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出血热的起源及宿主探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埃博拉出血热的起源及宿主探索2014年2月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在西非大规模爆发,并且迅速蔓延扩散。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主任托马斯·弗里登刚去过西非考察疫情,他9月2日警告说,西非埃博拉疫情正走向“失控”。据世卫组织9月7日公布的统计数字,西非的几内亚、利比里亚、尼日利亚和塞拉利昂共出现确诊、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4366例,其中死亡2218例。在中国,7月31日发布了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后,人民对疫情最新进展的关注度更是持续升温。现阶段,无论国内国外,埃博拉疫情进展都受到高度重视。然而埃博拉自1976年第一次爆发距今已有38年的历史,期间13次的爆发都与接触受感染野生动物有关[1].根据传染病的防治原则,在传染病的传播过程中,传染源是主要环节。这就提示我们,研究埃博拉潜在感染“宿主”对埃博拉病毒防护工作的重要意义。

1.埃博拉出血热的首次发现

埃博拉病毒于1976年在中非地区的2起暴发疫情中首次发现。1976年6-7月,苏丹南部毗邻热带雨林的镇上出现了第一例埃博拉病毒病病例,其来自当地一家棉花工厂,随后播散到相邻地区,并在一家医院发生严重传播。该疫情持续的4-5个月,共报告病例284例,死亡151人。另一起疫情于同年的8月底从扎伊尔(现在的刚果民主共和国)临近热带雨林的地区开始,指示病例在治疗疟疾时被发现,疫情播散主要发生在医院,在临近地区也有亲属因照顾病例,接生及其他接触而感染。这起疫情发病318例,死亡280例。两起疫情均分离到一种新病毒,当时根据扎伊尔疫情发生地一条名为埃博拉的小河统一命名为“埃博拉病毒”[2]。

2.埃博拉病毒自然宿主的探索

自1976年埃博拉病毒病的首次爆发,科学卫生研究者一直致力于埃博拉自然宿主及其传染源的研究。至今,已有多种动物被列为埃博拉病毒的潜在“宿主”。

表一:历年的埃博拉病毒感染动物

年份/年病毒种类感染动物感染地区

1976 苏丹埃博拉病毒-- 刚果埃博拉河1989,1990,1996 莱斯顿埃博拉病

猕猴菲律宾

1989-1996 莱斯顿埃博拉病

食蟹猴菲律宾

1994 塔伊森林型埃博

拉病毒

黑猩猩科特迪瓦

1996 扎伊尔埃博拉病

黑猩猩加蓬

2001-2003 扎伊尔埃博拉病

毒蝙蝠(无症状感

染)

实验室感染动物

2001-2003 扎伊尔埃博拉病

毒大猩猩,黑猩猩,

羚羊

加蓬

2008-2009 莱斯顿埃博拉病

猪菲律宾2011 -- 猪中国上海

注:“--”表示未知感染动物或未分出病毒株

2.1 最可能的自然宿主—果蝠

据英国《卫报》网站8月23日报道,针对已经在全球肆虐多时的埃博拉病毒,17名来自欧洲和非洲的专家们在非洲疫情的高发区组成了一个由生态学家和人类学家组成的热带疾病研究小组,对埃博拉病毒的成因进行专项研究。他们已在疫情比较严重的几内亚、利比里亚、科特迪瓦和尼日利亚等国家做了长时间的研究。通过为期三周的调查研究他们发现,很有可能是果蝠——非洲常见的一种热带蝙蝠的迁徙运动导致了埃博拉病毒的四处传播[3]。

2007年刚果民主共和国的暴发疫情调查结果提示,指示埃博拉感染病例因暴露于果蝠而发病,而实验室和现场调查结果显示,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果蝠不发病,但其血清以及其他组织可使一些灵长类动物(如猕猴,狒狒)患病,这符合经典动物宿主的特征[2, 4]。目前,蝙蝠被发现可以以很高的病毒滴定量复制和传播,在3种非洲果蝠(锤头果蝠、富氏前肩头果蝠和孤领果蝠)体内曾检出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的RNA和抗体,但自身不发病[9]。但由于蝙蝠体内特异性抗体检出率低,因此并不能直接证明蝙蝠即为自然宿主,只能说明蝙蝠存在成为自然宿主的潜力。但其具有传播病毒能力。

2.2可能的非宿主传染源

流行病学分析,很多疫情的爆发都不是直接接触果蝠引起,可能是由于非宿主传染源造成的。

2001-2004年多次疫情爆发都是因为人类在猎捕,接触或实验研究非人灵长类(猕猴,食蟹猴,大猩猩,黑猩猩等)的过程中感染。但由于灵长类动物感染后会迅速出现症状并死亡,不符合宿主的概念,所以推断灵长类动物只是埃博拉的传染源而不是它的自然宿主,但其可以导致与之接触的人类感染患病[1, 2, 5]。

2001-2002非洲埃博拉出血热的爆发是由于猎人接触了羚羊,推测可能羚羊也可作为传染源[1]。

2.3 探索中的“宿主”

除了以上提到的怀疑动物,目前科学研究者正致力于其他可传播病毒动物的探索研究。研究发现菲律宾本地猪可感染莱斯顿型病毒[6],在猪体内检测出莱斯顿病毒的L-基因,而且猪场的工作人员体内能够发现埃博拉病毒特异性抗体,并造成隐性感染。这表明了猪可能是埃博拉病毒的潜在宿主[7]。

中非共和国的2 种啮齿类动物(仓鼠和尖鼠)的器官中检测到与ZEBOV型的GP 和L 相同的序列,说明EBOV 与非洲动物种群可能有着共同的进化历史,有报道实验室中被含有感染豚鼠的血清注射器刺伤引发感染,说明豚鼠也可作为感染源,EBOV入侵的生化途径及病毒的蛋白质外壳与多种鸟类的反转录病毒非常相似,这提示鸟类可能是EBOV的天然宿主[8]。

尽管节肢动物从未成功接种感染埃博拉病毒[9, 10],但有观察表明它们可以将埃博拉病毒传给人类。埃博拉病毒与马尔堡病毒同属于丝状病毒,同样源自非洲乌干达及肯尼亚一带,并且已确认细胞蛋白TIM-1为它们的共同受体,且它们感染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后都能导致出血性热病[11]。因此,有理由怀疑埃博拉病毒与马尔堡病毒有共同的“宿主”。有报道,澳大利亚病人于1975年在津巴布韦被节肢动物(蜘蛛、蝎子蚂蚁,或者黄蜂)咬伤,6天后马尔堡病毒出血热症状出现[1]。所以,推测节肢动物也可能是埃博拉病毒的“宿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