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市产业定位与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筑“雁行”产业集群实施梯度开发战略
──百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第一部分百色市产业发展的环境条件
一、产业发展现状与特征
(一)产业发展阶段和动力回顾
解放前,百色市的工业基本上是小手工业,工业基础十分落后。
解放后,百色市工业得到较大发展,已初具规模。特别是“八五”以来,百色的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初步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产业体系,成为了广西重要的甘蔗生产、制糖工业、有色金属工业和造纸工业基地。2003年百色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67.13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增速居全区第二位,为1998年以来的最快速度。特别是第二产业,增速达到25.5%。三次产业结构为29.9:35.9:34.2,首次从以前的“一三二”型(其中2002年为“三一二”型)调整为“二三一”型,实现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历史性重大突破。从1978年到2003年,GDP 增长了26倍,未扣除价格因素的年均递增率是14.12%。
总的来看,百色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但是,整体水平仍居广西的后列,2002年百色的人均GDP、人均工业总产值、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广西的76.0%、65.5%、67.1%和66.1%。
1、发展阶段
(1)依据产业结构演变进行划分
改革开放后到现在,百色的经济发展从产业结构演变的角度可以分成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年~1990年,即改革开放后到‘七五’末期)——“农业主
导发展阶段”:一是第一产业比重一直占据半壁江山,第二产业比重一直在20%以下,二是在1978到1990的12年中,GDP增长了276%(未扣除价格因素,除特别指明,下同),其中农业拉动增长129%,贡献率为46.62 %;第二产业拉动增长53%,贡献率为19.19 %;第三产业拉动增长94%,贡献率为34.19 %。农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三次产业中接近半壁江山。
第二阶段(1991年~2000年,即‘八五’和‘九五’期间)——“工业稳步发展阶段”:一是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到50%以下,并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仍然在还在40~50%的区间内;第二产业比重稳步上升,一直在20%以上运行。二是在这10年中,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开始稳步发挥出来,对GDP的增长贡献达到31%,远远超过上一阶段的19.19%,当然第一产业的带动作用仍然还排在第一位,对GDP的增长贡献达到37%。
第三阶段(2001年~2003年,即“十五”头三年)——“工业主导发展阶段”:随着“工业立市”战略的实施,工业主导经济发展的作用明显增强。一是第一产业的比重开始下降到40%以下,第二产业的比重开始突破30%。二是在这3年中,第二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达到55%,农业的贡献率只有4%,其余为第三产业的贡献率,为41%。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三次产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预计这种形态还将继续下去。
(2)依据投资率进行划分
依据投资率的大小和变化可以将改革开放后百色市的经济增长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93年)——“起飞阶段”:投资率持续上升,最高的1993年达到44.44%,高过当时的全国水平(43.4%)和广西水平(31.9%)。由于投资方向主要在工业领域和基础设施领域,导致该阶段农业比重下降了2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了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了12个百分点。由于工业的发展未充分发挥本地的资源优势,而且由于区位条件的限制,在全国外向型经济主导发展的阶段,本地工业产业竞争优势不明显,从而导致第三产业比重的增长幅度远大于第二产业,这是一种‘早熟’化的产业结构形态。
第二阶段(1994~1997年)——“调整阶段”:由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实施,本地区的投资率也见顶回落,最低只有14.15%,为最高年份的30%。
第三阶段(1998~2003年)——“再次起飞阶段”:从1998年开始,投资率触底反转,呈现逐年上升之势,2003年达到45.66%,为历史最高位。也正是投资率的回升促成了21世纪百色经济的再次腾飞,连续两年GDP呈两位数增长,而且增速越来越高,2002年较上年增长11.3%,2003年较上年增长12.6%。另外由于工业投资的加大,产业结构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从“一三二”转变为“二三一”。
说明:1978年到1990年为国有固定资产投资额与GDP的比重
2、发展动力
从三次产业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来看,摆在第一位的是工业,从1978年到2003年,未扣除价格变动因素的GDP增长了26.16倍,其中第二产业(以工业为主)拉动的增长是9.58倍,占36.62%,第三产业拉动的增长是9.11倍,占34.82%,农业拉动的增长是7.47倍,占28.56%。工业化是过去增长的第一动力。作为一个尚处于工业化初期的地区,工业化也是未来发展最主要的动力。
在工业化过程中,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是发展的基础,正确的发展政策制定是推进工业化进程的重要保障。
(二)、产业现状
1、总体情况
2003年百色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67.13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29.9:35.9:34.2。其中,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76.76亿元,实现增加值49.89亿元,较上年增长 3.4%。农业种养结构、品种结构进一步改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比例调整为1:0.29:0.38。农产品优质品率进一步提高,其中优质水稻播种面积比重达40.07%。区域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新成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工业生产围绕“铝电结合、林纸结合、煤电结合、矿电结合”,发挥优势,
取得突破。2003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45.11亿元,比上年增长27.8%。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增加值29.72亿元(比重为65.88%),较上年增长32.6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为27.74亿元(在全部工业中的比重为61.50%),增长36.12%,增速最大。从比重和增速来看,百色地区现状工业发展呈典型的公有企业和大企业导向型。
进一步分析工业内部结构,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加值4.35亿元,增长15.93%;重工业增加值25.37亿元,增长42.93%,重工业比重为85.36%,从重工业比重和增速远远超过轻工业看,百色地区现在的工业发展呈典型的重工业导向型。
进一步分析在规模以上工业中的各行业增长情况,增幅较大的行业见下表。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金属制品业成为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在第三产业中,传统服务业占据主导地位,运输、仓储、邮电通信和批发、零售、餐饮合计比重接近44%,现代服务业如金融保险业的比重还很低。见下表。表 2003年百色市第三产业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