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直方图

合集下载

黑龙江省绥化市第九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册《直方图》课件 新人教版

黑龙江省绥化市第九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册《直方图》课件 新人教版
时间,待有
记号的鱼完全混合鱼群后,再捕上200条鱼,发
现其中带有记号的鱼有20条,则可判断鱼池里大
约有 条鱼。
第十一页,共32页。
4、初中生的视力状况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某
市有关部门对全市3万名初中生视力状况进行了一 次抽样调查,利用所得数据绘制的频数分布直方图(长方 形的高表示该组人数),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回答下 列问题. (1)本次调查共抽测了 名学生,占该市初中生
三、知识网络图
四、训练案 五、检测案
走向成功的彼岸
第六页,共32页。
预习案
(二)知识链接
(三)教材助读
(一)学法指导
(五)我的疑惑
(四)预习自测
第七页,共32页。
(一)学法指导
1、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探究课本中的基 础知识,认真研究课本实例,认真领会画频数分
布直方图的步骤。
2、思考教材助读设置的问题,然后结合课本的 基础知识和实例,独立限时完成预习自测。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写到后
小长方形的面积表示什么?
问题3:等距分组时,各小长方形的面积(频数)
与高的比是常数(组距)。因此,画等距分组的
频数分布直方图时,为画图与看图方便,通常直
接用
表示频数。
问题4:画直方图的步骤?
第十六页,共32页。
探究点三:画频数折线图
频数(学生人数) 20 15
10 5 o
149 152 155 158 161 164 167 170 173 身高/cm
第十七页,共32页。
探究点四: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应用
例2:某中学九年级部分同学参加全国初中数学竞赛,指导 老师统计了所有参赛同学的成绩(成绩都是整数,试题满

八年级数学直方图

八年级数学直方图

直方图的特点:
(1)能够显示各族频数分布的情况; (2)易于显示各组之间频数的差别。
例题:为了了解某中学男生的体能状况,从该校学生中抽 取了50名男生进行1分钟跳绳测试,把所的数据整理后, 画出频数直方图如下所示。已知图中从左到右第一、第二、 第三、第四小组的人数比为1:3:4:2。
人数
(1)求第一小组的人数; (2)求第三小组的频率; (3)求在所抽取的50名男 生中,1分钟跳绳次数在100 次以上(含100次)的人数 0 占所抽取男生总人数的百分比。
直方图:是用长方形的长度和宽度来表示频数分布的
统计图,即用长方形的面积来表示各组的频数分布。 其中横轴表示数据分组,纵轴表示频数。 对于组距相等的直方图,可以直接用长方形的高 表示频数的分布,称为频数分布直方图。
直 方 图
条 形 图
直方图(等距分组)与条形图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相同:都是用长方形的高来表示频数的图形。 不同之处: (1)直方图组距是相等的,而条形图不一定; (2)由于分组数据具有连续性,直方图的各长方形 通常是连续排列,没有空隙,而条形图则是分开排列, 中间有空隙;
自主阅读课本62页—63页,看看体育老师是如何做 的?边看边讨论下列问题: (1)体育老师是怎样将全班同学的脉搏次数分组的? (2)每组两个端点的差都是5,为什么? (3)什么叫组数、组距以及频数分布表?并指出该问 题中的组数,组距各是多少?
频数分布表
频 数 分 布 直 方 图
直方图的意义 横轴:脉搏次数, 标出每组的 两个端点。 纵轴:每组的人数 (频数)
次数
49.5 74.5 99.5 124.5 149.5
1.需要清楚地表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应选择 ( A.折线统计图 B.扇形统计图 C.条形统计图 D.以上三者均可以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可以很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同总体之间关系的统 计图是条形统计图 B.要清楚地反映出数量增减变化的统计图是折线统 计图 C.为了清楚地知道你的各科成绩,你可以选择制作 条形统计图 D.为了清楚地反映出全校人数同各年级人数之间的 关系,应选择扇形统计图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小结(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小结(教案)
-众数:讲解众数在一组数据中的出现次数最多,可能有一个或多个众数的特点。
-方差、标准差的计算与应用:这两个指标是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关键,要使学生理解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方差:重点讲解方差计算公式,强调每个数据值与平均数差的平方在方差计算中的重要性。
-标准差:介绍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使学生理解标准差在数据标准化描述中的作用。
1.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据处理和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
2.提高学生运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能力,理解并运用方差、标准差描述数据离散程度。
3.培养学生制作频数分布表、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的能力,提升几何直观和数据分析素养。
4.引导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发现数学规律,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新课,希望以此激发学生对数据分析的兴趣。在讲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基本概念时,我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指标在描述数据集中趋势时的作用。同时,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感受到数据分析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理解方差、标准差等概念时存在一定难度。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采用了举例和比较的方法,帮助他们理解这些指标在描述数据离散程度方面的意义。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们分组讨论并进行了实验操作,这有助于巩固他们对数据分析方法的理解。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场景。对于难点部分,如方差的计算,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数据分析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指标来描述班级同学的体育成绩”。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20.1数据的集中趋势练习1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20.1数据的集中趋势练习1

数据的集中趋势练习1一.求平均数1.有一组数据:2,5,5,6,7,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 )2.一次数学测验中,某学习小组六名同学的成绩(单位:分)分别是110,90,105,91,85,95.则该小组的平均成绩是()3.某同学参加数学、物理、化学三科竞赛平均成绩是93分,其中数学97分,化学89分,那么物理成绩是()4.有10个数,它们的平均数是45,将其中最小的4和最大的70这两个数去掉,则余下数的平均数为()5.在一次数学考试中,某班第一小组14名学生与全班平均分80的差是2,3,-3,-5,12,14,10,4,-6,4,-11,-7,8,-2,那么这个小组的平均成绩约是()6.某班有45人,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全班平均分为80分,已知不及格人数为5人,他们的平均分为48分,则及格学生的平均分为______分二.利用一组平均数求另一组平均数1.一组数据4,5,6,a,b的平均数是5则a,b的平均数是()2.若数据x、y、z的平均数是2,则数据-x、-y、-z的平均数是______3.如果数据a,b,c,d的平均数是x,那么2a+3,2b-1,2c-2,2d+2的平均数是()4.如果数据a,b,c,d的平均数是x,那么5a+3,5b﹣7,5c+6,5d﹣12的平均数是()5.一组数据8,5,2,3a-1,2b+5, 5c+2的平均数是7,则3a,2b, 5c的平均数是()6.如果数据b1、b2、b3、b4、b5的平均数是n,那么−2b1+3,−2b2−4,−2b3+1, −2b4−2,−2b5−3的平均数是______.三.利用方程思想解决平均数问题1.某班5位同学进行投篮比赛,每人投10次,平均每人投中8次,已知第一、三、四、五位同学分别投中7次,9次,8次,10次,那么第二位同学投中()2.如果一组数据-3,-2,0,1,x,6,9,12的平均数为3,则x为()3.小辰家买了一辆小轿车,小辰记录了7天中每天行驶的路程,并且计算出平均每天行驶了40千米,但是由于粗心大意,遗失了第二天的数据,那么第二天行驶了( )。

7-4 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2020-2021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册课时同步练(解析版)

7-4 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2020-2021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册课时同步练(解析版)

第七单元第4课时频数分布表与频数分布直方图一.选择题1.一个容量为40的样本最大值为35,最小值为12,取组距为4,则可以分为()A.4组B.5组C.6组D.7组【答案】C【分析】根据组数=(最大值﹣最小值)÷组距计算,注意小数部分要进位.【解答】解:在样本数据中最大值为35,最小值为12,它们的差是35﹣12=23,已知组距为4,那么由于23÷4=5.75,故可以分成6组,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组数的计算,只要根据组数的定义“数据分成的组的个数称为组数”来解即可.2.为了解在校学生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情况,随机调查了40名学生,将结果绘制成了如图所示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则参加书法兴趣小组的频率是()A.0.1B.0.15C.0.2D.0.3【答案】C【分析】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可以知道书法兴趣小组的频数,然后除以总人数即可求出加绘画兴趣小组的频率.【解答】解:∵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知道书法兴趣小组的频数为8,∴参加书法兴趣小组的频率是8÷40=0.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能力和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时,必须认真观察、分析、研究统计图,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解决问题.3.通常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用每小组对应的小矩形的面积表示该小组的组频率.因此,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纵轴表示()A.B.C.D.【答案】B【分析】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纵横坐标的意义,易得长方形的面积为长乘宽,即组距×频率/组距=频率;即答案.【解答】解:在频率直方图中纵坐标表示频率/组距,横坐标表示组距,则小长方形的高表示频率/组距,小长方形的长表示组距,则长方形的面积为长乘宽,即组距×频率/组距=频率;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频率直方图中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4.某校为了了解九年级学生的体能情况,随机抽查了其中的30名学生,测试了1分钟仰卧起坐的次数,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频数分布直方图,请根据图示计算,仰卧起坐次数在30~35次之间的频率是()A.0.2B.0.17C.0.33D.0.14【答案】B【分析】根据频率=频数÷总数,代入数计算即可.【解答】解:利用条形图可得出:仰卧起坐次数在30~35次的频数为5,则仰卧起坐次数在30~35次的频率为:5÷30≈0.17.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看频数分布直方图,中考中经常出现,考查同学们分析图形的能力.5.某校随机抽查了八年级的30名女生,测试了1分钟仰卧起坐的次数,并绘制成如图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每组含前一个边界,不含后一个边界),则次数不低于42个的有()A.6人B.8个C.14个D.23个【答案】C【分析】由频数分布直方图可知仰卧起坐的次数x在42≤x<46的有8人,46≤x<50的有6人,可得答案.【解答】解:由频数分布直方图可知,次数不低于42个的有8+6=14(人),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能力和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时,必须认真观察、分析、研究统计图,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解决问题.6.在对60个数进行整理的频数分布表中,这组的频数之和与频率之和分别为()A.60,1B.60,60C.1,60D.1,1【答案】A【分析】根据频数和频率的定义求解.【解答】解:在对60个数进行整理的频数分布表中,这组的频数之和为60;频率之和为1.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频数(率)分别表:在统计数据时,经常把数据按照不同的范围分成几个组,分成的组的个数称为组数,每一组两个端点的差称为组距,称这样画出的统计图表为频数分布表.7.某班有48位同学,在一次数学检测中,分数只取整数,统计其成绩,绘制出频数分布直方图(横半轴表示分数,把50.5分到100.5分之间的分数分成5组,组距是10分,纵半轴表示频数)如图所示,从左到右的小矩形的高度比是1:3:6:4:2,则由图可知,其中分数在70.5~80.5之间的人数是()A.9B.18C.12D.6【答案】B【分析】由频数分布直方图上的小长方形的高为频数,即高之和为总数,知道高度比,即可算出个范围的频数,即各个范围的人数.【解答】解:由图形可知,从左到右的小矩形的高度比是1:3:6:4:2,且总数为48,即各范围的人数分别为3,9,18,12,6.所以分数在70.5~80.5之间的人数是18人.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频率直方图的认识和对频数的计算.二.填空题8.学校为了解七年级学生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情况,随机调查了40名学生,将结果绘制成了如图所示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则参加绘画兴趣小组的频率是.【答案】0.3【分析】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可以知道绘画兴趣小组的频数,然后除以总人数即可求出加绘画兴趣小组的频率.【解答】解:∵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知道绘画兴趣小组的频数为12,∴参加绘画兴趣小组的频率是12÷40=0.3.故答案为0.3.【点评】本题考查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能力和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时,必须认真观察、分析、研究统计图,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解决问题.9.某区从近期卖出的不同面积的商品房中随机抽取1000套进行统计,并根据结果绘出如图所示的统计图.从中可知卖出的110m2~130 m2的商品房套.【答案】150【分析】根据频数直方图的意义,其他组的商品房的频数之和,又有总数为1000,计算可得110m2到130m2的商品房的频数.【解答】解:由频数直方图可以看出:110m2到130m2的商品房的频数为1000﹣50﹣300﹣450﹣50=150套.【点评】本题考查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能力和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时,必须认真观察、分析、研究统计图,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解决问题.10.在1000个数据中,用适当的方法抽取50个作为样本进行统计.在频数分布表中,54.5~57.5这一组的频率为0.12,那么这1000个数据中落在54.5~57.5之间的数据约有个.【答案】120【分析】根据频率=频数÷样本总数解答即可.【解答】解:用样本估计总体:在频数分布表中,54.5~57.5这一组的频率是0.12,那么估计总体数据落在54.5~57.5这一组的频率同样是0.12,那么其大约有1000×0.12=120个.故答案为:120.【点评】本题考查频率、频数的关系:频率=.三.解答题11.如图所示,某校七年级有学生400人,现抽取部分学生做引体向上的测试,成绩进行整理后分成五组,并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已知从左到右前四个小组的频率分别是0.05,0.15,0.25,0.30,第五小组的频数是25,根据已知条件回答下列问题:(1)第五小组频率是多少?(2)参加本次测试的学生总数是多少?(3)如果做20次以上为及格(含20次),估计全校七年级有多少名学生合格?【解析】解:(1)第五小组频率=1﹣0.05﹣0.15﹣0.25﹣0.30=0.25.(2)参加本次测试的学生总数=25÷0.25=100(人).(3)第三小组的频数为25,第四小组的频数为30,第五小组人数为25,估计全校七年级有,400×=320名学生合格.【点评】本题考查频数分布直方图、样本估计总体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2.为了了解某校九年级学生的跳高水平,随机抽取该年级50名学生进行跳高测试,并把测试成绩绘制成如图所示的频数表和未完成的频数直方图(每组含前一个边界值,不含后一个边界值).某校九年级50名学生跳高测试成绩的频数表组别(m)频数1.09~1.1981.19~1.29121.29~1.39a1.39~1.4910(1)求a的值,并把频数直方图补充完整;(2)该年级共有500名学生,估计该年级学生跳高成绩在1.29m(含1.29m)以上的人数.【解析】解:(1)a=50﹣8﹣12﹣10=20,;(2)该年级学生跳高成绩在1.29m(含1.29m)以上的人数是:500×=300(人).【点评】本题考查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能力和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时,必须认真观察、分析、研究统计图,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解决问题.也考查了样本估计总体.。

《统计图的选择》教案

《统计图的选择》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统计图的选择》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展示数据的情况?”比如,如何更直观地展示你们班级的考试成绩分布。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统计图的选择和使用奥秘。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统计图应用实例。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统计图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统计图选择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统计图的基本概念。统计图是利用图形和符号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的工具。它能够帮助我们更直观、更快速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根据不同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以及如何通过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2.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鼓励他们在成果展示时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3.课后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他们的疑问和困惑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4.设计更多贴近生活实际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举例:当需要表示某商品不同季度的销售额时,应选择条形图或折线图;而要表示各商品类别在总销售额中的占比时,则应选择扇形图。

松溪县第二中学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八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8.4频数分布表与直方图直方图中考新风采素材新

松溪县第二中学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八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8.4频数分布表与直方图直方图中考新风采素材新

直方图中考新风采近年来,有关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创新题目百花齐放,令人目不暇接.它的背景更丰富、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认真分析和研究这些试题,有助于同学们更好地把握中考命题的方向.现举两例予以说明.一、直方图会晤方程组例1 2008年西宁市中考体育测试中,1min跳绳为自选项目.某中学九年级共有50名女同学选考1min跳绳,根据测试评分标准,将她们的成绩进行统计后分为A B C D,,,四等,并绘制成下面的频数分布表(注:6~7的意义为大于等于6分且小于7分,其余类似)和扇形统计图(如图1).频数分布表(1)求m n,的值;(2)在抽取的这个样本中,请说明哪个分数段的学生最多?请你帮助老师计算这次1min 跳绳测试的及格率(6分以上含6分为及格).分析:(1)统计表中的m、n满足两个条件:m+n=50-(4+12+17+1),统计表结合统计图可得另一等量关系:错误!不能通过编辑域代码创建对象。

,联立得m、n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之即可;(2)结合(1)的计算结果和频数表发现频数多的分数段,因为6分以上为及格,也就是A.B等级的人数为及格人数,从而计算及格率.解:(1)根据题意,得50(412171)16m n+=-+++=;图1扇形统计图则161732m n m +=⎧⎨+=⎩①② 解之,得151m n =⎧⎨=⎩(2)7~8分数段的学生最多。

及格人数412171548=+++=(人),所以及格率481009650=⨯=%% ,即这次1min 跳绳测试的及格率为96%.二、直方图中找信息例1 如图2,根据频数分布直方图回答问题: (1)总共统计了多少名学生的心跳情况? (2)哪些次数段的学生数最多?占多大比例?(3)如果半分钟心跳次数为x ,且30≤x<39次属于正常范围,心跳次数属于正常的学生占多大比例?(4)说说你从频数折线图中获得的信息.析解:掌握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特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统计图中可以获知各组心跳情况的人数及分布情况.(1)总共统计了2+4+7+5+3+1+2+2+1=27(人)的心跳情况. (2)30≤x<33这个次数段的学生数最多,约占26%.(3)30≤x<39次数段的总人数有7+5+3=15(人),15÷27≈56%,故心跳次数属于正常范围的学生约占56%.(4)答案不惟一,如:折线呈中间高两边低的趋势,就是说心跳正常的人数较多.图214.3.2 公式法(2)1.会判断完全平方式.2.能直接利用完全平方式因式分解.重点:掌握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方法.难点:能灵活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一、自学指导自学1:自学课本P117-118页“思考及例5,例6”,完成下列填空.(5分钟)(1)计算:(a+b)2=a2+2ab+b2;(a-b)2=a2-2ab+b2.(2)根据上面的式子填空:a2+2ab+b2=(a+b)2,a2-2ab+b2=(a-b)2.总结归纳:形如a2+2ab+b2与a2-2ab+b2的式子称为完全平方式;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减去)这两个数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差)的平方.自学2:自学课本P121阅读与思考,填空.(5分钟)(1)计算:(x+1)(x+2)=x2+3x+2;(x-1)(x-2)=x2-3x+2;(x-1)(x+2)=x2+x-2;(x+1)(x-2)=x2-x-2.(2)根据上面的式子填空:x2+3x+2=(x+1)(x+2);x2-3x+2=(x-1)(x-2);x2+x-2=(x-1)(x+2);x2+x-2=(x+1)(x-2).总结归纳:x2+(p+q)x+pq=(x+p)(x+q).点拨精讲:常数项拆成的两个因数,绝对值较大因数的符号与一次项的符号相同.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5分钟)1.课本P119页练习题1,2.点拨精讲:完全平方式其中有两项能写成两数或式子的平方的形式,另一项为这两个数或式子积的2倍或2倍的相反数.多项式有公因式的先提公因式,再确定其属于哪个公式结构.2.分解因式:(1)(a-b)2-6(b-a)+9;(2)(x2-2x)2+2(x2-2x)+1;(3)y2-7y+12;(4)x2+7x-18.解:(1)(a-b)2-6(b-a)+9=(a-b)2+6(a-b)+9=(a-b+3)2;(2)(x2-2x)2+2(x2-2x)+1=(x2-2x+1)2=(x-1)4;(3)y2-7y+12=(y-3)(y-4);(4)x2+7x-18=(x-2)(x+9).点拨精讲:第(1)(2)题先要把括号里的式子看作一个整体,分解后要继续分解到不能分解为止;第(3)(4)题要从常数项入手,拆分时主要是符号的问题.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示活动成果.(10分钟) 探究1 已知x +1x =4,求值:(1)x 2+1x 2;(2)(x -1x )2.解:(1)x 2+1x 2=(x +1x )2-2=42-2=14;(2)(x -1x )2=(x +1x)2-4=42-4=12.点拨精讲:这里需要活用公式,将两个完全平方公式进行互相转化.探究2 分解因式:(1)x 2-2xy +y 2-9;(2)x 4+x 2y 2+y 4解:(1)x 2-2xy +y 2-9=(x 2-2xy +y 2)-9=(x -y)2-9=(x -y +3)(x -y -3);(2)x 4+x 2y 2+y 4=x 4+2x 2y 2+y 4-x 2y 2=(x 2-y 2)2-x 2y 2=(x 2-y 2+xy)(x 2-y 2-xy). 点拨精讲:分组与拆项是分解因式中的常用方法,其原则是分组与拆项后便于提取公因式或用公式法进一步分解因式.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5分钟)1.利用因式分解计算:2022+202×196+982.解:2022+202×196+982=(202+98)2=3002=90000.2.如果x 2+mxy +9y 2是一个完全平方式,那么m 的值是±3.3.分解因式:(1)x 2-xy +y -x ;(2)a 4+3a 2b 2+4b 4;(3)(a -b)2-6(a -b)+8.解:(1)x 2-xy +y -x =(x 2-xy)-(x -y)=x(x -y)-(x -y)=(x -y)(x -1);(2)a 4+3a 2b 2+4b 4=(a 4+4a 2b 2+4b 4)-a 2b 2=(a 2+2b 2)2-a 2b 2=(a 2+ab +2b 2)(a 2-ab +2b 2);(3)(a -b)2-6(a -b)+8=(a -b -2)(a -b -4).(3分钟)1.分解因式的步骤:有公因式的先提公因式,提完公因式如果是二项式就考虑平方差公式,三项式看是否符合完全平方公式或者能否运用十字相乘法,不能用完全平方公式和十字相乘法的多项式要考虑拆项;超过三项的多项式要采用分组分解法,分组的原则是分组后能提公因式或运用公式继续分解.2.分解一定要彻底,分解的结果一定是积的形式,且不含公因式或能继续分解的因式.3.检查分解是否正确的方法是把分解的结果乘回去看是否得到原式.(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 (10分钟)学习资料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1 图形的平移第1课时平移的概念与性质教案(新版)北师大版班级:科目:1 图形的平移第1课时平移的概念与性质【知识与技能】1。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中位数的概念》课件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中位数的概念》课件

134579 10 中位数
由小到大排序 数据个数为奇数
173495
10
中间位置
134579 10 中位数
由小到大排序 数据个数为奇数
1 3 4 5 6 7 9 10
173495
10
中间位置
134579 10 中位数
由小到大排序 数据个数为奇数
1 3 4 5 6 7 9 10 数据个数为偶数
173495
中位数的概念
将一组数据依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若数据的个数为奇数,则称处于中间位置的数为这组数 据的中位数;
中位数的概念
将一组数据依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若数据的个数为奇数,则称处于中间位置的数为这组数 据的中位数;若数据的个数为偶数,则称中间两个数据 的平均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__.
20+30+40+m+35+10 =30 6
10 20 30 35 40 45
m=45 30+35 =32.5
2
练习
3.若一组数据 20,30,40,m,35,10的平均数是30,
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__3_2__.5_.
20+30+40+m+35+10 =30 6
例2 学校展开线上防疫知识大赛,将八年级(1)班40名 学生的成绩数据(百分制)进行整理、描写和分析.下 面给出了部分信息.
a.比赛成绩的频数散布直方图如右:
例2 学校展开线上防疫知识大赛,将八年级(1)班40名 学生的成绩数据(百分制)进行整理、描写和分析.下 面给出了部分信息.
a.比赛成绩的频数散布直方图如右: b.比赛成绩在80≤x<90这一组的是: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说课稿 10.2 第2课时《直方图》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说课稿 10.2 第2课时《直方图》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 10.2 第2课时《直方图》一. 教材分析《直方图》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0.2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直方图的概念,掌握绘制直方图的方法,以及能够通过直方图分析数据的分布特征。

学生在学习了条形图、折线图的基础上,学习直方图,是对数据可视化的一种深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条形图、折线图的基本知识,对于数据的初步处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数据的深入分析,尤其是通过图形来分析数据的分布特征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条形图、折线图向直方图的过渡,让学生理解直方图的优势,以及如何通过直方图来分析数据。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直方图的概念,掌握绘制直方图的方法,学会通过直方图来分析数据的分布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数据分析、处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直方图的概念,绘制直方图的方法,通过直方图分析数据的分布特征。

2.教学难点:理解直方图的绘制方法,以及如何通过直方图来分析数据的分布特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直方图的绘制过程,以及数据分析的过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条形图、折线图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直观地展示数据的分布特征?从而引出直方图的概念。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探究直方图的定义,掌握绘制直方图的方法。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绘制直方图的心得,以及如何通过直方图来分析数据的分布特征。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讲解,强调直方图的优势,以及如何通过直方图来分析数据。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5.2《频数直方图》教学设计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5.2《频数直方图》教学设计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5.2《频数直方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频数直方图》是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频数直方图的概念,掌握频数直方图的绘制方法,并能通过频数直方图来获取数据的信息。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频数直方图,让学生感受频数直方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频数和概率的相关知识,对数据分析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频数直方图的理解和绘制还需通过实例来加深。

此外,学生可能对利用计算机软件绘制频数直方图感到陌生,因此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频数直方图的概念,了解频数直方图的绘制方法,学会利用频数直方图获取数据的信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体验频数直方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频数直方图的概念,频数直方图的绘制方法。

2.难点:频数直方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利用计算机软件绘制频数直方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引入频数直方图,让学生感受频数直方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频数直方图的绘制方法。

3.实践操作法:利用计算机软件,让学生动手绘制频数直方图,巩固所学知识。

4.讲解法:教师讲解频数直方图的概念、绘制方法及实际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实例、图片、动画等的多媒体课件。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实例数据,用于引导学生分析。

3.计算机软件:安装好用于绘制频数直方图的软件,如Excel、几何画板等。

4.练习题:设计巩固知识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实例中数据的分布情况。

提问:如何快速了解这些数据的分布?从而引出频数直方图的概念。

八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第二十章《20.1.5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数”的综合》课件

八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第二十章《20.1.5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数”的综合》课件
④可以清楚地告诉我们这一周每天气 ③可以直观地告诉我们这一周
D.100元
在求众数时,将众数出现的次数误认为是众数.众 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容易混淆的是 “次数”和“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本题中,条形统计 图的高度表示捐款人数,是相对应的捐款金额出现 的次数,易知本题捐款金额的众数是30元.
选修课 人数/人
A B C D EF
40 60
100
根据图表提供的信息,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D ) A.这次被调查的学生人数为400人 B.扇形统计图中E部分扇形的圆心角为72° C.被调查的学生中喜欢选修课E,F的人数分
别为80人,70人 D.喜欢选修课C的人数最少
比较5月份两组家庭用水量的中位数,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B ) A.甲组比乙组大 B.甲、乙两组相同 C.乙组比甲组大 D.无法判断
4.(中考·宜宾)某单位组织职工开展植树活动,植树量与人数之 间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参加本次植树活动的共有 30 人 B.每人植树量的众数是 4 棵 C.每人植树量的中位数是 5 棵 D.每人植树量的平均数是 5 棵
5.(中考·张家界)今年是我市全面推进中小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教育年.某校对全校学生进行了中期检测评价,检测结 果分为 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四个等级, 并随机抽取若干名学生的检测结果作为样本进行数据处理, 制作了如下不完整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例1 如图(1)是某市6月上旬一周的天气情况,图(2)是根据这一周 中每天的最高气温绘制的折线统计图.
请你根据两幅图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这一周中温差最大的一天是星期___三_____; (2)这一周中每天最高气温的众数是___2_5__℃,中位数是__2_6___℃,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算法初步- 整数、质数、合数、因数、倍数的概念- 分解因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 带余除法,求模运算,同余方程- 算术基本定理,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的步骤第二章分数- 分数的基本概念,分数的大小比较- 分数的加减乘除,分数的化简- 分数的整数运算,带分数的简单四则运算- 分数运算的应用第三章代数式- 代数式的基本概念,同类项的概念- 代数式的加减乘除,开平方- 代数式乘法公式,因式分解- 代数式的应用第四章方程式初步- 方程组的基本概念- 二元一次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 解方程组的方法- 方程的应用第五章图形初步- 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旋转图形- 面积的应用- 三角形的分类,特殊的三角形- 四边形的分类,判断各种四边形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统计- 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整理,数据的描述- 中心值,散布度,直方图- 规律的总结,归纳,样本容量的选择- 无偏性,可靠性,误差分析第七章立体图形的计算- 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正方体,长方体- 表面积,体积的计算- 圆锥、圆柱、金字塔、棱锥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 建立立体图形的模型第八章概率初步- 随机事件,样本空间的概念- 频率与概率,事件的独立性- 树形图与概率,基本统计数量-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总结本篇文章总结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的知识点。

每章节都包括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场景等内容。

阅读本文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为考试打下基础。

7.4 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

7.4  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

5 9
15
71.5~73.5 73.5~75.5
75.5~77.5
13 9
5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7.5~69.5
21
77.5~79.5
2
试画出这组数据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活动一:怎样描述、分析这50名学生身高的分 布情况?
活动二:问题讨论. 问题1 用频数分布表整理数据的步骤如何?
问题2
绘制频数分布表时,如何分组?
活动三:想一想,并与同学交流.
1.根据上面的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直方图,你能 获得哪些信息?对该校八年级学生身高的整体分布 情况能做出怎样的估计?
2.条形统计图、频数分布直方图,从不同的角 度直观、形象地描述、分析数据.请比较它们各 自的特点.
初中数学 八年级(下册)
7.4
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
某中学为了了解八年级学生身高的范围和整体 分布情况,抽样调查了八年级50名同学的身高,结 果如下(单位:㎝) 150 148 159 156 157 163 156 164 156 159 169 163 170 162 163 164 155 162 153 155 160 165 160 161 166 159 161 157 155 167 162 165 159 147 163 172 156 165 157 164 152 156 153 164 165 162 167 151 161 162 怎样描述、分析这50名学生身高的分布情况?
1.根据某班40名同学的体重频数分布直方 图,回答下列问题:
(1)体重在哪个范围内的人数最多?
(2)体重超过59.5kg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 百分之几?
2.100个数据的分组及各组的频数如下: 组别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68课时《直方图(一)》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68课时《直方图(一)》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68课时《直方图(一)》教案一. 教材分析《直方图(一)》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直方图的概念、作用以及如何绘制直方图。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掌握绘制直方图的方法,并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直方图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对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和分析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绘制直方图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逐步掌握绘制直方图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直方图的概念和作用,掌握绘制直方图的方法。

2.能够通过直方图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直方图的概念、作用和绘制方法。

2.难点:如何通过直方图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直方图的规律,运用实例讲解直方图的应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练习和任务。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黑板。

2.统计数据和图表。

3.直方图绘制工具(如纸笔、计算器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组数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直观地表示这些数据。

让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统计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直方图的定义和作用,讲解直方图的基本概念。

通过实例展示如何将一组数据转换为直方图,让学生初步了解直方图的绘制方法。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尝试绘制直方图。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交流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在此过程中,教师强调直方图的绘制步骤和注意事项。

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的直方图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直方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直方图有哪些局限性?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发现直方图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点和不足。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_20.1.1平均数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_20.1.1平均数

A.3.5 元
B.6 元
C.6.5 元
人数就“权”.
10 1
D.7 元
感悟新知
解题秘方:根据“定义(2)的公式”进行计算.
_ 解:x =
5 2+6 3+7 2+101
=6.5(元).
8
知2-讲
感悟新知
知2-练
2-1. 为了解乡镇企业的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市水利管理部 门抽查了部分乡镇企业在一个月中的用水情况, 其中 用水15 吨的有3 家,用水20 吨的有5 家,用水30 吨的 有7 家, 那么平均每家企业一个月用水( A ) A.23.7 吨 B.21.6 吨 C.20 吨 D.5.416 吨
能性及付出的代价;
(2)抽取的样本要具有一般性和代表性,这样有利于推测全
貌、估计总体,作出决策,解决有关问题.
感悟新知
特别提醒 用样本估计总体的两种类型: 1. 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 2. 用样本的总量估计总体的总量.
知3-讲
感悟新知
例 5 某校为了了解八年级学生某 次体育测试的成绩,现对该 年级学生这次体育测试成绩 进行抽样调查,结果统计如 下表及扇形统计图(如图20.13),其中扇形统计图中C 组 所在的扇形圆心角为36°.
解:由频数分布直方图可以看出: P=60,则Q=200-50-60-70=20.
知2-讲
感悟新知
知2-讲
(2)请把如图20.1-1 所示的频数分布直方图补充完整;
解:如图20.1-2 所示.
感悟新知
知2-讲
(3)这200 名女生的平均身高大约为__1_5_3_c_m__.
解:求出每组的组中值分别为140,150,160,170, 用每组的组中值近似地作为该组内女生的平均身高. 140 50+150 60+160 70+170 20 =153(cm),因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理解组距、组数等统计概念,能够利用直方图描述数据,能够从统计图中获取相关信息;
2、数学思考:从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体会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特点,感受统计图的作用;
3、解决问题:能够根据具体问题独立地利用频数分布直方图分析数据;
4、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图的能力以及用数据说话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制作。

教学难点:
如何确定组数和组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是统计的一般过程。

我们学习了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等描述数据的方法,今天我们学习另一种描述数据的统计图——直方图。

二、频数分布直方图
问题1:为了参加全校各年级之间的广播体操比赛,七年级准备从63名同学中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

为此收集到这63名同学的身高(单位:㎝)如下:
选择身高在哪个范围的学生参加呢?
为了使选取的参赛选手身高比较整齐,需要知道数据(身高)的分布情况,即在哪些身高范
围内的学生比较多。

为此我们把这些数据适当分组来进行整理。

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极差)最小值是149,最大值是172,它们的差是23。

说明身高的变化范围是23㎝.
2、决定组距与组数 把所有的数据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组内数据的取值范围)称为组距。

作等距分组(各组的组距相同)
,取组距为3㎝(从最小值起每隔3㎝作为一组)。

3
27323-==组距最小值最大值 将数据分成8组:149≤x <152,152≤x <155,…,170≤x <173。

注意:
①根据问题的需要各组的组距可以相同或不同;
②组距和组数的确定没有固定的标准,要凭借经验和所研究的具体问题来决定;
③当数据在100个以内时,按照数据的多少,常分成5~12组,一般数据越多分的组数也越多。

3、频数分布表
对落在各个小组内的数据进行累计,得到各个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叫做频数)。

用表格整理可得频数分布表:
频数分布表
身高分组 频数
149≤x <152 2
152≤x <155 6
155≤x <158 12
158≤x <161 19
161≤x <164 10
164≤x <167 8
167≤x <170 4
170≤x<173 2
从表格中你能看出应从哪个范围内选队员吗?
可以看出,身高在155≤x<158,158≤x<161,161≤x<164三个组的人数最多,一共有12+19+10=41人,因此,可以从身高在155~164㎝(不含164㎝)的学生中选队员。

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为了更直观形象地看出频数分布的情况,可以根据上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上面小长方形的面积表示什么意义?
频数
组距
频数
组距
小长方形的面积=

=
可见,频数分布直方图是以小长方形的面积来反映数据落在各个小组内的频数的多少。

等距分组时,各小长方形的面积(频数)与高的比是常数(组距)。

因此,画等距分组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时,为画图与看图方便,通常直接用小长方形的高表示频数。

这样,上面的频数分布图可画成下面的形式:
20
15
10
5
在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用频数折线图来描述频数的分布情况。

方法:
(1)取直方图中每一个长方形上边的中点;
(2)在横轴上直方图的左右取两个频数为0的点,它们分别与直方图左右相距半个组距;;(3)将所选取的点用线段以此连接起来,就得到频数折线图。

问题2 为了考察某种大麦穗长的分布情况,在一块试验田里抽取了100个麦穗,量得
它们的长度如下表(单位:cm):
列出样本的频数分布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从图表中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1)计算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在样本数据中,最大值是7.4,最小值是4.0,它们的差是7.4-4.0=3.4(cm).
(2)决定组距和组数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是3.4 cm,若取组距为0.3 cm,那么由于 3.41 110.33 可以分成12组,组数合适,于是取组距为0.3 cm,组数为12.
(3)列频数分布表
(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3)(4)见教材167页
从表和图中可以看出,麦穗长度大部分落在5.2 cm至7.0 cm之间,其他区域较少.长度在5.8≤x<6.1范围内的麦穗个数最多,有28个,而长度在4.0≤x<4.3,4.3≤x<4.6, 4.6≤x<4.9, 7.0≤x<7.3, 7.3≤x<7.6范围内的麦穗个数很少,总共有7个。

小结:
本节内容:
组距、组数等概念;
频数分布表的制作;
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制作方法。

作业:
习题1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