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庄子的哲学是一门美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说庄子的哲学是一门美学时至今日,当人们提起庄子的时候,脑海中都会不约而同地浮现“庄周梦蝶”这个美丽故事的背景吧,至于说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我想大家已经不会太过追究了。但是我们透过这个故事却能初步领略到庄周或者说庄子的美丽的精神世界,这个唯美传说(暂且这样称呼吧)所传达的是一种人与大自然的万事万物的一种自然的和谐:试想一个几十岁的老人在梦中竟然还能看见只有那些孩提时才会注意才会被吸引的蝴蝶,怎么说也是一个类似金庸小说中的老顽童了!而比顽童更神奇的是他觉得自己似乎进入蝴蝶的梦中了。而我们今天不是仅仅要来讨论这个故事所要的表达的意义,既然存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故事,那么这个主人翁我们能不能把他当成是一个美学家呢!

是的,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庄子的哲学是不是可以是一门美学?答案当然是肯定的,那么让我们来细细考究它吧!既然要讨论哲学和美学的关系,那么从哲学的观点来看,首先就要把对象弄清楚,即须把对象的基本相关属性从大体上把握住,否则的话我们的探讨就有如是无的之矢,毫无用处。

对于庄子哲学的理解,从古至今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人是数不胜数,现在我的探讨与考究与其说是研究哲学倒不如称之为班门弄斧。所以今天在这里我的任务不是要大开一家之言而冒天下之大不韪,其实也没这个能力吧!我仅仅是将自己对于老庄的理解与大家分享,仅此而已。即使在如今这个信息化日益发达的世界,对于每一个不同的阅读

者,总会有对庄子其人或其思想的独特见解,就如一句老话: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林黛玉。我也有对庄子的个人见解。总结下来,基本上就是有以下几个方面:1)庄子的宇宙观与永恒; 2)庄子的辩证思想;3)庄子的伦理道德思想;4)庄子的无神论思想。而我们说庄子美学是一种“大美不言”,即其主张质朴混沌的大自然本身是最为完善的,具有至高无上的美。这放到我们现在的社会各界也是一种普遍成立的事实:自然的鬼斧神工是人类永远无法企及的;而一个人与生俱来的美丽心灵是任何物质都无法比拟的。

首先从庄子的宇宙观和认识论说起。虽然庄子没有专论宇宙观的文章,。他认为道的本质是物质的,是一种处于混浊状态的“气”,而这“气”是没有固定的形态的,叫做“无”。这种物质性的道,就是世界根源。庄周的道,实际上是指主观意识之外的,不受任何力量支配的宇宙精神。《庄子》还讲到“道”是可生万物的,这也应了大家都很熟悉的道家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什么是精神,什么是物质,庄子认为有时可以合而为一,没有什么区别。庄周还认为“物”可分化,分化就是生成,生成也就是毁灭。“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他把“物有分”,和“齐生死”化为一体,这也说明了他的观点的一致性。《庄子》还阐述了“无己”、“无功”和“无名”的概念。即为“圣人无功,神人无名”句。“无己”的意思就是把自己看成是虚幻的,在头脑中忘掉一切外物,连自己的形骸都忘掉。“无功”、“无名”就是反对人们追求功名利禄,而追求那种自然的和谐和自然的满足感。人生短暂何必为那

些名利所累,不如将一切拋诸脑后,尽情的融入到自然中,领略自然的极致的纯粹岂不妙哉!

此外,在其哲学体系中,还有一个重要概念就是“无为”。具体讲就是,君主治理天下,没有比“无为而治”更好的了。君主要顺物而动,随天而行,无为而治,万物才会升腾。他举例说,古代君王管理天下,毫无欲望,无所作为,天下财富足。君主只有运用无为之道,天下才能大治。而且在其书中从“无”的论点出发,进而又否认是非、大小、贵贱,有用无用的区别。所以世间也就没有了对错之分,没有客观标准判断是非。这个与现代的相对论就不谋而合了!从上述可见,《庄子》的“道”可以生万物,而万物最终又化为乌有。从不可体察的道产生了世间不可认识的万物,最后达到“无待”,达到了绝对的“无”。这些听起来就似乎有些纠结,但是要用通俗的话讲又显得太过庸俗了。从现代的哲学观点来看,《庄子》书中哲学主体“无为而治”属唯心主义范畴,是一种消极的治世思想。但在庄周所处的时代,面对丑恶和污浊的社会现象,愤恨当世,找寻不到摆脱现实的道路,只好凭命由天了。

接下来我们来说一说庄子哲学的第二个主要方面——庄子思想中所蕴含的辩证法的思想。我认为《庄子》书中的辩证法思想是极为深刻的,这也是其哲学思想的精华之一。首先,认为事物的变化在于自身运动。在《秋水》篇中说:“物之生也,若骤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庄子》中深刻地认识到了天地、王道、人、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中。

《庄子》书中的对立统一观点,认为事物存在着矛盾的对立统一。因为矛盾双方的斗争,推动了事物的发展,所以“物无非彼,物无非是。……故日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书中还说明了事物在对立统一中还可以互相转化的原理。其中—条认为转化是由量变到质变的变化。以礼饮酒,开始饮酒有规矩,最后常以乱告终。大至多有奇乐,乐极、昏醉,则乱必生:其他事情也一样,开始于尊贵,必将以鄙弃告终。这些论述虽然还在神秘虚无主义“道”的支配下,但却具有了明确的辩证法因素。

对于道德思想的理解和影响,各家之言均有提及并且在我看来是确乎有相似之处的。《庄子》在谈道德时,用不少篇幅讲到人与天的关系。在这个问题上,继承了孔子的宿命论倾向,抛弃了强调人事的思想,同时否定了老子所承认的人在自然中的地位,从而建立了自己的伦理道德观点。

书中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庄子》认为:“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人是不可以改变天的。只有认识了一切事物的发生,而且都是必然发生的,才可对任何事物变化,都不动激情。

基于上述观点《庄子》提出了自己对人性的看法,人性本该处于一种无知无欲的自然状态,而与之相对立的便是社会的法度、礼义、规范,这种对立的东西就是一种对自然本性的桎梏,如同羁绊对烈马的束缚一样。于是他主张要消除对回归自然本性的干扰,复归到纯真无为的自然性中来。既然人性属自然属性,同自然没有差别,那么人就应该回归自然,应该保持内心中的宁宁安泰,就可以得到精神上

的逍遥自由。对人生的痛苦体验,使得庄子向社会之外寻觅人生的乐趣,自然美感正好可以充实他的生存体验形成的空虚。庄子的哲学发端于自然审美,由自然美过渡到生存美,进而思考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庄子视鱼犹得道之人,水犹道体。鱼无贪欲、无纷争、无私藏,恬淡纯朴,得水见性,自足自造。鱼可以说是庄子生存美的意向的对象物,以至于庄子成了一个“鱼化”的形象。“鱼之乐”是由于天性真朴,人之至乐也应当是涤除社会性返归自然情性。其自然之趣如此,我们怎能不把庄子哲学当做是一门美学来看待和研究呢!

而《庄子》提出的处世哲学,就是顺其自然,为人做事不偏不倚,即《庄子》主张的处世哲学是“中道”。为什么采取“中道”?因为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他知道树木成材,要被砍伐,甘甜井水,先被饮完。要人们效仿意怠乌,飞行时不领先,退却时不落后,栖息时夹在中间,因此同伙不排斥它,别人不伤害它。不过,《庄子》书中追求的“中道”“无为”同庸俗的宿命论有所不问。虽然提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但不完全把人归于自然,而听天由命。他也提出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庄子最害伯的,或最深致悲哀的是精神之死,不是形体之死。宗教观念是身体已死而灵魂不死,而庄子提的是身体存在而灵魂已死。似乎这种中庸之道并不为人所称道,但是只要想到庄子这位伟大的哲学家所处的世界那么我们对于他的很多看起来似乎不可理喻的思想和做法也变得合情合理了,难道不是这样的么?但是这其中我们也知道凤凰栖梧的故事:那么非梧桐不止的凤凰又怎么会去夺取乌鸦中的腐臭的食物呢!借一句话讲就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