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要言之有据课件优秀公开课PPT
合集下载
《议论要言之有据》ppt教学课件
![《议论要言之有据》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9ffb461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2f.png)
【真题解读】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写作时,要 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提炼出观点,再联系自己的生 活经历,写出独特的经历或思考。
1.审题立意。 认真阅读所给材料,从中提炼出观点是 写作材料作文的第一步。本材料讲述了一个叫小睿的孩子骑 车撞倒了另一个小朋友后没有任何表示,后来在妈妈的帮助 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亲手写下道歉的话的故事。材料结 尾还运用议论,直接揭示了材料的主题——人要勇于担当。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小睿的担当是在妈妈的帮助下实现的, 所以文章也可以围绕“如何实现担当”来立意。
⑤按照时间顺序, 列举古今志士仁 人的事迹作为典 型论据,证明中 心论点,论据丰 富多样,增强了 文章的说服力。
【如今,作为青少年的我们,不仅要勇于 ⑥联系实际,提
担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刻苦学习,努力 出青少年应该担
奋斗;更应该赋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起历史赋予的责
之乐而乐”以新的思想内涵,胸怀祖国,放眼 任,努力奋斗,
魏德友为祖国守边陲
自1964年起,魏德友便坚守在新疆毗邻边境线的一片 无人区,守护祖国的边疆线。昔日战友陆续告老还乡,边 防战士一茬换了一茬,就连世代住在草原的牧民也都搬到 了条件更好的定居点。而为了履行为国戍边的承诺,魏德 友却选择留下来,60年来累计巡边20多万公里,被誉为边 境线上的“活界碑”。
荒山野岭上,他也曾想过家,沉吟过“浊酒
一杯家万里”,然而他更想到“燕然未勒归 ③引用戴叔伦的
无计”。】②是啊!“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 名句进行评述,
生入玉门关”呢?③
增添了文采。
俗话说:“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
小河干。”④一个人的利益与国家、大众的利 ④引用俗语,论 益是分不开的。如果国家衰败,生灵涂炭, 证国家利益与个 那么个人利益又从何谈起呢?只有国家兴旺 人利益的关系, 发达,人民安居乐业,个人才有幸福可言。 条理清晰,具有 因此,一个人应该有为国家、为人民谋利的 说服力。 理想,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源自提出观点 选取论据 论证方法 论证思路
1.审题立意。 认真阅读所给材料,从中提炼出观点是 写作材料作文的第一步。本材料讲述了一个叫小睿的孩子骑 车撞倒了另一个小朋友后没有任何表示,后来在妈妈的帮助 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亲手写下道歉的话的故事。材料结 尾还运用议论,直接揭示了材料的主题——人要勇于担当。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小睿的担当是在妈妈的帮助下实现的, 所以文章也可以围绕“如何实现担当”来立意。
⑤按照时间顺序, 列举古今志士仁 人的事迹作为典 型论据,证明中 心论点,论据丰 富多样,增强了 文章的说服力。
【如今,作为青少年的我们,不仅要勇于 ⑥联系实际,提
担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刻苦学习,努力 出青少年应该担
奋斗;更应该赋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起历史赋予的责
之乐而乐”以新的思想内涵,胸怀祖国,放眼 任,努力奋斗,
魏德友为祖国守边陲
自1964年起,魏德友便坚守在新疆毗邻边境线的一片 无人区,守护祖国的边疆线。昔日战友陆续告老还乡,边 防战士一茬换了一茬,就连世代住在草原的牧民也都搬到 了条件更好的定居点。而为了履行为国戍边的承诺,魏德 友却选择留下来,60年来累计巡边20多万公里,被誉为边 境线上的“活界碑”。
荒山野岭上,他也曾想过家,沉吟过“浊酒
一杯家万里”,然而他更想到“燕然未勒归 ③引用戴叔伦的
无计”。】②是啊!“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 名句进行评述,
生入玉门关”呢?③
增添了文采。
俗话说:“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
小河干。”④一个人的利益与国家、大众的利 ④引用俗语,论 益是分不开的。如果国家衰败,生灵涂炭, 证国家利益与个 那么个人利益又从何谈起呢?只有国家兴旺 人利益的关系, 发达,人民安居乐业,个人才有幸福可言。 条理清晰,具有 因此,一个人应该有为国家、为人民谋利的 说服力。 理想,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源自提出观点 选取论据 论证方法 论证思路
第三单元写作《议论要言之有据》课件(共22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写作《议论要言之有据》课件(共22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09d92e0e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31.png)
时代感较强的新鲜材料
要善于剪裁论据
论据又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之分。我们用得比较多的事实论据,又能 从不同角度证明不同论点,所以使用时是需要剪裁的。
剪裁论据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1)合理取舍。 即围绕论点选好典型事例,在使用论据时,要准确把握其重点,要剔除 与论点无关的材料和数据,正确选取叙述角度。即“取其一点”,使事例准 确、有力地为论证服务。
④然而,正当人们为失去一位伟大的化学家而悲痛的时候,诺贝尔神奇地 从浓烟中跳出来,他面孔乌黑,身上带着血,兴奋地狂呼:“我成功了!”
⑤就这样,诺贝尔发明了炸药,从那时起,挖土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大减轻了。
剪裁后:化学家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四年里做了数百次实验, 换来的却只是数百次的失败。但他毫不气馁,不断地更换原料, 改进方法,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发明了威力巨大的炸药。
怎样使用好议论文中的论据
论据“四性”
01
02
03
04
真实性
一致性
丰富性
新颖性
(1)准确真实性原则。这是对论据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在使用材料 时,要确保材料的准确性,要经得起推敲,列举事例或引用名言警句等都要真 实准确。不可无中生有、断章取义。在写作时,先确认事例是否真实可靠,然 后再使用;引用名言警句,要注意核对原文,保证引述准确。
(2)孔子:“群居终日,言不 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2)佝偻丈人承蜩的故 事;
(3)当总统的和拉黄包 车的同是神圣的职业。
(3)曾文正:“坐这山,望那山, 一事无成。”
(4)庄子:“用志不分,乃凝于 神。”
课文
《论教养》 中心论点:
教养的本质是尊 重。
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1)第5到10段集中列 举的无教养的例子;
要善于剪裁论据
论据又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之分。我们用得比较多的事实论据,又能 从不同角度证明不同论点,所以使用时是需要剪裁的。
剪裁论据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1)合理取舍。 即围绕论点选好典型事例,在使用论据时,要准确把握其重点,要剔除 与论点无关的材料和数据,正确选取叙述角度。即“取其一点”,使事例准 确、有力地为论证服务。
④然而,正当人们为失去一位伟大的化学家而悲痛的时候,诺贝尔神奇地 从浓烟中跳出来,他面孔乌黑,身上带着血,兴奋地狂呼:“我成功了!”
⑤就这样,诺贝尔发明了炸药,从那时起,挖土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大减轻了。
剪裁后:化学家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四年里做了数百次实验, 换来的却只是数百次的失败。但他毫不气馁,不断地更换原料, 改进方法,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发明了威力巨大的炸药。
怎样使用好议论文中的论据
论据“四性”
01
02
03
04
真实性
一致性
丰富性
新颖性
(1)准确真实性原则。这是对论据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在使用材料 时,要确保材料的准确性,要经得起推敲,列举事例或引用名言警句等都要真 实准确。不可无中生有、断章取义。在写作时,先确认事例是否真实可靠,然 后再使用;引用名言警句,要注意核对原文,保证引述准确。
(2)孔子:“群居终日,言不 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2)佝偻丈人承蜩的故 事;
(3)当总统的和拉黄包 车的同是神圣的职业。
(3)曾文正:“坐这山,望那山, 一事无成。”
(4)庄子:“用志不分,乃凝于 神。”
课文
《论教养》 中心论点:
教养的本质是尊 重。
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1)第5到10段集中列 举的无教养的例子;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写作议论要言之有据pptx课件人教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写作议论要言之有据pptx课件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5a279e28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08.png)
子的话和孔子的话证 明论点。
的例子。
《论教养》
第5~10段列举6种没有教养 有句谚语说得好:国
的人的表现,点明这就是真 王 的 礼 貌 是 恪 守 时
正缺乏教养的人。
间。
3. 判断下列论据的类型。 A.宋朝宰相吕端, 一生宽厚待人,别人冒犯了他,他从不介意; 别人误会了他,或为了排挤他,到皇帝那里告他的状,他也不 多加辩解,只是说:“吾直道而行,无所愧畏,风波之言不足 虑也。” B.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 C. 奉劝人行方便事,得饶人处且饶人。 ——《醒世恒言》
导入形式2: 人们常说:事实胜于雄辩。通过事实来说明问题、
发表议论,指的就是议论要言之有据。今天,我们就 来学习如何让议论言之有据。
导入形式3:观看视频,体会言之有据的重要性
活动过程
活动一:理解“言之有据” (一)论据和论点的关系
论点:作者表明的主张或观点 论据:作者用来证明观点的材料,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3)论据要概括、凝练。
使用事实论据时,只
结论:作为论据的材料要讲究丰富性。旁征博引,论证有力。
活动过程
4.总结:如何使用好论据
(1)论据来源真实、准确。
我们在写作时,应
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为了
该先确认事例是否真实 阐述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作者列举
可靠,然后再使用;引 了王阳明院中静坐、面竹而思的故事,
用名言警句,要注意核 这个故事出自明人钱德洪《王文成公年
活动过程
活动一:理解“言之有据” (二)什么是言之有据
言之有据,就是使用真实、准确、恰当的论据, 以证明观点,做到有理有据,增强文章说服力。
活动过程
活动一:理解“言之有据”
九上语文 第三单元 写作 《议论要言之有据》优秀PPT课件
![九上语文 第三单元 写作 《议论要言之有据》优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5b8174f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7e.png)
题二
1.关于“诚信”,可说的角度很多,要深入思考, 多方开掘,选定一个角度,形成一个明确的观点。
2.关于“诚信”的材料很多,注意围绕自己确定的 观点,选取恰当的材料。
题三
1.要表明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
2.选择与观点一致的材料,最好既有事实论据, 也有道理论据。
3.根据你的观点和材料列一个提纲,与同学交 流,互相补充论据,在此基础上完成作文。
⑦最后总结全文,提出希望,呼应开头。
【名师总评】
文章以“诚信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具有的品德” 为观点,选取商鞅立木为信和刘基《诚意伯文集》 中记载的故事为论据证明观点,论据新颖,剪裁 得当。在结构上,作品依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组织行文,结构简洁,条理清楚。再加 上作品语言准确简明,叙述简约,议论简明,是 一篇不错的学生作文。
写作要求
题一 1.确保素材准确,摘抄资料要注意其可靠性,不
要道听途说;引用网络上的资料时要注意分辨真伪。 如有可能,还可以根据素材的线索查找出处,看看 原文是怎么说的。
2.分小组定期展开交流。同学之间分享各自积 累的素材,看看谁积累得多,谁积累的素材比较 新颖。如果发现不准确的素材,也要帮助指出。
技法点拨
议论文不仅要提出观点,还要有能证明观 点的材料,言之有据,才能让人信服。用来 证明观点的材料,就是论据。论据包括事实 论据和道理论据。要让论据能更好地论证论 点,要注意以下问题:
1.选择论据要确凿 确凿其实就是真实。即要求所选取的材料(论据)
要切实可信,经得起推敲。列举事实或引用名言警 句等都要真实准确。这是论据的最基本要求。这就 要选取生活中发生、存在的实实在在的事件、现象 或确凿可信的理论依据。前者应该和客观事物的本 来面貌、实际情况相符,后者应该是科学、合理, 经得起推敲和论证的。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写作 《议论要言之有据》优秀PPT课件(19页)
![写作 《议论要言之有据》优秀PPT课件(19页)](https://img.taocdn.com/s3/m/1eefe25d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01.png)
课堂活动——写作实践
逆境出人才 司马迁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被汉武帝处以“宫 刑”,身体受到摧残,精神受到折磨,痛不欲生。但为了 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忍辱负重,经过十多年的笔耕不辍, 最终完成《史记》。司马迁无故蒙冤,身受极刑,但他靠 着坚强的毅力、不懈的精神,撰写巨著,终成一代大家, 在逆境中开出的一朵绚丽的花。
说服力不强,因为“李阿姨”的例子不具 备代表性。此外,李阿姨被酒店裁员,是时代 的洪流,因此不能说明李阿姨之前不勤奋。
课堂活动——写作指导
4.结合前面的问题,以小 组为单位,说说如何才能做到 议论言之有据。
课堂活动——写作指导
1 使用材料时,要确保材料准确,经得起推敲
列举事例或引用名言警句等都要真实准确。如《应有格 物致知精神》中,为了阐述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作者列 举了王阳明院中静坐、面竹而思的故事,这个故事出自明人 钱德洪《王文成公年谱》,有充分的历史依据,而非作者杜 撰,因而能使人信服。
课堂活动——写作实践
有志者事竟成 司马迁从小就苦读《春秋》《尚书》,20岁开始漫长 而艰苦的游历、考察,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各地的名人旧 址。然后立下志向,要继承父业,写一部“成一家之言” 的史书。有了这样的一个志向,他之后又大量阅读国家藏 书、历史资料。最终写成了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 《离骚》”的《史记》。
桌子”和“当政治家的建设 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
的例子。
道理论据
引用曾文正的话、 庄子的话和孔子的 话证明论点。
《论教养》
第5~10段列举6种没有教养的 人的表现,点明这就是真正 缺乏教养的人。
有句谚语说得好: 国王的礼貌是恪守 时间。
课堂活动——写作指导
1.阅读下面的论据,说说其中存在的问题。 辛弃疾在人生失意的时候感慨:“怀旧空吟闻笛 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霍去病选择精忠报国,死而后已,他一生征战无 数,以至于金兵对他闻风丧胆。 穷途末路的项羽,终因寡不敌众,而自投汨罗江。
初中作文 第三单元写作《议论要言之有据》课件(共26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初中作文 第三单元写作《议论要言之有据》课件(共26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730d76d5376baf1ffd4fadaa.png)
比如可以用历史故事、生活事例、统计数据 等做事实论据,用名言警句、民间谚语、精辟的 理论等做道理论据。如《敬业与乐业》中,作者 以百丈禅师不做事就不吃饭、佝偻丈人专心程蜩8 、
3、要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还要注意材料的丰富性。
总统与黄包车夫做各自工作的例子为事实论据,还
引用了《礼记》、孔子、朱子的论述作为道理论据,
1.首先要想怎样开头可以达到既引人注意又引人深思。对 于议论文来讲,要讲什么是“诚信”,要在作文中体现针 对性和现实意义,可以采用对比手法开篇。写出社会上人 们对“诚信”所持的几种典型观点,在对比中让读者产生 困惑与疑问,引发思考,也为后文提出观点做铺垫。
写 “诚信”主题的议论文,应依循作文不同的立意 而选用最佳材料证明论点,对于文章的主体部分而言,一 般来说主要任务是说理,要想把“诚信”的道理说得清楚 明白,可以采用多角度的思考方式来诠释观点。
提示: 1、关于“诚信”,可说的角度很多,要深入思考,多 方开掘,选定一个角度,形成一个明确的观点。 2、关于“诚信”的材料很多,注意围绕自己确定的观 点,选取恰当的材料。
写 “诚信”主题的议论文,应依循作文不同的立意 而选用最佳材料证明论点,对于文章的主体部分而言,一 般来说主要任务是说理,要想把“诚信”的道理说得清楚 明白,可以采用多角度的思考方式来诠释观点。
2、使用材料,还应保证材料与观点一致。 证明“失败是成功之母”的事件
我认为这不是失败,相反,我们已经成功找到了一 千多种不适宜作灯丝的材料。即使我们没有发明电 灯,后人也可以从我们的探索中受到启发,少走以 千次弯路,而最终发明电灯。”后来,经过爱迪生 和助手们的一年努力,他们终于发明了电灯。 7
3、要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还要注意材料的丰富性。
14
3、要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还要注意材料的丰富性。
总统与黄包车夫做各自工作的例子为事实论据,还
引用了《礼记》、孔子、朱子的论述作为道理论据,
1.首先要想怎样开头可以达到既引人注意又引人深思。对 于议论文来讲,要讲什么是“诚信”,要在作文中体现针 对性和现实意义,可以采用对比手法开篇。写出社会上人 们对“诚信”所持的几种典型观点,在对比中让读者产生 困惑与疑问,引发思考,也为后文提出观点做铺垫。
写 “诚信”主题的议论文,应依循作文不同的立意 而选用最佳材料证明论点,对于文章的主体部分而言,一 般来说主要任务是说理,要想把“诚信”的道理说得清楚 明白,可以采用多角度的思考方式来诠释观点。
提示: 1、关于“诚信”,可说的角度很多,要深入思考,多 方开掘,选定一个角度,形成一个明确的观点。 2、关于“诚信”的材料很多,注意围绕自己确定的观 点,选取恰当的材料。
写 “诚信”主题的议论文,应依循作文不同的立意 而选用最佳材料证明论点,对于文章的主体部分而言,一 般来说主要任务是说理,要想把“诚信”的道理说得清楚 明白,可以采用多角度的思考方式来诠释观点。
2、使用材料,还应保证材料与观点一致。 证明“失败是成功之母”的事件
我认为这不是失败,相反,我们已经成功找到了一 千多种不适宜作灯丝的材料。即使我们没有发明电 灯,后人也可以从我们的探索中受到启发,少走以 千次弯路,而最终发明电灯。”后来,经过爱迪生 和助手们的一年努力,他们终于发明了电灯。 7
3、要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还要注意材料的丰富性。
14
《议论要言之有据》PPT精品课件
![《议论要言之有据》PPT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2fcfc3c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4a.png)
②论证丰富,说理有据。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论据类型丰富,论证深入,具有说服力 。
写作实践
“杂交水稻是我毕生追求的事业,50多年来我一直心怀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就是要选育 出高产、更高产的杂交水稻,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另一个就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将杂交 水稻推广到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造福更多的老百姓。”这番话体现了袁隆平院士对解决中国和世界粮食 安全问题的担当精神。
提示
1.确保素材准确,摘抄资料要注意其可靠性,不要道听途说;引用网络上的资料时要注意分辨 真伪。如有可能,还可以根据素材的线索查找出处,看看原文是怎么说的。
2.分小组定期展开交流。同学之间分享各自积累的素材,看看谁积累得多,谁积累的素材比较 新颖。如果发现不准确的素材,也要帮助指出。
诚信篇
事实论据: 1.商鞅立木取信。 2.季布一诺千金。 3.边境线上的“活界碑”:自1964年起,魏德友便坚守在新疆毗邻边境线的一片无人区,昔日战友陆续告老还 乡,边防战士一茬换了一茬,就连世代住在草原的牧民也都搬到了条件更好的定居点。而为了履行为国戍边 的承诺,魏德友却选择留下来,50多年来义务巡边达20万公里,被誉为边境线上的“活界碑”。
课文
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1)5—10段集中列举了无教养的例
子;
《论教养》
(2)17段集中列举了优雅风度的具 体表现。
(1)良好的教眷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 身。 (2)个人是不是真正有教养,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 自己亲属之间的表现,看他和亲人们的关系究竟怎么样 。 (3)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 尊重别人。
民无信不立 孔子说过:“民无信不立。” 西塞罗也曾讲道:“没有诚信何来尊严。” 诚信,是处世之本之间的彼此信任,都是基于这个 人的品格是否诚信。是否遵守诺言、准时可靠,已然成了人们衡量他人的标准 。
写作实践
“杂交水稻是我毕生追求的事业,50多年来我一直心怀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就是要选育 出高产、更高产的杂交水稻,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另一个就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将杂交 水稻推广到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造福更多的老百姓。”这番话体现了袁隆平院士对解决中国和世界粮食 安全问题的担当精神。
提示
1.确保素材准确,摘抄资料要注意其可靠性,不要道听途说;引用网络上的资料时要注意分辨 真伪。如有可能,还可以根据素材的线索查找出处,看看原文是怎么说的。
2.分小组定期展开交流。同学之间分享各自积累的素材,看看谁积累得多,谁积累的素材比较 新颖。如果发现不准确的素材,也要帮助指出。
诚信篇
事实论据: 1.商鞅立木取信。 2.季布一诺千金。 3.边境线上的“活界碑”:自1964年起,魏德友便坚守在新疆毗邻边境线的一片无人区,昔日战友陆续告老还 乡,边防战士一茬换了一茬,就连世代住在草原的牧民也都搬到了条件更好的定居点。而为了履行为国戍边 的承诺,魏德友却选择留下来,50多年来义务巡边达20万公里,被誉为边境线上的“活界碑”。
课文
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1)5—10段集中列举了无教养的例
子;
《论教养》
(2)17段集中列举了优雅风度的具 体表现。
(1)良好的教眷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 身。 (2)个人是不是真正有教养,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 自己亲属之间的表现,看他和亲人们的关系究竟怎么样 。 (3)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 尊重别人。
民无信不立 孔子说过:“民无信不立。” 西塞罗也曾讲道:“没有诚信何来尊严。” 诚信,是处世之本之间的彼此信任,都是基于这个 人的品格是否诚信。是否遵守诺言、准时可靠,已然成了人们衡量他人的标准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议论要言之有据》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议论要言之有据》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df2bf5e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6a.png)
百姓对这种做法感到很奇怪,没有人敢去移动 这块木头。商鞅将奖励的金额提高到五十金后, 有个人就去移木头了,商鞅马上给了他五十金。 商鞅立木取信一事,使新法得以顺利推行,秦国 也从此走上了强国之路。五十金即可换来如此巨 大的效益,由此看来,国有信,才能得到民众的 支持,凝聚民众的力量,才能发展壮大,走向繁 荣。(论证第一个分论点。通过商鞅立木取信的 故事,来论证诚信对国家、对社会的重要意义。 论据很有说服力。)
诚信是我们代代相传的美德,是连接人与人之 间情感的无形纽带。“诚信为人之本。”
一个以诚待人的人,别人也会以诚相待。著名 作家池莉,有一次因电脑故障,已经完成的十几 万字的文稿顷刻化为乌有,此时离交稿日期只差 不到十天。若讲明情况,争取延缓交稿期限,编 辑也会谅解。然而,池莉认为,失信无异于失节 。于是,她把休息时间压缩到最低限度,足不出 户,昼夜不停地赶写书稿,人瘦了一圈,敲击键 盘的手几近麻木,最终按期完成。出版社得知内 情,为她的守信,更为她的人格所感动。诚信奠 定了他们长期合作的基础。(论证第二个分论点。 通过作家池莉赶写书稿的事例,证明诚信是我国 的传统美德,讲诚信的人才会受到别人的欢迎。)
诚信像土,滋养心灵之土,为心灵之花提供营 养,使之美丽绽放;诚信像水,和谐之树的生命 之水,使之舒枝展叶,蓬勃生长。愿我们每个人 都能携起诚信的“双手”,共同创造一个人人讲 诚信的美好社会。(结尾点题。以比喻的修辞手 法再次强调诚信的重要意义。)
本文先提出论点——诚信是人之本,民之基, 国之根。然后分两个方面进行论证,一是诚信对 国家和社会的意义,二是诚信对个人的意义。且 在论证过程中从反面进行了强调,使文章更加严 谨。同时,文章还运用了比喻论证,增强了文章 的说服力,也使文章更富有文采。)
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议论 文,谈谈你对危机的思考和认识。
第三单元写作《议论要言之有据》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
![第三单元写作《议论要言之有据》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72903919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6f.png)
写作:议论要言之有据
——以"诚信"为话题
教学目标
1.围绕确定的观点,选取与之相对应的材料。 2.材料要真实准确,经得起推敲,能证明论点 3.材料使用要丰富,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议论不仅要提出观点,还要有能证明观点的材料,言之有 据才能让人信服。怎样才能做到言之有据呢? 一、准确性原则。在使用材料时,要确保材料的准确性,要经 得起推敲,列举事例或引用名言警句等都要真实准确。 二、吻合性原则。要保证材料与观点一致,要注意使用事实论 据时,不需要详细记叙事件本身,而要通过概括叙述和对论据 的分析,建立起材料与观点之间的联系,使用道理论据,可以 从正反两方面进行阐发,注意内在的逻辑性。
诚信更是结识真正的朋友的基础。相传秦末“一诺千金”的季布因得罪 汉高祖而被悬赏捉拿,但他旧日的朋友不被重金所惑,甘冒灭九族的风险来 保护他。这正是因为他比金子更珍贵的诚信,值得换来一份真正的情谊。古 语有云:“以诚感人者,人亦以诚应;以诈御人者,人亦以诈应。”试想, 如果一个人失掉了他人的信任,纵使他再机关算尽,又怎么能掩饰得天衣无 缝呢?这样的人,终是不能在他人心中扎根的。
2.立观点。
关于“诚信”这一话题,同学们是否可以明确自己的观点呢? 提示:观点的表述,要以陈述句句式鲜明表达对论题的态度。
示例: (1)诚信,处世之本。 (2)诚信,不因外力改变。 (3)诚信的美德不能丢。
二、诚信之干:诚意以正心
1.讲讲关于“诚信”的故事。
(1)提起“诚信”,大家一定有很多故事要讲,你知道哪些“诚信” 故事呢?(分组,一组同学讲,组同学评。)
明确:坚守诚信,不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秉持初衷,完善内在道德。 4.对不诚信者可否不讲诚信?
明确:要不要讲诚信,应视情况而定。《世说新语》中“陈太丘与友 期行”篇中,陈太丘对友人的不诚信也给予了相应的惩罚——过时不 候。
——以"诚信"为话题
教学目标
1.围绕确定的观点,选取与之相对应的材料。 2.材料要真实准确,经得起推敲,能证明论点 3.材料使用要丰富,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议论不仅要提出观点,还要有能证明观点的材料,言之有 据才能让人信服。怎样才能做到言之有据呢? 一、准确性原则。在使用材料时,要确保材料的准确性,要经 得起推敲,列举事例或引用名言警句等都要真实准确。 二、吻合性原则。要保证材料与观点一致,要注意使用事实论 据时,不需要详细记叙事件本身,而要通过概括叙述和对论据 的分析,建立起材料与观点之间的联系,使用道理论据,可以 从正反两方面进行阐发,注意内在的逻辑性。
诚信更是结识真正的朋友的基础。相传秦末“一诺千金”的季布因得罪 汉高祖而被悬赏捉拿,但他旧日的朋友不被重金所惑,甘冒灭九族的风险来 保护他。这正是因为他比金子更珍贵的诚信,值得换来一份真正的情谊。古 语有云:“以诚感人者,人亦以诚应;以诈御人者,人亦以诈应。”试想, 如果一个人失掉了他人的信任,纵使他再机关算尽,又怎么能掩饰得天衣无 缝呢?这样的人,终是不能在他人心中扎根的。
2.立观点。
关于“诚信”这一话题,同学们是否可以明确自己的观点呢? 提示:观点的表述,要以陈述句句式鲜明表达对论题的态度。
示例: (1)诚信,处世之本。 (2)诚信,不因外力改变。 (3)诚信的美德不能丢。
二、诚信之干:诚意以正心
1.讲讲关于“诚信”的故事。
(1)提起“诚信”,大家一定有很多故事要讲,你知道哪些“诚信” 故事呢?(分组,一组同学讲,组同学评。)
明确:坚守诚信,不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秉持初衷,完善内在道德。 4.对不诚信者可否不讲诚信?
明确:要不要讲诚信,应视情况而定。《世说新语》中“陈太丘与友 期行”篇中,陈太丘对友人的不诚信也给予了相应的惩罚——过时不 候。
第三单元 写作《议论要言之有据》(25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写作《议论要言之有据》(25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84cecca7312b3169a551a414.png)
9
辨真伪,析方法
·下列论据有何不妥?
·李白在他的《爱莲说》中写道:“予独爱莲之出淤泥 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被流放的屈原,时时不忘报国,终因报国无门,而自 刎于乌江。 ·毛泽东从小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但丁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哭去吧。
10
方法小结
确保材料准确,经得起推敲。 去伪存真,一脉相承。
25
22
可以说诚信是人的立身之本,是社 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石,建立诚信的社会 ,从现在做起,从每个人做起,从我做 起。请背好诚信行囊,抓牢诚信行囊, 人生路上的步履才能更平稳,更坚实。 ④
撒旦的谎言肯定会被揭穿,天以诚 信为绷带,医好飞翔的翅膀,诚信不可 抛是法宝,更是道德底线。⑤
——后记
④尾段得出结论 。告诫大家要讲 诚信。收束有力 。
②列举商鞅和 周幽王两个事 例,从正反两 方面论述讲诚 信的重要性。 两个事例都是 典故,具有较 强的说服力。
19
汉朝季布,以诚信称于世,有谚语云∶"得黄金百斤 ,不如得季布一诺。"即得季布一句话,比金子还贵重, 季布跟随项羽战败,被刘邦通缉,因得多人保护,使之 平安渡过难关,最后季布凭着诚信受到汉王朝的重用。 只有诚信的人,才能被人诚信以待,多一份诚信,你有 时候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议
部编九上第三单元作文课件
论
要
言
之
有
据
1
激趣导入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 疫情打乱了我们原本的生活节奏, 自疫情发生以来,病毒源头一直 是人们时刻关注的问题。刚开始, 西方一些媒体发表了“新冠病毒 源头来自中国”的论调,可是随 着调查的深入,大量研究的事实 和数据表明,新冠病毒并不是最 早出现在中国。
辨真伪,析方法
·下列论据有何不妥?
·李白在他的《爱莲说》中写道:“予独爱莲之出淤泥 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被流放的屈原,时时不忘报国,终因报国无门,而自 刎于乌江。 ·毛泽东从小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但丁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哭去吧。
10
方法小结
确保材料准确,经得起推敲。 去伪存真,一脉相承。
25
22
可以说诚信是人的立身之本,是社 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石,建立诚信的社会 ,从现在做起,从每个人做起,从我做 起。请背好诚信行囊,抓牢诚信行囊, 人生路上的步履才能更平稳,更坚实。 ④
撒旦的谎言肯定会被揭穿,天以诚 信为绷带,医好飞翔的翅膀,诚信不可 抛是法宝,更是道德底线。⑤
——后记
④尾段得出结论 。告诫大家要讲 诚信。收束有力 。
②列举商鞅和 周幽王两个事 例,从正反两 方面论述讲诚 信的重要性。 两个事例都是 典故,具有较 强的说服力。
19
汉朝季布,以诚信称于世,有谚语云∶"得黄金百斤 ,不如得季布一诺。"即得季布一句话,比金子还贵重, 季布跟随项羽战败,被刘邦通缉,因得多人保护,使之 平安渡过难关,最后季布凭着诚信受到汉王朝的重用。 只有诚信的人,才能被人诚信以待,多一份诚信,你有 时候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议
部编九上第三单元作文课件
论
要
言
之
有
据
1
激趣导入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 疫情打乱了我们原本的生活节奏, 自疫情发生以来,病毒源头一直 是人们时刻关注的问题。刚开始, 西方一些媒体发表了“新冠病毒 源头来自中国”的论调,可是随 着调查的深入,大量研究的事实 和数据表明,新冠病毒并不是最 早出现在中国。
《议论要言之有据》PPT课件【优质课件】共42页文档
![《议论要言之有据》PPT课件【优质课件】共42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fcf15a5510661ed9ac51f346.png)
《议论要言之有据》PPT课件【优质 课件】
41、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42、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4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4、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4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 当勉励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41、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42、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4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4、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4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 当勉励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要言之有据
(以事实论据为例)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明确论据的选择和使用的注意事项。(重点)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选择以及正确使用论据的能力。(难点) 学科素养: 培养学生议论文写作论据使用的习惯。
目录
1 写作形成 2 写作实践 3 总结提高
写作形成
论据的选择
1、论据要准确,围绕中心论点。 选取论据要紧扣论点,为论点服务,做到观点和材料
的统一,是议论文最基本的要求。
举例材料: 德国马普学会日前发布新闻公告介绍说:马普学会与奥 地利格拉茨大学合作设计的两个实验表明,在各自的学科 领域里,先天因素并非决定性因素。而且,通过后天的学 习可以弥补先天的缺陷。 是的,我们不必再犹豫了。我们的先天条件可能是很普 通的,但只要努力,我们便可以做优秀的学生。我们便可 以实现我们的宏伟的抱负!
刘邦不喜韩信的出言无忌,却委其以重任,让韩信统 兵作战, 征讨四方,终于灭了西楚霸王,成了天之骄子。
房玄龄曾为李建成出谋暗害李世民,李世民又岂能不 恨?然而李世民不计前嫌,重用房玄龄为相,遂有“贞观之 治”之盛世。
有意的铺排与盲目的堆砌不同,它能够使语言构 成一种铺张之态,如以上的例子,排比举简洁充分, 一个接一个,让人不能不信服其论述的观点。我们在 作文时,如果所举事例是众所周知的,铺展开来则难 以给读者新意,这就不妨考虑用排比举例。
4、论据要真实 有一点值得提出的就是事实论据要确凿,也就是说用作 论据的事实必须是准确无误的,不能胡编乱造。
论据的使用
1.叙述材料要简明扼要 一般而言,议论文举例应是针对构成论点的要素作概括的 叙述,不使用描写,删去与论点关系不大的内容,不宜面面俱到, 全盘照抄,更不能篡改材料。 我们应该明白,议论文中的事例是作为论据出现的,它的 任务是证明论点,而不在于向读者展示本身发生的过程。
写作实践
1. 如果我们用下面的例子来论证“失败是成功之母”, 该怎样叙述呢?
(1)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 决心发明炸药。
(2)四年里,诺贝尔废寝忘食,一丝不苟地做了数百次 实验, 换来的却只是数百次失败,但是,他毫不气馁。因 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坚定信念:一定要发明“炸药”,减轻 工人们繁重的负担。
(2)正反对照,加强力度。 这是例证法的一种特殊形式,即举出彼此相反的两类 事物,或同一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一正一反,对比鲜明, 从而增强论证的力度。 如以下文字,用周公、刘备的“兼听”与楚怀王的 “偏听”对比来论证兴亡之道:
试想,从古到今,有多少帝王因为选贤授能、“兼听”,而开创 了一个个太平盛世。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刘备三顾茅庐求贤才, 终 有三国鼎立;萧何月下追韩信,方有后来刘邦的强兵壮马。而又有多少 帝王因为轻信谗言、“偏听”,而使国家走向衰落、灭亡。 楚怀王亲 小人远贤能,怒疏屈原,楚国不久就走上了亡国之途。
有的同学把领袖人物、著名人物、先进人物、名言警句 当作“万能胶”,而且多年不变,没有从中挖掘出更有说服力 的东西;也不注重平时的阅读积累,不善于从生活中选择新鲜 的论据,说到这个论点,或者说到那个论点,都是常用的几个 论据,让人味同嚼蜡。曾在报刊上看到这样的一句话:在议论 文写作中,选择新鲜的别人尚未用过的论据是金子,别人已用 的论据你能变换角度去用的是银子,别人经常用的而你又照搬 照用的是石子。这说得很有道理。在论据的运用中,我们要力 求用的都是金子是银子,而不是石子。
示例: 化学家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四年里废寝忘食,一丝不 苟地做了数百次实验,换来的却只是数百次的失败。但他毫 不气馁, 不断地更换原料,改进方法,在他的不懈努力下 终于发明了威力巨大的炸药。
2. 请从以下两个文题中任选一个进行写作实践。
文题一:(课堂上完成提纲,课后完成作文练习)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诚信,自古就是一种美德。欺诈、造假等不讲诚信的现象历来 为人们所深恶痛绝。请以《谈诚信》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 少于600字。
(3)最后一次实验时,他聚精会神地盯着延燃的导火线, 一声巨响,“炸药”爆炸产生了极大的威力,其他人员在旁 边不禁惊叫:“诺贝尔完了!”
(4)然而,正当人们为失去一位伟大的化学家而悲痛的 时候,诺贝尔神奇般地从浓烟中跳出来,他面孔乌黑,身上 带着血,兴奋地狂呼:“成功了。”
(5)就这样,诺贝尔发明了炸药,从那时起,炸药大大 减轻了挖土工人的劳动强度。
不合适。首先“我们学校的一个女孩”这种说法不典型, 还有体育是需要天资的,而女孩在被认为是“不适合这项运 动”时,仍考进了足球队,只能说明要么老师说的不对,要 么她开始只是没有发挥好,实际她是适合这项运动的。因此, 用它做论据不典型。
举例材料(2):
古今中外,多少英雄豪杰、风流人物丧失理智,拜倒在感觉之中,铸 成千古遗恨!秦王赢政,开创了大秦帝国,何其壮哉!然而,令人痛心的 是他利令智昏,认为基业已固,企望恩蒙万世,自号“始皇”,对人民实 行野蛮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丧心病狂地“焚书”“坑儒”“以愚 其黔首”,及至传至二世,终致“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多么 可叹!被誉为世界物理界“伟人”,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杰出科学家牛顿, 晚年为“感觉”所左右,一味信奉神学,走了与科学背道而驰的道路,令 人扼腕。当代著名作家周而复声名显赫,身为共产党员,却为“感觉”左 右,竟然丧失理智,不顾民族尊严凭吊靖国神社。跪倒在犯下滔天大罪的 日本战犯的脚下,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奇耻大辱,他本人也因此声名狼藉。
有同学以此为题写了一篇文章,选了下面四个论据。大 家讨论一下这几个论据是否都合适。
(1)姚明作为世界体坛冉冉升起的巨星,已成为全世界 年轻人的偶像。与其他NBA球员相比,姚明身体条件偏差, 在弹跳、肌肉方面没法和黑人比。但姚明相信勤能补拙。 每次训练前,他都要自己先练上两个小时的体能。负责给 他们洗衣服的师傅说:姚明训练可真刻苦,大冬天的也出 那么多汗,鞋子里倒得出水来。
论据(1)(4)合适,(2)(3)不合适。因为材料里王羲之 并不拙,也并没有表明韦钰是“拙”的。而姚明本身身体 条件差,弹跳,肌肉方面比不上黑人这是“拙”,每次训 练前先练两小时体能这是“勤”,以勤补拙;梅兰芳天天 口含沙粒练习这是“勤”,有口吃的毛病这是“拙”,经过 刻苦努力最终改掉了毛病,取得了事业的成功,这是补了 “拙”,可知这两个例子紧扣了论点。
2、论据要具有典型性 典型性即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论据典型,能收到 以少服多的效果。 (1)生活中偶然性的个别事例,是不具有代表性和 普遍意义的。 (2)从同一个角度举出来的论据再多,再贴切,也 只能代表一个方面的普遍意义,要能多角度、多方面、 多层次地选择论据,常用的选例角度有不同的领域(政 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不同性质(正面、 反面),不同国别(中国、外国),不同的时间 (古代、 近代、现当代)。
文题二: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对此你怎么看?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不少于600字。
课堂小结
议论文选材要弄清材料的实质,紧扣论点,不能貌合神 离。论据也要真实、典型,这样才具有说服力。最后还要做 到:论据贴合生活、时代,具有鲜活性。
作业布置: 根据课堂写作实践的提纲内容,完成写作训练(不少于600字)
这段文字从古今中外的角度,从政治家、科学家、 作家的角度,从反面的角度来选取典型事例,说明了 “跟着感觉走”的危害性,从而论证了“要跟着理智走” 的观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3、论据要新颖 举例材料(2): 勤奋学习的是爱因斯坦,淡泊名利的是居里夫人, 助人为乐的是雷锋,不畏死亡的是刘胡兰,身残志坚的 是张海迪,鞠躬尽瘁的是周恩来,就这么几个死定的例 子,光荣地造就了上海乃至全国这么多考试和比赛里的 作文高手。 以上是作家韩寒的《三重门》里的句子。那么,他 在这里讽刺什么呢?
举例材料(1): 有同学以“我们可以不欢迎挫折,但不应该回避挫折, 畏惧挫折”为话题,以“挫折铸造成功”为中心,选了下面 的论据,大家思考合适吗? 挫折铸造成功。我们学校的一个女孩在学校踢足球时, 因表现很不理想而遭到老师的训斥。大家都说她并不适合这 项运动,但她并没被挫折吓倒,而是更加发奋努力,终于考 进了专业球队。
2.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1)层层堆叠,铺排有力。 所举事例在性质、层面、角度或其他方面无任何变化, 只是数量的增加,通常这种简单的例举应尽量避免,因为它 对论证论点的普遍性帮助不大。
但在一定的情况 下,这种方式会变得相当有力。 如:
公子小白曾被管仲箭射衣带钩,自是对其痛恨无比。 然而,当他认识到管仲的才识时,放下心里的厌恶,重用管 仲,终成一代霸主。
(2)我国第一个电子学女博士韦钰在西德进修期间,没 有空暇到繁华的街头漫步,没有精力去剧场、影院欣赏艺 术,她一心扑在专业学习上,就连生病也拒绝休息。正是 这种刻苦,才使她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3)王羲之经常在自己的衣服上写字,甚至将衣服划破, 终于成为一位有名的书法家。
(4)梅兰芳小时候有口吃的毛病,为了弥补这一缺陷, 他坚持每天早上含沙练唱,最终改掉了口吃的毛病,成为 一位闻名中外的艺术大师。
3.要学会分析论据 分析是联系论点和论据的桥梁,是丰富文章内容的关键。 中学生的议论文,大多不善分析,只是停留在论点加论据上, 致使议论文浅显空洞,缺乏说服力,因此,中学生要想尽快突 破议论文的写作障碍,提高议论文写作的能力,就必须学会分 析论据。
围绕论点摆出论据之后,一定要围绕论点对论据从 理论上加以分析,分析一下它与论点之间有什么关系, 讲清它们为什么能证明论点,千万不能摆事实而不讲道 理,只是单纯地罗列事例。有了分析,就能使事例和论 点成为有机的统一体;只有通过理性的分析,揭示出事 例与论点之间的关系,才能使文章产生令人信服的逻辑 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