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隧道充填性溶腔处治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溶隧道充填性溶腔处治技术

摘要:岩溶是隧道中经常遇到的一种地质现象,因其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复杂和特殊异常困难,本文结合石林隧道dk657+940充填性溶腔施工实践,提出充填性岩溶处治的技术措施, 顺利、快速、安全通过溶腔段,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隧道;岩溶;充填性溶腔;处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u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岩溶亦称喀斯特(karst),是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层(碳酸岩类、硫酸岩类、卤盐类等) 进行化学侵蚀、化学分解作用和机械破坏、搬运、沉积作用以及化学化合作用、结晶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表和地下溶蚀现象的综合。通常情况下,岩溶发育的条件有三个:①岩石的可溶性与岩石裂隙,可溶性岩石主要包括石灰岩、白云岩、岩盐等;②水的侵蚀作用;③水的流通条件。

1工程概述

1.1 工程简介

云桂铁路石林隧道位于云南省弥勒县与石林县板桥镇区间,全长18208m,设计为“人”字坡。为全线最长隧道、国内最长的岩溶隧道。隧道最大埋深约250m,最小埋深拱顶以上约6m。

1.2 工程地质

石林隧道穿越地层岩性主要为中~厚层状的浅灰、灰白色的灰

岩,岩溶强烈发育,隧道通过6个断层带和4个破碎带,不良地质为岩溶、红黏土,富水断层及岩溶发育地段极易发生突水、突泥等地质灾害。

1.3水文地质

石林隧道线路基本走行云贵高原面,无大的水系及迳流,地表水以大气降水为主,地下水以岩溶水为主,岩溶发育,含水充沛,是测区的主要含水层。沿线地下水主要有第四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及岩溶水三类。

结合本隧道的勘查现状、水文条件,预测石林隧道最大涌水量28.3×104m3/d。其中进口段(dk651+230~dk666+300)最大涌水量20.3×104m3/d,出口段(dk666+300~dk669+443)最大涌水量8×104m3/d。

2dk657+940溶腔边界探测

为了提高岩溶隧道溶洞溶腔探测的准确性,充分发挥各种探测方法的优点,采用综合的方法克服单一方法的缺点。石林隧道溶洞超前探测采用tsp203进行长距离对地质构造和含水地层及构造进行探测,采用地质雷达对溶洞短距离进行探测,采用超前探孔对tsp203和地质雷达的探测结果进行验证、更进一步详细探明溶洞在隧道开挖轮廓线以外5m发育的边界、范围大小、水的发育程度。

2011年3月22日,1#斜井向进口方向开挖施工至dk657+961掌子面时,施作超前钻孔,探测dk657+940有溶腔。为进一步完全揭

示地质形态,继续施工至dk657+945,保留5m岩盘,增加4孔超前探孔,全方位立体式探测溶腔发育边界。

表1超前探孔布置参数表

图1dk657+940溶腔探孔布置图

经过施作超前钻孔后,探测到石林隧道dk657+940充填性溶腔发育情况:在隧道通过范围内纵向发育长度约16.5m,拱顶以上发育高度约8.2m,左边墙以外约12.6m,向掌子面向右前方发育至

dk657+934。溶腔内充填物为红黏土,呈流塑状,含水较丰富,充填物内含巨块孤石(2~3m3/块),此处距1#斜井与正洞相交处约

60m,该段隧道拱顶以上埋深约126m。

图2dk657+940溶腔平面置图

3 dk657+940溶腔的处理措施

3.1 隧道岩溶处理原则

根据目前国内大量岩溶隧道施工经验和运营工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参照国外有关岩溶处理的文献资料,岩溶处理应遵循“以疏为主、堵排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

dk657+940溶腔采用填充混凝土和注浆的方式充填溶腔,然后在超前管棚支护和小导管的防护下,进行隧道开挖支护通过溶腔区。施工过程中加强隧道监控量测工作,及时反馈信息,为隧道安全通过岩溶溶腔地段施工提供依据。

3.2 加强岩溶地段的监控量测

隧道施工接近岩溶发育边界时,应加强隧道的监控量测,严格执行监控量测要求,为处理溶腔提供可靠依据。根据铁路隧道监控量测规范,以及石林隧道监控量测实施细则的相关要求,对正洞岩溶段严格进行监控,主要监控项目有:洞内外观察、拱顶下沉以及周边围岩收敛。每5m布设一处围岩量测断面,每个断面设监控量测点为上台阶3个,中台阶2个,下台阶2个,测频率为2次/d(上午1次,下午1次),若存在异常,则增加量测频率。当拱顶下沉、水平收敛速率达5mm/d,累计收敛值超过100mm,按照管理等级停止溶腔处理,进一步研究溶腔处理措施。

3.3 dk657+940溶腔揭示

3.3.1根据超前地质资料分析后,判明溶洞内充填物为红黏土,呈流塑状,含水较丰富。

3.3.2通过水文观测,溶腔与地表和地下暗河无连通性。评估确定溶腔内岩溶水的静储量小于100000m3,恒定补给量小于500m3/h。

3.3.3通过精准爆破,主动将岩溶水或充填物释放,对释放水和充填介质后的溶腔空腔进行处理,从而安全的穿越溶腔。

3.4 dk657+940掌子面回填反压

为了确保溶腔处理期间的施工安全,采取对掌子面前方,即

dk657+965~+945段,回填洞碴进行反压措施,回填后洞身临空面高度由7.1m降低至3.1m,回填作用:①可以减小溶腔坍塌口空间,

为处理溶腔口降低了施工安全风险;②对左右边墙已安装好的钢架形成了反压,确保了钢架不会向隧道中线处变形,保证了钢架的稳定性;③形成上部施工作业平台,便于顶部溶腔施工处治。

图3回填洞碴反压示意图

3.5 封堵溶腔溃口

对dk657+940掌子面左侧溶腔口进行封堵,阻止溶腔充填物继续坍塌,溶腔口主要采用碎石砂袋、φ42无缝钢管、φ80钢管、木板、圆木、方木等材料进行封堵。封堵时:预埋φ100mm排水管(每根间距1~1.2m,管口采用纱布封头,排水管管头高于泵送砼面,置于吹砂层内之间);预埋φ150混凝土输送管2根(根据情况选定位置,管头伸入到拱顶开挖线外2m以上);φ150吹沙管2根;φ80观测管2根,封口及各预埋管加固稳定牢靠,为溶腔灌注混凝土封堵创造条件。

3.6 泵送混凝土、吹沙填充溶腔

dk657+940掌子面砂袋封堵完成后,采用泵送混凝土对拱部开挖轮廓线以上2m范围内溶腔进行填充,混凝土采用强度为c20,形成混凝土护拱,为下一步施工掘进提供安全保障。待护拱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采用吹砂机对拱部进行吹砂,对护拱起保护作用,若充填物再次坍塌,吹砂层起到一个缓冲作用,以确保不会对护拱及隧道结构造成破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