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和指导书

《理论力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和指导书
《理论力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和指导书

《理论力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理论力学实验

英文名称:Theoretical Mechanics Experiment

是否独立设课:否课程性质:必修√□选修□课程类别:基础□专业基础√□专业□实验项目数:4

必做实验项目数:4 选做实验项目数:0

开放实验项目数: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数: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开课院系:机电工程学院

课程总学时:54 实验学时:4

课程总学分:3.5 实验学分:

一、本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理论力学》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物体机械运动的一般规律。《理论力学实验》是本课程的实践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这样一组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加强《理论力学》的工程概念,了解这门课程与工程实际的紧密关系,培养和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和分工

《理论力学》是机械类各专业的第一门学科基础课,它的任务是研究经典力学的普遍规律,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经典力学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力学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振动分析》、《分析力学》等打好基础。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实验课程包含以下四个实验,要求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实验准备、实验操作到撰写实验报告独立完成。

实验一、实验法求物体重量及重心(认识实验)

实验二、动滑动摩擦因子的测量

实验三、三线摆法求圆盘和物体的转动惯量

实验四、等效法求不规则物体转动惯量(认识实验)

四、教学安排及方式

理论力学实验6人一组,实验课定时开放,每次实验一般安排3小时,每个学生要求完成4个实验。其中实验一和实验四为认识实验,实验结束后要求写出实验体会或对此实验提出自己的改进方法。实验二和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五、考核方式

本实验课程要求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每人独立完成,至少在放假前15天将报告交上来;每人4次自做实验,缺少1次,实验成绩记为0分,本课程成绩为0分。

六、推荐教材及参考方案

本实验指导书及相关教材。

实验一 实验法求物体重量及重心(认识实验)

在工程中遇到的有些物体,形状过于复杂,且各个部分是不同材料制成的,

计算重心的位置是很复杂的工作,切精度也不容易保证。在工作中我们也常常遇到要知道物体的质量,可是身边的称的量程不小于物体的质量,这时候该怎么办?下面我们用实验法确定物体的重量和重心的位置。

一、实验目的

1、本实验是自主实验,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2、运用已学知识测定工程中实际零部件的质心;

3、掌握称重法测物体重心(质心)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

ZME-1型多功能实验台,电子称,待测物体,积木,卷尺

三、实验原理及步骤

对于形状复杂的零件、体积庞大的物体以及由许多构件组成的机械,常用此法确定其重心的位置。例如,连杆本身具有两个相互垂直的纵向对称面,其重心必在这两个平面的交线,即连杆的中心线AB 上,如图1-1所示。

图1-1

其重心在x 轴上的位置可用下法确定:先确定连杆的重量W ,再根据平衡定理确定中心位置。由于磅秤的量程小于物体的重量W ,无法直接称量,可采用如下方法称量:

1.将其一端支于固定支点A ,另一端支于磅秤上。注意使AB 处于水平位置,读出磅秤上读数F NB ,并量出两支点间的水平距离l ,则列平衡方程为

00

=?-=∑C NB A

x W l F M

得 NB c F l

x W

=

(1) 2.再将连杆A 端置于磅秤上,同理可得到

NA c F l

x W

= (2)

将式子(1)与(2)相加即得到

NB NA F F W +=

3.由式(1)或(2)可确定物体中心位置。

四、注意事项

1、由实验原理可知,构件受支持力的两端距离l 不变,故在实验中构件称量时要求其两端对齐;

2、实验所测构件需水平放置,可以用水准尺检验。

五、思考题

1、分析本实验可能产生的误差,并简述如何减小误差。指出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我们可以从那些地方对本实验作进一步改进,可能下一届的实验就有您设计出来的东西。

2、本实验的物体有两个对称面,有一个对称面的物体如何测量重心?

3、您还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测量出不规则物体的重心位置?

实验二 动滑动摩擦因子的测量

摩擦问题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它所涉及的相关因数也很多。当然其中有些因数的影响因子很小,可以忽略。而如接触面的粗糙度、湿度等影响就比较大。动滑动摩擦因数,即动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的比值,是表征两物体在单位正压力下相互间摩擦力大小的一个因数。摩擦的定律是法国科学家库仑于1781年建立的。它是一个近似定律,其简单的表示式子远远不能反映出摩擦的复杂性。由于其机理复杂且具有上述诸多相关因数,动滑动摩擦因数只能是一个实验值,确切地说理论上是无法计算的,只有通过实验的方法来获得一个近似的数值范围。不同材料(或同种材料)之间的动滑动摩擦因数,由于它在数值上与静摩擦因数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不能随便地用简单的静止的方法来获取动滑动摩擦因数,而必须在其作相对运动时,用准确的测量方法以获得比较精确的实验结果。下面我们利用智能加速度测试仪来测试动滑动摩擦因数。

一、实验目的

1、 本实验是自主实验,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2、 掌握摩擦因子测定的试验原理;

3、 学会测量动、静滑动摩擦因子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其简介

1、设备

智能加速度测试仪,待测物体,量角器,可调节的斜面

2、智能仪器简介

根据摩擦因数求解原理,我们利用光电技术和单片机原理自行设计开发了一套动滑动摩擦因数智能测试系统,其结构示意图如图2-1所示。

图2-1 动滑动摩擦因数智能测试系统

它由智能加速度测试仪C 、角度 可调的斜面滑板B 和带有恒距离挡光片的滑块A 组成。在斜面滑板B 上安装有光电门电路装置1L 、2L 。

三、实验原理

1、动滑动摩擦因数计算公式的推导

假设质量为m 的物体沿斜面滑下,斜面的倾角为θ,如图2-2所示。

图2-2 质量为m 的物体从斜面滑下示意图

又设物体经过第一门槛线1L 的速度为1v ,经过第二门槛线2L 的速度为2v ;以沿着斜面向下的方向为x 轴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的方向为y 轴方向,其受力分析如图2-3所示。则有 θcos mg F ;

Y N ==∑0 (1)

d N f F sin mg ma ;

ma X -==∑θ (2)

图2-3 物体的受力分析图

将式(1)代入式(2)得计算动滑动摩擦因数的第一种表达式

θ

θcos g a

tg f d -

= (3)

从这第一种表达式可见,只要能测试得到平均加速度a ,就可以知道动滑动摩擦因数d f 。

2、测量原理

当滑块A 从滑板B 的上端自由滑下时,光电测试仪C 会自动测定并存储运动滑块上的两条挡光片通过光电门1时的第一次挡光与第二次挡光的时间间隔1t ?和通过光电门2时的第一次挡光与第二次挡光的时间间隔2t ?,以及运动滑块从第一光电门到第二光电门所经历的时间间隔3t ? (以各光电门第一次被挡光的时刻计)。根据两挡片之间的距离参数S ?即可通过智能测试仪计算出滑块上两挡片通过第一个光电门时的平均速度11t /S v ??=和通过第二个光电门时的平均速度

22t /S v ??=。由于1t ?和2t ?均很小,我们可以近似地认为在该段时间内物体作

匀加速运动,把1t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1t /S ??近似为21/t ?时刻的瞬时速度1v ;把2t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2t /S ??近似为22/t ?时刻的瞬时速度2v 。而且从1v 增加到2v 所需时间修正为)22(2134/t /t t t ?+?-?=?,因为根据加速度定义,在4t ?时间内的平均加速度为

4

1

2t v v a ?-=

(4) 根据测得的1t ?,2t ?,4t ?和预先输入的挡光片间隔S ?的值(S ?=50mm ),经智能测试仪记录、运算并显示之,可自动得到1v , 2v 和a 等参数。

为了计算方便,我们可以从式(3)导得另两种动滑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

θ

θcos t g v v tg f d 41

2?--

= (5)

θ

θcos t t t g t t S tg f d 21421)

(????-??-

= (6)

以上式(3)、式(5)、式(6)均可用来计算动滑动摩擦因数。不同的参数,用不同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四、测试方法与步骤

1、测试准备

将待测试的两种面料分别固定于滑块A 和滑板B 上,并使其平整且不要拉得太紧;调节斜面的倾角,并使其保持一定的倾角θ以便保证滑块能以适当的加速度下滑;接通系统电源根据说明书设置测试仪使其处于待测状态。 2、 测试步骤

(1)打开职能加速仪的电源开关,等待数字显示值稳定(5.0); (2)将试验选择设置为直线;

(3)按下“工作”键,开始正式试验,让滑块从适当倾斜的斜面上滑下,职能加速仪即记下试验次数,纪录下滑块a 和b 边经过光电门I 的时间,按“显示选择”键显示1t ?,显示的数值即为滑块a 和b 边经过光电门I 的时间1t ;再按“显示选择”键显示2t ?,显示的数值为滑块a 和b 边经过光电门II 的时间2t ;再按“显示选择”键显示't ?,显示的数值为从1L 到2L 所需要的时间3t ;依次纪录t ?、

)(11βv 、)(22βv 、)(β?、)(β?。

(4)再按“工作”键,可进行第二次试验,总共可进行10次,10次结束后

若要继续试验,可按取消以前的数据,然后继续试验。 (5)重新换材料,按照以上四步测量,纪录试验数据 3、 测试并记录数据

测试时,让滑块A 沿斜面导轨B 自由地下滑至左侧底部。智能测试仪将自动记录过程参数并可显示出1t ?、2t ?、3t ?、4t ?、1v 、2v 和a 等参数。

表1 几种材料料间的动滑动摩擦因数测量数据记录及处理表

五、思考题

1、分析本实验可能产生的误差,并简述如何减小误差。

2、本实验对θ有什么样的要求?

3 讨论动滑动摩擦因数小的材料,其动滑动摩擦因数与静摩擦因数十分接近吗?动滑动摩擦因数大的材料,其动滑动摩擦因数与静摩擦因数的差距就较大吗?

4、您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可以测量出动滑动摩擦因子?

实验三 三线摆法求圆盘和物体的转动惯量

转动惯量是描述刚体在转动中的惯性的物理量,是描述物体动力特性的重要物理量。转动惯量越大,保持原有转动状态的惯性就越大,反之,保持原有转动状态的惯性就越小。转动惯量跟刚体的质量分布,几何形状以及转轴的位置有关。在实际应用中,求物体的转动惯量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如在机械工程、航天工程、土木工程、生物工程等领域转动惯量的求解问题都是广泛存在的。

对于形状简单规则、质量均匀的刚体,可以推出计算公式,而对于形状复杂、质量分布不均匀的刚体,求解是很容易的。所以在工程实践中,不能停留在理论计算,更需要用测试方法。为此,人们探究出很多测试方法,如落体法、复摆法、扭振法等。三线摆方法就是扭振法的一种,相对于落体法、复摆法等方法而言,用三线摆法测试物体转动惯量时有实验条件易于满足,受阻尼影响比较小,精度高等优点。因此,这种方法的应用十分广泛.然而,尽管三线摆方法有很多优点,测试误差也是存在。

本实验用三线摆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下面介绍一个利用三线摆运动测量物体转动惯量。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用三线摆测量转动惯量的原理和方法;熟悉秒表,游标卡尺等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

2. 理解实验原理,学习测定不同质量与半径的均质圆盘、圆柱等规则物体的转动惯量的方法,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3. 测定非均质几何非对称的复杂结构物体的转动惯量;学习正确测量周期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

ZME-1型多功能实验台,三线扭摆,水准器,秒表,卷尺,直尺,电子称,配制螺帽、圆柱铁块等物体、圆环

三、实验内容

1.测圆盘的转动惯量。

2.测圆柱、圆环和螺帽的转动惯量。

四、实验原理

如图所示为三线摆,三根长度均为l 的竖直绳子,等距离地与圆盘相连,将圆盘等距离地悬挂起来(如图3-1)。三点连线为一等边三角形。已知匀质、等厚度圆盘质量为0M ,半径为R ,它绕中心竖直轴的转动惯量为0J ,它单独

作振动时的周期为0T 。下面通过圆盘的扭转振动周期求出0J 。

图3-1 图3-2 图3-3 现使圆盘绕通过盘心的竖直oz 轴作微小转动,由于重力和悬线拉力的共同作用,致使圆盘在转动的同时其水平高度还会周期性发生变化,形成一个扭转振动,建立振动周期与转动惯量之间的关系,通过测量振动周期,就可以测量出圆盘转动惯量。圆盘在竖直方向的运动距离是转角的二级小量,可以不计。因此在微振动时,可以作为刚体绕定轴转动处理。设圆盘绕 z 轴转过微小角度?(如图3-3)

α?sin l R = 1≈αcos

因此可知 l

R sin ?

α=

(1) 设绳子内张力的大小为N ,有竖直方向平衡方程 g M cos N 03=α,得出 3

0g

M N ≈

(2) 圆盘周边切线方向上的分量为

l

NR sin N F ?

ατ=

= (3) 此三个力对oz 轴的力矩为

l

NR R F M z ?

τ

233-=-= (4)

于是,转动微分方程为

0200=+??l

gR M J && (5)

所以微振动周期为 2

0002gR M l

J T π

= (6)

则扭摆的转动惯量为 l

gR M T J 2

0200)2(π= (7)

若在圆盘上放一质量为1M 物体,它绕中心竖直轴的转动两为J 。根据转动惯量定义有

J J J +=01 (8)

由(6)可得出圆盘与物体一起微振动时10M M M +=,周期为 2

12MgR

Jl

T π

= (9) 将(7),(9)代入(8),消去0J 和J ,最后可得

)T M MT (l

gR J 200212

2

4-=π (10) 根据(7)(10),可以通过试验方法分别测出0M ,0T 以及M ,1T ,从而算出圆盘的转动惯量和被测物体的转动惯量。

如果吊线到圆盘中心的距离为r ,自行证明转动惯量的计算公式为

l Mgr )

T (J O 2

22π=' (11)

试验结果表明l 不同,误差将不同,一般在l ≥600mm 的情况下,误差小于5%。 然后在圆盘上放一物体,按照上述方法测出相关物理量,按照公式(10)计算其转动惯量。

五、试验步骤

1、三根平行线悬吊匀质圆盘用,用水准仪调节圆盘水平。用卷尺测量悬线的长度l 。用游标卡尺测量圆盘直径,要防止卡尺刀口割损悬线。

2、启动圆盘使其扭转摆动,(即给一个初始扭转角小于50),且圆盘不能左右晃动。

3、秒表使用前,应弄清功能和使用方法,先试用几次后再测量,且测量50次摆动的总时间时,连续三次读数应相差在一秒以内。

4、测得扭转振动周期T 。

通过秒表测量三线摆的周期,为减小测量误差,采取测量10个连续周期的总时间t ,然后取平均值T 1=t/10,总共测量三次得T=(T 1 +T 2 +T 3)/3 。

5、改变线长l ,测量不同线长情况下的周期。代入公式计算圆盘转动惯量。

6、接下来测量圆柱的主转动惯量,用游标卡尺测量圆柱直径,用天平或电子称测量圆柱质量。再重复上面(1)---(5)步。

六、实验数据

1、记录三线摆参数

(1)圆盘悬线点离中心轴距离:r=38(mm) (2)圆盘质量:M =312(g) (3)圆盘直径:R=100(mm)

(4)分别测出规则和不规则出物体的质量 2、测量记录与数据处理 (1) 周期0T 的测量。

(2) 改变线长l ,测量不同线长情况下的周期,计算转动惯量并与理论值相比较计算误差。

(3)按照上述两步测量圆柱和圆环的转动惯量并与理论值比较。

七、思考题

1、公式l

gr M T J 2

0200)2(π=依据什么力学原理导出?有什么条件?实验中如何满

足这些条件?

2、公式l gr M T J 20200)2(π=和)T M MT (l

gR J 200212

2

4-=π中的物理量,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待测的?哪一个量对0J 和0J 的精度影响最大?

3、三线摆的振幅受空气的阻尼会逐渐变小,它的周期也会随时间变化吗?

4、通过计算可以得出绳长l 对测量误差的影响是什么,请给出自己的结论?

5、分析一下本实验可能产生的误差。如何减小这些误差?

6、你还有什么好的方法测量物体的转动惯量,说说看,说不定哪一天你还有自己的发明。

实验四 等效法求不规则物体转动惯量(认识实验)

复杂物体转动惯量的的测定方法一般有:落体法、复摆法、扭振法。他们都以时间为测定量,再由理论公式算出转动惯量。落体法受阻尼影响较大,试验表明,测量误差≥5%。复摆法要求小摆幅(≤5°),给测试带来不便;如摆幅太大(60°),误差也≥5%(46%)。扭振法测试转动惯量,阻尼影响很小,振幅影响也远不如复摆法,只要参数选择得当,可保证误差≤5%。由此可见,转动惯量的等效测试方法可以作为测定非匀质复杂物体转动惯量,此法无损伤且有实用意义。

一、 实验目的

1、理解实验原理,掌握一般不规则物体转动惯量的测试方法。

2、学会用三线扭摆测定实际零件的转动惯量。

二、实验设备

ZME-1型多功能实验台

三、实验原理

我们采用三线摆扭振法测试实验所给的零件。该零件由四种金属材料复合,几何形状无规则,既没有对称平面又无对称轴,重心偏离轴心,质量轻,才82g 。要求用无损伤的方法测定其转动惯量。

图4-1是三线摆原理图。只要测出其微摆动周期T 就可以按公式

l

Mgr T J oz

2

22)(π= (1) 求出摆体转动惯量oz J 。式中M 为摆体质量,l 为摆线长度,r 为摆体重心与摆线的距离。

L

R

r

Mg

图4-1:三线摆原理图

由式(1)可知,两个质量相等的物体,分别用同一个摆线测试,若扭振周期相等,则两者的转动惯量必相等。我们称之为测试转动惯量的等效条件。利用这一等效条件,我们便可确定不规则零件的转动惯量。

四、实验步骤:

1、先将零件放置在摆盘上,零件重心务必落在三线摆的铅垂摆轴oz 上,零件重心的确定可采用悬吊法完成。即选择零件的两个不同点,用细绳栓住分别悬吊,两次悬吊线的交点即为该零件的重心。图4-2(a )所示。摆的参数选为:零件质量M =82g ,l =600mm ,r =38mm 。然后做扭振测试。通过多次测试,最后测得扭振平均周期T 1。

图4-2 两个等效的三线摆

2、用两个质量之和正好等于零件质量M 为82g ,直径为d (Φ20mm )的磁性圆柱体进行转动惯量的等效测试。两圆柱体被对称的吸附在摆盘上,如图4-2(b )所示。两圆柱体轴线间距s 可以调整。对应一组s 值,测出扭振平均周期T ,并算出相应的两圆柱体对oz 周的转动惯量oz J ,两个圆柱对中心轴转动惯量的计算公式为:

])()()()([222

222212s

M d M J oz ?+?=

结果列表如下。 距离S (mm ) 30

40

50

60

周期T (s ) 转动惯量oz J (kgm 2)

3、计算不规则零件的转动惯量。选择与两个圆柱等重的不规则零件的扭振周期T 1应用上表及插入法得出所对应的转动惯量oz J 。

五、思考题

1、分析一下本实验可能产生的误差。如何减小这些误差?指出本实验需要改进的地方。

2、你还有什么好的方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转动惯量,如果有,请详细说明。

汇编实验指导书

汇编语言实验指导书 授课教师李娜 授课对象 05计科、网络、06计科 授课时间 07-08学年第一学期 授课地点一、二、四机房 课程简介 一.实验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好计算机底层系统构成的课程。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汇编语言程序程序设计实验教案是教案的重要环节,是理论教案的重要补充,只有通过实验,学生才能熟练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并对其有更深刻的认识。本门实验课是单独设课。 二.实验教案的方法和手段 为了提高实验教案效果,实验严把预习、实验、实验报告3个环节。实验在软件实验室机房完成,单独设组,个人完成实验,每项实验以小班为单位,实验考勤采用电子签到制度。 预习:安排学生学习实验内容,了解实验的过程和操作规程,并布置思考题和预习报告,让学生有目的地去查阅与实验相关的资料。 实验:实验开始前由指导教师讲解实验要点,提出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主题是学生,教师是辅助作用,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 实验报告:实验结束后,强调学生及时填写实验记录表,对实验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对实验结果细致地分析、讨论,完成相关思考题作业。 三.课程学时 本实验课实验总学时为32学时。 四.实验成绩的考核方法 汇编语言实验成绩按百分制核定。实验过程占50%,实验报告占50%。五.大纲的适用范围 本大纲适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计算机应用与维护专业学生。 六.主要设备与器材配备

七.实验项目汇总表 实验一熟悉汇编语言编程环境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汇编语言编程环境; <2)掌握基本汇编程序。。 二.实验仪器设备 计算机 三.实验重点、难点 熟悉汇编语言编程环境; DEBUG常用命令的正确使用。-T/-U/-Q/-G 四.实验题目 比较两个字符串string1和string2所含的字符是否相同,若相同则显示‘metch’,否则,显示’no match’。 五.实验内容、步骤 1.调用EDIT建立ASM源文件。 2.用汇编程序MASM对源文件汇编产生目标文件OBJ。 <如有问题,可用DEBUG调试。) 3.用LINK联接程序产生执行文件EXE。 4.执行程序。 附:源程序 ;PROGRAM TITLE GOES HERE—COMPARE STRING ;******************************************************** data segment string1 db 'move the cursor backward.' String2 db 'move the cursor backward.'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72学时) (附实验教学大纲,8学时) 一、课程名称:理论力学B Theoretical Mechanics B。 二、课程编号:1701105。 三、学分学时:4.5学分/ 72学时。 四、使用教材:《理论力学》,武清玺、冯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理论力学》,武清玺、徐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理论力学》,许庆春等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年。 五、课程属性:学科基础课/ 必修。 六、教学对象:大禹、水工、土木、港航、海洋、交通、农水等专业本科生。 七、开课单位:力学与材料学院工程力学系。 八、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物理学等。 九、教学目标: 理论力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它既是后续力学课程及相关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又可直接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和分析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初步学会利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一些工程实际问题,为学习后继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也为将来独立进行科研工作创造条件。 十、课程要求: 本课程采用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内讨论、课后练习和集中答疑为辅的教学模式,开展启发式、研究式、互动式等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及其应用,能较熟练和较灵活地应用矢量方法求解各类典型问题,重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力学分析计算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要求课前较好地掌握高等数学、物理学等课程的有关知识;课内主动参与讨论;课后按时完成布置的作业。 教学环节的具体要求为: ?完成140~160题作业; ?二次课堂测验;

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模板.doc

附件二: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课程名称》实验课程(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依据培养方案的课程编码) 课程性质:(见编写说明) 适用专业:****** 学时学分:**学时**学分 ****** 所需先修 课: 编写单位:****** 编写人:****** 审定人:****** 编写时间:20**年**月 一、实验课程简介 简述课程内容、本门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地位作用。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明确本门实验课总的目标和要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总体上了解或掌握什么方法或技能,达到什么目标;对学生有什么具体要求(比如:理解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案,掌握正确操作规程;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了解其性能参数、适应范围及注意事项等)。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提出本课程在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等方面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包括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 四、考核形式及要求 明确说明是考试课还是考查课,考试的形式是开卷还是闭卷,成绩的合成及评分标准,平时、期中、期末或实验操作等各教学环节的考核各占总分数的百分比等。考核应以考核实验技能为主。

六、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使用教材和参考书按作者、教材名称、版次、出版社所在地、出版社、出版时间顺序填写,小四号宋体,[体例]如下: 使用教材:童庆炳.文学理论课程(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参考书[体例]如下: 参考书: [1]霍元极.高等代数(第一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美】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王垒,等译.心理学与生活(第19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 [3] 七、其他说明 针对本实验课程的特点,提出应当采取的教学方法、实验教学组织方法和实验考核等方面的建议等(也可省去该项)。 编写说明: 1.本大纲原则上全系统一按本参考模式编写。 2.每个项目里的填写说明作为参考,在大的框架统一(尤其是项目名称和顺序要统一)和版面格式统一的前提下,各系可根据学科的具体情况对填写内容适当修改。

电工电子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一) (材料科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轮机工程,热能与动力专业) 一、课程基本情况 1、课程名称:电工电子学实验 Experimet of Electrotechnics and Electronics 2、课程编号:132000771 3、课程类别:专业基础 4、实验课性质:独立设课 5、课程总学时:材料科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80学时,轮机工程,热能与动力122学时 6、实验学时: 32学时, 7、实验学分:1学分 8、先修或同修课程:高等数学,物理学,电工电子学 9、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轮机工程,热能与动力专业 10、大纲执笔:应用电子教研室王艳红职称:副教授 11、大纲审批: 12、制定时间:2006年3月19日 二、实验教学目的和任务 《电工与电子学》是非电类专业一门很强的技术基础课程,其实验是课程的重要部分,是非电类专业的必修课。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理工科大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电路与电子学方面的基本理论,而且还需要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及一定的科研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巩固和加深电路与电子学的基本知识,通过实践进一步加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设计及创新能力,其中以培养学生实践基础和实践理论为主,为专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注意培养

学生实事、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为今后工作和学习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非电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根据非电类专业的特点及要求。它把测量方法、仪器仪表的原理及使用融在相应的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通过课程的实践与教学,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电路、模拟电子技术、电机、继电接触控制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设计电路的能力。 2、掌握仪器仪表的工作原理,能正确使用仪器设备,掌握测试方法和测试技能。 3、能独立撰写实验报告书,准确地分析实验结果,正确地绘制实验曲线和实验电路。 4、课前做好预习,明确实验容和实验目的。 四、实验项目表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试验共安排47学时,其中23学时为必选实验,24学时为可选实验,按教学计划要求不同专业学生分别完成实验学时数为32学时和12学时(少学时专业的实验在必做中选定实验).。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

汇编语言实验报告题目:子程序设计 班级:rbw111 姓名:吴德鹏 学号:201107092416 完成日期:2013.12.22

概述: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是非计算机、非电类的其他专业:包括纺织、机械、热能等专业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配套使用的实验指导。在理论课的教学中着重介绍微机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针对INTEL 8088/8086系列介绍相应的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介绍了接口的一般概念和CPU与外设交换信息的常用方式的软硬件设计思想。实验课测重培养学生的汇编语言设计能力及一些简单接口程序设计的方法,训练学生汇编语言程序调试的能力。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使用微型机的初步能力。其中实验一、实验二是后续实验的基础,通过该实验,学生应能了解汇编语言源程序的一般格式,熟悉汇编语言程序的上机过程和调试程序的基本方法,重点放在DEBUG调试程序的命令使用方法上。也可以将实验一、实验二合并为一个实验,按照*实验一的要求进行;实验三、四、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各种结构的程序设计能力;实验六主要是简单接口的综合应用,为学生建立一个微机应用系统的概念,使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对相关的接口有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专业学时的多少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开设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熟悉分支、循环程序设计的方法及用DEBUG调式程序的方法。 2.熟练掌握子程序的参数传递的方式、子程序的嵌套、递归调用及其设计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独立运用所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属性: 显示学生名次表:编制一程序,要求接收从键盘输入的一个班的学生成绩,并存放于50字的grade数组中,其中grade+i保存学号为i+1的学生的成绩。然后根据grade中的学生成绩,把学生名次填入50字的rank数组中,其中rank+i的内容是学号为i+1学生的名次。再按学号顺序把名次从终端上显示出来。 说明:程序设计中应体现出模块化程序设计思想和方法。 三、实验仪器设备: 提供实验条件。 Pc机并在debug的环境下进行调试

理论课程及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填写说明【模板】

理论课程及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填写说明 (公共基础课、素质必修课、素质选修课适用) A.总说明: 一、适用课程范围:该版教学大纲的填写范围仅为“公共基础课”“素质必修课”和“素质选修课”。课程类别可于《武汉工程大学本科培养方案》中查询。 二、文本格式:请勿改变大纲中标题及文本样式。标题中的课程名称为黑体小二号字体(加 粗)。除标题外,其余需填写内容中的中文及数字的样式为宋体五号字体(勿加粗),英文样式为Times New Roman五号字体(勿加粗);段落行间距设为单倍行距,段首缩进设为2。 三、表格:请勿改变页边距、表格列宽及单元格的对齐方式。因为软件类型及版本问题, 打开大纲模板文件后表格有可能出现少量错位情况,请帮忙调整至对齐,建议使用WPS打开。 四、名称:单位和课程等名称请务必填写标准化全称,如“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 五、联系人:XXX;电话:********;地址:教务处教学评价与发展中心(白宫208) B.分项说明 一、课程信息 ?“课程类别”:公用基础课、素质必修课或素质选修课 ?“课程性质”:必修或选修 ?“计划学时”:请在括号前填写总学时,并在括号内分别填写课内学时和课外学时,如果 没有课外学时,则填写“0”。 ?“选用教材”:《》,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是否自编;是否教育部规划教材 ?“课程网站”:有则填写,没有则填写“无”。 二、课程简介(中英文) ?中文在前、英文在后,中文要求200字以上、500字以下。课程简介必须包括课程定 义、课程总体内容、课程目的及意义等基本内容。此外,可以填写与相关课程的关系、课程改革情况、教学方法、课程特色等其它内容。 ?任何课程都必须有英文课程简介。 三、课程教学要求 ?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分条目进行阐述。其中的一条或者若干条应能对应《工程 教育认证标准》(2015版)12项毕业要求中的相关条目。 ?问题1:为什么要将“课程教学要求”中的一条或者若干条对应《工程教育认证标准》 (2015版)12项毕业要求中的相关条目? 答:根据学校“以工程实践为主,满足复合型、创新性、国际化、工程化人才成长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作为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课程,各公共基础课、素质必修课、素质选修课的课程教学要求应该在达成“业务培养要求”中的知识、能力、素质三类要求的基础上,保证其中有一条或若干条能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5版)中工科专业学生的12项毕业要求中的一条或若干条相关联。 ?问题2:什么是“《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5版)中的12项毕业要求”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实验指导书 编写:郑利平 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2008-9-1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是学习本课程的每个考生必须要通过的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根据“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自学考试大纲”规定:上机实验单独作为本课程的实验考核成绩。《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多上机操作,对汇编语言源程序进行编辑、汇编、连接、调试和运行全过程的训练,才能加深对本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才能熟练地掌握程序设计的方法与技巧,才能学好本课程。 本实验指导书是完全按照《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自学考试大纲》中“实验大纲”的要求编写的,为便于考生较好完成上机操作和实验报告,特此作出如下说明和要求: (1)做好上机实验的准备工作:应考者对每个实验需要进行预习,了解相关内容和具体要求,熟悉上机操作步骤,学会相关系统软件的使用,掌握各种操作调试命令。 (2)编写源程序:按照实验题目的要求,应考者要事先独立完成汇编语言源程序的编写工作,并对源程序进行认真的静态检查,减少错误的发生。 (3)完成实验报告:做完上机实验,应考者要严格按照实验报告的格式要求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为:实验名称、实验的目的、实验的内容和要求、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并附上源程序清单和程序流程图。

实验一DEBUG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DEBUG程序中的命令,学会在DEBUG下调试运行汇编语言源程序。 2、掌握8086/8088的寻址方式及多字节数据的处理方法。 (二)实验设备 硬件环境:IBM-PC及其兼容机 软件环境:操作系统DOS3.0版本以上 调试程序https://www.360docs.net/doc/8239967.html, (三)实验内容和要求 实验内容: 1、利用DEBUG程序中的“E”命令,将两个多字节数“12345678H”和“FEDCBA98H”分别送入起始地址为DS:0200H和DS:0204H两个单元中。 2、分别用直接寻址方式和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编写程序段,实现将DS:0200H单元和DS:0204H单元中的数据相加,并将运算结果存放在DS:0208H 单元中。 实验要求: 本次实验的内容均在DEBUG下完成,实现数据的装入、修改、显示;汇编语言程序段的编辑、汇编和反汇编;程序的运行和结果检查。 (四)预习要求 1、复习DOS启动方式和DOS有关命令的使用; 2、阅读本书后的附录,熟悉掌握DEBUG调试程序中的A、D、E、G、Q、R、T、U命令的书写格式及功能; 3、复习寻址方式和相关的数据传送指令及算术运算指令。 (五)实验步骤 1、启动DOS操作系统 2、运行https://www.360docs.net/doc/8239967.html,程序(若当前盘为C) C:>DEBUG↙ – ;(“–”为DEBUG提示符,仅当屏幕出现该提示符后,才可输入DEBUG 命令) 3、用“A”命令编辑和汇编源程序 –A ↙ 186E:0100 MOV AX,[0200]↙ 186E:0103 MOV BX,[0202]↙ 186E:0107 ADD AX,[0204]↙ 186E:010B ADC BX,[0206]↙ 186E:010F MOV [0208],AX↙ 186E:0112 MOV [020A],BX↙

理论力学B教学大纲

《理论力学》中学时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理论力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它是各门力学及后续课程的基础,又可直接应用 于许多工程实际问题。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及其研究方法,为学习有关的后续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初步学会应用理论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 课程内容: (一)绪论 理论力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学习理论力学的目的;理论力学的研究方法; 力学发展史简史。 (二)静力学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力的基本性质;平面汇交力系;平面力偶系;平面任意力系;摩擦;空 间力系和重心。 (三)运动学 点的运动;刚体基本运动;点的合成运动;刚体的平面运动。 (四)动力学 动力学基本概念和定律、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动力学普遍定理;动静法。 总要求:对质点、质点系和刚体的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规律有较系统的了解。掌握有关 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及其应用。 各部分要求: (一)静力学 以平面力系为重点。 1、掌握各种常见约束的性质,对简单的物体系统能熟练地取分离体并画出受力图。 2、掌握力、力矩和力偶等基本概念及其性质,能熟练地计算力的投影和力矩。

3、掌握各类平面力系的简化方法和简化结果,会计算主矢和主矩。掌握各类平面力系的平衡 条件,能熟练应用各种形式的平衡方程求解单个物体和简单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4、掌握滑动摩擦的概念和摩擦力的特征,会求解滑动摩擦时简单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了解 滚动摩擦概念。 5、了解空间力系的简化结果及其平衡方程的应用。 6、会通过计算和查表求出简单几何形状的物体(包括组合体)的重心。 (二)运动学 1、掌握描述点的运动的矢量法、直角坐标法和弧坐标法,会求点的运动轨迹,并能熟练地求 解与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有关的问题。 2、掌握刚体平动和定轴转动的特征。能熟练地求解与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度、角加速度以及 刚体内各点的速度与加速度有关的问题。了解角速度、角加速度及刚体内各点速度和加速度的矢 量表示法。 3、掌握运动合成和分解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熟练应用点的速度合成定理求解有关速度问题, 会应用牵连运动为平动时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求解平面问题中有关点的加速度问题。了解牵连运动为定轴转动时的加速度合成定理及科氏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 4、掌握刚体平面运动的特征。能熟练应用基点法、瞬心法和速度投影法求解有关速度的问题。 会对常见平面机构进行速度和加速度分析。 5、会用基点法求解有关加速度的问题。 (三)动力学 1、会建立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会求简单情况下运动微分方程的积分。 2、掌握并能熟练计算力学中各基本物理量(动量、动量矩、动能、冲量、功、势能等)。 3、掌握动力学普遍定理(包括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对固定点的动量矩定理、动能定理)及相应的守恒定理,会正确选择和综合应用这些定理求解质点、质点系的动力学问题。 4、会计算简单形体的转动惯量。会应用刚体定轴转动微分方程求解定轴转动刚体的动力学问 题。 5、了解惯性力的概念,了解刚体平动以及对称刚体作定轴转动和平面运动时惯性力系的简化。

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课程中文名称》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号课程英文名称 课程类型□课程实验 □独立实验课 课程 性质 □必修□ 选修 总学分实验学 分 实验 学时 先修 课程 使用 教材 (教材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授课 对象 (专 业) 考核 方式 及成 绩评

(空一行) 序号 实验项目 学时 实 验类 型 分组情况 内容摘要 1 ××××× 2 ××××× 定 教 学 目 标 (说明通过实验可以达到什么目的,学生通过实验可以培养什么、锻炼什么、提高什么等) 课 程 简 介 (介绍实验的主要内容,实验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及作用,重点、难点等。)

(注:实验类型指:1.演示性实验、2.操作性实验、3.验证性实验、4.综合性实验、5.设计性实验) (空一行) 三、实验内容 (空一行) 实验一×××××实验 实验教学的目的:××××××××××××××××××××××××××××(宋体,小四号) 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宋体,小四号) 实验时数:×××××××××(宋体,小四号) 实验成绩评定:×××××××××(宋体,小四号) 实验内容:(详细实验内容)××××××××××××××××××××××××××(宋体,小四号) 主要实验设备:(包括实验课程所用设备、软件、工具等)××××××××××××××××××××××××××(宋体,小四号) (空一行) 实验二×××××实验 实验教学的目的: 实验时数: 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实验成绩评定: 实验内容:(详细实验内容) 主要实验设备:(包括实验课程所用设备、软件、工具等) (空一行) 四、实验报告的格式(学生统一格式,认真写出实验报告) (空一行) 实验名称 (空一行) (一)实验目的: (二)主要仪器设备:(列出实验中主要使用的仪器设备及其他物品)

实验教学大纲内容及格式要求

实验教学大纲的内容 课程名称;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性质;适用专业;课程总学时;实验(上机)计划学时;大纲编写依据;实验课程地位及相关课程的联系;实验目的、性质和任务;实验基本要求;实验内容和学时分配;使用教材(指导书);考核方法和评分标准;使用说明;大纲执笔人;大纲审定人。 实验教学大纲格式要求见附件1. 实验教学大纲填写说明 1、此表中“课程类别”是指“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2、“课程性质”是指“必修”或者“选修”课程;“实验类型”分为演示实验、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 3、“课程总学时”和“实验学时”,前者是指课程包含实验课程在内的总学时数,后者是指该课程中实验课程所占的学时数,应分开填写,独立设课的实验课程只填“实验学时”; 4、“使用说明”主要是对大纲使用的某些情况需要进行的特别说明或者描述。

附件:实验教学大纲内容及格式要求 □□□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大纲制定(修订)时间:年月 课程名称: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课程性质:□□ 适用专业:□□□□□□□□□□ 课程总学时:□□ 实验(上机)计划学时:□□ 开课单位:□□□学院 一、大纲编写依据 二、实验课程地位及相关课程的联系 三、实验目的、性质和任务 1、明确掌握哪些基本理论; 2、训练哪些能力,会使用哪些仪器设备; 3、掌握哪些基本实验方法或测试方法。 四、实验基本要求 1、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的选定及其选定原则说明 2、每个实验项目应达到的教学要求和具体规定 六、教材(讲义、指导书): 《□□□》,□□□编,□□□出版社,出版时间 七、考核方法和评分标准; 八、使用说明: 大纲制定人: 大纲审定人:

余敦辉《汇编语言》实验指导书实验1-实验3

《汇编语言》实验指导书

目录 实验一Debug命令的使用 (3) 实验二基本汇编指令的使用 (9) 实验三汇编语言程序的调试与运行 (13) 实验四系统功能调用程序的调试与运行………………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五分支程序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六循环程序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七子程序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八高级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九I/O程序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十中断程序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十一综合程序设计 (38)

实验一Debug命令的使用 一、知识点 1、DEBUG简介 DEBUG.EXE是DOS提供的用于调试可执行程序的一个工具软件。在汇编语言程序调试中很常用。 DEBUG的提示符是“-”,所有DEBUG调试命令军在此提示符下输入。 DEBUG命令都是一个字母,后跟一个或多个参数,也可使用默认参数。 DEBUG命令的使用注意问题: (1)字母不分大小写 (2)只使用十六进制数,但没有带后缀字母“H” (3)命令如果不符合DEBUG的规则,则将以“error”提示,并以“^”指示出错位置。 (4)每个命令只有按下回车键后才有效,可以用Ctrl+Break终止命令的执行。 2、Debug的调入和退出 以WIN7环境为例,点击“开始/运行…”,在“运行”对话框中输入命令:cmd,然后点击“确定”,进入DOS命令行状态: C:\Documents and Settings\lfy> 然后输入命令: >Debug 进入Debug调试状态,出现Debug命令提示府“-”,在此提示符下可运行所需要的Debug 命令了。 退出Debug的命令:Q 3、Debug常用命令 (1)汇编命令A,格式为: - A [地址] 功能:从指定地址开始允许输入汇编指令,并将该指令汇编成机器指令代码从指定地址开始存放。若不指定地址,则系统从默认的地址开始存放。按回车键退出汇编状态 应用:用于调试一条指令或几条指令组成的一个程序段。

理论力学-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院

理论力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大纲的性质 理论力学是工科一般专业的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也是报考林业与木工机械类学科的考试科目之一。为帮助考生明确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出本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主要根据北京林业大学本科《理论力学》教学大纲编制而成,适用于报考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 静力学公理;约束和约束反力;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第二章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平面力对点之矩的概念及计算;平面力偶。 第三章平面任意力系 平面任意力系向作用面内一点简化;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和平衡方程;物体系的平衡静定和静不定问题;平面简单桁架的内力计算。 第四章空间任意力系 力的投影;力对轴之矩;空间力系的简化,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 第五章摩擦 滑动摩擦;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问题;摩擦角和自锁现象;滚动摩擦的概念。 第六章点的运动学 矢量法;直角坐标法;自然法。 第七章刚体的简单运动 刚体的平行移动;刚体绕定轴的转动;转动刚体内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轮系的传动比。 第八章点的合成运动 相对运动牵连运动绝对运动;点的速度合成定理;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 第九章刚体的平面运动 刚体平面运动的概述和运动分解;求平面图形内各点速度的基点法;求平面图形内各点速度的瞬心法;用基点法求平面图形内各点的加速度;运动学综合应用。 第十章质点动力学的基本方程 动力学的基本定律;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 第十一章动量定理 动量与冲量;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 第十二章动量矩定理 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矩;动量矩定理;刚体绕定轴的转动微分方程;刚体对轴的转动惯量;刚体的平面运动微分方程。 第十三章动能定理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实验教学大纲【模板】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多元统计分析 课程英文名称: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总学时:40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 8 课外学时:0 学分:2.5 先修课程要求: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 课程属性:非独立设课 实验学时:8 课外学时:0 实验项目数:4 适用专业:金融学 参考教材:王淑芬,《应用统计学(第2版)》,**大学出版社,2011版。 教学参考书: 余锦华,杨维权,《多元统计分析与应用》,**大学出版社,2005 张润楚,《多元统计分析》,科学出版社,2006 何晓群:《多元统计分析(第三版)》,**大学出版社,2012 一、课程简介和基本要求 课程介绍:本课程是金融学专业平台课。 内容涉及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统计数据的特征描述,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对应分析。 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基本原理有更加深入理解,能够利用SPSS软件运行数据处理方法,从而为学会如何通过建立模型对现实的经济生活进行分析模拟,为实证分析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实验目的与要求 实验目的:使学生将前修课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初步能力。 实验要求: 1. 学生应独立完成规定的上机习题; 2. 通过SPSS软件对案例进行分析,并将结果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软件

仪器设备:任何手提、台式计算机及网络终端。 软件:SPSS软件 经管实验中心实验室已具备上述实验条件。 四、实验项目设置与内容 五、实验成绩评定 实验成绩分优、良、中、合格、不合格五个等级,实验成绩占该课程总成绩的20%。 六、实验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学生应在掌握课程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独立完成所要求必做的实验项目,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七、制定执笔者:李喆审定者:批准者:

《理论力学D》 课程教学大纲

《理论力学D》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理论力学D》是针对“材料物理”专业本科生在二年级(第一学期)设置的专业基础课,课堂教学(其中包括课堂讲授、习题课、讨论课等)每周3学时(总学时54学时),计3学分。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理论力学》又称“经典力学”,是研究宏观物体做低速机械运动基本规律的科学,其主要内容由“牛顿力学”和“分析力学”构成。“牛顿力学”是最早发展起来的学科之一,十七世纪末,牛顿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总结出了物体运动的三个基本定律,奠定了牛顿力学体系的理论基础。力学与人们的感性经验密切联系,直观形象而易于被人们所理解和采纳。微积分等数学工具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更是有力地推动了这一学科的发展。但牛顿力学几乎都以力F为基础,因此它的应用只局限于纯力学问题的范畴,运算也比较繁琐。 十八世纪伯努利、达朗贝尔、欧勒、拉格朗日等人先后发展了经典力学的分析形式,这是力学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拉格朗日于1788年发展的名著“分析力学”对此作了全面的总结,从此建立了经典力学的拉格朗日形式。它用体系的动能和势能取代了牛顿形式的加速度和力,并且由于能量对任何物理体系都有意义,因此力学的研究和应用范围也相应地拓展到整个物理学。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哈密顿又推广了分析力学,将力学体系的变量从空间坐标扩大到相应的动量,这就使力学理论完全适应了整个物理学发展的要求,对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由于分析力学理论形式简洁且富有公理特性,很容易被推广应用到其他学科中去,因此在理论物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经典力学在近两个世纪前就已发展成一门理论严谨体系完整的学科。作为理论物理学的第一门课程,它的任务不仅是介绍物体的机械运动规律,还要引导学生如何应用数学去描写和分析物理问题,训练学生使用最严谨的方式去表达、描写、推演、总结自然规律,帮助学生建立唯物主义的观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进一步学好其他物理学的课程打好坚实的物理基础。需要进一步强调说明的是,近几十年来随着非线性系统研究的发展,力学系统混沌行为的逐渐揭示为古老的经典力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现在对非线性系统的研究已超过了力学学科,扩展到物理学的各个领域,甚至超过了物理学,而成为许多理工学科以至一些人文学科的共同课题。因此在原来的理论力学课程中应适当加入关于非线性系统讨论的内容,这也已成为这一课程进一步发展革新的必然趋势。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理论力学》课程要求修课学生先期掌握基本的微积分、常微分方程、矢量代数等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docx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1. 课程名称(中文):物理实验英文名称:Physics Experiments 2.课程编码: 01000102 3.课程类别:基础独立设课 4.课程要求:必修基础实验 5.课程属性:独立设课 6.课程总学时:总学分: 7.实验学时: 51 学时总学分: 1.5学分 8.应开实验学期:第 2 学期至第 3 学期 9.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信息 与计算科学。 10.先修课程:大学物理 11. 编写人:徐子湘俸永格编写日前:2005年9月1日 一、实验课程简介 物理学是实验科学,物理规律的研究都是以严格的实验为基础,实验与数学分析相结合是 物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特点。物理实验是大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训练的一门基础课程,在实验过程中,通过理论的运用与现象的观测分析,充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提高学生综 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本实验课程需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大学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能根据需要选学参考书,查阅手册,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自己 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二、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1、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 (1)学生通过实验学习物理实验的基本理论、典型的实验方法及其物理思想。 (2)获得必要的实验知识和操作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工作能力、创造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树立实事求是、一丝不苟、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 2、本实验课程应达到下列要求: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大学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能根据需要选学参考书,查阅手册,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自己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实验指导书参考2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是学习本课程的每个考生必须要通过的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根据“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自学考试大纲”规定:上机实验单独作为本课程的实验考核成绩。《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多上机操作,对汇编语言源程序进行编辑、汇编、连接、调试和运行全过程的训练,才能加深对本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才能熟练地掌握程序设计的方法与技巧,才能学好本课程。 本实验指导书是完全按照《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自学考试大纲》中“实验大纲”的要求编写的,为便于考生较好完成上机操作和实验报告,特此作出如下说明和要求: (1)做好上机实验的准备工作:应考者对每个实验需要进行预习,了解相关内容和具体要求,熟悉上机操作步骤,学会相关系统软件的使用,掌握各种操作调试命令。 (2)编写源程序:按照实验题目的要求,应考者要事先独立完成汇编语言源程序的编写工作,并对源程序进行认真的静态检查,减少错误的发生。 (3)完成实验报告:做完上机实验,应考者要严格按照实验报告的格式要求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为:实验名称、实验的目的、实验的内容和要求、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并附上源程序清单和程序流程图。

实验一DEBUG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DEBUG程序中的命令,学会在DEBUG下调试运行汇编语言源程序。 2、掌握8086/8088的寻址方式及多字节数据的处理方法。 (二)实验设备 硬件环境:IBM-PC及其兼容机 软件环境:操作系统DOS3.0版本以上 调试程序https://www.360docs.net/doc/8239967.html, (三)实验内容和要求 实验内容: 1、利用DEBUG程序中的“E”命令,将两个多字节数“12345678H”和“FEDCBA98H”分别送入起始地址为DS:0200H和DS:0204H两个单元中。 2、分别用直接寻址方式和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编写程序段,实现将DS:0200H单元和DS:0204H单元中的数据相加,并将运算结果存放在DS:0208H 单元中。 实验要求: 本次实验的内容均在DEBUG下完成,实现数据的装入、修改、显示;汇编语言程序段的编辑、汇编和反汇编;程序的运行和结果检查。 (四)预习要求 1、复习DOS启动方式和DOS有关命令的使用; 2、阅读本书后的附录,熟悉掌握DEBUG调试程序中的A、D、E、G、Q、R、T、U命令的书写格式及功能; 3、复习寻址方式和相关的数据传送指令及算术运算指令。 (五)实验步骤 1、启动DOS操作系统 2、运行https://www.360docs.net/doc/8239967.html,程序(若当前盘为C) C:>DEBUG↙ – ;(“–”为DEBUG提示符,仅当屏幕出现该提示符后,才可输入DEBUG 命令) 3、用“A”命令编辑和汇编源程序 –A↙ 186E:0100 MOV AX,[0200]↙ 186E:0103 MOV BX,[0202]↙ 186E:0107 ADD AX,[0204]↙ 186E:010B ADC BX,[0206]↙ 186E:010F MOV [0208],AX↙ 186E:0112 MOV [020A],BX↙

理论力学教学大纲(64学时)09-10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开实验2个) Theoretical Mechanics 学时:64 学分: 3 层次:本科适用专业:机械设计、机电、汽车服务类等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 《理论力学》是工科大学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既是各门后续力学课程的理论基础,又是一门具有完整体系并继续发展着的独立的学科,而且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为学习后续课程和有关的科学技术打好基础。 结合本课程的特点,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包括推理、分析、综合等能力)、表达能力(包括运用文字和图象等的能力)、计算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一些简单工程实物抽象为力学模型,进行数学描述,应用力学原理求解)得到训练与提高。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第一篇:静力学(20学时) 基本要求:熟悉力、力矩和力偶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熟练地计算力的投影,力对点之矩和力对轴之矩。熟悉各种常见约束的性质,能熟练地取分离体并画出受力图。 掌握各种类型力系的简化方法,熟悉简化结果,能熟练地计算主矢和主矩。 能应用平衡条件和各种类型的平衡方程求解单个物体和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对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问题,能熟练地选取分离体和应用各种形式的平衡方程求解,掌握求解简单桁架、组合桁架内力的节点法和截面法。掌握计算物体重心的各种方法。理解滑动摩擦、摩擦力的概念,能求解考虑摩擦时简单的物体系统平衡问题。了解滚动摩擦的概念、超静定问题概念。 第二篇:运动学(22学时)

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材料分析化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Material Chemical Analysis 课程编号:07111010 课程教学总学时:45 实验总学时: 15 学分: 1(包含在课程)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 适用专业: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材料 成型及控制工程、冶金工程 一、目的与任务 分析化学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实验,加深对分析化学理论的理解,训练 学生正确熟练地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操作,确立准确的量的概念,提 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细致 的工作作风,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今后从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 习,使学生具有解决分析化学实际问题及进行简单科学实验的能力。 二、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1)学习相关原理,认真写好预习报告,写出实验方法与步骤。 (2)掌握定量分析操作,了解有关分析仪器构造; (3)观察实验现象,测试记录有关数据; (4)对实验数据处理,写出实验报告; (5)分析相应的问题。 三、本课程实验教学的基本内容 实验项 实验项目学时类型要求备注目编号 1分析天平称量练习 2 综合选做 2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 2 综合必做 3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3 综合必做 4蛋壳中碳酸钙含量的测定 3 设计必做 5水的总硬度的测定 3 综合必做 6可溶性氯化物中氯含量的测定 3 综合必做 7丁二酮肟法测定钢铁中镍含量 4 综合选做 8硅酸盐水泥中Fe2O3、Al2O3、CaO 4 综合选做 和MgO含量的测定 9食醋中总酸量的测定 3 设计选做

10非水滴定法测定α-氨基酸含量 3 综合选做 11配位滴定法测定铝 2 综合选做 12水中COD测定(酸性高锰酸钾法) 3 综合选做 13纸色谱分离-氨基酸的分离与鉴别 3 综合选做 14高锰酸钾法测定过氧化氢的含量 3 综合选做 15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3 设计选做注:实验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四、实验成绩的考核与评定方法 实验成绩的考核,以实验预习报告、实验报告和实验过程为考核依据,成绩分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等,占课程成绩的10%~15%。 五、有关说明 最好能配备《分析化学实验计算机仿真》软件,供学生预习。 制定人:吴述平、申小娟 审定人:袁新华 批准人:杨娟 时间:2016.03.01

8086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

汇编语言上机实验指导书 一、概述 上机实验总学时为16学时,其中综合性实验为2学时。实验共有6项暂定为8次,每次2学时。 1.实验辅导的主要内容 实验辅导的内容包括每个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对实验的算法及实验方法的必要说明;实验准备;实验步骤;实验报告要求;实验程序及参考框图。开始的实验介绍较细,后面的实验简要介绍。 2.实验的软硬件要求 关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硬件要求不高,有IBM-PC/XT即可,但应有彩色显示器以便进行图形实验。软件方面应有MASM.EXE5.0版(包括LINK.EXE),与MS-DOS版本配套的DEBUG程序和EDIT.EXE编辑软件(其它编辑软件也可以)。 3.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验目的不光是为了验证书本理论,更重要的是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 实际调试程序的能力,例如修改程序参数的能力,查看结果的能力,设置断点调试运行的能力等; 开发汇编语言应用程序的能力,例如应用有关汇编软件的能力,进行系统调用和BIOS功能调用的能力,进行模块程序设计的能力等。 对某一问题用不同的程序实现的能力,例如我们为每个实验提供了参考程序(或程序段),目的是让每个实验者参照样板程序将实验成功地实现,在掌握其方法后,自己改变程序或自己编制程序加以实现。 实验一汇编语言运行环境及方法、简单程序设计(2学时、验证性) 1.实验目的: (1) 熟悉汇编语言运行环境和方法 (2)了解如何使用汇编语言编制程序 (3) 熟悉DEBUG有关命令的使用方法 (4) 利用DEBUG掌握有关指令的功能 (5) 利用DEBUG运行简单的程序段 2.实验内容 (1)学会输入、编辑汇编语言程序 (2)学会对汇编语言程序进行汇编、连接和运行 (3)进入和退出DEBUG程序 (4)学会DEBUG中的D命令、E命令、R命令、T命令、A命令、G命令等的使用。对于U命令、N命令、W命令等,也应试一下。 3.实验准备 (1)仔细阅读有关汇编语言环境的内容,事先准备好使用的例子。 (2)准备好源程序清单、设计好调试步骤、测试方法、对运行结果的分析。 (3) 编写一个程序:比较2个字符串所含的字符是否相同。若相同则显示’Match.’,否则显示’No match!’;(1)仔细阅读有关DEBUG 命令的内容,对有关命令,都要事先准备好使用的例子。 4.实验步骤 (1)在DOS提示符下,进入MASM目录。 (2)在MASM目录下启动EDIT编辑程序,输入源程序,并对其进行汇编、连接和运行。 ①调用edit输入、编辑源程序并保存在指定的目录中;例:edit abc.asm ②用汇编程序masm对源程序汇编产生目标文件obj。例:masm abc 不断修改错误,直至汇编通过为止。 ③用连接程序link产生执行文件exe.例:link abc ④执行程序 可直接从DOS执行程序,即在DOS环境中,输入文件名即可。 (3)详细记录每一步所用的命令,以及查看结果的方法和具体结果。 5.实验报告要求 (1)源程序清单。 (2) 如何启动和退出EDIT程序。 (3) 如何对源程序进行汇编及编辑。 (4)如何启动和退出DEBUG程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