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说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有效地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是备好课、上好课的辅助?
聂明煜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教师能否上好课关键在于上课前是否做了充分的准备,即是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备课。

传统的“单兵作战”的备课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集体备课活动可以增进教师之间的相对了解;可以形成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气氛;可以充分开发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推广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缩短年轻教师的成长周期,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广阔的互连网天地和丰富的网络资源给备课的教程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新课程理念指出: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强调在合作互助中学习,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鼓励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

在这样的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那么面对新课程教师怎样备课呢?
一、扬弃传统的备课观,树立“互动生成”的备课观。

扬弃意味着继承和发展。

备课的内涵极为丰富,有对教材的钻研,有对学生的了解,有教法的设计,有教学资源的开发、选择和利用,还有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等。

直面新课改,我们不能把传统的备课观“一棍子”打死,而要实事就是,科学分析,进行扬弃。

如传统备课中提出的吃透“两头”,掌握“双基”和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的“知识和技能”相吻合,并不矛盾。

关键是教师在备课时,要创造性
的工作,把“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考虑进去,设计出符合新理念的方案,并在实施中,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达到三维目标。

新课程理论指出:教学的本质是交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参与,意味着对话,即学生与教材的对话,与教师的对话;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的凸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教师角色将由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上课不再是“执行教案者”,而是和学生一起分享理解的“互动生成者”。

因此,教师要树立“互动生成”的备课观。

教师的备课,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交往的平台,具体地说:一是能让学生全面参与学习;二是能让学生有效的合作学习;三是能让学生主动探索学习过程;四是要能关注学习的积极评价。

二、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是无数专家用心血与经验写成的。

能成为教材,自有其价值存在与相应的精神穿透。

这就要求我们备课前一定要先对全册教材内容有个简要地了解与整理,对整个知识系统有个全面的感知,再针对单位备课内容进行具体设计,最终形成程序方案。

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再好的教材也有缺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牢记《课标》所指出的“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

这牵涉到备学生情况的问题。

如果我们的学生对教材内容非常熟悉,则需对教学难度予以适度的提升,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给他们“挑战”;如果对学生来说教材内容比较难,较为抽象难解,则要考虑是否变换设计角度与思路,降低内容的难度与坡度,使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果子”,体验成功,激发良好的学习意愿。

然而,备学生是一个复杂、难把握、具有较高弹性的问题,为使每节课都能确保顺利,遇到“问题”有个回旋的余地,教师必须做好教学时的应急“预案”,也就是尽可能的多想几种“可能”。

在不断解决“问题”,战胜“问题”的创造性劳动中逐渐生成自己的教育智慧。

创造性使用教材还包括扬弃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某些做法,使之更加完善与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

三、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为课堂教学服务。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因此,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也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而教学资源不仅仅包括课本、教参、练习册等课堂教学资源,也包括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等课外教学资源,还包括每个学生所生活的社会、家庭等等。

“语文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语文界的名言同时也恰如其分的概括了广义的语文课程资源的外延。

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是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利用这些资源,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

应该注意的是,学生也是课程资源的设计者和开发者。

在信息化的今天,学生往往拥有着和教师同样甚至更多的信息,而他们往往有自己不同于成人的独特的视角。

所以教师应当积极顺应信息时代的这种变化,
把过去教师单向封闭的备课转变为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备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引导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参与备课。

这样课堂的空间将会更加深广,教学效果也会更佳。

总之,备课也是实践新课程理念。

然而,要备好课并在备课中有效的实施新课程,就得更新“备课”的概念,懂得备课不等同于写教案。

书写教案是备课,查阅资料是备课,了解学情是备课,上课后的教学反思、总结更是备课,而且是重要的环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