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奥鹏东师《教育心理学》期末考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奥鹏东师《教育心理学》期末考核
————————————————————————————————作者: ————————————————————————————————日期:
期末作业考核
《教育心理学》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由加涅等人提出的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模型包括哪些成分?
答:根据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学习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
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人脑内部的信息加工过程,心理学家根据大量的研究结果,提出了有关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的一些模型。
由加涅(E.Gagne,Yekovich,& Yekovich,1993;Leahey & Harris,1993)等人提出的一个信息加工模型代表着认知心理学家们对信息加工过程的一般观点。
该模型包括三个主要成分:
第一个成分是信息贮存库,这是一些资料库,用来保存信息,相当于用来贮存信息的计算机磁盘。
信息加工模型中的信息贮存库包括感觉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
第二个成分是认知加工过程,即将信息从一个贮存库转换到另一个贮存库的内部的智力活动,相当于计算机中用来发布指令、转换信息的各种程序。
在信息加工模型中的认知加工包括注意、知觉、复述、组织和检索等。
第三个成分是元认知(meta cognition),是对认知过程的认知,包括个体拥有的有关认知过程的知识和对认知过程的控制。
元认知控制并协调着将信息从一个贮存库转移到另一个贮存库的各种认知加工过程。
2、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包括哪些步骤?
答:不管是常规性问题解决,还是创造性问题解决,大多都经历相同的过程,心理学家将这一过程分为四步:理解与表征问题、选择方法、执行方案、评估结果。
创造性问题解决与常规性问题解决的差别在于前两个步骤。
⑴、理解与表征问题。
学生在课堂中不能解决问题往往就因为没有理解问题。
⑵、选择方法。
当问题明确后,就要选择适当的方法来解决它了。
在这里,清楚规定的问题和含糊规定的问题就存在差别了。
清楚规定的问题往往通过“算法”来解决。
算法就是具有解决此类问题的一系列特定步骤,或可对问题进行穷尽一切可能的尝试。
含糊规定的问题(也包括一部分清楚规定的问题)需要用“启发法”来解决。
启发法就是凭借经验尽快找出一条或多条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而不管是否还有其它途径。
无论是简便的公式,还是穷尽一切可能的尝试,算法总能保证问题一定得到解决,而启发法做不到这一点。
但算法又不能取代启发法,因为一是
有些问题没有算法或尚未发现算法;二是一些问题虽有算法,但不如启发法迅速简捷。
⑶、执行方案。
选择好解题方法后就要付诸行动了。
在这个阶段,或者是把资料放入前一阶段已确定了的算法里,答案自然就获得了;或者是选择执行自己所决定的启发法,结果却很难预期。
如果在执行阶段有了困难,那么不妨倒溯回去,看看是不是理解问题存在缺陷或是方法的选择出了问题。
⑷、评估结果。
这是解决问题的最后一步。
看似简单,却往往会出现问题。
因为学生往往会把得出一个数据作为目标,而不管这一数据是否合理或说明问题,就急匆匆去做下一个题目了。
年龄越小的学生越是如此。
3、做笔记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答:⑴、做笔记可以引导注意。
做笔记能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些材料而不是其它材料上,这样就能做到明确重点。
⑵、做笔记可以帮助学习者对学习材料进行组织,建立材料间的内在联系。
⑶、做笔记可以帮助学习者在所呈现的信息与已有知识间建立起外在联系。
4、简述认知好奇心产生的条件和类型。
答:认知的好奇心分为一般的好奇心和特殊的好奇心。
一般好奇心是指人们在过分单调的环境中,由于缺少刺激,就会想办法寻求各方面的信息,但所追求的信息并没有明确固定的方向,仅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为满足。
信息量的大小是引起一般好奇心的重要条件。
特殊好奇心是指人们对某些具体的、特殊的事物感兴趣,从而有选择地接受某方面的信息。
这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好奇心。
认知上的矛盾是特殊好奇心产生的重要条件。
二、辨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
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不得分)
1、影响概念学习的唯一因素就是概念的定义性特征。
答:错误。
能够影响概念学习难易程度的因素首先就是其定义性特征的多少与具体程度。
一般来说,越复杂的概念其具有的定义性特征就越多,而无关特征也越多,因此就不好分辨;而定义性特征是否具体、明确、突出,就更是决定概念学习难易程度的关键了。
此外,影响学生概念学习的还有原型、教师教授概念的方式以及概念间的联系。
原型是指一类事物的最佳代表,也就是某个概念的典型例证。
很多情况下,人们不是通过定义性特征,而是通过原型来掌握和记忆概念的。
因此在概念教学过程中是否为学生提供了鲜明、恰当的原型,也是影响概念学习的重要因素。
教师讲授概念方式不同,效果也不一样。
如果教师只是口头讲解概念并呈现事先备好的样例或原型,学生被动地接受,就很难使其留下深刻印象。
若是让学生在听完讲解和实例后,自己主动地再举出一些实例,老师给予评估,则学习效果会更好。
影响概念学习效果的因素还有,此概念
是否与学生已掌握的其它概念有紧密而明确的联系。
如果此概念能够与学生已有概念形成具有等级性的概念系统,那么这一概念就很容易被学习和记忆。
2、建构主义者以其对学习的理解为基础形成了新的教学观。
答:正确。
建构主义者以其对学习的理解为基础,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目标、教师的作用、促进教学的
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进而形成了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⑴、教学并非传递客观世界的知识,而是教育者根据明确的知识目标,指导和促进学生按自
己的情况对新知识进行建构活动,最后建构起关于知识的意义。
⑵、教师不应被看成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
⑶、学生主体、实际情境、协作学习和充分的资源是促进教学的重要条件。
⑷、老师要超越单纯讲座或讲授式的教学方法,灵活采用随机通达教学、情境性教学、支架
式教学及交互式教学等方。
⑸、强调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
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主要是以行为主义心理学,特别是斯金
纳的学习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其基本指导思想是教学工作要通过适当的强化以控制相
应的学习过程,从而获得所希望的教学结果。
在教学设计上,斯金纳主张将知识分解为一个
个小的单元,让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一步一步地学习,并通过这些单元知识的简单组合自
下而上地获得较高层次的整体知识。
加涅提出的学习的层级说也认为知识是有层次结构的,
教学要从基本的子概念子技能的学习开始,逐级向上,逐渐学习到高级的知识技能。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论述如何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
答:智力技能对于个体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解决非常重要,智力技能的水平直接关系
到个体的智力活动的成效。
而个体的智力技能又不是都处于理想水平,所以对个体的智力技
能进行培养就显得非常重要。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对学生的智力技能进行培养:
⑴、促进条件化知识的形成
智力技能形成的关键是把所学知识与该知识应用的条件结合起来,形成条件式知识。
为促
进学生形成条件化知识,教师可以编制产生式例题,让学生进行样例学习;还可以向学生呈
现与实际生活背景相似的知识,提高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可检索性和应用性。
通过这些
方法来促进学生将应用条件与实际的问题情境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形成条件化知识,为学
生智力技能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⑵、促进产生式知识的自动化
产生式知识是由一系列以“如果……那么……”的形式表示的规则组成的知识。
通过有效
的练习,可以使产生式知识达到十分熟练,甚至自动化的程度。
⑶、加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研究表明,言语活动有利于减少学生思维的盲目性。
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言语能力的训练,如用口语报告法要求学生描述自己的思维过程等,同时还应创造一种宽松的气氛,使学生敢于表达。
⑷、科学地进行练习
练习是促使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的必要条件。
智力技能要通过练习形成,练习的效率受很多因素和条件制约,要使练习取得最佳效果,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师要做到精讲多练。
其次,练习形式应多样,注意举一反三,促进知识学习的正迁移。
再次,练习要适量适度,循序渐进。
2、论述专家和新手在解决问题能力上的差异有哪些?
答:⑴、理解和表征问题上的差异。
专家总是纵观整个问题的背景和其中各成分间的关系,因而根据问题解决时所使用的原则或方法来理解问题;而新手却只看到孤立的问题本身或表面,如问题陈述中所使用的词汇和物件等。
心理学家们分析,造成专家和新手这方面差异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他们在长时记忆中对知识的组织形式不同,二是他们能否有效利用工作记忆空间;而这两个原因归根结底又都是由于专家比新手具有更丰富的专业知识所造成的。
由于专家具有丰富、广泛而深入的专业知识,所以他储存的知识是以重新组织过的、富有意义的“组块”形式存在的。
每个组块包含着大量的信息;由于信息以组块形式存在,专家就可以在工作记忆中划出少量空间来保持这些信息量大而数量较少的组块,而用余下的空间来进行信息间的运算和分析。
新手们就做不到这一点。
他们看不到信息间的内在联系,不能利用这些联系所组成的“模式”来储存和运算;由于他们只能一个一个单独地储存信息,这势必将花费他们大量的精力和记忆空间,影响了对问题的有效理解和表征。
⑵、问题解决速度上的差异。
由于专家记忆里储存着大量的解决问题的实际经验,这使他们形成了众多自动化的解题技巧,从而保证他们解题时快速、简便,甚至不用费神。
对他们来说,许多问题已经不成其为“问题”,不需再费力去寻找答案,因为答案已经是现成的、储存在记忆中的。
而新手却需要思考一步、核对一步,步子很多。
同时,由于专家具有成百上千的解决类似问题的经验,在记忆中形成了有组织的“案例”,他们就能更广泛地使用“类推”策略。
既使出现的问题是从未经过的新问题,他们也能迅速从记忆中寻找相似“案例”,并应用其中的解题方法。
⑶、问题解决过程中侧重点的差异。
面对不熟悉的问题,在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专家花费其中大量的时间来对问题进行质的分析,而新手却匆匆选择一个方法,然后用大量的时
间去尝试它。
举个例子说,假如专家用5分钟解决一道题,新手要用10分钟;专家用其中60%的时间(3分钟)来对问题进行分析并确定解题计划,而用余下的40%的时间具体执行计划;相反,新手用4分钟的时间来计划,这看起来比专家用的时间还要多,但实际上只占新手整个解决问题时间的40%。
因为专家能在具体操作前花很多时间进行周密的分析,这就保证了他的解题方向往往是正确的;而新手却会不顾毫无进展的事实,而执拗地把一个方法坚持下去。
⑷、对问题解决过程的监控的差异。
象上面所讲过的,学生往往不会评估解决问题的结果,他们不顾答案是否合理就盲目地接受它,这正是缺乏对问题解决过程进行监控能力的表现。
监控能力还表现在选择解题方法时能预期它怎样起作用、能意识到自己是否处于应试状态或是否理解了主题、在解题过程中能根据进展情况精细调节解题方法等等。
在这些方面,专家所具有的能力都是新手所无法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