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分析挥发性成分分析
中草药粉末成分鉴定
中草药粉末成分鉴定是一种对中草药粉末进行化学分析和检测,以确定其主要成分和含量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草药粉末成分鉴定方法:
1.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这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可以对中草药粉末中的多种成分进行分离和检测。
通过将样品注入HPLC系统,可以得到不同成分的峰形图谱,从而确定其含量和纯度。
2. 气相色谱法(GC):这是一种用于分析挥发性成分的方法。
通过将样品注入GC系统,可以得到不同成分的气相色谱图谱,从而确定其含量和纯度。
3. 红外光谱法(IR):这是一种用于分析分子结构的方法。
通过将样品照射到红外光谱仪上,可以得到不同成分的红外光谱图谱,从而确定其分子结构和含量。
4.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这是一种用于分析有机化合物的方法。
通过将样品照射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可以得到不同成分的吸收光谱图谱,从而确定其含量和纯度。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中草药粉末成分鉴定方法,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成分分析。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会采用多种方法结合使用,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中药材化学成分分析方法汇总手册
中药材化学成分分析方法汇总手册中药材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化学成分分析方法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中药材的药理作用和药效成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汇总一些常用的中药材化学成分分析方法,旨在为中药材的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色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是中药材化学成分分析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其中,高效液相色谱(HPLC)是一种常用的色谱分析技术,可用于分离和定量分析中药材中的化学成分。
通过选择合适的固定相和流动相,可以实现对中药材中多种化学成分的分离和测定。
二、质谱分析法质谱分析法是一种用于分析中药材中化学成分的重要方法。
其中,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是一种常用的质谱分析技术,可用于分析中药材中的挥发性成分。
通过将气相色谱和质谱相结合,可以实现对中药材中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和定量分析。
三、红外光谱分析法红外光谱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无损分析技术,可用于分析中药材中的有机化合物。
通过测量中药材样品在红外光的作用下吸收、透射或反射的特征,可以得到中药材中化学成分的信息,从而实现对中药材的分析和鉴别。
四、核磁共振分析法核磁共振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可用于研究中药材中的化学成分。
通过测量中药材样品中的核磁共振信号,可以得到中药材中化学成分的结构和相对含量信息,从而实现对中药材的分析和鉴别。
五、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法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法是一种新兴的分析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和高通量等优点,可用于分析中药材中的化学成分。
通过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技术,可以实现对中药材中多种化学成分的快速分离、鉴定和定量分析。
六、电化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是一种基于电化学原理的分析技术,可用于分析中药材中的电活性成分。
通过测量中药材样品在电化学电位或电流作用下的响应,可以得到中药材中电活性成分的信息,从而实现对中药材的分析和鉴别。
综上所述,中药材化学成分分析方法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中药材的药理作用和药效成分具有重要意义。
三种理气类中药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理气药是指用 以调理气分疾病 , 舒畅气机从而使气机通顺的药 物, 用于治疗人体内的气 阻滞不通 引起 的胸痛腹胀 闷疼痛 、 欲不 食 良、 疝气 、 妇女月经不调等症。其中, 木香为菊科植物木香的干燥根。 主产于云南丽江地区和迪庆州 , 、 、 四川 湖北 湖南 、 等省区也产 …。木 香具有行气止痕、 健脾消食之功效。对于木香挥发油化学成分虽已 有 文献 报道 , 因木 香挥 发 油的 成分 较复 杂 , 因产 地 的不 同 , 果 但 且 结 也有着明显的差异。本文所分析的木香产地为湖南。厚朴 为木 兰 科 植物 厚朴 及 凹 叶厚朴 的干燥 干皮 、 和 根皮 , 枝皮 具有 行 气 消 胀 、 温 中燥湿和 降逆平喘 降逆散 满之功 效 , 挥发油 有较 强 的生理 活 其 性 , J对此挥发油化学成分 的测定虽有报道, 但一般只鉴定了其中
mo e t a e o n r f rnc o u e t t n. r h n r p tsi ee e e d c m n a i o Ke y wor : q ds i—r g l t r g e uai d ng u s;e s n i lo l GC — M S s e ta i;
1z d a d c mp r d.W ih se m itl to x rc in meho y e n o ae t t a d si a in e ta to t d.e s n ilo lwa xr c e r m h h e o t fq l se ta i se ta t d fo t e t r e s rso i—r g . e u 1tn u s I e qu lttv n u n iaie a ay i fe s n ilolwa are u t a i g dr g . 1 aiai ea d q a t tv n l sso s e t i h t a sc rid o twih GC —MS a e e au e—p o nd t mp r tr r—
中药制剂分析方法
中药制剂分析方法
中药制剂分析方法是用来确定中药制剂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和质量的科学方法。
常用的中药制剂分析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可以用于检测和测定中药制剂中的活性成分。
通过溶解样品并通过色谱柱分离,再用紫外光或荧光检测器进行测定。
2. 气相色谱法(GC):适用于分析挥发性成分和揮發性油类中的活性成分。
通过将样品蒸发到气相色谱柱中进行分离和测定。
3. 索氏萃取法:用于提取中药制剂中的活性成分。
通过在适当的温度下将样品与溶剂连续地浸泡,使活性成分从中药制剂中溶解到溶剂中。
4. 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SIDMS):用于确定中药制剂中活性成分的来源和质量。
通过分析中药制剂中同位素含量的比值来确定活性成分的来源。
5. 核磁共振法(NMR):用于分析并鉴定中药制剂中的活性成分。
通过检测样品中成分的核磁共振信号来确定其结构和含量。
以上方法仅为常用的中药制剂分析方法之一,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样品类型,还可以使用其他各种分析方法进行中药制剂的质量评价。
中药分析(挥发油)
含量测定包括总挥发油和单一成分的测定 总挥发油测定: 总挥发油测定: 采用挥发油测定器,用蒸馏法测定, 采用挥发油测定器,用蒸馏法测定,可分别测 定相对密度在1.0以下和1.0 1.0以下和1.0以上的挥发油含量 定相对密度在1.0以下和1.0以上的挥发油含量。
(按药典附录方法) 按药典附录方法)
挥发油作为中药中的一类重要的活性成分,具有发散 解表、芳香开窍、理气止痛、祛风除湿、活血化瘀、 祛寒温里、清热解毒、解暑祛秽、杀虫抗菌等作用。 如薄荷油用驱风健胃,当归油镇痛,柴胡油退热,土 荆芥油驱肠虫等。近年来还发现某些挥发油具抑制肿 瘤作用,如莪术油。
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 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主含挥发油的生药很 松科 油松、马尾松 多 我国野生与栽培的芳香植物约有56科 属 柏科 。我国野生与栽培的芳香植物约有 科、136属 侧柏叶
常见挥发性成分分析方法
薄荷醇(menthol) 薄荷醇(menthol) - GC 丁香酚(eugenol) 丁香酚(eugenol) - GC 龙脑(borneol) (borneol)- 龙脑(borneol)- GC,TLCS 樟脑(camphor) 樟脑(camphor) - GC 桂皮醛(cinnam (cinnamGC, 桂皮醛(cinnam-aldehyde) - GC,HPLC,TLCS 桉油精(cineole) 桉油精(cineole) -GC 丹皮酚(paeonol) (paeonol)丹皮酚(paeonol)- HPLC,GC,UV,TLCS
挥发油的组成除了上述三种物质外, 挥发油的组成除了上述三种物质外,还有一些 其它化合物 当归、川芎、和藁本等药材中的藁本内酯、 如:当归、川芎、和藁本等药材中的藁本内酯、 洋川芎内酯A, 洋川芎内酯 ,洋甘菊中的薁类化合物兰香油 大蒜中的大蒜辣素,芥子中的芥子油等。 薁,大蒜中的大蒜辣素,芥子中的芥子油等。
中药制剂分析第五章各类成分分析
第一节 生物碱类成分分析
定性鉴别 一般理化鉴别 沉淀反应是生物碱理化鉴别常用方法,此反应一般在酸性水溶液中进行 制备样品供试液时必须净化处理,防止假阳性结果
药物分析学科
第一节 生物碱类成分分析
第一节 生物碱类成分分析
三、定性鉴别 2、薄层色谱法 ①吸附剂:硅胶、氧化铝; ②展开剂:多以氯仿、苯等低极性溶剂,加入其他溶剂调整展 开剂的极性; ③由于硅胶显弱酸性,强碱性的生物碱在硅胶色谱板上能形成 盐,使Rf值很小或拖尾、形成复斑等。 ④显色剂:常用改良碘化铋钾试剂,有时喷碘化铋钾试剂之后 再喷硝酸钠试剂,可使样品斑点更加清晰。如有荧光,不用显色 ⑤ 亦可用碘蒸汽、硫酸铈、碘铂酸等其他的试剂显色。
第一节 生物碱类成分分析
四、含量测定 (二)单体生物碱成分含量测定 1、TLCS ①生物碱不具有紫外吸收或挥发性时可用本法测定; ②选用的吸附剂、展开剂及显色方法与鉴别相似; ③使用改良碘化铋钾等作为显色剂时,必须完全挥干展开剂后(尤其在碱性环境下展开的)才可喷洒,否则背景深、反差小,影响测定。
第二节 黄酮类成分分析
四、含量测定 1、总成分的含量测定 直接测定:常用芦丁作对照测定 显色测定:常用铝盐做显色剂 2、单体黄酮成分的含量测定 TLCS HPLC(05版药典全部使用此法) 五、常见黄酮类成分(略)
第三节 三萜皂苷类成分分析
概述 概念 含三萜皂苷类成分的常用中药
第三节 三萜皂苷类成分分析
第一节 生物碱类成分分析
二、理化性质 1、溶解性 大多数生物碱难溶于水,易溶于氯仿、乙醚、乙醇、丙酮及苯等有机溶剂; 与酸结合成盐后水溶性增加,但酸不同,生成的盐水溶性有差异; 季铵型生物碱、有氮氧配位键的生物碱易溶于水 液体生物碱及一些小分子固体生物碱则既溶于水也可溶于有机溶剂; 含有酸性官能团或酯键的生物碱还可溶于一些碱液或热苛性碱液。
中药分析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第一节取样和 留样
第二节供试品 的制备
第三节样品的 分析
第四节原始记 录和检验报告
第一节取样和留样
一取样 二留样
第二节供试品的制备
一样品的粉碎 二样品的提取 三样品的净化与富集 四样品的浓缩 五样品的消解 六样品的衍生化
第三节样品的分析
一鉴别 二检查 三含量测定
第四节原始记录和检验报告
一原始记录 二检验报告
中药分析学(全国中医药行业 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读书笔记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中医药
行业
教材
版
技术 分析
质量
中药 中药
分析
成分
含量
全国
实例
内容
方法
制剂
测定
样品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本书为普通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 “十四五”规划教材。本版教材与上版《中药分析》相比,有较大的变 动。近年来,在中药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特别是在中药质量分析和质量控制方便取得了许多新成果,中 药分析理论不断完善,中药制剂分析教材体系日臻成熟,众多新技术、新方法被广泛应用,中药质量控制和测验 水平不断提高。本版教材在上版基础上,参考新版《中国药典》2020版进行修订,如补充生物鉴别技术、删减差 异性不强的实例、补充药典方法解读内容等。
第三节生物检查法
一无菌检查法 二非无菌药品微生物计数法 三非无菌药品控制菌检查法 四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 五中药饮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第四节有害物质检查法
一外源性有害物质检查法 二内源性有害物质检查法
中药制剂中各类化学成分分析
中药制剂中各类化学成分分析第一节生物碱类成分分析1.含生物碱的中药有三尖杉、麻黄(麻黄碱)、黄连(小檗碱)、黄柏(小檗碱)、乌头(乌头碱)、延胡索(延胡索乙素)、粉防已(粉防已碱)、颠茄(莨菪碱、东莨菪碱)、洋金花(莨菪碱、东莨菪碱)、贝母(贝母素甲、乙,贝母碱)、百部等。
2.生物碱定性鉴别:取分离提取得到的生物碱(麻黄碱)供试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盐酸麻黄碱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吸取供试品溶液2ul,对照品溶液1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醋酸乙酯-甲醇-异丙醇-浓氨试剂(12:6:3:3:1)为展开剂,置氨蒸气预饱和的展开缸内,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灯(365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3.生物碱含量测定色谱条件: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相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50:50)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为室温;理论塔板数按盐酸麻黄碱计算应不低于3000.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分离提取得到的麻黄碱供试品,加醋酸乙酯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盐酸麻黄碱对照品,加醋酸乙酯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10u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第二节黄酮类成分分析1.含黄酮的常用中药有槐米(芦丁,槲皮素)、黄芩(黄芩苷)、葛根(葛根素)、陈皮(橙皮苷)、银杏叶(芦丁、槲皮素)、淫羊霍(淫羊苷霍)等。
2.黄酮的定性鉴别薄层色谱法:硅胶色谱分离弱极性化合物较好,聚酰胺色谱分离含游离酚羟基的黄酮及其苷类较为理想,而纤维素薄层适用于分离多糖苷混合物。
取分离提取得到的黄酮葛根素液1ml,加75%乙醇溶液5ml,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葛根素对照品,加75%乙醇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GC-MS法测定人参和西洋参挥发性成分
GC-MS法测定人参和西洋参挥发性成分佟鹤芳;薛健;童燕玲【摘要】Objective: To identify ginseng and American ginseng by analysis of their volatile components. Methods: Volatile oils in ginseng and American ginseng were extracted by steam distillation and further analyzed by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retention index values were assisted for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volatile compounds. Results: 52 compounds in ginseng volatile oils were identified, 38 compounds in American ginseng volatile oils were identified. Conclusion: The compositions and content of volatile oils in ginseng and American ginseng are different. It is preliminarily thought sesquiterpenes,for example ( - ) - Aristolene, ( - ) - beta - chamigrene, beta - Bisabolene, Agarospirol, etc. , which can be used to help identify ginseng and American ginseng.%目的:对比人参和西洋参挥发油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得挥发油,运用GC-MS技术,计算机检索结合保留指数(Kovats' RI)分析和鉴定其化学成分.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个组分相对含量.结果:人参、西洋参各鉴定出52和38个化合物.结论:两者挥发油组成和含量存在差异,初步认为β-瑟林烯、马兜铃烯、花柏烯、β-没药烯、β-倍半水芹烯、沉香螺萜醇等倍半萜,可作为指标性化合物,用于辅助区别人参和西洋参挥发油.【期刊名称】《中医药学报》【年(卷),期】2013(041)001【总页数】6页(P49-54)【关键词】人参;西洋参;挥发油;GC-MS;RI值;鉴别【作者】佟鹤芳;薛健;童燕玲【作者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中草药物质基础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2人参 Panax ginseng C.A.Mey.与西洋参 Radix panacis quinquefolii均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的根,具有补气扶正、滋补强壮、生津安神等功效,在临床应用上两者同中有异,因西洋参性凉,侧重清热生津的作用,适用人群相对广泛,价格也相对较贵,常发现有以人参冒充的情况,特别是两者加工后外形很相似,较难准确鉴别[1]。
中药制剂中各类化学成分分析
4 其他类型成分分析
环烯醚萜类 概述—特殊的单萜 理化性质 物理性状(存在的形态,多苦味,稳定性) 溶解性:易溶于水、甲醇,可溶于乙醇、丙酮、正丁醇 薄层定性鉴别 吸附剂:硅胶、聚酰胺 显色剂:硫酸乙醇,茴香醛试液,香草醛硫酸试液,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硫酸试液
龙胆苦甙
4 其他类型成分分析
概述 理化性质 物理性状(存在的形态,颜色,挥发性,光学活性) 溶解性 酸碱性 酸性:与酚羟基的数目和位置有关 7,4‘- 二羟基> 7-或4‘- 羟基> 一般酚> 5-羟基 碱性
游离甙元—易溶于甲醇、乙醇、乙酸乙酯、乙醚等 黄酮甙—易溶于水、甲醇、乙醇
理化性质
1
显色反应 还原反应(盐酸镁粉反应) 金属盐类试剂的配合反应(铝、铅、锆、镁盐)
牛黄解毒片中游离蒽醌和总蒽醌的测定—混合碱液比色法 总蒽醌的测定:精密称取游离蒽醌项下的牛黄解毒片粉一片置于150mL烧瓶中,加2.5mol/L硫酸30mL直火回流4小时,放冷,加入氯仿20mL,水浴回流0.5小时,放冷,吸出氯仿液,再加氯仿,反复操作至氯仿无色为止。合并氯仿层液,用蒸馏水洗涤数次,至水层无色,弃去水液。氯仿液用5%氢氧化钠-2%氢氧化铵混合碱液振摇萃取数次,至碱液无色,合并,用20mL氯仿洗涤数次,至氯仿层无色,弃去氯仿液。将碱液置水浴上加热至氯仿挥尽,冷却,移入50mL量瓶中,用混合碱液稀释至刻度,放置1小时,以5%氢氧化钠-2%氢氧化铵液为空白,在510nm处测定,计算游离蒽醌的含量(相当于1,8-二羟基蒽醌含量)。 结合蒽醌的计算: 每片含结合蒽醌量=每片含总蒽醌量—每片含游离蒽醌量。
生物碱类成分的分离 溶剂萃取 柱层析(氧化铝、硅藻土、离子交换柱) 定性鉴别 沉淀反应、显色反应 多肽、蛋白质、鞣质等→假阳性反应 麻黄碱、秋水仙碱等→假阴性反应
苍术类药材挥发性成分的分析与比较讲解
苍术类药材挥发性成分的分析与比较【摘要】目的研究超临界CO2萃取不同产地苍术挥发油的成分及其评价。
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对11个产地的苍术进行挥发油的萃取并对萃取物进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
结果从苍术萃取物中分离鉴别了67个化合物,并首次鉴别了10个化合物,且茅山道地产区所产茅苍术挥发油及其特征性成分总量也不是最高。
结论超临界CO2萃取苍术挥发油方法准确、效率高,GC-MS法可以准确地分离和鉴别其成分,为以后苍术挥发油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
【关键词】苍术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苍术为菊科植物茅苍术或北苍术的干燥根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性辛、苦、温,归脾、胃、肝经;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作用;主治脘腹胀满、泄泻、水肿、风湿痹痛、风寒感冒、足萎、夜盲……以及回筋骨萎软等[1,2]。
苍术的根茎中含油量达到3.25%~6.92%左右,故对其挥发油研究有很大的科学意义。
郭兰萍等[3]对茅苍术道地药材挥发油特征性组成进行了研究,王锡宁等[4]对茅苍术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分析,而本实验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SFE-CO2)法对不同产地的苍术进行挥发油的提取,用GC-MS法对其组分进行分析与评价。
1 仪器与材料1.1 仪器与试药华安HA221-40(50)-25型超临界萃取装置(1L),江苏南通华安超临界实业公司产品。
GC-MS Agilent 6890N;检测器5973N;自动进仪器783Series。
二氧化碳为食品级,含量99% 以上;载气:N2(高纯氮,含量≥99.99%);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1.2 药材来源药材经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钱士辉研究员鉴定,均两年生,基源与产地见表1。
表1 药材来源2 方法与结果2.1 苍术挥发油的提取分别将苍术类药材粉碎,过20目筛,称取一定量投入1L萃取釜中,加热萃取釜和解析釜,使达到预定温度,按优选的提取工艺(汪六英.茅苍术及苍术类药材资源化学研究及其抗骨质疏松症生物活性的初步评价.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进行提取,提取工艺为CO2气体流速20 L/h,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为40℃,提取时间3 h,调节各釜压力后开始循环萃取,其中解析釜Ⅰ压力为6.5~7.5 MPa,解析釜II压力为4.5~5.5 MPa之间,收集挥发性成分,计算得率。
香椿叶与臭椿叶挥发性成分分析
香椿叶与臭椿叶挥发性成分分析姬晓悦;严珺;王静【摘要】[目的]分析并比较香椿(Toona sinensis)叶和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叶的挥发性成分.[方法]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探讨样品的差异.[结果]从同一地区采集的香椿叶和臭椿叶的挥发性成分存在明显的不同.在臭椿叶挥发性成分中共鉴别出19种化合物,其中主要成分为乙酸叶醇酯(88.77%)和叶醇(9.03%);在香椿叶挥发性成分中共鉴定出32种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乙酸叶醇酯(34.29%)、叶醇(33.50%)、石竹烯(6.33%)和3-己烯基丁酯(4.61%).[结论]该研究为鉴别和利用香椿叶和臭椿叶这2种食用和药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8(046)016【总页数】3页(P179-181)【关键词】香椿叶;臭椿叶;挥发性成分;鉴别;固相微萃取【作者】姬晓悦;严珺;王静【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江苏南京210037;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江苏南京210013;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江苏南京21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香椿(Toona sinensis)和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均为落叶乔木,主要分布在东北南部、华北、西北至长江流域[1-2]。
由于二者树叶形状相似,人们常常混淆这2种树叶。
但实际上,它们属于不同的科属,香椿为楝科,而臭椿为苦木科。
在食用和药用方面,香椿叶含有丰富的VC、胡萝卜素等,是带有淡淡香气的时令名品,营养价值非常高,具有增进食欲、健脾、保肝、利肺等疗效,多食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使皮肤光滑细腻[3-4]。
臭椿的树皮是传统的中草药,具有抗炎、止血等功效[5]。
但是,根据传统的中药理论,“臭椿有小毒”,臭椿叶不可食用。
因此,有必要发展新的简便方法加以区分这2类不同科属的树叶。
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是一种新颖的萃取技术,与传统的萃取方法相比,具有萃取时间短、无需溶剂、能耗低等特点。
中药药材中芳香性成分的定量分析及其品质评价
中药药材中芳香性成分的定量分析及其品质评价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中药药材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中药药材具有多种功效,其中芳香性成分是中药药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药效的重要体现。
因此,对中药药材中芳香性成分的定量分析和品质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一、芳香性成分芳香性成分是指具有芳香气味的化合物,主要包括挥发性芳香性成分和不挥发性芳香性成分两种。
挥发性芳香性成分是指可以在常温下挥发的芳香性成分,主要存在于中药药材的精油中;不挥发性芳香性成分是指不具有挥发性的芳香性成分,主要存在于中药药材的糖苷、黄酮、鞣质等化合物中。
二、芳香性成分的定量分析中药药材中芳香性成分的定量分析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比色法等。
其中,气相色谱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分离和定量挥发性化合物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化合物在高温下蒸发和分离,然后通过气相色谱柱进行分离,最终用检测器检测出化合物的浓度。
液相色谱法也是一种用于芳香性成分的定量分析的方法,它可以分离和定量不挥发性芳香性成分。
液相色谱法是利用化合物在一定试剂条件下溶解和分离,然后通过液相色谱柱进行分离,最终用检测器检测出化合物的浓度。
紫外分光光度法是一种检测化合物吸收紫外光的方法,可以用于测定化合物的浓度。
紫外分光光度法可以测定不挥发性芳香性成分的浓度。
比色法是一种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它通过将要测定的化合物与特定试剂反应,并根据反应物的颜色变化来判断化合物的浓度。
三、品质评价中药药材的品质评价是中药药材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芳香性成分是中药药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品质直接影响中药药材的疗效和药效。
因此,对中药药材中芳香性成分的品质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药材中芳香性成分的品质评价包括外观、气味、含量、组成成分及其比例等方面。
其中,外观和气味是最直观的品质评价指标,可以根据它们的色泽、气味等特征来判断药材的品质。
含量是中药药材中芳香性成分的重要定量指标,其测定结果可以用于衡量芳香性成分的含量和品质。
固相微萃取技术在中药挥发性成分分析中的应用
S 装置分 为手 动 式 和 自动式 两 种 , 品化 的手 动 式 P 商 S ME装置 由 S p l P uec 司于 1 9 o公 9 3年首 次推 向市场 , 而成 套 的
自动式装置则 由 Vai r n公 司生 产。S p l a uec o公司 的手动 进样式
固相微萃 取技 术 ( l h s coetat n S ME) 一 o d S i P a eMi -xrci , P r o , 种 由加拿大 Wael tr o大学 的 P wlzn等人于 1 8 o a iy s 9 9年研 制 的样 品预处 理方 法就 很 好 的解 决 了 上 述 预 处 理 方 法 所 存 在 的 问 题口 。S ME技术源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初建立的固相萃取技 P 术( i hs xrci ,P )】 o P S d aeE tat n S E L o 。它利用涂有特定固定相的熔 融石英纤维来 吸附/ 吸收 、 富集样 品 中的待测物 质达到萃取 的效 果, 其最 大特点 是在 萃取 的 同时 对待 测物 进 行浓 缩 。1 8 99年 ,
1 固相微萃取技术—— 一种新 的样品预处理方法L 】 S ME作为一种以成分分析检测为 目的的样品预处 理技术 , P
同固相萃取 ( E 、 ,) 液液萃取 、 同时蒸馏萃取 等萃 取技术 和顶空
采样技术 、 吹扫捕集技术相 比, 具有明显的优势 , 见表 1 。 表 l 固相微萃取技术 同其他取样技术比较
固相 微 萃 取 技 术在 中药 挥 发 性 成 分 分 析 中 的应 用
刘军锋 , 昝俊峰 , 陈家 , 焱文 刘
( 湖北 中医学院科研处 , 湖北 武汉 4 0 6 ) 30 5
中药制剂中各类化学成分分析
中药制剂中各类化学成分分析第五章中药制剂中各类化学成分分析药物分析教研室第一节生物碱类成分分析一, 概述生物碱是生物界除生物体必须的含氮化合物(如氨基酸,蛋白质和B 族维生素等)之外的所有含氮有机化合物,因其结构中氮原子上的未共享电子对而大多具有碱性.生物碱绝大多数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且活性是多方面的,因此中药制剂中有含有生物碱类成分的中药时,常选择该中药含有的生物碱成分作为定性定量的依据.二, 结构特征和理化性质(一)结构特征生物碱大多由C,H,N,O元素组成,极少数分子中尚含有其他元素;大多结构复杂,结构类型较多,主要有杂环类,大环类,萜类,甾类及有机胺类等.结构中的氮原子有多种形式:脂氮,芳氮;季胺,叔胺,仲胺及伯胺;游离状态和与酸结合状态;还有以氮氧配位键形式存在的.此外,结构中除烷烃,羟基取代外还有羧基,酚羟基等酸性官能团及酯键的取代.(二)理化性质1,物理性状多数生物碱为结晶型固体,少数为无定型粉末,还有一些小分子生物碱为液体,例如槟榔碱,菸碱等;液体状的生物碱及个别小分子生物碱尚有挥发性甚至升华性,如麻黄碱具有挥发性,咖啡因具有升华性等.一般生物碱为无色或白色,但结构中具有较长共轭体系,并有助色团的,可显不同颜色.生物碱结构中如有手性碳原子或为手性分子的具有旋光性,并大多与生物碱的生理活性有关,通常左旋体比右旋体生理活性强.2. 溶解性由于生物碱结构复杂,生物碱的溶解性也是多样化.大多数生物碱成分极性较小,游离状态下难溶于水,易溶氯仿,乙醚,乙醇,丙酮及苯等有机溶剂,与酸结合生成生物碱盐后水溶性增加,但与生物碱结合的酸不同,生成的盐水溶性也有差异,一般含氧无机酸及小分子有机酸的生物碱盐水溶性较大.季铵型生物碱,有氮氧配位键的生物碱易溶于水,液体生物碱及一些小分子固体生物碱则既溶于水也可溶于有机溶剂. 含有酸性官能团或酯键的生物碱还可溶于一些碱液或热苛性碱液. 此外一些液体状态的生物碱和分子量较小的固体生物碱,如麻黄碱等具有挥发性.因此,以中药制剂中的生物碱为指标性成分或特征性组分测定时,要注意结合生物碱成分的不同情况采用相应的提取分离及净化方法进行前处理.3. 沉淀反应大多数生物碱在酸性水溶液中可以与某些试剂生成不溶于水的复盐或分子复合物,这些试剂称生物碱沉淀试剂.生物碱的沉淀试剂根据其组成有碘化物复盐,重金属盐和大分子酸三大类.生物碱的沉淀反应可以检查中药制剂中生物碱的存在,当某些沉淀试剂与生物碱生成的沉淀组成恒定时,还可以用于中药制剂中生物碱成分的含量测定.但须注意的是中药水浸出液中尚有蛋白质,多肽和鞣质等成分,也可与生物碱沉淀试剂生成沉淀,产生假阳性从而导致错误结论.因此,用此反应进行中药制剂中生物碱成分的分析时,要用适宜的方法先行处理样品供试液,排除干扰.常用的生物碱沉淀试剂有碘—碘化钾,碘化铋钾,碘化汞钾,磷钼酸,磷钨酸,苦味酸,硫氰酸铬酸及四苯硼钠等.4.显色反应生物碱与一些浓无机酸为主的试剂反应产生不同的颜色,这些呈色反应多用于检识和区别纯品生物碱,而较少用于中药制剂中生物碱成分的分析.生物碱在一定pH条件下可与一些酸性染料(多为磺酸肽类)生成有色络合物,可被氯仿等有机溶剂定量提出;还有些结构中具有酯键的酯碱如乌头碱等可与异羟肟酸铁试剂反应产生紫红色,这些特点可用于中药制剂中生物碱成分的分析.5.碱性大多数生物碱呈碱性反应,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生物碱之所以能显碱性,是因为它们分子中氮原子上的孤电子对对质子有一定程度的亲和力,因而表现出碱性.6.紫外光谱特征结构中具有共轭体系的生物碱均有紫外吸收,其中包括结构母核即为共轭体系的和只有部分结构为共轭系统的.紫外光谱的吸收峰位臵除与其他化合物一样与共轭系统中助色团的种类,位臵,数量有关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结构中的氮原子与发色团直接连接或参与发色团的生物碱,其吸收峰位臵还与测定时溶剂的pH 有关.三,供试液制备进行中药制剂中生物碱成分分析时,制备样品供试液可根据不同情况选用乙醇,甲醇,酸水以及碱化后直接用有机溶剂等溶剂提取,而后进行净化除去干扰成分,净化的方法主要有溶剂法,沉淀法及氧化铝吸附色谱法等.一般要根据:分析目的物——是总碱还是单体生物碱;主要生物碱的性质——是水溶性生物碱还是脂溶性生物碱,是强碱还是弱碱等;欲使用的分析方法——经典的化学法,分光光度法还是色谱法等因素选择溶剂和方法.四, 定性鉴别目前,用于中药制剂中生物碱成分定性鉴别的方法主要有沉淀法,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其中沉淀法和薄层色谱法为《中国药典》(2005版)收载方法. (一)一般理化鉴别沉淀反应是生物碱理化鉴别常用方法,主要利用生物碱能与一些试剂生成沉淀这一特性.此反应一般在酸性水溶液中进行.由于中药制剂中成分复杂,有些成分如蛋白质,多肽和鞣质等也可与试剂生成沉淀而造成假阳性结果,因此,制备样品供试液时必须净化处理,除去干扰成分,方能用沉淀反应进行中药制剂中生物碱类成分的鉴别.(二)色谱鉴别1.薄层色谱法薄层色谱具有分离和鉴定双重作用,对于成分复杂的中药制剂用薄层色谱法进鉴别,可得到满意的,可靠的鉴别效果.吸附剂:硅胶或氧化铝薄层色谱,展开剂:多用氯仿,苯等低极性溶剂,加入其化溶剂调整展开剂的极性. 由于硅胶显弱酸性,强碱性的生物碱在硅胶色谱板上能形成盐,使Rf 值很小或拖尾,形成复斑.在硅胶吸附薄层色谱中,常用碱性系统或在碱性环境下展开.显色剂:常用改良碘化铋钾试剂,有时喷碘化铋钾试剂之后再喷硝酸钠试剂,可使样品斑点更加清晰.亦可用碘蒸气,硫酸铈,碘铂酸等其化的试剂显色.2.纸色谱法纸色谱法可用于生物碱盐或游离碱的鉴别,主要是以水为固定相的正相纸层析,分离效果常取决于流动相的性质.中药制剂中生物碱纸色谱的显色剂基本和薄层色谱法的相同,但含硫酸的试剂不适用.五,含量测定生物碱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早期常用酸碱滴定法,沉淀法等经典的化学方法.近年多采用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等.(一)总生物碱含量测定化学分析法主要使用酸碱滴定法;强碱滴定生物碱盐时,在70%-90%的乙醇介质中终点比在水中明显,因此常将生物碱盐溶于90%乙醇,再用标准碱乙醇液滴定.若选择的溶剂及指示终点方法合适,还可用非水滴定法进行.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1,直接测定不经过化学反应,利用生物碱物质自身的光吸收直接进行比色测定的方法;一般用于药味较少,干扰不大的中药制剂中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2,离子对萃取比色法酸性染料比色法应用本法的关键在于介质的pH,酸性染料的种类和有机溶剂的选择; 常用的酸性染料有甲基橙,溴麝香草酚兰(BTB)和溴甲酚绿等;pH的选择要根据染料的性质及生物碱的碱性(pKa)大小来确定;选择有机溶剂的原则是根据离子对与有机相能否形成氢键以及形成氢键能力的强弱而定.氯仿,二氯甲烷与离子对形成氢键,有中等程度的提取率,且选择性也较好,故是常用的提取溶剂.苦味酸盐比色法在弱酸性或中性溶液中生物碱可与苦味酸定量生成苦味酸盐沉淀,该沉淀可溶于氯仿等有机溶剂,也可以在碱性条件下解离释放出生物碱和苦味酸.雷氏盐比色法雷氏盐(NH4[Cr(NH3)2(SCN)4]·H2O)在酸性介质中可与生物碱类成分定量地生成难溶于水的有色络合物.异羟肟酸铁比色法含有酯键结构的生物碱,在碱性介质中加热,酯健水解,产生的羧基与羟胺反应生成异羟肟酸,再与Fe3+生成紫红色的配合物(异羟肟酸铁), 在一定浓度下符合Beer定律,可用比色法进行含量测定.(二)单体生物碱的含量测定1,薄层色谱法生物碱不具有紫外吸收或挥发性时可用本法测定.选用的吸附剂,展开剂及显色方法与鉴别相似,但要求比鉴别严格.使用改良碘化铋钾等作为显色剂时,必须完全挥干展开剂后(尤其在碱性环境下展开时)才可喷洒,否则背景深,反差小,影响测定.2,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应用较多;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中,由于硅胶表面残留硅醇基的影响,使生物碱分析易产生保留时间延长,峰形变宽,拖尾.可采取改进流动相,固定相等措施以克服游离硅醇基的影响,满足定量定量分析的要求.中药制剂中生物碱成分时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时,使用较多的是紫外检测器.3,气相色谱法只适用于有挥发性的,遇热不分解的生物碱类;生物碱盐在急速加热过程中产生的酸对色谱柱和检测器不利,应该注意;制备供试品溶液时一般应采用冷提取,净化过程也要避免加热,以防成分流失,最后需用氯仿等低极性有机溶剂为溶媒制备成供试液. (三)常见生物碱成分分析中药制剂中含有生物碱成分的中药较多,含有的生物碱成分也很复杂,但作为定性定量的指标性成分.第二节黄酮类成分分析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类化合物.多具有颜色,在植物体内大部分与糖结合成苷,一部分以游离形式存在.黄酮在藻类,菌类中很少发现;苔藓植物中大都含有;蕨类植物比较普遍存在;裸子植物中也含有但类型较少;黄酮类化合物最集中的是被子植物,类型最全,结构最复杂,含量也高.由这些中药参与配伍的中药制剂也较多见.二,结构特征及理化性质(一)结构特征黄酮类化合物是指基本母核为2-苯基色原酮类化合物,现在则是泛指两苯环通过中央三碳链相互联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在植物体内大部分与糖结合成苷,一部分以游离形式存在.根据基本结构又可分为黄酮,黄酮醇,双黄酮,异黄酮,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查耳酮,橙酮,花青素,黄烷等类型.多数黄酮结构中存在有桂皮酰基及苯甲酰基组成的交叉共轭体系,故在200-400nm波长区域内有强烈的吸收带,此是光谱法及色谱—光谱法分析的基础.大多黄酮及其苷类含有游离酚羟基,可与聚酰胺形成氢键,可用聚酰胺色谱法进行分析.(二)理化性质1,物理性状黄酮类化合物多为晶性固体,少数(如黄酮苷)为无定形粉末.游离的苷元中,除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黄烷及黄烷醇有旋光性外,其余则无.苷类由于在结构中引入糖的分子,故均有旋光性,且多为左旋. 2,溶解度黄酮类化合物的溶解度因结构及存在状态(苷或苷元,单糖苷,双糖苷或三糖苷)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游离苷元难溶或不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乙酸乙酯,乙醚等有机溶剂及稀碱液中.黄酮苷一般易溶于水,甲醇,乙醇等强极性溶剂中,但难溶或不溶于苯,氯仿等.酸性:黄酮类化合物因分子中多有酚羟基,故显酸性,可溶于碱性水溶液,吡啶,甲酰胺及二甲基甲酰胺中.碱性氧原子的性质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γ-吡喃酮环上的1-位氧原子,因有未共用的电子对,故表现出微弱的碱性,可与强无机酸,如浓硫酸,盐酸等生成盐,常表现出特殊的颜色,可用于鉴别.生成的盐极不稳定,加水后即可分解.4,显色反应还原反应:与盐酸—镁粉(或锌粉)反应,金属盐类试剂的络合反应: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多有下列结构,故常可与铝盐,铅盐,锆盐,镁盐等试剂反应,生成有色络合物.铝盐:常用试剂为1%三氯化铝或硝酸铝溶液.生成的络合物多为黄色(λmax=415nm),并有荧光,可用于定性及定量分析.铅盐:常用1%醋酸铅及碱式醋酸铅水溶液,可生成黄至红色沉淀.据此不仅可用于鉴定,也可用于提取及分离工作.锆盐:多用2%二氯氧化锆甲醇溶液.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有游离的3-或5-OH存在时,均可反应生成黄色的锆络合物.但两种锆络合物对酸的稳定性不同,当反应液中接着加入枸橼酸后,5-羟基黄酮的黄色溶液显著褪色,而3-羟基黄酮溶液的呈鲜黄色(锆—枸橼酸反应).5,紫外光谱特征黄酮类由于具有2-苯基色原酮的基本结构,具有特定的紫外吸收峰,常有两个较强的吸收带,I带在300—400nm范围内,它是由于B环桂皮酰基引起的,Ⅱ带为240—285nm范围内,它是由于A环上的苯甲酰基引起的.黄酮类化合物当加入一些位移试剂如甲醇钠,醋酸钠,氯化铝等,可使最大吸收波长发生位移,选择性提高,还可消除杂质的干扰,有利于含量测定.三,定性鉴别(一)显色反应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反应多与分子中的酚羟基及γ-吡喃酮环有关.常用盐酸-镁粉(或锌粉)反应与金属盐类试剂的配合反应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有游离的3-OH,5-OH或邻二酚羟基时可与Al3+,Zr4+,Pb2+,Sr2+等形成络合物,这些络合物有的产生荧光或颜色加深(如Al3+,Zr4+),有的产生沉淀(如Pb2+,Sr2+)(二)色谱鉴别吸附剂:硅胶,聚酰胺;硅胶色谱分离弱极性化合物较好;聚酰胺色谱他离含游离酚羟游离羟基的黄酮及其苷为佳;纤维素薄层则适用于分离多糖苷混合物;显色反应:采用在紫外光下观察荧光和喷显色剂相配合的方法.四,黄酮类成分定量分析中药制剂中如含有黄酮类成分,可根据要求测定制剂中的总黄酮含量,黄酮类单体成分的含量或二者同时测定.直接测定:黄酮类化合物具有特定的紫外吸收峰,含黄酮类化合物的原料药及部分制剂经一定的提取纯化后,可直接于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定其吸收度,以芦丁等为对照品计算其含量.显色测定:黄酮类化合物显色以后显色物与背景最大吸收波长差别较大,可消除背景(即阴性空白)的干扰,以提高本法的选择性及灵敏度.常用铝盐作显色试剂.(二)黄酮类单体成分的含量测定1,薄层色谱法样品经有机溶剂或水提取后,可用硅胶,纤维素或聚酰胺进行层析,达到分离目的.层析后可将含有待测组分的色斑刮下,再用适当的溶剂洗脱后,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更常用的是薄层扫描仪(单波长或双波长法)直接在薄层板上扫描测定. 2,高效液相色谱法由于黄酮类化合物在紫外区有较强的吸收,使用HPLC法检测灵敏度较高,故该法在黄酮类单体成分的定量分析中最常用.黄酮类成分的HPLC条件他为正相和反相色谱两类,反相色谱应用较多.反相色谱测定多有C18键合相固定液,流动相常用甲醇-水-乙酸(或磷酸缓冲液)及乙腈-水.检测器主要采用紫外检测器或荧光检测器.第三节三萜皂苷类成分分析一,概述三萜是由30个碳原子组成的萜类化合物,大多数三萜化合物均可看作由6个异戊二烯单位联结而成.游离三萜类化合物通常多不溶于水,而与糖结合成苷后,则大多可溶于水,振摇后可生成胶体溶液,并有持久性似肥皂溶液的泡沫,故有三萜皂苷之称.二,理化性质溶解度可溶于水,易溶于热水,含水稀醇,热甲醇和热乙醇中,几乎不溶于或难溶于乙醚,苯等极性小的有机溶剂.在含水丁醇或戊醇中溶解度较好,且又能与水分成二相,可利用此性质从水溶液中用正丁醇或戊醇提取皂苷,借以与亲水性的糖,蛋白质等分离.三萜皂苷元能溶于石油醚,苯,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显色反应醋酐-浓硫酸反应(Liebermann-Burchard反应);五氯化锑反应(Kahlenberg反应);三氯醋酸反应(Rosen-Heimer反应);冰醋酸-乙酰氯反应(Tschugaeff反应);氯仿-浓硫酸反应(Salkowski反应).三,定性鉴别:理化鉴别泡沫反应:多用于检验含有皂苷的原料药;化学显色反应:仅在组成药物较少的中药制剂中使用.薄层色谱法由于皂苷类成分大多无明显的紫外吸收,故经薄层色谱分离,然后选用适当的显色剂显色观察,是皂苷定性鉴别中最常用的方法.三萜皂苷类成分进行薄层层析时通常采用硅胶为吸附剂,也有采用氧化铝,硅藻土等为吸附剂.薄层层析后,可选用三氯醋酸,氯磺酸-醋酸,50%及10%硫酸乙醇液,三氯化锑,磷钼酸,浓硫酸-醋酸酐,碘蒸气等显色剂进行显色,其中以不同浓度的硫酸乙醇液为最常用.四,三萜皂苷类成分的定量分析中药制剂中皂苷类成分的定量分析可分为总皂苷测定,皂苷元测定和单体皂苷测定.(一)总皂苷的含量测定1,提取分离总皂苷的含量测定一般需要用适当的溶剂提取.由于皂苷在极性溶剂中溶解度较大,因此提取溶剂可为各种浓度的甲醇(70%-95%),乙醇,异丙醇,丁醇,戊醇.提取后经分离得到总皂苷成分,分离可用有机溶剂,如水饱和的正丁醇萃取,也可用大孔吸附树脂处理后溶剂洗脱.2,测定方法重量法该方法主要用于含皂苷的原料药质量控制.在中药制剂中,如处方中药味含皂苷类成分较多时,常用正丁醇作溶剂,测定正丁醇浸出物.比色法常用三萜皂苷显色剂有香草醛-硫酸,香草醛-高氯酸,醋酐-硫酸,高氯酸,浓硫酸以及亚甲蓝等.用比色法测定中药制剂中总皂苷或总苷元的含量时,可选用单体皂苷或皂苷元作对照品,但要注意测定单体皂苷或皂苷元与总皂苷的换算系数.(二)皂苷元的含量测定皂苷元的获得:得到总皂苷后,加酸(如硫酸,盐酸)加热水解,得到皂苷元;将样品先行水解,再用有机溶剂从水解后的溶液中提取皂苷元.测定方法:主要有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比色法.(三) 三萜皂苷类单体成分含量测定1,薄层色谱法样品经适当的提取,纯化后,用薄层色谱法分离,可排除其他组分的干扰,常用于测定中药制剂中的皂苷元或单体皂苷,定量方法可采用薄层洗脱—比色法或薄层扫描法.2,高效液相色谱法大多数三萜皂苷类成分,如人参皂苷,三七皂苷等可利用其在紫外区的末端吸收来检测,但灵敏度相对要低.若中药制剂中所含三萜皂苷类成分本身具有较强的紫外吸收,如甘草酸,远志皂苷等,可用HPLC分离并用紫外检测器检测.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用于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三萜皂苷类成分的应用日渐广泛.第四节醌类成分分析一,概述中药中醌类化合物主要有苯醌,萘醌,菲醌和蒽醌四种类型.其中以蒽醌类化合物最为多见,包括蒽醌及其不同还原程度的产物和二聚物,如蒽酚,氧化蒽酚,蒽酮,二蒽酮,二蒽醌等.这些化合物在中药中可游离存在,也可与糖结合成苷,称为蒽苷. 二,结构特征及理化性质(一)结构类型及特征苯醌类苯醌类化合物从结构上可分为邻苯醌及对苯醌两大类.因前者不稳定,故天然存在的苯醌化合物多为对苯醌的衍生物,且在醌核上多有-OH,-OCH3,-CH3等基团或更长的烃类侧链.对苯醌邻苯醌2,萘醌类萘醌化合物从结构上考虑可以有α(1,4),β(1,2)及amphi(2,6)三种类型.但迄今为止从自然界得到的几乎均为α-萘醌类.α-(1,4)萘醌β-(1,2)萘醌amphi-(2,6)萘醌3,菲醌类天然菲醌衍生物包括邻醌(A)及对醌(B)两种类型.(A) (B)4,蒽醌类蒽醌类成分包括蒽醌衍生物及其不同还原程度的产物,如氧化蒽酚,蒽酚,蒽酮及蒽酮的二聚物等.蒽醌氧化蒽酚蒽酮蒽酚理化性质1,溶解性苯醌及萘醌多以游离状态存在;而蒽醌类则往往结合成苷存在于植物体中;游离的醌类多具有升华性;小分子的苯醌及萘醌类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可据此进行提取,精制工作.游离醌类多溶于乙醇,乙醚,苯,氯仿等有机溶剂,微溶于或不溶于水. 结合成苷后极性增大,易溶于甲醇,乙醇中,在热水中也可溶解,几乎不溶于乙醚,苯,氯仿等非极性溶剂中.2,酸碱性蒽醌类化合物分子中多具有酚羟基,故具有一定酸性,在碱性水溶液中易溶,但加酸酸化时又可重新沉淀析出,所谓碱提取—酸沉淀即是根据这个道理进行的.根据以上性质,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可采用碱提取-酸沉淀法.3,显色反应醌类的颜色反应主要取决于其氧化还原性质以及存在的酚羟基的性质.碱性条件下的呈色反应:羟基蒽醌类在碱性溶液中会引起颜色改变并加深.与金属离子的反应:在蒽醌类化合物结构中,如果有α-酚羟基或具有邻位二酚羟基时,则可与Pb2+,Mg2+等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与Pb2+形成的络合物在一定pH条件下能沉淀析出,故可用于该化合物的精制.与对亚硝基二甲基苯胺反应:9位或10位未取代的羟基蒽酮类化合物,尤其是1,8-二羟基衍生物,酮基对位的亚甲基上的氢很活泼,可与对亚硝基二甲基苯胺反应,缩合产生各种颜色.三,定性鉴别1,显色反应将中药制剂用适当方法提取分离,制成供试品液,利用碱性条件下的呈色反应或醋酸镁显色反应等可对羟基蒽醌类成分进行鉴别.2,升华法游离的蒽醌及其他醌类衍生物多具有升华性.中药制剂中如含有这类成分量较大,可采用升华法得到升华物,可见光下观察或加碱性试液显色定性.如大黄流浸膏的鉴别.3,薄层鉴别1)吸附剂:多用硅胶2)展开剂:A:乙酸乙酯-甲醇-水(100:16.5:13.5或相近的比例),适于他离蒽醌苷元和蒽醌苷.B:正丙醇-乙酸乙酯-水(4:4:3)和异丙醇-乙酸乙酯-水(9:9:4),适于分离番泻苷和二蒽酮苷C:不含水或甲醇的混合溶媒适合于他离蒽醌类的苷元.。
_GC-MS分析4种石斛花挥发性成分 (1)
状物。充分摇匀,静置后,取上层液,减压旋蒸除去 正己烷,得供试品,备用。 2. 2 GC-MS 分析条件 2. 2. 1 色谱条件: HP-5MS 石英毛细管柱( 30 mm × 250 μm × 0. 25 μm) ; 程序升温: 初始柱温 50 ℃ , 保持 1 min,溶剂延迟 4 min,然后以 7 ℃ / min 升温 至 150 ℃ ,保 持 3 min,再 以 4 ℃ / min 升 温 至 220 ℃ ,保持 2 min,再以 3 ℃ / min 升温至 280 ℃ ,保持 2 min; 进样口温度 250 ℃ ; 进样量 1 μL; 载气流速 1. 0 mL / min; 载气为高纯 He; 分流比 10∶ 1。 2. 2. 2 质 谱 条 件: 电 离 方 式 EI,传 输 线 温 度 280 ℃ ; 四级杆温度 150 ℃ ; 离子源温度 230 ℃ ; 电子能 量 70 eV; 质量范围 m / z 10 ~ 500。 2. 3 成分分析 通过 Agilent 5973C MSD 化学工作 站检索 Nist 标准谱库质谱图库,同时结合有关质谱 图文献解析,确认 4 种不同种石斛花的挥发性物质 的化学成分。并采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出各成分峰 面积的相对百分含量。 3 结果
·778·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第 38 卷第 4 期 2015 年 4 月
表1
4 种石斛花挥发性成分分析及其相对百分含量
峰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依据上述 GC-MS 条件对供试品进行分析,依次 得到铁皮、球花、叠鞘及鼓槌石斛花的挥发性成分的 总离子流图。利用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对其总 离子流图进行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百分 含量,分析鉴定结果见表 1。
中草药化学成分分析教学设计案例
样品准备
根据实验需求,准备适当的中草药样品,并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如 干燥、粉碎等。
安全注意事项
熟悉实验室安全规范,佩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如实验服、护目镜等 。
实验操作规范及安全要求
实验操作规范
成分稳定性与药效
中草药在加工、贮存过程中,其化学成分的稳定 性对药效的保持至关重要。
ABCD
成分比例与药效
不同成分之间的比例关系也会影响药效的发挥。
成分安全性与用药安全
中草药中某些化学成分可能对人体产生毒副作用 ,因此需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估和控制。
03
中草药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色谱法
01
薄层色谱法(TLC)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中草药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技能, 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中草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和鉴定实验,并了解中草药化学 成分分析在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中的作用和意义。
02
中草药化学成分概述
主要化学成分类型
黄酮类
广泛存在于中草药中,具有抗 氧化、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 如葛根中的葛根素。
通过测定中草药提取物对生物体(如细菌、细胞等)的生 理活性影响来评价其药效成分,适用于中草药药效成分的 筛选和评价。
04
教学案例:具体中草药化学成分分析
案例选择与背景介绍
案例选择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中草药,如人 参、黄芪等,进行化学成分分析 。
背景介绍
简要介绍所选中草药的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及化学成分研究现状 。
讨论与拓展
结合文献资料,讨论实验结果与已有 研究的异同点,提出可能的改进方向
中药分析挥发性成分分析 PPT
谢谢观看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10
三、含量测定
1.总挥发油的含量测定 (1) 甲法 (2) 乙法 2.挥发性单体成分含量测定 (1)气相色谱法 (2)液相色谱法
1.总挥发油的含量测定(甲法)
甲法:本法适用于测定相对密在1.0以下的挥 发油。取供试品适量(相当于含挥发浦 0.51.0mL称定重量(准确至0.01g),置烧 瓶中,加水300500mL(或适与玻璃珠数粒, 振摇混合后,连接挥发油测定器与回流冷
2.挥发性单体成分含量测定 ——液相色谱法
2.液相色谱法具有紫外吸收特征的挥发性成分, 如桂皮醛、丹皮酚、丁香酚等芳香族化合物,可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
四、应用实例
【例】六味地黄软胶囊中丹皮酚的含量测 定(HPLC法)(1)主要组成:熟地黄、山茱 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2) 含量测定①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 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
1.含双键萜类成分,与溴加成使溴水褪色; 2.不饱和萜类成分,可被高锰酸钾氧化使之
褪色; 3.大多数挥发油能在浓硫酸或(浓盐酸)存
在下与香草醛形成各种颜色的化合物; 缺点:专属性不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2.色谱法——薄层色谱法
【例】避瘟散中薄荷脑、冰片的鉴别(薄 层色谱法)
①主要组成:檀香、白芷、零陵香、姜黄、 丁香、木香、冰片、薄荷脑等
第七章 中药各类化学成分分析
第五节 挥发性
一、概念
挥发性成分:指中药中具有芳香气并易挥 发的成分。
主要包括:挥发油类成分和其他分子量较 小、易挥发的化合物。
含挥发油的中药: 唇形科:薄荷、紫苏、藿香等 伞形科:茴香、当归、白芷、川芎等
中药分析重要知识点总结
中药分析重要知识点总结一、中药分析的原理中药分析的原理主要包括物理性质分析、化学成分分析和生物活性分析三个方面。
其中物理性质分析包括外观检查、气味、味道、溶解性等;化学成分分析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生物活性分析则是评价药物的药效和毒性。
1.外观检查外观检查是中药分析的第一步,通过观察样品的形状、颜色、气味以及其他外在特征来初步判断样品的品质和真伪。
外观检查可以反映中药在保存过程中是否存在变质、虫蛀、霉变等情况。
2.物理性质分析物理性质分析包括测定中药的密度、溶解度、比旋光度、粒度分布等特性。
这些特性可以反映中药的物理性质和成分含量。
3.化学成分分析化学成分分析是中药分析的核心内容,包括定性鉴别和定量测定两个方面。
定性鉴别是通过化学反应、色谱色谱等手段判断中药样品的成分和含量;定量测定是测定中药样品中特定成分的含量,通常采用色谱法、质谱法、光谱法等。
4.生物活性分析生物活性分析是评价中药的药效和毒性的重要手段,包括细胞实验、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等方法。
生物活性分析可以反映中药的药效成分和毒性成分。
二、常用分析方法中药分析的常用分析方法主要包括色谱法、质谱法、光谱法和生物活性法等。
1.色谱法色谱法是中药分析的常用方法之一,包括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等。
色谱法可以分离和鉴定中药中的各种成分,是分析中药的重要手段。
2.质谱法质谱法是通过测定中药样品的质谱图谱来分析中药的成分和结构。
质谱法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等优点,对中药的成分分析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3.光谱法光谱法是通过测定中药样品的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紫外光谱等来分析中药的成分和特性。
光谱法对中药的成分和性质分析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4.生物活性法生物活性法是通过细胞实验、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等方法来评价中药的药效和毒性。
生物活性法可以直接反映中药的临床应用价值。
三、常见的分析技术和仪器中药分析常见的分析技术和仪器主要包括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气相色谱仪(GC)、质谱仪(MS)、红外光谱仪(IR)、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原子吸收光谱仪(AAS)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味:挥发油具有特殊的气味,大多数为香 味。
4
a
挥发油类的理化性质
2.挥发性:均具有挥发性,可随水蒸气蒸馏。 3.溶解度:挥发油为亲脂性物质,难溶于水,
可溶于高浓度乙醇,易溶于乙醚、二硫化 碳、石油醚等亲脂性有机溶剂,在低浓度 乙醇中溶解度较小。
5
a
二、鉴别
01.化学反应法 02.色谱法
6
a
01.化学反应法
根据中药中所含挥发油各组分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进行鉴别。
1.含双键萜类成分,与溴加成使溴水褪色; 2.不饱和萜类成分,可被高锰酸钾氧化使之
褪色; 3.大多数挥发油能在浓硫酸或(浓盐酸)存
在下与香草醛形成各种颜色的化合物; 缺点:专属性不高。
7
a
02.色谱法——薄层色谱法
【例】避瘟散中薄荷脑、冰片的鉴别(薄 层色谱法)
①主要组成:檀香、白芷、零陵香、姜黄、 丁香、木香、冰片、薄荷脑等
②鉴别:取本品0.5g,8加石油醚(30-60℃) a
02.色谱法——气相色谱法
【例】西瓜霜润喉片中薄荷脑、冰片的鉴 别(GC法)①主要组成:西瓜霜、冰片、薄 荷素油、薄荷脑。②供试品、对照品溶液 的制备:取本品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 形瓶中,精密加入内9标溶液5mL摇匀,称定 a
第七章 中药各类化学成分分析
第五节 挥发性成分分析
1
a
2
a
一、概念
挥发性成分:指中药中具有芳香气并易挥 发的成分。
主要包括:挥发油类成分和其他分子量较 小、易挥发的化合物。
含挥发油的中药: 唇形科:薄荷、紫苏、藿香等 伞形科:茴香、当归、白芷、川芎等
3
a
挥发油类的理化性质
1.性状
颜色:挥发油大多为无色或淡黄色液体,少 数挥发油具有其他颜色。
14
a
四、应用实例
【例】六味地黄软胶囊中丹皮酚的含量测 定(HPLC法)(1)主要组成:熟地黄、山茱 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2) 含量测定①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 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1胶5 为填充剂;以甲醇- a
谢谢观看
16
a
1.气相色谱法采用气相色谱分析挥发油成分
时,多采用毛细管柱。早期使用的填充柱,
多用经酸洗并硅烷化处理的硅藻土或高分
子多孔小球作为载体。固定液常用聚乙二
醇类、硅氧烷类(SE-30、SE-52等)、阿皮
13
a
2.挥发性单体成分含量测定 ——液相色谱法
2.液相色谱法具有紫外吸收特征的挥发性成分, 如桂皮醛、丹皮酚、丁香酚等芳香族化合物,可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
振摇混合后,连接挥发油测定器与回流冷
11
a
1.总挥发油的含量测定(乙法)
乙法:本法适用于测定相对密度在1.0以上的
挥发油。取水约300mL与玻璃珠数粒置烧瓶
中,连接挥发油测定器。自测定器上端加
水使充满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时为止,
再用移液管加入二甲苯1mL,然后连接回流
12
a
2.挥发性单体成分含量测定 ——气相色谱法
三、含量测定
1.总挥发油的含量测定 (1) 甲法 (2) 乙法 2.挥发性单体成分含量测定 (1)气相色谱法 (2)液相色谱法
10
a
1.总挥发油的含量测定(甲法)
甲法:本法适用于测定相对密在1.0以下的挥
发油。取供试品适量(相当于含挥发浦
0.51.0mL称定重量(准确至0.01g),置烧
瓶中,加水300500mL(或适与玻璃珠数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