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作品中的意境美

合集下载

《扇舞丹青》多重意境的营造

《扇舞丹青》多重意境的营造

《扇舞丹青》多重意境的营造舞蹈的意境是在情景互相融合时产生的艺术特写,它可以更好的将观众带入到舞蹈作品中的世界空间,从而提升观众的审美感受。

(一)景色构造,优美精致在景色构造方面,作品整体带给人的感觉如同一幅水墨画。

浓郁的中国风水墨画中,一位窈窕的古典美女清颜素衣,缓缓起舞,将女子的柔情与文化的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

伴着音乐的旋律,舞者将折扇幻化在书画艺术中,以丹青挥毫写意,凸显出舞姿的优雅细腻。

在画中衣袂飘飘的舞者如同莲花盛开,凌波水莲迎风乍动。

在轻拢慢捻的弦音之下,舞者穿梭在烟波云水间,用折扇来展示出中国绘画艺术的精髓所在,在浓淡泼彩的渲染之下,画面强劲又不失温柔,婉转又不失豪放。

(二)以情带舞,以舞传情《扇舞丹青》这首作品主要体现的就是古代人文人墨客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喜爱,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舞者用情带舞,以舞传情,向观众塑造了一幅别具一格、意韵长存的独特场面。

这样的场面只能用一句话来表述,那就是钟嵘《诗品》中所提到的:“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这也让我们更加明白情感对于舞蹈意境的营造有着很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在演绎《扇舞丹青》的时候,舞者对于情感把控的非常精准到位。

比如在快板部分中,有着非常多的跳跃性动作,动作的幅度以及力度都非常的大。

但是在舞者演绎的时候,观众完全感觉不到跳跃动作给她带来的疲惫感,带给观众更多的感觉是自身的那份豪情壮志。

这也让作品的本身艺术境界得到了升华。

(三)形象塑造,注重细节身着白衣的舞者手持彩色折扇,好似文人在挥散泼墨一样在空中划出了一个弧度。

它不仅有着极高的审美价值,也将观众带到了自己营造的意境之中,让人流连忘返。

僻静的竹林、彩色的折扇、洒脱的动作,都在为舞蹈人物形象的塑造做铺垫。

例如:舞者跟随着音乐的节奏缓慢地抬起了自己的双腿,这时候给人的感觉柔美而优雅;突然间的踢腿,动作精准而快速。

就在一个快慢交替、刚柔并济的动作之间,将作品中人物独特的魅力映衬的更加明显。

浅析古典舞《橘子红了》中的审美意境

浅析古典舞《橘子红了》中的审美意境

浅析古典舞《橘子红了》中的审美意境《橘子红了》是一支古典舞,是中国古典舞剧中的经典之作。

这支古典舞传承了中国民间文化的精华,融合了中国古典舞的美学特征,展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审美意境。

本文将从古典舞《橘子红了》的音乐、舞蹈动作、表演形式等方面来浅析其审美意境。

一、音乐的审美意境《橘子红了》的音乐采用的是民乐,以箫、笛、琵琶、古筝等乐器为主,节奏鲜明、形式简洁、韵味深厚。

音乐协调着舞蹈的动动静静,把观众的情感引领到最高点,使人们在侦听音乐时,想象到了橘子树的繁花盛开,感受到了小姑娘的芳心暗许。

这一点较好地表达了中国传统美学中“音乐与人情相交”、“音乐与自然相和谐”的意境。

二、舞蹈动作的审美意境《橘子红了》的舞蹈动作简洁大方,舞蹈时序分明、完整呼应着音乐的旋律。

在中国传统美学中,简约、大气一直是审美的主旨,这支古典舞正是符合了这一特点。

在舞蹈动作中,小姑娘的轻盈、飘逸的舞姿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大气磅礴、如飞如燕的审美特点。

而表达小姑娘暗恋心态时,姑娘在舞动过程中所表现的害羞、内敛、静谧的情感,进一步传递了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感内敛、动静相宜”的审美意境。

三、表演形式的审美意境《橘子红了》的表演形式通过舞蹈的形象展现,营造出一种富有诗意的意境,表达了对自然界花开四季、万物生长的赞美之情,同时又抒发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生命的向往之情。

古典舞融合了文化、视觉、听觉、动觉等多个元素,使得观众不仅仅欣赏到美的感受,更深入到共情、感觉、思考的境地中。

在这里,古典舞崇尚的审美意境所体现的,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天人合一”的审美意境。

总结,古典舞《橘子红了》通过音乐、舞蹈动作和表演形式的完美契合,成功地呈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审美意境。

这种美学意境既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刻内涵,又展现了古典舞所特有的艺术魅力,更重要的是,再现了当代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于文化认同和精神寻求的共识。

浅析古典舞《橘子红了》中的审美意境

浅析古典舞《橘子红了》中的审美意境

浅析古典舞《橘子红了》中的审美意境【摘要】古典舞《橘子红了》展示了一种优雅与美的审美意境。

通过舞蹈动作、服装和道具的设计、音乐选择配合、舞台布景的营造以及舞者的表现与情感传达,呈现出一幅富有诗意的画面。

舞蹈中的优美动作与舞者身姿的优雅相互呼应,展现出一种优美的气质。

服装和道具的审美设计突出了传统的美感,与音乐的选择与配合相得益彰。

舞台布景的营造通过色彩和光影的运用,打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情境。

舞者的表现及情感传达让观众更加沉浸其中。

整体呈现出一种唯美、优雅、动人的审美意境。

欣赏这一舞蹈作品需要一颗静心感受美的心境,能够领略其背后的深意。

通过对古典舞审美意境的反思与思考,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一艺术形式。

【关键词】关键词:古典舞《橘子红了》,审美意境,舞蹈动作,服装,道具,音乐,舞台布景,情感传达,心境,反思。

1. 引言1.1 古典舞《橘子红了》的背景介绍古典舞《橘子红了》是一部融合中国古典舞和现代元素的舞蹈作品,由知名编舞家根据中国传统文化创作而成。

这部舞剧以中国古代诗词《橘子红了》为灵感来源,通过舞者的优美舞姿和动作,展现了一幅唯美悠扬的画面。

《橘子红了》在舞蹈艺术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成为了中国古典舞的瑰宝之一。

该舞剧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展现了中国古典舞的魅力和韵味,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

通过对《橘子红了》的欣赏和解读,观众可以感受到中国古典舞的美妙之处,领略其独特的审美意境。

结束。

1.2 审美意境的定义审美意境是指在人们审美活动中所产生的一种情感、意境和美感。

它是审美对象所具有的独特氛围和情感色彩,往往通过艺术作品的表现和构思来传达给观众。

审美意境是艺术作品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和情感效果,是艺术家通过作品所传达出来的情感和意境,让观众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产生共鸣和感受。

审美意境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客观性,它是观众在接触艺术作品时所产生的主观情感和体验,同时也受到作品本身所呈现的客观形式和内容所影响。

浅析古典舞《橘子红了》中的审美意境

浅析古典舞《橘子红了》中的审美意境

浅析古典舞《橘子红了》中的审美意境
《橘子红了》是一首民族古典舞蹈,以描绘江南春色、橘子成熟为主题,通过曲调、
舞姿、服饰等方面展现了优美的艺术意境,营造出富有生命力的自然和人们对自然的热
爱。

在音乐方面,该舞蹈的曲调轻快流畅,具有浓厚的江南水乡风情,让人感受到一种悠
闲自在、舒适惬意的氛围。

同时,在舞蹈动作中也融入了中式的旋律和节奏,使整个表演
更加生动有趣,强调了跳舞的快乐和自然的美好。

在舞蹈表演方面,演员们的舞姿大气磅礴,显得自然流畅,展现出自然之美和人的美。

舞蹈中不仅有不同的动作和步伐展示,如轻松的步伐、优美的腿法、翩翩起舞等,还有很
多的手部表演,如手指轻弹、抚摸折叠等,在舞蹈中突出了手的优美和细腻,呈现出自然
之美。

另外,舞蹈服装也是极具特色的。

演员们身穿蓝色、红色的宽袍,配以黑色绶带,既
展现了传统的美感,又强调了舞蹈的生命力和自然之美。

舞蹈用色鲜艳明快,虽然笔触用
的不厚重,但在整体上却流畅美妙,使人们的视觉感受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总之,古典舞《橘子红了》通过音乐、舞姿和服饰的完美配合,呈现出了浓郁的江南
水乡氛围和生命的精彩。

它不仅代表了民族文化中对自然的热爱和珍视,也体现出了舞蹈
的美和文化的经典性。

在欣赏这种艺术形式时,更深刻认识和感受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
的美妙情感。

情与景、意与境的完美统一——谈舞蹈中的意境

情与景、意与境的完美统一——谈舞蹈中的意境

情与景、意与境的完美统一——谈舞蹈中的意境王欢;谢丹【摘要】Artistic beauty is the soul and essence of the dance, but also the highest state in the pursuit of the art of dance. The mood in the dance works depicting scenes of life and should be the expression of thoughts and feelings of integration and the formation of a unified realm of art, which works in the dance performance entrusted with people's ideas and aesthetic ideal creative thinking. The perfect unity "emotions" and "scenes" , " spirit" and " conception" combines the spiritual content of the external actions and inner feelings to construct the beauty of dance works.%意境美是舞蹈中的灵魂和精髓,也是舞蹈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

舞蹈作品中的意境应该是描绘生活景象和表达思想感情而形成的统一融合的艺术境界,它在舞蹈作品中表现为寄托着人们思想观念和审美理想的创作思想,“情”与“景”、“意”与“境”的完美统一使精神内涵将外在的动作与内心情感结合起来,构建了舞蹈作品的意境之美。

【期刊名称】《赣南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32)005【总页数】5页(P101-105)【关键词】舞蹈;意境;“情”;“景”;“意”;“境”【作者】王欢;谢丹【作者单位】南昌航空大学音乐学院,南昌330063;南昌航空大学音乐学院,南昌33006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201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可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的意境塑造及韵律美学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的意境塑造及韵律美学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的意境塑造及韵律美学目录一、内容描述 (2)1. 背景介绍 (3)2.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概述 (4)二、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的意境塑造 (5)1. 剧情与角色塑造 (6)1.1 剧情简述 (7)1.2 角色特点与情感表达 (8)2. 舞台布景与意象营造 (9)2.1 舞台设计 (10)2.2 意象与氛围营造 (11)3. 诗意表现与情感深度 (13)3.1 诗词的运用 (13)3.2 情感表达与观众共鸣 (15)三、《只此青绿》的韵律美学 (16)1. 舞蹈韵律与表现形式 (17)1.1 舞蹈动作与节奏设计 (18)1.2 舞蹈表现形式创新 (19)2. 音乐韵律与舞蹈融合 (21)2.1 音乐元素运用 (21)2.2 音乐与舞蹈的互动 (23)3. 韵律美学在情感表达中的运用 (24)3.1 情感节奏变化 (25)3.2 韵律在情感传递中的作用 (27)四、意境与韵律的结合 (28)1. 意境塑造中的韵律体现 (29)2. 韵律美学对意境的深化 (30)3. 意韵交融的艺术效果 (31)五、结论 (32)1. 《只此青绿》的艺术价值 (33)2. 对未来舞蹈诗剧发展的启示与思考 (34)一、内容描述《只此青绿》是一部以中国古典山水画为创作背景的舞蹈诗剧,通过舞蹈语言和舞台设计,将山水之美与人物情感相融合,塑造了一种独特的意境。

在内容描述上,《只此青绿》以一位少女的视角展开,她身处一片青翠的山水之间,通过对山水的细腻观察和深情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舞蹈中,少女的动作轻盈而富有张力,如同中国画中的笔触一般,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山水画面。

舞台设计上,剧目采用了中国古典的山水画风格,以青绿为主色调,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

灯光和音效的运用也相得益彰,灯光的变幻如同山水的灵动,音效的悠扬则仿佛大自然的呼吸。

此外,《只此青绿》还通过对古代文人墨客的生活场景的再现,展现了他们对山水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

试论舞蹈《点绛唇》的意境之美

试论舞蹈《点绛唇》的意境之美

试论舞蹈《点绛唇》的意境之美作者:杨琛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年第11期摘要:舞蹈要有意境,才能创造出更多有意义、有内涵的舞蹈作品。

舞蹈《点绛唇》的意境极为深远,通过舞蹈中演员对古典舞跳、转、翻以及一系列神韵的展现,本文探索意境融于舞蹈作品里的表现,探索意境中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对于舞蹈的升华。

最后提升对于舞蹈意境最初的理解,解读舞蹈《点绛唇》深层次含义:古代深闺少妇“我君未归我,怎敢老去”的心念、心忧,解读了舞蹈的意境美,解读了舞蹈意境的内在意义。

关键词:舞蹈;意境;美感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3-0087-01一、意境的内涵“意境”由著名的诗人王昌龄提出,“意境”、“情景”和“物镜”作为诗的三境舞蹈也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需要意境的渗透。

舞蹈的意境,是基于人体动作在舞台空间和实践当中创造出来的意象,这种意象既是真实的、具体的;又是虚拟的、象征的。

舞蹈作品不仅只在空间上让观众感受到美感,还需要在情感中,完成艺术的传达作用。

所以舞蹈的意境最为重要。

意境就是景与情的交融,客观的境与主观的意的完善结合。

”“意”,犹如一首诗;“境”,犹如一幅画。

“意”是舞蹈中塑造的艺术形象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而“境”是舞蹈中这种情感的载体。

舞蹈要有意境才能做到“形”与“神”、“情”与“景”的统一结合,才能创造美的舞蹈意境。

本文以舞蹈《点绛唇》为例,笔者在接下的探究中,将从舞蹈的多方面分析意境的表现,剖析意境对于古典舞蹈重要的作用。

二、《点绛唇》中舞蹈意境的表现手法在舞蹈《点绛唇》表演的空间和时间里,通过演员连续的动作表现、凝练的姿态神情和不断流动的空间结构,结合背景音乐、舞台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了舞蹈中天真纯洁、情感丰富、渴望却又矜持的女子艺术形象,从而将观众带入到一名渴望爱情的古代封建女子的内心深处,创造了舞蹈的意境感受。

1.文学意境。

意境就是舞蹈演员希望通过舞蹈来向观众传递内心的情感理念和思想观念,以及演员对舞蹈的投入程度和通过舞蹈动作的编排所营造的一个整体的情感氛围。

蒙古族舞蹈作品《月狐吟》的赏析

蒙古族舞蹈作品《月狐吟》的赏析

蒙古族舞蹈作品《月狐吟》的赏析
《月狐吟》是一部以蒙古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的舞蹈作品,表现了平原上一只狡黠灵动、飒爽英姿的狐狸,在月光下显露出的诱人风姿。

本文将从舞蹈形式、节奏和音乐、舞
蹈风格和意境四个方面进行赏析。

首先从舞蹈形式来看,《月狐吟》运用了大量的蒙古族传统舞蹈动作,如踏步、盘旋、跳跃等,独特的风姿和韵律感。

舞蹈中融合了古典舞和民族舞的风格,简洁明快地表现了
草原上狐狸的优美动作和特殊身姿。

整个舞蹈动作流畅,舞蹈员的动态表现出舒展有力的
身体线条,鲜明而富有节奏感。

其次从节奏和音乐来看,《月狐吟》采用了具有强烈节奏感的蒙古族传统音乐,以纯
净悠远的蒙古民族乐器独奏和合奏为配乐,表现了草原上狐狸自由奔放的特性。

整个舞蹈
的节奏明快有力,紧凑有序,塑造出草原上狐狸的飒爽英姿和独具特色的艺术形态。

再从舞蹈风格来看,《月狐吟》融合了传统文化和现代审美,它在保留传统元素的基
础上,巧妙地运用了现代装置、灯光等舞台美术手段,凸显出蒙古族舞蹈的美感和流畅性。

舞蹈员着装上更是采用了传统蒙古服装元素,结合强大的舞蹈技巧,打造出草原上一只美
丽的狐狸,深受现代观众的喜爱。

最后,从意境来看,舞蹈作品《月狐吟》描绘了平原上一只美丽的狐狸在月光下舞动
的场景,表现了草原之美和蒙古族的文化内涵。

它充满了草原的风情和生机,展现了蒙古
族民族文化的魅力。

这部作品中弘扬了蒙古族民族文化,传递了蒙古族的人文情怀,以其
自由、朴素、自然的风格,表达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热爱,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寓意,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文化价值。

浅析古典舞《橘子红了》中的审美意境

浅析古典舞《橘子红了》中的审美意境

浅析古典舞《橘子红了》中的审美意境古典舞《橘子红了》是一部充满着浓厚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舞蹈作品。

该作品以橘子这一中国传统的寓意为主题,以古典舞的优美姿态和细腻动作展现了橘子成熟的过程,从而呈现出了一幅充满着审美意境的画面。

今天,我们就来对古典舞《橘子红了》中的审美意境进行一番浅析。

古典舞《橘子红了》中的审美意境体现在舞蹈的动作和姿态之中。

古典舞以其高贵、典雅的形式和姿态而闻名,而《橘子红了》中的舞蹈动作更是将古典舞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

舞蹈演员们以婀娜多姿的身姿,轻盈优美的舞步,展现了橘子树轻盈摇曳的形态,优美舒展的动作仿佛就是在展现橘子的成长过程,从花蕾到结果,再到灿烂成熟,整个过程仿佛是一幅幅典雅的画面,给人以美的享受。

古典舞《橘子红了》中的审美意境也体现在舞蹈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上。

中国传统文化中,橘子一直被视为吉祥如意的象征,而《橘子红了》通过舞蹈的形式将这一传统文化内涵展现得淋漓尽致。

舞蹈中灵动的身姿和舒展的动作,不仅仅是在展现橘子的成长过程,更是在展现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观众在欣赏舞蹈的过程中,也会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好寓意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从而产生出审美的愉悦之情。

古典舞《橘子红了》中的审美意境还体现在舞美和音乐的融合之中。

舞台上的布景和服饰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橘子的审美意象。

而伴随着古典舞的舞蹈,舞台上的音乐更是给人以一种深邃、空灵的感受。

音乐的旋律如梦如幻,将橘子的成长过程表现得淋漓尽致。

音乐与舞蹈的融合,使整个舞台呈现出一种神秘、唯美的氛围,令观众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世界中,给人以审美的愉悦。

古典舞《橘子红了》中所展现的审美意境主要体现在舞蹈的动作和姿态之中,舞蹈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上,舞美和音乐的融合,以及舞蹈的表现力之中。

整个舞蹈作品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橘子的审美意象表现得淋漓尽致,给观众们带来了一场视觉、听觉的盛宴,让人不仅仅在审美的享受中感悟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体会到了古典舞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芭蕾舞的唯美意境描写句子(精选两篇)

芭蕾舞的唯美意境描写句子(精选两篇)

芭蕾舞的唯美意境描写句子(篇一)1. 轻盈的舞姿在空气中荡漾,仿佛花瓣在微风中翩翩起舞。

2. 舞者优美的身姿像一只穿梭在云端的白天鹅。

3. 轻柔的手臂展开如翅膀,舞动着繁复的编舞。

4. 舞台上的光影交织,投射出迷离的光芒。

5. 音符跳跃在舞者身边,与其同步奏响美妙的乐章。

6. 舞者在空间中旋转,如云霞中奔腾的飞马。

7. 优雅的舞姿如波光粼粼的湖面,轻轻荡漾。

8. 轻柔的羽毛在舞者手中翩翩起舞,散发着温柔的气息。

9. 舞台上流转着恬静的氛围,仿佛进入了一个幻想的世界。

10. 芭蕾舞者舞动的身姿如水中莲花,洁白而纯净。

11. 瞬间的舞动宛如蝴蝶舞动,细腻而婉约。

12. 舞者的每一步都融入了他们的灵魂,那是他们对艺术的热爱。

13. 舞台上散发出的气息仿佛置身于花团锦簇的花海之中。

14. 芭蕾舞者犹如天使自天堂降临,用舞蹈传递爱与和平。

15. 舞台上的动作流畅而连贯,没有一丝瑕疵。

16. 舞者的双腿轻盈地离地,仿佛飞翔在天空中。

17. 旋转的舞姿仿佛摇曳的花朵,舞台上弥漫着一片浪漫的氛围。

18. 芭蕾舞者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份坚定和温柔。

19. 舞者的手指如鹤立云端,指尖轻轻点燃了宇宙间的灯火。

20. 舞者的容颜透出一种清雅和高贵,像一尊雕塑般静默又动人。

21. 舞者的脚尖轻触地板,仿佛凤凰展翅翱翔苍穹。

22. 舞者宛如一朵淡雅的花苞,轻轻绽放在舞台上。

23. 舞动的裙摆宛如盛开的花朵,轻拂着空气中的花香。

24. 芭蕾舞者的微笑洋溢着自信和喜悦,仿佛是天使的微笑。

25. 舞者优雅的舞姿让人感受到一丝温暖和希望。

26. 舞台上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令人陶醉的芬芳,宛如花海中的芬芳。

27. 舞者的动作如水被温柔的风吹拂,如此柔美又灵动。

28. 芭蕾舞者的舞姿像流动的云朵,美得令人屏息。

29. 舞者手中的蝴蝶翩翩飞舞,每一次轻盈的挥动都像是一曲舞动的诗篇。

30. 芭蕾舞者的眼神炯炯有神,仿佛在向世界宣告自己的存在。

31. 舞者轻轻扬起的裙摆宛如一朵盛开的莲花,绽放出生命的力量。

浅谈中国舞蹈中的意境

浅谈中国舞蹈中的意境

浅谈中国舞蹈中的意境【摘要】意境美是中国艺术追求的最高层次。

意境的创造不仅见之于绘画、书法、诗歌等长于“造境”的艺术,更是舞蹈中的灵魂与精髓。

“舞是一种包含着时间与空间错置性的艺术。

舞,这最高度的韵律、节奏、秩序、理性,同时是最高度的生命、旋律、力、热情,它不仅是一切艺术表现的究竟状态,且是宇宙创化过程的象征。

”【关键词】意境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气韵生动意境对于中国舞蹈创作而言,是极为重要的,这是艺术家至高的审美追求。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境非独谓景物也。

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这足以说明境界不是由特定的环境或场景中产生,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由内而外的情感,是艺术家审美情趣的外化。

一、虚实相生“虚”原意指“虚空”,被认为是“道”的境界,如庄子所言“惟道集虚”,是“道”的虚寂状态。

“实”指“实体”或“实在”。

“实”为有,“虚”为空。

虚实作为一对美学范畴,多指艺术创作或艺术作品中两种相对应的表现手法或形象塑造。

艺术家创造的形象是“实”,引起我们的想像是“虚”,由此产生的意境就是虚实的结合。

任何一个艺术作品,如果没有欣赏者的想象力,那便是没有生命,是死的。

艺术作品透过虚与实的统一,使意境得以展现。

虚与实在中国舞蹈创作的呈现上是丰富多变的。

例如,一长布幔可以在舞蹈创作中虚构成河流,一个道具、布景可以强化舞台空间的层次感,而被形塑成对应的象征物,这些现实物质的虚拟化应用,对于整个舞蹈艺术所传达的意境,赋予了一种由现实物质转化而来的虚拟空间。

它与舞者的身体、动作、姿势相应而表现一个创作者心中的虚幻结构。

更重要的在于这种虚幻结构传达出的情感,来自于一种自然的、直接的又不同于现实生活的艺术张力。

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西方艺术缺乏“虚”的情趣,不讲究虚实相生。

西方注重追求外在的形式、形态,忽略内在的生命气韵。

中国人的宇宙时空意识,使中国舞蹈在时、空、力的运用中,有一种“以气合气”、“法天地自然”的追求。

谈舞蹈表演的抒情与意境之美

谈舞蹈表演的抒情与意境之美

谈舞蹈表演的抒情与意境之美作者:叶子来源:《神州·中旬刊》2017年第08期摘要:“意境就是景与情的交融,客观的境与主观的意完美结合。

抒情,是所有艺术中征服受众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著名舞蹈家贾作光先生很精辟地论述了这个观点;“意”,犹如一首诗:“境”,犹如一幅画。

舞蹈作品的意境,从字面上解释,意是指作品所表现感情和思想,境是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客观环境,舞蹈作品的意境,就是舞蹈作品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关键词:舞蹈表演;意境;抒情舞蹈是人体动态的表现艺术,也是人体动态的表情艺术。

它担负的使命不是摹拟,而是比拟;不是讲述连贯而又曲折的故事,而是通过某些“闪光点”塑造出鲜明的形象、抒发情感、烘托环境。

舞蹈同样要反映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题材,但不能机械地照搬“真人真事”,而是必须找到一个符合舞蹈艺术特性的“折射”角度。

例如舞蹈不能直接用语言表现恋人分别那种生离死别的思想感情和思想境界,但可以通过像《走西口》中一系列舞蹈语汇,即人体动态的表现,表达人物心态的表情。

一、舞蹈的抒情性舞蹈没有台词,抒发感情全靠人体的运动,即动作和姿态造型。

为了淋漓尽致地表现主人公此时的内心体验,编导要设计出典型的主题动作并由此出发进行变化。

例如,傣族女子独舞《水》的编导杨桂珍以傣族传统孔雀舞步为基础,把它放到原地快速旋转中去做,表现少女在江边洗发挽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这个舞蹈朴素淡雅,但又充满诗情画意,没有一句台词,但通过人体的运动和表情的表达,加上布景服装的配合,我们可以确切地知道这是一位充满幸福感天真浪漫的傣族少女在尽情地抒怀。

舞蹈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主要靠舞蹈动作以及音乐、舞美的结合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塑造人物形象。

舞蹈没有台词,乍看来似乎是个短处,其实不然。

经过艺术家的精心设计,扬长避短,这个短处完全可以变成舞蹈艺术的一大特长,人体动态就是人体表情,人体语言是人物内心语言的外化,如果动态是心声,那么动态一定胜过心声。

浅谈如何创造舞蹈的意境美

浅谈如何创造舞蹈的意境美

泛 云 河, 体如 轻 风 动 流 波 ” “ 若浮 云, 若 秋 霜 ” “ 缈 兮 翔 凤 , 、气 志 、缥 婉 转 兮 游 龙 ” 等 。经 过 几 千 年 的演 变 发 展 , 国 舞 蹈 “ 云 流 等 中 行 水 ” “ 云 追 月 ” 的 形 式 特 征 得 到继 承 与 发 扬 , 、彩 似 呈现 出 “ 神 兼 形 备”“ 、绰约 闲靡 ” 县 韵 昧 的 意境 。意 境 是 中国 传 统 美学 中一 个 , 极
色 , 是 由舞 蹈 家 运用 动 态 的 人体 语 言加 以表 达 的 。 类 描 叙性 都 这

意境 的诠 释
意 境 ,著名 舞 蹈 家 贾 作 光 有 此观 点 :意 境 就 是 景 与 情 的 交 “
融 , 观 的境 与 主 观 的意 完 善结 合 ” “ ” 犹 如 一 首 诗 : 境 ” 犹 客 。 意 , “ ,
很 重要 的 范 畴 , 是艺 术 追 求 的最 高境 界 , 样 也是 舞 蹈 编 导 家 们 同 在 自 己作 品追 求的 。

1 景 : 舞 蹈 作 品 的特 定 时 空 , 舞 蹈 作 品 中触发 人 物 动 情 、 即 是
的外 部 环 境 。 舞蹈 作 品 中 的景 , 主要 靠 虚 拟 、 设 性 的 舞 蹈 动作 假 来描 绘 的 。 刀 美 兰 首演 的独 舞《 》描 绘 了 一幅 澜 沧 江 畔 的落 如 水 , 日图 : 位 傣 族 少 女 挑 着 水 罐 , 着 落 日余 辉 来 到 江边 , 坐在 一 踏 她
【 关键词 】 创造 ; 舞蹈 ; 意境 美
古 代 许 多 文人 墨 客 的 诗 词 多 有描 述 意 韵 的 美 , “ 似 明 月 如 状

“ ” 样 , 重 神 似 , 求 用 概 括 、 张 、 象 等 手 法 来 表现 对 象 画 那 注 力 夸 抽

谈舞蹈审美中的意境美

谈舞蹈审美中的意境美

谈舞蹈审美中的意境美[摘要]意境是景与情的交融,客观的境与主观的意完美结合。

舞蹈是通过直观可感的,富有审美价值的,动态的人体来传情达意状物抒情的。

只有将创作者的主观情感灌注在舞蹈中,把“形”与“神”、“情”与“景”有机的统一,才能创造美的意境。

[关键词]舞蹈意境;意境美舞蹈是一种讲究意境和形式性很强的艺术。

意境就是景与情的交融,客观的境与主观的意完美结合。

生活美、自然美是美的客观存在形态。

那么舞蹈美则是对这种客观存在的主观评价和情感反映的产物。

它运用人体的动态语言来塑造形象、表情达意,因此而具有情感性、多义性、虚拟性和模糊性等特点,而且在特定的时空中可以转换和变异,所以它更强调调动欣赏者的创造性想象,引发出丰富的联想,以丰富情感、形神兼备的形象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并引发人们长久的思索和回味,让有限的形象,表达出无限的情、境。

舞蹈是通过直观可感的、富有审美价值的、动态的人体来传情达意状物抒情的。

如果这些动态不生动,无变化,不新颖,无美感,平淡无奇,那就失去了这门艺术独立存在的价值。

所以只有将创作者的主观情感灌注在舞蹈之中,把形与神、情与景有机的统一,才能创造美的意境。

每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都力求意境美。

舞蹈主要是依靠动作、姿态、步伐及整个身体的律动来抒发情感,表达意境。

人们之所以一遍又一遍竞相观看《天鹅湖》,实在是被这部舞剧的艺术魅力所吸引。

是那些美丽动人的舞蹈形象、丰富多彩的肢体语言、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以及富丽堂皇的舞美设计,和各种艺术因素完整和谐地结合在一起所产生的艺术美感,吸引着千千万万的人们,使其艺术魅力永存。

所以,在舞蹈中,意境美是舞蹈的灵魂。

一、舞蹈的本质美和意境的创造意境犹如诗、画,因此,要象诗那样感情激越、对比强烈;象画那样,注重神似、不求逼真、肖像。

力求用概括、夸张,甚至是抽象等手法来表现对象的气质、精神和作者的情感。

太实就没有了意境。

群舞《荷花赋》表现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意境;《黄土黄》表现了黄土高坡人的粗犷、奔放及对生活的渴求,震撼人心,催人向上。

试论中国古典舞的意境美

试论中国古典舞的意境美
第3 1卷 第 4期
20 11年 4 j
成 宁 学
J u n lo o r a fXi


V 13 , . o . 1 No 4
AD . 01 r2 1
Uni e s v ri
文章 编号 :0 6— 3 2 2 1 )4— 1 3— 2 10 5 4 ( 0 1 0 0 0 0
水 渺迷 的景 色, 闲宁 静 、 遂 悠 远 , “ 情 ” 空 生 是 诗 也是 “ 画
意 ” 。
结 语
“ 摇荡性情 , 形诸舞 咏” 在这种 心理 活动下 产生 的外部 动 ,
作形态有两种 : 一种 尚属 自然形态 , 如一蹦三 跳 , 捶胸 顿 足
等 , 这种 “ ” 只是 一种下 意识 的情 绪 的宣泄 、 但 形 , 释放 , 缺 乏个性化和穿透力 , 以给人 留下深刻印象 ; 难 另一种则上升
可感 、 态的人体进行传情 达意、 动 状物抒情 。在情景交融 、 形神 兼备 、 实相 生中, 造 出中国古典舞的意境 美。 虚 创
关键词 : 意境 关; 情景 交融 ; 形神 兼备 ; 实相 生 虚 中图分类号 : 2. J 31 7 文献标识码 : A 者, 妙合无垠 , 巧者则情中有景 、 中有情。 舞蹈也是如此 。 景 ” 舞蹈 只有在情景交融 的前 提下 , 流动的空 间采用 情与景 在 的铺 张陈述 , 才能产 生深 刻 、 明突 出的舞 蹈 意境 。“ ” 鲜 情
严 羽在《 沧浪诗话》 中对“ 象外之象 ” 以发 挥 , 加 对诗 歌提 出
“ 言有尽 而意无穷 ” 的审美要 求 ; 近代 王 国维 在《 宋元 戏 曲 考》 中说 :何 以谓之 有意境 ?目 : 写 情则 沁人 心脾 , 景 “ ‘ 写

谈中国古典舞作品中的意境美

谈中国古典舞作品中的意境美

谈中国古典舞作品中的意境美●张璋[摘要]中国古典舞意境美的创造是其审美追求的一种境界,是舞蹈的灵魂。

从通俗意义上讲,意境营造是一种“诗情画意”的审美享受,它让人摆脱世俗的杂陈纷扰,走进一个主观的、虚幻的、理想化的世界。

情景交融的意境追求更是能与中国传统古典文学的审美特征产生共鸣,并深植于中国传统思维及文化的土壤,是中国古典舞的独特之处,亦是古典舞的本质所在。

[关键词]古典舞;意境;文化;形象;营造谈及中国古典舞,我们不免会为其贴上“柔美、飘逸、神话、仙境”等标签。

这一系列感官上的词汇都只是看得见却摸不着的。

不能明确地说出它究竟在哪里,但它却存在于古典舞作品的创造中。

即舞蹈作品所刻画的光影图景和体现的思想感情融汇一起而构成的一种艺境。

它包含着不可分割密切联系着的两个要素:一是“意”,二是“境”。

对中国古典舞来说,意境美的营造是意境审美的一种终极追求,是舞蹈的灵魂所在。

意境不单是深化主题,它更重要的作用是激发起观众的想象力,使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

舞蹈的意境创造一旦到达这类境界,就可称之为艺术品了。

一、何为意境意境,是华夏传统美学的核心,是华夏子孙最为重视的审美感受。

从古至今,对意境理论的研讨,众说纷纭。

中国古代文献理论提出:意境是指艺术的形象,而这一艺术形象的描绘,使读者进入想象空间。

早在唐代王昌龄独创了“意境”这个词,提出了诗有三境:①即“物境”、“情境”、“意境”,并分析了不同层次的状态。

司空图解释艺术境界的主要特征,即要达到“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需透过意象探索意象之外的感情和空间。

皎然则提出“取境”、“取象”、“取义”之说,深刻分析了艺术创作过程的境界。

王夫之以情与景的关系为纲要,对意境的审美特征进行了分析:“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

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追溯到近代,王国维将境界理论集大成,把中西研究方法合并,对艺术境界理论做了全方位的总结。

刍议舞蹈《海上民谣》中意境美的营造

刍议舞蹈《海上民谣》中意境美的营造

2017年第14期(总第326期)北 方 音 乐Northern MusicNO.14,2017(CumulativelyNO.326)刍议舞蹈《海上民谣》中意境美的营造苏佳燕(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0)【摘要】舞蹈《海上民谣》将一位手举船桨的闽南妇女及其手持油灯的女儿的形象塑造的淋漓尽致,其舞姿将闽南渔民艰辛的生活展现得绘声绘色,充分体现出闽南人坚韧隐忍、吃苦耐劳、胸襟宽广等精神。

本文从造型构图、动作语汇、背景音乐等方面对该作品意境美的营造进行剖析,旨在求索舞蹈意境的创造,以期能为我国民间舞蹈艺术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海上民谣》;意境美;营造【中图分类号】J712 【文献标识码】A第十届桃李杯舞蹈大赛上,厦门艺术学校的原创舞蹈《海上民谣》荣获群舞组二等奖。

这是一个立足于闽南地方特色,由著名舞蹈编导赵小刚编创的作品。

作品灵感来自于某天晚上,赵小刚在厦门的海边看到了海上指引方向的灯塔。

于是,他塑造出了手举船桨的中年“惠安女”充满力度和韧性的肢体语言形象,演绎着闽南妇女的勤劳与善良,和另外一个手持油灯的女儿两个形象,手中的油灯就如海峡间那座明亮的灯塔,不停地指引着我们人生的方向。

同时,配上在海峡两岸引起共鸣的《望春风》旋律,寓意海峡两岸血浓于水的情感代代相传,并且突出表现闽南人吃苦耐劳、坚韧隐忍的精神,以及像海一样博大的胸怀。

下面笔者将从造型构图、动作语汇、背景音乐等三个方面阐述该作品意境美的营造。

一、采用造型构图塑造意境美形状,也是构成意境的手段之一。

舞蹈是在运动中创造形象的。

既然是运动就会有运动的方向和轨迹,这就是舞蹈的线条。

各种线条图形所引起的情感反应是不同的,但却和某些情绪相对应。

舞蹈《海上民谣》的第一段,群舞高低起伏的造型,营造出大海的意境美,与之对比的是,拿桨的中年妇女,一个人默默地划桨,为生活奔波着。

该作品一反过去以群舞贯穿全舞的形式,塑造两位领舞的形象,表现手法上注重写意,同时重视外在形式的创造,动作整齐划一,群舞以一横排的造型变化队形,配上脚下细腻的步法,给人以稳定、安静的意境美,展现惠安女迫切盼望丈夫归的一面。

论中国古典舞《且看行云》的意蕴之美-精品文档资料

论中国古典舞《且看行云》的意蕴之美-精品文档资料

论中国古典舞《且看行云》的意蕴之美-精品文档资料论中国古典舞《且看行云》的意蕴之美近年来,中国古典舞作品在尊重古典舞创作规律基础上又有所创新突破,不再是对单个人物的塑造。

舞蹈《且看行云》结合中国传统文化,通过空间、调度展现意境,塑造女子沉静清秀、目若秋水的气质。

一、舞蹈结构中国古典舞《且看行云》没有明显的故事线索,没有特定的人物形象,属于抒情作品,它注重情感的诉说、情怀的展现,编导把这种情怀分为三个阶段,在不同的表达中也蕴含着不同的情感,不仅表现了女子含蓄、内敛的精神品格,还展现了一种孤傲、自在的意蕴之美。

舞者看似飘逸的身体,在无形中又增添些许刚性的质感。

该作品利用情绪来表现作品层次。

第一段,舞者虚无缥缈又渐行渐远的飘然姿态中,透出一丝孤单和寂寞,演员用气韵带动双臂慢慢抬起,就是这样简单的动作和神态,却带给人一丝微凉,仿佛是从云烟中飘过的“伊人”,漫步于幽静的行云里。

这种情感渐渐过渡到第二段,伊人亦如云,在云中穿梭,增添了一丝迷茫的情绪,从整段的调度编创中,可以看出人物的彷徨与内心的迷茫,相比第一段的调度与动作,都愈加丰富,来回反复的横线调度编创,体现了人物内心的纠结与忧虑。

调度也能展现舞蹈的情绪与情境,竖线的调度在舞台上更有冲击力。

表演中,舞者从后区向前区调度,像伊人由远及近飘过,随后的动作连贯而流畅,虽然是无声的表达,却又展现了千万思绪。

在这段编创中,导演也是选用多种线性调度,不同的线性也传达着不同的情感,将舞蹈动作与舞台调度相结合,才能完整传达作品的情感。

首尾呼应,穿梭在云间的伊人,经历云间的高低起伏,却不改初心仍旧回归到神人的状态,舞者似在云间,有着孤傲清高的品格。

舞蹈情感前半段是缓慢的、飘逸的,如细水长流般渐进;后半段的情感是利落的、快速的,与前半段产生对比。

舞蹈想表达的不只是动作与动作的连接,或是技术上的展示,而是塑造人物在“行云里”的意境,随着舞蹈的情感变化与发展,映射出人物内心不同的三个阶段。

论舞蹈意境中《扇舞丹青》的“气韵”之美

论舞蹈意境中《扇舞丹青》的“气韵”之美

论舞蹈意境中《扇舞丹青》的“气韵”之美作者:郭瑞来源:《世界家苑》2020年第04期摘要:气、韵是中国古典舞中最高的精髓,也是舞蹈审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意境的创造在舞蹈艺术中则是使编者、舞者、观者产生共鸣的表达方式。

气、韵存在于舞蹈的始终,存在于意境创造的各个方面,舞蹈《扇舞丹青》既呈现了古典舞特有的气韵,又达到了传神的意境。

关键词:舞蹈意境;扇舞丹青;气韵1 书势画影舞丹青舞蹈的手舞、足蹈、驱动与书法的横、竖、撇、捺等具体点画相同,都是在营造一个丰富多彩、变化莫测的意象世界。

各个身法中包含笔法,笔法使之舞蹈。

例如,笔法中的折:笔锋欲左先右,往右回左,用于笔画的起笔处,这与《扇舞丹青》的反向原则欲左先右,欲开先合等风格一致,构成了古典舞独特的审美风格;笔法中的转:圆转回旋;在《扇舞丹青》中舞蹈演员的回身,身体的转,扇子的转与书法中的转笔锋相似相近,古典舞身韵中,身代表着身法,身体的回拧,扇子扇面的交替变换,都是转的体现。

《扇舞丹青》这部作品打破了以往传统舞蹈的阴柔古典,让书画融入其中,使舞蹈的进退迎让可以感悟出书法线条的峰回路转、扑朔迷离。

舞台即为宣纸,通过舞者“执笔”在画面空间中的翩翩起舞,使本是静态的丹青,成为了显现在观众眼前一幕动态流淌的山水美景。

2 气韵相通话丹青2.1 舞之“气”“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而为人。

和乃生,不和不生”管子在这强调了物质上的气对人的重大影响,首先肯定了气的重要性是人不可缺失的外部因素,有了气有了生命,才有了思想有了智慧,对于舞蹈这门由人的身体运动而生的艺术也同样是具有实质性的意义。

孟子曾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一观点并不是管子说的物质上的气,孟子在这更加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舞蹈中可以说是一种修养的方法“养气”,由跳舞的人来掌控外在的气,使主观的精神力量与心灵感受来发挥外在气的运行,达到舞蹈的“象”。

回到舞蹈《扇舞丹青》中,舞者手持彩扇故作丹青,时而作画时而书法;一顿一挫,一曲一直犹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12.1.1舞蹈之美审美鉴赏与创造

12.1.1舞蹈之美审美鉴赏与创造
舞蹈艺术实质上是采用互动的人体动作 来展现其美学价值,它的美学性集中表 现在内在情感的迸发以及外在动作的流 动。
Body beauty 肢体美
" F l a s h , Tu r n , Te n g , M o v e , Leap, Bend"
“闪、转、腾、挪、跃、弯”
"Peacock Dance"
《邵多丽》舞蹈
"Shao Dori" Dance
意境美
Artistic conception beauty
傣族舞蹈《水》
Dai Dance "Water"
D a n c e " S m a l l To w n Rain Lane"
舞蹈《小城雨巷》
《孔雀舞》
雕塑美 Sculptural beauty
The Flying Apsaras Dance of Dunhuang Religious Culture
敦煌宗教文化的《飞天舞》
Dai Dance "Three Bends"
傣族舞蹈“三道弯”
Phonological beauty
音韵美
The beauty of the dance art. 舞蹈艺术之美。
Body beauty 肢体美
Sculptural beauty 雕塑美
Dress Beauty 服饰美
Artistic conception beauty 意境美
Phonological beauty 音韵美
In essence, the art of dance uses interactive human movements to show its aesthetic value, and its aesthetics focuses on the burst of inner emotions and the flow of outer movement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舞蹈作品中的意境美
摘要:意境美在舞蹈作品创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是通过多方面的艺术手段来表现的。

而舞蹈不仅仅是一种表情艺术,更是一种表演艺术,是以时间和空间为存在方式,并主要诉诸人们视觉的综合艺术形式,所以说舞蹈作品是舞蹈家们创造性劳动的结晶。

舞蹈形象的好坏决定着一个舞蹈作品的成败和审美价值的高低,因此舞蹈家们在创作的过程中,往往会集中自己全部的审美及创造能力去寻找和锤炼作品中的舞蹈形象。

通过形象来表现一种艺术的感染力,创造出一种情景交融,引人想象的意境,以达到“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艺术境界。

所以,一个舞蹈作品中是否具有意境美,是这个作品成败的关键。

关键词:舞蹈艺术;意境;意象;情感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5-0103-01
一、舞蹈作品中意境美对观众的影响
舞蹈欣赏是人们观赏舞蹈演出时所产生的一种精神活动,是对舞蹈作品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整个过程。

观众在欣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往往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激发起记忆中有关的印象、经验,以及一系列的想象、联想等形象思维活动,来丰富和补充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形象,使其更加完整、生动和鲜明、从而能在观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体会到更加广阔的生活内容和深
刻的思想含义。

意境不仅对主题起到了深化作用,而且还能调动起观众的想象力,使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感受到编者编舞的出发点。

舞蹈的意境创造需要达到这种境界,作品才容易被观众所接受。

(一)意境美,舞蹈才美
在一部舞蹈作品中舞蹈意境不仅要讲究动作,结构安排的对称,均衡,而且要注重场面的丰富变化与和谐统一。

还要借助服饰,道具,灯光和象征性的舞美设计和音乐的烘托和渲染,形成多层次的美感效应,产生震撼人心的感染力,综合体现多方面的舞蹈美。

在舞蹈的创作方面编导都是费尽心思,伤神伤力的。

每一个细节都必须做到尽善尽美。

只要情真意深,形象必然丰满,作品的哲理品格也便会透过情节自然浮现出来。

舞蹈的情感是细腻的,它所创造出来的意境也是独特的。

在舞蹈商业化,国际化的今天,舞蹈的所有的优势应该加以发扬,传播,同时也要加以发展来适应当今的社会,造出舞蹈意境创作的尖端。

这样舞蹈文化才不会够被淘汰并源远流长。

(二)如何欣赏舞蹈作品进而体会意境美
所谓意境;就是景与情的交融,客观的境与主观的意完善结合。

每一部舞蹈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感情色彩都是不一样的,人们在欣赏每一个作品时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也是不一样的,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心情下所欣赏的角度也是不一样的,个人对同一
个舞蹈作品的看法也是有会不同。

在这些个不同的基础上,一个舞蹈作品才能完全体现出各种不同的看法及风格。

在欣赏一个舞蹈作品时必须要透过本质看内在,如果不这样很难体会到舞蹈本身真正的含义,有很多舞蹈会被人们遗忘,也有很多舞蹈作品历史悠久,那为什么同样是一个舞蹈作品而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社会价值却不一样呢?其原因主要出现在舞蹈作品本身。

一个舞蹈作品想要达到美的效果容易,但要想创造辉煌历史达到其艺术的最高境界,是需要花费很多精力财力的。

舞蹈是一种讲究意境和形式很强的艺术,意境就是景与情的交融,客观的境与主观的意完美结合,生活美,自然美是美的客观存在形态,那么舞蹈美则是对这种客观存在的主观评价和情感反映的产物。

所以它更强调调动欣赏者的创造性想像,引发出丰富的联想,以丰富的情感,形神兼备的形象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并引发人们长久的思索和回味,让有限的形象,表达出无限的情境。

二、对于意境的感悟
一件成功的舞蹈作品,想要令人耳目一新,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它在舞蹈创造中是需要花费的时间、资源等有时并不是我们所能够想象得到的。

不仅仅只是要舞蹈动作优美,道具运用自如,表演者投入感情,舞台设计新颖等就可以了,而是要达到更深层次的意境美。

让意境美在舞蹈作品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样这个舞蹈作品才能流入人们的脑海,被称做为经典之作。

要怎样才能使意境美运用恰到好处,在舞蹈作品中发挥它的优势,进而突出舞蹈作品的价值,使舞蹈作品能够在创作中运用好意境美,从而达到一个舞蹈作品的尖端,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难题。

现在很多舞蹈作品都是被人们一看,时间一过也许就被人们所遗忘,这是为什么呢?很多人也同样在思考这问题,可问题又出现在哪里呢,我们不能说这样的舞蹈作品不好,它也有很值得人们欣赏的地方,比方说它的动作设计优美,或许是舞蹈设计新颖,也或许是舞者让人赞叹不已,总之只要是一个舞蹈作品它只要展示出来了,就会拥有它该有的价值。

剩下的只是它价值高低的衡量。

参考文献:
[1]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