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模块综合检测(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块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0·高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DNA是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
B.每种氨基酸仅由一种密码子编码
C.DNA复制就是基因表达的过程
D.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解析:DNA是蛋白质合成的间接模板,直接模板是mRNA;有的氨基酸可以由几种密码子编码;DNA复制是基因的传递过程,而转录和翻译才是基因的表达过程;绝大多数生物以DNA 为遗传物质,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D
2.(2012·高考)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不存在相互作用
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
C.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
D.F2的3∶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解析:配子形成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若两对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则非等位基因之间可存在相互作用;杂合子和显性纯合子的基因组成不同,但都表现出显性性状;测交实验可以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也可用于判定F1在形成配子时遗传因子的行为;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依赖于多种条件,如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所有胚胎成活率相等、群体数量足够多等。
答案:D
3.下列不属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证据的是( )
A.基因有完整性和独立性,但染色体的结构会发生变化,从染色体转变成染色质
B.在体细胞中,基因和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
C.成对的基因和同源染色体都是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D.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非等位基因与非同源染色体都会发生自由组合
解析: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关系是同一物质在不同细胞时期的不同形态,都具有完整性和独立性。
答案:A
4. 马与驴杂交所得的骡子一般都不能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这是因为( )
A.骡子的基因发生了重组
B.骡子的染色体结构发生了变异
C.骡子的染色体数目不稳定
D.骡子的染色体联会紊乱
解析:马的体细胞有64条染色体,驴的体细胞有62条染色体,马和驴杂交的后代——骡子的体细胞有63条染色体。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配子。
答案:D
5.不同生物含有的核酸种类不同。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同时含有DNA和RNA;病毒体含有DNA或RNA,下表表示各种生物中核酸、核苷酸、碱基、五碳糖种类数。
其中正确的是( )
解析:细胞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含氮碱基有A、G、C、T、U 5种,核苷酸有8种,五碳糖有2种;病毒含有DNA或RNA,只含其中的一种核酸,含氮碱基有A、G、C、T(或U)4种,核苷酸有4种,五碳糖有1种。
答案:C
6.格里菲思(F.Griffith)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此实验结果
( ) 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
C.证明了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D.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
解析:格里菲思的实验证明了S型细菌体有促进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但没有证明哪种物质是遗传物质。
答案:D
7.诱变育种有很多突出优点,也存在一些缺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结实率低,发育迟缓②提高变异频率,使后代变异性状较快稳定,因而加快育种进程③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④茎秆粗壮,果实种子大,营养物质含量高⑤有利个体不多,需要处理大量的材料
A.①④B.②③⑤
C.①④⑤D.①②④
解析:结实率低、发育迟缓、茎秆粗壮、果实种子大、营养物质含量高是多倍体的特点。
答案:B
8.生物世界广泛存在着变异,人们研究并利用变异可以培育高产、优质的作物新品种。
下列能产生新基因的育种方式是( )
A.“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通过杂交筛选技术培育出高产的超级稻
B.用X射线进行大豆人工诱变育种,从诱变后代中选出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种
C.通过杂交筛选和人工染色体加倍技术,成功培育出抗逆能力强的八倍体小黑麦
D.把合成β胡萝卜素的有关基因转进水稻,育成可防止人类V A缺乏症的转基因水稻解析:基因突变可产生新的基因,转基因技术和杂交筛选技术可产生新的基因型,但不会产生新的基因。
答案:B
9.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
B.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
C.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
D.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中解析:基因频率的改变才能说明物种进化;Aa自交后代,A的基因频率始终等于a的基因频率;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原因是伴X隐性遗传时,男性只要有色盲基因就患病,而非色盲基因频率在男女群体中不同。
答案:B
10.在艾弗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用DNA酶处理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 并与R型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培养基上仅有R型菌生长。
设置本实验步骤的目的是
( ) A.证明R型菌的生长并不需要S型活细菌的DNA
B.补充R型菌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C.可以直接证明S型菌DNA不是促进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因素
D.与“以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的实验形成对照
解析:该步骤是艾弗里完成的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的重要步骤,其作用是与S型菌中完整的DNA进行转化作对照。
答案:D
11.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该DNA分子在14N 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四次。
其结果不可能是( )
A.含有15N的DNA分子占1/8
B.含有14N的DNA分子占7/8
C.第四次复制过程中需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320个
D.复制结果共产生16个DNA分子
解析:由于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经过四次复制形成16个DNA分子,有2个DNA 分子中一条链含有15N,另一条链含有14N,其余14个DNA分子两条链全部含有14N,因此所有的DNA分子都含14N,该DNA分子中含有胞嘧啶60个,由此计算出含有鸟嘌呤60个,腺嘌呤和胸腺嘧啶各有40个,第四次复制过程中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量为40×(24-1)=320个。
答案:B
12.下列有关某雄性动物体各细胞分裂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①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细胞有2对姐妹染色单体
B.图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细胞有2对姐妹染色单体
C.图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为8条
D.四幅图可排序为①③②④,出现在该动物体精子的形成过程中
解析:图中的四个细胞①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③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②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④属于精细胞。
该生物正常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4条。
答案:D
13.(2011·高考)玉米花药培养的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二倍体植株。
如图是该过程中某时段细胞核 DNA 含量变化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b 过程中细胞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B.c~d 过程中细胞发生了染色体数加倍
C.e 点后细胞各染色体组的基因组成相同
D.f~g 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减半
解析:由题图DNA的变化特征可推出a~b为有丝分裂过程,该过程中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c~d为有丝分裂的分裂期,且之前已经用秋水仙素处理,故在分裂的后期染色体数加倍;玉米是二倍体,其单倍体中的基因经复制形成的基因和原来的基因完全一样,e 点后的细胞为纯合体,各染色体组的基因组成完全相同;f~g 为有丝分裂末期,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分离。
答案:D
14.某男性与一正常女性婚配,生育了一个白化病兼色盲的儿子。
右图
为此男性的一个精原细胞示意图(白化病基因a、色盲基因b)。
下列叙述错
误的是( )
A.此男性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
B.在形成此精原细胞的过程中不可能出现四分体
C.该夫妇所生儿子的色盲基因一定来自于母亲
D.该夫妇再生一个表现型正常男孩的概率是3/8
解析: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量与体细胞相同,含有2个染色体组;形成精原细胞的过程进行的是有丝分裂,不出现四分体;患病儿子的色盲基因一定来自于母亲;该男性的基因型为AaX b Y,正常女性为基因型为AaX B X b,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为3/16。
答案:D
15.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通过下列技术可以分别将它转变为以下基因型的生物:①AABB;②aB;③AaBBC;④AAaaBBBB。
则以下排列正确的是( )
A.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花药离体培养、细胞融合
B.杂交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转基因技术、多倍体育种
C.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转基因技术
D.多倍体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
解析:由Aa BB获得AABB时,可以用单倍体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等措施;获得aB 时,染色体数目减半,所以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得AaBBC时,多了一个外源基因,所以用基因工程的方法;获得AAaaBBBB时,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用多倍体育种的方法。
答案:B
16.已知某个核基因片段碱基排列如图所示:
①—GGCCTGAAGAGAAGA—
②—CCGGACTTCTCTTCT—
若该基因由于一个碱基被置换而发生改变,氨基酸序列由“—脯氨酸—谷氨酸—谷氨酸—赖氨酸—”变成“—脯氨酸—谷氨酸—甘氨酸—赖氨酸—”。
(脯氨酸的密码子是CCU、CCC、CCA、CCG;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GAG;赖氨酸的密码子是AAA、AAG;甘氨酸的密码子是GGU、GGC、GGA、GGG)。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导致了氨基酸序列的改变
B.翻译上述多肽的mRNA是由该基因的①链转录的
C.若发生碱基置换的是原癌基因,则具有该基因的细胞一定会癌变
D.若上述碱基置换发生在配子中,将不能传递给后代
解析:上述过程为基因突变的过程,由于谷氨酸对应的密码子为GAA、GAG,它与DNA的
非模板链是相同的,与模板链是互补的,所以②链是模板链。
由于突变没有引起氨基酸数目改变,所以为碱基替换。
癌症的发生是由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共同突变积累的结果。
若上述碱基置换发生在配子中,将有可能传给后代。
答案:A
17.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了甲、乙2种变异,甲图中英文字母表示染色体片段。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图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增加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
②乙图中出现的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
③甲、乙两图中的变化只会出现在有丝分裂中
④甲、乙两图中的变异类型都可以用显微镜观察检验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由甲图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序变化可知,染色体发生了结构变异,该变异既可以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也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
乙图是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没有平均分配而导致的染色体数目变异。
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均可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到。
答案:C
18.下列有关图中的生理过程(图中④代表核糖体,⑤代表多肽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图中所示的生理过程主要有转录和翻译
B.①链中(A+T)/(G+C)的比值与②链中此项比值相等
C.一种细菌的③由480个核苷酸组成,它所编码的蛋白质的长度一定为160个氨基酸D.遗传信息由③传递到⑤需要tRNA作工具
解析:图中以DNA的一条链②为模板合成链③的过程,应为转录,因此③为mRNA。
③与④结合形成多肽链⑤,该过程为翻译;(A+T)/(G+C)为互补碱基之和的比例,该比例在两条互补链中相等;遗传信息由③传递到⑤的过程为翻译,需要tRNA转运氨基酸;③由480个核苷酸组成,即160个密码子,这些密码子中有不决定氨基酸的终止密码子,因此编码的蛋白
质长度应小于160个氨基酸。
答案:C
19.下图表示某种小鼠的进化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
下列说确的是( )
A.小鼠性状的改变一定引起该小鼠种群的进化
B.X表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C.Y使该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了进化的方向
D.Z表示地理隔离,阻断了种群间基因的交流,导致新种产生
解析:生物性状的改变有可能仅是环境的改变引起的,并不一定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基因频率不一定改变,所以生物不一定进化;X代表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三个方面,它们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Y表示自然选择,会淘汰不利性状,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Z表示生殖隔离,它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答案:C
20.一对黑色豚鼠生了一白、一黑两只小豚鼠,若这对豚鼠再生两只小豚鼠,一只为黑色、一只为白色的概率是( )
A.1/4 B.3/8
C.3/16 D.7/16
解析:由题意一对黑色豚鼠生了一白、一黑两只豚鼠,可推断出亲代均为杂合子Aa,Aa×Aa→1AA∶2Aa∶1aa。
再生一只黑色豚鼠的概率为3/4,一只白色豚鼠的概率为1/4,生下一只黑色、一只白色有两种情况:①先生一黑色后生一白色的概率为3/4×1/4=3/16,②先生一白色后生一黑色的概率为1/4×3/4=3/16。
所以生下一只黑色、一只白色的概率为3/16+3/16=3/8。
答案:B
21.某生物的三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E和e)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基因A、b、e分别控制①②③三种酶的合成,在三种酶的催化下可使一种无色物质经一系列转化变为黑色素。
假设该生物体黑色素的合成必须由无色物质转化而来,如图所示:
现有基因型为AaBbEe的两个亲本杂交,出现黑色子代的概率为( )
C.3/64 D.27/64
解析:黑色个体的基因型是A__bbee,则AaBbEe×AaBbEe产生A__bbee的概率为3/4×1/4×1/4=3/64。
答案:C
22.人类的皮肤含有黑色素,黑人含量最多,白人含量最少。
皮肤中黑色素的多少,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控制;显性基因A和B可以使黑色素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
若一纯种黑人与一纯种白人婚配,后代肤色为黑白中间色;如果该后代与同基因型的异性婚配,其子代可能出现的基因型种类和不同表现型的比例分别为
( ) A.9种,1∶4∶6∶4∶1 B.3种,1∶2∶1
C.9种,9∶3∶3∶1 D.3种,3∶1
解析:据题意,AABB(纯种黑人)×aabb(纯种白人)―→AaBb×AaBb―→1/16AABB∶4/16(AABb+AaBB)∶6/16(AAbb+AaBb+aaBB)∶4/16(Aabb+aaBb)∶1/16(aabb),即子代可能出现9种基因型,5种表现型,依肤色由深到浅的比例为1∶4∶6∶4∶1。
答案:A
23.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的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B.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也是进化的必要条件
C.种群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D.对所有的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解析:若地理隔离时间足够长,使种群间的基因库差异较大时,可导致生殖隔离进而形成新物种,但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都要经过地理隔离。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要经过隔离。
环境对不定向的变异起选择作用。
答案:C
24.在欧洲的人群中,每2 500人就有一个患囊状纤维变性的患者,此病为常染色体上的1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疾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
现有一男性携带者与一表现正常的女性婚配,其后代出现此病的概率是( )
A.1/100 B.49/5 000
解析:设人群中正常者(AA)概率为p2,患者(aa)概率为q2,根据遗传平衡定律:q2=1/2 500,得q=1/50,p=49/50。
该婚配女子为携带者的概率=2pq/(p2+2pq)=(2×49/50×1/50)/(2×49/50×1/50+492/502)=2/51。
所以根据遗传规律两者婚配所生病孩的概率=1/4×2/51=1/102。
答案:D
25.下图中,甲、乙表示水稻两个品种,A、a和B、b表示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①~⑦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②过程简便,但培育周期长
B.②和⑦的变异都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
C.③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
D.③→⑥过程与⑦过程的育种原理相同
解析:分析题图,①→②过程和①→④→⑤过程为杂交育种过程,但培育目标不同,前者是为了获得AAbb个体,后者是为了获得aaBB个体。
杂交育种操作简便,但培育周期长;
⑦过程是多倍体育种过程;③⑥表示的单倍体育种过程,其中③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育种与多倍体育种的原理都是染色体变异。
②过程发生的变异为基因重组,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或后期,⑦的变异发生于有丝分裂前期。
答案:B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7分)下图一是某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n=4条),三个细胞均来自同一个体,如图二是细胞分裂过程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的数学模型,请据图回答。
(1)丙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甲、乙、丙三个细胞中,处于减数分裂过程的是__________,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__,细胞染色体数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
(2)图二数学模型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c段可以表示图一中________细胞的染色体组数目变化。
(3)m所代表的数值是________。
解析:(1)由甲图细胞质均等分裂可判断该动物为雄性动物。
甲图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细胞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乙图为有丝分裂后期图,细胞有四对同源染色体;丙图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精细胞。
(2)bc段形成的原因是由于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bc段可以表示图一中乙细胞的染色体组数目变化。
(3)由于图二是细胞分裂过程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的数学模型,体细胞有两个染色体组,而m是相对值,因此其代表的数值为2。
答案:(1)精细胞甲、丙甲、乙乙
(2)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乙(3)2
27.(10分)(2010·高考)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0.4和
0.3,请回答:
(1)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_。
(2)如果该种群满足四个基本条件,即种群__________、不发生__________、不发生__________、没有迁入迁出,且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____;如果该种群的子一代再随机交配,其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__________(会、不会)发生改变。
(3)假定该动物种群满足上述四个基本条件,但不发生随机交配,只在相同基因型之间进行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如果子一代也同样只发生相同基因型之间的交配,其后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________(会、不会)发生改变。
解析:(1)因为AA=0.3、Aa=0.4、aa=0.3,所以a=0.4×1/2+0.3=0.5;由a=0.5,可以计算出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0.5)2=0.25,且该基因型的频率不会发生改变,但是该结论的前提条件是种群足够大、不发生基因突变(或突变)、不发生选择、没有迁入迁出,
且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3)AA=0.3、Aa=0.4、aa=0.3,题中叙述的情况下相当于植物的自交,结果如下:
0.3(AA×AA)得到0.3AA,0.4(Aa×Aa)得到0.1AA、0.2Aa、0.1aa,0.3(aa×aa)得到0.3aa,所以相同基因型之间进行交配后代中AA=0.3+0.1=0.4、Aa=0.2、aa=0.3+0.1=0.4,同理可以计算该代相同基因型个体之间的交配后代中AA=0.45、Aa=0.1、aa=0.45,所以基因型频率会发生改变。
答案:(1)0.5 (2)足够大基因突变(或突变) 选择0.25 不会(3)0.4 0.2 0.4 会
28.(12分)下面是关于动植物伴性遗传的相关问题:
(1)小家鼠的正常尾与弯曲尾是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为A和a)。
某实验动物养殖场现有三个小家鼠养殖笼,每笼中均有正常尾和弯曲尾小家鼠,且正常尾和弯曲尾性别不同(正常尾全为雌性、弯曲尾全为雄性或正常尾全为雄性、弯曲尾全为雌性)。
各笼雌雄小家鼠交配后的子代情况如下:
甲笼:雌雄小家鼠均为弯曲尾;
乙笼:雌性小家鼠为弯曲尾,雄性小家鼠为正常尾;
丙笼:雌雄小家鼠均为一半为弯曲尾,一半为正常尾。
请分析回答:
①相对正常尾,弯曲尾是________性状,控制弯曲尾的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
②甲、乙、丙三个养殖笼中,亲代正常尾小家鼠的性别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丙笼中亲代小家鼠的基因型是________。
(2)女娄菜是一种雌雄异株的高等植物,属XY型性别决定,正常植株呈绿色,部分植株呈金黄色,且金黄色仅存在于雄株中(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用B、b表示),以下是某校生物研究小组完成的三组杂交实验及结果。
第Ⅰ组:绿色雌株和金黄色雄株亲本杂交,后代全为绿色雄株;
第Ⅱ组:绿色雌株和金黄色雄株亲本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绿色雄株金黄色雄株=1 1
第Ⅲ组:绿色雌株和绿色雄株亲本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绿色雌株绿色雄株金黄色雄株=21 1
①相对绿色,女娄菜植株的金黄色是________性状。
②根据第Ⅰ、Ⅱ组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推测,两组子代均没有出现雌株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请写出第Ⅲ组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
解析:(1)可将此题转化为表格形式,判断分析回答;(2)根据三组杂交实验及结果分析可知,对于X b Y雄株个体,产生的雄配子X b不能成活。
答案:(1)①显性X ②雄性雌性雄性
③X A X a和X a Y
(2)①隐性②雄配子X b不能成活
③
29.(10分)(2010·高考)遗传工作者在进行遗传病调查时发现了一个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系谱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
(2)乙病的遗传方式不可能是________。
(3)如果Ⅱ4、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按照甲、乙两种遗传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请计算:
①双胞胎(Ⅳ1与Ⅳ2)同时患有甲种遗传病的概率是________。
②双胞胎中男孩(Ⅳ1)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________,女孩(Ⅳ2)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________。
解析:(1)因一对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甲病的女儿,故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父亲患病,而女儿有正常的,儿子患病而母亲正常,故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若是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则父亲患病女儿都患病。
(3)①因Ⅱ4、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设甲病的致病基因为a,Ⅱ3的基因型为1/3AA、2/3Aa,Ⅱ4的基因型为AA,则Ⅲ1的基因型为1/3Aa;Ⅱ5的基因型为1/3AA、2/3Aa,Ⅱ6的基因型为AA,则Ⅲ2的基因型为1/3Aa;故Ⅲ1和Ⅲ2所生孩子患甲病的概率为1/3×1/3×1/4=1/36。
Ⅳ1和Ⅳ2为双卵双生,故同时患有甲种遗传病的概率为1/36×1/36=1/1 296。
②甲病的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双胞胎中男孩(Ⅳ1)和女孩(Ⅳ2)患甲病的可能性都为1/36。
若Ⅱ4、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乙病的致病基因最可能是在Y染色体上,后代的男孩肯定患乙病,女孩肯定不患病,故双胞胎中男孩(Ⅳ1)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1/36×1=1/36,故双胞胎中女孩(Ⅳ2)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1/36×0=0。
答案:(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2)伴X显性遗传
(3)1/1 296 1/36 0
30.(11分)下图是五种不同的育种方法图解,请据图回答:
(1)上述________过程(填写字母)所利用的原理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2)G过程所利用的原理是________,H和I过程分别表示________和________。
(3)上述育种过程中,哪两个过程所使用的方法相同?
________(填写字母),具体使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回答两个),其作用
机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A~I过程中,哪些过程作用前后没有改变作用对象的基因型?________(填写字母)。
解析:(1)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但提供最初原材料的是基因突变,因此是E过程。
(2)G过程为转基因技术,其原理属于基因重组。
得到的含外源基因的植物细胞还需经植物组织培养形成新个体,植物组织培养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过程。
(3)C和F 过程的处理都能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可以用相同的方法,如低温处理或秋水仙素处理等,它们的作用机理相同,即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的两极,从而使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4)H和I过程为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的染色体不变,染色体上的基因也不改变。
答案:(1)E (2)基因重组脱分化(或去分化) 再分化(3)C、F 低温处理或秋水仙素处理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使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4)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