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直方图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2直方图1教案2.docx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2直方图1教案2.docx

10.2直方图(1)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描述数据的另一种统计图——直方图。

2、通过事例掌握用直方图的儿个重要步骤。

3、理解组距、频数、频数分布的意义,能绘制频数分布图。

【教学重点】:数据整理的几个重要步骤.【教学难点】:对数据的分组及频数分布表的制作.【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引入新课问题:我们己经学习了用哪些方法來描述数据?各方法有什么特点?二、探究新知1.问题提出:为了参加全校各年级之I'可的广播体操比赛,七年级准备从63名同学屮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为此收集到了这63名同学的身高(单位:cm)如下,请同学们看P163收集的63个数据。

选择身高在哪个范圉的学生参加呢?为了使选取的参赛选手身高比较整齐,需要知道数据的分布情况:身高在哪个范围内的学生多,哪个范围内的学生少,因此得对这些数据进行适当的分组整理。

2.对数据分组整理的步骤①讣算最大与最小值的差。

最大值-最小值二172-149二23 (cm)这说明身高的范圉是23cm0②决定组距和组数。

把所有数据分成若干个组,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组内数据的取值范围)称为组距。

例如:第一组从149S152,这时组距=152-149=3,则组距离就是3。

那么将所有数据分为多少组可以用公式:最大值-最小值组距如.最大值_最小值=172 _ 149二23 = 7 2* M _ 3 3 3,则可将这组数据分为8组。

注意:组距和组数没有固定的标准,要根据具体问题来决定,分组数的多少原则上100个数以内分为5sl2组较为恰当。

③列频数分布表频数:落在各个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

每个小组内数据的个数(频数)在各个小组的分布状况用表格表示出来就是频数分布表,如:对上述数据列频数分布就得到频数分布表。

M3a记■(学生人謝T152CK155正- 6]55<K15S££T121584KI6I££fiF19EE10£F8167^X1704T9■所以身高在155<x<158, 158<x<161, 161<x<164三个组的人数共有12+19+10二41 (人),应次可以从身高在155°° 164cm (不含164cm)的学生中选队员。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直方图教学设计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直方图教学设计

《直方图》教学设计凉城四中燕妮(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事例掌握用直方图的几个重要步骤,理解组距、频数、频数分布的意义,能绘制频数分布图。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用直方图描述数据,体会直方图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初步建立统计观念,培养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二)本节课重点与难点:重点:对组距、频数、频数分布的理解,能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难点:绘制频分布直方图(三)教学过程我把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成了四个环节。

课前花费2至3分钟时间回顾上节课的知识树,并引出本节课将学习一种新的统计图-----直方图。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引入课题环节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问题:为了参加全校各个年级之间的广播操比赛,七年级准备从63名同学中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为此收集到这63名同学的身高(单位:cm)如下:1.在测得的这组数据中,身高最高的是多少?最矮是多少?相差多少?2.这63名学生在哪个范围内变化?3.选择身高在哪个范围的学生参加?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交流,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①此情景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体会生活中的数学。

②通过问题串,减少难度,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③问题1中的身高最高目的是找最大值,最矮目的是找最小值问题1实质上是为问题2做铺垫,有了问题1的基础,问题2就迎刃而解了问题3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通过讨论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与热情.环节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阅读课本145——146页,完成下列问题1.什么是组距?如何确定分组数(分组时应注意什么)?什么是频数?2.归纳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步骤?3.讨论交流:(1)画频数分布直方图时应注意什么?(2)你能从频数分布直方图中得到何种信息?(3)比较原始数据与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各自优点?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学课本,借助层层递进的问题,使学生掌握制作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基本步骤和关键点、易错点,并且会读频数分布直方图,从频数分布直方图中得到相关信息。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直方图》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直方图》教案

10.2直方图(1)教学目标:1、了解频数及频数分布,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表示频数分布,体会表格在整理数据中的作用。

2、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意识到与同伴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教学重点:组距和组数、频数及频数分布表教学难点:决定组距和组数解决重难点的方法:1、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根据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习制作这种统计图的方法。

2、结合具体问题,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频数、频数分布等概念。

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典型案例“选取广播操参赛者”来介绍直方图二.授新1、极差的概念: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2.组距和组数。

3、列频数分布表。

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三、课堂练习四、小结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一般步骤:1、计算极差: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2.决定组距和组数。

3、列出频数分布表。

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五、作业:教科书168页习题10.2第1题10.2直方图(2)教学目标:1、学会用简单频数分布直方图(等距分组)和折线图描述数据的方法,进一步体会统计图表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会根据问题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

2、通过实际参与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经历统计的一般过程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初步建立统计的观念培养重视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频数分布直方图、频数折线图教学难点: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绘制解决重难点的方法:1、在统计过程中学习统计,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2、突出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注意统计思想的渗透与体现。

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课知识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一般步骤有哪些?二.授新讲解教材166页例题三、课堂练习四、小结1、频数分布直方图和折线图是描述数据的主要内容,一般直方图是用矩形面积表示频数的,而对于等距分组的情形,为看图与画图方便可以改为用矩形的高表示频数。

2、怎样利用直方图来描述数据。

五、作业:教科书169页习题10.2第3、4题课题:12.2.2用直方图描述数据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概念,能绘制有关连续型统计量的直方图;2、让学生进一步经历数据的整理和表示的过程,掌握绘制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方法;教学重点掌握频率分布直方图概念及其应用;教学难点绘制连续统计量的直方图教学过程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问题:我们班准备从63名同学中挑选出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那么这个想法可以实现吗?应该选择身高在哪个范围的学生参加?63名学生的身高数据如下:解:(确定组距)最大值为172,最小值为149,他们的差为23(身高x的变化范围在23厘米,)(分组划记)频数分布表:x<152x<155x<158x<161x<167x<170x<173从表中看,身高在155≤x<158,158≤x<161,161≤<164三组人最多,共41人,所以可以从身高在155~164cm(不含164cm)之间的学生中选队员(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如课本P72图12.2-3)探究:上面对数据分组时,组距取3,把数据分成8个组,如果组距取2或4,那么数据应分成几个组,这样做能否选出身高比较整齐的队员?分析:如果组距取2,那么分成12组;如果组距取4,那么分成6组。

人教版初中直方图教案

人教版初中直方图教案

人教版初中直方图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概念和制作过程。

2. 学会如何从直方图中获取和分析信息。

3. 能够根据给定的数据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教学重点:1. 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概念和制作过程。

2. 从直方图中获取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1. 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制作步骤。

2. 理解直方图中各小组频数和频率的关系。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学生练习数据。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概念,通过实际例子说明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作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频数分布直方图中获取和分析信息。

二、新课(20分钟)1. 讲解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制作过程,包括计算变动范围、决定组距和组数、列出频数分布表、绘制直方图。

2. 通过具体例子,演示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制作过程,让学生跟随操作,加深理解。

3. 解释直方图中各小组频数和频率的关系,让学生理解频率的意义。

三、练习(15分钟)1. 给学生发放练习数据,让学生根据数据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2. 引导学生从直方图中获取和分析信息,如估计某个区间的人数等。

四、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概念和制作过程。

2. 强调从直方图中获取和分析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例子引入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概念,让学生理解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作用。

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制作过程,并能够从直方图中获取和分析信息。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操作,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在练习环节,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概念和制作过程有了较好的理解和掌握。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直方图中各小组频数和频率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2.1直方图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2.1直方图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直方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直方图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直方图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4.数学建模:培养学生运用直方图建立数据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数学表达:通过绘制直方图,提高学生用图形和数学语言表达数据分布特点的能力;
6.问题解决:培养学生运用直方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形成数学思维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直方图的定义和作用:直方图是一种描述数据分布的统计图表,重点在于让学生明白它是如何通过分组和频数展示数据分布特征的。
-掌握直方图的绘制方法:包括确定分组区间、计算频数、绘制矩形等步骤,这是本节课的核心技能。
-分析直方图的数据特征:通过直方图识别数据集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等,这是评价学生是否理解直方图的关键。
举例:在讲解直方图的作用时,可以以学生身高数据为例,展示如何通过直方图来直观地看出身高的分布情况。
2.教学难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2.1直方图

人教版初中数学直方图教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直方图教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直方图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概念和作用;2. 学会制作频数分布直方图;3. 能够通过直方图获取和分析数据信息。

教学重点:1. 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概念和作用;2. 制作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步骤。

教学难点:1. 制作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步骤和技巧;2. 通过直方图分析数据信息的能力。

教学准备:1. 计算机和投影仪;2. 直方图的样本数据;3. 直方图的制作工具(如纸张、尺子、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频数分布表的概念和作用;2. 提问:频数分布表能否直观地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为什么?3. 引导学生思考:是否有更直观的方式来展示频数分布表中的数据?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介绍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概念:频数分布直方图是一种图形化的展示频数分布表中数据的方法,通过长方形的高度表示各组数据的频数;2. 讲解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作用:可以直观地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发现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3. 讲解制作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步骤:a. 确定数据的变动范围和组距;b. 将数据分成若干组,并计算每组的频数;c. 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d. 解读直方图中的信息。

三、实例演示(15分钟)1. 给出一个具体的样本数据集,如学生的身高数据;2. 引导学生按照制作步骤,共同完成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制作;3. 引导学生观察直方图,分析数据的分布情况,如集中趋势、离散程度等。

四、练习与讨论(10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如制作直方图、分析直方图等;2. 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分享解题心得和思路;3. 教师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直方图解决实际问题?3. 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如如何优化直方图的制作过程?如何分析多个直方图之间的关系?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例演示,让学生掌握了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概念、作用和制作步骤。

七年级数学下册10.2直方图教案1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10.2直方图教案1人教版

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目标1.掌握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描述数据.2.能够从统计图中获取有用信息,分析数据,做出正确的决策.(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统计活动,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并能合理质疑.(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奥运会中国获金牌情况的统计,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2.通过同伴合作交流,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及合作能力.3.通过用数学眼光看生活等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数学——为我所用”的意识.教学重点1.探索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2.能根据实际问题合理使用统计图.教学难点合理选择三种统计图,能从统计图中获取有效信息,正确决策.教学方法引导——探索——发现法、讨论法.教具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作图纸.学生:三角板、量角器、计算器.教学过程(一)引入新知向学生展示06年德国世界杯及08年奥运会的照片,创设情景,调整情绪,激发兴趣,为探索新知做好准备.(二)探索新知例1 奥运中的数学利用扇形、条形、折线统计图分别表示1984年到2004年中国在六届奥运会中获得金牌的情况,引导学生分别从三种统计图中获取信息,进而引发学生思考: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活动1:小组内讨论、交流.给学生充分思考、交流的时间,使学生自己认识并总结出统计图各自的特点.本部分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自主发现并归纳出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三)体验新知例2旅游中的数学-1欣赏云台美景,你希望与谁同行?(请每位同学从三个选项中任选其一.)活动2:请每位同学选择并制作一个合适的统计图;说明选择这种统计图的原因. 本部分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根据特点选择适当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例3旅游中的数学—2某某省旅游局对游客人次较多的云台山、龙门石窟、少林寺三个景区同时进行了问卷调查,对收回的300份问卷进行整理,数据如下图所示:结合两幅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1)云台山景区的主要竞争优势是什么?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2)广告对游客选择景区有影响吗?说说你的理由. (3)如果你是旅游局局长,你会采取哪些措施?活动3:小组内讨论、交流,使学生通过统计图获取有效信息,并对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最终做出合理的决策.本题需要学生同时结合两个统计图获取信息,提高学生读图、获取信息、分析数据的能力,并体会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被调查游客分布情游客对各景区满意情况统计图(四)妙用新知例4经济中的数学某外资企业有5名股东,100名工人.年底公布分配方案,如下表所示:请你分析数据,做出合适的统计图;活动4:要求学生快速的选择、制作适当的统计图,并展示作品.活动5:组织学生充分讨论问题,并交流自己的看法.通过思考、交流,使学生明白:每个人的身份不同、目的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自然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是客观的真理,但用数学的角度可以因人而异.培养学生“学数学——为我所用”的意识.(五)巩固新知引导学生对于本节课的收获进行总结.一、知识方面.二、认识方面.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要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使数学为人服务,为生活服务.板书设计主板书条理、系统地呈现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对学生的要求,体现了本节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三个层次,副板书用来进行数据的处理,突破难点.充分发挥板书对于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设计说明本节课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我在设计时突出了以下几点:1.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学生更熟悉、更感兴趣、更能体现数学价值的内容,使学生更加主动的学习数学.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选取大量生活实例,使学生切实感觉到数学并不神秘,并不遥远,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作用于生活.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用好数学的能力.3.在发展自主学习的前提下,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无论是得出结论,还是选择、制作统计图,或是根据统计图分析数据、做出评价和决策,都合理安排学生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5.培养学生使用现代化科学工具的意识和能力.在做大量数据的分析和计算时,提倡学生使用计算器.在绘制统计图时,指导学生使用计算机,利用Excel快捷的绘制各种统计图.6.通过课件直观、生动的展示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北师大版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6.5统计图的选择。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说课稿 10.2 第2课时《直方图》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说课稿 10.2 第2课时《直方图》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 10.2 第2课时《直方图》一. 教材分析《直方图》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0.2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直方图的概念,掌握绘制直方图的方法,以及能够通过直方图分析数据的分布特征。

学生在学习了条形图、折线图的基础上,学习直方图,是对数据可视化的一种深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条形图、折线图的基本知识,对于数据的初步处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数据的深入分析,尤其是通过图形来分析数据的分布特征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条形图、折线图向直方图的过渡,让学生理解直方图的优势,以及如何通过直方图来分析数据。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直方图的概念,掌握绘制直方图的方法,学会通过直方图来分析数据的分布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数据分析、处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直方图的概念,绘制直方图的方法,通过直方图分析数据的分布特征。

2.教学难点:理解直方图的绘制方法,以及如何通过直方图来分析数据的分布特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直方图的绘制过程,以及数据分析的过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条形图、折线图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直观地展示数据的分布特征?从而引出直方图的概念。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探究直方图的定义,掌握绘制直方图的方法。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绘制直方图的心得,以及如何通过直方图来分析数据的分布特征。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讲解,强调直方图的优势,以及如何通过直方图来分析数据。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直方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直方图》教学设计

《直方图》教课方案一、内容和内容分析(一)内容:直方图(二)内容分析这节课使学生认识描绘数据的另一种统计图——直方图.用直方图能够直观展现数据在某一地区的散布状态,用于对整体的散布特色进行推测,直方图的绘制能否合理、正确,直接对数据剖析造成影响,要画一组数据的频数散布图,第一要获得这组数据的频数散布表,其次要选用适合的组数与组距.在统计中,用来描绘数据特色的统计图,除了直方图,往常还有条形图、折线图等,将直方图与比较近似的条形图进行比较,有助于对直方图特色及合用范围的认识.鉴于以上剖析,可知本节课的要点:正确地画出一组数据的频数直方图.二、目标和目标分析(一)教课目的认识直方图,能画直方图。

(二)目标分析达到目标的标记是:给定一组数据,学生会集理地确立组距与组数,会制作频数散布表,会绘制频数散布直方图.三、教课识题诊疗和剖析本节课采纳的是分组整理数据,剖析数据的频数散布,利用频数散布规律来解决问题的统计过程,为了获得一组数据的频数散布,需对数据进行分组整理,一组数据分红多少组适合呢 ?这不单与数据的多少相关,也与数据自己的特色相关,组数的多少要适中,若组数太多,数据散布会过于分别,若组数太少,数据散布就过于集中,这些都不便于察看数据的散布特色和规律.组数的多少才适合,这就需要学生有一个试试过程和概括过程.鉴于以上剖析,可知本节课的教课难点:决定组距和组数.四、教课过程设计(一)创建情境,引入新课问题 1:为了参加全校各年级之间的广播操竞赛,七年级准备从中挑身世高相差不多的40 名同学参加竞赛,你知道如何选择吗?师生活动:学生回答:要获得这63 名同学的身高的数据.追问:采纳什么样的检查方式采集这些数据呢?问题 2:已知 63 名同学的身高的数据,要挑身世相差不多的竞赛,我们应当如何整理数据呢?63 名同学40 名同学参加师生活动:学生回答,教师指出:为了使选用的参赛选手身高比较齐整,需要知道数据散布状况,即身高在哪个范围内的学生多,哪个范围内的学生少,所以能够对这些数据进行适合的分组整理.设计企图: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认识学生已有的统计知识和经验,利用频数散布确立当选方法,使学生认识用直方图描绘数据的意义和作用.(二)研究新知问题 3:终究分几组比较适合呢?师生活动:学生回答,教师提示:组距和组数没有固定标准,要依据详细问题来确立,原则上100 个数据之内分 5~12 组较为适合,且组数为正整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直方图》名师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直方图》名师教案

10.2直方图(第1课时)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直方图.2.内容解析这节主要研究频数直方图.直方图是本学段学生学习的一种新的统计图.用直方图可以直观展示数据的分布状态,用于对总体的分布特征进行推断.因此直方图的绘制是否合理、准确,直接对数据分析造成影响.要画一组数据的频数分布直方图,首先要获得这组数据的频数分布表,一般步骤是: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决定组距与组数,列出频数分布表.列频数分布表的每一个环节直接影响到直方图绘制的结果,进而影响从直方图中读取数据蕴含的信息.在统计中,用来描述数据频数特征的统计图,除了直方图,通常有条形图、折线图等.将直方图与比较类似的条形图进行比较,有助于对直方图特点及适用范围的认识.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画直方图,从直方图中读取数据蕴含的信息.二、教材分析对于直方图,学生在前两个学段没有接触,这是本学段学习的一种新统计图.教科书从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入手:从63名学生中选出40名参加广播体操比赛.选择参赛队员的一个要求是队员的身高应尽可能整齐.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选出符合这个要求的队员,教科书介绍了利用频数分布确定人选的方法.分析数据的频数分布,首先是将数据分组,根据一组数据的最大值、最小值可以确定这组数据的变化范围.参照数据的变化范围,可以确定组距,进而可以将数据进行分组,利用频数分布表给出了身高数据的分布情况,分析频数分布表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的身高分布在哪个范围,由此可以确定参赛选手的身高.三、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认识直方图,会画直方图,会从直方图中读取数据蕴含的信息.2.目标解析达到目标的标志是:给定一组数据,学生会确定合适的组距与组数,制作频数分布表,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学生能够从直方图中读取数据蕴含的信息..四、教学问题诊断本节问题的解决是采用先分组整理数据,然后分析数据的频数分布,再利用频数的分布规律来解决问题的统计过程.对取值比较多的数据,为了得到一组数据的频数分布,往往需要对数据进行分组整理.一组数据分成多少组合适呢?这不仅与数据的多少有关,还与数据本身的特点有关.分组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观察数据分布的特征,因此组数的多少应当适中.若组数太多,数据的分布就会过于分散;组数太少,数据的分布就会过于集中.这都不便于观察数据分布的特征和规律.组数的确定应以能够较好地反映数据的分布特征和规律为目的.因此这个问题上,不是分这么多组就行、分那么多组就不行的问题,而是怎样分组更合适的问题.实际决定组数时,常常有一个尝试的过程.这种结果的不确定性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少见的,学生往往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是否还有更加合理的选择.同时,对不同的分组进行比较,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这也是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考验.根据以上的分析,可知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决定组距和组数. 五、教学过程设计1.创设情境,整理数据为了参加全校各年级之间的广播体操比赛,七年级准备从63名同学中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为此收集到了这63名同学的身高(单位:cm )如下:159问题1 要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我们应该怎样整理数据?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学生可能的答案:把数据从小到大排序,数一下哪个范围的人数多,列表表示;把身高数据相同的人数数出来,列表表示.)教师指出,为了使选取的参赛选手身高比较整齐,需要知道数据的分布情况:身高在哪个范围内的学生多,哪个范围内的学生少.因此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适当的分组整理.设计意图:通过对解决问题方法的讨论,引出将数据分组整理的方法. 问题2 究竟分几组比较合适呢?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教师提醒:组距和组数没有固定的标准,要根据具体问题来决定.原则上100个数以内分为5~12组较为恰当,且组数一定为正整数.设计意图:在讨论中使学生理解在操作过程中,组数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问题3 组数的多少由什么决定?师生活动: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回答:组数的多少由组距决定,组距越大组数越少,组距越小组数越多.教师直接给出如下对数据分组整理的步骤: (1)计算最大与最小值的差.最大值-最小值=172-149=23(cm ),这说明身高的范围是23cm. (2)决定组距和组数. 如果取组距为3,因为=-组距最小值最大值3273233149172==-,所以可将这组数据分为8组.(3)列频数分布表.对于上述问题,可列出频数分布表(教科书第146页表10-3).从表中可以发现,身高在158155<≤x ,161158<≤x ,164161<≤x 三个组的人数最多,共有12+19+10=41(人),因此可以从身高在155~164 cm (不含164 cm )的学生中选队员.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思考,理解组距与组数的关系.通过教师讲解,理解列频数分布表的过程.问题4 如果我们先确定组数是8,能否确定组距呢?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8728238149172==-,可以确定组距是3. 设计意图:使学生理解在对数据分组时可以先确定组距,再根据组距确定组数,也可以先确定组数,再根据组数确定组距.问题5 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分组的例子,你能举出其他的例子吗?师生活动:学生回答问题.(例如,考试后统计出的分数段.) 设计意图:使学生理解在实际生活中分组是普遍存在的.问题6 要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应该选组距是多少比较合适呢?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比较3个组距:组距是2时,共有49人,需先舍弃其中一组(155153<≤x 或165163<≤x )6人,再在剩余的身高差距不超过10 cm 的43人中选40人;组距是3时,需在身高差距不超过9 cm 的41人中选40 人;组距是4时,需从身高范围不超过12的49人中选40人.师生共同得出结论:从需舍弃的人数和身高差距来看,组距是3时分组比较合适.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实例比较体会如何选取合适的组距. 2. 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问题7 可以画图表示频数分布的情况吗?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可以画频数分布直方图,从频数分布直方图中能直观形象地看出频数分布的情况.前面对63名同学的身高数据进行了整理,并且列出了频数分布表.现在,我们根据频数分布表作出相应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教师给出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步骤:(1)以横轴表示身高,纵轴表示频数与组数的比值.(2)画频数分布直方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频数组距频数组距小长方形的面积=⨯=,因此长方形的面积表示数据落在各个小组内的频数.(3)在等距离分组中,由于长方形的面积就是该组的频数,所以在作频数分布直方图时,长方形的高完全可以用频数来代替.问题8 通过频数分布直方图,你能分析出数据分布有什么规律吗?师生活动:学生回答:身高大部分在155~167 cm 范围,超过167 cm 或低于155 cm 的学生比较少.身高在158~164 cm 范围的学生最多,超过这个范围的和低于这个范围的学生数差不多成对称分布.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频数分布直方图分析数据的分布情况,并进行说明.问题9 同学们能不能总结一下绘制直方图的步骤?师生活动: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总结出下面的步骤:①计算最大与最小值的差;②决定组距和组数;③列频数分布表;④以横轴表示数据,纵轴表示频数,画频数分布直方图.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总结过程,归纳出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一般步骤. 3.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1)你能说出绘制直方图的步骤吗? (2)直方图能描述什么样的数据?(3)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统计图表,它们各有什么特点?设计意图: 通过提问让学生回顾、总结直方图的有关内容,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 4. 布置作业教科书习题10.2第1,3题. 六、目标检测设计为了了解全校2 000名学生中穿各种尺码校服的人数,小明做了一个抽样调查,调查了请列出这些数据的频数分布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估计全校穿各种尺码校服的人数的分布情况.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掌握,以及由频数分布直方图获取数据分布信息的能力.10.2直方图(第2课时)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直方图.2.内容解析应用直方图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先分组整理数据,然后分析数据的频数分布,再利用频数的分布规律来解决问题.在统计中,描述分组数据频数分布特征的统计图主要有条形图和直方图,这节主要研究直方图.用直方图可以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分布状态,用于对总体的分布特征进行推断.因此直方图的绘制是否合理、准确直接对数据的分析造成影响.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一般步骤是:计算极差、决定组距与组数、列出频数分布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通过上述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用频数分布直方图描述数据.二、教材分析本节采用的是先分组整理数据,然后分析数据的频数分布,再利用频数的分布规律来解决问题.一般来说,对离散数据用条形图描述频数分布;而对连续分组数据用直方图描述频数分布.直方图是本学段学生将要学习的一种新的统计图,主要是通过直方图描述数据,发现数据分布的规律.本节课是对直方图应用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三、目标及其解析1.目标进一步了解频数分布直方图,会用频数分布直方图描述数据.2.目标解析达到目标的标志是:根据具体的问题,学生会选择用直方图描述数据,会确定合适的组距和组数,会准确的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并能解释直方图中数据蕴含的信息。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配套教案:10.2 《直方图》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配套教案:10.2 《直方图》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配套教案:10.2 《直方图》一. 教材分析《直方图》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的一节配套教案,主要让学生了解直方图的概念、意义及其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绘制直方图的方法,并能利用直方图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统计学的一些基础知识,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但他们对直方图的认识尚浅,需要通过实例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绘制直方图的步骤和方法存在疑惑,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澄清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直方图的概念,掌握绘制直方图的方法,能利用直方图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直方图的概念及其绘制方法。

2.难点:如何利用直方图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引导学生掌握直方图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实例,如身高、体重、成绩等数据。

2.准备直方图的绘制工具,如纸张、直尺、彩笔等。

3.制作课件,用于展示直方图的绘制过程和应用实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学校举办运动会,需要统计参加跳远比赛的学生身高,引入直方图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展示身高数据的统计表,引导学生观察数据分布情况。

然后,教师演示如何根据数据绘制直方图,并解释直方图的各部分含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组数据,尝试绘制直方图。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绘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相互交换成果,观察并分析不同组的直方图,讨论直方图绘制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总结,强调直方图的绘制方法及注意事项。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直方图解决实际问题?举例说明。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0.2 直方图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0.2 直方图

10.2 直方图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描述数据的另一种统计图——直方图.2.通过事例掌握用直方图的几个重要步骤,理解组距、频数、频数分布的意义,能绘制频数分布图.【过程与方法】从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体会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特点,感受统计图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图的能力以及用数据说话的习惯.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制作.【教学难点】如何确定组数和组距.教学过程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145~P149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七年级五班20名女生的身高如下(单位:cm):153156152158156160163145152153162153165150157 153158157158158(1)请你在表中填出身高在以下各个范围的频数、频率;(2)(3)身高在________范围最多.解:(1)填表如下:(2)3102.某同学统计了家中10月份的长途电话清单,并按通话时间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平时分布直方图(每组数据含左端点值,不含右端点值).(1)该同学家这个月一共打了多少次长途电话?(2)通话时间不足10分钟的有多少次?(3)哪个时间范围内的通话次数最多?哪个时间范围内的通话次数最少?解:(1)25+18+8+10+16=77,即该同学家这个月一共打了77次长途电话.(2)通话时间不足10分钟的有25+18=43(次).(3)1~5分钟范围内的通话次数最多,10~15分钟范围内的通话次数最少.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一)对数据进行整理【例1】(教材P145问题)为了参加全校各年级之间的广播体操比赛,七年级准备从63名同学中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为此收集到了这63名同学的身高(单位:cm)如下:【互动探索】(引导学生思考)为了使选取的参赛选手身高比较整齐,需要知道数据的分布情况:身高在哪个范围内的学生多,哪个范围内的学生少,因此得对这些数据进行适当的分组整理.【解答】略(二)对数据分组整理的步骤 ①计算最大与最小值的差.最大值-最小值=172-149=23(cm),这说明身高的变化范围是23 cm. ②决定组距和组数.把所有数据分成若干个组,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组内数据的取值范围)称为组距.例如:第一组从149~152,这时152-149=3,则组距就是3.那么将所有数据分为多少组可以用公式:最大值-最小值组距=组数.如:最大值-最小值组距=172-1493=233=723,则可将这组数据分为8组.注意:组距和组数没有固定的标准,要根据具体问题来决定,分组数的多少原则上按照:100个数据以内分为5~12组较为恰当.③列频数分布表.(频数:落在各个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每个小组内数据的个数(频数)在各个小组的分布状况用表格表示出来就是频数分布表.如:对上述数据列频数分布就得到频数分布表.【教师点拨】划记也可以写成频数累计.你能不能用更直观形象的方法来表示频数分布的情况呢? ④画频数分布直方图.所以身高在155≤x<158,158≤x<161,161≤x<164三个组的人数最多,共有12+19+10=41(人),因此可以从身高在155~164 cm(不含164 cm)的学生中选队员.以上四个步骤也对这63个数据进行了整理,通过这样的整理,选出了比较合适的队员.(三)频数折线图方法:(1)取直方图上每一个长方形上边的中点;(2)在横轴上直方图的左右取两个频数为0的点,它们分别与直方图左右相距半个组距;(3)将所取的这些点用线段依次连结起来.【例2】幻灯片出示教材P148例题.活动2巩固练习(学生独学)某中学为了了解学生每周在校体育锻炼时间,在本校随机抽取了若干名学生进行调查,并依据调查结果绘制了以下不完整的统计图表,请根据图表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表中的a=______,b=______;(2)请将频数分布直方图补全;(3)若该校共有1200名学生,试估计全校每周在校参加体育锻炼时间至少有4小时的学生约为多少名.解:(1)60.2(2)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3)估计全校每周在校参加体育锻炼时间至少有4小时的学生约为1200×(0.15+0.2+0.3)=780(名).活动3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3】为增加环保意识,某社区计划开展一次“减碳环保,减少用车时间”的宣传活动,对部分家庭五月份的平均每天用车时间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并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本次抽样调查了多少个家庭?(2)将图1中的频数分布直方图补充完整;(3)求用车时间在1~1.5小时的部分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4)若该社区有车家庭有1600个,请你估计该社区用车时间不超过1.5小时的约有多少个家庭.图1图2【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1)根据用车时间在1.5小时到2小时的30个家庭在扇形统计图中对应的圆心角是54°可求出样本容量;(2)算出各个时间段的家庭人数后可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3)先算出用车时间在1~1.5小时家庭数所占百分比,再求其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4)用样本估计总体.【解答】(1)由频数分布直方图可知用车时间在1.5~2小时的家庭数为30个,由扇形统计图知其圆心角为54°,所以30÷54360=200(个),即本次调查了200个家庭.(2)由扇形统计图知用车时间在0.5~1小时的家庭数所对应的圆心角为108°, 所以用车时间在0.5~1小时的家庭数为200×108360=60(个).所以用车时间在2~2.5小时的家庭数为200-90-30-60=20(个). 补全后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3)因为用车时间在1~1.5小时的家庭数为90个,所以其对应的扇形圆心角为90200×360°=162°.即用车时间在1~1.5小时的部分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为162°. (4)90+60200×1600=1200(个).即该社区用车时间不超过1.5小时的约有1200个家庭.【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本题层次较多,结构复杂,包含的信息量大,且互相交错,所以弄懂每组信息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一般方法⎩⎪⎨⎪⎧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决定组距与组数列频数分布表画频数分步直方图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七年级数学下册10.2直方图(第1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10.2直方图(第1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0.2 直方图(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直方图的特点.2. 通过观察、思考、比较、概括等,提高合理思维、推理、归纳总结能力.教学重点理解直方图的特点.教学难点能够根据直方图中提供的信息做出合理判断.教学内容一、导入新课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是统计的一般过程.我们学习了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等描述数据的方法.二、新课教学问题为了参加全校各年级之间的广播体操比赛,七年级准备从63名同学中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 为此收集到这63名同学的身高(单位:cm)如下:选择身高在哪个范围的学生参加呢?为了使选取的参赛选手身高比较整齐,需要知道数据(身高)的分布情况,即在哪些身高范围内的学生比较多. 为此我们把这些数据适当分组来进行整理.1. 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极差)最小值是149,最大值是172,它们的差是23. 说明身高的变化范围是23 cm.2. 决定组距与组数把所有的数据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组内数据的取值范围)称为组距. 作等距分组(各组的组距相同),取组距为3 cm (从最小值起每隔3 cm 作为一组).232733最大值-最小值==组距将数据分成8组:149≤x <152,152≤x <155,…,170≤x <173.注意:①根据问题的需要各组的组距可以相同或不同;②组距和组数的确定没有固定的标准,要凭借经验和所研究的具体问题来决定;③当数据在100个以内时,按照数据的多少,常分成5~12组,一般数据越多,分的组数也越多.三、实例探究例 为了考察某种大麦穗长的分布情况,在一块试验田时抽取了100个麦穗,量得它们的长度如教材P148上表(单位:cm ).列出样本的频数分布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解:(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在样本数据中,最大值是7.4,最小值是4.0,它们的差是7.4-4.0=3.4.(2)决定组距与组数.在本例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是3.4.如果取组距为0.3,那么由于3.04.3=11,31 可分成 12 组,组数适合.于是取组距为 0.3,组数为12.从频数分布表和上图看到,麦穗长度大部分落在5.2 cm至7.0 cm 之间,其他区域较少.长度在5.8≤x<6.1范围内的麦穗个数最多,有28个,而长度在4.0≤x<4.3,4.3≤x<4.6,4.6≤x <4.9,7.0≤x<7.3,7.3≤x<7.6范围内的麦穗个数很少,总共只有7个.四、课堂小结频数分布直方图是描述数据的又一方式,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关键是确定组距和组数,而这一点没有固定的标准,要凭借经验和所研究的具体问题来决定.频数分布折线图也是描述频数分布情况的一种方式.五、布置作业教材P150习题10.2第2题.。

《直方图》教案 人教数学七年级下册

《直方图》教案 人教数学七年级下册

10.2 直方图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频数、直方图的概念.2.明确频数直方图制作的步骤,会绘制频数直方图.3.能从频数分布表和频数直方图中获取有关信息,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具体的实例,进入数学学习的情境,理解概念,掌握分析数据的具体过程和方法.2.能够通过简单的互助,完成数据处理的环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处理现实问题中数据的好奇心,了解数据处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习兴趣.2.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3.本单元内容贴近生活,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1课时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意义,会利用频数分布直方图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让没有接触过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学生构建一个贴近他们生活的场景,使他们能够融入其中,按照自己一定的方式去理解每个概念,吃透概念.五、课前准备教师:课件、三角尺、直尺等.学生:三角尺、铅笔.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课件2)为了参加全校各年级之间的广播体操比赛,七年级准备从63名同学中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为此收集到了这63名同学的身高(单位:cm)如下:158158160168159159151158159168158 154158154169158158159167170153160160 159159160149163163162172161153156162 162163157162162161157157164155156165 166156154166164165156157153165159157 155164156166要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我们应该怎样整理数据?(二)探索新知1.出示课件4-10,探究频数直方图教师出示问题:为了参加全校各年级之间的广播操比赛,七年级准备从63名同学中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为此收集到这63名同学的身高(单位:cm)如下:158158160168159159151158159 168158154158154169158158158 159167170153160160159159160 149163163162172161153156162 162163157162162161157157164 155156165166156154166164165 156157153165159157155164156选择身高在哪个范围内的学生参加呢?学生答:应该选择身高相差不多的同学参加.这样比较整齐.教师问:为了使选取的参赛选手身高比较整齐,你知道怎样做才能知道数据(身高)的分布情况?(即在哪些身高范围的学生比较多?哪些身高范围内的学生比较少.)学生答:数据较多,很难选取.教师问:数据给你什么印象?学生答:数据多而且乱,都在150-170之间.教师问:数据较为杂乱,而且不能完全概括为150-170之间,有少数数据在此范围外.应该如何处理数据?师生一起解答:为了使选取的选手身高较为整齐,需要知道数据的分布情况,即在哪些身高范围的同学比较多,哪些身高范围的同学比较少.为此可以通过对这些数据适当分组来进行整理.教师问:要分组,需要找出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请同学们找一找,算一算.学生答:本组数据中,最大值为172,最小值为149,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是23,说明身高的变化范围是23.学生问:如何确定分组的数呢?教师答:把所有数据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组内数据的取值范围)称为组距.组距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本问题中我们采用等距分组.学生问:怎样确定每组的数据个数呢?教师答:在本问题中,因为最大值减最小值为23,如果从最小值开始,每隔3作为一组,要将数据分成8组.教师问:能否用刚学的不等式知识,将8组数据的范围表示出来?学生答:所以要将数据分成8组:149≤x<152,152≤x<155,…,170≤x<173.这里组数和组距分别是8和3.教师讲解:分组中要注意的问题:①把所有数据分成的组的个数叫做组数。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教案 10.2《直方图》第1课时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教案 10.2《直方图》第1课时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0.2《直方图》第1课时–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0.2节《直方图》是统计学的一个基本概念。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直方图的定义、性质和绘制方法,通过直方图能更好地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直方图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统计学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统计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如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等。

但对于直方图的概念和绘制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具体的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直方图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直方图的定义和性质,能读懂直方图所表达的信息。

2.学会绘制直方图,掌握绘制直方图的基本方法。

3.能运用直方图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据分析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直方图的定义、性质和绘制方法。

2.难点:直方图的绘制方法和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例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直方图的知识。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运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绘制直方图,提高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数据,用于导入和练习。

2.准备直方图的绘制工具,如尺子、铅笔等。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调查同学们的身高,引入直方图的概念。

展示一张身高的直方图,让学生观察和描述直方图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讲解直方图的定义、性质和绘制方法。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了解直方图是如何表示数据的分布情况的。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根据给定的数据绘制直方图。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直方图的知识。

如根据直方图回答问题,或根据问题绘制直方图等。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直方图来判断数据的分布情况?如何选择合适的组距和组数?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直方图的意义和作用。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直方图》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直方图》教案

教具准备
教学内容
一、情景创设,引入新课。 在前面我们用条形、扇形、折线三种统计图形象直观地描述
了数据,那么对于一组数据的频数分布用什么图象来描述呢?那就 需要用到频数分布直方图。 二、新课。 1.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绘制
频数分布直方图主要是直观形象地能看出频数分布的情况,上 节课我们对 63 名学生的身高作了数据的整理,并且也列出了频数 分布表,现在我们利用频数分布表作出相应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教 ⑴.以横轴表示身高,纵轴表示频数与组书的比值。如图:
点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教
前面学习的描述数据的方法主要有条形图、扇形图、折线图, 师作适当点拨。
他们各自的优点是……(教师描述)
二、新课。
1.问题提出:为了参加全校各年级之间的广播体操比赛,七年级
准备从 63 名同学中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 40 名同学参加比赛,为
此收集到了这 63 名同学的身高(单位:cm)如下,请同学们看 P163 收集的 63 个数据。
身高分组
划计
频数
149 x152
注:画记也可
以写成频数累
计。
152 x155 155 x158 158 x161 161 x164
注意表格所表示 的内容让学生动 手填写,实践。
164 x167
167 x170
170 x173
合计
所以身高在155 x158,158 x161,161 x164 三个
选择身高在哪个范围的学生参加呢?为了使选取的参赛选
手身高比较整齐,需要知道数据的分布情况:身高在哪个范围内
的学生多,哪个范围内的学生少,因此得对这些数据进行适当的 教 分组整理。
2.对数据分组整理的步骤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0.2.2直方图教案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0.2.2直方图教案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10.2.2直方图一、教学目标1、会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了解数据所表示的实际意义.2、使学生能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熟练地列出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

3、通过例题和实践对数据进行系统整理和描述.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重点: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四、教学难点:解释数据中蕴含的信息.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能说出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步骤和特点吗?(二)讲授新课一、合作探究(10分钟),要求各小组组长组织成员进行先自主学习再合作探究、讨论。

【问题】为了考察某种大麦穗长的分布情况,在一块试验田时抽取了100个麦穗,量得它们的长度如下表(单位:㎝):6.5 6.4 6.7 5.8 5.9 5.9 5.2 4.0 5.4 4.65.8 5.56.0 6.5 5.1 6.5 5.3 5.9 5.5 5.86.2 5.4 5.0 5.0 6.8 6.0 5.0 5.7 6.0 5.56.8 6.0 6.3 5.5 5.0 6.3 5.2 6.07.0 6.46.4 5.8 5.9 5.7 6.8 6.6 6.0 6.4 5.77.46.0 5.4 6.5 6.0 6.8 5.8 6.3 6.0 6.3 5.65.36.4 5.7 6.7 6.2 5.6 6.0 6.7 6.7 6.05.56.2 6.1 5.3 6.2 6.8 6.6 4.7 5.7 5.75.8 5.3 7.06.0 6.0 5.9 5.4 6.0 5.2 6.06.3 5.7 6.8 6.1 4.5 5.6 6.3 6.0 5.8 6.3探究:将课本例题中的组距改为0.5,重新分组列频数分布表,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并说出大麦穗的分布情况。

⑴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⑵决定组距和组数,以0.5cm为组距⑶列频数分布表分组划记频数≤x5.40.4〈0.5≤x5.4〈≤x5.50.5〈≤x5.5〈0.60.6〈≤x5.6≤x5.6〈0.70.7〈≤x5.7合计⑷画频数分布直方图仔细观察上面的表和图,这组数据的分布规律是怎样的?麦穗长度大部分落在㎝至㎝之间,其他区域较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2 直方图(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 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直方图的特点.
2. 通过观察、思考、比较、概括等,提高合理思维、推理、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直方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直方图中提供的信息做出合理判断.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是统计的一般过程.我们学习了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等描述数据的方法.
二、新课教学
问题为了参加全校各年级之间的广播体操比赛,七年级准备从63名同学中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 为此收集到这63名同学的身高(单位:cm)如下:
选择身高在哪个范围的学生参加呢?
为了使选取的参赛选手身高比较整齐,需要知道数据(身高)的分布情况,即在哪些身高范围
内的学生比较多. 为此我们把这些数据适当分组来进行整理.
1. 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极差)
最小值是149,最大值是172,它们的差是23. 说明身高的变化范围是23 cm.
2. 决定组距与组数
把所有的数据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组内数据的取值范围)称为组距. 作等距分组(各组的组距相同),取组距为3 cm (从最小值起每隔3 cm 作为一组).
232733最大值-最小值==组距
将数据分成8组:149≤x <152,152≤x <155,…,170≤x <173.
注意:①根据问题的需要各组的组距可以相同或不同;②组距和组数的确定没有固定的标准,要凭借经验和所研究的具体问题来决定;③当数据在100个以内时,按照数据的多少,常分成5~12组,一般数据越多,分的组数也越多.
三、实例探究
例 为了考察某种大麦穗长的分布情况,在一块试验田时抽取了100个麦穗,量得它们的长度如教材上表(单位:cm ).
列出样本的频数分布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解:(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在样本数据中,最大值是7.4,最小值是4.0,它们的差是
7.4-4.0=3.4.
(2)决定组距与组数.
在本例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是3.4.如果取组距为0.3,那么由于
3.04.3=11,3
1 可分成 1
2 组,组数适合.于是取组距为 0.3,组数为12.
从频数分布表和上图看到,麦穗长度大部分落在5.2 cm至7.0 cm 之间,其他区域较少.长度在5.8≤x<6.1范围内的麦穗个数最多,有28个,而长度在4.0≤x<4.3,4.3≤x<4.6,4.6≤x <4.9,7.0≤x<7.3,7.3≤x<7.6范围内的麦穗个数很少,总共只有7个.
四、课堂小结
频数分布直方图是描述数据的又一方式,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关键是确定组距和组数,而这一点没有固定的标准,要凭借经验和所研究的具体问题来决定.频数分布折线图也是描述频数分布情况的一种方式.
五、布置作业
10.2 直方图(第2课时)
教学目标
培养接触社会环境中数的信息能力,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从直方图中获取信息.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地表达看法.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另一种描述数据的统计图——直方图.
二、新课教学
(1)频数分布表
对落在各个小组内的数据进行累计,得到各个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叫做频数).用表格整理可得频数分布表(见教材表).
从表格中你能看出应从哪个范围内选队员吗?
可以看出,身高在155≤x<158,158≤x<161,161≤x<164三个组的人数最多,一共有12+19+10=41人,因此,可以从身高在155~164cm(不含164cm)的学生中选队员.
三、实例探究
例为了考察某种大麦穗长的分布情况,在一块试验田时抽取了100个麦穗,量得它们的长度如教材上表(单位:cm).
列出样本的频数分布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解:(3)列频数分布表(见教材表10-4).
(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从频数分布表和上图看到,麦穗长度大部分落在5.2 cm至7.0 cm 之间,其他区域较少.长度在5.8≤x<6.1范围内的麦穗个数最多,有28个,而长度在4.0≤x<4.3,4.3≤x<4.6,4.6≤x <4.9,7.0≤x<7.3,7.3≤x<7.6范围内的麦穗个数很少,总共只有7个.
四、课堂小结
频数分布直方图是描述数据的又一方式,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关键是确定组距和组数,而这一点没有固定的标准,要凭借经验和所研究的具体问题来决定.频数分布折线图也是描述频数分布情况的一种方式.
五、布置作业
教材习题10.2第3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