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浅谈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浅谈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浅谈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大多是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线路带着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这种像剧本一样的课堂教学方案体现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却置学生于无条件服从的地位。新课程标准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要矢志不渝地追求课堂教学的终究目标——学生发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然要求实行课堂教学中主体地位的转移,也就是必须要改变过去以教师“一言堂”、“满堂灌”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模式。教师只是起一个引导者的作用,而不是让教师当导演,让学生当演员。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学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教师的“教”应该为学生的“学”服务。这就要求教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进行师生角色变换,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表现、发展自我的平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我现在执教的是低年级的数学,虽然孩子们还很小,但我喜欢倾听学生表达自己的思路和解题方法。在不影响教学任务完成的情况下,我喜欢将课堂氛围调节成一个宽松、自由、畅所欲言的环境。通过自己认真地听、积极地观察,我能真实地感受到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掌握课堂上的各种情况。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反馈我能及时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也利于自己及时改进教学方法。要想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还需要教师为他们创设更多的教学条件和课堂的氛围,尤其是做到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尊重他们的所思所想。而要真正做到这些,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学生讲老师听,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汲取、内化知识,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在旧教育观念影响下,过去的学生大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机器,简直就是学习任务的奴隶。因此,他们把学习看成是一种枯燥无味的事情,从而讨厌学习。要么就是一味地听从老师的指挥,不敢发表自己的想法。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蹲下身子,转换角色,允许学生说错话,乱讲话,而杜绝挖苦,讽刺,伤害学生自尊的做法。要让课堂气氛民主互动,神采飞扬,智慧的火花不断激荡。学生是推进课堂教学的主动力,是课堂的主角,教学过程必须要让学生真正地参与进来。教育专家发现,人们的学习主要依赖于两种方式,一种是接受式学习,另一种是探究式学习,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新课程十分关注课堂上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教师在课堂上,是将自己成为学生的同伴,与学生建立平等、亲和、友善的合作关系,在不露痕迹的征询、提议中,在自然而然的启发引导中,让学生去经历一个个充满想象、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创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吸收书本上和老师的现成结论。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二、学会鼓励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表扬和赞赏的魔力无比神奇。在课堂上,老师一句肯定的话语、一个信任的眼神犹如和煦的阳光,照在学生的心灵上,将产生一股巨大的力量——那便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动力。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满腔热忱的赞誉、充满信心的鼓励,都如同丝丝春雨滋润学生的心田,将会激励学生发挥出自身的无限潜能。课改的春天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也开始觉醒。他们已不满足于老师泛泛的讲述或无休止的提问,他们更不满足于教师强加给他们的种种束缚,这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无疑是一种隐形的挑战。因而,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把课堂实实在在地还给学生,已势在必行。

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不等于放纵

让学生在课堂上扮演主人翁的角色,并不是说让学生在课堂内外为所欲为、放任自流,并不是说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袖手旁观、无所事事,更不能使老师对整个教学过程完全失控,从而使课堂教学混乱无序。教师作为引导者,必须娴熟地掌握课堂教学。否则,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健康的课堂很有可能就变成“放牛场”。这样教学目标也难以完成。就数学而言,先练后讲,先试后做,课堂上留出一定的时间与空间,用于教师辅导学困生,同时给优等生提供独立思考、方法创新的可能,是满足学生差异发展的基本保障。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尊重个体差异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这正是现代教育所追求的目标。现在的教育目标,最重要的不是培养精英,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使全体学生在学校、在课堂都能得到健康成长。他们的知识与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使之情感升华、态度端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如果只让班里几个综合素质好的“尖子生”畅所欲言,而让绝大多数学生在台下当“看客”,这样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会受到挫伤,他们也就逐渐对这样的课堂失去了兴趣。就数学而言,先练后讲,先试后做,课堂上留出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用于教师辅导学困生,同时给优等生提供独立思考、方法创新的可能,是满足学生差异发展的基本保障。

三、要追求实效,不可表面热闹

现在,社会上存在一些错误倾向,有些人以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借口,认为课堂上学生活动越多越好,课堂越热闹越好。其实,一节好课,并不能以课堂上学生活动多少、课堂上热闹程度作为最重要的衡量标准。而要追求课堂的时效性,就必须根据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课型,决定学生活动的多少,更要追求活动的质量,不可为活动而活动,只图表面热闹。

总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是每一位教师不懈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望江亭小学教师陈君

《把课堂还给学生》读书心得

《把课堂还给学生》读书心得“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还你一个奇迹”,教育家薛石峰一直推崇,英国教育家怀特海说过:“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断然反对灌输生硬的知识,反对没有火花的使人呆滞的思想”。 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他们自我发展之路。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作为一个教师,只把功课教好还远远不够,最主要的是关心学生健康成长。”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更要陶冶学生情感、净化学生思想、完善学生品格,使学生身心得到和谐健全地发展,使学生既具有诚信、宽容、坚韧等传统美德,又具有乐观、进取、开拓、创新等时代精神。 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深入钻研教材,研究各种教材的目的性和适宜的学习领域。并据此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在研究教材的目的性的同时,还应研究该教材对学生参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社会适应等各个领域的影响和作用。 如果课堂气氛是严肃而紧张的,学生在极端压抑下学习,学生的参与意识被全盘否定,教师强迫学生学,学生完全丧失自信心和学习兴趣,这种做法导致学生逐步产生厌学情绪,师生之间的关系处于对立状态。表现为教师设置的问题无人举手回答,即使被提问的学生也因紧张回答不完整。 教师要开掘学生兴趣的源泉,要努力创造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尽量使用鼓

励的语言、亲切的目光,真诚地对待学生,允许学生犯错误,设法消除学生参与活动的心理障碍,只有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才会无拘无束地敞开心扉,与老师尽情地交流,才会把学习当作自己的需要,主动积极地参与,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材内容,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通过各种途径,巧设情感氛围,让学生置身于这种氛围中,他们的感知、想象、理解、分析等智力活动就会处于活跃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进行教学,成功是显而易见的。 教师应当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摆正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位置,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方法,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有了充分的学习实践,其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创新能力才会得到锻炼和全面提高。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精修订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 主人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文章摘要:马克思的人学思想认为:在活动中,人是主体,起着决定的作用。数学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就应该是学习的主体,应自觉的、主动的参与教学全过程。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教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就尤为重要。 关键词:自主学习主动参与 数学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兴趣,欲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乐学,保证学生能学,培养学生会学,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高效的教学。小学低段的孩子好说好动,注意力不够持久。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课堂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充分调动每一位孩子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促进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如何才能让每一个孩子真正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呢我在长期的低段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一、让学生看自己想看的,初步学会发现 低年级儿童年龄小、阅历浅,无意注意占主,他们最初的观察是无目的、无顺序的,只是对教材中的插图、人物、颜色等感兴趣,不能领悟其中蕴藏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我尊重孩子们的

兴趣所在,先让他们随意看,表面的内容看够了,再一步步引导他们观察,将他们的注意引入正题,按老师要求去观察。 二、让学生想自己所想的,初步学会思考 低年级儿童最富于想象,而且易于激发。学会联想又是促进学习思考的一条有效的途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去想。为了唤起学生利用生活情景中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使他们学会思考,在教学中,我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联想,不限制他们,慢慢让他们知道联想不是凭空想象或胡乱猜想,而是依据客观事实,把联想与解决问题联系起来,进行正确、现实的联想。 为了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乐于探索的精神,我在教学之余不定时地出一些“聪明题”让学生解答,不失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举措。他们一看见我出聪明题,便会聚集在小黑板前猜啊、想啊、讨论啊,都想做出“聪明题”,做个聪明的孩子。有些题目学生当天做不出,就把题目带回家与家长一起探讨、研究,第二天再把答案告诉老师。不管通过什么方法,只要学生能自己讲清解题思路,正确解答,我都给予表扬并奖励粘纸作鼓励。一开始是我编题给学生解答,后来就有学生主动找题解答。这样一来,学生出题、解题的热情更加高涨。孩子们在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充分开动了脑筋,展开了积极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三、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初步学会表达

读书笔记《把课堂还给学生》——王业兵

把课堂还给学生 读《<新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指导纲要》有感 双语部王业兵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老师的新基础教育核心理念里,有四个“还给”,即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换发出生命的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把创造还给老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我曾经在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实验小学工作一年的时间。这短短的一年里,我感觉到了中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幸福和辛苦。阵痛伴随着无数的期待。每一个孩子的身上都蕴含着无穷的能量。但是孩子们能量的开关却并不是完全的打开。这也是我理解的为什么孩子们之间是有差距的。当然并不能够否认,天性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但是我们不能够紧紧凭着孩子们现有的成绩和表现去否定部分现在仍处于学习困顿期的孩子。所以我认为,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新基础教育的核心理念的体现,也是我们老师设身处地为自己的学生去努力思考的表现。 当我每一次走近教室,然后踏入教室的那一刹那,我的心里莫名的兴奋。一年的相处完全的把陌生的师生变成了如同亲密无间的亲人。或许有老师会疑问,这位年轻的老师和学生一起玩,一起疯,怎么一点老师的威严都没有。 其实不然。

在决定做老师之前,我有一段短暂的迷茫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但是自己最终坚定选择向光荣的人民教师这一职业努力着。于是我在龙虎塘实验小学存在了。谈起这两个月的教学,最大的收获莫过于细致的观察和认真的对待的工作态度。 作为语文老师,我想还是谈谈语文课上自己的改变吧。 记得该校的顾校长曾经听过我两节课。第一次之后的反馈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顾校长说的“关注学生”、“学生不是一张白纸”。所以我一直在努力的思考,怎么做才是真正的“关注学生”。之后的一段时间的教学,我都在认真的实践。我尝试过师生互动的多样性,比如我可以抛出一个有深度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小组思考之后,然后通过学生代表的发言和几个小组发言的综合,总结出最终思考的价值。我也尝试过很“蹩脚”的生生互动。这也是顾校长听过的第二节课,之后的反馈最深刻印象的是很别扭。这节课,我一直在尝试学生设疑,学生释疑。我把自己的角色由教师变成了主持人。一问一答之间,孩子们的差距显露无遗。孩子们的问题设置层次不同,当然回答起来难度也不一样。在课后的认真反思中,我总结了一句话:“教育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但是也是关注人的发展的过程。我不能一味的把知识灌输给孩子们,我应该学会在正确的道路上引导孩子们自主的探索知识的奥秘。” 也许,这就是新基础教育对我最大的感悟。 当然,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是把自己置于学生之外的孤立位置。我一直认为,好的教师不是把书教得多么的好,而是教会孩子做人。我认为会做人的孩子,一定会有正确的思想。正确的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读《名师论教学》有感 吴旭聪这段时间,我仔细阅读了《名师论教学》,其中有一篇城关中学章英老师写的《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我觉得章老师的想法很好,以下的这段话让我感受颇深,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转变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更新方法,把欢乐还给学生”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课堂既注重知识点的有效落实,又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乐趣的体验吗?我想最好的方法就是——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精心设计的问题为课堂的纽带,让学生主动体验、主动探究、主动感悟,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 在这学期名师工作室的活动中,我上了一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我觉得以上的这段话对我在备这节课时,很有感触,我试着以此方法身体力行。 一、体验 一上课我就通过课本上的两句话“我们不时地在听各种声音,自己也能发出许多不同的声音。”直接揭示课题。 然后我设计的环节是使鼓、镲、橡皮筋和钢尺发出声音的活动。在这一个活动中,我充分让学生体验,每一种材料都是让学生说出方法,让想到的这一位同学展示,然后追问“你认为这个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在这里我想通过学生的回答达到这样两个目的,一是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对于振动这次新的科学词汇,很多学生都已经知道,但是怎样的我们才能称之为振动学生是不知道的。二是形成“只有对物体用力了才有可能产生声音。”,得出这个结论我是从振动的概念出发的,当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在这个概念中,前提是在力的作用下。在这一个环节中,我注重每一种材料让学生体验,当然不是每个学生,同时在课的任何时间都不断的渗透让学生把话说完整的思想。 二、探究 核心的一个环节就是钢尺和橡皮筋的分组实验,在这里首先是要明确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比较物体发声时和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我让学生做了10分钟

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张国儒 内容摘要 爱因斯坦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人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饶有兴趣地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 关键词:课堂教学,组织者,角色,参与,良好的习惯,动手实验。 正文: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现在教育理论摒弃在教学中只注重结论不注重过程,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把得到结论的全部思维过程展现出来,并在这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而且提高能力。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这就首先要求学生要有参与意识,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这是现代数学教学的趋势。为此,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应充分让学生“动”起来。即让学生的个性表露出来,思维活跃起来,手脚解放出来,这将会极大地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当今中学生由于年龄偏小,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教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制定学习计划,坐等上课,课前不预习,对老师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或呆坐听着,上课不得要领,没听到门道。凡此种种都是学生没有真正参与教学过程也就是参与意识差,被动学习。 一、作为数学教师要明确自己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一个教育者。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是组织者、点播者,因此学生的参与意识与我们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和对学生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关系,现在的教师不能仅是一

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这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是现阶段素质教育下课堂改革的方向。怎样变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是所有老师都在努力去探索的教学艺术。怎样将课堂还给学生”,“如何还”一下几点不成熟的意见和大家共同分享。 目前教学上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的时间分配不合理。普遍存在课堂空间上,教师占用的时间偏多,教师在讲台上自我表演,口若悬河、眉飞色舞的讲解,学生只是机械的听和记,甚至是左耳朵听右耳朵冒,学得不如忘得快,造成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偏少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我是这样来安排课程的教与学的: 1、多用启发诱导式教学,引经据典或生活实例,充分调动学生的抽象思维,拓展创意思维,让学生多动脑去思考。 2、多运用比较法,排比法,练习法,自主探究法,情境法,欣赏法等等有效的理论结合实际生活,实物或是图例范画,多种方法有比较的学习可以加深印象,有效提高理解力接受力。 3、多运用绘图的方式,演示或练习直观教学,既提高动手能力又提高审美能力,鉴赏水平,便于学生学习掌握和更好的理解。 (二)课堂氛围不够灵活生动,多数教师的活动只是局限在讲台上,即便走到学生中间亦只是走马观花,没有真正走到学生中间,在教室这个活动空间里,学生仍大多局限在自己的座位上,很难有表现自我的空间。我的课堂是这样来做的: 1、课堂期间,学生可以以组为单位,自由组合,必要时可下位组成圆桌会

议形式共同设计构思。 2、小组推荐亦可自我推荐,在黑板上展示个人设计构思思想。这样多是外向和平时基础较好的同学。 3、为避免以上2的问题,老师点名让同学畅所欲言发表意见见解或是创意构思。这样做的目的和好处是让优秀的学生起到带头示范的作用。让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有了发言的机会,可以充分锻炼不同性格学生的应场,解题能力。 (三)当堂课的教学效果怎样,老师讲完课多是让学生自己练习,没有举一反三的考察学生对本次课的把握: 1、教师在和学生互动学习和巡视辅导时要做到全面掌握,掌握全体学生是否大多数对已学习的知识点是否已经理解、掌握? 2、对本堂课的知识点理解掌握的情况和应用的熟练程度程度怎样? 3、有多少人还没有真正了解本课知识点,没有掌握好本次课应具有的技法、技巧? 4、本次课大多数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做好以上几点,以便做到真正的全盘掌握,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更好的因材施教,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质量。 (四)让学生围绕教材的重点,发散式的思维,创新创意没有落到实处 很多的问题多是老师预设,学生照葫芦画瓢,机械地思考,机械的临摹,很多的问题多是老师预设,学生照葫芦画瓢,机械地思考,机械的临摹,学生的创新创意思维永远处于被动状态,不能主动的创新拓展。鉴于如此我的教学是这样的: 1、提出一主题,鼓励学生大胆创意构思,老师适当引导绝不固郅思想,天马行空任遨游。

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课堂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只是以参与者、实践者、发展者、组织者的角色出现。为此,教师应让学生做数学课堂的主人,改变过去“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的教育环境,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真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这样才能在促进学生在个体生命的充分自由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师生生命的整体价值,焕发课堂生命的活力。为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一、让学生发现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这对学生自己来说印象、感受最深,理解得也最深刻,极容易掌握问题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这种自主探求,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 如我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先让学生动手摆学具,用10个小圆片当作苹果,用2个大圆片当作盘子。先摆:把10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学生很快分好,每个盘子里放5个。再摆:把9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同学们感到麻烦了。一个个小手举起,有的说:“教师,我每个盘子里放5个,不够了。”有的说:“老师,我每个盘子里放4个,还剩一个!”在学生摆学具的基础上,他们遇到了问题,这时我指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平均分一些东西,分到最后会有剩余的情况,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是“有余数的除法”。这样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为学生自主探究提高了欲望。 二、给学生思考空间 每个学生对待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给他们留出一份自由自在进行思考的空间。 例如,我在学习了分数的认识后,让学生取一张正方形纸,把它折出面积相等,形状相同的4份。大家的兴致很高,很快得出4种折法。这时我并没有急于告诉学生其他折法,而是鼓励他们再想想还有别的折法,造成了悬念,激起了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促使他们去进一步思考、尝试,终于又得出了3种折法。勤于思考使学生们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让学生想说就说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又是密切相关的,而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表现为不同步性,分析问题往往看到了、想到了就是表达不出来,再加上数学学科特有的抽象性、逻辑性,使学生更是感到无从说起。

如何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如何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射阳县初级中学王瑞玉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是叶澜教授“新教育基础”改革的核心部分和精华内容,是现阶段素质教育下课堂改革的方向。现在全校正在推行课堂改革,课堂教学改革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作为参与改革的实验者之一,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也进行了外科手术式的整容与改造,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困惑。下面将从“为什么将课堂还给学生”,“如何还”以及“还存在哪些困惑”三个方面来阐述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的收获与问题。 一、为什么将课堂还给学生。 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中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命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以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传统的课堂教学认为课堂教学要体现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有的教师始终认为自己上课在讲解的过程中提问学生或让学生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已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体性和学生的主导性,我以前也是这样做的,但这其中存在很多问题,总结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 (一)课堂时间的分配上,教师占有的时间过多。例如我所教的初三数学,复习时知识点较多,以前每堂课首先在黑板上板书讲解,学生在下做笔记,一节课讲30多分钟,然后让学生做课堂检测,甚至有时候满堂灌。 (二)课堂空间上,教师在讲台上自我表演,没有和学生融合到一起。几乎每堂课,我们都口若悬河、眉飞色舞的讲解,学生只是成了“录音机”和“打字机”,机械的听和记,充其量只是回答教师设计好的问题,很少有时间自己动脑、动心、动情、动手、动嘴,学生参与不到课堂教学中。 (三)抹煞学生的个性,剥夺学生独立思考、独特感悟、自由联想、自由表达的个性。长久以来,并很可能在某些环境中持续下去,不少教师认为自己就是权威,教师所讲的就是标准答案,不去考虑学生的对于问题的不同做法或想法,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必须回答课本上或教师自己认为标准的答案,有时学生提出异议,不去解析或进行冷处理,只简单的要求学生记住答案就可。 (四)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尊严,特别是人格尊严和思想尊严。在我们有些教师的课堂上,学生毫无人格的尊严和思想的尊严,教师只把他们当成生产线上的产品,而不是活生生与教师平等的人,教师往往发号施令,一言九鼎,压制学生的思想,扭曲学生的性格。 显然,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严重影响了新时期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培养,我们采用上述一些传统的方法教学,教师花费较大的气力却不会有太大的成效,往往一个题型经过高三三轮复习做十几遍仍然不会,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必须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如何还?” 二、如何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 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要改变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大量时间不是听老师讲,就是听老师与其他同学一问一答的被动“听”课的局面,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努力为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提供广泛的可能性。我将自己的一些做法总结出来,以期获得同仁们指正。 (一)重视课前教学设计。要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设计结构和弹性化的方案,思考师生活动的合理配置与目标,并对自己设计的方案、思路、目标、过程在课前就娴熟于心,不能简单的指望在课堂上靠自己的经验随机应变。教学设计既是一份教案更是一份学案。 (二)改变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传统关系,建立“教与学”的有机整体而不是将教与学分成两部分;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

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师生关系的民主性、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以人为本的精神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角色,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师生交往、积极互动的过程。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观,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乐于探究,实行自主性学习,促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结合本人的理解与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谈几点理解。 一、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长期以来,教学随着应试教育的发展,已向畸形方向演变,课堂教学仅仅单纯的传授知识,应付考试,最终导致教师死教学生死学,成为灌输式的教学,从而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但要做到心中有教材,更应该做到心中有学生,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性。而且,教师要从以自我为中心的圈子中跳出来,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上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活泼自由愉快地学习。 二、树立新型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的课程理念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这种新学生观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协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 首先,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无论好坏都要给每个学生发展和展示的机会。 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允许不同的观点存有。 再次,要懂得欣赏学生。在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即时给予表扬与鼓励。 三、采用多种形式,多渠道地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富有情感的氛围和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命令式的、居高临下的语气转化成商量式的、平等式的语言,把生硬冰冷的语言变成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只有在富有感情的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信任教师,甚至把教师当成朋友,主动与教师交流、向教师请教。 2、联系生活实际及学生个人实际,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课堂上,特别是生物课堂,必须密切联系实际,周围环境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结合课堂教学自主学习。所以,能够让学生到社会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在实践中学生锻炼了水平,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受到教育。培养学生的热爱家乡,热爱生存环境的精神和责任感。 3、实施开放性教学,让学生走上讲台,尝试师生间的换位,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新课标强调“自主参与、合作、探索”的教学方式。所以教学应采用开放式课堂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的互动。其中,让学生走上讲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比如,让学生针对某些正在实行的社会现象研究话题,在课前让学生提前查阅资料文献,实行小演讲,然后再请几位同学作评论。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学科的重要性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决心 开放式教学,突破了原有学科封闭状态,把学生置身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使学生之间充分交流、切磋、相互启发,相互争论,自主学习,增强了问题意识,提升了创新的水平。 总来说之,课教学只有真正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放在教学活动的首位,关心学生的兴趣所在,注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才能真正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读《把课堂还给学生

最好的课堂 ——读《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构建理想课堂》有感 济南市历城区实验小学王克梅 与一本好书的相遇,是偶然,更是机缘。偶然,我在本真教育的公众号里看到徐洁老师出新书了,正当我想着如何得到一本签名本的时候,学校为每一位教师准备了一本,真是心想事就成。 徐洁老师是齐鲁师范学院副教授,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研究员,本真教育研究发起人和倡导者,是一位勇敢的课堂探索者,更是构建理想课堂的推动者。 《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构建理想课堂》是徐洁老师在2019 年九月的新书,里面共有九章,从课堂教学的内在教育使命,基于评价的逆向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艺术,到让学习在课堂上真实发生,有效组织合作学习,引领学生深度学习,演绎课堂精彩生成,再到巧用反馈评价提升课堂质量,"互联网+"时代变革课堂,一章章,一节节,一段段,一句句,一字字,无不显示着徐洁老师深刻的实践和思考。于是,我心潮澎湃,幡然醒悟—— 课堂成全生命,是一种预设,更是一种精彩的生成。 在既平凡又繁琐的生活的每一天,是学生生命的每一天,更是我们生命的每一天。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就要向课堂要质量,在课堂上成全生命,它需要教师精巧的预设。如在教授部编版教材一年级上册,学习《四季》一课时,最后一个环节是想象说话,创作成诗。于是,我先让学生读全诗,说说诗歌的第一、二小节和第三、四小节表达上有什么不同。学生朗读后,明确了:第一、二小节是什么对什么说;第三、四小节是什么怎么样地说。然后出示了桃花和蜜蜂的图片,引导学生说话训练,在师生的共同思考中,一节小诗应运而生:桃花朵

朵,他对蜜蜂说:"我是春天。"然后我又引领观察图片和想象,学生就创作了这样的一节小诗:蜜蜂嗡嗡,他开心地说:"我是春天。"就这样,一幅图片,两种不同的语言训练就大功告成。最后,我播放了自己制作的春夏秋冬四季的图片的微视频,发散学生的思维,学生就创作了很多成功的小诗,生成了课堂的精彩。如:邢恪伟的《四季》——树苗青青,他对燕子说:"我是春天。"∕太阳大大,他对大地说:"我是夏天。"∕苹果圆圆,他红着脸说:"我是秋天。"∕北风大嘴巴一鼓,他自豪地说:"我就是冬天。"如:邢曼舒的《四季》——燕子喃喃,他对池塘说:"我是春天。"∕大雨哗哗,他对庄稼说:"我是夏天。"∕树叶沙沙,他飞舞着说:"我是秋天。"∕雪花张开翅膀,他温柔地说:"我就是冬天。"再如:高传杰的《四季》——柳絮飘飘,他对花儿说:"我是春天。"∕知了声声,他对大树说:"我是夏天。"∕果实累累,他对秋叶说:"我是秋天。"∕白雪皑皑,他对大地说:"我就是冬天。"再如:《四季》——桃花红红,她对蜜蜂说:"我是春天。"∕小溪潺潺,他对知了说:"我是夏天。"∕果实累累,他对枫叶说:"我是秋天。"∕雪花飘飘,她对梅花说:"我就是冬天。"……于是,和学生一起徜徉课堂的我,深深懂得了: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真正的主人,就要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活跃在课堂上,使课堂生活成为师生共同创造的美好时光,如此,理想的课堂,才能成全一个个活泼泼的生命。 课堂引领生命,是一种实践,更是一种教育的理想。 深度学习是主动的有意义的学习,注重理解,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素养,调动学生的思维深度。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引领学生的生命成长,这是我的实践,更是我的理想。如在部编版一年级教材的实践中,学习《大还是小》时创设情境,引领学生

大胆放手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大胆放手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读《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有感而发“课堂上,教师要充分管住自己的嘴,自己能少说就少说一点,要留出空间和时间给学生”。是的,这句看似简单,但是在课堂上想要完全做到却是很难的。记得有一首歌叫做《有一种爱叫做放手》,“鱼归大海、鸟归山林”用在课堂上就是教师要敢于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要成为配角。唯有放手,让学生才能在有限的时间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来!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时,这部分的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因为学生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之前,就已经认识了除法,知道要一个数等分,用除法计算。至于能不能正好分完,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没有计算或实践之前,是不能知道能分完或者不能分完。首先我先让孩子们分物品,这些物品分别有糖果、草莓、花生、果冻。通过动手把这些物品平均分到盘子里时,会出现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正好能分完,另外一种是分完后还有剩余的。前面一种我们知道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可是有剩余的情况呢?该如何用算式表示呢?有了这些实践,同学们在活动中体会有余数除法的产生。有了这些活动,才能让孩子们从中积极发言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而老师在本堂课中只是起着一个牵引者的作用,而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的主导者。那么如何做到这些,构建有效课堂教学呢?下面我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一、课前的预习必不可少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如何让学生只是简单看看课本变为主动有效地预习呢,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学生主动预习体现了学生对新学知识的渴望、渴望了解新知识,获得新知识。而老师就应抓住学生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找好点子。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问题,题不要多,但要有思考空间和可行性,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开动脑筋、查阅资料、认真思考就能获得答案。其次,新知识要和旧知识相结合,这叫做温故而知新。最后,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层次,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和完成。 二、上课时,在合作中放手,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 在课堂上充分让学生展示,我觉得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小组合作学习。与其你一个人在讲台上的滔滔不绝地讲,你自己也累,学生听地也乏。上课时,我把学生分成小组,那么教室里出现的是不是师生之间的交流,而是生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几个学生在一起学习合作,这样,学生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究性学习成了现实。老师要做的是指导学生如何把自己的探究成果充分表达展示出来,即指导他们如何精炼的总结。这样把课堂的教师一言堂变成群言堂,学生畅所欲言,尽显其才。学生的学习兴趣、表现欲望得到激发,创造潜能得以发挥。打破了过去那种枯燥沉闷的课堂,形成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这样的教学环境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学生,滋润着学生。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三、一定要反思 课堂反思是对学生的认知、体验、感受予以反思总结。特别对于

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

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 “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这是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对成功的君王的定义。我认为这对我们班主任也有借鉴意义,一个忙碌的“班头”未必是一个成熟的班级管理者。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以学生为本,根据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让其表现,让其参与。由全方位的管理者向顾问,助手,参与者转变,才能充分调动全班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使每一个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 一、民主建班,以制理班;以人为本,自主管理。 1、学生是班级目标的制订者。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是不要管理制度,而是要让学生在班主任的间接调控下自主管理,自主教育。学生是班级的主人,班主任的职责应该是协调引导,而不能是包办一切,应该给学生最大的自主权。 班训班规的形成,传统的做法是班主任拟定条款,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形成逆反心理,造成一定的抵触情绪,收效不大。我的做法是:入学初,先在班级讲优秀班集体的事迹,从而让学生明白制定一套切实可行而又推动班级发展的班训班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然后通过个人建议、小组讨论、班会等形式,引导学生反复斟酌共同制定出既符合校情、班情,又能让全班同学共勉的起到激励警戒作用的班训、班规班纪。从学习、纪律、卫生、礼仪、行为规范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目标和确保目标实现的措施。由于这些目标和措施完全是由同学们自己商定的,有切实可行的近期目标,也有高瞻远瞩的远期目标;所以同学们在完成时,就显得更主动,更有信心,更得心应手。班训、班规制定出来了,不实施等于一纸空白。作为班主任应引导全班学生学习班训、班规,要求他们自觉按要求去做,互相督促,勉励自己,使其成为班训班规的实施者。 2、学生是班级工作的管理者 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过这样一句话:“记住你的管教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别人来管理的人。”作为班主任,应让学生明确:全班每个同学是组成班集体的一分子。应积极主动地群策群力,热爱、关心班集体,为搞好班集体出谋献计,为班集体争光添彩。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更要转换视角,把学生看作参与管理者而非受管理者,在学校班级的各项活动中主动“让权”,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最大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班级管理中我执行班干部定期轮换,它能使每位学生都有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为他人服务的机会。我对每位干部的工作总是给予热情的指导和帮助,努力培养他们处事及应

浅谈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浅谈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几年来的教学经验,让我知道对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但是,如何培养,从哪些方面入手,这既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思考的课题,也是我在近几年思考最多 的难题。我接下来从以下方面。 众所周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现在人们说的最多的话题。问题的关键不是提出一个口号,大家喊喊就行,关键是弄清楚:还什么,——时间、空间、主动权;为什么还,不需多言;怎样还,这才是关系到课堂生命力质量和效益的最大因素。因为新课程下的课堂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知识、自主发展的场所,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场所。为了使学生的自主性的精神、健全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课堂教学因此必须而要真正成为一种探究、发现、创新、成功的体验的历程。我就此谈点个人的想法。 1、课堂准备:蹲下来,天地将更宽广 在《中国的孩子最需要什么——激情与梦想》一书中,有个学生家长在亲自参加集训后写的一篇文章中提出了这么一个观点:蹲下来做父母,因为这样父母就和孩子一样大了,看出去的天地是一样的。我对此大为认可,以为在我们今后的课堂教学中,不妨蹲下来,把自己置于和学生同样高低的地位,这样看出去的天地会比较接近学生。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的最佳手段,在于培养学生在教师适时、适量的引导下,运用恰当的方法去主动认识客体,在认识客体中最终掌握方法去生成客观知识,再反作用于客体。基于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大可蹲下来,设身自己是学生,改传统的以“教”为核心的教学设计为以“学”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形成教与学的同步推进。在课堂上,教师要做好学习方法的示范,设计有针对性地学法训练;在各个环节上指导学生,并对学生提出相应的方法要求,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主动(自主)学习作为认识思考的对象,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方法,形成学习方法——掌握运用——强化迁移的链式结构。教师要以自己的经验为学生创设一个能让他们既激情洋溢的的场所,又是一个有着无穷新的奥秘的的天地,吸引着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渴望学习,渴望拥有知识。 2、课堂引导:在自由的天地,学会飞翔 要让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必须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意识、自主思维、自主学习。在这个目标下,首要的是必须结合学科特点让学生明白学什么,怎样学,为什么学。只有先有了一定的规矩,方圆也就画成了一半。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学习程序、学习方法、学习要求上进行预先指导,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学习规程进行基本的训练和初步的实践,进而再通过自己的新的认知时间来循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 己的学习方法。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政治论文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文/束红华 【摘要】新时期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因此,政治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特别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方法,其核心是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活动式教学法、自学辅导法等是符合这一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新课改;学生;主体;教学方法;能力培养 新课程改革正以迅猛之势在全国全面铺开和推进,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正得到不同程度的“扬弃”。新时期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以弘扬人的主体性、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因此,政治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特别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方法。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以及对新课改的理解,探索总结了一些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新方法:一、活动式教学法 活动式教学法就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单元教学为单位,以课堂教学为载体,由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形式,采取以学生为主体,以参与性、自主性、趣味性、创造性为主要特点的教学法,是教师的个人活动与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相结合的双边活动。运用活动式教学法应秉承一些原则: 首先是主体性原则。所谓主体性,主要是指学生认识的主人,而不是认识的机器,应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教学的对象是一个活生生的思想。”在活动课中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探索、自我教育,避免了教师的单调说教,

使学生在主动的状态下学习,克服了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这里应指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主导作用前提下的学生活动,教师要激励学生,引导学生,把握课堂教学的方向。其次是民主平等的原则。开放式教学要求我们打破过去那种教师是绝对权威,学生绝对服从的局面,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这种平等是师生平等,生生平等。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允许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求异,大胆创新,允许他们对同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当然这些见解有时是不完整的,甚至可能是错误的,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正确地引导,适时地点拨,使学生及时澄清认识,统一到正确的观点上来。 上学期末,我在讲授完《生活与哲学》的内容后,就以《诵古诗、讲故事、析哲理》为题上了一节政治活动课。活动课前半个月,我向学生布置了课题,让他们搜集能够体现哲理的古诗、故事、漫画等,并把其蕴含的哲理写出来作为作业交给我审查,我从中筛选出典型材料,被选中的同学作为中心发言人。同时,我将材料大体相同,观点一致的同学分成六个小组,中心发言人做组长。各个小组分头准备,课下我分别辅导。放手让学生准备的过程就是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也是教学民主的基本要求。信任定能导致课堂学习活动的积极主动性,因为信任的含义就是把主动活动的机会交给学生。 在活动课上,由从学生中选出的两位主持人和老师平等地登上讲台主持活动,中心发言人依次上台朗诵古诗、讲故事并阐述其蕴含的哲学观点,下面的同学代表他们小组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对别组的发言提出补充、质疑。在此基础上老师作点评式总结,在学生活动结束后,老师带领学生作归纳总结,并将哲学知识梳理整合,形成知识体系。这个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协作学习的

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

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 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如何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应成为每个语文教师研究的课题。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情感 教师“高严”会使课堂气氛紧张压抑,学生顾虑重重,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态度平等真诚,谈话亲切自然,或赞赏激励,或循循善诱,师生间的距离会缩短。特别是部分成绩较差的学生因分数这个紧箍咒形成自卑心理,这就需要教师对这些积极参与的学生,心中有一种“说错了,老师也不会批评”的安全感,再加上“你回答得真好!”“你真了不起!”等一次次的表扬鼓励,能使这些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的信任和期望。他们就能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变课堂教学中少数学生积极学习为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如教学《秋天的雨》一课,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秋天的雨?”很多学生都举手争着回答这个问题。我并没有立刻请举手的学生回答,而是亲切地说:“没有举手的同学,你们认为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秋天的雨呢?老师相信你们也能回答这个问题,你能说多少就说多少,大家能够相互补充。好,再给大家一点时间。”这就给了那些学习较吃力的学生充裕的时间,非常有利于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语文教学所具有的实践性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离不开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课堂实践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学生争先恐后发言,反反复复读书的“繁荣景象”。但在这种景象背后,我们也明显地意识离开了权力控制下的课堂交流。真正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应是师生共同的生命投入,是一种良性的双向互动,绝不是单向的给予。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做到两点:一是尊重学生,民主教学,师生互动,教学相长;二是引导学生,共同探究,达到目标,而不是直接告诉或教师说了算。 为此,我在课堂上努力创设一个使学生敢说心里话的氛围。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如采用集体学习、小组学习、伙伴学习、独立学习等组织形式的有机组合,根据需要灵活采用各种教学组织方式,使全体学生都有参与学习,获得训练的机会,同时有利于学生间的信息交流,提升沟通水平,培养合作精神,提升学习质量。在教学《穷人》这课时,我就“渔夫一家今后的生活怎样”这个问题组织学生分小组实行讨论。他们之间是平等的,孩子们都能畅所欲言,包括学困生也能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说:“他们将无法过日子,因为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受的了,再收养西蒙的孩子,日子肯定熬不过。”有的说:“他们会撑下来的,虽然今后的生活会更加艰难,但渔夫与桑娜勤劳、简朴,定会将孩子抚养成人的。”小组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孩子们为此争得面红耳赤。此时,我加入到小组讨论中,加以点拨。在教师引导下,

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真正的主人——《亡羊补牢》案例解读

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真正的主人——《亡羊补牢》案例解读 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真正的主人——《亡羊补牢》案例解读作者:川大附小陈雯案例:第一个镜头: 我上课前准备了一只“羊”的图画。上课铃响了,我拿着这只“羊”走进教室,学生一下就兴奋起来。我把“羊”贴在黑板上,问:“谁能用羊组词?”许多学生把手举得高高的。有的说:“羊圈”,有的说“养羊”,有的说“山羊”,有的说“绵羊”,还有的说“亡羊补牢”。学生既扩充了词语,又巧妙地引导了出“亡羊补牢”这个寓言题目。第二个镜头: 课文中有一个词“窟窿”,“窟窿”是指什么呢?学生说是洞.我又问道:“谁能用手比画一个窟窿的样子出来?”一个平时上课就很活跃的男孩站了起来,比画了一个脑袋大小的洞,接着,其他学生就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比划出了更大的洞。我紧接着问:“大家为什么觉得洞有这么大呢?说说你的理由。”一个学生激动地站起来,说道:“他的洞太小了,狼不可能钻进去,应该是这样大的洞,因为狼得从这样大的洞里钻进去,最后才可以叼走羊啊!第三个镜头: 课文最后一段有一个词“从此”.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从现在开始.我又进一步问“从什么时候开始?” 学生又答到“从养羊人修好羊圈开始”. 解读:无论在什么时候, 学生都应该是课堂的主人。只有充分地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生活,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真正的主人。一.形象直观, 激发兴趣《亡羊补牢》是一则寓言,内容比较简单,如何使学生一上课就有浓厚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呢?于是我根据三年级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在引入课题时出示了羊的图形,粘贴在黑板上,学生很感兴趣.再用羊组词,学生非常感兴趣,然后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亡羊补牢”这个词,也就切入了我们的主题. 二.联系生活, 自感自悟我经常提醒自己每天的学习还要为孩子们创设一个主动感悟自主选择的机会,促成他们的个性发展才行. 学习“窟窿”一词时,我想如果由老师直接讲出意思来,学生的印象就不会太深刻.于是在设计这一环节时,先让孩子了解“窟窿”就是洞,再让孩子联系生活,联系课文情节进行理解.然后用手势表示. 孩子们互相讨论着,都在比划着.整个过程, 孩子们非常认真和执著. 通过他们的自感自悟,得出: 本课的“窟窿”是能钻得过一只狼和一只羊的大洞. 当他们得到我的肯定后,脸上都露出了高兴的笑容.多可爱的孩子! 我想: 学生获得的绝不仅仅是“窟窿”一词的意思,而是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啊!三. 感悟体验,理解字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课本这一蓝本,让学生感悟到课文中内容的丰富。例如:在理解“从此”一词时,我先让学生查字典理解,得到“从此”是指从现在开始。为了使学生感悟“从此”一词在文中丰富的含义,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充分理解:“在这一课中,从此是指什么意思?”学生们纷纷说道:“从此在这里是指羊圈修好以后。” 在这个环节中,形成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教学以词义的感悟为核心,融字音、体验、情境、语言内容融为一体,让学生对文本抽象的语言有了全方位、立体式的感悟。四. 教学模式1.利用鲜活、生动的情境帮助学生领悟课文的内涵,能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的意思。 2.能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开发学生的潜在智力,让他们通过积极参与活动,提高识字的能力。 3.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想,使教学变成有吸引力、有趣味、有哲理、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在阅读教学中识字”教学模式还在探索形成阶段,我们还将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完善、研究出现的新问题,使这一教学模式不断发展,形成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