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层次划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币层次划分
划分依据
以金融性资产的流动性为标准,将货币流通量划分为不同的层次。
流动性是指金融资产转化为现金而不受损失或少受损失的能力,即变为现实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能力。流动性程度不同的货币在流通中转手的次数不同,形成的购买力不同,从而对商品流通和其他各种经济活动的影响程度就不相同。在现代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流通范围不断扩展,流通中货币形式多样化,除现金和银行存款外,定期存款、国家公债、大额存单、人寿保险单等也被广泛认为具有货币性质。而各种形式的货币流动性有所不同,欲预测和组织整个社会的货币购买力,稳定货币流通,必须按流动性大小进行货币层次划分。各国划分货币层次的具体做法不尽相同,依本国情况而定。但在理论和实践中形成以下划分的基本原则:按照货币的流动性划分,以存款及其它信用工具转换为现金所需时间和成本作为标准。凡所需转换时间越短,所费成本越低,则货币层次越高。
我国的划分
1994年,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决定将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并与1994年第三季度开始,正式确定并按照季度公布货币供应量的指标,我国划分为以下层次: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
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M1是狭义货币,M2是广义货币,两者之差是准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