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文言复习

合集下载

必修三古诗词文言文复习

必修三古诗词文言文复习

必修三古诗词文言文复习
在必修三的古诗词文言文复习中,我们不仅要掌握诗词的背诵,更要理解其深层含义和文化背景。

以下是对必修三古诗词文言文的复习要点:
1. 理解诗词的意境与情感。

每首诗词都有其独特的情感色彩和意境,通过深入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和诗词中所描绘的景象,可以更好地把握诗词的内涵。

2. 掌握诗词的格律和韵律。

古诗词讲究平仄和押韵,这是其音乐美的重要体现。

复习时,要注意诗词的平仄搭配和韵脚的规律,通过朗读和背诵来感受其韵律之美。

3. 学习文言文的句式和词汇。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在句式和词汇上有很大差异,复习时要重点掌握文言文的句式结构和常用词汇,以便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4. 分析诗词的修辞手法。

古诗词中常常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这些手法的运用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

在复习时,要注意分析诗词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理解其表达效果。

5. 了解诗词的文化背景。

每首诗词都承载着一定的历史文化信息,了解这些背景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诗词内容。

6. 练习诗词的鉴赏和写作。

除了背诵和理解,我们还可以通过鉴赏和创作诗词来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尝试对诗词进行鉴赏分析,并尝试自己创作一些简单的诗词。

7. 定期复习和测试。

古诗词文言文的复习需要长期坚持,定期复习和进行小测试可以帮助我们巩固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以上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更系统、更深入地复习必修三的古诗词文言文,不仅能够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还能让我们更好地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必修三文言文基础复习

必修三文言文基础复习

必修三文言文基础复习一、拼音1.一觇.北2.遽.轻吾国3.诟.虏帅4.檄.文5.匕首6.愧怍7.蓼洲周公8.旌.旗9.詈.10.逡.巡11.猝.死12.投缳.13.缒.而出14.虑壅.蔽15.黜.恶16.垂拱.而治17.缪.贤18.睥睨.19.汤镬.20.渑.池21.飨.士卒22.美姬.23.鯫.生24.戮.力25.玉珏.26.彘.肩27.览揆.28.搴阰..二、通假字1.为巡徼所陵.迫死2.主辱,臣死有余僇.3.敛赀.财以送其行4.秦伯说.,与郑人盟5.失其所与,不知.6.肉袒伏斧质.请罪7.……可予不.?8.拜送书于庭.9.召有司安.图10.特以详.为予赵城11.设九宾.于廷12.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13.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14.请奏盆缻.秦王15.距.关,毋内.诸侯16.张良出,要.项伯17.秋豪.不敢有所近18.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19.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20.令将军与臣有郤.21.因击沛公于坐.22.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23.拔剑切而啗.之24.沛公不胜桮杓..25.泾.流之大,……不辩.牛马26.不仁兹.甚,罪益厚27.拖.其衣裘,取戈剑者28.肇锡.余以嘉名29.扈江离与辟.芷兮30.来吾道.夫先路三、古今异义1.众谓予一行为..口舌动也..可以纾祸2.意北亦尚可以3.初至北营,抗辞慷慨..,追购又急..4.穷饿无聊5.颜色..不少变6.非常..也..之谋难于猝发/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7.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缻,因跪请秦王...,行李之往来8.于是相如前进9.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10.约为婚姻11.将军战河北....12.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臣战河南13.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四、词类活用1、名作动1.则直前.诟虏帅失信2.道.海安、如皋3.去今之墓.而葬焉4.其疾病..而死5.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6.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7.晋军.函陵,秦军.氾南8.秦伯说,与郑人盟.9.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10.左右欲刃.相如11.舍.相如广成传12.沛公军.霸上13.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14.籍.吏民,封府库15.范增数目.项王16.若入前.为寿17.刑.人如恐不胜18.道.芷阳间行2、动作名1.不敢复有株治..2.且君尝为晋君赐.矣3.此亡秦之续.耳3、形作动1.素善.留侯张良2.严.大国之威而修敬也3.大王必欲急.臣4.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5.今我睹子之难穷.也4、形作名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2.不能容于远近..3.纷吾既有此内美.兮4.共其乏困..5.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6.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7.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8.……此其志不在小.5、名作状1.北虽貌.敬2.草.行露.宿3.人皆得以隶.使之4.夜.,缒而出5.既东.封郑6.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7.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8.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9.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10.常以身翼.蔽沛公11.道芷阳间.行12.秋水时.至6、使动1.抶而仆.之2.安能屈.豪杰之流3.既东封.郑4.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5.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6.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7.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8.从径道亡,归.璧于赵9.毕礼而归.之10.项伯杀人,臣活.之1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1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13.亚父受玉斗……拔剑撞而破.之7、意动1.越国以鄙.远2.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3.吾羞.,不忍为之下4.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五、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1.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2.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3.贤士大夫请于当道4.以其无礼于晋5.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6.以勇气闻于诸侯7.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8.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2、定语后置1.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2.求人可使报秦者3、宾语前置1.夫晋,何厌之有?2.何以知之?3.不然,籍何以至此?4.大王来何操?5.沛公安在?6.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4、被动句1.为巡船所物色2.予羁縻不得反3.激于义而死焉者也4.不能容于远近5.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7.赵王既归……使不辱于诸侯8.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9.吾属今为之虏矣5、六、固定句式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2.孰与君少长。

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

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

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高中语文必修三涵盖了多篇经典的文言文,这些文言文蕴含着丰富的文学、文化知识和语言技巧。

以下是对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的详细梳理。

一、《蜀道难》1、文学常识《蜀道难》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2、重点字词(1)噫吁嚱:惊叹声,蜀地方言。

(2)蚕丛及鱼凫:传说中古蜀国的两位国王。

(3)开国何茫然:多么渺茫不清。

(4)尔来四万八千岁:从那时以来。

尔,那,指开国之初。

(5)西当太白有鸟道:当,对着,向着。

(6)可以横绝峨眉巅:横绝,飞越。

(7)地崩山摧壮士死:传说中蜀王杜宇死后化为杜鹃,啼声哀怨凄悲。

(8)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天梯,高险的山路。

石栈,在山崖上凿石架木建成的通道。

(9)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回,回转。

高标,指可以作一方标志的最高峰。

(10)冲波逆折之回川:逆折,倒流。

(1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尚,尚且。

(12)猿猱欲度愁攀援:愁,为……发愁。

(13)青泥何盘盘:盘盘,形容山路曲折盘旋。

(14)扪参历井仰胁息:扪,摸。

参、井,星宿名。

胁息,屏住呼吸。

(15)以手抚膺坐长叹:膺,胸口。

(16)问君西游何时还:君,指入蜀的友人。

(17)畏途巉岩不可攀:巉岩,高而险的山岩。

(18)但见悲鸟号古木:但,只。

号,哀号。

(19)雄飞雌从绕林间:从,跟随。

(20)又闻子规啼夜月:子规,杜鹃,又名杜宇,相传为蜀国古望帝魂魄所化,啼声哀怨动人。

(21)愁空山:愁,使……愁。

(2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状语后置句,“于”字表比较,意为“比……还……”。

(23)使人听此凋朱颜:凋,使……凋谢,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

(24)连峰去天不盈尺:去,距离。

盈,满。

(25)枯松倒挂倚绝壁:倚,靠。

(26)飞湍瀑流争喧豗:湍,急流。

喧豗,喧闹声。

(27)砯崖转石万壑雷:砯,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响声,这里作动词用,冲击的意思。

转,使滚动。

必修三文言文复习

必修三文言文复习

必修三文言文复习《指南录后序》一.通假字1、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具通俱,全、都)2、层见.错出(见通现,出现)3、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缙通搢)4、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陵通凌)5、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僇通戮)二.重点字词1、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授官)2、莫.知计所出。

(没有人)3、北邀当.国者相见(主持、执掌)4、使:会使.辙交驰(名词,使者)使.北营,留北关外(动词,出使)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介词,让)使.予委骨于草莽(连词,如果)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派遣)5、如: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到)6、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往……去)7、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处境困窘)三.重点虚词以以.资政殿学士行(介词,凭着……身份)夜则以.兵围所寓舍(介词,用)然而隐忍以.行(连词,表修饰)将以.有为也(介词,凭借)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连词,表结果,才)几以.捕系死(介词,因为)死犹为厉鬼以.击贼(表目的,用来、来)以.为前驱(介词,把)然微以.自文于君亲(介词,用来……的方法)生无以.救国难(介词,用来……的方法)挟匕首以.备不测(连词,表目的,以便)而而.予不得归矣(表因果,因此)已而.得舟(复音虚词,后来)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表转折,却)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表顺承)(表转折,可是)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连词,那么)四.词类活用1、北亦未敢遽轻.吾国(形→动,轻视)2、北虽貌.敬(名→状语,表面上)3、草.行露.宿(名→状语,在荒草、露水间)4、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名→状语,每天)5、予分.当引决(名→状语,按本份)6、道.海安、如皋(名→动,取道)7、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名→动,走上前)8、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动,为……作序)9、名.曰《指南录》(名→动,命名)五.古今异义1、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走一趟,是)2、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精选6篇)

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精选6篇)

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精选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总结、合同协议、管理制度、演讲致辞、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好词好句、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plan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management systems, speeches, insights, evidence letter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精选6篇)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1)字音娴(Xián)于辞令属(zhǔ)草稿未定惨怛(dá)谗人间(jiàn)之帝喾(kù)靡(mǐ)不毕见举类迩(ěr)濯(zhuó)淖(nào)蝉蜕(tuì)皭(jiào)然滓(zǐ)既绌(chù)商于(wū)屈匄(gài)餔(bū)其糟温蠖(hu ò)啜(chuò)其醨(lí)汶汶(méiméi)通假字1、离骚者,犹离忧也。

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文重点知识点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文重点知识点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文重点知识点整理在学习语文必修三文言文课文的时候应该将重点的知识点进行总结,这样有助于我们进行文言文更深一步的学习。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文重点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文重点知识点(一)文言句式:1、判断句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徒也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2、被动句为天下笑者,何也?3、状语后置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4、省略句(1) 省略主语(秦)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百越之君)委命下吏(2) 省略宾语以(之)为桂林、象郡铸以(之)为金人十二(3) 省略介词聚之(于)咸阳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文重点知识点(二)文言实词1.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通“授”,传授)(2)或师焉,或不焉(通“否”)2.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不必,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4)今之众人(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众多的人,大家)(5)小学而大遗(小学,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6)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古:无论今:没有)(7)吾从而师之(从而:古:跟随(他)并且…. 今:表示因果关系)(8)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古:风尚今:道路,道德)3.一词多义(1)“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吾师道也(动词,学习)(2)“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3)“于”师不必贤于弟子(比,介词,引出比较对象)而耻学于师(向,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对象)不拘于时(被,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其皆出于此乎(在,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处所)(4)“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乎,介词,相当于于,引进比较对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乎,语气词,呢,表示反诘语气)(5)“从”惑而不从师(跟随)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自)(6)“所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用来…的)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的原因)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文重点知识点(三)实词1、通假字:(读本字音)约从离衡(通“横”)合从缔交(通“纵”,合纵)制其弊(通“敝”,困顿,失败)陈利兵而谁何(通“呵”,呵问)倔起阡陌之中(通“崛”,崛起)赢粮而景从(通“影,像影子一样”)百有余年(通“又”)威震四海(通震,震慑)始皇既没(通殁,死)2、古今异义(1)以为桂林、象郡(以为:古:把..作为今:认为)(2)流血漂橹(橹:古:盾牌今:指划船的工具)(3)赢粮而景从(赢:古:背负、担负今:获胜,获得)(4)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山东:古:崤山以东今:山东省)3、词类活用①名词作状语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席、包、囊:像席子、包裹、布袋一样)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内、外:对内、对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向南、向西、向东、向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响、景:像云一样、像声音一样,像影子一样)②名词作动词履至尊而制六合(履:登上)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绳:用破瓮作,用草绳系)子孙帝王万事之业也(帝王,称帝,称王)序八州而朝同列(序,安排次序)③动词作名词追亡逐北(亡:逃走的人)④动词的使动用法却匈奴七百余里(却:使……退却)序八州而朝同列(朝:使……朝拜)外连横而斗诸侯(斗:使……争斗)流血漂橹(漂,使……漂浮)吞二周而亡诸侯\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亡:使……灭亡)⑤形容词作名词秦孝公据崤函之固\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险固的地势)⑥形容词作动词尊贤而重士(重:敬重、看重)⑦形容词使动用法会盟而谋弱秦\以弱天下之民(弱:使变弱,削弱)以愚黔首(愚:使……愚蠢)约从离衡(离,使….离散)⑧形容词作动词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困,处于困境之中)。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复习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复习

·
·
·
“又” 再 “曝” 晒 “智” 智慧 “性” 资质、禀赋
“纵” 战国时期六国
“崛” 兴起 “影” 影子
《师说》
(1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通:
,
(13)或师焉,或不焉
通: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
《寡人之于国也》
(1)河内凶:
·
(2)不违农时:
(3)数罟不入洿池:
(4)涂有饿莩:
(5)非我也,岁也: (6)谨庠序之教: · (7)申之以孝悌之义: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若能以吴越之众及中国抗衡,不如早及之绝:
.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隔绝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佛印绝类弥勒: 绝交
挣断、断绝 .
横渡
.
停止、中断 .
. 奇异、独特
.
极、非常
(4)假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1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 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解析 关键词“金”“就”“博学”“知”要译出,
“日”活用为状语也要译出。 答案 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直了,刀剑拿到磨 刀石上去磨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 己检查反省,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不会有过失了。
《过秦论》 1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
.
.
.
名词作状语,像席子一样,像包袱一样,像口袋一样。
(14)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
.
(1名5)词天作下状云语集,响向应南:,向西。
(16)履至尊而制六合.:

语文必修3文言知识复习

语文必修3文言知识复习

文言知识复习(必修三)特殊句式一、省略句但见悲鸟号(于)古木(蜀道难)送客(于)湓浦口(琵琶行(并序))四、变式句(也称“倒装句”)2.宾语前置⑴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宾语提前。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蜀道难)⑵否定句中人称代词作宾语,宾语提前。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宋词四首)⑶其它情况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宋词四首)本册重点虚词1.乎①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危乎高哉(蜀道难)2.之①取独:蜀道之难(蜀道难)黄鹤之飞尚不得过(蜀道难)②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蜀道难)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蜀道难)3.于①比:难于上青天(蜀道难)②向: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琵琶行(并序))③在:转徙于江湖间(琵琶行(并序))4.以①导致:可以横绝峨眉巅(蜀道难)②用:以手抚膺坐长叹(蜀道难)③来:歌以赠之(琵琶行(并序))④认为: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诗词三首)5.而①并列关系:剑阁峥嵘而崔嵬(蜀道难)②主谓间连词,有“如果”之意:算而今重到须惊(诗词三首)6.者①句间停顿:闻舟中夜弹琵琶者(琵琶行(并序))7.其①代词:听其声(琵琶行(并序))问其人(琵琶行(并序))②助词:入其城(诗词三首)词性活用1.唐诗五首青海长云暗雪山:暗:使……变暗(使动用法)一弦一柱思华年:弦、柱:弹奏(名词用作动词)2.蜀道难问君西游何时还:西:向西(名词用作状语)使人听此凋朱颜:凋:使……凋谢(使动用法)砯崖转石万壑雷:转:使……转动(使动用法)砯崖转石万壑雷:砯:水击山崖(名词用作动词)3.琵琶行(并序)遂命酒:酒:摆酒(名词用作动词)商人重利轻别离:重:看重(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轻视(形容词用作动词)4.宋词四首强虏灰飞烟灭:灰:像灰一样(名词用作状语)烟:像烟一样(名词用作状语)5.诗词三首夜雪初霁,荠麦弥望:望:望见的范围,视野(动词用作名词)古今异义1.唐诗五首百年多病独登台:百年:古义:一生今义:一百年2.琵琶行(并序)明年秋: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因为长句:因为:古义:于是创作今义:双连词,表因果关系整顿衣裳起敛容::整顿:古义:整理今义:使紊乱的变为整齐凄凄不似向前声:向前:古义:以前今义:向前走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古义:年纪大今义:排行第一的人3.宋词四首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风流:古义:英雄业绩,英雄遗风今义:有才学而不拘礼法可堪回首:可堪:古义:不堪,哪堪今义:可以经受通假字1.蜀道难所守或匪亲:“匪”通“非”,不是文学常识1.唐诗五首《山居秋暝》:寄寓了诗人对理想中归隐生活的追求《登高》:杜甫寄居夔州时所作,全诗通过登高所见,抒发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石头城》:战国时楚国金陵城,三国时期改为石头城。

必修三必背古诗词文言文

必修三必背古诗词文言文

必修三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必修三必背古诗词文言文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它们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具有重要作用。

以下是必修三必背古诗词文言文的精选内容:1. 《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 《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3.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4. 《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 《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总结3篇(必修三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总结3篇(必修三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总结3篇(必修三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学问点总结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学问点总结2《寡人之于国》(一)通假字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失其时无—毋,不要2.颁白者不负戴于路矣颁—斑,花白3.涂不饿莩而不知发涂—途,道路莩—殍,饿死的人(二)词类活用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名—动,跑五十步,一百步。

2.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动—名,活着的人,死了的人。

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动,穿。

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名—动,称王。

(三)一词多义1.于寡人之于国对于则移其民于河东至不求闻达于诸侯在赵氏求救于齐向2.以请以战喻用斧斤以时入山林按申之以孝悌之义把3.之填然鼓之衬字,不译树之以桑衬字,不译顷之,烟炎张天音节助词,不译4.胜谷不行胜食尽予观夫巴陵胜状美而好的日出江花红胜火超过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胜利驴不胜怒,蹄之能承受5.兵非我也,兵也兵器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将兵万人士兵穷兵黩武战斗(四)古今异义1.河内凶:古,黄河;今,泛指河流。

2.五十者可以衣帛:古,可以以之;今,一个连词。

(五)重点词语1.尽心焉耳矣:都是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加强语气。

2.无如寡人之用心者:没有像。

3.邻国之民不加少:更。

4.请以战喻:请允许我,表谦;请回答,请你……,表敬。

5.数罟不入洿池:密;网;池塘,凹地积水。

6.鸡、豚、狗、彘之畜:鸡、小猪、狗、猪。

7.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谨,谨慎,认真从事;庠、序指学校;教,教化;申,反复陈述;义,道理。

8.而不知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9.王无罪岁:归咎,归罪;年成。

10.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吃。

1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吃;食物;约束。

12. 黎民不饥不寒:黎民、庶人、布衣、黔首、百姓均指平民百姓。

(六)特殊句式1.直不百步耳直……耳只是……罢了,不过……罢了固定句式2.未之有也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学问点总结3过度法--言传身教。

过度法是在基本学会一种学问或初步把握一种技能后,不满足于牵强记住或刚刚学会的程度,要再多复习、练习几遍,达到进一步结实把握。

高考必考掌握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

高考必考掌握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

高考必考掌握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高考是每一个学生都会经历的一场考试,语文也是高考中最为重要的一门科目。

在这门科目当中,文言文作为其中一个重点内容之一必须掌握。

而作为文言文的基础部分,语文必修三文言文更是必须掌握的内容之一。

本文将重点介绍高考必考掌握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

一、谢灵运《登汉阳城》《登汉阳城》是谢灵运的代表作之一,也是高考必考的篇目之一。

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描写登城的过程,表现作者爱国的情感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的知识点:1.词语的词义:如“汉阳城”、“秦淮”、“鸟道”等等。

2.成语的使用:如“雄鸡断尾”,“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风物长宜放眼量”等等。

3.句子的结构:如“烟锁汉阳城,山逾百丈,黄河入海流”等。

二、郑愁予《春泥》《春泥》是一篇描述春天景色的诗歌,作者是当代著名的诗人郑愁予。

这首诗以春泥来比喻春天的景色,表现出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在这首诗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的知识点:1.词语的词义:如“桃花”、“柳絮”、“泥”等等。

2.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等。

3.诗歌的节奏:如“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等。

三、杜甫《春夜喜雨》《春夜喜雨》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也是高考必考的篇目之一。

这首诗通过描写春天的夜晚喜雨,表现了作者对天地自然的赞美和对和平安宁的向往之情。

在这首诗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的知识点:1.词语的词义:如“不敢高声语”、“密云不雨”、“飞鸟”等等。

2.修辞手法:如夸张、对比、比喻等等。

3.诗歌的节奏:如“和声相应,夜风山雨竟天明。

”等。

四、王安石《赋得古原草送别》《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王安石的代表作之一,也是高考必考篇目之一。

这首诗通过描写草原和离别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归期的迫切期盼。

在这首诗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的知识点:1.词语的词义:如“风吹草低见牛羊”、“天苍苍,野茫茫”、“此时无声胜有声”等等。

文言文高中必修三知识点

文言文高中必修三知识点

文言文高中必修三知识点高中语文必修三的文言文部分涵盖了丰富的知识,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古代文化、提升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的详细梳理。

一、通假字在文言文阅读中,通假字是常见的现象。

例如,《劝学》中“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

《师说》里“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之意。

通假字的识别需要我们结合上下文,理解文意,从而准确判断出其本字。

二、古今异义词古今词义的变化也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

像《寡人之于国也》中“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河”在古代专指黄河,如今泛指河流。

《劝学》中的“金就砺则利”,“金”古义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多指黄金。

对于古今异义词,我们要注意积累,通过对比古今意义的差异,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涵。

三、词类活用词类活用现象丰富多样。

比如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填然鼓之”,“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

《劝学》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泳。

此外,还有形容词用作名词、动词用作名词等多种活用形式。

我们在学习时要善于分析句子成分,判断词语的语法功能,从而确定其是否活用以及活用的类型。

四、特殊句式1、宾语前置句《劝学》中的“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正常语序应为“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之”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2、状语后置句《师说》里“学于余”,正常语序为“于余学”。

3、被动句《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表被动。

4、判断句《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形式。

五、实词的积累实词是文言文的基础,必修三中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实词。

如《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数”,“数罟不入洿池”中读“cù”,细密的意思;“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中读“shù”,几、若干。

《劝学》中“劝”意为鼓励;“假”有借助、利用的意思。

实词的含义需要我们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准确理解和记忆。

必修三文言文归纳

必修三文言文归纳

必修三文言文归纳高中语文必修三中的文言文,是我们学习古代文学和文化的重要素材。

通过对这些文言文的深入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和智慧。

首先是《蜀道难》。

这是一首乐府旧题诗,诗人李白以浪漫主义的手法描绘了蜀道的艰险奇绝。

开篇“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通过强烈的感叹,奠定了全诗雄奇奔放的基调。

诗中多处运用夸张的手法,如“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形象地写出了山峰的高耸和陡峭。

同时,“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则通过黄鹤和猿猱都难以逾越,进一步烘托出蜀道之难。

在语言上,节奏多变,句式灵活,读来气势磅礴。

《杜甫诗三首》包括《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和《登高》。

杜甫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忧国忧民的情怀贯穿始终。

《秋兴八首(其一)》以描绘巫山巫峡的秋景起笔,“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咏怀古迹(其三)》通过写王昭君的不幸遭遇,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充满了对昭君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批判。

《登高》更是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描绘出壮阔而又萧瑟的秋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则展现了诗人漂泊异乡、年老多病的愁苦。

《琵琶行并序》是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

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不幸遭遇的描写,诗人抒发了自己被贬江州的愤懑和痛苦。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生动地描绘出琵琶女出场时的羞涩。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将琵琶声的美妙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叙述中,诗人与琵琶女同病相怜,“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句,引发了无数人的共鸣。

《寡人之于国也》出自《孟子》。

孟子主张仁政,在这篇文章中,他通过与梁惠王的对话,阐述了自己的治国理念。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强调了遵循自然规律发展生产的重要性。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复习要点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复习要点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复习要点高中语必修(三)言复习要点一、通假字1.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通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通.木直中绳,鞣以为轮通6.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通7.君子生非异也通8.合从缔交,相与为一通9.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通10.或师焉,或不焉通二、古今异义1.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古义:今义:①作介词,表原因。

②作连词,与“所以”连用,表因果关系2.整顿衣裳起敛容古义:今义:使紊乱的变为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3.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古义:今义:“可以’’常连用,表示可能、能够、许可之意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今义:学问广博精深.蚓无爪牙之利古义:今义:多用比喻坏人的党羽6.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古义:今义:迷信的人指阴间、地府7.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今义:①托付;②把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8.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古义: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9.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10吾从而师之古义:今义;连词,上是原因等,下是结果等,相当于“因此就”三、一词多义1、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耶《劝学》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愿大王少假借之《荆轲刺秦王》2、遗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过秦论》蒙故业,闪遗策《过秦论》小学而大遗《师说》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出师表》3、固据崤函之固《过秦论》君臣固守以窥周室《过秦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固国不以溪之险《孟子》人固有—死,或重于泰,或轻于鸿毛《报任安书》4、数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同上》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六国论》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疾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劝学》君有疾在腠理《扁鹊见蔡桓公》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孟子梁惠王下》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西门豹治邺》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史记·孙膑列传)疾恶如仇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6、发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发闾左谪戍渔阳(《陈涉世家》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行》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见其发矢,十中八九7、闻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不能称前时之闻(《伤仲永》)初闻涕泪满衣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扫后更闻香(李商隐《和张秀才落花诗》)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屈原列传》) 8、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师说》)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说》吾师道也(《师说》)或师焉,或不焉(《师说》)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9、绝可以横绝峨眉巅(《蜀道难》)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三峡》)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天柱折,地维绝佗之绝技,凡此类也10、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有碑仆道《游褒禅汜》策之不以其道(《马说》)孔孟之道从郦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论语》11、度内立法度,务耕织《过秦论》试使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絮大宁信度,无自信也《郑人买履》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论积贮疏》又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轲刺秦王》而死固付之度外矣《指南录后序》万里赴戎机,关度若飞《木兰诗》物换星移几度秋《滕王阁诗》)12、于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2007年福建卷考查) 而耻学于师师说》不拘于时《师说》)其皆出于此平《师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则移其民于河东《寡人之于国也》13、就王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王羲之遂携亲友命驾就观指物写诗立就英勇就义金就砺则利公府连辟不就就有道而正焉就教与大师到/前往/完成/被杀害/接近/赴任/求教/求教/ 14、如如有不利,则退沛公如厕纵一叶之所如如泣如诉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徐公不如君美如其奈何姥如所言如愿以偿君意如何空空如也1、其慧褒始舍于其址如果/到,前往/到,前往/好像/像/比得上/对…怎么样/按照,依据/适合,实现/怎么样/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已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以其乃华之阳名之也独其为犹可识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以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爱其子,则择师教之吾其还也尔其无忘乃翁之志其孰能讥之乎?愚益愚,其皆出于此乎四、指出词语活用类型并释义1.填然鼓之2.然而不王者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4.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王无罪岁6.假舟楫者,非能水也7.序八州而朝同列8.履至尊而制六合9.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10.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1.天下云集响应12.赢粮而景从13.外连衡而斗诸侯14.则群聚而笑之1.吾从而师之16.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17.追亡逐北18.木直中绳,鞣以为轮19.吞二周而亡诸侯20.却匈奴七百余里2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22.不如登高之博见也23.小学而大遗24.愚人之所以为愚2.谨庠序之教26.惑而不从师27.假舆马者,非利足也28.会盟而谋弱秦29.以愚黔首30.而耻学于师五、指出言句式类型并翻译1.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必修三课内文言文复习ppt

必修三课内文言文复习ppt
3、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二 、知识点归纳整合
通过语境来掌握字词的用法。
(一)词类活用之名词作状语
• 西当太白有鸟道
•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 问君西游何时还
2、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3、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一、检查课文熟悉程度
• 朗读
• 默写
1、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一、检查课文熟悉程度
• 朗读
• 默写
1、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一、检查课文熟悉程度
• 朗读
• 默写
1.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匪”通“非”, 不是
(四)特殊句式
考纲要求: 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 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省略句
1.被动句
感斯人言
意念被动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2、省略句(一般省略主、谓、宾和介词)
但见悲鸟号古木
雄飞雌从绕林间
省略介词:于
(一)词类活用之用作动词

高中语文必修三的文言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三的文言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三的文言知识点总结高中语文必修三主要讲授文言文,文言文是汉语言文学中最为基础的一种文本,同时也是传统文化最为重要的载体之一,因此学好文言文也是锻炼学生基本语文素养的必修。

本文将对高中语文必修三中的文言知识点进行总结,供学生参考。

一、文言文概述文言文,即古代汉语言文字的书面表达形式。

它的特点是:语法繁复,语词异于现代汉语,文风古雅,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基本语法1.五音、六书和同音字的写法。

五音: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上去声。

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同音字写法:通假字、反切字、音律字。

2.六十四个字音的发音要求。

60个单字音和4个复合字音。

3.笔画的构成及写法。

笔画的构成:横、竖、撇、捺、折。

笔画的写法:耐心书写、结合实际。

4.句子的基本结构。

文言文句子的基本结构:主语、谓语、宾语。

三、诗、词1.古诗文中的经典篇目及作者。

古诗文中的经典篇目:《诗经》、《楚辞》、《论语》、《大学》、《中庸》等,其中,《诗经》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古诗文的作者:主要有司马迁、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2.古诗文的特点及鉴赏方法。

古诗文的特点:以意境为主要表现手法、重视对自然的描写和人物的刻画、写实的意识较浓、以韵律为基础。

古诗文的鉴赏方法:把握诗歌的意境、从诗歌的形式方面入手、注重深度解读、进一步了解诗人及诗歌的时代背景。

3.古词的鉴赏要点及名家及作品分析。

古词的鉴赏要点:掌握古词的结构、把握古词的词汇、对古词的音乐和意境进行鉴赏。

古词名家及作品分析:主要有李清照、张籍、秦观等。

四、古文阅读1.小说、纪传体与杂文。

小说:主要有《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等,其中《红楼梦》是最为经典的一部分。

纪传体:主要有《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其中《史记》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杂文:主要有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等名家撰写的文献。

2.古文鉴赏及文言文的特点。

古文鉴赏:以重视人的精神层面为主要表现手法、注重深度理解和文化内涵的把握、对作者及其时代背景的了解。

必修三文言字词句复习讲义

必修三文言字词句复习讲义

必修三文言重点文言字、词、句复习讲义一、重点字词《五人墓碑记》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以旌.其所为去.今之墓.而葬焉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敛赀.财以送其行吴之民方痛心...焉按.诛五人然五人之当.刑也买五人之头而函.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缙绅..之谋难于猝.发人皆得以隶.使..而能不易.其志者非常之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之下安能屈.豪杰之流..以老于户牖《烛之武退秦师》晋军.函陵共.其乏困何厌.之有秦伯说.敢以烦执事..行李...之力越国以鄙.远..之往来微夫人焉.用亡郑以陪.邻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唯.君图.之因.人之力而敝.之失其.所与.吾其.还也《谏太宗十思疏》必固.其根本..必浚.其泉源思国之治.无疆之休.凡百元首....承天景.命殷.忧克.终者盖.寡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其.可忽.乎将有作.思谦冲..而自牧.乐.盘游思正身以黜.恶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鸿门宴》距关,毋内诸侯张良出,要项伯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会.其怒,不敢献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道.芷阳间.行沛公安.在《廉颇蔺相如列传》可予不.拜送书于庭.召有司案.图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舍.相如广成传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左右欲刃.相如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宁许.以负.秦曲臣请完.璧归赵且庸人尚羞.之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窃.计欲亡走..王..燕请指示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未尝有坚明约束..复攻赵..者也明年于是相如前进..曰..缻位在廉颇之右.宣言臣所以..而事君者相如因.持譬却立不如因.而厚遇之..去亲戚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拜.为上卿徒见..欺均.之二策相如奉璧奏.秦王乃辞谢固..请间.至赵矣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拔.石城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秦王竟.酒相如顾.召赵御史书顾.吾念之且相如素.贱人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独.畏廉将军哉..相如出臣等不肖《秋水》《非攻》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望.洋.向若.而叹曰于是焉河伯始旋..以为莫.己若.者吾非至于子..其面目之门则殆.矣至攘.人犬豕.鸡豚.者苟.亏人愈多罪益厚..其不仁兹.甚众闻则非.之从而誉.之二、重点语句1.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必修三文言文复习练习卷(附答案)

必修三文言文复习练习卷(附答案)

指南录后序一、通假字1、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通“搢”,插)2、几为巡徼所陵.迫死(通“凌”,欺侮)3、层见.错出(通“现”,出现)4、臣死有余僇.(通“戮”,罪)二、古今异义词1、都督诸路.军马(相当于现在的“省”)2、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前往,是)3、意北亦可以..(困窘)(没有依靠)..口舌动也(能够用) 4、穷.饿无聊5、以至于..(访求,这里是“盘查”)..永嘉(到) 6、为巡船所物色7、几彷徨..行殆(赠送给的身体)..死(走投无路) 8、以父母之遗体9、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无论)三、词类活用1、北亦未敢遽轻.吾国(形作动,轻视)2、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名作动,走上前)3、北虽貌.敬(名作状,表面上)4、予分.当引决(名作状,按职分)5、草.行露.宿(名作状,在荒草间,在露天下)6、日.与北骑相出没(名作状,每天)7、夜.趋高邮(名作状,在夜间)8、道.海安(名作动,取道)9、道中手.自抄录(名作状,亲手)10、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作动,给……作序)11、名.曰《指南录》(名作动,命名)四、句式1、予羁縻不得还(被动句)2、为巡船所物色(被动句)3、骑数千过其门(定语后置)4、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被动句)5、避哨(于)竹林中(省略句)6、死生,昼夜事也(判断句)7、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判断句)8、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判断句)五、重点句子翻译1、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大家认为我去一趟是....。

....就可以解除祸患2、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国事到了这种地步,我不能顾惜自己.....打动。

....了;估计..元军也尚且可以用言词3、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古人说:“将要凭借(这)有所作为啊。

”4、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不幸的是,吕师孟早就同我构恶,先在元军面前说我坏话,贾余庆又紧跟着向敌人献媚献计,于是我被软禁...不能返回,国事就不可收拾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读jiān a.里面,中;中间;期间;年间,时候b.一会儿 c.量词,房屋的最小单位
②读jiàn
a.离间b.参与c.间或,有时d.小路,抄小路
e.私下,秘密地,悄悄地f.机会
识记方法
“间”的本义是门缝。由此引申出“夹缝、空
隙”之义;小路不是很像夹缝吗?时间的“空隙”,即
“空闲”。“夹缝”是在两个事物之中的,故有“置身其
五人墓碑记
一、给下列变红的字注音 蓼洲( liǎo) 阉( yān )
旌( jīnɡ )
皦皦( jiǎo )
湮( yān )
敛赀( zī )
缇骑( tí jì)
傫( lěi )
抶( chì )
曷( hã) 逡巡(qūn xún ) 冏(jiǒnɡ )
溷藩( hùn fān) 缳( huán ) 户牖(yǒu) 詈(lì)
意义;由“容易”引申出“平坦”(平坦的路不是容易走吗?)。

①杜鹃啼血猿哀鸣 序》 ②君将哀而生之乎 ③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捕蛇ຫໍສະໝຸດ 说》 《阿房宫赋》 《〈琵琶行〉并

①项王按剑而跽曰 ②偃然按兵不动 ③按榆溪旧塞 ④按诛五人 《鸿门宴》 《荀子·王制》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五人墓碑记》

①将军战河北,臣哉河南 ②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③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④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 《鸿门宴》 《〈指南录〉后序》 《阿房宫赋》 《过秦论》
⑤食人炊骨,士无反北之心
《战国策》

①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指南录后序》 ②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石崇以奢靡夸人。 《训俭示康》
﹒﹒
追购又急( 古:指悬赏捕捉。今:追加购买。)
﹒﹒
为巡船所物色 ( 古:访求,文中是“盘查”的意思。
今:按照一定的标准寻找和挑选。) 几彷徨死( 古:走投无路。今:走来走去,犹疑不决, 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
﹒﹒
五、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北虽貌敬( 表面上 )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走上前)
89、微
“微”是形声字,小篆从“彳”部, (wēi)声。表示隐
身行走,不露踪迹。
①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伶官传序》) 细草微风岸。(《旅夜书怀》) ②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定风波》) ③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陈情表》) ④周室微而礼乐废。(《孔子世家》) ⑤与其客语,微察公子。(《魏公子列传》) ⑥其文约,其辞微。(《屈原列传》) ⑦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左忠毅公逸事》) ⑧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

“爱”繁体字写作“愛”,形声字,据《说文解字》和小篆 字形,从夊部, (ài)声。本来是行走的意思,后来假
借来表示仁爱、给人以恩惠的意思。
①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项脊轩志》) ②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③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师说》) (《阿房宫赋》) (《阿房宫赋》)
数: 列举罪状
迥: 远
是非 曲直:
文: 文饰
四、古今异义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古:没有依靠。今:①由于清闲而烦闷;
②(言谈、行动等)没有意义而使人讨厌。)
﹒﹒
以至于永嘉( 古:到达。今:表示另提一事。)
﹒﹒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 古:意气激昂。今:充满正气,情绪激昂;不 吝啬。 )
﹒﹒
不复顾利害( 古:个人的安危。今:利益和损害。)
二、古今异义
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行为:古义:“行”和“为”两个词的连用。 行:品行,名词;为,成为,动词。 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 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私人:古义:党羽。 今义:与公家相对的个人。
3.颜色不少变
颜色:古义:面貌、容貌、脸色。
今义:常指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
义。
105、易
“易”是象形字,甲骨文又写成“ ”,象用装满酒的杯子给
别人斟酒。“赐”的本字,表示赐给,引申为换。
字义例释 ①换,换取②改变,更改③修治,治理④容易⑤轻易⑥轻视,看不起 ⑦退避⑧平易⑨平坦 识记方法 “易”的基本意义有两个:一是“改变,变更”(从日从
月,意为日月变换);一是“容易”(也许古人认为日月变换是件平常 容易的事吧)。由“改变”引申出“交换,互换”“修治,治理”的
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 4.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首领:古义:头颅,借指性命。 今义:指某些集团的领导人。
三、通假字 1.敛赀财以送其行
“赀”同“资”,钱财。读zī。
2.独五人之皦皦
“皦皦” 同“皎皎”,明亮的样子。
四、词类活用
1.人皆得以隶使之
隶:名词用作状语,像对待奴仆那样。
17、殆
“殆”是形声字,小篆从“歹”部, 台声(声母相近,韵母相同)。表示危险。
①危险 ②接近,几乎,差不多
③大概,恐怕
识记方法 “殆”的本义是“危险”,它与
“精神疲倦”“懈怠”意思有着因果关系。后 又虚化为表猜测的副词。
42、间
“间”本来写作“ ”,
是会意字,金文上边是“月”字, 下边是“門”字(即门)。合起来 指月光从门缝中透进来。表示缝隙、间隙。
④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⑤仁而爱人。(《高祖本纪》) ⑥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赠孟浩然》)
⑦宽缓不苟,士以此爱乐为用。(《李将军列传》)
⑧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齐桓晋文之事》)
识记方法
“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思,“舍
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由“喜欢”可推出 “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
当然“不好”,会令人“厌恶,
不喜欢”。
112、质
“质”本来写作“質”,是形声字。小篆从“貝”部(即贝),斦 (zhì)声。表示抵押的财物。
①质地,资质②朴实,质朴 ③作人质,作抵押④询问
⑤正,刚刚⑥通“贽”,见面礼
⑦通“锧”,刑具,杀人时作垫用的砧板 识记方法“质”的基本意义有两个:一是“抵押”;一是“本 质,本体”。事物的“本质”是“朴实”“正直”的。由“正, 正直”义引申出“向别人求证,以定是非”,要“向别人求证” 自然是需要“询问,责问”的。
14、除
形声。从阜,余声。从“阜”,表示与地
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本义为“台 阶”。又特指“宫殿上的台阶”。
①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②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 ③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左迁至蓝关示
侄孙湘》)
④爆竹声中一岁除。(《元日》) ⑤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魏公 子列传》)
2.被动句
(1)不能容于远近
于,表被动
(2)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于,表被动 (3)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介词“被”表被动
3.介词结构后置句
(1)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2)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3)忠义暴[于朝廷] (4)荣[于身后] (5)不能容[于远近] (6)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 (7)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8)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89、微
识记方法 “微”的本义是“微小,细微”。程度“小”就是
“稍微”;地位“小”就是“低贱,卑微”;势力“小”就是 “衰微”。非常小就接近于“没有”(但又不是完全没有,故此 义用于假设,我们不能不感叹古人用词之巧)。由此义又可进一 步引申出“不显露的”“暗暗地”等义。
29.

①单于如会武官属《苏武传》 ②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③遂与秦王会渑池《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传》 ⑤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为焦仲卿妻书》
中”的意义,由此可引申出许多意义:“间隔、参与、中 间、离间”等。“离间”再引申出“间谍”之义,间谍当 然是“秘密”的喽。
58、迁
“迁”本来写作“遷”,是形声字,小篆从“ ”部(即辶),
(音qiān)声。表示登高,后引申为迁移。
字义例释 ①改变,变更 ②迁移,转移 ③调动官职(多指升官) ④放逐,流放 识记方法 “迁”的本义是“变换地方,迁移”。“调职”正
是换一个地方做官。
88、恶
“恶”字本来写作“惡”,是形声字,小篆从“心”部,亞
(即亚)声(古音相近)。表示罪过,与“善”相对。
字义例释
①读â
a.罪恶,坏事,奸恶小人 b.不好的,险恶的c.貌丑 ②读wù a.厌恶,不喜欢b.嫉妒 ③读wū 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识记方法 “恶”有两个基本义: 一是貌丑,一是罪恶。容貌丑陋
巡徼( jiào ) 毗陵( pí )
余僇( lù )
愧怍( zuî ) 号呼靡及( háo )( mǐ )
二、通假字
缙绅 缙,同“搢”,插。
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层见错出
陵,同“凌”,欺侮。
见,同“现”。 僇,同“戮”,罪。
臣死有余僇
三、文言实词
萃: 聚集 觇: 窥视 纾: 解除 遽:立刻 差不多 庶几: 靡及:达不到
远近:形容词用作名词,远近的人,远近的百姓。
9.抶而仆之
仆:动词使动用法,使„„倒下。
10.安能屈豪杰之流 屈:动词使动用法,使„„屈身,倾倒。 11.不敢复有株治 株治:动词用作名词,株连惩治。 12.激昂大义 激昂:形容词用作动词,激动振奋。
13.尽其天年
尽:副词用作动词,享尽。
14.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2.去今之墓而葬焉
墓:名词用作动词,筑墓。
3.其疾病而死
疾病:名词用作动词,生病。
4.为之声义
声:名词用作动词,伸张
5.缇骑按剑而前
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6.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