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经典文章及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读经典文章
06.06.02
注:引号中为文章How to Avoid the Reviewer’s Axe (文章在我上传的资料中)的意译,接着是本人对其的理解。为什么会重读这篇文章,是因为我的文章再一次被拒了(在投稿26天后,收到了一个审稿人的意见)。呵呵,我才知道发表论文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而这篇文章会给我以指引。以前没有好好利用,现在来看更加适合,因为经过了实践体会更深刻。这一次文章要做较大的改动了,估计要花不少时间。
当然又一次被拒心情是很差的,所以这几天整天连续剧+游戏,呵呵。但是人大经济论坛上这么多的购买者,使我有责任走得更远,我不能就此倒下,呵呵。谢谢诸位。
“作为作者,在打开来自编辑的信的时候我总会感到紧张,因为里面有不同的决定:小改动,大改动,无价值的。”
这种心情,我想这对于投过稿的人而言都是有的,我每次看我的邮箱都会有一种期待的感觉,呵呵,可是总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作为编辑,我的审稿经历告诉我那些被拒的文章多数真的是很有缺陷的。”
我也认同,尽管对于投稿屡屡被拒心情不好,但是,我确认也同意编辑提出的意见是有的放矢的,而不是无中生有的。这些对于一个像我这样处在起步阶段的人来说,比那些只会说些不着边际的漂亮话来得有价值多了。有了这样的想法,也就会对于被拒这样的事实有了一个辩证的看法:被拒对于我也算是好事情。
“科学文章的目的在于交流和传授新的东西给想知道的读者。但很多作者把文章视为宣扬自我的手段,通过它把自己的想法(未经证实,带有偏见的想法)强加给读者。”
那么我投稿的目的是什么呢,确实是希望读者接受自己那些未经证实的带有偏见的想法,当然,我在文章中我尽量做到分析有理有据,所以在这一点上我犯的问题不是很严重。而且,我也没有那种自大的情结,呵呵,似乎还很自卑呢,为了逃避我的自卑而选择投稿SSCI。
“那么作者应该如何写和组织文章呢?就是不要违背一些写文章潜在的原则,因为违背这些原则多了,就会被拒。”
对于我这个初学者和门外汉而言,自然是不知道这些潜在的原则的,但是,经过实践,我也觉得有这些原则在支配着文章的命运。
“原则1:几乎没有什么是新的。”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是差不多聪明的,你做到的发现前人已经做了很多了,你只是做了一点点的改进,而且是在前人的研究的基础上。“因此,每一个作者都有责任让读者清楚成果的来源和归属,通过introduction 和 citation of references。”“在参考文献的引用上有一个原则:值得引用的文章是那些跟你的研究内容相关同时与你的研究结果可以相比较的文章。许多作者在开头介绍时引用了很多文章,但在讨论结果时没有与引用的文章的结果相互比较。这会激怒审稿人。因为科学进步来自于对各自研究的验证和比较。当作者没有把本文的结果与前人的成果作比较,审稿人就生气了。”
说得真有道理,但是,没有实践是不会有太深的体会的,而我此刻,真的是深有体会,因为我在这里犯了最严重的问题。以下是我文章再一次被拒的理由:“The main problem is that there is no marginal contribution to the literature from this kind of exercise. The author should ask what this exercise has added to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It appears that the author is unfamiliar with the literature and there is no comparison between
his/her work and the previous works.”
“原则2:文章的可信度很重要。”“经过不同研究者重复和检验的结果是可信的,而这也是科学进步的要素”“经常被引用和使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可信度”“相比较而言,新的结论的可信度较低”“但是充分证明的新的实验结果同样是能为审稿人接受的。”因此,“写文章要按可信度递减的顺序来写。这种写法的好处在于让文章自我证明:一开始让审稿人接触的内容的可信度可以主观上提高整篇文章的可信度,或者至少让审稿人可以更加不带其自己的主观偏见来审稿。”“因此完全的事实报导可信度较高,应该写在前面。”“如果你报导新的实验过程,那么确认新过程给出了期望的结论(与前人研究给出的结论一致)可以提高新实验过程的可信度。”(对于这一点,本人觉得自己在写文章时可以很好的加以利用,因为我的文章用的是新方法,新模型,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在里面,可信度较低,但是,文章的研究结论却与前人的研究很一致,无论是参数估计上面,还是在估算的结果上面。这样子的话,文章重点要介绍新方法上面了,而不在于实证的研究结论了。)“如果你报告一个新模型,那么需要着力于模型起点的可信度,这样可以避开较难证明的假设造成的不可信。”(模型是处在发展过程中的,对于模型而言假设是不可少的,那么建立在前人基础上的模型的可信度是较
高的。)“总之,在推测前先写下较高可信度的材料,审稿人会love你。”
相较而言,本人写文章没有这样子的一种顺序的,这也是为什么本人在引用别人的文章的时候重点不在于比较,而在于引出自己的观点,而这是不可取的。引用别人的文章来佐证自己的结论,这一点可以大大提高提出的新内容的可信度。
“原则3:关注包含不确定性的词语(gambling words or probabilistic words)。”“obviously, probably, certainly, and undoubtedly, 这些词语会让审稿人觉得作者并没有对以下的内容给
出充分的证明,这对于文章的可信度会产生很不利的影响” “对于可信度较高的材料要排斥这些词语的运用;但在可信度较低的内容上,也要用这些词语来表明。”
这一方面,确实要注意,因为我老是为了文章读起来连贯,而把这些词写在里面,研究文章不是文学文章,这一点以后要注意。呵呵。
“原则4:不要成为郎费罗(wonderful story-teller)。“故事是很有吸引力,但是,是虚构的,不真实的;科学研究要的是不虚构,要的是真实。”“现代的郎费罗只能出现在discussion和interpretation这些推测性大的部分。”
到此刻才知道,我以前所关心的讨论,结论是最不客观的内容,包含推测最多的部分,可重复性最小的部分。难怪我在看参考文献的时候老觉得那些作者都在瞎说,各有各的观点呢。呵呵。
“原则5:不要从帽子里抓出兔子(这是魔术师干的事)。”“这里面的意思是从不真实的内容来推出真实的东西,这样做作者犯了两个错误:一个是违背了原则2,另一个是有可能不符合推理的过程。”“这对于审稿人找文章缺点是不利的,考验审稿人耐心的事最好不要做。”
我写文章的时候没有注意哪是帽子,哪是兔子,这样子不免让人对文章可信度造成不利影响。
“原则6:挖掘所有金子(有价值的重要内容)。”“如果你能够对实验数据表明的但没有直接显现的内容提供深层次的认识,那么在审稿人手上过关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充分挖掘实验数据中的信息,即使这些信息是建立在推测的,可信度低的基础上。”
尽管可信度很重要,但是充分的利用数据同样重要。而我是属于那种在两者中摇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