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要社会经济现象的理论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重要社会经济现象的理论分析

高三政治组胡宇红

一、关于建设和谐社会

总体体现:“五个统筹”、关注民生。

包含内容:

1、社会的和谐:社会的安定团结。

(1)具体表现:

①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处理社会分配不公问题;维护社会治安问题;等。

②国家与公民的关系、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和谐。

(2)理论分析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的经济特征[经],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经、政];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代表者、捍卫者,故要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民生问题)、民主集中制原则(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和依法治国原则(依法打击,维护),行使职能。[政]

②党的性质(三个代表)、地位、作用及领导方式(涉党)。[政]

③国家的政治文明建设、党的建设。[政]坚持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④国家的宏观调控(调分配)。[经]

⑤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整体与部分的联系。 [哲]

2、经济的和谐(协调发展)

(1)体现:经济结构调整(含产业之间、产业内部和地区布局调整等)

(2)理论分析:

①(如有党提出方针、政策)党的地位、领导方式(政治领导);[政]

②国家的经济职能[政]、宏观调控[经];

③坚持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政、经];

④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格局[经];

⑤联系、发展的观点、整体与部分的联系[哲];

⑥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哲]。

3、人与自然的和谐

(1)体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环境生态的保护,治理环境污染,建设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等。

(2)理论分析

①国家履行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经济职能和文化职能[政]

②坚持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政、经、哲]

③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市场的缺陷及国家的宏观调控[经]

④联系、规律的客观性、整体与部分的联系、因果联系、尊重客观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哲]

⑤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新型工业化道路[经]

二、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社会)

1、内容: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

2、理论分析(围绕含义、作用意义、措施)

(1)创新的含义:就是立足于现实,运用已知的知识、规律,敢于打破传统理论、观念、

做法的束缚,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2)创新的原因:

①理论依据: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因此,我们的理论、办法、措施等也要不断发展、变化,才能使主观和客观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哲]

②创新的作用意义:A. 创新一向被视为人类本质的最高表现,没有创新,就没有社会的进步,人类的未来。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B.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遏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政]C. 当今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创新才能提高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政]D.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际竞争力。[经]

(3)建设创新型国家(社会)的主要措施

①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健全创新体系和创新机制。

②提高全民族素质,树立创新观念,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③加大对教育科研的投入,研发拥有自主产权的核心技术。

④保护知识产权。

三、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见另文)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背景材料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今年中央1号文件都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国务院根据《建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十一五”计划纲要。

(二)与课文的知识连接

主干知识:1、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经)

2、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措施;(经)

连带知识:3、中共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作用、领导方式、党的性质;(政)

4、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政)

5、我国的政党制度;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政协的性质、职能;(政)

6、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职能及国家机关的组织活动原则;(政)

7、生产和消费的关系;提高消费水平的措施;(经济)

8、部分与整体的联系;因果关系;内外因辨证关系;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

重客观规律的关系;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哲)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方针、要求和主要内容

1、基本方针: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

2、基本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3、主要内容:▲①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②当前,要完善强化支农政策,建设现代农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农村综合改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

▲(四)主要措施

1、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2、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政策)

3、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增加投入)

4、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大对农村、农业的扶持。

5、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科技)

6、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7、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互相促进的生产经营模式,发展大宗农产品期货市场和“订单农业”。壮大县域经济。

8、加快发展循环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安全农业,保护农村、农业的环境资源。

(五)重要意义

1、经济学意义

(1)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

(2)体现了解放、发展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发挥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3)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内需。

(4)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

(5)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经、政兼容)

2、政治学意义

(1)有利于农村的稳定,从而促进全国的稳定。

(2)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巩固社会主义国家政权。

(3)有利于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之基。

(六)其他提问角度

1、党中央提出《建议》、国务院据此起草《规划》、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和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联袂召开,政协委员列席人大会议,参与讨论规划草案,审议、通过《规划》。体现政治常识道理:

(1)中共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对国家实行政治领导(提出《建议》);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为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加速现化代建设。

(2)我国实行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党,人民政协有政治协商、参政议、民主监督的职能,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行使最高决定权(通过规划);国务院是我国的最高行政机关,对全国人大负责,并受它的监督(接受人大审议,要人大通过)。

五、关注民生

1、内容: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分配问题、生产安全问题、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问题等利民、惠民、护民的举措。

2、理论分析

(1)原因、必要性

①党的性质(突出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地位、作用、领导方式。(涉党)[政]

②国家性质、职能(多见政治、经济、管理公共事务职能)及组织活动原则(多见对人民负责原则、依法治国原则),国家与公民的关系。[政]

③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权利。[经]

④社保内容、作用。[经]

⑤联系、整体与部分的联系。[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