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文化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言

人们认识世界,总是由近及远,由熟悉的事物到不熟悉的事物。古今许多建树卓著的文学家、学问家,往往从对自己生活地方的风土文化的了解和研究入手,多识前言往行,师法借鉴,推广引申,触类旁通,渐进渐远,从而取得其辉煌成就,走入永恒行列的。孔子作《春秋》,为天下后世立法,而梁启超称之为“方志之滥觞”[1];鲁迅为现代文学泰斗,而以绍兴文献自任,不仅纂《会稽郡故书杂辑》,其经典之作《祝福》、《阿Q正传》等,也取材于故里见闻。毛泽东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他一生兵法权略,心术政术,得益于其同乡曾国藩及岳麓学人者,亦非鲜浅。章学诚“地近则易核”[2],不仅适应于方志编纂者,对一般的文化工作者,也很有启发。

潍坊地处中华文明木本水源的山东中部,地兼先秦齐、鲁、杞、纪、莱等国,汉青、徐二州的北海、琅琊、齐数郡,自古贤豪辈出,文化传统源远流长,深厚博大。要在一篇文章中全面介绍潍坊文化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几乎是不可能的。本文仅列举潍坊文化几道重要矿脉,以期举一反三,抛砖引玉。

一、经学

经学是中国古代社会意识形态的主流,也是秦汉以来中国学术的主要形式,是塑造中华民崇尚和谐,厚德宽容、高瞻远瞩、聪明睿智等优秀品格的最重要的思想体系。在经历了“五四”以来矫枉过正的“西化”的冲击、解构以后,人们认识到,承续中华文化慧命,必须对经学这份伟大的遗产进行批判的继承。

潍坊地区的经学,曾在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先秦、两汉之际,这一带曾是经师之堂奥,儒林之渊薮。孔子的得意门生、女婿,诸城人公冶长家学心传,直接圣人,他对这一地区儒学,自有开创之功。后来则无论齐学、鲁学,还是今文、古文,大都能在这里找到其代表人物。传《易》者有孙虞、王同、梁丘贺、梁丘临、鲁伯、邴丹、王横、郎宗、郎顗,传鲁《诗》者有王扶;传齐《诗》者有今文经学宗主伏氏子孙(伏理、伏堪、伏黯、伏隆、伏恭、伏无忌等)、师丹、皮容。传今文《尚书》者,有伏氏子孙、殷崇、牟融。传古文《尚书》者有王横。传《礼》者有徐良、临孝存等。传《春秋》者有王中、贡禹、公孙弘、莞路、左咸、甄宇、周泽、徐子盛、承宫、逢萌。传《论语》者有王卿、贡禹……还有一些名人,以功业德行显但仍兼通诸经,如诸葛丰、孙嵩、邴原、王修、是仪、孙乾、徐干、管宁等。还有些人的名字可能永远失传了。如光武中兴廿八将中的上上选高密侯邓禹、胶东侯贾复子

孙(北海下密为其属邑),亦以经学传家,《后汉书·贾复传》说贾复就国后,“与髙密侯邓禹并剽甲兵,敦儒学”,晋袁宏《后汉纪》卷九说邓禹“十有三男,各命通一經”,但其传承细节,并皆泯灭。梁启超在《近代学风的地理分布》一文中说:“山东邹鲁,孔孟实生;齐稷下,方术之士聚焉。自昔为文明渊丛。两汉经师,什九为齐鲁产,盛矣!”[3]东汉末年在北海高密产生了囊括大典,兼综百家的一代儒宗郑玄,也就不足为奇了。当战国纷争,秦楚扰攘之后,文献绝续之际,潍水两岸的经师,口传心授,抱残守缺,守先待后,延续中华文明的圣火,其功业足以彪炳千古。

现在通行的《十三经注疏》,其中四种出于北海学者之手,即郑玄的三《礼》注和毛《诗》笺。还有一种是在北海安丘完成的,这就是赵岐的《孟子注》。赵岐,字邠卿,京兆长陵人,汉灵帝延熹年间,因避中常侍唐衡、唐玹兄弟陷害,避难齐鲁之间,卖饼北海市中,为安丘孙嵩认出,载归其家,藏孙家复壁中数年,注《孟子》七篇[4]。所以清末《山东通志》亦将赵岐附于山东经师之列。

汉魏以后,潍坊地区经学之绪,仍绵绵不绝。唐宋之际,又出现一次高潮,唐中叶琅玡人王仲丘撰《大唐开元礼》一百五十卷,使“唐世五礼之文大备”。晚唐五代之际,诸城苏仲容、苏禹珪父子,皆以五经进身。宋代诸城赵氏家族,丞相赵挺之一支(西赵)“家传《周易》、《左氏传》”[5],龙图阁待制赵粹中一支(东赵)则“世明礼学”[6]。其他如安丘韩近卿、杨光辅、杨安国父子,青州李之才、王暤,昌乐卢士宗,亦以经学为世所重。

清代是中国学术百川汇海的总结性时期,虽然清代总的学术倾向是尊汉卑宋,但潍坊地区经学却汉宋并重。以刘喜海、陈介祺为代表的金石考证之学,领海内风骚,延郑学余绪。性理之学,也不逊色,《清稗类钞·性理类》有《山左学派》一条,所列山东宋学家共七人,其中潍坊就五人:安丘刘原渌,昌乐阎循观,潍县姜国霖、刘以贵、韩梦周。其实这个名单之上还可以加上诸城王钺、张侗,安丘张贞,潍县杨青藜,昌乐周士宏等。

纵观潍坊古代经学,以易学家为最多。而中医理论,以阴阳理论为核心,与易理相通。所以潍坊地区古代医学也非常发达。历代名医见之记载者,北宋有治愈欧阳修宿疾的潍州名医徐问真;明代有以朝廷大员兼通医术诸城王化贞。清代有诸城刘奎、臧尔詹、窦光彝、王肖楠,昌邑黄元御等。这些名医大都兼通易学,而以黄元御最著。其《周易悬象》为《四库全书·经部》著录。

郑玄《周易注》创六十四卦爻辰之说,并以爻辰与律吕相配,这就将《易》理与音乐联系起来。现代《易》学家杭辛斋先生对此甚是推崇并发明其说:“阴阳之气,冲击动荡,发为声

音。气不可见,而以音表之,则触耳而能辨其清浊,以耳代目,气之不可见者,亦不啻予人以可见矣。黄帝吹管定律,与干支同为协和阴阳之用,故音出于律,律出于数,数出于阴阳之自然。”[7]所以古代音乐家,也大都通《易》学。潍坊诸城自晚清以来,产生了许多古琴演奏和作曲大师,如王既甫、王冷泉、王祚祯、王宾鲁、王露等,都在全国产生过很大影响,尤以王宾鲁(字燕卿)“梅庵派”古琴,声明最著。《梅庵琴谱》不仅远播香港、台湾,还被美国华盛顿大学翻译成应英文,于1983年出版。王宾鲁在1931年《梅庵琴谱》初版序言中自述心得,在继承家学的基础上,又佐以莱子《易》注“推其数以穷其理”。所谓“莱子《易》”,即汉时东莱费直所传之《易》。但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费直传《易》,授琅琊王璜,为费氏学。本以古文号‘古文《易》”无章句,徒以《彖》、《象》、《系辞》、《文言》解说上下经。”如此则王宾鲁所谓“莱子《易》注”,实指郑玄《周易注》之类著作。王宾鲁虽不以治《易》名家,但他能以音乐通之经史、《易》数,这恐怕是一般的《易》学家所难以做到的。

二、史学

在传统学术中,经学与史学相表里。经以史明道,史辅经以垂训。所以深于经学者,必深于史学。经学发达的地区,史学亦必发达。按章学诚“六经皆史”的说法,囊括大典,遍注群经的一代经神郑康成,也是成就最大的史学家——实际上中国古今史学研究著作中,郑玄著作的“引文律”确是最高的。稍早于郑玄的今文经学家伏无忌,汉桓帝时参与撰写《东观汉记》,并撰《伏侯古今注》,都是历史著作。

汉代以后,潍坊地区史学家也前后接踵。晋平昌安丘人伏琛《三齐记》(又名《齐地记》、《齐记》)、伏滔《青州人物论略》,为研究潍坊地方文史著作中较早的。南北朝时乐安博昌人任昉有《杂传》二百四十七卷,《地记》二百五十二卷。宋代赵明诚、李清照的归来堂,实际上也是一个史学研究(主要是史料考证)的夫妻店。元代于钦《齐乘》,延伏琛、伏滔之绪。明代冯琦任国史馆副总裁,为经筵讲官时,与余继登编《通鉴讲义》进万历帝,“传以时政缺失”[8],亦史体。据有关记载,现在通行的《宋史纪事本末》,为冯琦首创,陈邦瞻继成之,谷永泰《明史纪事本末序》:“通鉴纪事本末者,创自建安袁枢,而北海冯琦继之。”而袁枢是通史体,断代史体的纪事本末,始自冯琦。

清康熙年间选拔编纂《明史》的博学鸿词考试,由冯琦后人冯溥任主考官,山东唯一中选者,为诸城李澄中。乾隆四十二年,最后一次开明史馆,刘墉是总裁之一。乾隆朝刘统勋任总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