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
人民版《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word教案
高一历史集体备课设计编号:003宣政院(藏、川、青)5、明:承宣布政使司、府、县6、清:省、道、府、县从以上政治制度的演变中,你得出了什么规律性认识?提示:①不断改革中央行政机构,特别是削弱相权,加强皇帝对中央的控制。
②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严密管辖。
③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日益加强。
(第三点内容教师可作为补充)【重难点问题释疑】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1)魏晋南北朝时出现魏晋南北朝时期,将东汉以来的尚书台改为尚书省,又设立中书省和门下省,但这三个部门尚未构成中枢权力机构。
(2)隋唐确立隋唐时期,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
三省是中书省(隋简称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长官都是宰相。
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
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同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3)宋朝中枢权利机构的变化宋朝三省长官形同虚设,又另外设置中书门下,作为宰相办公机构,其最高长官为宰相,但相权已被分割。
军政归枢密院掌管,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并称“二府”。
而财政归三司掌管,三司的长官三司使又称“计相”。
(4)元朝实行一省制元朝建立后,废除三省,只设中书省,其长官为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是元代的宰相,六部也归入中书省。
2、分封制、郡县制和行省制度的比较(1)相同点: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为在学生回答过程中或回答结束后,教师快速在黑板上将相关问题的知识框架进行板书;或事先做好课件。
这样学生可以形成对知识的直观认识。
2019-2020年高中历史《1.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学案人民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历史《1.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学案人民版必修1一、关于君主专制的基本认识1、概念:2、确立:3、特点:思考一:君主专制在中国一直延续两千多年,直至辛亥革命才宣告结束,你怎么看待这个在中国持续了这么长时间的制度?二、君权与相权的发展1、发展演变(1)秦朝:(2)汉:西汉:东汉:(3)唐:(4)宋:2、发展趋势:三、监察体制1、发展演变:(1)秦:(2)汉:(3)汉以后2、评价:思考二:监察制度中国古已有之,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都很重视监察制度,为什么?今天我们有没有监察机构,如果有,试举两个。
当今国家提倡阳光执政,反腐工程,你认为如何才能切实有效的加强监察力度?三、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1、奴隶社会:(1)概念:(2)影响:2、西汉—魏晋南北朝:(1)概况:西汉:魏晋南北朝(2)评价:3、隋唐—1905:(1)概念(2)评价:思考三:你认为科举制对我们今天有没有影响,如果有,你能举例说明吗?中国历代人才选拔方式经过了不断变化,你认为要选拔到真正的人才有哪些方式?四、地方行政区划1、发展演变(1)秦(2)汉:(3)唐:(4)宋:(5)元(6)明:(7)清:2、元朝的行省制度(1)原因:(2)设置:腹里:十省:宣政院:(3)职权:(4)评价:[检测反馈]一、选择题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虽有严重的弊端,但也有客观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是A、有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B、始终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C、有利于抵御外来侵略D、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2、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而宰相中常常有七八个参与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是A、完善中央集权B、防止宰相专权C、扩大中央官员的民主权利D、便于向地方派出高级官员3、右图是秦与隋唐时期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B、唐代以分权而得以集权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4、下列关于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是封建经济政治发展的产物②其体现了封建制度的残暴性③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深远的影响④是导致秦朝灭亡的原因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5、“丞相”职位长期沿用主要是适应A、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B、发展农工商业生产的需要C、加强民族交流和对外交往的需要D、管理官吏,治理人民的需要6、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是①建立皇权的绝对权威②皇权控制中央机构③削弱地方势力④注重思想控制,文化专制A、①②③B、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7、元朝在秦朝郡县制的基础上实行了行省制度,其对后世最突出的影响是A、加强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B、为以后我国的地方行政区划奠定了基础C、有利于元朝民族政策的实施D、使各族人民统一在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8、隋唐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完善,其完善的含义是①皇帝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②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③地方官吏由中央任命④实行三省六部制,中央各部门相互制约A、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9、隋唐以来历朝统治者都沿袭使用科举制度,其根本原因是科举制度A、有利于选拔人才B、有利于巩固专制统治C、以儒家思想为核心D、得到了不断完善10、元朝时推行行中书省制度,加强对全国的管理,在地主上不归中书省管辖的是A、河北省B、山西省C、山东省D、云南省11、明太祖说:“自秦始皇置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出现丞相专权现象的根本原因A、丞相中多是奸臣B、皇权软弱C、丞相权力过大D、皇权专制12、下列关于西汉时期刺史制度表达不正确的是A、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B、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而产生C、皇权空前加强D、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是其主要职责二、材料题,阅读下列材料后作答材料一:(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原指箭射出所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矣)。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君主专制政体的基本概念。
2. 分析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过程。
3. 探究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方式。
二、教学重点1.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过程。
2. 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方式。
三、教学难点1. 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方式。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简要介绍君主专制政体的基本概念。
Step 2:知识讲解(10分钟)1. 分析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过程,包括起源、发展和衰落的历史背景。
2. 引导学生了解君主专制政体的主要特点,如君主的绝对权力、地位的世袭性和权威性等。
Step 3:讨论(15分钟)1. 分组讨论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过程中的关键事件和改革。
2. 每组派代表进行总结发言,其他组进行补充和讨论。
Step 4:知识拓展(10分钟)1. 分析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方式,包括君主的宣传与教育、军事力量的控制和法律制度的改革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方式对社会的影响。
Step 5:案例分析(15分钟)1. 分组讨论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方式在历史上的具体案例,如法国的路易十四统治时期和中国的清朝时期等。
2. 让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的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方式以及结果。
Step 6:小结(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方式的重要性。
2. 展示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思考成果。
五、课堂作业根据所学知识,撰写一篇文章分析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方式,字数不少于500字。
六、板书设计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演进过程:起源、发展、衰落- 主要特点:君主的绝对权力、地位的世袭性、权威性- 强化方式:宣传与教育、军事力量的控制、法律制度的改革七、教学反思本堂课通过分析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方式,让学生了解了这一政体的历史背景、特点和影响因素。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同时,布置了作业以巩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高一历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
高一历史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材分析:本节的核心内容实际是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过程。
在对这一概念准确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认识到这一制度内存在的两对矛盾是突破这一问题的关键。
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
矛盾。
历朝政治制度的变化实际上都是围绕这两个问题进行的,而且变化的趋势十分明显,即皇权的不断加强与中央权力的不断加强。
这种变化的深层原因仍在于封建自然经济的特征。
教材重点:从汉至元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材难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特点学生分析:知识状态:对从汉到元的各类政治制度了解不是很多对各朝名相有所了解,但对相权和皇权的关系了解不多认知能力:联系、比较能力较差,对从汉至元制度变革原因及作用不易理解。
理解思维能力水平较低,对一些专有名词或概念如“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易理解。
学习情绪:对具体的感性的历史知识比较感兴趣对制度、政策、措施的原因分析、结论评价不感兴趣。
教师应对:*针对本课概念多,跨度大这一特点。
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采用动态图示法、角色扮演谈话法、讨论法等手段,动静相长,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针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概念较难理解及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知识点较多。
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又较差的特点,教师采用直观图示法和联系法,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充分调动,从而形成深刻的印象。
*重视图示、引文等材料,在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中,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忆秦朝政治制度的主要概况,复习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相关史实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秦的中央集权制度是如何建立的?生:A、采用皇帝称号,创立皇帝制度B、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公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师:中央三公中丞相的职能是什么?(通过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得丞相权高位重的地位)2、创设情景:选取宋以前的丞相与皇帝议事的影象片段与宋以后的丞相皇帝议事的影象片段各一。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学课件 (共18张PPT)
科举制作用
积极: 破除世家大族的垄断
保证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提高行政效率 促成读书风尚,提高社会学风 严格的考试保证了一定的公平公正
消极:被选之人多为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
(五)行省的设置
地方行政区划
秦:----------郡.县 汉:----------州.郡.县 唐:----------道.州.县 宋:-----------路.州.县 元:-----------行省制度:行省.路.府.州.县 明:-----------承宣布政使司(行省).府.县 清:-----------省.道.府.县
作用:(1)便利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
(2)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使中央集权在行 政体制上得到保证
讨论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
总体趋势就是帝王的权力逐渐扩张 相权被抑制和分解
(二) 君权和相权
------是一对矛盾
(1)秦朝设丞相,汉承秦制,汉初丞相权力很大 (2)汉武帝时,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
频繁更换丞相 提拔身份低微的士人,参与决策形成“内朝”
内朝的设置说明了什么?(1)中Βιβλιοθήκη 制度的出现是皇权强化的结果和表 现
(2)相权的转移过程是由外朝离皇帝较远的 三公九卿转移到靠近皇帝、侍奉皇帝的 宫内人员
(二) 君权和相权是一对矛盾
(1)秦朝设丞相,汉承秦制,汉初丞相权力很大
(2)汉武帝时,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 频繁更换丞相提拔身份低微的士人形成内朝
东汉时设尚书台,后地位逐步提高 (3)唐:三省六部制
隋唐时期 的中央集权体制
皇帝
客 房 部 实 习 生培训 计划
新 的 实 习 生 已分配 到客房 部,为了 让他们 尽快熟 悉运行 程序,早 日投入 工作,将 对他 们 进 行 岗 前 为期十 二天的 脱产培 训,理论 与实操 相结合 ,培训计 划具体 如下: 第一天
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1(人民版必修一)
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2.教材分析与建议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难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及对重要历史概念的理解。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要求同学掌握两汉时期的中朝与外朝、隋唐时期不断完善的三省六部制、元朝时的行省制度等重要概念,了解汉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加强对中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理解,总结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并进一步认识其对中国历史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提高分析中国国情的深刻历史洞察力。
本课的内容结构,主要从两个方面论述了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一是中央政治制度,二是地方政治制度。
在每一方面问题的论述中,又以时间纵线为线索,分别论述了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朝等在中央和地方政治制度演变过程中采取的措施。
教学中,应脉络清晰,顺序推移,步步递进,讲清其发展变化。
本课引言是由宋太祖图像与文字两部分组成,讲的是宋太祖时宰相大臣座位被撤的故事。
可向同学提出问题:这件事说明了什么?可选取某一特定场景的图示或影像片断请同学们辨析,历史剧中皇帝和大臣议事的场景与历史史实是否相符?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历史剧切不可说多,宋时坐着议事不行了,再以后就跪受君恩了。
要紧紧抓住皇权的加强这一中心,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中国政治制度中皇权至高无上的这一特点。
第一目“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在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
在中央政权中,皇帝制度不断加强,在君权与相权这对矛盾中,君权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而相权却处在不断被削弱的过程中。
请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的分析:①“汉承秦制”。
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袭秦朝,但又有所变化。
皇帝制度,是承秦制继续实行,但又在秦朝基础上,构成了比较完整的皇帝名号、礼仪、皇位世袭等制度。
中央行政设三公,秦时即有,汉朝亦设,但到汉武帝时又形成了“中朝”决策机构,尚书令的权力日显重要。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第3课教学案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第3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2.皇权至上的君主专制政体①特点:皇帝天下独尊,皇权至高无上。
②表现:A.集行政、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
B.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人意志。
C.君主主宰国家政治,而没有其他任何力量可以对他有所制约。
③影响:A.君主的理念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影响着政治决策、立法、行政和司法。
B.国家是一个人的国家,政治是一个人的政治。
④历代官僚体制的基本原则: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巩固练习】1、皇帝制度的创立始于() A.秦朝 B.西汉 C.隋朝 D.唐朝2.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B.地方推选郡县制 C.中央设三公九卿D.设立严密的监察制度二.中国古代相权的演变:1.君权与相权发展的总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2.汉至宋代抑制或分散相权的主要措施:⑴秦:是百官之首,助理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⑵汉朝:汉初:丞相实为掌握行政实权总理。
汉武帝:削夺相权①频繁任免丞相。
②设“中朝”(又称“内朝”)抑制以丞相为首的“外朝”的权力。
⑶唐朝:三省六部制,实行多相制度,三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职能:中书省(政令草拟)——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六部。
参加政事堂议事的其他官员身份亦等同于宰相。
⑷宋代:设中书门下和参知政事,分化相权。
⑸明朝:废除丞相制度,权归六部。
【规律总结】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一是不断改革中央行政机构,不断地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
二是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严密管辖,在元明清三朝,再没有出现过国家大分裂。
三是对人们思想的控制日益加强,明朝的八股取士制度和清朝的文字狱就是典型的表现。
【巩固练习】2、在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冲突,为解决这一矛盾,各个朝代采取了许多措施。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武帝频繁任免丞相,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B.汉武帝破格选用身份低微的士人,形成“中朝”官僚机构C.隋唐时期设立三省,分散丞相权力D.宋代设立参知政事,废除丞相3、中外朝制度的形成反映了()A.地方势力的削弱B.三公九卿制的废除C.决策中枢的转移D.外戚和宦官专权4、(2001全国文综卷)隋唐实行科举制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B.对皇帝的专制权力有一定抑制作用C.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D.削弱了显贵的特权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1.古代监察体制:①秦朝:设立监察机构,负责中央和地方和监察。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精品教学设计(6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增强》精选教课方案( 6 页)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增强-----教课方案教课目的:[ 知识与能力 ]1.认识皇帝制度;西汉的中朝与外朝;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中书门下和参知政事;元代的行省制度。
2.理解封建皇帝增强皇权、削弱相权是封建专制统治的必定要求。
3.认识中国古代督查制度和选官制度的演变。
4.认识秦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解析封建王朝增强中央集权,控制地方权益的目的和影响。
认识元代行省制度的创办,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要改革,是中国省制的初步。
[ 过程与方法 ]1.从解析秦汉至元中央和地方政治制度的构造下手,指引学生总结古代政治制度的特色。
2.运用图示、引文等资料,比较古代政治发展变化特色,初步掌握办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
[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停增强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明显特色。
这一特色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有助于我国一致的封建多民族国家的稳固,但也阻挡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教课重点:君主专制制度演进的过程及特色。
教课难点:历朝官制十分复杂纷杂,要全面详细地掌握是十分困难的,应当要修业生认识此中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基本知识,认识政治史的主要特色。
教课方法:问题教课法、资料教课法、讲话法、图表教课法、议论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课过程:[ 情境导入 ]读打油诗:“人人说做皇帝好,其实皇帝也烦恼;忠奸难辩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用;假如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思虑 : 至高无上的皇帝的烦忧有哪些?此中最主要的是要解决什么问题?归纳:皇帝的烦忧主要集中在权臣对皇帝权益的威迫和地方盘据权益对中央的威迫,我们今日就来看看在封建社会皇帝是如何应付这些威迫的。
[ 新课设计 ]一:法律出一——皇帝制(君主专制政体)确实立(阅读)[ 读史感悟一 ]阅读资料: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以前用这样的话形容秦朝的皇帝制度:“法律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说课设计
专题一第三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的说课稿一、说教材1、本节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分析第一单元为“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概述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探讨其主要特点和影响。
本专题包含四课内容(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本专题讲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上起先秦,下讫明清。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的政治制度在不同阶段的重要内容及演变过程,认识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作用和影响。
本课在专题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上接秦汉政治,下启明清政治,从而形成完整的体系。
本模块的知识,与本册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有紧密的关系,本专题的知识除了要说明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漫长的社会当中起到重大影响外,肯定还要与专题六进行比较,来突出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的进步。
2、学情分析与初中知识点的比较高一的学生在初中时已学过本节相关的知识,但较表层。
对中国古代专制皇权的知识一般只有在观看影视作品时留下的大概印象,对专制皇权的起源、发展等等具体知识比较陌生。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加深认识,如何对本节内容进行多角度分析,能否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便成了重中之重。
3、说学习目标(学法、教法分析)①知识与能力根据课标和教学指导意见及会考标准的要求,让学生掌握有关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体制的基本知识,了解中国古代从秦王朝到清王朝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从而培养学生概括分析史实的能力。
通过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脉络的学习,让学生懂得制度建设对国家兴衰的重要性,初步培养学生评判制度得失的能力。
通过对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培养学生一分为二辨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对该制度进行多角度的评价(鼓励学生进行多角度的理性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对于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专制主义”的评价,就应该给予大胆的否定。
第三节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小组任务情况
君权与相 监察制 权 展示 点评 第一组 第八组 第三组 第六组 选官制的 行省设置 变化 第五组 第四组 第七组 第二组
二、君权和相权
1、措施:分割宰相权力; 扩大人数
2、表现:
(1)西汉:频繁更相;“中朝”(内朝) 分权 (2)唐:三省六部制 (3)宋:中书门下(政事堂)“同平章事 ”;参知政事;枢密院(枢密使),军 事;三司,财政 (4)元沿宋制
评价科举制:
消极: • ①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被选拔的人多是缺 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 • ②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且被最高掌 权者控制的制度。【实质】 • ③忽视实用性学问,不利于科技的发展, 中国自然科学落后。
五、行省的设置
1、元代以前: 秦汉:郡县两级,汉代为州、郡、县 唐代:道、州、县 宋代:路、州、县 2、元代:行中书省设立,简称“行省” 宣政院、中书省直辖 行省一下为路、州、县
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
端,影响深远。
小结
君主专制
一、君权强化,相权削弱 二、监察体制的发展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四、行省设置
要求:
1、知识点完整 2、结构、层次清晰 3、语言简洁 4、评价等文字较多则在书上标出,展示 时指出
提示:
二、君权和相权 1、措施 2、表现:西汉、唐、宋、 元 3、总体趋势 4、调整相权原因 三、中国古代监察体制 1、表现 秦、汉、唐、元 2、趋势 3、评价
提示:
四、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1、先秦、汉、魏晋、隋唐(选官制度、 方式、依据) 2、科举制的评价(可以指出在书上哪处 ) 五、行省的设置 1、元代以前 2、元
人民版必修一
第3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高中历史 专题一《第3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复习教案 人民版必修1
第3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形态历史演进的关系。
【教学难点】中国古代政治史的主要特征。
一、独学指导:1. 知识指导: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2. 独立学习:知识点一 法令出一1.创立 秦始皇开始使用 称号,确立了皇帝制度。
2.特点 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集 、 、 于一身。
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人的意志。
知识点二 君权和相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1、帝相之间发生矛盾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限制、分散相权的措施:(1)汉朝:措施:汉武帝①频繁更换_________严厉处置犯有过错的丞相。
②选用身份低微的士人和高级将领参与朝政,形成_______ ,又称“内朝”,在宫廷之内对重要政事做出______,与以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______相对应。
(2)唐朝:实行 _______________ ,决策机构是_________省,审议机构是________省,执行机构是____________,下设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六部。
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并在门下省设___________作为三省议政场所,后来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身份等同于宰相,进一步分散相权。
(3)宋朝:___________是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__________ 是最高军政机构,长官司枢密使。
为了分散宰相的权力,增设___________为副宰相,分割宰相行政权设三司使 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知识点三 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监察制度在封建时代是强化君主专制政体的重要制度保障之一1、秦:设专门官员,中央设__________,地方设_____________。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学案:专题1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一、法令出一1.创立:秦始皇确立了“皇帝”制度。
2.特征:皇帝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
3.影响(1)皇权带有独断性、随意性的特点,影响了国家政治决策的合理性。
(2)历代官僚体制的变化都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则。
二、君权和相权1.演变西汉汉武帝设立由皇帝左右亲信近臣组成的“中朝”与“外朝”制衡唐代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门下省下设政事堂,相权有所分散宋代设_中书门下为行政机构,职务相当于宰相。
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
设枢密院管军事,长官为枢密使;设三司以总理财政元朝大都沿用宋制2.影响:有利于防范宰相专权;有利于加强统治,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弥补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1.演变(1)秦朝:中央和地方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
(2)西汉:汉武帝设十三州部刺史,监察地方政治。
中央由御史大夫属下的官员承担。
(3)发展:唐代的御史台;宋朝的提点刑狱司;元朝的御史台。
2.评价(1)积极: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
(2)消极: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必然是有限的。
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1.世官制: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
2.察举制:汉武帝时期,诏令中央和地方的主要行政长官向朝廷举荐人才的制度。
3.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以九品官人法为基础选拔官吏,九品官人法又称九品中正制。
4.科举制(1)演变:隋朝创立,成为历朝主要的选官制度;明清八股取士。
(2)进步性: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加强了中央集权;保证了行政人员的来源和文化素养,提高了行政效率;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3)局限性:考试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
五、行省的设置1.内容:元代全国分设十个行省;另有中书省直辖的“腹里”以及宣政院管辖的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行省以下依次为路、府、州、县。
专题一第三课君主专制的演进与强化教案--高中历史必修一
专题一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题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课型 新授课 课标要求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从汉至元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进,以及以科举制为核心的选官制度的变化。
教学难点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化与创新的趋势。
课时设计 2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文献史料、流程图、地图等史料解读,知道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选官制度三条线索的演进与发展;2. 通过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宏观构建,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化与创新的趋势,理解皇权专制下蕴含的政治理念;3. 通过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变化与创新的认识,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优缺点,感受到中华民族政治智慧,增强民族历史的认同感。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多媒体展示教学环节 1.新课导入[出示材料|材料]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宰相权大睡不好,选才选官更难搞;要是官吏选不特,贪污腐败治不了;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问题探究:这段打油诗中皇帝都在苦恼些什么?2.新课讲授(1)君权与相权①汉:中外朝制[出示材料|表格]这幅图片反映了什么现象?学生总结:汉武帝通过免职、处死的手段,在政治上打压丞相的势力。
教师讲解:汉武帝启用了一大批亲信近臣参与政治决策。
原本掌握决策权的三公九卿就逐渐沦为了执行机构,被迫成为工具人。
②唐:三省六部制教师讲解:中外朝所造成外戚、宦官干政,引起了东汉统治者的反思。
在东汉时出现了新的机构——尚书台,尚书台成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为了制约尚书台的权力,到三国时期又出现了中书省、门下省。
发展到唐就形成了三省六部制。
问题探究:三省的职能是什么?三省的长官谁的权力最大?教师总结:宰相人数增加,行政权被一分为三。
三省分工明确、相互配合,提高了行政效率;但他们之间又相互制约。
门下省设置了政事堂,三省长官集体议事。
[出示材料|史料]“不经凤阁鸾台,何名为敕?”——刘炜之学生总结:三省六部对皇权依然有很强的制约作用。
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人民版必修1)
一、教材分析本课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这里,首先要明确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然后再从汉至元的历史时空中去筛选史实说明这一特点。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这是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最大特点。
而这种强化又突出表现在君权对相权的成功削弱和中央对地方统治的加强上。
“法令出一”、“君权与相权”、“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四个栏目详细介绍了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情况。
二、学生分析高一的学生对中国古代专制皇权的知识一般只有在观看影视作品时留下的大概印象,对专制皇权的起源、发展等等具体知识比较陌生,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可指导学生通过多渠道查阅相关资料,为学习做好铺垫。
三、教学目标1、基本知识以皇权为核心的政治体制的出现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演变丞相制度的废除明朝的内阁清朝的军机处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2、能力与方法(1)、通过多渠道搜集关于专制皇权的历史资料,熟悉资料的搜集遴选方式。
(2)、通过阅读书本及课前搜集的资料,提炼相关的历史信息(3)、通过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认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
在肯定中国古代政治建设成就的同时,应当看到君主专制政体的黑暗和腐败。
四、重点难点:1、重点: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过程,主要阶段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消极影响。
2、难点:君主专制政体的评价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以挥的作用的分析与把握。
五、新课探究导言部分:同学们是否关注过美国总统的选举?我们从报纸,电视上可以看到美国总统选举是非常激烈的,就算成功当选,总统的权利还要受到参议院、众议院来自各方面的制约。
不象我们中国的皇帝,什么事都由他说了算。
那皇帝的这种权利是由什么制度赋予的呢?对了,君主专制制度。
这种制度经过秦汉、宋元、隋唐等阶段的不断发展,日趋成熟,到了明清时期更是达到了顶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标分析●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根据课标要求,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皇帝制度、丞相制度、监察制度、选官制度和行政区划的认真学习,深刻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是君主专制制度,其最大的特点是君权专制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而这种强化又突出表现在君权对相权的成功削弱和中央对地方统治的加强上。
●教材分析不论从时间还是空间上来看,本节内容在本单元都占有很大篇幅。
它揭示了从汉朝到明代中国君主专制制度沿革的历史,在这一点上,时间跨度非常大,没有通史知识作保证的话,本节内容对学生来讲是有困难的。
这需要老师的调控。
同时,本节内容形散而神不散”,这无疑增加了教学难度,但也为教师个性教学发挥创造了可能。
师生要共同“沿制度变革,寻制度的特点。
●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对中国古代专制皇权的知识一般只有在观看影视作品时留下大概印象,对专制皇权的起源、发展等等具体知识比较陌生,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可指导学生通过多渠道查阅相关资料,为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建议1.教法:课堂教学上积极贯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以“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诱思交融”的诱思探究教学理论为指导,制作多媒体课件,编写学案,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背景材料,采用诱思探究、使用学习、导学法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去自主、合作与探究。
2.学法: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有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内容,充分发扬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精神,努力培养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记:汉代的“中朝”、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宋朝削弱相权的措施;汉代的郡国并行制及州的设置、元朝的行省制度;汉代的刺史制度;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
2.理解:从汉到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进特点、从汉到元地方管理制度的演进特点。
3.运用:通过引导学生整理汉到元政治制度的发展脉络,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运用图表法加强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形成本课的知识框架与结构。
2.引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各项措施,理解历史概念。
3.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4.师生合作探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对当今社会政治发展的借鉴作用。
5.引导学生分析图示、引文等材料,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史实及其特点,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曾经有的政治文明,了解我国先人政治上之精明。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有许多优良的部分是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的。
2.通过了解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史实及其特点,使学生认识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它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它也是黑暗和腐败滋生的沃土。
●重难点重点历代专制主义王朝权力日益集中的特点,了解这一现象和中国政治制度心态、历史演进的关系。
难点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进的史实来分析、概况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请大家看下面的材料:【展示课件】“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引导提问】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材料精辟地概括了秦朝君主专制政体中皇权的至高无上。
事实上这种君主专制制度一直为秦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所沿袭,并且不断加以强化。
那么君主专制政体到底是怎样得到强化的呢?它的演进和强化造成了什么影响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君权和相权的斗争、监察制度、选官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这四个方面来了解一下。
【新课学习】【学生活动】请大家翻开教材,先请大家看一下教材第三节的第一、第二两部分内容。
【教师归纳】“法令出一”这部分属于阅读内容,大家只要了解就可以了。
“法令出一”指出了在君主专制政体下皇权的至高无上。
而皇帝最主要的助手——丞相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相权成为了皇权独断地位的最大威胁。
削弱相权也因此成为历代强化君权的必然措施。
【引导提问】那么秦朝之后的历代都采取了哪些削弱相权的措施呢?请大家根据教材内容简单概括一下。
【学生概括】……【展示课件】自秦以后削弱相权的主要措施简表:【教师讲解】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
汉朝主要要注意一个人物——汉武帝。
【展示课件】汉武帝像、电视剧照。
【引导提问】汉武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帝王,也是现在的人们非常感兴趣的一个历史人物,像电视剧《大汉天子》《汉武大帝》都是描写他的。
汉武帝的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波澜壮阔,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汉武帝的历史功绩呢?【学生回答】汉武帝是西汉历史上非常有作为的一个帝王,在地方设置刺史,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势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
在文化上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时期开疆拓土,奠定了中华疆域版图。
汉武帝又是一个权力欲很强的皇帝,在他执政时期采取了许多强化君权的措施,如频繁更换丞相。
汉武帝在位54年间,先后用相12人,其中4人在任上正常死亡,3人被免职,2人因罪自杀,3人下狱处死。
【展示课件】汉武帝时期丞相更换简表。
【教师讲解】这在某种程度上属于“治标”的方法。
对汉武帝来说建立“中朝制度”才是“治本”的方法。
这里我们要注意几个概念。
【展示课件】中朝:针对“外朝”而言,指由皇帝的亲信左右、侍中、尚书等组成的参谋、决策机构。
外朝:是指由丞相、御史大夫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的官僚机构。
【教师讲解】汉武帝故意提拔布衣亲信组成“中朝”,并由中朝对国家政事先作出决策,将原属丞相的决策权分割给了中朝,由此达到了削弱相权、强化君权的作用。
【过渡】唐朝削弱相权的主要措施是三省六部制。
【问题】请大家根据唐朝三省六部制的机构示意图及唐朝三省六部制的相关材料,并结合自己所学知识来分小组讨论一下,为什么说唐朝三省六部制使相权“实际上”有所分散?【展示课件】材料一唐朝三省六部制机构示意图。
材料二隋唐时期,确立了“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的原则。
即中书省主要负责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诏书;门下省主要负责纠核朝臣奏章,复审中书省的诏书;如果认为不当,可以加以封还和加以驳正;尚书省负责都省职事,总领六部。
……中书、门下两省为决策机构、,尚书省为行政中枢,相互牵制。
【学生讨论,教师指导】唐朝的三省六部制首先将原来丞相一个人的权力,分配给了三个部门,是相权的分散。
此外三省分工明确,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这样就保证了君权的独尊。
宋朝从三大方面来削弱相权:设副宰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分割宰相的财政权。
这些措施确实有效地分割了宰相的权力,确保了君权的独断地位,但它也给宋朝带来了官僚机构膨胀臃肿、官员人浮于事的弊端。
宋朝以后仍然有不同形式措施出台以削弱相权、强化君权。
而这一渐强、渐弱也是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在中央的表现之一。
【展示课件】唐——道、州、县;宋——路、州、县。
【过渡】我们重点来看看元朝的行省制度。
【展示课件】元代行政区划示意图。
【学生活动】向学生重点讲解学生“腹里”、宣政院管辖区和澎湖巡检司。
【展示课件】“腹里”:即中书省直接管辖地,包括大都(今北京)及其周围地区。
宣政院:元代中央机关之一,专门为管理全国宗教事务和西藏地方事务而设置,西藏地区受其管辖。
【教师讲解】除了西藏正式成为一个行政区域外,元朝行省的设置中还有另外一个对中国行政区划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内容,那就是澎湖巡检司的设置。
它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也就是现在的台湾,这是台湾正式归于中央行政管辖的开始。
【展示课件】元、明、清三朝地方行政区划简表。
【教师讲解】元代行省制度的确立是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
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为明清统治者所沿袭。
元代的行省制度是君主专制制度在元代得到强化的主要表现。
而它对中央集权的强化则是中央各项节制措施的结果。
【展示课件】元代中央对地方行省的节制措施:政治、军事、财政权力节制;定期觐见述职制度;监察制度;省官互迁制度。
【教师讲解】事实上当时不但对地方有监察机构,对中央也有相应的监察机构,并且有一整套相对完善的监察制度,作为中央集权的有力保障。
监察制度本身就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一部分。
那么这个制度是怎样发展的,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
任何一种政治制度都要求有相应的监察制度。
在秦朝刚刚建立君主专制制度时就有相应的负责监察的官职设置。
西汉时期监察制度开始走向健全,有了相对完备的机构设置和职责安排。
【展示课件】历代监察机构设置情况。
【引导提问】当今社会,我们仍然需要监察制度作为国家政治机器正常运转的有力保障。
既然我们今天学了古代的监察制度,我们不妨来探讨一下,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得失对当今社会的政治建设有哪些借鉴作用?【师生共同探讨】(无定论,可从纪委、检察、反腐、舆论监督等角度来考虑。
)除了监察制度外,选官制度也是历代王朝控制官员,维护皇权的重要制度。
官员是古代中国专制统治的真正操作者,是使帝王“令出必行”的关键,因此古代中国的帝王历来重视官员的选拔。
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也在不断地演进。
请大家看一下教材选官制度的相关内容来了解一下具体情况。
【展示课件】有关选官制度的习题,以习题提炼知识点。
【教师讲解】我们来完成这些相关的习题,巩固一下。
【提出问题】我们今天从君权和相权的斗争、监察制度、选官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这四大方面介绍了汉朝到元朝政治制度的演进情况。
回顾我们介绍的具体史实,你能否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呢?大家思考一下,到底汉朝到元朝的政治制度演进有什么特点?会造成什么影响?【学生思考】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进,无论是中央制度还是地方制度都是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的过程,这就使得权力高度集中。
【课堂小结】我们今天主要介绍了汉朝到元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其突出特点是权力的高度集中。
其主要表现是:一、在中央行政制度上,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二、在地方行政制度上,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控制日益加强。
此外监察制度和选官制度的发展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起了促进作用。
板书设计一、君权和相权1.汉朝:中朝制度2.唐朝:三省六部制3.宋朝:分相权的措施二、地方行政制度的演进:中央和地方的矛盾1.汉:郡国并行制2.元:行省制度三、监察制度的演进1.西汉监察制度的概况2.监察制度的影响四、选官制度的变化1.世官制2.察举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