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方案

一、概况

本工程所处位置属于古县西山鸿兴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原煤仓工程,土质结构主要为自然淤积的页岩、碎石、泥渣和河卵石加沙及少量的粉砂,密度小、含水率较大、地耐力较小;为了满足主体结构的要求设计单位将本工程基础设计为机械成孔、钢筋混凝土砂岩灌注桩基础,因地形限制,经变更调整后确定为115个桩,根据地质资料显示桩长应在22—25m之间,桩长较深,此部位容易出现塌孔现象,其他部位均为淤积泥渣,桩长较短塌孔几率较小。

二、施工工艺

根据本区域土层状况结合设计要求和以往的施工经验,本工程的基础灌注桩应采用冲锤钻孔、泥浆护壁进行湿法成孔;使用密封导管水下浇筑混凝土。

三、工序

桩孔定位→复核轴线定位验收→钻机就位→制备泥浆→开钻至设计标高→清孔→下钢筋笼→下导管→浇混凝土→破桩

四、施工技术要点(定位检查保证不偏不歪、泥浆稠度、粘度、清孔沉渣厚度、钢筋笼保护层厚度、导管密封、离孔底高度、埋深、混凝土质量)

1.本工程根据地勘资料得知土层为杂填土、淤泥、砂卵层,因此在施工中要控制泥浆密度在1.2~1.3g/cm3之间。

2.清渣:采用泥浆导管循环清渣,在清渣时必须备足泥浆及时补充,确保桩孔中浆面稳定。必要时要进行二次清空,孔底沉渣厚度≤100mm,清空完毕后,应连续不断的浇筑混凝土。

3.放置钢筋笼:钢筋笼制作应符合设计要求,保护层厚度为50mm,调放钢筋笼要多点起吊,使钢筋笼垂直对准桩孔中心,缓慢准确吊放到设计深度。应检查钢筋笼是否垂直居中,符合要求立即灌注混凝土,以防塌孔。

4.混凝土灌注:水下浇筑混凝土施工是灌注桩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保证要做到以下几点:

(1)、采用直径225mm的刚性导管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导管要求连接密封良好,导管底部下至距孔底30~50mm。

(2)、混凝土拌制必须严格按试验配合比进行配料搅拌,搅拌不少于三分钟,塌落度控制在180~200mm。首次封管必须备够充足的料,导管埋入混凝土深度一般2000~6000mm为宜,否则不能提拔导管。混凝土浇筑因连续浇筑中间不能停歇。

五、质量保证措施(管理方、施工方人的力度,管理制度)

1.加强技术管理,认真熟悉图纸、按照规施工,做好桩位测量、放线和引测定位工作,保证不因技术性差错造成返工或质量事故。

2.落实各级、各岗位责任,技术员做好技术交底和指导工作,施工员、班组长应以服从技术管理为理念组织施工,质量员及时做好三检和隐蔽验收工作。

3.把好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验收关,进场材料必须按要求进行

复验,严禁使用不合格材料。

4.做好桩基础的施工管理:在机械成孔作业中,技术员务必跟班监督检查,每进两米及时进行一次垂直度和孔径测量,成孔终了时用重锤或沉渣仪检测,沉渣厚度不大于30mm、入岩深度大于1200m 后再下钢筋笼、浇筑混凝土,除了保证混凝土质量外还要做到不因人力而引起中途停工,桩孔验收合格后立即浇筑混凝土,技术员现场测量混凝土的灌入量和导管提升速度,并要求达到一致,保证桩体不缩径、不断裂。

六、水下浇筑混凝土灌注桩事故预防及处理

灌注桩属于一项非常重要的隐蔽工程,但由于影响灌注桩施工质量的因素很多,因此我们对其施工过程每一环节都必须严格要求,对各种影响因素都必须仔细考虑,如地质因素、钻孔工艺、护壁、钢筋笼的位置、混凝土的配置、灌注等。若稍有不慎或措施不当,就会在灌注中发生质量事故,小到塌孔、缩径,大到断桩报废,对整个工程质量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必须高度重视并严格控制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水下浇筑混凝土施工是灌注桩质量控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浇筑过程中及时掌握孔混凝土面上升的高度及到导管插入深度测定混凝土面位置应取两个以上的测点,浇筑混凝土必须连续进行,否则先浇筑进去的混凝土达到初凝,将阻止后浇灌的混凝土从导管中流出。施工中,混凝土浇筑速度应尽可能的快一些,终止浇筑混凝土前,需确定混凝土面的真实高度,以见混凝土中粗骨料为准。对于诱发灌筑

事故的因素,必须在施工初期排除其隐患,同时制定相应的对策,预防事故的发生。就水下浇筑混凝土施工中遇到的事故原因及处理办法作了如下分析:

1.初灌未封底桩底沉渣量过大,使初灌不能正常反浆,或导管距孔底太远,初灌量不够没有埋住导管。造成这种原因是因为检查不够认真,清孔不干净或没进行二次清孔。认真检查,采用正确的测绳与测锤;一次清孔后,不符合要求时,要采取措施:如改善泥浆性能,延长清孔时间等。在下完钢筋笼后,在检查沉渣量,如沉渣量超过规要求,应进行二次清孔。导管底端距孔底高度依据桩径、隔水阀种类、大小而定,最高不超过500mm。

2.导管堵塞灌筑时间过长,而上部混凝土已接近初凝,形成硬壳,随着时间的增长,泥浆中残渣将不断沉淀,从而加厚了积聚在混凝土表面的沉淀物,灌筑混凝土极为困难造成堵管,尽可能提高混凝土浇筑速度,开始浇筑混凝土时尽量积累大量混凝土,产生极大的冲击力从而克服泥浆阻力。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匀速向导管料斗灌筑,如突然灌筑大量的混凝土时导管的空气不能马上排出,可能导致堵管,若管空气从导管底端排出可能带动导管拔出混凝土面。堵塞导管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质量的好坏,混凝土和易性不好或离析使石子聚集在一起流动性差,导致堵管。导管使用后要及时清洗,保证导管壁干净光滑。如发生堵管在导管上部可用钢筋疏通,在下部提取导管上下振击。

3.导管漏水导管使用前需做密封试验,灌筑前检查导管是

否漏水、弯曲等,发现问题及时更换。在灌注过程中发现漏水应加快灌筑速度,并加大混凝土埋深,使管混凝土超出漏水处。

4.导管拔出混凝土面导管提漏有两种原因:a.当导管堵塞时,一般采用上下提振法,使混凝土强行流出,但如果此时导管埋深很少,极易提漏。b.因泥浆过稠,在测量导管埋深时,对混凝土浇筑高度判断错误,而在卸管时多提,使导管提离混凝土面,产生提漏。灌注混凝土过程中,测定已灌混凝土表面标高出现错误,导致导管埋深过小,出现拔脱提漏特别是灌注后期,易将泥浆中混合的坍土层误为混凝土表面。因此,必须严格按照规程用规定的测身锤测量孔混凝土表面高度,并认真核对,保证提升导管不出现错误。如误将导管拔出混凝土面,必须及时处理。孔混凝土面高度较小时,终止浇筑,重新成孔。孔混凝土面高度较高时,可以用二次导管插入法,其一是导管底端加底盖阀,插入混凝土面1000mm左右,导管料斗筑满混凝土时,将导管提起约500mm,底盖阀脱掉,即可继续进行水下浇筑混凝土施工。提升导管要准确可靠,灌注混凝土过程中随时测量导管埋深,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5.导管被混凝土埋住、卡死在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是一个重要的施工指标。导管埋深过大,以及灌筑时间过长,导致已灌混凝土流动性降低,从而增大混凝土与导管壁的摩擦力,导管不易采用落后的并且提升阻力很大的法兰盘连接的导管。导管插入混凝土中的深度应根据搅拌混凝土的质量、供应速度、浇筑速度、孔护壁泥浆状态来决定,一般情况下,以2000~6000mm为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