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工程专业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究

合集下载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制药工程专业建设实践与探索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制药工程专业建设实践与探索

教学基地等资源,以社会实践、
仿真实训、
见习、
生产实
育理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通识教育和专业教
习和毕业设计(
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为依托,锻炼学
育的有机融合.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包括化学(无机化
生的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学、
有机化学、
分析化学、
物理化学等)、
生物学(
生理学、
3.
2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产业和社会需求进行专业建设,
以特色求发展、形成错
位发展,
以确保制药工程专业跟上医药产业发展的步
伐[3G4].牡丹江医学院(以下称该校)制药工程专业自
1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该校制药工程专业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SJGY20190699)
收稿日期: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核心教学
环节[8].制药工程专业以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为
主线,建立了以第二课堂、开放实验室、校内外技能竞
赛、科研训练、虚拟仿真实训、社会实践、见习、生产实
践等多元的教学活动载体,拓展实践教学空间,培养
学生 的 团 队 协 作、工 程 意 识、创 新 创 业 和 实 践 能 力
fc
on
s
t
r
u
c
t
i
ngpha
rma
c
e
u
t
i
c
a
l
e
ng
i
ne
e
r
i
ngs
c
i
a
l
t
s
e
dons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分析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分析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分析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21世纪的制药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大。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药学人才”的教学改革,逐渐成为药学高等学校办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将实验课程体系作为改革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对于培养高素质药学人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制药工程专业首次在我国设立是在1998年。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和不断整合,目前国内有243所高等院校开设制药工程专业。

沈阳化工大学在2002年开设制药工程专业,经过十余年的教学实践与不懈努力,已累计为医药行业输送近900名合格的药学人才。

本校的制药工程专业依照教育部的培养目标和要求,依托化工大学的化工科研优势,注重现代化工在制药工程领域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旨在培养有化工背景的复合型工科类药学人才。

制药工程专业技术含量高、学科涵盖广、应用性强,其与传统的化工和药学关系密切,却又有本质区别,即着力解决药物生产中的工程技术问题。

叫从这个特点上讲,该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更应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

学生的实践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培养合格人才的成功与否。

如何把制药工程专业办出自己的特色,如何让学科更好地而向生产,如何让实验教学更好地为专业服务?是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在新时期面临的改革任务。

本校自2006年开始,对制药工程专业的实验课程进行了改革。

一、本校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改革前存在的问题(一)实验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备,教学计划和大纲内容与实际生产脱节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课包括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天然药物化学等,这些课程均有实验内容。

实验环节与课程教学一样,单独设置,各自为政,知识点零乱,没有系统性,不利于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更不利于本专业学生从学科角度系统地把握专业实践知识。

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学 体系 的建立 应遵 循 以下原则 :
1 1 地 方 性 原 则 .
体 现 南 阳 地 方 特 色 是 学 校 的 办 学 宗 旨 和 立 足
具有 对药 品新资 源 、 产 品 、 工 艺 进 行 研究 和设 新 新 计 的能力 , 同时 还要 具 有 能 从 事 医药 生 产 、 医药 开
门综 合性 和实 践性很 强 的学科
, 而制 药学 科
所涉及 的理 论设 想和研 究 又必 须依 赖实践 来完 成 , 通 过 实 验 来 验 证 . 此 , 践 教 学 在 制 药 工 程 专 业 因 实
应 用 型人才 培养 过程 中 占据着重 要 的地位 , 教学 是 的关键 环节 , 具有 其他 任何 教学 方式 不可替 代 的独
理 念 ; 须 注 重 从 单 一 的 专 业 教 育 向 全 面 素 质 教 育 必
业 能力 的要求 , 要 与 科研 相 结 合 , 养 学 生 独立 又 培 科 研及 创新 能力 . 同时 , 还要 与制药 企业 相结 合 , 让
学 生 接 触 社 会 , 解 药 厂 实 际 , 握 制 药 生 产 工 艺 了 掌
资源 的基 础上 , 分利 用 南 阳本 地制 药 企 业 资 源 , 充 建立具 有 学校特 色 和地方 特色 的实践 教学体 系 . 12 整 体 性 原 则 . 将 大 学生 四年 的实践 教学进 行统 一考虑 , 化 优 设 计 , 培 养 学 生 应 用 能 力 的 总 目标 分 解 到 不 同 阶 把 段 , 步 实 施 , 立 足 于 眼 前 的教 学 , 适 应 未 来 制 分 既 又 药 业 的 发 展 趋 势 , 立 一 个 由课 程 实 验 教 学 、 训 建 实
充分 开发 校 内外 课 程 资 源 , 强 学 校 与 企 业 的联 加 系 , 宽 实 践 渠 道 , 学 生 通 过 各 种 渠 道 充 分 利 用 拓 让

独立学院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独立学院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2 . 实践教学毫堋激
独 立学 院制 药工 程专 业实 践教 学体 系的构 建
实践教学体 系的构建 既要保证 实践教学环境建设 ,又要高 度重视实践课 程设 计。特别 强调集 中实践环节 , 采用 “+ ” 3 1分段 式培养模式 , 3 前 年完成理论课程及 实验课程教学 。后 1 年为毕 业实践环节 , 完成毕业 实习和毕业论文 / 设计 。 1 . 实践教学内容 的构建
f实 验 教 学 环 节 1 ) 制药工程专业 的实验应 包括 : 专业基础 实验 : 无机化学 、 分析化学 、 机化学 、 有 物理化学等 基础化学实验 内容 , 以及化工原理实验 , 着重培 养学生扎实 的实 验技能。 专业实验 : 药物合成、 药物分析 、 生物化学 、 微生物学等实验 。
三部分实 验应分别设 有验证型和设计 型实验内容 ,通过实 验教学 , 学生获得了初 步的工程实践技能 。 f) 2课程设计 精馏塔的设计 。综合运用《 化工原理》 程和有关先修课程 课 所学知识 , 根据 工艺 条件( 压力 、 温度 、 质特性 、 介 物料 量等 ) 及原 始数据 , 查取有关数 据 , 进行物料衡算 ; 围绕着设备 内、 附件 的 外 工艺 尺寸进行选 型 、 计 ; 设 对设计结 果进行校核 , 成设计说 明 完 书及设计 图纸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 学的书本知识解决 实际问 题 的能力 , 并为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生产实 习 3 ) 学生进入制药车 间, 通过亲临现场生产线学 习 , 了解 药物的 生产过程 、 生产工艺 以及主要 的生产设备 , 学会操作设备 的基本 技能 , 培养解决生产 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f毕业实践环节 4 1 包括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 , 设计 。
毕业 实习是学生在校 内完成教学计划 所规定的全部课程 以 后的一次综合性生产技能锻炼实习。相对生产 实习 , 毕业实习更 具有设计性和综合性 , 学生通过 实习掌握药物生产 的基本 流程、 主要 设备类型及技术参数等 ,能够完成药物 生产工艺及生产车 间 的 设计 。 制药专业毕业 设计是对 一个典 型制药 车间 的工 艺设计 , 主 要包括工艺 流程设计 、 物料 和能量衡算 、 工艺 计算 、 设备选 型与 选材、 车间布置、 配管设计等。毕业论文是对 医药工业 中新技术、 新 工艺 的研 究 , 包括文献调研 、 文献汇总 、 实验方 案的设计 以及 实验研究 等。根据独立学 院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的定位 , 应多 于 7 %的学生参与毕业设计 , 0 少于 3 %的同学参与毕业论文 。 0

我校应用型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构建

我校应用型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构建
201 5年 9 月 第 3 8期
教 育 教 学 论 坛
EDU C ATI O N TE ACH I N G F OR UM
S ep t. 2 O1 5 N O. 3 8
我校应用型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构建
胡承波 ( 重庆文理学 院 材料与化工学 院 , 重庆 永川 4 0 2 1 6 0 )
摘要: 制 药 工程 专 业是 我 校 技 术 应 用 型 本科 专业 之 一 , 以 实践 性 和 应 用性 为 主要 特 点 。通过 对制 药工 程 专
业的行 业背景调查和分析 , 对我校 制药工程专业定位 于以“ 药物合 成和药物分析 ” 为主 的专业 特 色, 并构建校 内实验 实训 、 校( 企) 合作 的实践教 学模 式 , 探 索了相关的 实践教 学 内容 , 旨在提 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与技 能。 关键词 : 制药工程 ; 应用型 ; 药物合成 ; 药物分析 ;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 : G6 4 2 . 0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 9 3 2 4 ( 2 0 1 5 ) 3 8 — 0 1 4 5 — 0 3
科应 用型高校 , 制药工程专业 是2 0 1 2 年材料 与化 工பைடு நூலகம்
型, 且实现 了由师范 和文理专业为 主 向以适应产业 发
展的应用型理工学科 专业 的转变 。转 型后 , 学校 面临 着学科 专业结 构 的调整优 化 以及 人才 培养模 式 的转 变, 并坚持 以应用 型人 才培养体系 的构 建和发展 为核 心的教育方针 , 并进行特 色专业 的改革 和发展 。我校 的制药 工程专业 是学 校在 “ 十二 五” 规 划期 间将重 点 建设 “ 六大” 应 用型学 科专 业集群 中的工科应 用型 专 业 。该专业的建设 , 可为重 庆及周边地 区的化工及 制 药行业提供重要 的专业技术 和人才支 持 , 并更好地 服 务地 方经济的发展 。 二、 我校制药工程专 业的实验实践教 学体 系的构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制药工程专业建设实践与探索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制药工程专业建设实践与探索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制药工程专业建设实践与探索发布时间:2021-10-13T02:08:10.899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1年7月14期作者:陈媛媛[导读] 随着市场经济在迅猛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我国制药产业的不断转型升级和快速发展陈媛媛身份证号码:41280119870110****摘要:随着市场经济在迅猛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我国制药产业的不断转型升级和快速发展,对适应社会需求的制药工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提升制药工程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对牡丹江医学院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培养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制药工程应用型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关键词:制药工程;社会需求;专业建设引言目前,我国的医药工业发展十分迅速,因此需要大量通晓制药专业知识,又具有工程能力的高级人才。

制药工程专业是涵盖了化学、药学、生物学和工程学的综合学科。

建设制药工程专业要符合学院的转型发展战略,要迎接挑战,不断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及实验经费的投入,优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而逐步形成自身的特色,培养出专业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1鼓励学生参与一些教学材料的准备及制作我们利用假期带领学生直接参与药用植物标本的采集及制作的全过程。

植物标本中包含了物种的大量信息,通过标本可以直观地了解植物的形态结构与生理特征,还可利用标本进行植物鉴别,是植物分类研究和植物区系分布研究的重要依据,也是进行植物资源调查、植物开发和保护活动必不可少的资料。

经过植物植株的采集及标本制作的整个过程,学生对药用植物学、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中药鉴定学等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爱护植物的意识。

2建立以项目设计为核心的工程能力培养实践毕业设计是学生们在学校的最后一项作业,全程由教师指导,学生独立立项并完成,毕业设计是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制药工程专业层进式模块化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

制药工程专业层进式模块化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

制药工程专业层进式模块化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制药工业水平关系到社会和经济发展,制药工业良性健康发展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国家竞争力的基础。

我国对医药产业人才需求已变得越来越迫切,需求数量也与日俱增。

虽然目前也有部分高校开设了制药工程专业,但在办学观念上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培养的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较差,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较弱。

我们通过构建层进式模块化教学体系,对制药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对培养出高就业力、短过渡期的合格制药人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标签:制药工程;层进式;教学体系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人类生产生活需求的日益增长,人们关注的焦点开始集中到食品安全和健康方面,对药物进行研究与开发对维护人类的健康越发重要。

高校是我国知识创新的主体之一,根据社会上的供需关系,制药工程专业已成为近年来比较理想的专业选择,也成为高校重点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重点专业之一。

制药工程主要是以药物的生产工艺及生产设备为研究对象,探索药物生产的基本原理及实现工业化生产的工程技术科学,包括产品、工艺、设备、质控等方面的设计、研发和制造。

制药工程专业培养出的从业人员需具备多学科专业知识,如药物化学、分析化学、药剂学、化学工程、生物技术等知识,以及具有能够从事药品和其他化学品的技术开发和工程设计能力。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已经设置了制药工程专业,根据院校性质的不同,其专业培养人才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如何优化制药工程本科生的教育模式,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已经成为当今高校的重要任务[1][2]。

教学模式可以理解为在一定教育理念或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完成某种教学任务而采取的较为稳定的、具体的教学活动方式。

随着制药产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人才能力的重视已经高于对学历的重视,但目前我国高校制药工程专业的大多数教育模式都已满足不了社会需求和企业要求。

参考国内外优秀的高等教育模式,结合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的教学改革历程,本论文针对制药工程专业高等院校的教學模式,尝试建立一种能够解决制药工程专业高等教育方面存在的教学与企业需求脱节导致就业能力低下问题的层进式教学体系[3][4]。

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 p rme t f h mi r f n nHu iu i rio a a aUnv s yHu iu , n n4 8 0 ) oC t Hu h e t
Ab ta tBy a h rn o t e p i ils o o aiai n y tma iain,a d se y se r c s,we s o l o u n sr c : d e ig t h rncp e fl c l to ,s se t t z z o n tp b tp p o e s h ud fc so e tbihn h y tm o r cia e c i g b t n a d o fca sf rt pe il fP a m a e t a n i e rn f sa l ig t es se f rp a t l a h n o h i n ut ls o heS cat o h r c u i lE g n e ig o s c t o y c lc l o lg s wi n i eca spr cia e c i gc n it g o sce p rm e t, o r h n iee p rme t,n v t e o a l e , t i sd ls a t l a h n o ssi f c e h c t n ba i x e i n s c mp e e sv x e i n s ino ai v
实 验 的 基 本 知 识 、方 法 技 能 , 更 重 要 的 是 受 到 严 格 的 科 学
设计 ,把培 养学 生应用能 力的总 目标分解 到不 同阶段 ,分
步 实施 ,既 立足于 眼前 的教学需要 ,又适 应未来 的发展趋 势 ,建立一个 由课 内外 、校 内外相 结合 、和谐协调 和可持 续发 展的实 践教学 与管理 体系 。首先 ,实 践教学体 系要与 理论 教学相辅 相成 , 以能 力培养为 目标 ,满足 学生 具有完 整 的从业能 力的要求 。其次 ,实践教 学体 系要 与科研 相结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分析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分析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分析21世纪的制药行业对高素养人才的需求快速增大。

培育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药学人才的教学改革,渐渐成为药学高等学校办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将试验课程体系作为改革的切入点,激发同学的学习热忱和爱好,培育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力量,对于培育高素养药学人才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制药工程专业首次在我国设立是在1998年。

经过十余年的进展和不断整合,目前国内有243所高等院校开设制药工程专业。

沈阳化工高校在2021年开设制药工程专业,经过十余年的教学实践与不懈努力,已累计为医药行业输送近900名合格的药学人才。

本校的制药工程专业依照教育部的培育目标和要求,依托化工高校的化工科研优势,注意现代化工在制药工程领域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旨在培育有化工背景的复合型工科类药学人才。

制药工程专业技术含量高、学科涵盖广、应用性强,其与传统的化工和药学关系亲密,却又有本质区分,即着力解决药物生产中的工程技术问题。

叫从这个特点上讲,该专业的同学不仅需要把握坚实的理论基础,更应具备较强的实践力量。

同学的实践水平凹凸直接关系到培育合格人才的胜利与否。

如何把制药工程专业办出自己的特色,如何让学科更好地而向生产,如何让试验教学更好地为专业服务?是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在新时期面临的改革任务。

本校自2021年开头,对制药工程专业的试验课程进行了改革。

一、本校制药工程专业试验课程改革前存在的问题(一)试验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备,教学方案和大纲内容与实际生产脱节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课包括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自然药物化学等,这些课程均有试验内容。

试验环节与课程教学一样,单独设置,各自为政,学问点零乱,没有系统性,不利于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更不利于本专业同学从学科角度系统地把握专业实践学问。

试验的侧重点和主旨不明确,同学一味被动地根据老师的示范依葫芦画瓢,不清晰自己所做试验在制药科研、开发或生产中处于哪个环节,更别说主动去思索为什么这样做、有什么新方法可以采纳?课程设置的零散化、试验课程体系的不完备,严峻束缚了同学的创新和实践力量,这必定会给他们日后从事的科研或生产带去不利影响。

制药工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制药工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制药工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随着制药工程专业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学改革成为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制药工程实践教学作为专业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运用和实际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存在诸多问题,例如设备陈旧、实验项目单一、师资力量不足等,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制药工程实践教学改革迫在眉睫,需要不断探索创新,提升教学质量,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一、改革背景二、改革目标针对当前制药工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本次教学改革的目标是:一方面,提升实验室设备和仪器的先进程度和性能,满足学生的实验需求;拓宽实验项目的范围和深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力量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指导。

通过这些目标的实现,将为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提供更为完善的体系和实践经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制药工程技术人才。

三、改革内容1、设备先进化:制药工程实践教学离不开先进的实验室设备和仪器。

本次教学改革需要对实验室设备进行升级和更新,引进更先进的设备和仪器,以满足学生的实验需求。

建立健全的设备维护保养机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长期可持续使用。

2、实验项目丰富化:本次教学改革将对实验项目进行重新设计和调整,拓宽实验项目的范围和深度。

增加新的实验项目,涵盖制药工程实践教学的各个方面,如药物制备技术、药品分析技术、生物制药技术等,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3、师资力量提升: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提高师资力量的水平。

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的高水平教师,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指导,同时建立健全的教学质量评估机制,不断提升师资力量水平。

四、改革成效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改革实践,制药工程实践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学校投入资金对实验室设备进行了升级和更新,大大提高了实验室的实验条件和教学质量。

新增了一批实验项目,拓宽了学生的实验范围和深度,增强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高职中药学专业四级递进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应用

高职中药学专业四级递进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应用

高职中药学专业四级递进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应用作者:蒋桃来源:《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第16期实践教学模式是以提高学生能力为目标的、较稳定的、可供操作的实践教学结构框架或活动程序[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熟练的岗位技能和卓越的职业能力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显著特征,而实践教学则是形成这一特征的重要途径。

如何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探索建立各具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是各职业院校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1 中药学专业四级递进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原则实践教学有别于基础理论教学,中药学专业也有别于其他专业,这就要求在构建中药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时应遵循以下4个原则:严谨性和规范性原则、综合性与创新性原则、实用性与先进性原则、传承性和发展性原则[2]。

2 中药学专业四级递进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立足现有实践教学环境,以三年制中药学专业为试点,依据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由单项到综合、由仿真实践到真实体验的认知规律,结合中医药产业和中药学专业特点,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制订四级递进实践教学计划,见表1。

2.1 基本素养养成阶段该阶段的实践教学主要集中在第一、二学期开展。

在制订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施实践教学过程中,本着以培养基本职业素养为重点,按照“必需、够用、实用”的原则,依据工作岗位要求,适度精简理论教学和基础课程的内容,充实实践教学和专业课程。

如删减部分化学课程内容,将原有专业基础课程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两门课程共计168课时整合成基础化学一门课程,共96课时,留出课时供综合实训。

实践教学主要通过化学分析操作、仪器分析操作、玻璃仪器使用、微生物检测、计算机应用、医药行业参观、文献检索、医药应用文写作、社会实践等,培养学生医药行业必备的基础操作技能,养成良好的操作规范和职业素养,提高对医药行业和本专业的认知水平,掌握职业岗位必备的基本能力。

2.2 专业技能培养阶段该阶段的实践教学主要集中在第三、四学期开展。

化学制药技术专业“四层递进”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创新

化学制药技术专业“四层递进”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创新

化学制药技术专业“四层递进”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创新“四层递进”的教学模式即通过“认知实践、仿真实践、生产实践、创新实践”的四个教学环节,由专业基本素养到专业综合素养、由专业常规能力到专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循序渐进,最终培养出学生职业能力。

化制药技术专业经过近十多年的办学,通过改革与创新形成了“四层递进”的特色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良好,培养了一大批在化学制药企业生产一线懂技术、会管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得到社会的认可与好评。

一、认知实践训练认知实践训练是指通过对化工产品生产的案例分析,了解和剖析产品的性能、特征、用途和工艺等,完成对学习内容的认知训练。

化工拆装实训室和化工过程控制实训室满足学生从化工生产中的流体输送管道、换热器、离心泵、压缩机、反应釜和各种阀门的认知、拆装和测绘等训练,培养学生的基本的化工素养。

认知实践教学环节教学设备二、仿真实践训练仿真实践训练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及虚拟工艺技术参数对学生进行化工生产手工艺的仿真性过程模拟训练,让学生获得关于生产实践的知识与技能。

,拥有100台计算机和11套适合不同专业的仿真软件生化仿真实训室以及甲醇半仿真实训工厂,实现了在学校模拟企业真实的生产情景,建立了与生产现场装置相似的、以光电信号替代实际介质的情境仿真系统,提供操作岗位60个,其中现场操作岗位40个,DCS操作岗位20个。

半实物仿真实训现场三、生产实践训练生产实践训练是指通过生产性实训场所让学生完成化工类产品生产,从而使学生获得工作的体验与经验。

化工中试实训室,拥有与企业生产一线相符的设备和现场环境,能够实现合成树脂、磷酸三钠、三聚氰胺等化工产品的中试规模生产,是名符其实的“校中厂”,可对学生在校内开展《专业综合实验》、《职前综合训练》等课程的教学,实现对学生的生产实践训练。

中试实训项目及设备四、创新实践训练创新实践训练是指通过项目让学生创新设计新的产品(含改进),提高其创新实践能力。

创新项目主要从合成树脂、防腐涂料、特种助剂和功能高分子材料等方向的产品和工程化研究,具备课题创新研究和成果转化的条件,为我院化工类8个专业学生的创新实践训练搭建了宽广的平台,提高其创新实践能力。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药制药方向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药制药方向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药制药方向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中药制药方向是北京城市学院中药学专业的一个方向,旨在为制药企业、科研院所、药品检验等部门培养从事中药制剂生产、中药质量分析与检测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自开办此方向以来,学院一直致力于根据学生知识结构、能力与特点,培养适应中药制药领域人才需求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为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在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中,经过丰富的调研,构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药制药方向的实验教学体系。

中药制药方向特色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1.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的总体思路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构建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实验教学体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药学专业具有较强的学科综合性、技能实践性的特点[1],基于此,我们在构建实验教学体系时,立足于基础实验技术和专业实验能力的巩固与提高,协同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以“发展个性、因材施教”为基本原则,以“分层培养、启发创新”为基本教学思路,从人才培养目标和知识运用能力出发,设计构建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整体实验教学体系,使培养的学生具备扎实的实验基本功、过硬的专业实验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其具体思路如下:二是分层次、递进性、多样化教学模式。

中药制药方向实验课程体系以应用性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了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包括专业基本技能和专业核心技能)、创新性训练三大模块。

具体实验项目的设置划分为验证型、综合设计型、创新型三个层次。

其中基本技能侧重实验基本操作,以验证性实验项目为主;专业技能注重专业技术的巩固与应用,以综合性设计性项目为主;创新性训练模块注重强调应用性教学、创新和新技术的应用,以设计性项目为主,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实验教学体系的教学模式按上述实验内容层次划分,进行“递进式”的多样化教学。

通过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创新意识能力,利于对不同层次学生开展针对性的培养,以满足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需求,创建多样化的培养模式。

高职中药学专业四级递进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应用

高职中药学专业四级递进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应用

践等 , 培养学 生医药行业 必备 的基础操 作技能 , 养成 良好 的操 作规范和职业素养 ,提高对医药行业和本专业的认 知水平 , 掌
握职业 岗位必备 的基本能力。 2 . 2 专业技能培 养阶 段 该 阶段 的实践教学 主要集 中在第三 、 四学期开展 。根 据岗 位要求 , 针对性 地设 计了中药饮片识别 、 中药采药 、 中药加工与
实 践 地 点 实 践 时间 校 内 基 础 技 能 实 训室 第 三、 四 学 期
校 内 外 综 合 实 训 基 地 第四 、 五 学 期 校 外 实 习 实 训 基 地 ・ 第 五、 六 学 期
的实践教学模式是各职业 院校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1 中药 学专业 四级递进实践教学模式构 建的原则
本专业 人才培养方 案和实施 实践教 学过 程中 , 本着 以培养基本
职业 素养为重点 , 按照 “ 必需 、 够用、 实用 ” 的原 则 , 依 据工作 岗 位 要求 , 适度精简 理论教学 和基 础课程 的内容 , 充 实实践教学
化 学分析操作 、 仪 器分析操作 、 玻璃 仪器使用 、 微生物检测 、 计
算 机应用 、 医药行业参 观 、 文献检索 、 医药应 用文写作 、 社会实
4个原则 : 严谨性 和规范性原则 、 综合性与创新 性原则 、 实用性
与先进性原则 、 传承『 生 和发展性原则日 。 2 中药 学专 业四级递进实践教学模式的构 建 立足现有实践教学环境 ,以三年制中药学专业 为试 点 , 依
专业 为例 , 进行 “ 基本素养养成一 专业技 能培养一职业 岗位模拟一真 实职 业体验 ” 四级递进 实践教 学模式的探 索实践 , 以期
提 高中药学专业的教学效果。

递进式_实践教学体系(3篇)

递进式_实践教学体系(3篇)

第1篇一、引言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

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培养目标,将实践教学分为不同层次,逐步递进,形成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本文将从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实施策略和评价体系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1. 系统性原则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应涵盖实践教学的全过程,包括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形成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2. 递进性原则实践教学体系应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培养目标,将实践教学分为不同层次,逐步递进,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深化理解和掌握知识。

3. 实用性原则实践教学体系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在实践中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4. 开放性原则实践教学体系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特点进行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

5. 可持续发展原则实践教学体系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自主学习、终身学习。

三、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策略1. 实践教学目标的确立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市场需求,制定实践教学目标。

实践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技能、素质三个方面,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全面发展。

2. 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1)基础实践环节:包括实验、实习、实训等,培养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和知识。

(2)专业实践环节:根据专业特点,设计专业课程实验、实习、实训等,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3)综合实践环节:包括创新创业、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实践教学方法的选择(1)案例教学: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模拟教学:利用模拟软件、模拟实验等手段,使学生熟悉实际操作。

(3)项目教学:以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产学研合作: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4.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1)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出勤、态度、操作技能等。

制药工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制药工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制药工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制药工程是现代医药生产的重要领域,对于培养制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的制药工程实践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要求脱节、教学手段单一、实践环节缺乏等。

对制药工程实践教学进行改革探索是必要的,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促进制药人才的培养。

本文将就制药工程实践教学改革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相关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特别是对于制药专业来说更是不可或缺的。

制药工程是一门涉及化学、生物、医学等多个学科知识的综合性专业,实践教学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专业知识,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日后的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制药工程实践教学的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二、实践教学改革的方向为了提高制药工程实践教学的效果,需要对其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探索。

教学内容应该与医药行业实际工作需求相结合,确保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是符合行业实际需求的。

教学手段应该多样化,不仅包括传统的课堂教学,还应该注重实验教学、实习实训等教学形式。

实践环节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学校需要配备完善的实验室设施和实习基地,确保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实践机会。

三、改革探索的具体举措为了改革制药工程实践教学,可以采取一些具体的举措。

学校可以邀请行业内的专家学者来进行实践教学内容的更新和优化。

通过专家的介入,可以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医药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和需求,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学校可以加大对实验室设施和实习基地的投入力度,确保学生有充分的实践条件。

还可以建立与医药企业合作的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实习环境和机会。

学校可以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和评价,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效果评估实践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制药工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制药工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制药工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随着制药工程技术的持续发展和需求的不断增长,制药工程实践教学不断深化和改革。

本文将探讨制药工程实践教学改革的现状和趋势,以及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1. 现状和趋势制药工程实践教学作为制药工程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和实践制药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

目前,制药工程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为实验学习、工程实践和实习等。

其中,实验学习是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的关键,工程实践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实习则是学生了解和适应工作环境和行业规范的重要渠道。

随着现代制药产业的不断升级和转型,制药工程实践教学也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和变革。

一方面,制药工程实践教学需要不断跟进新的技术和工艺,满足现代制药产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制药工程实践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和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

因此,未来制药工程实践教学的改革趋势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的有机结合。

学生在学习制药工程实践课程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的有机结合,加强理论知识与实验掌握的对接,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技能兼备。

(2)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学生在参与制药工程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重视实践探究和实践创新,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3)开展产教融合的实践教学。

学生在参与制药工程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产教融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努力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为学生就业和产业升级提供支撑。

2. 应注意的问题和解决方案(1)制药工程实践教学设备和条件的不足。

当前许多高校的制药工程实践教学设备和条件相对落后,无法满足现代制药产业的需求。

因此,需要加强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2)学生实践参与度不高。

当前许多学生对制药工程实践教学缺乏积极的参与和主动性,无法真正体验实践课程所带来的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药工程专业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究[摘要]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它对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以江西农业大学的制药工程专业为例,通过“以校内实训基地为依托的课程实践教学→以教师科研项目为载体的毕业论文实习→以省内制药企业为基地的生产实习”等三个层次,递进地构建与江西省制药产业发展相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并服务于地方产业。

[关键词]制药工程专业递进式实践教学地方产业[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1-0116-03随着对高等教育社会需求认识的逐步深刻和清晰,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越来越成为高等教育及其改革的核心内容。

《高等教育法》明确提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因此,如何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育的关系,是高等教育界一直在努力探索的重大问题。

一、实践教学在制药工程专业教学中的意义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文件明确指出:“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要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不断拓展校际之间、校企之间、高校与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加强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和实验室建设。

”制药工程专业培养的是具备现代制药工程基础理论和技能,能够从事新产品开发、设计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因此,制药工程作为一门基础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工科学科,需要学生既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合理的知识结构,又具有较强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

然而在制药工程专业传统的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教育观念落后,存在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实践教学内容及方法缺乏科学性、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制药工程类专业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为此,探索出适合于制药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和管理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在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培养上的作用制药工程专业是基础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

为此,采用“以校内实训基地为依托的课程实践教学→以教师科研项目为载体的毕业论文实习→以省内制药企业为基地的生产实习”等三个层次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将是适应制药工程专业发展趋势的重要举措。

(一)有利于提升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实践教学是培养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教学环节。

实践性教学环节质量的高低,不仅影响制药工程专业整个教学体系的质量,而且还直接影响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因此,三个层次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可以使学生不仅可以熟练掌握药物生产的工艺流程、主要设备、工艺参数及工厂布置等专业内容,而且可以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就出现的现象和问题进行专业上的分析和解决。

这对提升制药工程专业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为制药工程专业的理论教学提供良好的补充和参考目前大多高校的制药工程专业仍然是以教师课堂讲授和实验室实验教学为主,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是作为被动的“灌输”对象来进行培养的,教师往往过多地强调其接受性而忽视其能动性。

而且由于大多高校没有建设实训基地,因此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训教学的高校并不多,让学生去制药企业实训教学的更是不多。

因此,通过三个层次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可以梳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强化实践教学在制药工程专业上的地位,不仅是提升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的一种良好途径,更是为制药工程专业的理论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补充和参考。

(三)是加强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度保障制药工程专业以培养从事医药产品的生产、科技开发和应用研究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属于技术性、综合性、通用性很强的专业。

因此通过三个层次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制度保障,可以达到对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管理上的严谨、严密和严格。

(四)可促进制药工程专业大学生的就业三个层次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尤其是通过企业生产实习,不仅有利于学生在企业实际的生产体系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更是为学生和企业创造了相互了解的平台。

因此通过建立与产业发展相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不仅可培养出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应用型人才,而且可以此为基础促进大学生的就业。

三、制药工程专业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一)以校内实训基地为依托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为了更好地保证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在校内的实践教学和毕业实习,江西农业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早在2000年就建立了2000平方米的校内教学实训基地,包括中试发酵车间、菌种制备室、摇瓶培养室、中间检测室、仪器室、发酵产品后处理制备室、药品材料仓库、学生实习教室等。

其中,中试发酵车间装备了不锈钢全自动发酵罐15升、50升、500升、1000升各两套及其配套的空气、蒸汽和动力系统。

校内教学实训基地的建立和成功运行,为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训和毕业实习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和保障。

在校内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中,将紧紧围绕《制药化工原理》、《制药工艺学》、《药剂学》、《制药工程》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实验来开展,以实训教材编写为主线,构建一套适合于制药工程专业本科教学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

例如,在《制药工艺学》的教学实训过程中,将以抗生素的发酵生产为主线,通过学生分组试验,自行完成抗生素生产和精制的工艺优化与设计、设备选型以及产品质量控制管理等实训内容。

(二)以教师科研项目为载体的毕业论文实习体系的建立在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实习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应以具体的科研项目为载体,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自大三开始,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师的研究课题,并以此作为学生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

通过指导教师的专项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以及系统的实验操作,最终完成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

(三)以省内制药企业为基地的生产实习体系的建立校外实习是培养工科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而制药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因此,建立一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深入企业生产一线进行生产实习,对提高制药工程专业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为此,笔者将从以下三点加强和保障省内制药企业生产实习体系的建立。

1.加强校企交流,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江西农业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多年来一直与省内多家制药企业(如江西国药有限责任公司、江西新赣江药业有限公司、江西制药有限公司等)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与合作关系。

这为组织学生深入制药企业生产一线进行生产实习,参与企业的大规模生产、技术开发等,提供了稳定的实习基地。

2.完善企业生产实习体系的机制和管理措施选派学生到企业进行生产实习的时间定在大四学年的7-11月,此时学生已完成大部分专业课程的学习,具有到实际工作岗位实践的基本能力。

将实习分两阶段进行:基本实习(两周):参观工厂,听报告,熟悉药物生产的工艺流程、主要设备、工艺参数及工厂布置等内容;课题实习(两周):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项目和技术开发项目,设计多样化的实习课题,比如安排与药物生产相关的工艺改进、设备选型与设计、产品分析测试等方面的课题。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评估和监督机制,是保证生产实习良性运转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们的生产实习采取企业与学校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实习计划、组织、实施、检查和监督等。

首先,根据制药企业的产品生产流程,由指导教师与企业相关技术人员共同负责制定和编写实习计划以及实习指导教材。

学生在具体的实习过程中,实行“岗位师傅负责制”,负责完成学生的岗位训练和操作。

指导教师全程跟踪学生的生产实习,并将企业作为制药物工程教学的实践场所,结合企业的实际生产流程进行专业知识的讲解,以拓展教学内容和改善教学方法,完成对制药工程专业学生专业知识的再培训。

3.建立生产实习的考核评价生产实习的考核由学校与企业双方共同进行评价,考核内容包括学生的实习表现与实习报告这两方面。

其中学生的生产实习表现占整个考核体系的50%,包括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有无违纪现象、能否严格遵守和掌握工艺操作规程、能否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岗位实践等。

生产实习结束后,学生自行完成实习总结报告。

指导教师综合学生的生产实习表现以及实习总结报告,对学生的生产实习成绩进行评价。

四、展望通过“以校内实训基地为依托的课程实践教学→以教师科研项目为载体的毕业论文实习→以省内制药企业为基地的生产实习”等三个层次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能切实提高制药工程专业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

但是随着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加之企业接受学生实习的能力有限,生产实习岗位数量的限制越来越成为实习组织和规模上的瓶颈。

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拓展校外实训基地的数量。

此外,在生产实习过程中,由于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考核与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和细化,降低了该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实际运行效果。

因此,如何将现有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与实践教学完整地结合,如何进一步完善高等院校制药工程专业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管理方法和保障制度,成为今后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总之,通过“以校内实训基地为依托的课程实践教学→以教师科研项目为载体的毕业论文实习→以省内制药企业为基地的生产实习”等三个层次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有意识地培养制药工程专业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是全面提升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工程能力、专业素质和竞争能力的重要环节和措施。

[参考文献][1]张艳军,于虹,高秀梅.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强药学类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5(3):153-154.[2]邹长军,吴雁,兰贵红,陈秀丽.以实际课题为载体进行毕业实习加强本科生的工程能力培养[j]. 化工高等教育, 2005,1:106-113.[3]杨洋,韦小英,白先放,陈桂光,朱萍,汪嵘,莫柏立.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实习模式探索[j].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33: 301-304.[4]赵姝淳.对高校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3:64-67.[5]李宏胜.产学研结合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作用[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5,12:87-89.[6]陈琴珠,蒋志明.大学生工程实践教学改革与发展[j].化工高等教育,2002,3:95-96.[7]张娅,彭洪.深化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模式[j].实验室科学,2007,1:43-45.[8]黄婕.理工科大学生创新教育培养体系的研究与探索[j]. 化工高等教育,2006,12:5-8.[责任编辑:钟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