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历史文化.ppt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历史文化.ppt](https://img.taocdn.com/s3/m/88cb5550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cb.png)
严选1
10
归纳总结:农业社会经济发展的 条件 1、土地资源;
2、充足的劳动力;
3、先进的生产工具;
4、好的农业发展政策;
5、安定的社会环境;
6、优越的自然环境;
严选1
11
例;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魏 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发展状 况,总的趋势是( )
A,环境状况恶化
B,环境状况良好
C,环境破坏缓解
D,环境破坏加剧
1、江南农业的开发表现
1) 地域扩大,但各地发展不平衡 江东——整个长江流域——岭南、闽江
2) 土地大量开垦;耕作技术进步;农田水 利兴修较多;农作物品种增多;单位面积 产量提高;
严选1
2
二、农业的发展 (一)江南农业的开发
2、江南农业开发的影响:
1)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2)为隋朝的统一准备了历史条件 3)为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 下了基础;
严选1
3
二、农业的发展 (一)江南农业的开发
3、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1)劳动力和技术:北民南迁;
2)民族关系:南方民族融合;
3)统治政策:统治者采取有利经济发展的政策;
4)政治前提:南方政局相对安定;
5)自然条件:江南优越的自然条件;
(气候、日照、水资源等)
严选1
4
例:六朝时期,江南农业得到 开发。其中成为产粮区的是 ()
的改革)
5、发展经济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除了要求有良好的政治环境与政策
外,就经济内部而言,也需要许多
措施的配合;(如农业的发展,与水
利的兴修、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技术
的提高与推广密不严选可1 分)
28
缓慢
严选1
22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变迁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32d36dbb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10.png)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变迁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尤其是社会经济方面,发生了一系列变革,包括社会制度、生产方式、商品流通、交通运输等方面。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变迁。
一、社会制度变迁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将封建社会的基础从土地所有权转向人身所有权。
这意味着,官僚阶级和地主阶级把土地分割成个人所有的田地,这种割据制度在当时被称为“井田制度”。
井田制度的出现使得土地成为了个人财产,可以自由买卖,而不再是完全属于官家或地主的集体财产。
这种制度使得农民有了更大的自由和动力去开垦土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也为商品流通提供了更多的生产资料。
二、生产方式变革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主要表现在:1、农业生产加强细分这一时期,农民们普遍采用多种作物轮作的方式,以增加农产品的多样性和减少单一作物的病虫害发生率。
同时,农民们还通过改良种植方式,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2、手工业加强农村手工业成为了当时社会生产的重要部分,如织布、陶瓷、安针、易筋经等手工业生产。
手工业生产的提高和发展依赖于井田制度让农民们有了更多的自由时间和更好的生产条件。
同时,手工业还提供了新的市场和交易方式,促进了商品流通。
3、矿业和铸造业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矿业和铸造业很快发展起来。
这主要是由于官府和地主们看到了矿石的商业价值和与之相关的生产工具的重要性。
由于矿业和铸造业的繁荣,整个社会获得了许多新的产品和生产方式。
三、商品流通变革魏晋南北朝时期,商品流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逐渐形成了全国性的市场。
与此同时,城市开始崛起,城市人口增长加快。
这些都是由于社会经济的变革和农业发展的推动。
1、货币流通的普及货币的使用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普及,尤其是当时的“五铢钱”成为了一种广泛使用的货币。
除了大规模发行近似公制的铜铸货币之外,还有许多零散的金银和骨质货币。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萧条与文化革新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萧条与文化革新](https://img.taocdn.com/s3/m/b072850b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0f.png)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萧条与文化革新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
这个时期经历了政治动荡和战乱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经济萧条和文化革新的时期。
本文将着重论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萧条与文化革新的关系,以及这个时期的重要性。
一、经济萧条的原因: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萧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战乱: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动荡不安,军阀割据,劫掠掠夺,造成了社会的混乱不安,农业生产和商业交通都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2.土地制度的变化: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从旧的世族制度向新的土地制度转变。
这一制度的变化使得土地经营和土地流转都变得更为复杂,同时造成了土地的分散化,导致了农业生产的停滞。
3.天灾人祸:魏晋南北朝时期,天灾频发,人口减少,社会不稳定,人口外流。
二、文化革新的现状:尽管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萧条,但是文化革新却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当时文化的繁荣和创新。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很多具有创新思想的思想家,他们不仅对文学、艺术、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对中国未来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1.文学艺术的繁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革新,对于文学艺术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陶渊明、陶潜、谢灵运、嵇康等名人都是在这个时期活跃的。
在这个时期,文学艺术大繁荣,出现了很多优秀的诗人、书法家、画家等。
2.学术理论的创新:魏晋南北朝时期,学术理论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玄学、道家、墨家等学派都产生了一些新的思想,这些思想逐渐成熟,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也有了深远的影响。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性: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性显然超出了一个苦难时期的范畴,这个时期产生了对于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此时期所产生的文化艺术,在中国的文化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至今被世人传颂。
1.文化建设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繁荣对中国未来的文化建设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文化人,如《庄子》作者庄子、《道德经》的作者老子,他们的思想和著作在当时及后来对中国的人们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c6b4b400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51.png)
①政治因素: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为统一提供制度保障 局部统一出现 力量对比变化为全国性统一奠定基础
②经济因素:封建经济的发展使各地区间联系加强;奠定了物质基础 ③民族因素:民族频繁交往;民族融合增强;有利于统一 ④民心因素:人民反对战争;渴望统一 ⑤意识因素:儒家大一统思想所起的积极作用 ⑥个人因素:杰出历史人物在统一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⑦外部因素:有利的外部环境
禁 露田
国家所有
限 桑田
农民所有 禁 麻田
2三长制
①目的:
A 宗主督护制存在很多弊端;并且激化了地方
与中央的矛盾
B 为配合均田制的推行;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②内容: 邻长—里长—党长
三长制以五家为一邻,设 邻长;五邻为一里,设里长; 五里为一党,设党长。邻长、
里长、党长合称三长。三长直
③职能:
属于州郡,负责清理户口和田 亩、征发徭役和兵役。
⑴西南:诸葛亮注意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关系;加速 西南少数民族封建化
⑵越族:吴国征服 招降 笼络越族;越族同汉族生活 方式差别不大
例 十六国时期;各国间的战争所造成的客 观积极作用是
• A 有利于国家统一 • B 加速各国封建化的进程 • C 有利于经济恢复 • D 加速民族间的融合
AD
例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基本原因是
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影响:没有触及封建土地私有制;但是在一定
程度上遏制了土地兼并;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 极性;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促进了社 会经济的发展
合作与探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均田制的主要内容有如下四点: 一 男子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妇人受露田二
十亩;分露田时会加倍或加两倍授给;以备休耕;身死或年满七十 岁;须还露田于官;桑田则为世业田;不须还官;按照规定;桑田内 要种植一定数量的桑 榆 枣树等;至于不宜蚕桑的地区;则改受麻 田;当中男子十亩;妇人五亩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变革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变革](https://img.taocdn.com/s3/m/05207819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1e.png)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变革魏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段时期发生了许多社会变革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变革主要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政治制度的调整以及文化思潮的兴起。
一、经济结构的变化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经济的重心逐渐由农业转向商业和手工业。
一方面,农业生产仍然是经济的基础,但由于战乱频繁和政治动荡,农业生产遭受了很大的破坏,农民纷纷转行做手工业或从事商业活动。
另一方面,由于对外贸易的发展,商业活动蓬勃发展,商人逐渐积累财富,成为社会的重要力量。
手工业也得到了发展,制陶、制瓷、制茶等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
经济结构的变化带来了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商人和手工业者成为社会中的新兴阶级。
二、政治制度的调整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制度也发生了一系列的调整。
由于连年战乱和政局的动荡,传统的封建制度逐渐瓦解。
魏晋时期晋朝的王室政权基本上是军阀政权,在南北朝时期,南方的刘宋、南齐、梁、陈等政权也是一样。
这使得封建王朝的统治地位有所削弱,而士族的势力逐渐壮大。
士族通过世族家族的结盟和收买、战争中的功勋、买官卖官等手段,逐渐取代了王室成为实际的统治者。
这种变革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隋唐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三、文化思潮的兴起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思潮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著名的“八玄学派”就是在这个时期兴起的,他们以“八玄”为核心,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学术观点。
八玄学派强调个人主义和个体的独立,对传统儒家思想进行了批判和超越。
他们推崇自然和人性的本真是正义之源,注重主体的自我发展,对后来的文化思潮产生了重要影响。
此外,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成为重要的宗教和文化力量。
以上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变革涉及经济结构、政治制度和文化思潮等方面的变化。
这些变革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篇章。
魏晋南北朝的政治经济制度及思想文化
![魏晋南北朝的政治经济制度及思想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59f2f511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a8.png)
魏晋南北朝的政治经济制度及思想文化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58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等各方面发生巨大变化的阶段。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发生了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变化和创新,这个时期的历史对于后世的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
本文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个方面来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
一、政治1.统治形式的变化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统治形式经历了从专制体制向分权体制的转变。
例如,三国时期的三国鼎立,各种国家之间互相独立,中央政府的权力较为弱化。
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政权较为强大,而南方的政权较为薄弱,而且多以王侯领地为主,中央政府的权力也相对加强。
此后,分权体制逐渐成为中国所有王朝的统治体制,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2.官制和法律制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制定了一系列其他朝代借鉴的官制和法律制度,使中国的官制逐渐具有规范化的特征。
例如,汉朝时期制定的九品官员制度,具有较为粗陋的规范。
但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员的选拔和考核标准也逐渐得到规范,而晋代颁布的《申论》也成为了后世的重要的文学作品。
此外,在北周朝,摄政王宪法的颁布,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为宪法的文件。
3.国家制度和中央财政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制度中的财政制度也经历了大量变化。
例如,南齐时期首次实行了“县令时租”制,即县令需要负责向上缴纳税金,同时也对下属官员进行了检查和罚款。
此外,北魏时期颁布的“县县有税”,也对地方官员进行了严格的财务监管。
而魏晋时期的书法也日趋成熟,成为了中国书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至今。
二、经济1.农业经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经济发展速度较慢,主要缘于社会动荡,不断的战乱,导致了人口流动和土地破坏。
此外,受北方严重的气候和短暂的农时影响,农业生产也遭受了重创。
2.手工业和商业在手工业和商业方面,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发展是比较明显的,一些手工业和商业成为了当时的支柱产业。
(完整版)魏晋南北朝
![(完整版)魏晋南北朝](https://img.taocdn.com/s3/m/e630bd48a32d7375a417808a.png)
②阶级因素:在各族人民联合反抗统治者压迫 的斗争中。
③经济因素:少数民族由游牧生活转向农业生 活的封建化过程中。
④统治者政策因素:开明的民族政策、汉化政 策、 “和亲”、“册封” 。
⑤友好交往
探究: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和启示?
原因: (1)顺应时代潮流; (2) 措施得力;
2、标准同:庶家族世在、政品治德、、经济才、能文并化重上→的家不同世地成位为。唯形一成标:魏准晋 “上发品展无:寒东门晋、南下朝品无衰士落族:”南朝末 灭亡:唐朝末年
3、评价:
后期成为世家大族操纵政权的工具,不利于选拔人才和中央 集权,同时也促进了世家大族的没落。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前提: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
十 长安 六
国水
成(汉)
西安西北
淮 建康
南京
成都
长
江
东 海
东
晋
郁
夷
水
洲
南海 (涨海)
二、三国晋南北朝时期政治
(一)政局: (二)、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 1、含义: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由品评官评定
人才士优族劣(,指然世后代授为官官的的名制门度望。族)制度是三国两晋南北朝
时期特有的历史现象,它的特点是按门第等级区别士族
.下图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 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 )
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 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 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
3.北方农业恢复和发展主要表现
⑴、新农具 、新技术 ●曹魏马钧改进翻车,用于农业灌溉。 ●西北嘉峪关都已采用二牛一人或一牛一人的耕作 方式 ●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
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https://img.taocdn.com/s3/m/aeab46ed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dc.png)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涵盖了公元220年至589年,共计369年。
此时期的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变动剧烈,文化交流活跃,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政权更迭与分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政权发生了多次更迭和分裂。
东晋、南朝宋、齐、梁和陈都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方政权,而北方则先后出现了曹魏、西晋、五胡十六国、北齐和北周等政权。
这些政权之间的斗争与分裂,导致了国家的割据和动荡,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不稳定性。
二、社会经济变革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发生了深刻变革。
农业生产成为当时社会经济的主要支柱,粮食生产不断增加,手工业和商业也得到了发展。
同时,由于政权更迭和社会动荡,土地兼并严重,社会贫富差距加剧,造成社会矛盾与冲突的激化。
三、文化繁荣与思想观念转变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艺术得到了繁荣发展。
文人墨客活跃于社会各个领域,文化交流频繁。
在文学方面,出现了诗人陶渊明、曹操等一大批杰出的作家和文人。
同时,佛教的传播也使得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较为深厚的融合。
四、佛教的兴起与影响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逐渐传入中国,并在社会上得到广泛传播。
佛教的兴起带动了汉传佛教的发展,出现了一批杰出的佛教高僧和宗派。
佛教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深远,推动了中国思想观念的转变。
五、边患与汉族统一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频繁遭受外族入侵和边患威胁。
五胡十六国时期,羯族、氐族、匈奴等少数民族相继建立政权,并对北方汉族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直到南北朝时期,尤其是北魏建立后,汉族才得以统一北方,结束了长达几百年的分裂。
六、统一的希望:南朝隋唐的崛起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但也为后来的南朝隋唐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和激烈的社会变革,使得南方政权得以崛起,最终由隋朝和唐朝完成了对中国的统一。
总结: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变动和发展的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0c49365c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30.png)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经济发展较为活跃的时期。
这个时期,经济繁荣程度的高低与地域、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当时的经济形势。
一、基本情况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型时期,虽然在历史上被归为各自的朝代之中,但是它们的发展的脉络是紧密相连的。
所以我们可以从整体上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形势。
大家可能会疑惑,为什么这个时期会有较为活跃的经济发展呢?主要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首先,经济各项制度的进步,如农业生产力、交通运输、纸张和印刷技术、货币铸造等等得到了改进与革新,有利于经济的快速发展。
其次,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历经战火,城市的破坏和人口减少,但是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鼓励移民入住。
因此,人口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并催生了城市的建设,从而对经济有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再次,封建封闭的农村社会逐渐演变成城市社会,市场日渐完善,流通渠道也逐渐畅通。
人们可以通过市场自由买卖商品,这为经济发展打下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二、农业农业是当时的支柱,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主要靠种田。
此时,中国地区以农业占据了国民生产总值的最大比例,同时也成为了经济的主要来源。
当时中国的南北分裂是不可避免的,两个地区的农业生产也有着一些差异。
在北方,因为气候干燥,土地肥力较低,难以支撑大规模的农业生产。
为了发展农业,他们不得不采用各种方法,如改良种子、引进新技术、改进农田、提高农业机械化等等。
而南方则由于气候和地理环境的适宜,农业得以快速繁荣。
农产品的收成也比北方多,价格也更为稳定。
此时,南方的农民也开始采用水稻种植和精耕细作等新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总的来说,农业发展对当时的经济和社会稳定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手工业和商业魏晋南北朝时期,手工业和商业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这个时期开始,人们已经开始使用货币来进行交易。
这充分说明了当时的商业活动已经越来越发达。
三国两晋南北朝社会概况和文化
![三国两晋南北朝社会概况和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9bab1c85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44.png)
③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自耕农旳承担,有利于社 会经济旳恢复和发展。
④增进了少数民族旳封建化和各族人民旳融合。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科技文化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旳原因:
1、民族融合,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 2、北方经济旳恢复和南方经济旳发展 3、对前代文化旳继承 4、人民群众旳长久积累和发明
3、北方经济特点: (1)农耕缩小,畜牧业扩展,环境破坏缓解。 (2)反复破坏和恢复,边疆地域得到开发。
三、手工业旳发展
1、丝织业
魏:设有专门旳织造机构 吴: 哺育出八辈之蚕 蜀: 蜀锦行销吴、魏
2、冶铁:相州军刀,百炼钢工艺相
当成熟,发明了灌钢法
南方:青瓷
3、制瓷 北方:白瓷
技术进步,成为主要书写材料
C、寺院经济畸形发展,破坏社会经济发展。 D、绘画、建筑、石窟艺术深受影响
E、引起反佛教旳斗争
北魏太武帝灭佛 北周武帝灭佛
范缜《神灭论》
3、哲学:范缜与《神灭论》 (1)原因:佛教盛行,加重人民旳承担。
形神相即(物质和意识是统一旳) (2)内容
形亡神灭(物质第一,意识第二)
(3)意义:
中国古代唯物主义思想家
四、文学和艺术:
1、文学:承上启下 (1)建安文学 (2)南方田园诗:陶潜与其代表作 (3)南北方民歌
2、艺术:受宗教影响较深 (1)书法: (2)绘画: (3)石窟艺术:
(4)音乐、舞蹈
一、领先世界旳科学技术
二、异彩纷呈旳艺术成就
(1)祖冲之
5428 3259
60837924
祖冲之造千里船
卢舍那大佛
龙门石窟宾阳洞“礼佛图”浮雕
五: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化旳特点
三国两晋南北朝社会概况和文化ppt课件
![三国两晋南北朝社会概况和文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481707c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af.png)
科学技术
二
三
哲Hale Waihona Puke 和宗教史学和文学四
五
艺术和体育
第一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 治经济概况
三国:(229年——265年) (曹)魏:220年,曹丕称帝; 蜀(汉):221年,刘备称帝;(263年) (东)吴:229年,孙权称帝。(280年)
• 两晋: • 西晋:265年——
316年; • 东晋:317年——
西 晋 : 短 暂 统 一
280
族会
元
融生
•
• • •
的十东朝百民该
东
催六晋代姓族时
晋
化国政更流加期 剂是治替离剧的 。民之之失融特
十 六
族特过所合点
国
从点程、、:
分:。战社王
裂门
争会朝
: 群
走阀 向制 融度
接经更 连济替 不疲频
雄 逐
合。
断敝繁
鹿
。、、
• •
派婚与主历封于于成大
生姻任要史建南东于体
汉致
侨北;刘
化力
置齐北宋
北 朝
运于
郡、朝、
:
动收 。复 (中
县北:南 ;周北齐 北五魏、
并 立
孝原 文; 帝北
朝朝、南
:。东梁
胡
魏、
政 权
改朝
汉
、南
:
• • • • •
明北北战春
朝宋魏国秋
中
张王孝时时 居安文期期 正石帝秦齐
国 古
改变改国国
代
革法革商管 鞅仲 变改
社 会
法革
改
革
社会概况
• 三世纪至六世纪,是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 期。该时期有两大特点:国家大分裂大动 荡,民族大迁徙大融合。
魏晋南北朝的社会文化
![魏晋南北朝的社会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1b161328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2f.png)
魏晋南北朝的社会文化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变革和动荡的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自汉朝以来前所未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革,这些变革不仅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步,也深刻影响了后来的中华文化。
一、社会变革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许多重大变革。
其中一个显著的变化是农民的向地主阶级转化。
在这一时期,随着大规模土地的私有化,农民阶层逐渐失去了土地,而土地兼并使土地所有权集中在更少的富家之手。
大量农民被迫离开自己的土地,成为佃农或雇农,富人则成为地主和贵族。
这种阶级转化导致了新兴的社会结构,不再像传统社会那样,仅有君主、贵族和平民三个阶层,而是出现了更加细致的社会层次结构。
此外,家族制度被进一步强化,家族成员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
在家族关系的控制下,人们对家族的忠诚度更高,也更注重个人在家族中的地位。
这种社会结构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变得更加复杂,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关系得到更加详细的描述和记录。
例如,《世系表》就向我们展示了这种社会结构的影响。
二、文化变革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也发生了巨大变革。
在这一时期,佛教、道教和儒教共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信仰之间产生了融合和分歧。
例如,北魏时期的佛教思想对中国后来的佛教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与此同时,道教思想进一步发展和扩展,建立了一系列道教文化的经文和仪式。
不过,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思想仍然占据了主要地位。
儒学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可以说是超然的,主流社会文化大多基于儒学。
特别是在东晋时期,儒家思想经历了深刻的改革,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此外,儒家思想在这一时期也发展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不同独特特点的流派。
三、艺术变革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艺术同样发生了繁荣和变革。
在绘画领域,具有独特特点的山水画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广泛发展。
这些画的特色之一是对大自然的强烈感受和生动描绘,这种画被视为表达中华文化精华的代表。
在陶艺方面,长沙窑、晋窑和齐州窑等窑炉也得到了发展,这些窑炉对后来的中华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魏晋南北朝的社会文化特点
![魏晋南北朝的社会文化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7210ec85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34.png)
魏晋南北朝的社会文化特点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为特殊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社会文化特点十分多样化,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一、政治方面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局势比较混乱,尤其是南北两朝阶段,各地方势力的抗争情况比较严重。
同时,历朝历代的皇帝重视士族政治,将帝国权力企图压制在少数士族手中,从而导致了士族们阻挠改革,维护其权力的现象。
隋唐的封建制度和中央集权的实行,都有目的地消灭地方割据和破坏封建豪族统治的势力,为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
从这个意义上讲,封建制度和中央集权有其特殊的历史意义。
二、经济方面魏晋南北朝时期,天下大乱,经济萎靡不振,封建地主阶级利用这个时期的特殊性,大肆剥削农民。
在这个时期里,不仅土地兼并加剧,商业贸易也逐渐萎缩,尽管由于经济长期萎靡,使得赋税征收一度停滞,发达的经济仍未出现,这样就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更剧烈的激化。
同时,到了北魏时期,百姓受到税赋高压,礼教控制家庭家务,商业贸易萎靡,加上爵位的升降完全依据官位上下,封建之风愈演愈烈,中国古代社会出现了严重的动荡局面。
三、文化方面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引起了一系列变革。
对儒家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拉开了道家、墨家、法家、佛家等多元文化体系的探索。
这样就形成了以佛教为代表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局面,佛教弘(Y康)中国的本地化学也就在这时代开始。
同时,这个时期也开创了一种新的艺术风格,即在曲式、音乐风格、歌词表现等方面上形成了新气象。
南京时代的文士们在诗歌、文章、书法、绘画等领域取得显著成就,他们强调以意境带动千古,讲究内涵象征,推崇自然兼人文。
在历史范畴上,魏晋南北朝也再次证明了一个经典学说,即任何时代和任何形式的社会制度都将遵循社会历史的周期规律,因此只有理解和把握这个规律,才能谋树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挑战成功的希望自然就存在了。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622ac05a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92.png)
佛教:西 求汉佛末法年;请经来中两亚名传高入僧中;国用内白地马驮东来汉佛明经帝派明使帝让臣两到位西高域
僧在洛阳传教;为他们专门建造了白马寺
2 农书
齐民要术
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日富岁贫;饥寒只渐;故 商贾之事;而不录
—— 齐民要术
重农抑商
3 数学
时代:南朝
人物:祖冲之
成就: ①推算圆周率精确到小数 点后六位数; ②著 缀术等书
5 绘画
⑴文人画
⑵ 顾恺之;东晋画家;是这一时期最著名的画家 代表作: 女史箴图和 洛神赋图
汉代画家地位不高;无论宫廷画家和民间画家;姓名都少有流传 魏晋以下;出身于士大夫集团的专业画家登上画坛;代表人物为六朝 三杰顾恺之 陆探微 张僧繇 三杰当中;仅顾恺之有作品摹本传世
女史箴图绢本 设色 24×248公分 英国大英博物馆藏
单元三
中华文明的鼎盛——魏晋南朝 隋唐文明 220年907年
阶段特征:魏晋南北朝
国家分裂;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大发展
政治
国家分裂;政权更替频繁;
经济 南方经济得到开发;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民族关系 民族交流频繁;民族融合成主流;
思想
思想:儒受冲击;佛 道 儒三教并立; 文化:出现书法;
一 国家分裂 社会大动荡
中原人民南迁
二 孝文帝改革
1 背景
1北魏统一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趋势; 2社会危机严重民族矛盾 阶级矛盾; 3北魏社会在经济和文化上落后于中原地区的农耕文明
2 措施
均田制 租调制;设立三长制;整顿吏治;迁都洛阳;移风易俗
3 影响
1促进北方经济复苏和发展; 2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汉化;游牧文明——农耕文明 3促进北方地区民族融合;为中国多民族国家多发展做出贡献; 4为结束国家分裂;走向国家统一奠定基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变革与文化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变革与文化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bd44ebc7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5f.png)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变革与文化发展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它包含了三个朝代:魏、晋、南北朝。
这一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后继发展,尤其是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
本文将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变革与文化发展。
一、社会变革的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变革是深层次的,它的背景可以用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1)政治制度的变革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有其长期的历史,在这一时期,这种制度开始出现明显的变化。
在魏晋之际,公卿制度和封建制度逐渐崩溃,官僚制度开始发展。
这一制度强化了朝廷对地方权力的控制,有利于中央集权。
(2)经济形态的变革经济形态的变革主要表现为商业、手工业和封建农业并存,其中商业和手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商业活动的日益繁荣,有利于手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并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3)文化氛围的变革这一时期,中国的文化氛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主要表现为道家、儒家、佛教思想的盛行。
这三种思想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都发展得非常迅速,它们的交流和融合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文化方面的发展(1)文学的繁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发展,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高峰时期。
在这一时期,文学艺术得到了蓬勃发展,各种文学类型都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
桓温的《临江仙·滁州西涧》、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左思的《三国演义》都是这一时期的经典之作。
(2)音乐的发展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音乐的发展也达到了一个高峰。
尤其是北朝时期,歌曲和器乐都得到了大力发展。
《琵琶行》、《步虚子》等曲子,成为了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这一时期,乐器制造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造出了很多优秀的乐器,例如扬琴、火弦琵琶和阮咸等乐器。
(3)绘画艺术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画家们以形神兼备的艺术手段描绘自然,风景画因此成为了当时的主要绘画类型。
谢赫、张萱、顾恺之和王羲之是当时最著名的绘画家。
他们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与文学、音乐上的文化领袖不相上下。
魏晋南北朝的社会政治背景分析
![魏晋南北朝的社会政治背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f319c09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3a.png)
魏晋南北朝的社会政治背景分析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混乱和多元化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政治和社会状况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重要的分水岭之一,因为它标志着中国传统文化和新兴文化之间的过渡。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许多重要的社会和政治变化发生了,它们令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演变。
本文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魏晋南北朝的社会政治背景:农业经济、封建等级、道教佛教、士族文化、蛮族入侵。
1.农业经济农业生产是中国传统经济的支柱。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生产仍然是中国经济的基础,但农业生产方式经历了重大变化。
在这段时期,中国社会发展成为一个更加个体化和分散化的社会。
许多小规模的自给自足的家庭独立经营,大规模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开始衰落。
特别是南北朝时期,由于蛮族的侵入和对中原大规模迁移的影响,农业生产力明显下降,人口锐减,造成经济停滞和社会动荡。
政府开始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缓解这个问题,包括通过减税、从外地运送粮食等方式来增强农业生产。
2.封建等级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等级制度仍然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组织方式。
封建等级制度是一个特色鲜明的中国的传统社会制度,其核心思想是通过等级和权力关系限制社会上层的自由,维护社会政治秩序。
在这个时期的社会,封建等级制度开始走向衰落,并逐渐向更为个体化、自由化的方向发展。
这段时期的社会变化也为中国古代封建等级制度逐渐瓦解奠定了基础。
3.道教佛教道教和佛教的兴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
这段时期的社会变化导致了传统文化的边缘化和新兴文化的兴起。
传统思想逐渐不再满足人们对于现实问题的需求,许多新的思想借助佛教和道教这样的宗教来弥补,成为社会变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佛教崛起的原因主要在于其提供了一种精神的满足,对于受到社会动荡和战乱打击的人们而言是一种价值的上升,道教则是一种社会变革的力量,其强调“自愿自律”与社会传统保持一定的距离。
4.士族文化士族文化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特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和政治文化变迁研究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和政治文化变迁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2136b59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0c.png)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和政治文化变迁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58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也是一个蕴含巨大历史意义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呈现出了令人瞩目的变化和转折。
一、社会经济的变革1. 人口的大量减少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人口数量急剧下降的时期。
魏、晋时期,中国的人口数量已逐渐减少到汉末时的1/3左右,到南北朝时期更是减少到晋朝时期的1/4左右,造成了许多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影响。
2. 土地和生产的重心转移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人口的大量减少,大量农村人口转而涌向城市,对土地使用的压力也就逐渐减少。
因此,土地和生产的重心也逐渐向城市转移。
在城市中,经营商铺、专门手工制作、工艺品和礼制几乎成为了最主要的经济活动。
3. 社会阶层的变化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人口减少和城市的兴起,社会阶层的变化也愈加显著。
由于农业生产的衰落,地主阶层的地位逐渐减弱,而商业、手工制作等产业的兴起,则使得官僚和手工业工人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支柱。
二、政治文化的变革1. 政治体制的改变南北朝时期,在政治体制上也发生了诸多变革。
此时,大量的政治权力移交到了皇帝和中央集权的手中。
但是,这并并没有使中央政府的实力增强,而是导致了权力的扩散和分散。
这种权力分散使得政府的决策难以实现,并导致了斗争的激烈化。
2. 文化思想的变迁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是中国思想和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新思想的崛起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此时,佛教、儒家学派和其他思想渐渐混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熔炉。
这也使得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具有了别具一格的特点。
3. 文学艺术的改变南北朝时期也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的一个丰富多彩的时期。
此时,文学和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许多古代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象。
同时,南北朝时期也是中国诗歌和美术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出现了很多诗人和画家,他们的作品至今仍然被称为中国文化的珍品。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活动与商业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活动与商业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55575a36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db.png)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活动与商业文化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为动荡的时期,政治剧变、社会动荡常常出现。
然而,这个时期的经济活动和商业文化却呈现出了另一番风景,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探究。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活动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活动的重心由中原地区向南方和东北地区转移,这一趋势的出现与政治剧变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方面,中原地区在政治压力下,农业生产和商业贸易都受到了影响,逐渐萎缩;而南方和东北地区因为政治相对稳定,农业和手工业生产逐渐兴起。
南方的岭南地区因为交通的便利,在这个时期逐渐成为了一个繁荣的区域。
这里气候温和,适合种植水稻和茶叶,同时又依靠海洋贸易开展着与外部世界的经济交流。
东北地区则因为地理位置优越,既可以发展农业生产,又可以开展狩猎、捕鱼和蓄养牲畜等活动,形成了一个富庶的地区。
同时,这个时期也出现了一些特殊的经济现象。
例如,石窟建筑的兴起就为当地的经济生活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石窟建筑的修建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物力,制造石刻和浮雕也需要大量的工匠。
这些活动不仅为当地的手工业和建筑业带来了繁荣,也为当地的农业和转口贸易提供了市场。
二、商业文化的崛起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商业活动呈现出了不同于前代的发展态势。
与秦汉两朝时期侧重于货币交易不同,这个时期的商业活动以实物交换为主,其中大量使用货物充当货币的代用品。
例如,当时使用的铁鹤钱、铜钱和银钱都是用银、铜和铁制作的,代表了实物货币的发展。
同时,商业活动的规模也在逐步扩大。
这个时期出现了大型的商业城市,例如当时的建康、洛阳、长安、江陵和广州等都是重要的商业中心。
在这里,商业人士流通各种商品,进行海外贸易,也是高级文化、艺术和宗教信仰的传播中心。
商业文化的发展也让商业人士在社会中的地位得到提升。
商业成功的人士逐渐成为了维护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成为政治和文化中的重要群体。
商人们在生意交流过程中形成的文化也逐渐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文化,深刻影响着当时的社会生活、艺术创作和审美观念。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变革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变革](https://img.taocdn.com/s3/m/dd52a5c9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a4.png)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变革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段时期不仅在政治、军事上发生了巨大变革,更是在社会文化领域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1. 经济结构的转变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经济出现了从农耕经济向商业经济的转变。
这一转变主要得益于金属货币的广泛流通和交通运输的发展。
金属货币的流通进一步推动了商品交换的活跃,商业活动成为社会的重要经济组织形式。
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商品得以迅速流通,各地的产品被广泛交换和推广,这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2. 阶级结构的变化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由于经济的转型,原本以地主、士族为主导的旧贵族逐渐丧失其特权地位,而富商、官僚等新兴的经济阶层逐渐崛起。
大量的富商官僚通过经商和世家联姻等方式积累了巨额财富,成为社会的新贵族。
而普通百姓也逐渐从农业劳动中解脱出来,加入到新兴产业和商业活动中,社会阶级结构开始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3. 文化艺术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重要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追求自由、超脱,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
以建安文化为代表的诗歌、文学创作,注重情感的表达和个体的体验,追求文化的内涵和精神的升华。
同时,绘画艺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以骑马图、山水画为代表的绘画作品凭借其别样的意境和独特的表现手法,成为艺术史上的重要瑰宝。
4. 思想文化的变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变革也带来了对传统观念和价值的重新思考。
在这段时间里,儒家、佛教、道教等思想传统相互交融、互相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
儒家思想充分发挥了补充政治、道德、社会等方面的功能,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
佛教的传入,也对中国文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开拓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而道教则更加注重个体的修炼和自我完善,成为个人修身养性的一种重要方式。
总结: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变革无疑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经济的转型、阶级结构的变化、文化艺术的蓬勃发展以及思想文化的变迁,都为中国历史的演进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法
王羲 之 曹不 兴
艺 术
绘画
顾恺 代表作《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 》 之 著名石窟寺有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石窟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菜 单
隐 藏
2013 · 化 探 究 · 三 总 复 习 · 史 优 高 历
基础知 能优化 考点考 情探究 高考真 题体验 基础巩 固演练 课时知 能评估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菜 单
隐 藏
2013 · 化 探 究 · 三 总 复 习 · 史 优 高 历
基础知 能优化 考点考 情探究 高考真 题体验 基础巩 固演练 课时知 能评估
3.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 (1)概况 ①中原农耕规模缩小, 畜牧业 有所扩展。 ②农业虽屡遭破坏,但总体仍在恢复和发展。 (2)表现 ①研制新农具:马钧改进 翻车 ,用于农业灌溉。 ②兴修水利:曹魏兴复渠堰堤塘,北魏通渠灌溉。 河西走廊 和 辽东地区 得到开发。 ③开发边疆地区: 4.手工业的发展 (1)纺织 ①曹魏在襄邑、 洛阳 设有织造机构。 ②吴国培育出 八辈之蚕 。 ③蜀汉出产 蜀锦 。 (2)冶炼 ①北魏 相州 以制造军刀著称。 ② 百炼钢 技术成熟。 ③发明 灌钢法 。 (3)制瓷:南方盛产 青瓷 ,北方创制出 白瓷 。 (4)造纸 ①技术进步:白度增加,表面平滑,质地 细薄 。 ②产量增加:成为最主要的 书写材料 。 ③造纸中心:北方的 洛阳 、长安,南方的 建业 、扬州。
建设有机结合的途径与方法,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菜 单
隐 藏
2013 · 化 探 究 · 三 总 复 习 · 史 优 高 历
基础知 能优化 考点考 情探究 高考真 题体验 基础巩 固演练 课时知 能评估
梁武帝时“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 在郡县,不可胜言”。该材料所表明的中心问题是( )
[特别提醒] 1.江东指长江下游以南 地区;江南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南 方指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2.(1)寺院经济:东晋南朝时期, 佛教盛行,广建寺院,侵吞民田,占有 许多劳动力,形成免役、免税的寺院经 济。寺院经济与封建国家争夺土地和人 口的矛盾非常尖锐。 (2)庄园经济:东晋南朝盛行士族制 度,士族地主广占田地,封山占水,建 立起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庄园经济严 重影响封建国家的兵役、徭役和赋税征 派。 [拓展升华]
[易混易错]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
江南地区农业迅速发展,使南北经济 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 渐南移打下基础(唐朝后期经济重心开 始南移)。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水平 尽管接近北方,但是还没有超越北方。 [归纳总结] 影响 中原人口大量南迁的
(1)人口分布趋向合理。
(2)促进了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与 民族大融合。 (3)给南方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和 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
基础知 能优化 考点考 情探究
广东禅宗六祖文化节
高考真 题体验 基础巩 固演练 课时知 能评估
2011年广东禅宗六祖文化节于10月26日至28日在肇庆市四会六祖寺举行 。深入研究禅宗六祖文化的精髓,挖掘和弘扬禅宗六祖文化中的“人间佛
教”、众生平等、心境安宁、慈悲济世等积极因素及和谐思想成为本届文
化节的主题。同时,文化节探讨了禅宗六祖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和谐文化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菜 单
隐 藏
2013 · 化 探 究 · 三 总 复 习 · 史 优 高 历
基础知 能优化 考点考 情探究 高考真 题体验 基础巩 固演练 课时知 能评估
二、科技文化 1.科学技术 (1)数学 ①魏晋数学家刘徽,运用 极限理论 ,提出了计算 圆周率 的正确方法。 ②南朝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精确计算比外国早近 一千年 ,他还著有《 缀术 》等书。 (2)农学:北朝贾思勰著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 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3)地理 ①西晋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还提出绘制地 图的原则。 ②北魏郦道元的《 水经注 》是一部历史、地理、 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2.宗教哲学 (1)道教 ①东晋葛洪结合 儒家思想 改造道教,道教变成为 封建统治服务的宗教。 ②萧梁时,陶弘景吸收 佛教教义 和封建等级观念, 建立起道教的神仙体系。 (2)佛教 ①盛行:佛教适合了统治者加强 思想控制 的需要, 因而迅速传播。 ②危害:统治者利用佛教教义奴役人民;广修寺塔 浪费钱财;寺院经济与官府争夺劳动人手和 税收 。, (3)反佛:南朝思想家范缜著有《 神灭论 》,从理 论上给佛教以沉重打击。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曾 先后两次灭佛。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Fra bibliotek菜 单
隐 藏
2013 · 化 探 究 · 三 总 复 习 · 史 优 高 历
基础知 能优化 考点考 情探究 高考真 题体验 基础巩 固演练 课时知 能评估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菜 单 隐 藏
2013 · 化 探 究 · 三 总 复 习 · 史 优 高 历
开发。
(4)随着江南地区的开发,中国的 经济重心逐渐向南方转移。 (5)推动了南方手工业、商业的发 展。
(6)带来了新的风俗习惯。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菜 单
隐 藏
2013 · 化 探 究 · 三 总 复 习 · 史 优 高 历
基础知 能优化 考点考 情探究 高考真 题体验 基础巩 固演练 课时知 能评估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菜 单
隐 藏
2013 · 化 探 究 · 三 总 复 习 · 史 优 高 历
基础知 能优化 考点考 情探究 高考真 题体验 基础巩 固演练 课时知 能评估
3.文学艺术 项目 建安 文学 文 学 田园 诗 人物 曹操 成就 代表作《蒿里行》 [归纳总结] 点及发展原因 (1)特点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特
2013 · 化 探 究 · 三 总 复 习 · 史 优 高 历
基础知 能优化 考点考 情探究 高考真 题体验 基础巩 固演练 课时知 能评估
【精讲精析】
读图可知,南北朝时期使用铜币的地方主要是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主要使用绢、帛作为货币,河西走廊与岭南等个别地方主要以金 银作为货币。结合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征,逐项分析:南北朝时期,北方 战乱较多,商品经济发展受到影响,商业交换以物为货币;南方相对稳定, 以铜币为主要货币,客观上反映出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故排除C 项,D项为正确答案。A、B两项不符合史实,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仍在 黄河流域。 【答案】 D
盛行 胡服 。 多兴穿靴
三国以后, 饮茶 之风开始盛行
[归纳总结]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生活变 化的特点 (1)饮食方面反映了民族融合和江南开发的 特点,如北方的胡饼、南方稻米的出现等。 (2)衣服方面南北差异明显:北方盛行胡服, 反映了民族融合;南方盛行宽衣博带,反映 了士族的发展,而屐的出现则适应了南方的 气候特点。 [易混易错] 1.学生对范缜的《神灭论》、 王充的《论衡》内容经常混淆不清,造成解 题失误。东汉时期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 充,针对秦汉时期出现的封建神学思想进行 了深刻的批判。南朝齐、梁之际杰出的无神 论者范缜,针对佛教所宣传的“形神分离、形 亡而神不灭”的观点,提出人们的精神和形体 是统一的无神论观点。 2.《齐民要术》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 农 书,我 国历史上 第一部农 书是 《 氾胜 之 书》,《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 的农书。
水经注》;沈括是北宋科学家,著有《梦溪笔谈》一书;徐霞客是明朝后
期的地理学家,地理学巨著《徐霞客游记》是其主要成就,此三人均与题
干材料的“制图学之父”不符,故排除B、C、D三项。西晋裴秀是中国古 代杰出的地图学家,他绘制出《禹贡地域图》,并提出了绘制地图的原则 ,符合题意,故选A项。 【答案】 A 隐 藏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菜 单
2013 · 化 探 究 · 三 总 复 习 · 史 优 高 历
基础知 能优化 考点考 情探究 高考真 题体验 基础巩 固演练 课时知 能评估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菜 单 隐 藏
2013 · 化 探 究 · 三 总 复 习 · 史 优 高 历
[问题探究] 1.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政治 经济的不同在文化上有哪些反映? (1)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北方出 现描述战乱的《木兰辞》。 (2)北方经济恢复发展,出现了总结农牧业 生产经验的《齐民要术》和反映游牧生活及思 想感情的民歌,如《敕勒歌》。 (3)江南进一步开发,科技文化也得到相应 发展,如圆周率计算方法和《缀术》的出现。 (4)东晋士族制度充分发展,政治黑暗,陶 渊明的作品反映了其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 2.佛教盛行在文化艺术方面的影响有哪 些表现? (1)绘画:魏晋南北朝的绘画,往往带有宗 教色彩。三国时的曹不兴,是我国佛像画的始 祖。 (2)石窟:因佛教广泛传播,在一些地方修 建了石窟寺,如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这些 石窟后来成为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拓展升华] 民歌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颗文 学明珠。南方民歌多为恋歌,短小清新、婉转 缠绵,多出自城市,反映生产劳动的极少。北 方民歌,虽也有描写爱情的,但比南方民歌直 率,而且多为牧歌、战歌,粗犷雄浑,慷慨爽 朗。
一、社会经济 1.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 (1)江南地区迅速开发,中原发展相对缓慢。 (2)士族庄园经济和 寺院经济 占有重要地位。 (3)商品经济水平较低。 (4)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 2.江南农业的开发 (1)原因 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充实了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 生产技术 。 ②南方的 民族融合 ,加速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③统治者推行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 ④南方相对和平、稳定,为南方经济的开发提供了有利 条件。 (2)概况 ①范围:江南农业的开发从江东扩展到整个 长江流域 , 进而波及岭南和闽江流域。 ②特点:地区发展很不平衡, 三吴地区 最发达,洞庭、 鄱阳湖流域和 成都平原 是重要产粮区。 ③影响:使 南北经济趋于平衡,为以后我国 经济重心南 移打下了基础;为隋的统一及隋唐的经济繁荣提供了有利 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