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03工作面掘进期间冲击地压监测治理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兴隆庄煤矿10303工作面轨顺切眼

掘进期间冲击地压监测治理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编制单位:防冲办

编制人:张云宁王庆

编制日期:2012年4月12日

矿审批意见

技术科:2012年月日防冲办:2012年月日通防科:2012年月日地测中心:2012年月日调度室:2012年月日安监处:2012年月日分管副总:2012年月日总工程师:2012年月日

10303工作面沿空轨顺掘进、切眼贯通及开宽,受煤层地质条件、10302工作面采空区和东滩矿14310工作面采空区等影响,掘进期间局部易产生压力集中,具有冲击危险性。为保证掘进期间安全生产,特编制冲击地压监测治理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一、10303工作面概况及冲击地压危险预测

10303工作面位于十采区中部,东部为10302回采工作面(正在回采),西部为10304设计工作面,与10300皮带下山相邻,切眼临近矿井边界保护煤柱与东滩矿相邻,停采线至工业广场保护煤柱,与十采一横轨道巷相邻。工作面埋藏深度:377.8~600.8m。

10303工作面所采煤层为下二叠系月门沟统山西组底部之3煤,以亮煤为主,含镜煤条带,属半亮型煤,煤层倾角2~18°,平均6°。煤层结构复杂,在距顶板2.8~3.0m 发育一厚0.03m左右之炭质泥岩夹矸,距底板3.0~3.2m 发育一厚0~1.55m 左右之炭质泥岩夹矸。煤层厚度一般在6.20~9.90m,平均8.78m,普氏硬度f=2.3。

10303工作面运顺、轨顺、切眼设计长度分别为2600m、3040 m、196m,其中运顺2600m及切眼导硐150米已施工完毕。10303轨道顺槽与10302运输顺槽中-中平距8.0m平行布置,为大断面沿空掘巷,上净宽4800mm、下净宽5400mm、巷高3500~4000mm,目前该巷下段沿10302大面采空区向下掘进,距离切眼下头还有约210m。10303工作面切眼临近矿井井田边界,与东滩矿14310工作面(已回采)相距50m,扩宽后为净宽8500mm、巷高3200mm,下一步轨顺下段施工至切眼下头后,将右拐弯施工约55m与切眼导硐停头探放水位置贯通。经分析,10303轨顺下段切眼以外100m以及切眼范围,受煤层地质条件、10302工作面采空区和东滩矿14310工作面采空区等叠加影响,为冲击地压危险区域。如下图所示。

图1 10303工作面冲击地压危险区域划分

二、冲击地压监测方案

1、钻屑监测

钻屑监测是通过在煤层中打直径φ42mm的钻孔,根据排出的煤

粉量及其变化规律和有关动力效应,鉴别矿压危险的一种方法。

1)监测孔布置

①10303沿空轨顺及切眼导硐掘进期间钻屑法监测孔布置

监测地点为10303轨道顺槽及切眼掘进时的两帮和迎头。在冲击地压危险区域划分范围内,迎头及以外50m范围布置测点。迎头布置1个测点,巷道两帮每20m布置一个测点,共布置7个监测孔,孔深均为10m。若出现应力异常时,加密监测孔数量(10303轨道顺槽沿空侧不布置监测孔)。如图1-1所示。

图1-1 10303轨道顺槽及切眼导硐掘进期间钻屑法监测孔布置图

②10303切眼刷大期间钻屑法监测孔布置

在切眼刷大期间,扩宽侧自迎头向前30m范围内布置2个钻屑监测孔,其中迎头向前5—10m布置第1个监测孔,第二个监测孔与第一个间隔20m布置;迎头向后50m范围内布置3个钻屑监测孔,其中迎头向后5—10m布置第1个监测孔,第二、三个监测孔与第一

个分别间隔20m、40m布置;非扩宽侧每隔20m布置一个监测孔,共布置3个,孔深均为10m。若出现应力异常时,加密监测孔数量。如图1-2所示。

图1-2 10303切眼刷大时钻屑法监测孔布置图2)监测内容及方法

采用风动或煤电钻打孔,螺纹式联接的麻花钻杆,每节长1.0m,φ42mm的钻头,钻孔的深度为10m,孔距底板1.2m~1.5m,单排布置,钻孔方向为平行于煤层,垂直巷帮。用胶结袋收集钻出的煤粉,用测力计称量煤粉的重量,每钻进1m测量1次钻屑量。采用专用表格记录打眼地点、时间、钻屑排出量,以及打眼过程中出现的钻杆跳动、卡钻、吸钻、劈裂声和微冲击等动力现象。

用煤粉量判别工作地点冲击危险性的指标,可参照表1-1的规定,结合实际情况执行。在表中所列的钻孔测量深度内,实际钻粉率达到

相应的指标或出现钻杆卡死等现象,可判别为所测地点有冲击危险(钻粉率指数≥1.5即为超标,必须采取卸压措施)。

表1-1判别工作地点冲击危险性的钻粉率指标

钻孔深度/煤层开采厚度

1.5 1.5—3 3 钻粉率指数 ≥1.5 2—3 ≥4

注: (1)钻粉率指数=每米实际煤粉量/每米正常煤粉量

(2)正常煤粉量可在正常应力区测定

3)监测周期:根据巷道掘进速度每周监测3次;在应力集中的特殊地段及粉量出现的异常区域,加大监测次数,每天或每班监测1次。

2、围岩变形监测

围岩变形监测主要监测顶底板移近量和两帮变形量,采用“十字断面快速观测法”进行测点布置,其具体布置位置如下图1-3所示。

图1-3 “十字断面法”测点位置图 围岩变形测点主要从迎头后5m 左右开始布点,每隔50m 布一个测点,也可根据掘进巷道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A B C O

在巷道两帮及顶板选择合适的观测位置后,设围岩观测基点,并按一定的时间间隔,用测枪和测线绳分别测量AB、CO、BO等各测点间的距离,即可计算出位移量。两测点相邻两次测试数据的差值即为两点相对移近量,以此累加相邻两次测试数据的差值即可得两点相对总移近量。为了能够在第一时间及时的观测到巷道的变形规律,每1~3天观测一次,连续观测至工程竣工。

在所掘10303轨顺(切眼以外100m段)、切眼内分别每间隔30m、20m安装一组顶板离层仪,用来检测顶板离层情况。每天有区队专门人员测读并记录,防冲人员每周不少于3次对顶板离层仪进行观测,并做详细记录,变形明显时,加密观测。根据巷道围岩变形量和顶板离层量来分析围岩变形规律。

三、冲击地压治理方案

为防止掘进期间冲击地压的发生,在应力集中的特殊地段及监测(观测)出现的冲击地压危险区域,优先采取煤体大直径钻孔卸压措施,效果不好时,可采用钻孔爆破卸压措施。

1、大直径钻孔卸压

当采用钻屑法检测到有冲击危险时,在掘进迎头后方50 m范围及冲击危险区域,每隔1.5 m实施一组钻孔,按三花眼布置,垂直于实体煤帮,距离底板0.8~1.5 m。每组钻孔(按三花眼布置)的单孔直径为65~75 mm、孔深15m。迎头布置两组钻孔,孔深15m。钻孔平面布置示意图如图1-4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