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_王应君

合集下载

河南省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中存在问题与对策探讨

河南省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中存在问题与对策探讨

河南省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中存在问题与对策探讨1. 引言1.1 背景介绍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之一,农业一直是河南省经济的支柱产业。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河南省农业也在不断转型升级。

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在河南省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市场认知不足导致农民对市场需求和价格的把握不准确,在农产品销售中缺乏竞争力;科技支持不足导致农业生产方式滞后,农业技术水平低下;人才培养不足导致农业从业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围绕河南省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中存在的市场认知不足、科技支持不足、人才培养不足等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加强市场信息宣传、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人才培养等对策,以推动河南省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1.2 研究意义。

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近年来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对于河南省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深入探讨,不仅有利于改善农业经营环境,提高农业经营效益,也对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河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市场认知不足、科技支持不足、人才培养不足等问题的剖析,可以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深入了解问题本质的参考,从根源上解决农业经营中存在的种种矛盾。

提出加强市场信息宣传、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人才培养等对策,有助于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和支持,提高其适应市场需求和科技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河南省农业经营的现代化水平。

研究河南省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中存在问题与对策,旨在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为河南省农业经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2. 正文2.1 问题一:市场认知不足在河南省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中,市场认知不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河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农业产业化水平在不断提升,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农业产业化发展不均衡,一些地区仍处于传统农业阶段;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仍然突出,市场竞争力不足;农业生产方式陈旧,科技含量不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加强农业产业化政策支持,引导农民转变种植结构;加大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化转变;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提升品牌知名度。

通过以上对策,可以推动河南省农业产业化水平全面提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现状问题、对策分析、引言、正文、结论1. 引言1.1 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河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产品加工环节存在薄弱环节,产值较低。

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间协调性差,缺乏全产业链的衔接和支持。

农业生产方式滞后,技术水平不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劳动力外流严重,农业产业发展面临人才短缺和创新不足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一系列对策。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鼓励企业投入农业产业化,帮助农民增加收入。

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推动农业产业发展转型升级。

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建立健全的产业链条,促进农业各项产业的良性互动和协同发展。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可以有效促进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现状问题一、种植业问题1.土地资源减少: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河南省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种植业的发展面临土地面积减少的挑战。

2.种植结构单一:河南省以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种植结构单一,缺乏多样化发展。

二、养殖业问题1.污染严重:养殖业存在着养殖污染严重的问题,养殖废水、粪便等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河南省农业发展现状

河南省农业发展现状

河南省农业发展现状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农业大省之一,农业发展在河南省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以下是河南省农业发展现状的总结。

一、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河南省农业在生产结构上不断优化调整,逐渐从以粮食为主向粮食、油料、畜禽、水产品等多元化方向发展。

河南省农业还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深入发展现代农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二、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显著河南省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大,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

农业科技推广覆盖率不断提高,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产量。

三、粮食生产稳定增长河南省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增长,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粮食总产量的第一。

农民种粮积极性高,农田水利设施得到加强和完善,农作物品种更新迭代速度快,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完善,这些都为粮食生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四、畜牧业和水产品产业发展迅速河南省畜牧业和水产品产业发展迅速,成为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养殖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畜禽养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明显提高,水产品养殖业快速发展,养殖方式不断创新。

五、农村电商发展势头良好河南省农村电商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农村电商覆盖面广,农产品电商销售额逐年增长,改善了农产品流通机制,提高了农民收入。

六、农村旅游蓬勃发展河南省农村旅游资源丰富,农村旅游业发展蓬勃,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新途径。

河南省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加强农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旅游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河南省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畜牧业和水产品产业快速发展,农村电商和农村旅游蓬勃发展,为推动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但也要注意农业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保护,提高农业生态效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河南农业发展现状

河南农业发展现状

河南农业发展现状河南农业发展现状近年来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首先,农业生产总体稳定增长。

农作物产量逐年增加,特别是小麦、玉米、大豆等重要粮食作物的产量有所提高,有效保障了粮食供应的稳定。

与此同时,蔬菜、水果等高附加值农产品的产量也有所增长,满足了人民对多样化农产品需求的日益增长。

其次,农业结构不断优化。

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民收入增加,农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

传统的单一种植模式逐渐改变,现代农业、特色农业和绿色农业等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加强农产品深加工和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由传统农业向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此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

通过推动农业机械化、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业产业集群等措施,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

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和农产品营销网络,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然而,河南省农业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土地利用问题。

随着城市扩张和农村工商业发展,农地减少,土地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其次,农村劳动力不足,农业劳动力减少,农产品生产面临人力短缺的问题。

再者,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对农业产生负面影响,高温、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困难。

为解决这些问题,河南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加大土地整治力度,提高土地利用率。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培养农业人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人工投入压力。

加强环境保护,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加强农业保险和救灾工作,提高农业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

综上所述,河南农业发展在稳步增长的同时,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但通过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农民的努力,相信河南农业发展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河南省农业发展现状

河南省农业发展现状

河南省农业发展现状
河南省农业发展现状一直以来都是该省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河南省的农业经历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首先,河南省农作物生产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该省广大农民通过科学种植技术和现代化的农机设备,显著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各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蔬菜水果的产量不断增加,为省内外提供了丰富的农产品。

其次,河南省畜牧业和渔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养殖业通过引进新品种、改良饲料和加强疾病防控,提高了畜牧业的养殖效益。

渔业方面,在发展淡水养殖业的同时,也积极推动了海水养殖业的发展,丰富了该省的水产品资源。

除此之外,河南省还注重农村经济发展,积极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乡村旅游业,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为农民增加了收入。

然而,河南省农业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农民收入的分配不均衡问题仍然存在,部分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低。

另一方面,由于气候变化、土地资源限制等原因,农业生产面临一定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

为了进一步促进河南省农业的发展,应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农作物品种和养殖技术的研发水平。

其次,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种植和管理能力。

此外,还需
要加强农业保险和金融支持,提高农民的风险防控能力和资金周转能力。

通过这些举措,相信河南省农业发展将继续取得新的突破,为该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河南农业现状与未来展望

河南农业现状与未来展望

河南农业现状与未来展望河南省作为中国农业大省之一,在农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潜力。

本文将对河南农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河南农业现状分析1.1 农业产出河南农业以粮食生产为主导,其他农产品如棉花、瓜果等也有较大规模的种植和产出。

经过多年的发展,河南农业在粮食产量和品质上取得了显著的提升,对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

1.2 农业结构河南农业的产业结构逐渐升级,农民从传统的务农阶段转向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不断壮大,农业现代化程度提高。

种植业、养殖业、农机化等活动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供了契机。

1.3 农业科技创新河南省农业科研机构不断投入资金和人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引进和培育了一批农业科技人才。

农业科技进步和应用不断提高,有效地提高了农业产出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河南农业未来展望2.1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未来,河南农业需要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注重品质和品牌建设,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农产品。

2.2 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为河南农业带来新的机遇。

通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举措,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2.3 农业科技创新在未来的农业发展中,科技创新将起到关键作用。

河南省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研究和创新的支持力度,注重培养和引进农业科技人才,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2.4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农业发展离不开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考虑。

河南省应致力于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加强水资源管理和土壤污染防治,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模式,保护好农业生态环境。

结语通过对河南农业现状的分析和未来发展的展望,我们看到河南农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未来,河南农业需要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结构调整,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力度,推动农产品的品质提升和市场开拓,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河南农业现状与前景

河南农业现状与前景

河南农业现状与前景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之一。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政策措施的相继落地,河南农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本文将从农业现状、政策引领和未来前景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农业现状河南农业以粮食生产为主,同时也以养殖业、果蔬产业和农业机械化为支撑。

目前,河南是中国最大的小麦、玉米和油菜籽生产基地之一。

在粮食安全保障方面,河南起到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此外,河南的养殖业也发展迅猛,肉禽蛋奶产量居全国前列。

水果、蔬菜、花卉等高效农业产业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然而,河南农业也面临一些问题。

农业科技创新水平相对较低,农业生产方式仍然依赖传统劳动力,生产效率较低。

农田面积有限,土地资源紧张,土壤质量下降和农药农残等环境问题也妨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政策引领为了促进河南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引领措施。

首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力。

政府鼓励农业科技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推广高效农业技术和新品种。

其次,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政府鼓励和引导农民购买农机具,提供补贴和贷款支持。

第三,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田土壤质量和水资源利用。

政府增加对农业灌溉设施和水利工程的投资,提高农田整治率和灌溉率。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对农业保险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力度,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未来前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河南农业的前景十分广阔。

首先,农业科技的进步将推动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通过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模式,河南农业将进一步实现增产增效。

其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带来产业升级和市场拓展。

调整农产品结构,开发高附加值农产品,培育产业集群,将为河南农业走向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再次,农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结合,将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

通过整合农业资源、发展农村旅游业、推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河南农村将焕发出新的活力。

综上所述,河南农业正处在一个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

河南省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

河南省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

王应 君
下降2 . % 3 5 。年 递 减 5. % 2 ;棉 花 降 至 4. 4 t 下 降 7 . %, 递 减 2 . 鬈 0万 , 71 年 56 。 农 业 生 产 受 到严 重 破 坏 , 村 经 济 处 于 农 非 常 困 难 的 时 期 。 因此 , 国 民经 济 进 对 行 了重 大 调 整 . 遭 受破 坏 的农 业 和 农 使
棉 花产 量达 到 2 6 t 1. 万 ,比 1 6 年 增 95
长5 9。 8. %
14 - 92 , 9 9 1 5 年 河南 人 民经 过 3 年 的努 力 。 使农 业 和 农 村 经 济 得 到 了 恢 复 和 发展 。 1 5 年 ,全 省 农 业 总 产 值 为 92
2 7 亿 元 . 比 1 4 年 增 加 1 . 5g 7. 4 99 O 5 1 元 , 增 长 6 . %;粮 食 总 产 量 达 到 14
不 足 1 k / 6 m。 0 g 6 7
农 产 品 都 有 较 大 增 长 。 基 本 恢 复 到
1 5 年 的 水平 。 97
文 化 大 革 命 O 。河 南 农 业 生 1年 产 又一 次 受 到 严 重 挫 折 。 碎 粉 四人 帮 后 ,农 业 和 农 村 经 济 有 了一 定 的 发 展 。 1 7 年 , 业总产值达到8 . 7 元 , 96 农 7 1亿 比 1 6 年 增长 1 6. % 粮 食 产 量 达 到 95 O 7; 2 2. 亿 k 1 2 g,比 1 6 年 增 长 8 Ol 95 2. ;; ;
中 全会 以 来 的 3 年 。农 业 生 产 得 到 了 2 快 速 发 展 , 根 本 上 改 变 了 河 南农 业 的 从 落 后 状 况 。 大 加 快 了 河 南省 农 业 现 代 大 化 的进 程 。 主要 发 展 历 程 大 体 上 分 为 其

河南农业农村现代化

河南农业农村现代化

河南农业农村现代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作为中国重要的农业省份之一,河南农村现代化建设在推动农业发展、提升农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农业生产、农民收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角度进行论述,探讨河南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一、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是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一环,其现代化程度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在河南,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首先,农业科技的应用得到了广泛推广。

农村技术推广站的建立以及农业大数据的应用,为农民提供了科学的种植技术和农业管理方案。

其次,农业机械化程度逐渐提高。

农业机械的普及和农机合作社的建立,使得农田的耕种和农产品的收割都更加高效化。

此外,农业生产的绿色化发展也成为了新的趋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推广大大减少了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二、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民收入的提高是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河南,为了提升农民收入水平,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通过提供产业支持和农业补贴,鼓励农民发展特色种植和养殖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其次,加强农村文化旅游和农村电商发展,拓宽了农民的经济来源。

此外,政府还积极推动农民参与农村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通过规模化经营和产业链延伸,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在河南,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

首先,加强农村供水设施建设,提供清洁饮用水和灌溉水源,保障农民生活和农田灌溉的需求。

其次,改善农村道路交通状况,缩小城乡交通差距,提高农产品流通的快捷性。

此外,农村电网和通信网络的普及,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支持。

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农村现代化的推进起到重要作用。

在河南,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主要体现在农业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和农村非农产业的培育。

河南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实困境分析

河南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实困境分析

教育管理农村发展N O N G CU N F A Z HA N河南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实困境分析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马克林摘要:农业现代化是新时代河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河南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近年来,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河南持续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总体保持相对稳定,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效果明显,农业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河南农业整体呈现出向好发展态势。

同时,现阶段河南农业现代化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明显、承载力不强,要素投入力度有限、质量不高,制度创新乏力、效果不好等现实困境,已成为河南农业现代化发展持续全面深入推进的重要制约。

关键词:河南;农业现代化;困境农业现代化是中国由传统农业大国迈向现代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

解决好“三农”问题,根本在于深化改革,走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道路。

就内涵而言,农业现代化是农村产业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其目标是要实现农业与二三产业的全面深度融合。

农业现代化既是手段也是过程,是传统农业的劳动生产率赶超先进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使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的过程。

作为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和传统农业大省,一直以来,河南始终将农业发展摆在关键位置。

2016年,河南省委一号文件《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2018年1月24日,陈润儿省长在《2018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2018年的10项重点工作之一,并提出了具体要求和针对性保障措施。

(毕业论文)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研究

(毕业论文)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研究

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研究摘要:农业是国家经济命脉,稳定农业生产就是稳定社会和谐的基础。

农业的现代化问题一直是我国提出的战略问题。

可以说农业是国民的基础,是安天下的战略产业。

然而河南现在面对建设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和中原经济区这样重中之重的挑战任务,去深入的研究河南农业现代化问题,探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路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关键字:农业;农业现代化;河南;现代农业;中原经济区;引言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稳定的农业发展,是撑起一国经济发展的支柱。

在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中指出“农业、农村。

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是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对于农业问题,河南有着非常严峻的局面。

河南是农业大省,同时也是人口大省,在农业问题上河南是我国关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心。

在2011年9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把河南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农业基地,全国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持续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

”所以研究河南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对策,是对于国家安定,经济和谐发展都是有帮助的,深入的探讨河南农业现代化,是许多专业上的学者都热衷的一个话题。

1. 现代农业的认识关于农业现代化这个国家政策文件上始终提到的问题,人们对于农业现代化的认知上,却只是认识到高新科技机械产物,所知道的其实是狭义的农业机械化,对于农业现代化的概念没有一个根本明确的认识。

其实农业现代化一词源于现代农业中的提法,最初是体现于现代农业的概念中。

认知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是了解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

1.1现代农业就学术上而言,现代农业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一个具体的事物,是依据一定的标准把农业发展的阶段进行定义后的理念。

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浅析

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浅析

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浅析摘要:本文对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农业产业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人口留在家乡、加强政策支持等对策和建议,以促进河南省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关键词: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对策;一、研究背景和意义河南省作为我国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重要地区,其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一直备受关注,历史悠久。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国家“三农”三大战略的实施,河南省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受到重视和加速。

同时,政府也提出了在2020年实施“河南省农业现代化三步走”战略规划,从而要求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

然而,河南省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模式仍然以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为主导,农业科技研发和现代产业链建设仍有待完善。

此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农业管理体系尚不完善,需要加大投入和政策引导的力度。

这些问题对河南省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效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因此,本论文旨在探讨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效率的问题,考察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取得的成就与问题,分析其发展面临的瓶颈与挑战,并提出针对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研究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效率问题,对于理解河南省农业现代化的特点、现状和优势,加快推动河南省农业现代化的全面发展,提升农业现代化效率水平,提高我国的农业竞争优势,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二、河南省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状况(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是指通过调整农业生产的种植结构、畜牧业、渔业和林业等产业的比重,实现农业生产的多元化和现代化。

河南省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多元化和现代化,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

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加大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力度河南省通过推广高效农业技术和新品种,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促进农业从传统的粮食生产向多元化、高效、绿色、生态化的现代农业转型。

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路径及建议

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路径及建议

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路径及建议作者:王庆国来源:《绿色科技》2016年第14期摘要:指出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环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围绕粮食核心区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对提高河南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提出了河南省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特色农业;生态农业;都市农业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40293021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十二五”期间,河南省积极围绕粮食核心区建设,大力实施高标准良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和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工程,不断延展农业功能和产业链,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历史性突破。

五年累计建成高标准粮田4296万亩;2015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213.4亿斤,历史性突破1200亿斤台阶,连续10年超千亿斤,实现了“十二连增”。

小麦和玉米良种覆盖率达到98%;主要农作物的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6%,较“十一五”末提高10%以上。

特色高效农业快速发展。

“十二五”期间,重点培育发展了40个特色高效农业产业基地。

2015年花卉种植面积达到191.8万亩,较2010年增加77.8万亩;蔬菜及食用菌产量达到1491.3亿斤,食用菌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

农业产业化集群迅速崛起。

到2015年,农业产业化集群数量达到540个,实现年销售总收入高达9500亿元,带动相关农户1128万户。

土地流转面积达3783万亩,占河南家庭土地承包面积的38.9%。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长加快。

截至2015年底,登记注册的农民合作社数量达10.5万户,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达760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达60家,中粮、伊利、蒙牛、海尔、联想等全国知名企业相继落户河南。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五年累计建成970个基层农技推广站、148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71个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实现了基层农技推广乡镇全覆盖、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县级全覆盖。

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河南省作为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本文从河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并探讨了推动措施以及可能取得的成果。

通过观察研究,得出总结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提出相关建议。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加深对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现状的认识,为解决相关问题提供参考,促进河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现状问题、研究意义、发展现状分析、问题分析、对策建议、推动措施、成果预期、总结、展望、建议1. 引言1.1 现状问题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现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

由于生产环节管理不到位、农药残留超标、肥料过量施用等原因,部分农产品存在质量安全隐患,消费者信心不足。

二是农产品加工水平低。

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设备陈旧、技术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不高,影响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是农业产业化发展不平衡。

河南省各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不均衡,一些地区农业产业化进程滞后,造成资源浪费和效益低下。

四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贫困问题依然突出。

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现状问题十分严重,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加以解决。

1.2 研究意义本文旨在探讨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现状问题及对策,通过对河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揭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为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的推进提供参考与借鉴。

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路径,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而在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通过本文对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现状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脉络,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为今后的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撑。

本文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对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现状的全面调研和分析,可以为解决当前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参考,为推动河南省农业产业化进程提供战略支持,同时也为其他地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河南省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中存在问题与对策探讨

河南省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中存在问题与对策探讨

河南省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中存在问题与对策探讨一、问题概述河南省作为中国的重要农业大省,农业资源丰富,农业产业体系完整,是一个具有优势的农业大省。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河南省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农业经营主体单一、农业科技创新不足、农产品销售体系不完善等。

为了促进河南省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需要全面深入地剖析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二、问题分析1. 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目前,河南省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农业生产方式过于传统,依靠天时地利人和的传统农业种植模式,生产效率低下,质量也难以保证。

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河南省农业的发展。

农业生产中的设施、机械、技术水平不足,也是农业现代化水平低下的原因之一。

2. 农业经营主体单一农业经营主体的单一性也是目前河南省农业经营体系建设中的一个问题。

传统的家庭农场、村级合作社等经营主体中,缺乏专业化、规模化的经营管理,导致经营效益较差,产值低下,难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 农业科技创新不足农业科技创新不足也是影响河南省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因素。

目前,河南省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较少,科技人才缺乏,科技条件落后,导致农业生产技术滞后,生产成本高,产品质量低。

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4. 农产品销售体系不完善河南省的农产品销售体系也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销售渠道单一、销售环节中间环节较多、销售信息不对称等方面。

这些问题导致农产品销售效率低下,经营主体难以获得合理的收益。

三、对策探讨为了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可以加大对农业生产技术、设施、机械的投入,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施设备,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还可以加强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提升农业科技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河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农业产业化发展有着较好的基础。

但在当前形势下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品牌建设不足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建设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并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

通过与农业科技的融合,提升农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

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河南省有望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生产水平和效益的提升,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更好的保障。

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前景广阔,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共同努力,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现状问题、对策分析、农业产业化现状、问题分析、对策建议、建设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农业产业化发展前景、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1. 引言1.1 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河南省农业产业化是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和改进。

河南省农业产业化水平整体相对较低,农业生产仍然以传统的方式进行,农产品供给结构不合理,农业产业链条不够完善,缺乏高附加值的农产品。

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突出,农药残留、兽药滥用等现象普遍存在,给消费者健康带来隐患。

农民收入水平不高,农民对农业技术和市场信息的了解有限,导致农业发展受限。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来推动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建设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力度,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监管,提升消费者信任度。

要加强农民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和市场信息意识,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可以提高河南省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为河南省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现状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现状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_问题及政策建议

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_问题及政策建议

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_问题及政策建议中国农村经济2007.专刊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张广智王军茂魏国强内容提要:本文基于对河南省近年来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就及现状的分析,讨论了河南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产品加工总量不足农村劳动力数量庞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制约因素,提出了调整农业结构、加大科技注入、发展产业化经营、加强农业对外交流合作等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创新思路。

关键词:河南省现代农业基础设施政策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

河南省作为全国第一农业大省、第一农业人口大省,其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

一、河南省近年来现代农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及现状1.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

近年来,河南省先后对30座大中型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开工建设了盘石头、燕山等大中型水库,对19个大型灌区进行了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在平原地区实施了平原井灌项目。

2006年,全省机电井数达到122.52万眼,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372.43万亩,旱涝保收农田面积达到5862.87万亩,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4.9%、4%和5.8%;全省农机总动力、农村用电量、化肥施用量分别比2000年增长43.7%、50.1%和28.5%。

2.粮食生产不断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河南省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1998年粮食总产量首次超过400亿公斤之后,连续多年稳定在这一水平之上(2003年除外),2004~2006年连续3年实现丰产丰收,2005年、2006年分别登上450亿公斤和500亿公斤两个台阶。

2006年总产量达到505亿公斤,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0.1%。

2007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19.5亿公斤,连续第二年稳定在500亿公斤以上。

河南省农业现代化水平综合评价及推进对策研究

河南省农业现代化水平综合评价及推进对策研究

河南省农业现代化水平综合评价及推进对策研究1. 背景河南省是中国的重要农业大省,也是全国最大的粮食和棉花生产基地之一。

农业现代化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实现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对河南省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对策。

2. 农业现代化水平综合评价2.1 农业总体水平河南省农业现代化水平总体较高,但仍存在一些短板。

从粮食生产来看,河南省的粮食产量一直位居全国前列,但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农业无人机、传感器等新农技的普及应用还有待提高。

2.2 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河南省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较高,已初步具备了农业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基本条件。

特别是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科技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现代农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但是,受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市场化程度等因素影响,农产品附加值有待提高。

2.3 农业生态环境水平河南省国土面积小,人口众多,耕地资源压力大,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

现阶段,部分农村地区存在农业面源污染、土地沙漠化等问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压力。

但是,河南省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了水土保护、灌溉排水以及生态补偿等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2.4 农村现代化水平河南省农业现代化与乡村现代化密不可分。

近年来,河南省在推进乡村振兴、城乡融合、产城融合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但是,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农牧民生产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差距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加强建设。

3. 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对策3.1 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在建立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过程中,推进“三化两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是关键,同时要强化“互联网+农业”等新兴业态的应用,挖掘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新动能。

3.2 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产品品质和增加附加值。

河南省要扩大科研投入,优化科技组织体系,鼓励企业创新,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河南农业现代化进程

河南农业现代化进程

河南农业现代化进程河南省是中国的农业大省,农业现代化一直是该省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

近年来,河南农业经历了快速发展的进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本文将从农业技术创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农民收入增长三个方面探讨河南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一、农业技术创新河南省在农业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首先,农业科学研究机构不断加强,推动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加强对农业技术的研发和示范推广。

其次,河南积极引进国内外的农业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例如,推广了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精细施肥技术和智能化农机具等,有效提高了农田水分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益。

此外,河南还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农业机械合作社、农民合作社等形式,推动规模化经营和农业产业链的延伸,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

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河南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一方面,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

河南以农产品加工业、农业旅游业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等为重点,推动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转变。

例如,发展了以中原大蒜、河南枣、豫北苹果等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产业,提升了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农田整治和粮食生产结构调整。

河南通过对农田的整治和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了农田的保水保肥能力,增加了土地的产量和农产品的质量。

三、农村农民收入增长河南省注重农村农民收入的增长,努力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一方面,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收入水平。

另一方面,积极发展农村产业和服务业,引导农民转移就业和创业,增加了农民的非农收入。

此外,河南还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例如,改善了农村道路、供水和电力等基础设施条件,便捷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

综上所述,河南农业在现代化进程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通过农业技术创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农民收入增长等方面的努力,河南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河南省农业现代化的发 展历程
根据《中国农业全书》河南卷、河南 省 统 计 局 2009 年 《 河 南 统 计 年 鉴 》 资 料 显示, 从河南省主要年份的农业总产 值、人均农业生产总值、粮食产量和人 均拥有粮食产量等方面可以明确的看 出河南省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见表 1)。
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人民同心协 力,艰 苦 奋 斗 ,走 过 了60年 不 平 凡 而 又 曲折前进的历程,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表2 河南省农业现代化进程比较表
指标名称 社会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农村人均收入 农业劳均国内生产总值 农业就业占社会总就业比重 科技进步贡献率 农业机械化率 农业从业人员中初中以上人员所占比重 农业劳均生产粮食总产量 平均每百亩耕地农业总产值 森林覆盖率
1999年 4517.94
农业纵横
NONG YE ZONG HENG
河南省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王应君
河 南 省 是 一 个 农 业 大 省 , 建 国60
中 全 会 以 来 的32年 , 农 业 生 产 得 到 了
年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河南省
快速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河南农业的
各级政府开拓进取,勤奋努力,艰苦奋
重要经验和基本条件。
二、河南省农业现代化现状
河南省农业现代化的现状从社会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农村人均收入、农 业就业占社会总就业比重、农业劳均国 内生产总值、科技进步贡献率、农业机 械化率、农业从业人员中初中以上人员 所占比重、 农业劳均生产粮食总产量、 平均每百亩耕地农业总产值、森林覆盖 率 等10方 面 分 析 , 在 全 国 农 业 现 代 化 参 考 指 标 体 系 的10个 指 标 中 , 河 南 省 有4个指标即农业机械化率、农业从业 人员中初中以上人员所占比重、每百亩 耕地农业产值、森林覆盖率己达到农业 现代化的起步阶段标准。这与我省各级 政府长期重视农业是分不开的。但社会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农业劳均国内生产 总值、农村人均收入、科技进步贡献率、 农业劳均生产农产品数量5个指标都 与农业现代化起步阶段标准相差较远。 尤其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社会人均国 内生产总值、农村人均收入、农业劳均 国内生产总值仅为农业现代化起步阶 段标准的2/3。 经过近10年的努力,河 南省农业现代化进程有了突飞猛进的 发展,按照农业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指 标 研 究 ,据2009年 《中 国 统 计 年 鉴 》和 2009年 《 河 南 省 统 计 年 鉴 》 统 计 资 料 显 示 ,2008年 河 南 省 社 会 人 均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由 1999 年 的 4517.94 元 上 升 到 18407.78元 , 净 增 13889.84 元 , 已 接近基本实现标准; 农村人均收入由 1999年 的 1948 元 提 高 到 4454.24 元 , 净 增2506.24元 ,接 近 初 级 阶 段 标 准 ; 农 业 就 业 占 社 会 总 就 业 比 重 由 1999 年 的 58.9% 降 低 到 了 48.8% , 降 低 了 10.1%,但 仍 处 于 起 步 阶 段 ;农 业 劳 均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由 1999 年 的 2681.04
第一步(1979~1983年 )。 通 过 推 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 双层经营体制,全省农业开始走上持续 稳定发展的轨道。 1983年,农业总产值 达 187.02亿 元 , 比 1978 年 增 加 91.64 亿 元 , 增 长96.1%; 粮 食 总 产 量 达 到 290.4亿kg;棉 花 总 产 量 达 到63.2万 t;农 民 人 均 纯 收 入 272元 , 比 1978 年 增 加 167.3元 。
的努力,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恢复 和发展。 1952年, 全省农业总产值为 27.74亿元, 比1949年增加10.55亿 元 , 增 长 61.4% ; 粮 食 总 产 量 达 到 100.7亿 kg,比 1949年 增 产 29.35亿 kg, 增 长 41.1%。
随着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 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开展,使河南 农业和农村经济从恢复到发展,取得了 很 大 成 就 。 同1952年 相 比 ,1957年 的 农业总产值31.57亿元, 增长13.8%; 粮 食 总 产118亿kg,增 长 17.2%;棉 花
远。 因此,研究探索河南省现代农业发
总 产 量 71.35 亿 kg, 人 均 占 有 量
展历程, 分析河南省现代农业现状,对 171kg; 棉 花 总 产 量 0.63 亿 kg, 产 量
于加快全省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
不 足 10kg/667m2。
重要的意义。
1949~1952年 ,河 南 人 民 经 过 3 年
由表2可以看出 , 在10项 指 标 中 , 社会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基本实 现阶段;农村人均收入、农业机械化率 已超过初级阶段;农业劳均国内生产总 值、农业就业占社会总就业比重、科技 进步贡献率、农业从业人员中初中以上 人员所占比重、农业劳均生产粮食总产 量、平均每百亩耕地农业总产值、森林 覆 盖 率 均 已 达 到 起 步 阶 段 标 准 , 比10 年前的1998年前进了一大步, 取得的 成就是举世瞩目的,这与党中央的正确 领导和河南各级党委、政府对全省农业 的长期重视和支持密不可分。河南农业 虽然发展很快, 但也面临许多问题,如 农业基础仍然比较薄弱,农民收入增长 缓慢,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大等。 从农 业科技的总体水平上看,目前还不适应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仅相当于 发 达 国 家 80 年 代 末 和 90 年 代 初 的 水 平,达到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阶段任务 还很艰巨。
4009.61 430.4
5365.48 542.3
33.6%。 其他农产品都 有较大幅度增长。
第二阶段是徘徊 和缓慢发展阶段 (1958~1978 年 )。 从 1958年 开 始 ,由 于 “一 大二公”的体制严重打 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 性, 加之连续3年的严 重自然灾害,导致全省 农业生产大幅度下降。 1962年 , 全 省 农 业 总 产 值 28.13 亿 元 , 比 1957 年 下 降 10.9% ; 粮 食 总 产 90.3 亿 kg,
1948 2681.04
58.9% 41% 40%
57.6% 1015.3 3526.23 15.55%
2008年 18407.78 4454.24
3118.8 48.8%
52% 63% 61.5% 1119.2 15482.3 16.2%
农业纵横
Hale Waihona Puke NONG YE ZONG HENG
元 提 高 到 了 3118.8元 , 比 1999 年 提 高 437.76 元 , 处 于 起 步 阶 段 ; 科 技 进 步 贡 献 率 由 1999年 的 41%提 高 到 52% , 距 初级阶段标准差距较大;农业机械化率 由 1999年 的 40%提 高 到 63% , 已 超 过 初 级阶段标准值;农业从业人员中初中以 上 人 员 所 占 比 重 由 1999 年 的 57.6% 上 升到61.5%,提高了3.9%,距初级阶 段 标准还有一定差距;农业劳均生产粮食 总 产 量 由1999年 的1015.3kg提 高 到 了 1119.2kg, 增 加 103.9kg, 仍 处 于 起步阶段标准值;平均每百亩耕地农业 总 产 值 由 1999 年 的 3526.23 元 提 高 到了15482.3元, 净增11956.07元, 但仍处于起步阶段标准值;森林覆盖率 由 1999年 的 15.55% 提 高 到 16.2% , 增 加 0.65%,只 稍 微 高 出 起 步 阶 段 标 准 值 (见下表2)。
下降23.5%, 年递减5.2%; 棉花 降 至 4.04万 t,下 降 77.1% , 年 递 减 25.6% 。 农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农村经济处于 非常困难的时期。 因此,对国民经济进 行了重大调整,使遭受破坏的农业和农 村经济很快得到恢复发展。 1965年,全 省 农 业 总 产 值 达 到 了 42.17 亿 元 , 比 1962年增长49.9%; 粮食总产值 达 到 116.60亿kg,棉 花 、油 料 、猪 肉 等 重 要 农产品都有较大增长, 基本恢复到 1957年 的 水 平 。
第三步(1992~2008年 )。 中 共 十 四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目标模式,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 的巨大动力,使河南农村经济开始进入 向市场经济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在农村 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发生转变的 同时,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 的发展势头。
总 的 来 看 ,1958 ~1978 年 的 20 年,全省农业是在徘徊、波动中缓慢发 展 的 。 20年 间 农 业 总 产 值 平 均 每 年 增 长速度为5.3%, 粮食总产值平均每年 增 长 2.6%,均 低 于 第 一 阶 段 的 增 长 率 。
第三阶段是改革开放和全面发展 阶段(1979~2008年)。 在这一阶段,以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河南迈出 了三大步,农村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 期。
“文 化 大 革 命 ”10年 , 河 南 农 业 生 产又一次受到严重挫折。粉碎“四人帮” 后, 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 1976年,农业总产值达到87.17亿元 , 比 1965年 增 长 106.7%;粮 食 产 量 达 到 212.2亿kg, 比 1965年 增 长 82.0%; 棉花产量达到21.6万t, 比1965年 增 长58.9%。
1957年)。 新中国成立前,河南农业生
平衡做出了积极贡献。河南农业虽然发
产 水 平 极 低 ,1949年 全 省 农 业 总 产 值
展很快,但也面临许多问题,农业现代
只 有17.19亿 元 (按 当 年 价 计 算 ), 人 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