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论文

合集下载

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新进展论文

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新进展论文

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中的研究新进展【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421-02冠心病(chd)作为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发病呈年轻化而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冠心病的形成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已明确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肥胖、糖尿病、体力活动缺乏等危险因素。

但目前临床研究发现它还与炎症、促凝因素、高尿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低胆红素血症等有关。

传统与非传统因素引发了冠心病,在冠状动脉固定性狭窄的基础上伴有心肌耗氧量增加,是引起劳力型心绞痛最为常见的原因,其病理基础几乎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通常认为,冠状动脉血流不能满足心脏体力活动的代谢需要时,冠状动脉腔径狭窄至少为50%~70%。

有20%~30%的患者心肌缺血发作之前,并不存在任何引起心肌耗氧增加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改变,反映在冠状动脉固定狭窄的基础上存在动力性狭窄的因素,人们将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了如何防治冠心病的研究上,众多的报道中丹参注射液的临床研究引人瞩目。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而导致。

分子水平的研究证实,氧自由基以及相关炎性刺激因子对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能够产生显著的影响。

丹参中含有脂溶性的丹参酮类和水溶性的酚酸类成分,有抗心肌缺血低氧、抑制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的作用,并对氧自由基具有清除作用,可以扩张冠状动脉、激活纤溶系统,从而有效控制冠心病的病情,缓解症状。

本次研究发现,采用丹参注射液治疗的患者均能够很好的控制患者疼痛症状,缩短疼痛延续时间。

同时,心电图监测结果显示,患者使用丹参注射液治疗后,心电图的结果呈现很好的转归。

本次研究还从酶学改变的角度对丹参注射液的疗效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药物治疗前后,患者的cpk显著降低,间接证明药物的治疗对于心肌细胞能够发挥保护作用。

现已证明血浆黏度增高和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一方面将增加全血黏度,使血流缓慢,造成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容易引起内皮细胞损伤,内皮下胶原纤维得以暴露而启动凝血过程;另一方面能促进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和释放反应。

丹参注射液论文:丹参注射液丹参酮脊髓再灌注损伤细胞间粘附分

丹参注射液论文:丹参注射液丹参酮脊髓再灌注损伤细胞间粘附分

丹参注射液论文:丹参注射液丹参酮脊髓再灌注损伤细胞间粘附分【中文摘要】通过研究丹参注射液及丹参酮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脊髓组织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以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的影响,探讨丹参改善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方法:总共140只清洁级SD大鼠(体重250±10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假手术、脊髓缺血再灌注组、丹参注射液组和丹参酮组。

在造模前30min,丹参注射液组大鼠腹腔注射丹参注射液,丹参酮组大鼠腹腔注射丹参酮。

脊髓缺血再灌注组、丹参注射液组和丹参酮组大鼠采用Zivin改进法制作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假手术组采用与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相同的手术方法,但不夹闭腹主动脉。

各组大鼠按分组需要在再灌注后(0.5h、1h、4h、8h和12 h)再次麻醉动物,取材检测脊髓组织中的ICAM-1、IL-1β及MPO。

结果:1、假手术组IL-1β、ICAM-1、MPO 12小时内没有明显变化,光镜下未见ICAM-1阳性表达血管。

2、脊髓缺血再灌注组、丹参注射液组与丹参酮组IL-1β均于再灌注后0.5 h开始上升,并在12h内持续升高,其中丹参注射液组与丹参酮组IL-1β活性在再灌注4h、8h、12h较脊髓缺血再灌注组明显降低(p0.05)。

结论:1、Zivin改进法制作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稳定性高,可操作性强,可重复性好。

2、丹参注射液及丹参酮可以降低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脊髓组织的IL-1β活性及ICAM-1的表达,减少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减轻炎症反应。

其中丹参酮降低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脊髓组织的IL-1β活性及ICAM-1表达的作用优于丹参注射液。

3、丹参可改善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

【英文摘要】: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alvia miltiorrhiza on the expression of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and the activity of interleukin-1β、myeloperoxidase during Spinal Cord Ischemic/Reperfusion Injury and explore the protective mechanism of Salvia miltiorrhiza on the Spinal Cord Ischemic/Reperfusion Injury.Methods:A total of 140 Sprague Dawley rats,aged 60 days,weighing(250±10)g,of clean grade and either gender were randomly divied into four groups:sham-surgery(n=35),model(n=35), Salvia miltiorrhiza(n=35),and Tanshinone(n=35) groups. Prior to I/R model establishment, rats of the Salvia miltiorrhiza group rats were intraperitoneally injected with Salvia miltiorrhiza and rats of the Tanshinone group were intraperitoneally injected with sulfotanshinone sodium.Rats in the model, Salvia miltiorrhiza and Tanshinone group were established the spinal I/R injury model according to a modified version of Zivin method.Rats in the sham-surgery were treated with the same operation, but the abdominal aorta were not ligated.Samles from all group were harvested,respectively,at 30-minute post-ischemia,and 0.5,1,4,8,12-hourpost-reperfusion,and take out the spinal cord,then observed the expression of ICAM-1 and the activity of IL-1β、MPO.Results:1、In the sham-surgery group, IL-1β、ICAM-1、MPO were not significantly change in 12 hours, and there were not ICAM-1-positive blood vessels.2、In the model,Salvia miltiorrhiza and Tanshinone group, IL-1βbegan were increased at 0.5-hour post-reperfusion, and keep increasing in 12 hours.IL-1βactivity of the Salvia miltiorrhiza and Tanshinon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e model group at 4,8,and 12-hours post-reperfusion(p0.05).Conclusions:1、Making spinal cord ischemic reperfusion injury model with Zivin’method have the characters of stability,and esay to operating and repeating.2、Salvia miltiorrhiza and Tanshinone can reduce activity of IL-1β、expression of ICAM-1 and neutrophil infiltration of spinal cord in spinal cord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The function of Tanshinone reducing IL-1βactivity and the expression of ICAM-1 in spinal cord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was better than Salvia miltiorrhiza.3、Salvia miltiorrhiza can improve Spinal Cord Ischemic/Reperfusion Injury.【关键词】丹参注射液丹参酮脊髓再灌注损伤细胞间粘附分子-1 白细胞介素-1β中性粒细胞髓过氧化物酶【英文关键词】Salvia miltiorrhiza Tanshinonespinal cord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nterleukin-1βeutrophilicgranulocyte myeloperoxidase【目录】丹参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炎性通路IL-1β、ICAM-1、MPO的作用及机制研究中文摘要4-6英文摘要6-7前言8-10实验材料10-11实验方法11-16结果16-18分析与讨论18-24结论24-25参考文献25-29附图29-30致谢30-31综述31-37参考文献34-37个人简历37【采买全文】1.3.9.9.38.8.4.8 1.3.8.1.13.7.2.1 同时提供论文写作一对一辅导和论文发表服务.保过包发.【说明】本文仅为中国学术文献总库合作提供,无涉版权。

中药论文范文

中药论文范文

中药论文范文中药论文范文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药材资源和独特的药理作用。

本篇论文将重点探讨中药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作用,以期为中药在心脑血管领域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中药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已有悠久历史。

许多中药被证实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抗血栓等作用,对心脑血管疾病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例如,丹参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具有活血化瘀、抗血小板聚集、降血压等作用,可有效改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症状和预后。

另外,川芎、桂枝、细辛等中药也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具有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等作用。

中药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较为复杂。

一方面,中药通过调节血液中的生理活性物质,如血浆中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等,影响心脑血管的收缩与扩张。

另一方面,中药中的活性成分可以直接靶向心脑血管系统,发挥它们的药理作用。

此外,中药还可以通过抗氧化、抗炎、抗纤维化等途径,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过程,保护心脑血管功能。

尽管中药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但目前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加以验证。

其次,中药的质量控制和规范化生产仍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和管理。

最后,中药的应用范围和适应症仍需明确,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

综上所述,中药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中药的药理特性和临床应用,可以为中药在心脑血管领域的应用提供科学支持,促进中药的临床推广和应用。

(700字)参考文献:1. 张三,李四,王五. 中药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19(3):256-260.2. 王六,赵七. 中药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2021,33(4):478-483.3. Liu J, Zhu M, Shi 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 treasured natural resource of anticancer dru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mJ Chin Med. 2018;46(4):739-755.。

富硒丹参次生代谢产物含量、指纹图谱和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富硒丹参次生代谢产物含量、指纹图谱和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富硒丹参次生代谢产物含量、指纹图谱和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丹参是我国传统中药材其药理作用与微量元素硒的生物无机化学性质相似。

一般在低浓度下,硒对植物体有促进生长,减缓植物衰老,拮抗重金属毒害等作用。

硒与丹参活性成分结合在生理作用上可能产生协同增效作用。

为了了解硒对丹参次生代谢产物产生的影响,本论文对补硒栽培获得的富硒丹参和普通丹参进行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的主要次生代谢产物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含量,并建立丹参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的指纹图谱分析补硒丹参和普通丹参溶剂浸提成分的含量及种类。

采用羟自由基清除法、超氧阴离子清除法和总还原性测定法对两种丹参的体外抗氧化能力进行评价。

分析富硒丹参和普通丹参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差异。

富硒丹参脂溶性成分研究结果表明2009年田间试验中,补硒组的丹参酮IIA 含量比对照组有所提高,高喷组、低施组与对照组,低喷组与高喷组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010年田间试验中,补硒组与对照组的丹参酮IIA含量呈显著性提高(p<0.05)。

丹参样品图谱与对照图谱的整体相似度评价发现补硒丹参与普通丹参所含的化学成分种类基本一致,相似度均在0.98以上。

对比补硒组和对照组的总峰面积和共有峰总峰面积的平均值,补硒组有明显增加,2009年田间试验中,高喷组和低施组的总峰面积和共有峰总峰面积是对照组的近1.5倍;2010年田间试验中,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总峰面积比对照组提高35.86%和24.43%,共有峰总峰面积提高了32.99%和23.54%,实验结果表明除丹参酮IIA的含量有显著增加之外,脂溶性成分中的其他成分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富硒丹参水溶性成分研究结果表明2009年田间试验中,补硒组的丹酚酸B含量比对照组有所提高,四个补硒组与对照组、低施组与高施组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2010年补硒实验中高剂量组比对照组提高了4.92%。

丹参生理活性概况论文

丹参生理活性概况论文

丹参生理活性研究概况摘要:丹参作为传统中药,其味苦、性微寒,归心、肝二经。

具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之功效,是一种临床应用广泛的中药。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丹参还具有抗炎、抗肿瘤活性,同时对血管内皮细胞及肾、肺损伤,对心脑系统、肝脏、微血管等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丹参及其制剂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其药理活性近年来被医药工作者广泛研究。

本文就其药理活性研究情况作以综述。

关键词:丹参;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中图分类号】r65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078-02丹参又名紫丹参,主产于河北、安徽、江苏、四川等地。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其味苦、性微寒,归心、肝二经。

具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之功效,是一种临床应用广泛的中药[1]。

下面就丹参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化学成分1.1脂溶性成分:醌类主要有: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隐丹参酮、羟基丹参酮、丹参酸甲酯、次甲基丹参醌、紫丹参甲素、紫丹参乙素、丹参新酮、二氢丹参酮ⅰ、丹参酮ⅰ、ⅱ、ⅲ、3α-羟基丹参酮ⅱa、降丹参酮、异丹参酮ⅰ、异丹参酮ⅱ、异隐丹参酮、丹参新醌a、丹参新醌b等 [2]。

酮类主要有:丹参酚、丹参醛、一氢丹参酮ⅰ、丹参醇a、丹参醇b、丹参醇c等[2]。

1.2水溶性成分:丹参的水溶性成分主要为酚酸类化合物,包括如丹酚酸a、丹酚酸b、原儿茶酸、原儿茶醛、咖啡酸、丹参素等[2]。

2药理活性2.1对心脑系统的作用:孙联平等实验研究显示,丹参可降低20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左心室重要指数(lvmi)、血管周围教员面积和管腔面积比例(pvca)和心肌凋亡细胞数[3]。

胡志华等通过在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上发现丹参酮ⅱa对angⅱ(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4]。

赵艳威等研究发现,丹参素对豚鼠心室肌细胞na+通道电流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5]。

丹参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论文

丹参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论文

丹参药理作⽤与临床应⽤论⽂
浅析丹参的药理作⽤与临床应⽤
作为我国的传统中药,丹参的药理作⽤研究受到了很⼤重视并且取得了巨⼤进展,本⽂对丹参的药理作⽤和临床应⽤进⾏了浅析,丹参药理作⽤多样,临床作⽤明显,应⽤较⼴泛。

丹参;药理作⽤;临床应⽤
丹参是唇形科植物,其⼲燥根及根茎作为⼊药部位,是中药中研究较为深⼊的⼀种。

丹参味苦,性微寒,包含⽔溶性及脂溶性多种有效成分,有着⼴泛的药理作⽤。

1 化学成分及药物剂型
丹参的主要有效成分包括两⼤类:①酚酸类化合物;②丹参酮类化合物1。

前者是⽔溶性的,主要包括丹参酸a、b、c,后者是脂溶性的,主要包括丹参酮、隐丹参酮、异丹参酮等。

⽬前,常⽤的丹参制剂包括注射液、滴丸、复⽅丹参注射液、复⽅丹参⽚以及冠⼼丹参⽚,其中复⽅丹参⽚和冠⼼丹参⽚已被中国药典收载。

2 药理作⽤
2.1 对⾎液循环系统丹参对⾎液循环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

①使⾎流动⼒学效应得到良好改善:丹参作⽤于衰弱的⼼脏,使其在加强⼼肌收缩⼒的同时不增加⼼肌耗氧量。

此外,丹参能够扩张冠状动脉和肢体动脉,但是对于脑动脉显⽰⽆扩张作⽤。

②抗⾎栓作⽤:研究表明,丹参具有延长凝⾎时间的作⽤,⽽且能够降低⾎瘀患者的全⾎及⾎浆粘度,将红细胞的电泳时间缩减,从⽽接近正常⽔平。

丹参酮等成分可以抑制⾎⼩板中磷酸⼆酯。

复方丹参滴丸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建议论文

复方丹参滴丸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建议论文

复方丹参滴丸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建议论文复方丹参滴丸是一种中药制剂,由多种中药药材复方制成。

它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如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等。

本文将从复方丹参滴丸的组成与药理作用、主要药理成分、临床应用以及中国专家的建议方面进行介绍。

复方丹参滴丸的主要成分是丹参、郁金和冰片。

其中,丹参是复方丹参滴丸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活血化瘀、抗血小板聚集、抗氧化等作用。

郁金具有活血祛气、舒筋散结的作用。

冰片能够活血化痰、清热降火。

这些药物的组合能够互相协同作用,达到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效果。

丹参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是丹酚酸B,它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抗炎等作用。

郁金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是萜烯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作用。

冰片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是薄荷酚,具有镇痛、抗菌、驱蚊等作用。

复方丹参滴丸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临床研究表明,复方丹参滴丸可以改善患者心肌缺血、心绞痛的症状,减少心绞痛发作的频次和病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复方丹参滴丸还可以减轻心肌梗死的损伤,加速心肌的再生和修复,减少梗死面积,改善心肌功能。

对于脑卒中患者,复方丹参滴丸可以促进脑血管的再通,改善脑缺血的症状,减少脑梗死面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中国专家对于复方丹参滴丸的临床应用给出了以下建议。

首先,复方丹参滴丸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宜自行使用。

其次,患者在使用复方丹参滴丸时要遵循药品的使用说明,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

此外,复方丹参滴丸是一种中药制剂,患者在使用期间应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出现不适应及时停药并告知医生。

最后,复方丹参滴丸的疗效较慢,患者需要坚持用药一段时间才能见到显著效果。

综上所述,复方丹参滴丸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中药制剂。

它通过活血化瘀、抗血小板聚集、抗氧化等作用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减轻疾病的损伤,促进患者的康复。

患者在使用复方丹参滴丸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中药丹参提取分离技术论文

中药丹参提取分离技术论文

中药丹参的提取分离技术【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3873(2011)03-0303-01【摘要】综述了丹参有效成分的各种提取分离技术,其中包括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微波辅助萃取法、加压液体萃取法、高速逆流色谱法和真空液相层析法等,并分别对其优缺点进行分析,为丹参药理学活性物质基础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丹参提取分离技术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历代本草均有收载。

其味苦、性微寒,归心、肝二经。

具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之功效,是一种临床应用广泛的中药。

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丹参作为能够预防和治疗人类面临的几大危险疾病的植物药之一,它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

1、丹参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丹参有效成分包括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因此提取分离工艺分为脂溶性成分二萜醌类的提取分离和水溶性成分酚酸类的提取分离。

近年来,对于丹参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方面的研究较多,主要涉及到:总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二萜醌类的提取分离和酚酸类的提取分离。

笔者分析了各种提取分离法的优缺点,为丹参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及丹参药理学活性物质基础的研究提供参考。

1.1总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丹参的有效成分复杂,总有效成分的提取率较低。

主要的提取方法有醇提法、超声法、co2超临界萃取法(sfe)。

梯度渗漉法具有浓度梯度大,浸出效果好,溶剂用量少,适合于有效成分含量低的中药材提取等优点。

这是由于传统方法多数都有加热过程或产热过程,而超临界萃取法受热小,并且同时具有液体溶剂的溶解能力和气体的传递特性,萃取后溶质和溶剂易于分离等优点,特别适合于热敏性、易氧化物质的分离或提纯。

而丹参酮ⅱa对光不稳定,丹酚酸b受热易分解,这就是传统提取方法的提取率较超临界萃取法提取率低的原因。

1.2二萜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二萜醌类,又称丹参酮,主要包括丹参酮ⅱa、异丹参酮、隐丹参酮和二氢丹参酮等。

复方丹参注射液冲洗治疗膝骨关节炎近期疗效观察论文

复方丹参注射液冲洗治疗膝骨关节炎近期疗效观察论文

复方丹参注射液冲洗治疗膝骨关节炎近期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冲洗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近期的临床疗效,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抽取我科2005年以来的住院病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复方丹参注射液组、生理盐水组,每组各30例,冲洗三次后进行随访,对近期疗效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研究。

结果:复方丹参注射液冲洗组能改善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症状、减轻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效果优于生理盐水组。

结论:关节腔内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冲洗,能较快缓解膝骨关节炎的症状,提高临床疗效,研究表明可能是通过减少炎症反应、润滑关节软骨等途径来实现的。

【关键词】腔内给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7-0189-02term efficacy of the treatment of knee osteoarthritis with compound danshen injectiondu xiaohong li shubo li dong xiao weiwuh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ubei wuhan 430014【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cent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compound danshen injection for the patients with 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 and to clarify its possible mechanism. method: 60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 in our department since 2005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mpound danshen injection group and saline group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after flushing three times, and recent efficacy data was statistically analysis. results: the treatment of rinsing with compound danshen injection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knee osteoarthritis, reduce joint pain and improve joint function, which was better than the saline group. conclusion: intra-articular injection with danshen could quickly relieve the symptoms of knee osteoarthritis, and improve clinical outcomes, that may be achieved by reducing inflammation, and lubrication of articular cartilage way.【key words】clinical efficacy intra-articular administration 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是一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慢性退行性骨关节病。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氧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医学论文(精)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氧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医学论文(精)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氧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医学论文作者:任香善,宋京郁,林贞花,任香玉,高英兰,金贤国[摘要][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氧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用过氧化氢损伤内皮细胞,MTT法检测其存活率,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MDA含量,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细胞表面细胞间ICAM-1的表达. [结果]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氧化损伤后,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MDA含量明显增加,细胞间ICAM-1表达明显增加,而预先加入复方丹参注射液可改善上述结果. [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通过其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对氧化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本文由中国论文范文收集整理。

[关键词]内皮,血管;创伤和损伤;丹参;丙二醛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the compound Danshen injection on the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VECs)injured by oxidization and its mechanisms of anti-oxidization.METHODS By using primary culture of newbor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UVECs)in vitro,the UVECs were injured by H 2 O 2 . The viability of VECs was measured by Methyl thiazoiyl tetrazolium(MTT)assay.The contents of MDA in the suspension of cell culture were detected by spectrophotometer,and the expression of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were detected by immunocytochemistry.RESULTSAfter VECs were injured by oxidization,cell viabilities were obviously decreased,but MDA content and the expression of ICAM-1were obviously increased.The above phenomenon could be prevented in some degree through adding the compound Danshen injection inadvance.CONCLUSION The compound Danshen injection has protective effects on the injured endothelial cells induced by oxidization through the function of anti-lipid oxidization.Key words:endothelium,vascular;wounds and injuries;red sage root;malondialdehyde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引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直接病因,而许多研究结果表明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EC)损伤又是AS发生的始动环节[1] .本实验采用过氧化氢制作血管内皮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后利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进行干预,以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丹参对氧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复方丹参注射液(含丹参1g/mL)为上海中西药液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批号为021001;M199培养基为美国GIBCO公司产品;胎牛血清为美国HYCOLONE公司产品;过氧化氢(300mL/L,AR级)为天津开发区海晶精细化工厂产品,临用前稀释,并在5min内使用;MTT为SIGMA公司产品;MDA试剂盒由北京邦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细胞间ICAM-1多克隆抗体由武汉博士德公司提供;ABC试剂盒为美国产品.1.2 方法1.2.1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培养及分组参照文献[2,3]的方法略加修改进行.在无菌条件下,取健康产妇分娩后6h以内的脐带,用1g/LⅠ型胶原酶10~15mL灌注,使之充盈,置于37℃水浴中孵育15~20min;收集含有细胞的酶液,放入离心管中,以1000r/min离心10min,弃去上清液,往沉淀物中加入含有200g/L FBS、50U/mL肝素及终浓度为2mol/L L-谷氨酰胺的M199完全培养液5mL,充分混合制成细胞悬液,行4g/L台盼蓝染色,调整细胞数为1×10 8 个/L,以(1.5~2.0)×10 8 个/m 2 密度植入到培养瓶中,置于37℃,50mL/L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培养,定期换液,待细胞生长成融合状态后进行鉴定.血管内皮细胞在相差显微镜下可见为单层,互不重叠,呈鹅卵石样排列;细胞呈多角形,边界清楚,核呈圆形或椭圆形,人第8因子相关抗原呈阳性.在96孔培养板中,每孔加入含细胞数为1×10 4 个的M199完全培养液100μL,置于37℃,50mL/L二氧化碳培养箱内,24h(细胞贴壁)后换成含50g/L胎牛血清的M199培养液继续培养24h.将培养所得EC分为正常组、丹参组及模型组.1.2.2 分组培养及MTT法检测内皮细胞存活率向正常组内加入M199完全培养液;向丹参组内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125,0.250,1.250,2.500,12.500g/L的复方丹参注射液继续培养24h;模型组未予处理.向丹参组及模型组内分别加入终浓度为75μmol/L过氧化氢刺激4h制作氧化损伤模型.向各组每孔内加入20μL MTT,置于37℃条件下孵育4h,倾去上清液,加入100μL二甲基亚砜,振荡数分钟,用全自动酶标仪(波长为490nm)测定每孔OD值.1.2.3 MDA含量测定选用生长良好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制备细胞悬液,调整细胞数为(1~2)×10 8个/L接种于24孔培养板内.细胞处理同1.2.2项下方法,终止培养并分别收集每孔上清液1mL,置于-20℃冰箱待测,按照北京邦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所提供MDA试剂盒说明书,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为532nm处检测各组上清液的MDA含量. 关键词:细胞,保护,作用,血管,注射,损伤,医学论文,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氧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内容摘要:作者:任香善,宋京郁,林贞花,任香玉,高英兰,金贤国[摘要][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氧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用过氧化氢损伤内皮细胞,MTT法检测其存活率,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MDA 含量,免疫细胞。

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高原反应论文

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高原反应论文

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高原反应疗效观察[摘要]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急性高原反应的治疗效果。

方法 2008年3月-2010年10月收治急性高原反应155例,对照组用持续低流量吸氧、静点氨茶碱、胃复安等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上述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液250ml静点。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6%,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在常规治疗急性高原反应的基础上辅以丹参注射液疗效满意。

[关键词] 丹参注射液;急性高原反应[中图分类号] r186+.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1-065-01海拔在3000m以上的地区称为高原地区。

我院地处海拔在4200m 的青藏高原地区。

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低,氧分压也相应降低,易导致人体缺氧。

急性高原反应是指机体短时间内由平原进入3000m以上高原地区在短时间内发病或高原地区居民在平原生活一段时间后重返高原时均可产生反应。

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昏、胸闷、气短、心悸、恶心呕吐,部分患者有口唇紫绀及面部浮肿。

我院自2008年3月-2010年10月收治急性高原反应155例,其中84例辅以丹参注射液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55例患者均为2008年3月-2010年10月在我院住院患者,进入高原前均无心肺疾病史和近期无上呼吸道感染病史。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84例,男57例,女27例。

年龄17-70岁,平均43.5岁。

初次进入高原78例,再次进入高原6例。

表现为头痛,胸闷、心悸58例。

头昏,恶心、呕吐21例。

头痛,口唇发绀及面部浮肿5例。

对照组71例,男52例,女19例。

年龄18-68岁,平均43岁。

初次进入高原69例,再次进入高原2例。

表现为头痛,胸闷、心悸45例。

头昏,恶心、呕吐24例。

头痛,口唇发绀及面部浮肿2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相似,具有可比性。

丹参注射剂不良反应循证医学评价论文

丹参注射剂不良反应循证医学评价论文

丹参注射剂不良反应循证医学评价【基金项目】卫生行业科研专项(课题编号 200902008)【摘要】目的分析丹参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及相关因素,探讨其一般规律及特点,为药物的安全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病历回顾性研究方法,对658份使用丹参注射剂的完整住院病历进行调查,用spssl2.0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丹参注射剂主要不良反应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46.2%;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占27.0%;全身性损害占15.4%;神经系统损害占7.7%;骨骼肌肉系统损害占3.9%。

结论临床应重视丹参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加强用药监测,避免adr的发生。

【关键词】丹参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回顾性研究【中国分类号】r2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030-02丹参中含有脂溶性丹参酮类成分和水溶性酚酸类成分,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组成部分。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3]:丹参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的功效,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营养血量,提高组织从微循环血管中摄取氧的能力,从而增加组织耐低氧能力,调整体内血液分布,增加四肢血液量,相对使头部血液量分布减少,抑制凝血,对氧自由基具有清除作用,同时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明显减慢氧化脂蛋白的电泳迁移率,削弱细胞内胆固醇含量及抗脂质过氧化,削弱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对抗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故具有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

用于治疗冠心病、高脂血症、脑血管病、月经不调、痛经、经闭、血崩带下、瘀血腹痛、骨节疼痛、惊悸不眠、恶疮肿毒等[1]。

但中医药本身的组分复杂,不良反应应该成为丹参使用过程中的注意要点。

现对我院近期应用复方丹参注射剂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保证用药安全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和样本量确定:对我院医院使用丹参注射剂的658份完整住院病历进行调查,重点了解丹参注射剂的临床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及其相关情况。

办公文档丹参论

办公文档丹参论

保护和促进组织修复
*
减轻钙超载 调节钙稳定
调整TXA2 / PGI2平衡
抑制ET分泌 提高NO活性
降低心肌中丙二醛(MDA)的生成 和减少血清肌酸激酶(CK)的释放,
抑制细胞内钙超载,增强能量代谢, 减少膜磷脂的分解,
减少血栓素A2(TXA2)生成,增加前列 腺素2(PGI2)含量,减轻组织病理损害,
在2002年5月,我们全厂共八个剂型112个品种一次性通过了国家的GMP认证;在黑龙江省我们是第一家全厂通过GMP认证的中药企业。
火哪众闯莲迈昼你溃甲臼触驳拍菜窟框扮监木娱面首魄噬臭恫仇退界虫谍丹参论文丹参论文
是 中药粉针剂的摇篮
01
世界上第一个中药粉针剂:双黄 连粉针就诞生于我长
02
中药粉针剂(冻干)和丹参粉针;是目前哈药集团唯一拥有
与水针剂相比,中药粉针剂质量标准中增加了多项安全指标,并对不溶性微粒,重金属,砷盐,蛋白质等分别作了限量要求,使安全性大大增加。
握仗驹康马牵淳袒价邢思船隅抨惮笛哲厉魄把买玫肇叠皮涵迢蔡令勤佰晨丹参论文丹参论文
01
02
03
04
对比国内其他中药注射剂生产厂家的
绝对技术优势
拥有GAP标准化原料药基地
世界领先的生产工艺和设备
比较结果:注射用丹参控制两项重要含量指标,而丹参 注射液只控制一项,并且控制量相差32倍
入局掌溅铺润枢沛凸盘客析器点武磨预鄂如掸匣炙伺构卸瘴服袭彼啊狠拣丹参论文丹参论文
绿原酸含量
黄芩苷含量
注射用双黄连
每支含8.5~11.5mg
每支含128~173mg
双黄连注射液
无要求
每ml 不得低于6mg
安全性更强 疗效更确切 质量更稳定 保持时间更长

丹参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论文

丹参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论文

丹参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摘要】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

具有活血化瘀,凉血消痈、止痛、养血安神等功能。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丹参有对抗心脏缺血缺氧、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中枢镇静及抗菌消炎等作用。

近年来丹参片剂及注射液已在临床大量使用,本文综述了丹参的药理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关键词】丹参;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9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287-02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

始载于>,列为上品。

又名紫丹参、红丹参、红根、大红袍、活血参、血参根、血山根。

味苦,性微寒。

入心、肝经。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生产,主产于安徽、山东、江苏、河北四川等地。

具有活血通经、凉血消肿、祛痈肿丹毒之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丹参在活血祛瘀,止痛、养血安神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作用,可用于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抗菌抗炎等,本文综述了丹参的药理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1 药理作用1.1 对心脏血管系统的作用1.1.1 对心脏的作用丹参能显著抑制心脏的收缩,减少耗能但不损伤心肌细胞,从而起到保护心脏的作用。

丹参煎剂及其注射剂,均能减慢心率。

丹参黄芪注射液有非常显著的耐缺氧作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冠心病、脑血栓及其后遗症,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1.1.2 对心肌的作用丹参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促进侧支循环的开放,改善微循环,改善血液流变性,并提高耐缺氧能力,抗脂质过氧化,有效清除自由基,调节血液在心肌的重新分布,从而对缺血心肌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丹参还可减轻移植物的毛细血管损伤,保护心肌细胞,减轻免疫细胞浸润,还可直接对抗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排斥反应。

复方丹参注射液可以较好的治疗心肌梗塞,还有促进梗塞心肌细胞再生的作用。

1.1.3 对冠状动脉的作用丹参注射液能使豚鼠和家兔的离体心脏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1],改善心脏舒张功能从而提高心脏的收缩功能,有直接的扩张冠状动脉作用。

丹参中丹参酮的提取工艺研究

丹参中丹参酮的提取工艺研究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口,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d使用本授权书。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互默画L
日期:阳【o.C,3\
指导老师签名: 日期: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主要工作(贡献)声明
本人在学位论文中所做的主要工作或贡献如下:
(1)建立了薄层扫描法测定丹参中丹参酮II A含量的方法,并与HPLC法比较, 得到该测定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不仅可作为丹参酮提取工艺研究中丹参酮II A 含量的测定方法,同时也为其他药物制剂中丹参酮含量的测定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
8%Na2C03
to wash.
Extracted
Tanshinone
from Tanshin material by SFE technology.Various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extraction effect were investigated,Tanshinone-II A as
理论依据。 (2)利用正交实验法对丹参中丹参酮传统的醇提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 (3)采用超临界C02萃取技术从丹参中萃取丹参酮,以丹参酮II A为指标成分,
对影响萃取效果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的探讨,分析不同因素对指标成分萃取效果影响
的显著性。 (4)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出超临界C02萃取最佳工艺条件,并与传统醇提法工艺比 较,得到该方法耗时少、提取率高,得到的丹参萃取物品质好,无需进一步纯化,其 有效成分总丹参酮的含量就能达到新药申报规定的要求。
齿.见图1
1。总状花序,轮伞排列顶生或腋生:小苞片披针形.被腺毛。花冠钟状,
蓝紫色,二唇形,见图1—2;雄蕊2枚,子房上位,4深裂,柱头2裂。小。氍果4,黑

丹参的产地与药性分析

丹参的产地与药性分析



产地考证 从 本 草 考 证 看 来 ,丹 参 主产 区 和 道 地 产 区 出现 较 大 变迁 。
丹 参主 要 产 地 或 道 地 产 区先 后 有 :河 南 、山 东 、陕西 ( 山 西 ) 或 、
湖 北、安徽、四川等地 。胡世林 的 《 中国道地药材 》将丹参 列 为』 产道地药材 。在常用 中药中,道地产区变迁十分 普遍,产 I I 生变迁 的原因除 了自然环境 、经 济原因之外 ,与人文背 景关 系 也相当密切,因此对一些产地 比较广泛、道地记述变迁 较大 的 中药材 ,其道地药材 的确定应 当慎 重,不能对本草 中提及 的地 区进 行简单取舍 。丹参使用历史 悠久,本草文献对产地 四川 的 I 记载 尚不足百年。要确立川产丹 参为道地药材 ,证据 尚不够 充
论文摘要:从本草考证 、药材性状 、有效成分 、药效 、生态环境 、遗传基 因、栽培 和采收加工技术等方 面对丹参 药材道地性进
行 了 讨,认 为丹参在 历史上形成 了以四川、河南、山东、安徽等地所产为道地药材 探 主题词:丹参 道地性 分析
丹 参 为唇 形 科 鼠尾 草 属 植 物 丹 参 S li miir iaB e的 ava lor z g . t h 干燥根 及根茎 ,是著名活血化瘀药,主治瘀血所致 的各种疼痛、
由以上分析 可知,二萜醌类化合物 不仅客观反应 鼠尾草属 亲缘关系 ,而 且和地理分布 、外 部形态, 内部组织结构密切相 关 ,但是 甘西 鼠尾草及其变种质量 的优质 造成非正品丹参与 正 品丹参之 间道地 的矛盾性 。而样 品的准 确性直接导致 目 前研 究 结果各不相 同,以寻找各产地间丹参化 学成分 以及药效 的差异 来确定丹参的道地产区, 目前尚未得到有 意义的结果。

中药丹参临床进展论文

中药丹参临床进展论文

中药丹参的临床研究进展方 芳* 王平珍* 邱 芸*关键词:丹参;临床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8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9-0081-02 丹参味苦,性微寒,归心、肝经,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之功效。

有资料显示,近年来对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较多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主要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胸腹刺痛、热闭疼痛、心烦不眠、骨折内伤等症[1],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陶军[2]等利用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了缺血-再灌注后心肌2,4-亚甲二氧苯丙胺(MDA)生成、超氧化物歧化物(SOD)活性、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变化及丹参酮Ⅱ-A对上述指标的影响。

结果表明,缺血-再灌注心肌MDA含量显著升高,SOD活性明显下降,同时血清CK活性显著升高,缺血和再灌注模型给予丹参酮Ⅱ-A(5mg/kg)能显著降低心肌中MDA的生成和减少心肌CK的释放。

用化学发光法显示丹参酮Ⅱ-A对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和过氧化氢有消除作用。

由此推测消除氧自由基是丹参酮Ⅱ-A防治心肌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之一。

同时梁勇[3]等研究表明,丹参在治疗小狗的心肌梗塞的实验中,其疗效与潘生丁相同;该实验亦说明丹参能有效缩小心肌梗塞的面积和降低心肌耗氧量的药理作用。

钱卫民[4]等研究表明,丹参素对心肌L型钙通道电流具有明显的阻断作用,具有类似异搏停样L型钙通道阻断剂的作用。

高贤均[5]报道,在具有钙通道阻滞剂(CCB)作用的6万种中草药中,丹参与川芎、赤芍、当归等所具有的CCB作用相当,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药物。

2 具有改善外周循环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丹参有改善外周血液循环、提高在常压和低压下机体的耐缺氧能力,加快微循环的血液流通和增加毛细血管网等作用,并能抑制凝血、激活纤溶。

范瑞强[6]研究表明,丹参是通过影响脯氨酸和赖氨酸羟化酶的活性来抑制人体皮肤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的,但不影响DNA及非胶原蛋白的合成,丹参对胶原的合成的抑制率与剂量呈正相关。

疏血通注射液论文复方丹参注射液论文: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疏血通注射液论文复方丹参注射液论文: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疏血通注射液论文复方丹参注射液论文: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2例,治疗组给予疏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和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2.1 常规综合治疗①控制患者过高的血压,但切忌血压过低导致脑灌注不足;②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感染,常规应用头孢三嗪3.0 g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每日1次静脉滴注;③给予适当的脱水剂,如20%甘露醇150 ml,每日2~3次静脉滴注;④脑保护治疗,应用胞二磷胆碱0.75 g+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每日1次静脉滴注。

2.2 对照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予以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输注。

均为1次/日,共用14 d。

2.3 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疏血通注射液(牡丹江友博药业有限责任公司)10 ml+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均为1次/日,共用14 d。

2.4 疗效标准基本痊愈:功能缺损平均减少90%~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病残程度1~3级;好转: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6%~45%;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5%。

2.5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各组间数据采用t 检验,疗效比较采用r检验。

3 结果3.1 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87.5%。

明显优于对照组66.7%,详见表1。

注:两组疗效比较.总有效率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3.2 副作用治疗期间无一例局部瘀点、瘀斑、广泛皮下出血及颅内出血、再梗死。

4 讨论脑梗死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是临床常见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降低心肌耗氧量
通过降低左心室张力和心脏体积来实现
2013-8-9
心血管药理作用
抗心律失常作用
具有类异搏定样L—型钙通道阻断剂作用
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对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和 过氧化氢具有清除作用
2013-8-9
神经细胞保护作用
明显减轻脑组织 充血、水肿和缺 血坏死
促进氧自由基代谢, 降低自由基水平, 减少脑损伤;
中药注射剂的优点:
1、药效迅速,作用可靠; 2、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 3、适用于不能口服给药的病人;
注射用无菌粉末
注射用无菌粉末简称粉针剂,系指将 某些对热不稳定或容易水解的药物按无 菌操作法制成的供注射用的无菌干燥粉 末或海绵状物,临用前加溶剂溶解供注 射用。 无菌水溶液冷冻干燥法(冻干):

将滤过除菌的药液,在无菌操作条
件下,直接按剂量分装于注射容器 中,经冷冻干燥,得到干燥粉末或 海绵状物。 冷冻干燥主要包括预冻、升华 干燥、再干燥等过程。
中药粉针剂与中药注射液的区别:
安全性更强 疗效更确切 质量更稳定 保持时间更长
具体表现在:
1、有效成分量化标准更高——疗效性 2、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更强——稳定性
鞣质
鞣质可与红细胞结合产生血球凝聚
主要特点四: 有害物质有限量控制
草酸盐及树脂
草酸盐及树脂进入血液,易于 沉积在人体的肝、脾、肾等脏器, 此类成分对脏器损伤严重
钾离子
钾离子进入血液则会造成心肌 细胞的渗透压加大,增加心肌细 胞负载,不利于心脏疾病的治疗
与水针剂相比,中药粉针剂 质量标准中增加了多项安全指 标,并对不溶性微粒,重金属, 砷盐,蛋白质等分别作了限量 要求,使安全性大大增加。
3、对不溶性微粒严格控制——安全性
4、对有害物质进行限量控制——安全性
有效成分量化标准更高:
丹参素钠含量 注射用丹参 丹参注射液 不低于80mg/g 即32mg/支 无要求 总酚含量
(以原儿茶醛计)
160mg/g 即64mg/支 0.2mg/ml 即2mg/5支
比较结果:注射用丹参控制两项重要含量指标,而丹参 注射液只控制一项,并且控制量相差32倍
注射用丹参能消除心肌线粒体膜脂质 过氧化过程中产生的脂类自由基, 使线粒体呼吸功能不受影响。
2013-8-9
对血液流变学作用
抑制血小板聚集, 抗凝血,对抗血栓形成, 明显降低血液粘稠度, 稳定红细胞膜, 抗溶血,激活纤溶, 促进纤维蛋白溶解
注射用丹参可以使血栓形成 时间延长、血栓长度缩短、 重量减轻、血小板聚集功能 降低以及RT、PT和KPTT延 长,提高红细胞膜的机械强 度,减少红细胞的破裂,减 少蛋白凝固。
2013-8-9
保护和促进组织修复
清除自由基 保护线粒体
减轻钙超载 调节钙稳定
调整TXA2 / PGI2平衡
降低心肌中丙二醛(MDA)的生成 和减少血清肌酸激酶(CK)的释放,
抑制细胞内钙超载,增强能量代谢, 减少膜磷脂的分解,
减少血栓素A2(TXA2)生成,增加前列 腺素2(PGI2)含量,减轻组织病理损害,
2、改善微循环障碍的作用
主要可以改善脑组织循环和外周微
循环。
实验表明:注射用丹参可以使微动
脉口径扩大,毛细血管开放数量明 显增多,表现为微血流速度显著加 快。
3、改善血液流变学
用药前后测定全血粘度、血浆粘度、
全血还原比粘度及血栓长度、血栓 干湿重量,结果认为:注射用丹参 对于人体血液流变学有明显的改善 作用;它可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含 量减少,红细胞电泳速度加快,从 而减少血栓形成几率
抗肿瘤作用
注射用丹参的成分化学结构是细胞毒作用的基础,
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可产生自由基引起DNA损害, 抑制肿瘤细胞DNA合成。
对肿瘤细胞的诱导分化
通过抑制癌基因表达,影响DNA多聚酶活性, 抑制DNA合成,从而抑制细胞增殖,诱 导细胞分化。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因注射用丹参能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同时诱导凋亡 或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成熟, 最终使其走向凋亡。
注射用丹 参产品知识
心血管 雌激素
神经保护 抗氧化
血流变 抗肿瘤 组织修复
2013-8-9
抗炎
抑菌抗菌
多 重 药理作用
心血管药理作用
抗动脉粥样硬化
通过下调增殖细胞核抗原(PDGF)mRNA基因 表达来实现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和降低胶原纤维含量
缩小心肌梗塞面积
主要增加缺血周围区血流量, 缩小缺血心肌的范围
主要特点一: 有效成分量化指标
绿原酸含量 注射用双黄连 每支含 8.5~11.5mg 无要求
黄芩苷含量 每支含 128~173mg 每ml 不得低于6mg
双黄连注射液
主要特点二: 稳定性更强
产品质量稳定性更强
丹参素钠和绿原酸等有效成份在 水溶液系统中都容易发生氧化、水 解反应,含量不容易控制。 中药粉针剂是一种固态粉末,去 除了水分子对这些主要有效成份的 影响,使含量始终保持稳定状态, 所以产品的质量稳定性更强。
我厂对原料药材严格控制,对品 种、当地气候、土壤条件、水质 进行了评估,在种植、采收、加 工养护等管理上均进行规范化高 标准控制,确保原料的均一、可 控。
世界领先的生产工艺和设备
我厂中药粉针剂的生产采用了具有国
际先进水平的全自控现代化提取装备, 整线DCS系统控制,所有工艺参数均 由计算机自动控制自动采集,生产过 程自动控制
对比国内其他中药注射剂生产厂家的
绝对技术优势
1、拥有GAP标准化原料药基地 2、世界领先的生产工艺和设备 3、国内率先应用指纹图谱技术
GAP标准化的原料基地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中药材生产的标准化管理是 中药现代化进程关键一步, 是从源头上解决中药生产质 量问题的最有效手段。
中药粉针剂的基本知识 注射用丹 参
中药粉针剂基本知识
一、中药粉针剂的基本概念 二、中药粉针剂与中药注射液的区别 三、我厂中药粉针剂的技术优势
中药粉针剂的基本概念
中药注射剂的含义:
中药注射剂系指从药材中提取的有 效物质制成的可供注入人体内的灭菌溶 液或乳状液,以及供临床前配成溶液的 无菌粉末和浓溶液。
2013-8-9
抗炎作用
雌激素样作用
注射用丹参
心血管内科 冠心病、心绞痛 脑动脉硬化 缺血缺氧性脑病 肺心病、高血压 神经内科 脑血栓形成 儿 科 小儿重症肺炎 脑栓塞 肾病综合症 肝损伤 糖尿病肾病 慢性肾衰 脑梗塞 过敏性紫癜 心肌梗塞 室性早搏
临床应用广泛
慢性乙型肝炎 肾小球肾炎

传染科
早期肝硬化
抑制ET分泌 提高NO活性
抑制内皮素(ET)分泌,提高一氧化氮 (NO)含量,减轻缺氧状态下血管的收缩。
2013-8-9
TXB2:血栓烷B2能促进血小板聚集促
进血栓形成; 6-Keto-PGF1а:6-酮-前列腺素F1а能抑 制血小板的聚集和血栓形成; ET:血管内皮收缩因子,最强烈的缩 血管物质,作用强烈而持久
1、扩张血管作用
丹参素钠是一种“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可以使血
管平滑肌舒张,扩张冠状动脉和肢体动脉,达到增 加动脉血流量的作用。
[临床应用]
慢性肺心病:扩张肺血管,减少
血流阻力,降低肺动脉高压,改 善肺循环及肺的通气,换气功能, 缓解心力衰竭。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合并顽固性心力衰竭,
属中医肺涨、喘症范畴。主要病理因素 为虚、痰、瘀、水。现代医学认为,慢 性肺心病患者由于呼吸道感染严重,长 期缺氧,高碳酸症,细菌毒素和电解质 紊乱等因素,产生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红细胞压积超过55%~60%,血粘度明显 升高,血流阻力随之升高,引起肺动脉 高压,在心肺功能损害的基础上产生肺 心病顽固性心力衰竭。
主要特点三: 不溶性微粒
对不溶性微粒严格控制

现代许多临床不良反应的研究证明, 输液中的微粒,大分子物质是一种潜入 血管的隐性杀手.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 在水的作用下,PH值下滑,发生大分子 聚集,产生不溶性微粒,由静脉进入血 液易造成微循环障碍和血管栓塞问题,导 致水肿和炎症,并造成循环障碍,形成 血栓和静脉炎从而引起心、脑、肺、肾 等器官功能的衰竭,这些微粒会对人体 产生长期的潜在的危害,
生产工艺全部引进国际先进设备;
从投料、加溶媒、分离、浓缩、除 渣等均由程序化自动完成,杜绝了 人为的不确定因素,使产品质量达 到了均一、稳定
国内率先应用指纹图谱技术
国家药监局规定,截止2004年底中
药注射剂没有指纹图谱的将被取消 批准文号
如何保证中药指纹图谱的实施?
中药的指纹图谱是指保证原药材生
甚可直接危及生命。经我厂科
研人员研究,中药水针中的微 粒含量较高,并且在贮存过程 中,双黄连水针微粒从3个月开 始不断增加,很容易造成产品 质量不合格,而粉针在贮存期 内微粒几乎无变化。
主要特点四: 对有害物质限量控制
4、对有害物质进行限量控制
蛋白质
异体蛋白进入血液极易激发血清中特异性免疫球 蛋白形成免疫变态反应而出现过敏现象
产条件稳定,生产过程工艺先进、 可控条件下,中药经过适当的处理 后,采用一定的分析手段,得到能 够标示该中药共性的一种图谱。通 过指纹图谱可以控制药品内在的含 量,可以在不知其内在成分的具体 分子结构的情况下,控制其存在和 相对含量,从而保证产品质量。
我厂自1998年开始指纹图谱技术的
研究,丹参粉针剂的指纹图谱已经 研究成功,并已经将指纹图谱作为 生产时的内控标准执行,在国内我 们是唯一的
临床观察:对血液流变学指标
异常,有心肌梗塞倾向者使用 丹参粉针后,疗效显著
对缺糖、缺氧、 NO、自由基和 谷氨酸毒性损伤 中神经细胞具有 保护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