音乐形象。
此时,音乐与美术相结合,画面与音乐相融合,学生的视觉与听觉相通,学生从声音、图像两个方面去感知美、欣赏美,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和对主旋律的记忆。
浅谈大学生音乐鉴赏-6个观点

大学音乐鉴赏众所周知,音乐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会欣赏音乐便走出了欣赏美的关键一部分。
因此学习欣赏音乐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一.对中国古典音乐的认识在这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中国的古典音乐,体味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美。
笛声的清脆,箫声的深沉,琵琶的铮铮之音,这些我们都从中感受到了华夏之音的美妙,体味到古典的魅力所在。
中国的古典音乐是以五音--宫商角徵羽为基础的,中国古代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中国独特的音乐形式如今在民间十分流行的是唢呐这种乐器,无论民间的喜事还是丧事唢呐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
唢呐作为我国传统的乐器我国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优秀曲子如《百鸟朝凤》堪称经典。
在这门课的学习中感受最多的就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有提升了对祖国的爱。
二.对西方音乐的认识《命运交响曲》堪称经典,历史上表现命运的音乐很多唯独只有贝多芬用选取了敲门声来表现命运,一声声短促而有力的敲门声显示出生命力的旺盛和与命运抗争到底的决心。
“命运”这一主题在贝多芬的演绎下有了另一种境地,成为了历史上无人挑战的经典。
同时在这门课的学习中还有欣赏了幽默曲、圆舞曲等,其中印象深刻的是对幽默曲的欣赏,不但一定程度上了解了这个时代的音乐更是在这些艺术家的身上学到了追求理想的不放弃精神和为实现目标不断奋斗的高尚品格。
三,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其音乐的发展历史更是一部丰满的史诗。
在当今的乐坛最受年轻人欢迎的是Rap音乐,其中周杰伦便是一位现代音乐的代表人,但是即使在人们看来如此现代的音乐人,在他的音乐里我们依旧可以看到传统的音乐元素,如在《菊花台》,这首曲子的结尾用的便是我国云南的传统乐器葫芦丝。
再如当今的年轻人所喜欢的歌曲《苏三说》与《One Night in Beijing》更是大胆的吸取了我国传统艺术京剧中的音乐元素,受到人们的欢迎。
回归传统是一种趋势,我国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
音乐鉴赏中的理性与审美

音乐鉴赏中的理性与审美【摘要】音乐鉴赏中的理性与审美在整个音乐鉴赏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理性帮助我们分析和理解音乐的结构、情感和技巧,让我们更深入地掌握音乐的精髓;审美则让我们对音乐产生情感共鸣和美的享受。
在音乐鉴赏中,平衡理性与审美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二者相辅相成,我们才能得出更全面、更深刻的鉴赏体验。
理性与审美的共同构成,让我们在音乐中找到心灵的寄托和满足,不断提升我们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的鉴赏水平。
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感悟,我们可以体会到音乐中蕴含的无限魅力,感受到理性与审美带来的更丰富的感受和体验,让音乐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音乐鉴赏、理性、审美、平衡、相辅相成、完整性、提升能力、丰富感受、体验。
1. 引言1.1 什么是音乐鉴赏中的理性与审美音乐鉴赏中的理性与审美是指在欣赏音乐作品时,通过理性思考和审美感受来对音乐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过程。
理性是指通过理性思维和逻辑推理来理解音乐的结构、曲式和和声等方面,帮助我们深入地理解音乐的内涵和形式。
而审美则是指通过感性的方式去体验音乐带来的美感和情感,从而产生愉悦和享受。
在音乐鉴赏中,理性和审美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我们对音乐的全面认识和赏析。
理性使我们能够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帮助我们理解音乐的技术特点、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从而更好地欣赏音乐作品的独特之处。
审美则是我们对音乐作品美感和情感的体验,让我们沉浸在音乐的美妙之中,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情感共鸣和愉悦感。
在音乐鉴赏中,要能够兼顾理性和审美,既要有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也要有敏锐的感受和体验,才能真正领略到音乐的魅力和魂魄。
音乐鉴赏中的理性与审美是一种综合能力,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提升。
只有在理性和审美相互促进的情况下,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为我们带来更深刻和丰富的音乐体验。
1.2 音乐鉴赏的意义音乐鉴赏是人们欣赏音乐作品、理解音乐内涵、感受音乐情感的过程。
音乐鉴赏欣赏古典音乐的优美旋律

音乐鉴赏欣赏古典音乐的优美旋律音乐鉴赏:欣赏古典音乐的优美旋律在繁忙的生活节奏中,音乐是一种独特而美妙的存在。
它可以唤起我们的情感,带领我们走进不同的情境,让我们体验到全新的感受。
古典音乐作为音乐世界的瑰宝,以其优美的旋律和丰富的内涵征服了许多音乐爱好者的心。
古典音乐源远流长,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意义。
它能够穿越时空,让人们与古代作曲家心灵的交流与对话。
例如,巴赫的《G小调小提琴奏鸣曲》、莫扎特的《安魂曲》以及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等都是古典音乐的经典之作,它们的旋律充满激情与力量,触动人心。
古典音乐的魅力之一在于其优美旋律。
旋律是古典音乐中最直接也是最具感染力的元素之一。
通过旋律,作曲家可以表达他们的情感、思想和创意。
例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以其深情的开篇旋律,让人们感受到希望与奋斗的力量;莫扎特的《小星星变奏曲》则以其简单明了的旋律,让人们感受到它所蕴含的快乐与活力。
此外,古典音乐的旋律结构多样丰富,给人一种宛如穿越时空的感觉。
它们的旋律构思巧妙,层次丰富,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
例如,肖邦的《降E大调大奏鸣曲》以其优美的旋律和独特的和弦进行,创造了一种宛如飞翔的感觉,让人仿佛置身于广阔的天空之中。
欣赏古典音乐的过程也是一种审美享受和心灵的沉淀。
音乐无国界,它可以穿越语言、文化等限制,引发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
当我们静静地聆听古典音乐时,我们能够感受到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情感表达,同时也能够借着音乐的情绪与之共鸣。
古典音乐不仅赋予人们美的享受,还带来了人类智慧的体现。
在古典音乐中,艺术家们通过和声、节奏以及音乐结构等因素的巧妙运用,展现了音乐的奇妙魅力。
例如,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以其多变的音乐结构,展示了巴赫对和声的探索与实践。
要欣赏古典音乐,我们需要培养对音乐的理解和感知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多次聆听同一首古典音乐作品,用心去感受其中的细微差异和情感变化,从而更好地体会到作曲家的独一无二的艺术创作。
音乐艺术美的本质探析

音乐艺术美的本质探析作者:陶馨来源:《艺术评论》 2013年第12期陶馨音乐艺术是以声音为物质材料,通过有组织有序的音响在时间的流动中创造的以表现审美主体情感体验的表现性时间艺术。
与其他艺术形式不同,它不像造型艺术那样有着清晰具体的视觉形象,也不像语言艺术那样通过明确的语言生动描绘生活情景。
对音乐艺术美的本质的研究一直是音乐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音乐艺术美的基础本质是形式美与内涵美的完美结合音乐艺术美是音乐的形式美和内涵美的高度统一。
音乐的形式由音乐的基本要素(材料)及其组织构成。
而这些材料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活动中,经过不断筛选,所发现的能引起人们审美感受的声音材料。
这些声音材料有规律的组合运用形成了节奏、旋律、曲式、调式、和声、复调等音乐基本要素。
音乐基本要素(材料)通过各种有序的组合方式组合起来,从而体现出音乐艺术独有的形式之美。
在贝多芬的交响曲中,音乐形式美表现得十分突出。
贝多芬《第六(田园)交响曲》的第一乐章中,作曲家用很多连续的十六分音符来象征小溪的潺潺流水声。
十六分音符节奏周而复始的规律给人一种整齐一律的律动性音乐美感。
在这个基础上,贝多芬运用弦乐和木管乐器分别演奏清新动人、柔和优美的旋律,使音乐始终贯穿着一种流动的均衡之美。
音乐的形式并不是孤立于内涵之外的独立物,因为音乐基本要素能够与人类的审美心理相融合、相对应,它的本身就包含着情感等内容。
例如:响亮的响度表示激动、狂欢、高兴、愤怒等等,轻柔的响度表示忧郁、优雅、温和、悲伤;大调表示愉快、优美、严肃等等,小调表示悲伤、紧张、厌恶;快的速度表示兴奋、激动不安、狂喜,慢速表示宁静、感伤、高贵、庄严;大三度表示愉快、增四度表示穷凶极恶、上行的1-2-3-4-5(大调)表示一种奔放积极自信、下行的5-4-3-2-1(小调)表示一种内向的痛苦情绪、沮丧、压抑、绝望……等等。
音乐艺术美不仅表现在音乐音响美妙组合与变化中所构成的形式美,而且还同时表现在审美主体——作曲家、音乐表演者与听赏者赋予音乐并从音乐中体验到的精神内涵,这种内涵美也是音乐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与形式美共同构成了音乐美的基础本质。
音乐艺术鉴赏

音乐艺术鉴赏音乐是一种最古老、最普遍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欣赏音乐,我们可以感受到美的享受,体验到情感的升华。
音乐艺术鉴赏是指对音乐作品进行理解、欣赏和评价的活动,它要求我们具备一定的音乐知识和对音乐的审美能力。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进行音乐艺术鉴赏的基本要素和方法。
一、音乐艺术鉴赏的基本要素1.旋律:旋律是音乐的灵魂,它是由一系列音符按照一定的音程关系组成的。
优美的旋律可以打动人心,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鉴赏音乐时,我们要注意旋律的起伏变化、音符的连贯性和情感的表达。
2.节奏:节奏是音乐的基本组成要素之一,它由强弱、快慢和长短的音符组成。
节奏可以给音乐注入有力的动感,使音乐更加有层次感。
我们可以通过感受音乐的节奏来理解作曲家的意图和情感表达。
3.和声:和声是多声部同时进行的音乐相互关系。
和声可以增加音乐的厚度和复杂度,使音乐更加丰富多样。
在鉴赏音乐时,我们可以注意各声部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和谐的构建。
4.音色:音色是乐器或人声发出的独特音质。
不同的乐器和人声具有不同的音色特点,它能够给音乐作品带来独特的魅力和情感。
在鉴赏音乐时,我们可以关注乐器的音色变化和其与旋律、节奏的搭配。
5.曲式:曲式是指音乐作品的结构和形式,包括奏鸣曲式、变奏曲式、交响曲式等。
曲式可以给音乐作品赋予一定的逻辑性和张力,使其更加具有完整性和艺术性。
二、音乐艺术鉴赏的方法1.了解背景:在鉴赏某一首音乐作品之前,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下作曲家的背景、创作背景和作品的历史背景。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2.分析音乐元素:在鉴赏音乐时,我们可以注意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各个元素的运用,分析其在整个作品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3.感受情感表达: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作曲家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在鉴赏音乐时,我们可以尝试感受作品中所传递的情感,并思考作曲家想要表达的意义。
4.比较鉴赏:我们可以将同一类型或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进行比较,思考其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浅谈音乐审美

浅谈音乐审美审美能力是人们在长期的感受美、识别美、创造美的实践中培养起来的一种能力。
音乐欣赏给人们提供了一种良好的审美实践,使欣赏者在欣赏音乐语言之美的同时,从音乐的结构、主题、风格中去欣赏音乐的内容和形式,以及其中的哲理美。
还能促使人们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扬善弃恶,扬美抑丑,最终达到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一、培养音乐欣赏与审美能力的重要性欣赏美是审美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
所有的审美活动全部是从对于美的形态的直观感受出发的。
优美的音乐不但能带给学生感官上的刺激,而且还能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与乐趣;可以使学生的情感在欣赏音乐中受到美的熏陶与精神上的满足,从而起到陶冶情操与升华人格的作用。
节奏和乐调有强烈浸入心灵深处的力量,假如教育方式妥当,它们不但可以浸润心灵,而且还对对人生价值和人性韵味的展现与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生在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不断充实、不断丰富,情操得到陶冶,精神得到愉悦,从而促进个性和谐的较好发展。
无论是欣赏声乐作品还是器乐作品,都要善于发现其中的美,使学生在欣赏音乐之前,就有一种体会“美”的欲望与冲动,使用一切方法激励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呼唤出学生埋藏在心灵深处吸取知识的欲望,最终形成一种排难解疑与寻根究底的强烈探索心理。
例如:在欣赏《黄河大合唱》时,音乐教师就可以适当的介绍一下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为学生在欣赏歌曲的时候打下情感基础,搬随着高亢而激扬的旋律,在学生大脑中,就能勾画出一幅斗志昂扬的画面。
这样以来,就能激起他们感知音乐的浓厚兴趣。
二、音乐欣赏与审美能力的具体表现(一)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1.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学生需要通过听觉初步感受美,培养审美能力。
音乐是美的产物,它通过声音表达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愿望和感受。
听音乐离不开听觉。
因此,音乐欣赏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听觉感知能力。
同时,音乐欣赏还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
一般来说,学生普遍具备基本的听觉感知能力。
浅谈如何欣赏音乐之美

八 世 纪 意 大 利 著 名 作 曲 家 威 尔 弟 的 《 季》 , 天 变得 极 其 典 四 中 春
雅 , 然 鸟语 花 香 、 意 盎 然 , 不 敢 惊 动宫 廷 中 的贵 妇 ; 国 虽 春 却 我 的 民族 乐 曲《 春江 花 月 夜 》 是 一 片 江 南 春 色 , 飞 花 点 翠 ” 春 则 “ 的 天 带 来 了南 国 初 夏 的 气 息 在 学 习 这 些 乐 曲 时 . 师不 仅 要 引 教 导 学 生 感 受 春 天 的 多 种 面 貌 .还 要 帮 助 他 们 了 解 不 同时 代 、 不 同 民族 、 同 个 人 对 春 天 的理 解 和 感 受 . 力 使 学 生 与 曲 作 者 不 努
精 美 的 歌 词 给 音乐 加 上 了翅 膀 .让 它 遨 游 在 自由 的天 地 中 . 一
首 好 歌 的 影 响 能 养育 一 个 时 代 . 造 一 种 人 生 境 界 创 远 在 北 伐 战 争 时 期 , 伐 军 所 到 之 处 . 响 彻 着 “ 倒 列 北 都 打
感 受 美 的 内涵 以达 到 鉴 赏 美 的 目的
音 乐等 方 面 的 知 识 。 在 《 剧 》 《 洲 歌 舞 音 乐 》 《 如 京 、非 、 爵士 乐 》 等
单 元 中 . 乐 知识 与 技 能 知 识 的学 习是 必 须 的 因为 这 些 知 识 音 与 技能 是 为 我 们 的 欣 赏 过 程 服 务 的 .对 鉴 赏 音 乐 的 旋 律 美 、 和 声 美 、 构 美有 帮 助 如 京 剧 单 元 . 们 了解 了 人物 行 当 、 种 结 我 各 唱 腔 、 剧 名 家 、 剧 的 发生 发 展 历史 等 知识 : 洲 音 乐 单 元 让 京 京 非 我 们 领 略 了 非 洲 乐 器 、 洲 歌 舞 音 乐 : 士乐 单 元 则 让 我 们 学 非 爵 习 到 了 爵士 乐 的 相 关知 识 . 解 了 爵 士 乐 的 主 要 特 征 和 风 格 特 了
《音乐鉴赏》第二单元 音乐的美三悲剧美

看过这些图片后,你对目前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反思?
有国才有家 愿世界和平!不再有战争, 我很幸福
音乐美
悲剧意义的三个层面: (1)指生活中悲惨的事。如:战争,地震、车祸等。 (2)指一种戏剧形式。如:小说与戏剧。 (3)指美学意义上的悲剧。 如:
a为“非典”病人治病的医生被感染身亡 b江姐为信仰而被枪杀 c小说《红楼梦》 d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寒冷刺骨、浑身湿透、泪流不止,4岁 的叙利亚难民锡德拉和她的家人乘坐充 气橡皮艇,在惊涛骇浪中颠簸,最终抵 达了爱琴海的海岸。
叙利亚的难民爸爸饥饿难耐,找到了一小块馕饼,对孩 子说:我闭上眼你再吃
黎巴嫩贝鲁特街头, 一个抱着孩子的父亲在卖 圆珠笔。看到这位父亲的 表情了吗?
几名在拥挤中与父母走散的孩子在 哭泣,他们是那么的无助
悲剧: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 人看。(鲁迅)
悲剧美:在悲剧冲突中,由于美的毁灭
而引起人们内心对美深刻肯定 的那种震撼心灵的力量。
(注:只有美的事物遭到毁灭,才会引起悲剧美)
22
鲁迅先生说过,悲剧美就是把有价值的东 西毁灭给人看,当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的时 候,总是能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具有悲剧 美的音乐作品是最能动人心弦的,他是人 在痛苦悲伤或慷慨悲壮的感受中,得到激 励和启示。这就是音乐悲剧美的魅力所在。
讨论:
1.悲剧美音乐的艺术体现形式有哪些。
戏曲 文学 歌剧 舞剧 歌曲 影视
2.欣赏有悲剧美的音乐作品有何现实 意义?
以深刻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激励和启示,引发
人们深层次的审美体验。
还有什么体现 2,罗密欧与朱丽叶 3,窦娥冤
生命不易,从现在起,对我们父母师长更尊重柔情吧! 对我们的朋友更真诚吧!对我们的国家更热爱更包容吧!
美的鉴赏的三个层次

美的鉴赏的三个层次
美的鉴赏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感性层次、理性层次和哲学层次。
感性层次是对美的第一感受,是直接感受到美的感觉。
它是基于感官的直观感受,包括对颜色、形状、音乐旋律、节奏、诗歌语言、舞蹈动作等的感受。
这个层次是最基础的,是以个人的感受为主,没有客观标准。
理性层次是对美的分析和评价,是对感性层次的感受进行理性的判断和分析。
它是基于知识、经验和判断力的,通过分析色彩、构图、形式、技法、风格等方面的要素,对艺术作品做出评价。
这个层次需要较为深入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相结合的。
哲学层次是对美的最高境界,是对美的深层思考和体悟。
它是基于哲学思想和人生哲学,通过探讨人类社会、人性、存在等问题,从更高层次上理解美的内涵和价值。
这个层次需要对哲学和人文知识有较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是超越个人感受和理性分析的境界。
浅谈音乐的审美特征

浅谈音乐的审美特征音乐是一门艺术,它能够通过声音的演绎和创造,使人们产生情感共鸣和美的享受。
审美特征是指音乐作品所具有的美感、美学特点和艺术特性。
下面将从旋律、和声、节奏、音色和情感五个方面对音乐的审美特征进行探讨。
首先,旋律是音乐的灵魂和核心,它是由一系列音符组成的线性结构。
旋律在音乐中起着主导作用,它能够表达出作曲家的思想、情感和意图。
优秀的旋律应该具有独特性、流畅性和易记性,它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愉悦。
例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开头的旋律以其雄壮和激情澎湃的气势深深地打动着听众的心灵。
其次,和声是指音乐中不同音符的组合和演奏方式。
和声是音乐表达情感的一种重要手段,它能够给人们带来丰富的听觉感受。
和声要求具有协调性、和谐性和统一性,它能够在音乐中创造出独特的氛围和情绪。
例如,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以其严密的和声结构和协调的和声关系,展现出了宏伟的音乐世界。
第三,节奏是音乐中时间的组织和变化。
节奏是音乐的动力和灵魂,它能够给人一种活力和节奏感。
节奏要求具有规律性、变化性和重复性,它能够创造出不同的音乐风格和节奏形式。
例如,爵士乐的表演常常强调节奏的灵活性和即兴性,使得音乐充满了活力和动感。
第四,音色是音乐中不同乐器或人声的声音品质和特点。
音色是音乐的衣着和装饰,它能够给人带来美的视听享受。
音色要求具有独特性、丰富性和柔美性,它能够使音乐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例如,小提琴的音色柔和而悠扬,能够表达出深情和内敛的意境。
最后,情感是音乐的灵魂和灵感源泉。
音乐通过表现作曲家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使人们产生共鸣和情感交流。
情感要求具有真实性、深度性和表达性,它能够打动人的心灵和激发人的情感。
例如,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以其含蓄而深情的旋律,让人们感受到了内心的哀愁和无奈。
总之,音乐的审美特征是多方面的,旋律、和声、节奏、音色和情感都是构成音乐美感的重要因素。
优秀的音乐作品应该具有独特的旋律和和声结构,融合丰富的节奏变化和音色表现,同时能够打动人的心灵和激发人的情感。
音乐鉴赏论文范文

音乐鉴赏论文范文
《音乐的魅力与鉴赏》
音乐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具有独特的魅力,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绪。
然而,要真正欣赏音乐,需要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
音乐鉴赏不仅是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更是一种审美的体验,一种对美的感知和领悟。
在音乐鉴赏过程中,首先要对音乐进行分析和解读。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内在结构。
鉴赏者需要了解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结构等基本要素,从而深入理解音乐的内涵和意义。
其次,在鉴赏音乐的过程中,也需要对音乐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有所了解。
不同的音乐作品反映了不同的时代和文化,了解这些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
除了对音乐本身进行分析和解读,音乐鉴赏还需要一定的感悟和体验。
音乐是情感的表达,是人们内心深处的感悟和情感的流露。
鉴赏者需要通过音乐来感受和领悟其中蕴含的情感,从而深入体验音乐所带来的美。
同时,鉴赏者也需要对音乐表演和演奏有所欣赏。
音乐表演是音乐创作与演奏者之间的一种交流和表达,通过表演者的技巧和情感,音乐的意境得以更好地展现。
总之,音乐鉴赏是一种综合的审美体验,需要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分析理解和情感感悟,从而更好地领悟音乐的魅力和美妙。
只有具备了这样的鉴赏能力,才能真正欣赏和领悟音乐的魅力,让音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鉴赏和问题研究论文(共5篇)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鉴赏和问题研究论文(共5篇)>第1篇: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力作鉴赏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音乐已经成为大多数人不可分割的精神基础,并呈现出多元化状态。
由于民族文化和地域环境的差异,也产生出不同的审美感受。
而我们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音乐,可以说是世界音乐史上的一朵奇葩,随着时代的改变,人们对其理解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作为现代人我们如何看待我们自己的音乐文化?并在深刻理解它的同时能够将它继续传承下去?这已经成为了众多音乐学者时下最关注的话题。
而《中国音乐的神韵》一书的出版,可谓集合了历史、人文与生命科学等方面,以审美的观点全新阐释了中国音乐的独特的魅力,是近几年学术界中具有较高含金量的音乐欣赏类书籍。
本书作者刘承华,南京人,1953年生于江苏滨海,1982年6月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
现为该校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中国音乐美学学会会员等。
他的学术著述:《文化与人格——关于中西文化差异的一次比较》(2001)、《品玩人生》(1993)等都极具学术价值;并发表美学、音乐、文学、哲学论文70余篇。
而《中国音乐的神韵》一书,也可以说是他这几年研究成果的一个综合性概述,以便音乐爱好者们能够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中国音乐的美韵。
《中国音乐的神韵》一书,包括两篇序言,前言、内容和后记,其中的前言和后记阐明了作者创作此书的目的,由于长期以来音乐教育总是“将音乐与文化分离,将音乐作为一种科学的对象用科学的方法加以对待。
”“但是,音乐恰恰不是某种标准化的科学产品,不是可以用某种统一的理论模压成形的。
音乐就其本质而言,它和其它艺术一样,总是特定文化的产物,是特定生命形态与生命方式的产物……音乐的最本原的动力正是文化与生命……生命是音乐的终极本体和最深层的动力,文化则是生命得以表现的一种方式,所以,要想使音乐的形式充分展示出其固有的活力,只有借助文化这一艺术原创力的冲击才有可能。
”[1]因此作者认为对音乐的阐述要从文化入手是现在中国音乐教育和审美中十分重要的一个课题。
论音乐鉴赏中的美感教育

论音乐鉴赏中的美感教育[摘要]音乐鉴赏中的美感教育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
文章通过阐述音乐鉴赏的美感特征与美感内容,提出了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培育学生的音乐美感的建议。
[关键词]音乐教育美感音乐是一种令人心旷神怡的艺术语言。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音乐的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培育学生对音乐的美感,提高审美能力。
一、音乐鉴赏的美感特征1.丰富的抒情性与表现性。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任何音乐都有它的情感色彩。
音乐以其强烈的感情来撩拨人的情思,陶醉人的心灵。
它通过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快慢、连断等来抒发变化多端的内心感情。
如表现欢乐的情绪,音乐的节奏就明快;表达烦乱、惊惧的情绪,音乐的音响就呈现出不连贯、不规则的样态等。
2.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
韵律则是在节奏基础上的变化,给节奏以一定的情调贯穿而形成的。
韵律在音乐中表现为起伏变化的旋律线条,使音乐节奏更具有鲜明性。
同时,节奏感限制了音乐的特征,协调了音乐的内涵。
3.强烈的过程性与流动性。
音乐的物质材料——声波是流动的,具有时间上的持续性和动态性。
一个声音的出现,瞬间就被另一个声音所替代,它们总在不断地流动,又不断地消失。
在这种声音的动态过程中,音乐往往以音调的轻重高低、韵律的抑扬顿挫、节拍的长短强弱等运动形式,把情感的始动、酝酿、发展、高潮、往复、跌宕等运动过程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二、音乐鉴赏的美感内容1.音乐作品的思想美。
任何一个优秀的音乐作品都是创作人内心的感受与写照,都反映了一定的思想主题。
一首耳熟能唱的歌曲《走进新时代》,歌颂了党的十五大胜利召开;歌曲《东方红》和《春天的故事》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和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带领全国人民走过的光辉历程;革命历史歌曲《我的祖国》《长江之歌》等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热情。
音乐作品的这种健康向上、催人奋进的思想美发挥了音乐的教育功能,启迪了学生的思想,塑造了学生的心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文
绪论:
本次论文以《卡农》为主题,通过《卡农》这一在音乐界举足轻重的音乐形式,分析其背景及强烈的音乐风格,层层深入,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加深了解,并以此来提高同学的音乐欣赏水平。
文章通过对《卡农》的创作背景及其内容的研究,使同学明白该从何处下手进行音乐欣赏,从而避免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过于流于表面,走进误区。
本论:
(1)、背景:
卡农的作者是德国人 Johann Pachelbel (1653 ~ 1706),曾是巴赫的老师。
不过有人说是当时某位不知名的作曲家,为了售出此曲而冒称是当时享有盛名的帕卡贝尔的作品。
最出名的卡农是十七世纪德国作曲家Johann Pachelbel (帕赫贝尔, 1653-1706)的卡农,全名是《Canon and Gigue in D》(D大调卡农)。
从来没有哪一首音乐能像卡农,准确地说,是帕赫贝尔的卡农(Pachelbel's Canon),让我如此疯狂地迷恋,伴随我生命过程中的所有快乐与忧伤。
有个同样热爱卡农的国外朋友,在他专门为这首音乐制作的网站上写道:“它能让我感受到一种穿透脊骨的颤抖,直达灵魂”——对我来说,每次聆听卡农,感受是同样地刻骨铭心,尽管我已经听了它不下数千遍,让自己沉醉,然后莫名感伤,接着沉默,思绪开始发呆,沉溺在感动之中。
因为聆听卡农;当年年轻的帕赫贝尔,忍受着爱妻孩子死于鼠疫的巨大痛苦,创作出一组不朽的音乐,以纪念往逝的死者,其中的一首变奏曲,就是后人所称呼的D大调卡农(Canon in D Major)。
准确地说,作为一种曲式名称,卡农并非特指一首曲子,其原意为“规则”,“同一旋律以同度或五度等不同的高度在各声部先后出现,造成此起彼落连续不断的模仿;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声部,直到最后……最后的一个小结,最后的一个和弦,它们会融合在一起,永不分离”,一如人世间至死不渝的爱情,相爱的两人生死相随,缠绵至极.在帕赫贝尔的卡农诞生后约三百年,好莱坞将其改编成电影《凡夫俗子》的配乐,首次进入流行文化和大众视野,至今魅力不减,成为最受现代人喜爱的器乐作品,却也因此被美国作家保罗·福塞尔在其名作《恶俗》中列为恶俗音乐。
尽管如此,人们丝毫不减对卡农的热爱,在生命的某个幸福或不幸福时刻,仔细聆听卡农,体会其中包含的无穷音乐元素,一种淡淡的忧伤油然而生,却又携带着一丝甜蜜和安静。
《诗经》里说,执子之手,与子携老,此般安宁的追求,地老天荒的爱情,又何尝不是卡农所要表达的呢?
(2)、节奏:
卡农钢琴曲节奏轻快,开始的相对后边的部分较低沉委婉,音乐高潮时节奏欢快、轻盈,到尾声时由欢快的节奏逐渐转为轻音直到结束。
卡农小提琴曲节奏开始较缓,有种莫名的悲伤感,高潮部分又回到了轻快。
潘婷泰国立志广告片中,背景音乐同样用了卡农小提琴曲,但这首曲子的节奏快了很多,同样曲子前面节奏较舒缓,逐渐节奏加快,到高潮部分节奏一下子就快了很多,让人从压抑的心情跳到了欢快的心情.
(3)、曲式:
下面再来了解一下卡农的曲式,我们可以从曲式方面来鉴赏卡农音乐。
曲式,顾名思义,就是乐曲的结构形式。
曲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各种段落,根据这些段落形成的规律性,而找出具有共性的格式便是曲式。
严格来讲,曲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部曲式(又叫一段式),单二部曲式(又叫二段式),单三部曲式(又叫三段式),复三部曲式,回旋曲式,变奏曲式。
然而,卡农就是曲式的名称,是复调音乐的一种形式。
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随着另一声部,数个声部的相同旋律依次出现,交叉进行,互相模仿,互相追逐和缠绕,而声部几乎是单调意义上的重复,直到结束,严格对位。
(4)、音色:
每一种乐器都具有不同的音色,都是独一无二的。
所以,每一种乐器弹奏的卡农都具有其独特的特色,这就像在一百个读者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这样,而在钢琴音色中更能具体出卡农的感情思想。
在传统的钢琴演奏中,钢琴能以它比其它乐器音色更丰富、多变、抽象奏出一个色彩斑斓,令其中的喜悦、忧伤和那一份让人放不开的微妙感觉深深地触动你的心灵的乐章。
卡农虽不像浪漫派作品那样高潮起伏、惊心动魄,但在看似反复平常的进行中,却交相共鸣出多种音色效果。
平凡的韵律脉动有着瞬息万变的生命力,如同天使一般让人迷醉和沉静。
随着人们对于卡农经典浪漫旋律的热衷,大师们开始热衷对于卡农的再创作。
被创作成各种不同经典版本的卡农,也成为音乐大师们的骄傲。
钢琴、提琴、吉他、竖琴,更有我国的古典乐器二胡和古筝先后变奏出无数美轮美奂的音乐之彩。
追求艺术创新的音乐家,甚至利用现代科技创造出摇滚版、IPHONE版的卡农。
在日后,我们何以从中欣赏出更多卡农、理解卡农每一种特到的音色,体现出音色变化当中卡农的美的所在。
(5)、意境:
卡农是复调音乐的一种,原意为“规律”。
这种曲式的特征是间隔数音节不停重复同一段乐曲。
如同原本平凡而枯燥的生活,灰色的轨迹,不停反复……卡农,灰色的乐轨,两个声部,独立而交融随着时间的流逝,收集彩色的乐符编织成玫瑰色的奏鸣曲,反复却不单调卡农,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声部直到最后……最后的一个小结,最后的一个和弦它们会融合在一起,永不分离……卡农,缠绵极至的音乐,也就像生活……
每个人听卡农,都能听出许多不同的感受。
因为卡农里承载的东西太多。
悲伤,欢喜,愉悦,关于生和死轮回的不可捉摸。
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刻听卡农。
都会有不一样的心情吧。
它以轻柔的和弦起音,慢慢加重,回忆和往事会这样随着音乐慢慢的涌上心头。
前一部分,是从容而温柔的低语,仿佛在询问自己,还记得那些时光么,还记得那些或者美好,或者忧伤的故事么?或者是和爱情有关,或者是和成长有关,而那些都已经成为了回忆。
而听到我们最为熟悉的那段往复的旋律时,我常常会沉浸在温暖和忧伤里。
3分38秒有一段小音阶。
每次听到这里,或者弹到这里的时候,心中总有种说不出来的难过。
音阶像是再也不可找回的过去,不可找回的爱情,不可找回的时光,惘然而惆怅。
卡农并非只和爱情有关。
循环往复的是时间,不可回来的也是时间。
在时间的洪流里,宇宙的洪荒里,有些事,虽然已深深沉淀,但却有一道伤痕,不会磨灭。
只是在细细回忆时,恐怕已是风烛残年。
的确这就是卡农的意境,当这段听了不知多少回的音乐再次想起时,我内心的感受确是千次的不同,卡农是生活,是感情,是冀望,是我们的一种向往.水,自然而平淡,冰,晶莹而剔透,那我们的人生呢,每个人都感叹自己的人生,都不满足自己的人生,我也一样,因为我不曾让自己放弃过对远方的追求,正如同卡农一样,在我的内心里不断的区重复着
我自己的信念,所以卡农在的心里是一种前进的代名词吧。
结论:
真正的经典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褪色,就如美酒一般,愈久愈醇。
《卡农》是一种内涵丰富的音乐形式,经久不衰,至今仍有很多不同的版本流传于世。
通过对其的背景资料及《卡农》自身极富特色的音乐形式要素的深入研究,使我们对卡农的欣赏不在只是肤浅的好不好听、顺不顺耳,而是更深刻地了解该如何进行音乐的欣赏:摈弃音乐欣赏中“图画式”或“概念性”图解音乐的不正确方式;关注音乐的形式美。
音乐的美及其丰富的内涵首先在于音乐形式的展开;熟悉音乐语言、音乐历史与了解作曲家生平逸事及背景资料一样重要。
*参考文献:
《西方音乐史》/朱秋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