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教案

名师说课

课程标准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通过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教材主要介绍社会主义建设的前二十多年中,中国共产党由于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加之后来“左”倾错误的发展,社会主义建设遇到了困难,但仍在曲折中前进的历史。二十余年间中共领导下取得的建设成就与挫折是课标要求掌握的基本史实,同时还应学会分析经济建设取得成就的原因和遭遇挫折的原因,并吸取这一时期的经验教训。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第三单元的基础上,对经济体制已经有较明确的认识。必修I 中讲述了新中国建立初期的“一边倒”外交方针,也有助于学生理解中国为什么走上计划经济体制的道路,对经济建设中出现的挫折的原因,教师应结合中国国情进行分析。

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可以采用情境设疑,合作探究法,课前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如“一五”计划的成就,“大跃进”运动、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图片。利用图片和数据,在教学中逐步展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取得的成就与教训。

学习方法

要从宏观上把握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建设的阶段性特征,即在曲折中发展。掌握发展的表现,分析曲折的原因,同时要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角度对历史事件进行具体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概述20世纪00~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

2.正确认识建国后到1976年党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和失误,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情境再现法:在教学过程中展示1949~1976年的相关图片,成功再现当

年的历史事实,加深学生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和评价。

2.深入探究法:通过阅读“一五”计划的内容,结合新中国成立的背景,引导学生探究“一五”计划制定的必要性和深远影响。

3.社会调查法:引导学生向身边的人调查,特别是了解父辈的亲身经历,以加深理解教材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正反两方面的经济建设史实,使学生铭记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关注国情的意识。

2.学习1956--1976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史实,感悟党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最终都将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使经济建设不断前行。

重难点分析

重点

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三大改造。

难点

三大改造中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及由此而建立起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武汉长江大桥》图,同时利用“大跃进”时的壁画,或《坐在稻穗上的姑娘》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照(图)片反映了怎样的历史信息?我们该怎样评价这些信息及其反映的时代呢?

教学新课

教师要求学生通读一遍教材,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概括建国后至1976年四个阶段的经济建设史实,填写下表:

(学生回答,教师完善)

一、过渡时间

师:(展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相关图片)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何时制定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目的是什么?

多媒体课件显示

毛泽东修改总路线的学习与宣传提纲手迹

生:制定于1953年,主要内容如下:

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

师: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有什么特点?实质是什么?(引导学生结合内容进行

分析,工业化是发展生产力,三大改造是变革生产关系。)

生:特点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革命)同时并举,发

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相互促进。实质是生产料的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

制。

师: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开展工业化建设的?

生:一是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作出了优先发展重工的决定;二是

强调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

师:指导学生看“一五”计划的内容,结合“一五”计划成果图列举取得的重大成就。

多媒体课件显示

1956年第一批解放牌汽车

l957年武汉长江大桥通车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1957年建成的飞机制造厂

宝成铁路通车

生:重工业:沈阳飞机制造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鞍山钢铁厂、上海第一台六千千瓦汽轮机、克拉玛依油田、西安第二发电厂。轻工业:武汉国棉一厂。交通运输业:北京至莫斯科、北京至平壤直达客车通车;新藏、康藏、青藏公路建成;宝成、鹰厦铁路建成;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学生找不全的由教师补全,用投影打出来)

总的成果:到1957年底,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

师: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是“一化三改,同时并举”,“三改”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开展三大改造呢?(投影第二目的标题: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生:开展三大改造的目的是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师:三大改造各经历了什么样的过程呢?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意义?

生:如下表所示

共同点:都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而进行,都采取了逐步推进的原则,实质都是改变了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意义: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的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基本确立,为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师: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为什么要以和平的方式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赎买”而非“没收”的政策?

生: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现阶段也需要利用其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积极作用,同时政治上也有利于争取和稳定民族资产阶级,巩固统一战线。

师总结: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近代社会中的一个较先进、活跃的社会阶级,曾掀起了多次具有进步意义的重大运动,对这一经济成分的成功改造,是中国共产党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伟大创举。

二、十年建设(1956~1966年)

师: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成后,私有制被废除了,中国经济建设的道路是否平坦?

生:不平坦,既有成就也有挫折。

师:有哪些成就,又有哪些挫折?取得成就的原因有哪些?出现挫折的原因有哪些?

多媒体课件显示:

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挫折:

(一)成就

原因

表现

(二)挫折

原因

表现

生:成就:1.在八大指引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蓬勃发展起来。2.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城乡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