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10诺贝尔化学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0

美国科学家黑格、麦克迪尔米德、日本科学家白川秀树因发现能够导电的塑料,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2001

美国科学家威廉·诺尔斯、巴里·夏普莱斯、日本科学家野依良治因在“手性催化氢化反应”领域取得的成就,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2002

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因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确认和结构分析、质谱分析的方法,

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2003

美国科学家彼得·阿格雷、罗德里克·麦金农因在细胞膜通道方面做出的开创性贡献,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2004

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和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其实他们的成果就是发现了一种蛋白质“死亡”的重要机理。

2005

三位获奖者分别是法国石油研究所的伊夫·肖万、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罗伯特·格拉布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理查德·施罗克。他们获奖的原因是在有机化学的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作出了贡献。烯烃复分解反应广泛用于生产药品和先进塑料等材料,使得生产效率更高,产品更稳定,而且产生的有害废物较少。

瑞典皇家科学院说,这是重要基础科学造福于人类、社会和环境的例证。

2006

美国科学家罗杰·科恩伯格因在“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研究领域所作出的贡献而独自获得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在一份

声明中说,科恩伯格揭示了真核生物体内的细胞如何利用基因内存储的信息生产蛋白质,而理解这一点具有医学上的“基础性”作用,因为人类的多种疾病如癌症、心脏病等都与这一过程发生紊乱有关。

2007

德国化学家吉哈德-艾尔特因为其在固体表面化学研究领域所做出

的贡献而获此殊荣。

2008

美籍华裔钱永健、美国生物学家马丁·沙尔菲和日本有机化学家兼海洋生物学家下村修因研究绿色荧光蛋白获奖。

2009

英国万卡特拉曼-莱马克里斯(VenkatramanRamakrishnan) 、美国托马斯-施泰茨(Thomas Steitz) 和以色列阿达-尤纳斯(Ada Yonath)

因研究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获奖。

1.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艾伦·J·黑格(Alan J. Heeger)、艾伦·G·马克迪尔米德(Alan

G. MacDiarmid)和白川英树(Hideki Shirakawa)

奖项: 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

获得者: 艾伦·J·黑格、艾伦·G·马克迪尔米德和白川英树

成就: 他们的工作引起了世界各国对臭氧层的关注,促使国际上对保护臭氧层问题及时采取了一致的行动,从而使人类和地球上的生物有可能避免由臭氧层耗损带来的巨大灾难

简介: 发现并发展了导电聚合物

2000年10月10日15:15(北京时间21:15),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三位科学家因为对导电聚合物的发现和发展而获得本年度诺贝尔化学奖。他们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艾伦·J·黑格、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艾伦·G·马克迪尔米德和日本筑波大学的白川英树。人们都知道塑料与金属不同,通常情况下,它是不能导电的。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经常将塑料用作绝缘材料,普通电线中间是铜导线,外面包着的就是塑料绝缘层。但令人惊奇的是,荣获今年诺贝尔化学奖的人打破了人们的这个常规认识。他发现,经过某些方面的更改,塑料能够成为导体。

塑料是聚合体,构成塑料的无数分子通常都排成长链并且有规律地重复着这种结构。要想让塑料能够传导电流,必须使碳原子之间交替地包含单键和双键粘合剂,而且还必须能够让电子被除去或者附着上来,也就是通常说的氧化和还原。这样,这些额外的电子才能够沿

着分子移动,塑料才能成为导体。

这三位科学家于七十年代末最先发现了这一原理,在他们的努力下,导体塑料已经发展成为化学家和物理学家们重点研究的一个科学领域。这个领域已经孕育出了一些非常重要的实际应用。他们三人因为这项杰出贡献获得了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导体塑料可以应用在许多特殊环境中,摄影胶卷需要的抗静电物质、计算机显示器的防电磁辐射罩都会用到导体塑料。而近来研发的一些半导体聚合体甚至可以应用在发光二极管、太阳能电池以及移动电话和迷你电视的显示屏当中。

有关导体聚合体的研究与分子电子学的迅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估计将来我们能够生产出只包含单个分子的晶体管和其它电子元器件,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计算机的速度,同时减小计算机的体积。我们现在放在公文包里的手提电脑到那时可能只有手表大小了。

艾伦·J·黑格,现为美国公民,64岁,1936年生于依阿华州苏城。现为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固体聚合物和有机物研究所所长,是一名物理学教授。美国人艾伦·G·马克迪尔米德,73岁,1927年生于新西兰的马斯特顿。现为宾夕法尼亚大学化学教授。日本人白川英树1936年生于东京。现为日本筑波大学材料学院化学教授,他是1987年后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科学奖项的日本人。他们三人将分享900万瑞典克朗(约合913700美元)的奖金。

2.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威廉·诺尔斯(William S. Knowles)、野依良治(Ryoji Noyori)和巴里·夏普莱斯(K. Barry Sharpless)

奖项: 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

获得者: 威廉·诺尔斯、野依良治和巴里·夏普莱斯

成就: 瑞典皇家科学院于2001年10月10日宣布,将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奖金的一半授予美国科学家威廉·诺尔斯与日本科学家野依良治,以表彰他们在“手性催化氢化反应”领域所作出的贡献;奖金另一半授予美国科学家巴里·夏普莱斯,以表彰他在“手性催化氧化反应”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简介:瑞典皇家科学院于2001年10月10日宣布,将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奖金的一半授予美国科学家威廉·诺尔斯与日本科学家野依良治,以表彰他们在“手性催化氢化反应”领域所作出的贡献;奖金另一半授予美国科学家巴里·夏普莱斯,以表彰他在“手性催化氧化反应”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威廉·诺尔斯的贡献是,他发现可以使用过渡金属来对手性分子进行氢化反应,以获得具有所需镜像形态的最终产品。他的研究成果很快便转化成工业产品,如治疗帕金森氏症的药L-DOPA就是根据诺尔斯的研究成果制造出来的。而野依良治的贡献是进一步完善了用于氢化反应的手性催化剂的工艺。巴里·夏普莱斯的成就是开发出了用于氧化反应的手性催化剂。

许多分子具有两种形态,这两种形态互为镜像,我们可以将这两种形态比喻成人的左手和右手,因此具有这样形态的分子被称为“手性分子”或“手征性分子”。在自然状态下,其中一种镜像形态通常居支配地位。

但是,手性分子所具有的两种形态,在毒性等方面往往存在很大差别。比如,在人体细胞中,手性分子的一种形态可能对人体合适有用,但另一种却可能有害。

药物中常常含有手性分子,这些手性分子两种镜像形态之间的差别甚至关系到人的生与死,如20世纪60年代就曾因此造成过酞胺哌啶酮(一种孕妇使用的镇定剂,已被禁用)灾难,导致1.2万名婴儿的生理缺陷。因此,能够独立地获得手性分子的两种不同镜像形态极为重要。

而今年诺贝尔化学奖三名得主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就在于开发出可以催化重要反应的分子,从而能保证只获得手性分子的一种镜像形态。这种催化剂分子本身也是一种手性分子,只需一个这样的催化剂分子,往往就可以产生数百万个具有所需镜像形态的分子。据瑞典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