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词类活用
高中语文《鸿门宴》知识点总大全结,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虚词实词,特殊句式等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距①关,毋内②诸侯。
①距,通“拒”,据守。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②内,通“纳”,接纳,是进来。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
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
7.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通“隙”,隔阂,嫌隙。
二、虚词实词(一)实词:1.飨土卒 (飨;犒劳)2.夜驰之(之:到,往)3.无所取 (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4.从沛公 (从:跟从)5.亡去不义(亡:逃跑;义:符合道义)6.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 (料:估量:当:抵挡)7.与臣游(游:交往)8.籍吏民 (籍:登记)9.他盗之出入(出入:偏义副词,进入)10.具言 (具:详细,完备)11.若入前为寿(若:你;为寿:祝健康)12.杀人如不能举(举;尽)13.窃为大王不败也 (窃;私下里)14.坐须臾(须臾:片刻)15.相去(去,距离)16.置车骑 (置;放弃)17.督过之 (督过:责备)18.留谢(谢:辞谢)(二)虚词1.固不如也 (固:当然,本来)2.君安与项伯有故 (安:怎么)3.孰与君少长 (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4.人有大功而击之 (而:却)5.因言曰 (因:趁机)6.今者有小人之言 (者:助词,不译)7.不然,籍何以至此 (然:这样)8.因留沛公与饮 (因:于是)9.以示之者三(三:多次)10.因击沛公于坐 (因,趁机)11.若属皆且为所虏 (若属:你们这些人)三、词类活用1. 沛公军霸上。
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2. 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秦地可尽王也。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 素善留侯张良。
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4.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②于是项伯复夜去。
5. ①亡去不义。
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符合信义。
《鸿门宴》重要文言知识点总结
《鸿门宴》重要文言知识点总结《鸿门宴》重要文言知识点总结「篇一」关于鸿门宴的知识点总结一、高考语文通假现象距关,勿内诸侯。
距通拒内通纳交戟之士欲止不内。
内通纳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
采通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令将军与臣有s。
s 通隙沛公不胜G杓,不能辞。
G 通杯置之坐上。
坐通座不者,若辈皆且为所虏。
不通否二、高考语文虚词因击沛公于坐趁机因招樊哙出于是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就妇女无所幸宠幸故幸来告良幸好为击破沛公军替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前一“为”读“weì”义给、替,后一“为”读weí,义:出、谋划窃为大王所不取也认为吾属今为之虏矣被君王为人不忍对待为之奈何对于客何为者干、做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前两“为”表判断,是;句末“为”是语助词,无义。
固不如也(固:当然) 君安与项伯有故(安:怎么)孰与君少长(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 人有大功而击之(而:却)因言曰(因:趁机) 今者有小人之言(者:助词,不译)不然,籍何以至此(然:这样) 因留沛公与饮(因:于是)以示之者三(三:多次) 因击沛公于坐(因,趁机)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些人)三、高考语文词类活用A、名词作状语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那样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在夜里头发上指,目眦尽裂向上道芷阳间行从小路B、名词作动词沛公军霸上原义军队,此处义为军队驻扎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原义话语,此处义为告诉沛公欲王关中原义大王、首领,此处义为做王不可不语原义言语,此处义为告诉吾得兄事之原义事情,此处义为侍奉道芷阳原义道路,此处义为取道籍吏民,封府库原义簿籍,此处义为登记范曾数目项王原义为眼睛,此处义为使眼色刑人如恐不胜原义为刑罚,对犯人的体罚,此处义为用刑罚惩处C、形容词作动词素善留侯张良原义为好,此处义为善待、交好D、形容词作名词君安与项伯有故原义为旧的,此处义为老交情此其志不在小(小,形容词用如名词,小的方面)E、使动、意动句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动用法,使止)项伯杀人,臣活之动词使动用法使活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同上使跟从,率领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使动用法,使为王)沛公旦日从百余骑(从,使动用法,使跟从)拔剑撞而破之(破,使动用法,使破)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以(之)为王项伯杀人,臣活之使(之)活下来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百余骑)跟从交戟之士欲止不内使(他)停止下来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使(关中)被攻破樊哙侧(使斜侧着)其盾以撞四、高考语文偏义复词:出入: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高一下《鸿门宴》文言整理
高一下《鸿门宴》文言整理一、通假字1.距─拒: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内─纳: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3.要─邀:张良出,要项伯。
4.倍─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蚤─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6.郤─隙: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7.不—否: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二、古今异义1.山东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省份名。
2.非常古:意外的变故。
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3.河北古:黄河以北地区。
今:省份名。
4.河南古:黄河以南地区。
今:省份名。
5.婚姻古:儿女亲家今:男女结为夫妻关系6.细说古:小人的谗言。
今:详细地讲述。
7.再古:两次,或者第二次今:表示重复,又一次三、重点实虚词1.谢谢罪,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辞谢,告别:乃令张良留谢。
2.辞推辞: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告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3.故故旧,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因此:故听之特意: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4. 幸宠幸,亲近:妇女无所幸。
幸亏,幸而:故幸来告良。
5. 去距离:相去四十里。
离去,离开:脱身独去。
6. 若你:若入前为寿如果: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像:讵能若是乎7. 然……的样子:沛公默然然而: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这样:不然,籍何以至此8.于向,对:贪于财货比:长于臣。
在:复得见将军于此。
9.因就此:不如因而善遇之。
就,于是: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趁势,趁机: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依靠,凭借:因人之力而敝之10.为担任,做:使子婴为相。
替,给:为击破沛公军!被: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制定: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处理对付:为之奈何作为:军中无以为乐。
是: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句末语气词,呢:何辞为?11.之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代词,这:为之奈何?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结构助词,的:今者有小人之言。
助词,衬字,无义:珍宝尽有之。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据守。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接纳,是进来。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
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
7.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通“隙”,隔阂,嫌隙。
二、虚词实词(一)实词:1.飨土卒(飨;犒劳)2.夜驰之(之:到,往)3.无所取(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4.从沛公(从:跟从)5.亡去不义(亡:逃跑;义:符合道义)6.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料:估量:当:抵挡)7.与臣游(游:交往)8.籍吏民(籍:登记)9.他盗之出入(出入:偏义副词,进入)10.具言(具:详细,完备)11.若入前为寿(若:你;为寿:祝健康)12.杀人如不能举(举;尽)13.窃为大王不败也(窃;私下里)坐须臾(须臾:片刻)15.相去(去,距离)16.置车骑(置;放弃)督过之(督过:责备)18.留谢(谢:辞谢)(二)虚词1.固不如也(固:当然,本来)2.君安与项伯有故(安:怎么)3.孰与君少长(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4.人有大功而击之(而:却)5.因言曰(因:趁机)6.今者有小人之言(者:助词,不译)7.不然,籍何以至此(然:这样)8.因留沛公与饮(因:于是)9.以示之者三(三:多次)10.因击沛公于坐(因,趁机)11.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些人)三、词类活用1.沛公军霸上。
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2.沛公欲王关中。
秦地可尽王也。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n—v,称王。
3.素善留侯张良。
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4.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于是项伯复夜去。
5.亡去不义。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符合信义。
高中语文《鸿门宴》知识点总大全结,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虚词实词,特殊句式等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距①关,毋内②诸侯。
①距,通“拒",据守。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②内,通“纳”,接纳,是进来。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
5。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
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7。
令将军与臣有卻.卻,通“隙”,隔阂,嫌隙.二、虚词实词(一)实词:1。
飨土卒(飨;犒劳)2。
夜驰之(之:到,往)3.无所取 (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4。
从沛公(从:跟从)5。
亡去不义(亡:逃跑;义:符合道义)6。
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料:估量:当:抵挡)7。
与臣游(游:交往)8.籍吏民(籍:登记)9。
他盗之出入(出入:偏义副词,进入)10。
具言 (具:详细,完备)11。
若入前为寿(若:你;为寿:祝健康)12。
杀人如不能举(举;尽)13。
窃为大王不败也 (窃;私下里)14。
坐须臾(须臾:片刻)15.相去(去,距离)16。
置车骑 (置;放弃)17.督过之(督过:责备)18.留谢(谢:辞谢)(二)虚词1.固不如也 (固:当然,本来)2.君安与项伯有故(安:怎么)3.孰与君少长(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4.人有大功而击之 (而:却)5。
因言曰 (因:趁机)6.今者有小人之言(者:助词,不译)7。
不然,籍何以至此 (然:这样)8。
因留沛公与饮(因:于是)9.以示之者三(三:多次)10。
因击沛公于坐(因,趁机)11。
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些人)三、词类活用1.沛公军霸上。
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2.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秦地可尽王也。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
素善留侯张良。
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4。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②于是项伯复夜去。
5. ①亡去不义。
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符合信义.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鸿门宴!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1.名词用如动词: 名词用如动词: 名词用如动词 沛公军(驻军,动词)霸上。 沛公军(驻军,动词)霸上。 沛公左司马使人言(告诉,动词)项羽曰: 沛公左司马使人言(告诉,动词)项羽曰:…… 沛公欲王(为王、称王,动词)关中。 沛公欲王(为王、称王,动词)关中。 不可不语(告诉,动词)。 不可不语(告诉,动词)。 吾得兄事(做事、侍奉,动词) 吾得兄事(做事、侍奉,动词)之。 登记,动词)吏民。 籍(登记,动词)吏民。 范增数目(使眼色,动词)项王。 范增数目(使眼色,动词)项王。 刑(施加肉刑,动词)人如恐不胜。 施加肉刑,动词)人如恐不胜。 取道,动词)芷阳。 道(取道,动词)芷阳。 2.形容词用如动词: 形容词用如动词: 形容词用如动词 素善(友善、交好,动词)留侯张良。 素善(友善、交好,动词)留侯张良。 3.意动、使动: 意动、 意动 使动: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以之为王,称王,意动)。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以之为王,称王,意动)。 项伯杀人,臣活之(使之活,救了他的命,使动)。 项伯杀人,臣活之(使之活,救了他的命,使动)。 沛公旦日从( 跟从, 沛公旦日从(使……跟从,意即带领,使动)百余骑来见项王。 跟从 意即带领,使动)百余骑来见项王。 交戟之卫士欲止(使之止,制止,使动)不内。 交戟之卫士欲止(使之止,制止,使动)不内。 4.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用对侍兄长的礼节)事之。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用对侍兄长的礼节)事之。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像鸟用翅膀)蔽沛公。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像鸟用翅膀)蔽沛公。
词类活用现象: 词类活用现象
1.吾得兄事之 吾得兄事之 名词作状语 像对待兄长一样 2.项伯乃夜驰之公军 项伯乃夜驰之公军 同上 连夜 3.常以身翼蔽沛公 常以身翼蔽沛公 同上 像翅膀一样 4.籍吏民,封府库 籍吏民, 籍吏民 名词用作动词 登记在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沛公军霸上 沛公军霸上 同上 驻扎 6.沛公欲王关中 沛公欲王关中 同上 统治 7.范曾数目项王 范曾数目项王 同上 用眼示意 8.道芷阳间行 道芷阳间行 同上 取道 9.刑人如恐不胜 刑人如恐不胜 同上 处罚 10.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名词使动用法 使之为王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11.项伯杀人,臣活之 动词使动用法 使……活 项伯杀人, 项伯杀人 活 1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同上 跟从,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使……跟从,率领 跟从 13.素善留侯张良 素善留侯张良 形容词用作动词 交好 14.拔剑撞而破之 击碎、 拔剑撞而破之 形容词用作动词 击碎、击破 15.此其志不在小 此其志不在小 形容词用作名词 小事
鸿门宴词类活用归纳
《鸿门宴》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沛公军(驻军,动词)霸上。
沛公左司马使人言(告诉,动词)于项羽曰:……沛公欲王(为王、称王,动词)关中。
不可不语(告诉,动词)。
吾得兄事(做事、侍奉,动词)之。
籍(登记,动词)吏民。
范增数目(使眼色,动词)项王。
刑(施加肉刑,动词)人如恐不胜。
道(取道,动词)芷阳。
2.形容词用如动词:
素善(友善、交好,动词)留侯张良。
3.意动、使动: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以之为王,称王,意动)。
项伯杀人,臣活之(使之活,救了他的命,使动)。
沛公旦日从(使……跟从,意即带领,使动)百余骑来见项王。
交戟之卫士欲止(使之止,制止,使动)不内。
樊哙侧(使……斜侧着)其盾以撞
4.名词作状语: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用对侍兄长的礼节)事之。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像鸟用翅膀)蔽沛公。
项伯乃夜(在夜里)驰之沛公军。
头发上(向上)指。
道芷阳间行、间至(抄小路)军中。
高中语文《鸿门宴》知识点总大全结_一词多义_通假字_词类活用_虚词实词_特殊句式等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距①关,毋内②诸侯。
①距,通“拒”,据守。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②内,通“纳”,接纳,是进来。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
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
7.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通“隙”,隔阂,嫌隙。
二、虚词实词(一)实词:1.飨土卒 (飨;犒劳)2.夜驰之(之:到,往)3.无所取 (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4.从沛公 (从:跟从)5.亡去不义(亡:逃跑;义:符合道义)6.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 (料:估量:当:抵挡)7.与臣游(游:交往)8.籍吏民 (籍:登记)9.他盗之出入(出入:偏义副词,进入)10.具言 (具:详细,完备)11.若入前为寿(若:你;为寿:祝健康)12.杀人如不能举(举;尽)13.窃为大王不败也 (窃;私下里)14.坐须臾(须臾:片刻)15.相去(去,距离)16.置车骑 (置;放弃)17.督过之 (督过:责备)18.留谢(谢:辞谢)(二)虚词1.固不如也 (固:当然,本来)2.君安与项伯有故 (安:怎么)3.孰与君少长 (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4.人有大功而击之 (而:却)5.因言曰 (因:趁机)6.今者有小人之言 (者:助词,不译)7.不然,籍何以至此 (然:这样)8.因留沛公与饮 (因:于是)9.以示之者三(三:多次)10.因击沛公于坐 (因,趁机)11.若属皆且为所虏 (若属:你们这些人)三、词类活用1. 沛公军霸上。
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2. 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秦地可尽王也。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 素善留侯张良。
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4.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②于是项伯复夜去。
5. ①亡去不义。
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符合信义。
鸿门宴中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知识点总结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1、通假字(1)距—拒: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内—纳: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3)要—邀:张良出,要项伯。
(4)倍—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蚤—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6)郤—隙: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7)坐—座:置之坐上。
(8)不—否2、成语(1)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2)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3)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4)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5)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3、古今异义(1)山东?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
(2)非常?古:意外的变故。
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3)河北?古:黄河以北地区。
今: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4)河南?古:黄河以南地区。
今: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5)寿古:敬酒。
今:长寿。
(6)细说?古:小人的谗言。
今:详细地讲述。
(7)婚姻?古:儿女亲家。
今: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主生的夫妻亲眷关系。
4、一词多义(1)谢?谢罪,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辞谢:告别:乃令张良留谢。
(2)辞?推辞: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告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3)故?故旧,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因此:故听之特意: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4)且?将:且为之奈何况且: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5)幸?宠幸,亲近:妇女无所幸。
幸亏,幸而:故幸来告良。
(6)之?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代词,这:为之奈何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结构助词,的:今者有小人之言。
助词,衬字,无义:珍宝尽有之。
(7)去?距离:相去四十里。
离去,离开:脱身独去。
(8)于?向,对: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比:长子臣。
在:复得见将军此。
(9)因?就此:不如因善遇之。
就,于是: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高考语文《鸿门宴》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整理
通假字1.距─拒: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内─纳: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3.要─邀:张良出,要项伯。
4.倍─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蚤─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6.郤─隙: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7.坐─座:置之坐上。
古今异义1.山东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
2.非常古:意外的变故。
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3.河北古:黄河以北地区。
今: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4.河南古:黄河以南地区。
今: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5.寿古:敬酒。
今:长寿。
6.细说古:小人的谗言。
今:详细地讲述。
7.婚姻古:儿女亲家今:结婚的事或者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亲眷关系。
一词多义1.谢谢罪、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辞谢、告别:乃令张良留谢。
2.辞推辞: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告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3.故故旧、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因此:故听之特意: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4.且将:且为之奈何?况且: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5.幸宠幸、亲近:妇女无所幸。
幸亏、幸而:故幸来告良。
6.之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代词,这:为之奈何?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结构助词,的:今者有小人之言。
助词,衬字,无义:珍宝尽有之。
7.去距离:相去四十里。
离去,离开:脱身独去。
8.于向,对: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比:长于臣。
在:复得见将军于此。
9.因就此:不如因善遇之。
就、于是: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趁势、趁机: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10.为任,做:使子婴为相。
替,给: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被: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作为:军中无以为乐。
是: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句末语气词:何辞为?词类活用1.名词用如动词:沛公军(驻军,动词)霸上。
沛公左司马使人言(告诉,动词)于项羽曰:……沛公欲王(为王、称王,动词)关中。
不可不语(告诉,动词)。
《鸿门宴》语法现象汇总
《鸿门宴》语法现象汇总1、通假字(1)距—拒: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内—纳: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3)要—邀:张良出,要项伯。
(4)倍—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蚤—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6)郤—隙: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7)坐—座:置之坐上。
(8)不—否2、成语(1)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2)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3)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4)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5)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3、古今异义(1)山东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
(2)非常古:意外的变故。
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3)河北古:黄河以北地区。
今: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4)河南古:黄河以南地区。
今: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5)寿古:敬酒。
今:长寿。
(6)细说古:小人的谗言。
今:详细地讲述。
(7)婚姻古:儿女亲家。
今: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主生的夫妻亲眷关系。
4、一词多义(1)谢谢罪,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辞谢:告别:乃令张良留谢。
(2)辞推辞: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告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3)故故旧,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因此:故听之特意: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4)且将:且为之奈何况且: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5)幸宠幸,亲近:妇女无所幸。
幸亏,幸而:故幸来告良。
(6)之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代词,这:为之奈何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结构助词,的:今者有小人之言。
助词,衬字,无义:珍宝尽有之。
(7)去距离:相去四十里。
离去,离开:脱身独去。
(8)于向,对: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比:长于臣。
在:复得见将军于此。
(9)因就此:不如因善遇之。
就,于是: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趁势,趁机: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高中语文鸿门宴知识点总大全结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虚词实词特殊句式等完整版
高中语文鸿门宴知识点总大全结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虚词实词特殊句式等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距①关,毋内②诸侯。
①距,通“拒”,据守。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②内,通“纳”,接纳,是进来。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
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
7.令将军与臣有却。
却,通“隙”,隔阂,嫌隙。
二、虚词实词(一)实词:1.飨土卒(飨;犒劳)2.夜驰之(之:到,往)3.无所取(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4.从沛公(从:跟从)5.亡去不义(亡:逃跑;义:符合道义)6.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料:估量:当:抵挡)7.与臣游(游:交往)8.籍吏民(籍:登记)9.他盗之出入(出入:偏义副词,进入)10.具言(具:详细,完备)11.若入前为寿(若:你;为寿:祝健康)12.杀人如不能举(举;尽)13.窃为大王不败也(窃;私下里)14.坐须臾(须臾:片刻)15.相去(去,距离)16.置车骑(置;放弃)17.督过之(督过:责备)18.留谢(谢:辞谢)(二)虚词1.固不如也(固:当然,本来)2.君安与项伯有故(安:怎么)3.孰与君少长(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4.人有大功而击之(而:却)5.因言曰(因:趁机)6.今者有小人之言(者:助词,不译)7.不然,籍何以至此(然:这样)8.因留沛公与饮(因:于是)9.以示之者三(三:多次)10.因击沛公于坐(因,趁机)11.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些人)三、词类活用1.沛公军霸上。
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2.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秦地可尽王也。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素善留侯张良。
鸿门宴中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知识点归纳总结
鸿门宴中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知识点归纳总结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知识点总结《鸿门宴》知识点归纳1、通假字(1)距—拒: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内—纳: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3)要—邀:张良出,要项伯。
(4)倍—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蚤—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6)郤—隙: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7)坐—座:置之坐上。
(8)不—否2、成语(1)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2)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3)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4)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5)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3、古今异义(1)山东?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
(2)非常?古:意外的变故。
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3)河北?古:黄河以北地区。
今: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4)河南?古:黄河以南地区。
今: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5)寿古:敬酒。
今:长寿。
(6)细说?古:小人的谗言。
今:详细地讲述。
(7)婚姻?古:儿女亲家。
今: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主生的夫妻亲眷关系。
4、一词多义(1)谢?谢罪,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辞谢:告别:乃令张良留谢。
(2)辞?推辞: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告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3)故?故旧,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因此:故听之特意: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4)且?将:且为之奈何况且: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5)幸?宠幸,亲近:妇女无所幸。
幸亏,幸而:故幸来告良。
(6)之?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代词,这:为之奈何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结构助词,的:今者有小人之言。
助词,衬字,无义:珍宝尽有之。
(7)去?距离:相去四十里。
离去,离开:脱身独去。
(8)于?向,对: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比:长子臣。
鸿门宴文言知识点
鸿门宴文言知识点《鸿门宴》是司马迁《史记》中的精彩篇章,也是高中语文文言学习的重点篇目。
这篇文章不仅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鲜明,更蕴含着丰富的文言知识。
以下就为大家梳理一下其中的重点文言知识点。
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二、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
今义:山东省。
2、约为婚姻古义:儿女亲家。
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
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今义:河北省,河南省。
三、一词多义1、为(1)使子婴为相动词,担任(2)为击破沛公军介词,替,给(3)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前一个“为”读“wèi”,介词,替;后一个“为”读“wéi”,动词,想出(4)窃为大王不取也动词,认为(5)吾属今为之虏矣介词,被2、故(1)故听之连词,所以(2)君安与项伯有故名词,交情(3)故遣将守关者副词,特意3、幸(1)妇女无所幸动词,宠幸(2)故幸来告良副词,幸亏4、辞(1)卮酒安足辞动词,推辞(2)未辞也动词,告辞5、谢(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动词,道歉(2)哙拜谢动词,感谢(3)乃令张良留谢动词,辞别四、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1)沛公军霸上军:驻军(2)沛公欲王关中王:称王(3)籍吏民籍:登记(4)范增数目项王目:使眼色(5)刑人如恐不胜刑:处罚2、名词作状语(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夜:在夜里(2)吾得兄事之兄:像对待兄长一样(3)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4)头发上指上:向上3、动词的使动用法(1)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活下来(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跟从4、形容词用作动词(1)素善留侯张良善:与……交好(2)秋毫不敢有所近近:接近,沾染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1)此天子气也“也”表判断(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者……也”表判断2、宾语前置句(1)大王来何操正常语序为“大王来操何”(2)沛公安在正常语序为“沛公在安”3、状语后置句(1)具告以事正常语序为“以事具告”(2)得复见将军于此正常语序为“得于此复见将军”4、被动句(1)吾属今为之虏矣“为”表被动(2)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被动六、重点虚词1、以(1)具以沛公言报项王介词,把(2)不然,籍何以至此介词,凭(3)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连词,表目的,来(4)常以身翼蔽沛公介词,用2、而(1)拔剑切而啖之连词,表承接(2)劳苦而功高如此连词,表并列(3)而听细说连词,表转折3、之(1)项伯杀人,臣活之代词,他(2)今者有小人之言助词,的(3)珍宝尽有之助词,无实义4、于(1)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介词,向(2)长于臣介词,比学习《鸿门宴》这篇文言文,掌握这些文言知识点是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鸿门宴》鉴赏背景
公元前二O六年十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十二月项羽破关而入,刘、项在鸿门会面,双方斗争开始。
不久,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下(今陕西临潼东)之会,封十八人为诸侯王。
自封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刘邦为汉王,都南郑(今陕西省南境)。
刘邦到南郑后,积极准备反攻。
先夺取关中三秦之地作为根据地,然后出兵东向,进攻项羽,曾多次被项羽打败。
到公元前二O三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形成足以跟项羽抗衡的力量;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
”定约后,项羽东归,刘邦也准备西归。
这时张良、陈平向刘邦提出建议,趁此时机消灭项羽。
后在韩信、彭越帮助下,围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壁南)。
项羽兵败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
宴前
3、词性活用 A 名词用作动词沛公军霸上(驻军)籍吏民(造户籍册或登记) 吾得兄事之(侍奉)范增数目项王(示意) 刑人如恐不胜(惩罚)
道芷阳间行(取道) 沛公欲王关中(称王)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称王)发上指(向上) B 名词用状语于是项伯复夜去(连夜) 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那样) 日夜望将军至(每日每夜) 常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那样) 四人持剑盾步走(徒步) C 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 从百余骑(使……跟从)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停步,内:使……进来)拔剑撞而破之(使……破)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使……回去)樊哙侧其盾以撞(使……侧过来) D 形容词用作动词素善留侯张良(与……交好) 秋毫不敢有所近(接触,沾染) E 形容词用作名词此其志不在小(小的方面)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急事)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情)F动词用作名词此亡秦之续耳(后续者)4、古今异义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 约为婚姻(婚姻古义:结为儿女亲家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非常)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南,河北古义:黄河以南,黄河以北。
今义:河南省,河北省)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细说古义:小人离间之言。
今义:仔细说来)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今人古义:现在别人,指刘邦。
今义:现在的人)沛公以去(古:离开;今:从自己一方到另一方)所以遣将守关者(古:之所以...是因为... 今:表原因)沛公奉卮酒为寿(古:敬酒;今:岁数大)
军:名作动,驻扎,王:名作动,称王,善:形作动,对...好,夜:名作状,在晚上,活:动词使动用法,使之活命,籍:名作动,登记,日夜:名作状,从:使动,率领,目:名作动,使眼色,翼:名作状,像翅膀一样,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要:通邀,邀请,豪:通毫,倍:通背,蚤:通早,所以....者:....的原因
《鸿门宴》词类活用
A 名词用作动词
沛公军霸上(驻军)
籍吏民(造户籍册或登记)
吾得兄事之(侍奉)
范增数目项王(使眼色)
若入前为寿(上前)
刑人如恐不胜(用刀割刺)
道芷阳间行(取道)
沛公欲王关中(称王)
B 名词用状语
于是项伯复夜去(连夜)
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那样)
日夜望将军至(每日每夜)
常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那样)
头发上指(向上)
道芷阳间行(从小路)
C 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
从百余骑(使……跟从)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使……进来)
拔剑撞而破之(使……破)
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使……回去)
樊哙侧其盾以撞(使……侧过来)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以……为王)
D 形容词用作动词
素善留侯张良(交好)
秋毫不敢有所近(接触,沾染)
E 形容词用作名词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急事)
君安与项伯有故(老交情)
一词多义
.【而】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表示目的关系
.【何】
大王来何操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
.【且】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让步关系,尚且,还
且为之奈何若属皆且为所虏将,将要
古今异义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
判断句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被动句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宾语前置大王来何操
定语后置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状语后置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介词宾语后置不然,籍何以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